一种新型脂质体热敏脂质体

合集下载

热敏脂质体介导下的肿瘤靶向热化疗

热敏脂质体介导下的肿瘤靶向热化疗

热敏脂质体介导下的肿瘤靶向热化疗杨觅刘宝瑞摘要热敏脂质体是一种能在温热条件下释放药物的脂质体。

以热敏脂质体为载体包埋化疗药物,可结合热疗的优势与靶向给药的特点,使热疗与化疗相互促进,提高治疗靶向性,降低全身毒性,增强抗肿瘤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靶向热化疗热敏脂质体肿瘤化疗作为恶性肿瘤治疗的三大主要方法之一,应用普遍。

但是,化疗药物对于正常细胞与肿瘤细胞有着同样的毒性,这就造成了种种副作用。

如果降低药物浓度以减少这些副作用,就会同时降低对肿瘤的控制效果;反之如增加剂量,在增加疗效的同时也会增加副作用。

为了打破这一僵局,人们正在不断尝试新的靶向给药途径。

其中,以热敏脂质体为载体,热疗协同下的靶向给药方式倍受重视。

脂质体(liposome)是由人工制备,磷脂双分子定向排列而成的封闭囊状结构。

自从Yatvin[1]1978年在Scince上首次发表有关二棕榈酰磷脂酰胆碱(DPPC)脂质体的温度敏感作用和将其作为热靶向药物载体的可能性以来,热敏脂质体(thermosensitive liposome)一直是药物靶向投递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并且从一开始它就和肿瘤热疗结合起来。

本文就热敏脂质体介导下的肿瘤靶向热化疗做一综述。

1热疗及热化疗的协同机制肿瘤热疗(hyperthermia)是通过加热治疗肿瘤的一种方法,利用有关物理能量在组织中沉淀而产生热效应,使肿瘤组织温度上升到40~43℃,并维持一段时间,达到既使肿瘤缩小或消除,又不损伤正常组织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1]。

1.1 热疗抗癌机制单纯热疗具有强烈的细胞损伤作用,肿瘤热疗的基础是基于肿瘤组织和正常组织对温度的敏感性不同。

一般认为热疗抗肿瘤的机制主要有:1) 肿瘤细胞膜结构的破坏,细胞内溶物外溢,癌细胞死亡;2) 抑制肿瘤细胞的DNA多聚酶、连接酶活性,并以p53依赖和非依赖方式引起细胞凋亡;3) 损伤及抑制肿瘤血管生成;4) 改变肿瘤微环境PH值,影响肿瘤代谢;5) 提高机体对肿瘤组织的免疫力等[2]。

热敏脂质体(TSL)的研究进展

热敏脂质体(TSL)的研究进展

膜 性质 稳定 ( 同 3 7℃ 时相 同) 。Ma y等 l _ 1 " 将其 称 为 超快 热 敏 脂 质 体 ( u l t r a { a s t t e mp e r a t u r e s e n s i t i v e l i p o s o me , u T S L ) , 包 埋不 同 的化疗 药 物一 吉 西 他 滨
预先 对 靶 组 织进 行 加 热 即 热疗 , 目前 常 用 的 热
室模 型 中观 察 C F 的体 内释 放 情 况 , 光 学 活 体 成 像
显示 , 4 1℃ 以 上 时 , C F大 量 释 放 。
Ne e d h a m 等 在 D P P C构 成 的脂 质 体 中加入 了 溶血 磷 脂 ( 溶 血 磷脂 热敏 脂 质 体, 1 y s o p h o s p h a t i d i c t h e r mo s e n s i t i v e l i p o s o me s , L T S L ) , 同传统 T S L不 同,
疗; ( 2 )高 强 度 聚 焦 超 声 ( h i g h i n t e n s i t y f o c u s e d
( 商品名 T h e r mo D o X @) 即是 一 种 L T S L , 组 成 成 分 为
D P P C: MS P C: D S P E - P E G2 】 I l I l ( 8 6 : 1 0 : 4 , mo l / m o 1 ) , 目
摩擦 生 热 ( 6 0 ~1 0 0℃ ) , 因此 可 直 接毁 损 病 灶 , 目前
酰基一 2 一 硬脂 酰基卵磷脂 ) 含量为 5 和 1 0 时药物 释
放率 较 好 。C e l s i o n公 司 开 发 的 多 柔 比 星 一 T T R T _ L

