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利主义与道义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功利主义与道义论
生物光子学研究院
摘要:功利主义和道义论是西方社会两个最重要的道德哲学流派。作为当代西方道德哲学的两个最基本的理论趋向,功利主义与道义论在相互辩驳、相互争斗中发展和嬗变。两者的对立体现在不仅各自的范畴体系和理论内容不同,而且在众多伦理问题上两者观点不一致甚至截然相反[1]。同时,在相互诘难中两者又不断相互接近、相互融合,两者之间同样存在诸多共性乃至理论一致性。当代的功利主义和道义论的这一发展,使得超越两者的对立并最终走向统一成为可能。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继承了功利论和道义论的积极成果的基础上,创造了自己的规范伦理学.功利主义和道义论的统一,对转型时期中国社会的道德重建具有重要的理论参考价值.
关键词:功利主义道义论对立统一马克思主义道德观
一、功利主义与道义论概述
功利论就是作为一种道德理论,它主张人的行为道德与否,看行为的结果,凡是行为结果给行为者(要注意,不只是行为者),给行为者及其相关的人带来好处,或带来利大于弊的这样的一种行为就是道德的,否则就是不道德的。功利论认为什么叫道德,什么叫不道德,就看你这个行为者跟相关的人给他带来好处是什么,或者是带来了利大于弊的行为,这就是道德的,否则就不是道德的。
功利论又分为行为功利论和规则功利论。行为功利论是不依据规则,而是根据当下的情况决定我们的行动,就是根据眼前的情况来决定我们的行动,只要它能够带来好的效果就是道德的。规则功利论是依据规则,我们做事情依据某种规则,这个规则能带来好处,能带来好的结果就是一种道德行为。所以功利论简单的说就是效果论,你做事情能不能获得好的效果。获得了好的效果,获得了利益,获得了好处,获得了实惠,它就是道德的,否则就是不道德的,简单的说就是这么一个问题。
道义论和功利论相反,它主张人的行为道德不道德不是看行为的结果,而是看行为本身和行为所依据的原则。道义论主张你行为是不是道德的,不看你的结
果,看你行为本身和行为所依据的原则,也就是说行为的动机正确与否。凡是行为本身是正确的,或者行为所依据的原则是正确的,不论结果如何都是道德的。依据行为所遵循的动机,或者遵循的某种原则,不看行为的后果结果怎么样,只要是动机是好的,你做事情的原则是正当的就是道德行为。美国道德哲学家弗兰克纳[2]先生说“道义论主张除了行为和规则效果的善恶之外,还有其他可以使一个行为或规则成为正当的,或应当遵循的理由,这就是行为本身的某种特征,而不是他所要实现的价值。”
道义论也可以分为行为道义论和规则道义论。行为道义论是说不一定有什么规则,做事情不一定遵循什么规则,只要行为本身是合乎道德的,这个行为就是正当的。规则道义论是说行为遵循的规则必须是合乎道德的,否则便不是道德的行为。这就是说道义论本身可以有行为道义论,也可以有规则道义论。行为道义论看行为本身正当与否,规则道义论就看你遵循的规则是不是正当的。
二、功利主义与道义论的对立
功利论[3]和道义论是支配人们行为的两种不同的道德观。人们在日常生活里边,支配其思想和行为的道德原则,有功利论也有道义论,我们只要仔细地观察、思考、研究人的生活,就不难发现这个道德的真理。比如说人们经常说,做某件事情值得不值得,做某一件事情合算不合算;不仅是说做某件事情值不值得,做某件事情合算不合算,而且也还说两利相衡取其大,两害相交取其轻。或者告诉朋友不要占小便宜,占小便宜要吃大亏。凡此种种,说明人在当下的思想和行为是在功利论道德意识支配下采取的。简单地说利益。功名、好处、实惠支配人们的行为。这个在生活里面是屡见不鲜的。
从人的思想和行为上,来看功利论和道义论,也是同时并存,交互使用的理论和方法[4]。比如说,当我们对某一个人做道德评价的时候,对某一个人做某件事,说他是落井下石,或者说他火上浇油,显然这是功利论的道德评价。又比如说,我们在评价一个人做事情的时候,我们常常说某人居心不良,用意不善,“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毫无疑问这是一种道义论的评价。不论人们意识到与否,自觉与否,两种规范伦理学理论同时并存,同时存在于人们的意识和行为之中,并
且他们在评价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不过时而是功利论,时而是道义论而以,有的时候是同时并用的。
功利论与人们的物质需要,物质生产相关[5]。道义论就不同了,道义论跟人们的心理需要,精神生活相关。从人们的道德生活看,两种规范伦理学具有同等的价值,同等的意义。有一副楹联可以作为佐证。比如说“百善孝为先原心不原迹原迹贫家无孝子”原就是原先,原出那个原。“万恶淫为
首论迹不论心论心世上无完人”前面这句楹联讲的就是功利论的说法,百善孝为先,原心不原迹,原迹贫家无孝子。
在这种善的活动当中,孝敬父母这个是最重要的,但是怎么叫孝敬父母呢?叫原心不原迹,原迹贫家无孝子。就是看你有没有孝敬父母的心思,而不在于你给父母亲买了多少好吃的东西,或者给父母盖怎么样好的房子,不是这个,而是你对你父母有没有尊敬,有没有关爱,有没有体贴,有没有照顾和扶持。主要看你的心思,而不是着重看你带来什么样的实际利益。这个话“百善孝为先原心不原迹原迹贫家无孝子”是一种道义论的说法。
“万恶淫为首论迹不论心论心世上无完人”,做天底下的恶事主要要根据他实际的事情来判断,而不能根据他的动机,因为人们在思想里的一闪念很可能有做坏事的这个想法。但是他是不是做了坏事要看他实际干了什么,所以这样一种说法就是一种功利论的。比如说一个人到商店去,见到那个手机特别好,但是他一摸兜里没多少钱,脑子里闪了一个念头想要把手机拿来装到自己兜里,但又想这不能干,干这个是不得了的事,所以他就没干这个事情。因此我们对他的评价还要肯定他是一个好人,不能因为思想有一闪念的不正确的念头就说他是个坏人。“万恶淫为首论迹不论心论心世上无完人”这是功利论说[6]。
当然,个体作为理性存在者,当他们都按照普遍的道德法则行动时,确实能达成普遍的协调一致,进入康德[7]心目中的“目的王国”即理性存在者的共同体;所以,尽管康德不像功利主义者那样首先注重幸福或利益,而是注重人们享受幸福的道德资格(人格、尊严),但在个体与整体关系上,他恰好与功利主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