热敏脂质体_TSL_的研究进展_丁昂昂

热敏脂质体_TSL_的研究进展_丁昂昂

TSL 作用原理 肿瘤组织存在增强和滞留效 应 (enhanced permeability and retention effect, EPR)[1],即由于新 生 血 管 通 透 性 较 大、淋 巴 回 流 障 碍等生理特征,纳米级给药载体 TSL 可选择性地蓄 积在肿瘤区域。在正 常 体 温 下,TSL 质 膜 呈 致 密 的 胶 晶 态 ,故 其 内 包 埋 的 药 物 很 难 扩 散 出 来 ,起 到 药 物 储存库的作用;当随 血 液 循 环 经 过 预 先 加 热 的 靶 组 织 时,只 要 达 到 质 膜 磷 脂 液 晶 态 相 变 温 度 (transformation temperature,Tm),脂 质 体 膜 即 从
苄泽 类 表 面 活 性 剂 为 单 酰 基 表 面 活 性 剂,末 端 为聚乙二醇,与 MSPC 和 DSPE-PEG2000有相似的化 学结构,Tagami等[10]将其 加 入 DPPC 脂 质 体 中,替 代 MSPC 和 DSPE-PEG2000。 发 现 在 溶 血 活 性 及 阿 霉素 热 疗 释 放 动 力 学 方 面,TSL 的 最 佳 搭 配 为 DPPC/苄泽78(96∶4 摩 尔 百 分 比)。 苄 泽 脂 质 体 的 相变温度比 LTSL 低(41 ℃ vs.41.5℃),在释放动 力学 方 面,比 传 统 TSL 快 1.2~2 倍,热 疗 40~ 42 ℃时,2.5min内释放 90% ~100% 的 药 物,且 质 膜性质稳定(同37 ℃时相同)。May等 将 [11] 其 称 为 超 快 热 敏 脂 质 体 (ultrafast temperature sensitive liposome,uTSL),包埋不 同 的 化 疗 药 物—吉 西 他 滨 和奥沙利铂,这两种 药 物 可 溶 于 水 但 是 细 胞 通 透 性 较 差 ,也 得 到 相 似 的 结 论 。

热敏脂质体(TSL)的研究进展

热敏脂质体(TSL)的研究进展

热敏脂质体(TSL)的研究进展丁昂昂;陈亚珠【摘要】热敏脂质体(thermosensitive liposome,TSL)是一种常用的靶向抗肿瘤药物载体,与热疗联合应用时可使肿瘤药物在肿瘤部位达到较高浓度,增加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同时降低全身不良反应,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不断改变脂质体膜材料组成,提高脂质体功能是当前研究的热点,该文就TSL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期刊名称】《复旦学报(医学版)》【年(卷),期】2015(042)002【总页数】5页(P262-266)【关键词】肿瘤;热敏脂质体(TSL);热疗【作者】丁昂昂;陈亚珠【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超声科上海 200011;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上海 20024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0.53随着癌症发病率的逐年提高,化疗在临床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目前化疗的药物多使用全身给药法,组织选择性低,会导致明显不良反应及肿瘤部位药物浓度不足。

给药系统(drug delivery system,DDS)能相对靶向病变组织、器官、细胞,具有重要的临床实用意义。

热敏脂质体(thermo sensitive liposome,TSL)就是这样一类新型的抗肿瘤药物载体,是脂质体靶向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将主要论述TSL进行肿瘤局部治疗的研究进展。

TSL作用原理肿瘤组织存在增强和滞留效应(enhanced permeability and retention effect,EPR)[1],即由于新生血管通透性较大、淋巴回流障碍等生理特征,纳米级给药载体TSL可选择性地蓄积在肿瘤区域。

在正常体温下,TSL质膜呈致密的胶晶态,故其内包埋的药物很难扩散出来,起到药物储存库的作用;当随血液循环经过预先加热的靶组织时,只要达到质膜磷脂液晶态相变温度(transformation temperature,Tm),脂质体膜即从胶晶态过渡到液晶态,膜的流动性增大,对水和药物的通透性成几何级增长,脂质体内部包埋的药物大量扩散到靶器官中,在靶部位形成较高的药物浓度。

长循环脂质体

长循环脂质体

长循环脂质体脂质体在血液中的稳定性是发挥药物载体作用的关键。

血液中有多种破坏因素:高密度脂蛋白(BCD)是破坏脂质体的主要成分,载脂蛋白易从BCD上脱落并与脂质体磷脂结合,且BCD和脂质体易发生, 与磷脂的互换,脂质体膜形成孔洞;同时脂质体在血液中激活补体系统,最终形成攻膜复合体,脂质体膜出现亲水性通道,引起药物渗漏和水、电解质的大量进入,最终渗透裂解脂质体;血清白蛋白与脂质体磷脂结合形成复合物,降低其稳定性;血液中的磷脂酶可水解磷脂,该反应强弱由磷脂结构决定;脂质体进入循环系统后,未经修饰的脂质体大部分运转至肝脏和脾脏等单核吞噬细胞系统丰富的部位,少量被肺、骨髓及肾摄取;肝细胞膜受体对直接暴露于表面的磷脂负电基进行识别,因而脂质体首先被肝细胞吞噬。

这些因素综合使传统脂质体的半衰期仅十几分钟。

因而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出现了一种新型脂质体———仿红细胞脂质体,延长了脂质体在血循环中的滞留半衰期。

虽然仿红细胞脂质体具有较长的半衰期,但由于神经节苷脂价格昂贵,合成和提取都较困难,因此人们开始寻找其他途径来制备长循环脂质体。

长循环脂质体的分类现阶段的长循环脂质体有两类:含神经节苷脂的仿红细胞脂质体和聚乙二醇衍生物修饰的PEGs脂质体。

含神经节苷脂增强膜刚性,降低血液成分破坏,减少MPS的摄取,脂质体在血液中的滞留量与被MPS摄取量的比值高于传统脂质体几十倍],但含神经节苷脂难以大量获得,具有一定的免疫毒性。

1990年Blume 等研制出PEGs 脂质体,该脂质体表面含聚乙二醇(二硬脂酰基磷脂酰乙醇胺衍生物(PEG-DSPE)。

PEG-DSPE是两亲线型聚合物,它们在脂质体表面交错覆盖成致密的构象云,形成较厚的立体位阻层,阻碍了MPS的作用(因此又称为立体稳定脂质体)。

而且PEG-DSPE有很长的极性基团,增强脂质体的溶剂化作用,有效阻止其表面的调理作用,降低MPS对脂质体的亲和力\。

正是PEGs 脂质体使盐酸多柔比星脂质体上市成为可能长循环脂质体的作用机制长循环脂质体由于含有亲水基团而能阻止血液中许多不同组分特别是调理素与其结合,从而降低与单核吞噬细胞系统MPS的亲和力,可在循环系统中稳定存在并使半衰期延长,增加肿瘤组织对它的摄取。

热敏脂质体的制备和研究进展

热敏脂质体的制备和研究进展

热敏脂质体的制备及研究进展【摘要】由于普通的脂质体、纳米粒、微囊、微球等并不具备很强的主动识别靶器官、靶细胞、靶组织的能力,所以采用热敏脂质体载药并结合病变部位升温,来实现药物的靶向投递和在靶部位快速释药。

【关键词】热敏脂质体;磁性;长循环;多聚物近年来,随着当代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材料科学的飞速发展,为靶向制剂的研发开辟了新天地[1]。

而纳米囊[2]、纳米粒[3]、固体脂质纳米粒[4]、脂质体[5-6]等新兴制剂学技术已可将药物相对浓集于人体的某一器官。

如脂质体做为药物载体已被广泛研究,一部分工作已达到了临床应用阶段[7]。

而脂质体之所以能适用于临床,是因其具有能够经受灭菌;具有较高的包裹率;制备方法适合生产;完全除去所含有机溶剂的优点。

但它在溶液状态下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如脂质体分散系的不稳定性:粒子的聚集、药物的渗漏以及磷脂在液态下的氧化、水解,这就影响了脂质体在临床上的应用。

并且普通的脂质体、纳米粒、微囊、微球等并不具备很强的主动识别靶器官、靶细胞、靶组织的能力,因此,开始研发能特异性识别器官、细胞、组织的主动靶向制剂和物理化学靶向制剂就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重视[8-9],其中,热敏脂质体(也称温度敏感型脂质体)是脂质体靶向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其有效的利用了脂质体和热疗的双重优势,降低不良反应进一步加强了治疗的靶向性。

目前,采用热敏脂质体载药并结合病变部位升温,来实现药物的靶向投递和在靶部位快速释药,已成为全新的脂质体靶向策略。

本文将对热敏脂质体的最新研究进展略作综述。

1.常规热敏脂质体常规热敏脂质体是利用在相变温度时,脂质体的类脂质双分子层膜从胶态过渡到液晶态,脂质膜的通透性增加,药物释放速度增大的原理制成的热敏脂质体。

例如将二棕榈酸磷脂(DPPC)和二硬脂酸磷脂(DSPC)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的3H甲氨喋呤热敏脂质体,再注入荷Lewis肺癌小鼠的尾静脉后,再用微波加热肿瘤部位至42℃,病灶部位的放射性强度明显的高于非热敏脂质体对照组。

阿苯达唑热敏脂质体及其制备方法[发明专利]

阿苯达唑热敏脂质体及其制备方法[发明专利]

专利名称:阿苯达唑热敏脂质体及其制备方法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张静,叶彬,王梦莹
申请号:CN201510559402.X
申请日:20150906
公开号:CN105078892A
公开日:
20151125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公开一种阿苯达唑热敏脂质体,由二棕榈酰磷脂酰胆碱、单棕榈酰磷脂酰胆碱、二硬脂酰磷脂酰甘油和阿苯达唑组成。

其制备过程为,先将上述四种原料按比例投入圆底烧瓶,然后加入氯仿-甲醇混合液,溶解后使用旋转蒸发仪上除去氯仿-甲醇混合液;继续入磷酸盐缓冲液,水化得到乳白液体;再将乳白液体转移至离心管中,使用超声波细胞破碎仪处理150s;最后过滤,将滤液冻干得成品。

本发明的显著效果是,使ABZ包裹在热敏脂质体载体之中,以提高药物的溶解度,减慢药物释放,增强肝靶向性,最终达到提高生物利用度的目的;此外,本发明得到的阿苯达唑热敏脂质体(TSL-ABZ)具有较高的显著包封率和ABZ载药量。

申请人:重庆医科大学
地址:400000 重庆市渝中区医学院路1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重庆为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余锦曦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一种nisin热敏脂质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发明专利]

一种nisin热敏脂质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发明专利]

专利名称:一种nisin热敏脂质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乔建军,李晨辰,宋倩倩,财音青格乐,吴昊
申请号:CN201810387040.4
申请日:20180426
公开号:CN108669213A
公开日:
20181019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nisin热敏脂质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制备方法为:(1)取磷脂和胆固醇溶于有机溶剂中,为溶液一;(2)将nisin加入到磷酸缓冲液中配成溶液二;将溶液一滴入溶液二中;
(3)在旋蒸仪中旋蒸至在圆底烧瓶内壁形成脂质薄膜,加入磷酸缓冲液,水合,形成多层囊泡脂质体,继续水浴保温得到稳定的脂质体混悬液;(4)通过滤膜重复过滤,获得nisin热敏脂质体。

通过调节温度控制nisin的释放,在保证抑菌作用的同时,有效地降低了肉类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蛋白酶对nisin的降解,提高了nisin的稳定性和利用率,减少不必要的损耗,降低成本,制作方法简单。

申请人:天津大学
地址:300350 天津市津南区海河教育园雅观路135号天津大学北洋园校区
国籍:CN
代理机构: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代理人:陆艺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一种双载药的热敏脂质体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发明专利]

一种双载药的热敏脂质体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发明专利]

专利名称:一种双载药的热敏脂质体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张楠,冯楠楠,辛向英,高鸣,张艳,陈慧,张俊伟,吴德巧,徐玥,霍鹏超,徐霞,封全灵,张振中
申请号:CN202110110887.X
申请日:20210127
公开号:CN112675129A
公开日:
20210420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涉及双载药的热敏脂质体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可快速实现肿瘤的早期诊断并增加肿瘤细胞对药物的有效吸收,延长药物在体内的半衰期,提高其生物利用度,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称取二棕榈酰磷脂酰胆碱、胆固醇、磷脂聚乙二醇‑RGD肽,2‑甲氧基雌二醇和吲哚菁绿于圆底烧瓶中,然后将上述混合物溶于氯仿与甲醇的混合溶液中进行超声溶解,加入PBS溶液于圆底烧瓶中,室温条件下在旋蒸仪上进行水化处理;最后经过聚碳酸脂膜挤压后可得到双载药热敏脂质体,本发明方法简单,易生产制备,制备出的脂质体稳定性好,药效长,癌症治疗靶向性强,不良反应小,给药次数少、生物利用度高、有利于患者使用,是双载药的热敏脂质体上的创新。

申请人:郑州大学
地址:450001 河南省郑州市高新技术开发区科学大道100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郑州天阳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蔡文雅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种新型脂质体热敏脂质体脂质体是一种定向药物载体,属于靶向给药系统的一种新剂型。

它可以将药物粉末或溶液包埋在直径为纳米级的微粒中,这种微粒具有类细胞结构,进入人体内主要被网状内皮系统吞噬,从而激活机体的自身免疫功能,并改变被包封药物的体内分布,使药物主要在肝、脾、肺和骨髓等组织器官中积蓄,从而提高药物的治疗指数,减少药物的治疗剂量和降低药物的毒性。

脂质体由双分子层组成,主要由磷脂为膜材及附加剂构成,其成分不但是形成脂质体双分子层的基础物质,而且本身也具有极为重要的生理功能。

按性能脂质体可分为一般脂质体、热敏脂质体、pH敏感脂质体、微波敏感脂质体、声振波敏感脂质体、光敏感脂质体和磁性脂质体等。

热敏脂质体的释药原理
在研究的各种新型脂质体中,热敏脂质体(温度敏感脂质体)是一个很有发展前途的分支,它有效利用了脂质体和热疗的双重优势来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毒副作用。

在正常的体温下,脂质体膜呈致密排列的胶晶态,亲水性药物很难透过脂质体膜而扩散出来。

当脂质体随血液循环经过被加热的靶器官时,局部的高温使磷脂分子运动加强,脂质体膜的结构发生变化,原来排列整齐致密的胶晶态磷脂双分子层在较高温度下变成疏松混乱的液晶态。

脂质体在由凝胶态转变到液晶结构的相变温度(Tm)时,其磷脂的脂酰链紊乱度及活动度增加,膜的流动性也增大,这种结构的变化导致脂质体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脂质体内部
包封的药物借助于跨膜浓度梯度而大量扩散到靶器官中,在靶部位形成较高的药物浓度,对周围的肿瘤细胞产生较强的杀伤作用,从而达到局部化疗的作用;而偏出相变温度时药物释放则缓慢。

因此,根据这一原理用相变温度较低的类脂制备的脂质体,在未加热的器官中药物浓度比较低,对正常细胞产生的杀伤作用很小,使化疗药物所致的恶心、呕吐等副作用明显降低,减轻了病人的痛苦,增加了用药的顺应性;而当机体全身或局部温度升高到41~42℃时,就可以引起脂质体迅速释放内含药物,发挥药效。

制备热敏脂质体的材料
合成磷脂一般以二棕榈酰磷脂酰胆碱(DPPC)为主,通过加入其他不同碳链长度的磷脂来调节脂质体膜的释放特性。

例如,DPPC (Tm=41℃)通常与二棕榈酰磷脂酰甘油(DPPG)(Tm=41℃)按一定比例混合以得到不同的Tm。

由于合成磷脂的纯度高,脂酰基的烃链长度基本一致,受热时分子运动规律相近,因此有比较固定的相变温度。

但合成磷脂的制备工艺复杂,成本高,因此限制了热敏脂质体在临床上的推广应用。

高分子聚合物各国学者试图用廉价的合成高分子材料替代合成磷脂,制备具有热敏性的类脂泡囊,以降低成本,增加实用性。

经体外试验证明,这类高分子类脂小囊具有良好的热敏性,但受到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的限制。

天然磷脂天然磷脂也可作为制备热敏脂质体的材料,但是由于组成天然磷脂的脂酰基的烃链长短不一,形成脂质体时这些烃链容
易互相嵌合,亦会排列成致密整齐的磷脂双分子膜,阻碍内水相中小分子物质的跨膜扩散。

当脂质体周围环境的温度升高时,磷脂分子运动加速,各大小不一的烃链分子从整齐排列的脂质体膜中逃逸出来的临界温度不一,因此天然磷脂没有固定的相变温度,仅有一个较宽的“相变矩”。

可以选择在脂质体膜中加入一些烃链长度适宜的合成高分子材料,改善脂质体膜的通透性,调节整体的相变温度,使热敏脂质体膜“相变矩”的最低点高于体温,以保证热敏脂质体的靶向释药。

适于制备热敏脂质体的药物
热敏脂质体主要借助于不同温度时脂质体膜结构的变化来调节药物的释放,油溶性药物的跨膜扩散受脂质体膜结构变化的影响较大,因而只有水溶性或两亲性药物才适合于制备热敏脂质体。

同时最好选择适应证为能够进行热疗的各种肿瘤且对热稳定的药物来制备热敏脂质体。

如果该药物与热疗有协同作用,则局部化疗与热疗结合,效果会更好。

目前,受热疗设备及技术的限制,热疗主要用于消化道、呼吸道等自然腔道中的各种实体瘤和浅表瘤。

热敏脂质体的评价
如何评价脂质体的热敏性是研究过程中的一个关键问题。

常用的评价方法有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热敏释放百分率等。

差示扫描量热法通过分析各样品中的DSC曲线来考察热敏脂质体被加热时相转变的情况,该结果可以对脂质体药物的释放随温度升高而增加的现象做出理论解释。

而热敏释放百分率评价方法则是
采用透析法或低压超滤、离心超滤等技术测定不同温度下脂质体的药物释放百分率来评价其热敏性的优劣。

两者相比,后者更直观,且无需特殊设备。

热敏脂质体的局限性
但热敏脂质体也存在着局限性:(1)热敏脂质体中的药物释放与粒径、膜材料及药物等有关。

大单层脂质体(LUV)、小单层脂质体(SUV)及多层脂质体(MLV)亦具有不同的相变温度。

一般SUV 的相变温度低,可能是高度弯曲的脂质双层张力较大的结果。

(2)温度可以调节热敏脂质体的释药情况,但其靶向性较弱,难以躲避单核吞噬系统的作用。

(3)局部高温虽可直接杀伤肿瘤细胞,但加热时间过长也可造成正常组织损伤。

热敏脂质体有效地利用了肿瘤热疗的特点,巧妙地以温度作为靶向释药的导向,展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应用价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