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饮食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淮安美食文化
西汉辞赋大家枚乘(现江苏淮安人)。他的代表作《七发》中有一段劝楚太子品尝美食的文字,盛赞家乡江淮一带的食馔为“天下之至美”:刍牛之腴,菜以笋蒲,肥狗之和,冒以山肤,楚苗之食,安胡之饭,抟之不解,一啜而散。於是使伊尹煎熬,易牙调和,熊蹯之臑,勺药之酱,薄耆之炙,鲜鲤之鲙,秋黄之苏,白露之茹,兰英之酒,酌以涤口,山梁之餐,豢豹之胎,小饭大歠,如汤沃雪,此亦天下之至美也。
不仅在古代,就是在现代淮安的美食即淮扬菜也是非常有名的。在有“开国第一宴”之称的新中国中央人民政府首次举办的招待宴会,经毛泽东主席提议,采用的就是“恩来家乡的淮扬菜”。当时,张文显等一批淮厨被借调至北京,参与筹备工作。
淮安地区菜肴作为淮扬菜的主要支柱之一,在淮扬菜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地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佳肴美点自成体系
现存于世的的淮安名菜名点,粗略统计有2300余种,其中属淮安地区首创独创的在400种以上。就种类而言,遍及淮扬菜各个烹制领域。其中被列入淮扬名菜的就有“软兜长鱼”、“淮羹二妙”(平桥豆腐、淮山鸭羹)、“淮蔬双壁”(开洋蒲菜、碧玉羹)、“文楼汤包”、“淮安茶馓”、“淮饺三吃”等数十种。成套筵席,清时就名闻天下。《清稗类钞-饮食类》记录天下五大名筵,淮安独具其二。一为全鳝席,以鳝为主,配以“牛羊豸鸡鸭”,“号称一百单八品”;一为全羊席,“以羊为全体为之”,“多至七八十品”;其他三种为满汉全席、燕翅席和豚蹄席。全鳝席、全羊席和全鱼席并称为“淮菜三全席”。这些以淮安地方名产为原料,具有独特烹制技艺的美味佳肴,都是淮扬菜经典中的瑰宝。无论在首创、独创品种的数量上,还是在烹制工艺的综合水平上,淮安地区菜肴都是淮扬菜系当之无愧的重要支柱,是不可或缺的一大重要组成部分。
二、烹调技艺精湛独特
淮安地区菜肴的主打品种大多以当地产品为原料,不以主料稀缺争宠于世。如何将普通原料化为美味可口的精美食肴,靠的主要是烹饪技艺。因此,淮厨自古形成了讲究技法、不断创新的优良传统。就技法而言,淮扬菜系的各种烹制技法在淮安地区菜肴中都得到了广泛运用,但在具体运用上又显得别具匠心,另有天地。
其一,讲究选料和前期加工。在选料上,一是讲究时鲜,以选用当地当时的地区土特产为主旨,多选用淮鱼、淮白鱼、淮鲂鱼、淮蟹、淮山药、淮笋、淮杞、淮安茶馓等当地名产作为主料。在时令和原产区域上也很有考究,一年四季,春用螺蛳、夏用长鱼、秋用鳜蟹、冬用野鸡、野鸭,果蔬的选用也是如此。在原产区域上淮白鱼、淮蟹以洪泽湖为上乘,蒲菜以天妃宫为极品。二是讲究适料适用,同一种主料,由于部位的质地不同,在选用上也各有不同。同为长鱼,脊背用作炒软兜,肚皮用作煨脐门,血、肠用作炝板肠。淮安名菜“一鸡九吃”,更是将一只鸡的不同部位依据不同质地作出不同处理,头、翅、爪制作“飞跳叫”,鸡脯或炒或熘,最终制成九道佳肴。与此同时,还十分注重对选料的前期加工,如软兜长鱼前期的“氽”,钦工肉圆前期的“扑”,蹄筋、鱿鱼、海参等干货前期的“发”,都有很高的工艺要求,如处理不当,将直接影响成品的风味品质。
其二,讲究刀工的合理动用。淮厨尤为注重刀工技法,在用刀时十分注意因料而异,因菜而异。比如切刀,淮安厨业有句歌谣口诀:斜切猪肉顺切菜,顶刀切出牛肉丝。斩排刀、狮子头要细切粗斩,嫩鱼圆要先刮后斩,鲜虾圆要先捶后斩。综合花刀的应用也十分讲究,仅腰花一品,就有麦穗刀、凤尾刀、蓑衣刀、寿字刀、鸡冠刀等十余种花刀刀法。即使是原
料加工,特别是动物原料的剖腹出骨,都在刀工技法的运用上有相当高的要求。
其三,讲究火候的恰到好处。按照《清稗类钞》记载,一个全羊席,“蒸之、烹之、炮之、炒之、爆之、灼之、熏之、炸之”,所列的技法,无一不和讲究用火密切相关。以菜论火,按需给热,这是淮厨用火的的精妙所在。淮安地区菜肴擅长炸、熘、浸、爆、炒、蒸、烧、烩、焖、扒、煮、炖、煨、熏、烤、贴、煎等烹调技法,尤以小炒中油包滋、一线油、旺火速成而独具功夫。烧制菜肴,大多采用大火烧开,小火焖透,再大火收浓汤汁,以自来芡收滋的“用火三部曲”。有的菜,追求断生而求其嫩,有的菜,则需酥烂全其形。
其四,讲究调味的多变。淮安地区菜肴在调味上,注重原汁原味,一菜一味。以原料树立菜肴之味,以调味品丰富菜肴之味,以汤汁厚重寡淡之味,以辛香佐料掩腥膳之味,并赋予特殊的香味。淮厨精要,首推调味,一席“全羊”,七八十品,“无往而不见为羊也”,如果没有高超的调味绝技,是很难达到“甜也,咸也、辣也、椒盐也”脍炙人口的境界的。正因为淮安地区菜肴能将“咸淡酸甜苦辣鲜”调和适中,因而使南北东西皆宜,独具口感的广泛适应性。
其五,讲究菜式的丰富多彩。综观淮安地区菜点家庭族,可以说是门类齐全,琳琅满目。其中尤以一料多吃、菜点合吃和羹汤菜肴、带汤点心最为出色。一料多吃,当首推“淮菜三全席”--全鳝席、全羊席和全鱼席。其他如“一鸡九吃”、“黑鱼两吃”、“淮白鱼系列”,都是一料多吃的经典之作。菜点合吃,种类也十分丰富,知名的有“淮饺炖鸭”、“丝瓜茶馓”、“炒蟹脆”以及后起之秀“活鱼锅贴”。羹汤类菜肴在淮安地区菜肴中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而且荤素皆备,“淮山鸭羹”、“朱桥甲鱼”、“平桥豆腐”、“清汤鱼腐”、“太极安豆苗”,都是这方面的突出代表。至于带汤点心,首创于清代淮安文楼陈海仙之手的“文楼汤包”,更是将羹汤类美食推至极致。在菜式的外形装饰技法上,淮安厨界历来讲究两条:一是保持原料本色,以烹制色。常用之色如长鱼脊背之黑,火腿、肴肉之红,鱼腐、蛋清之白,新鲜蔬菜之绿,熏制菜之棕红,炸制菜之金黄,熘制菜之茄红都在淮安地区菜肴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二是以菜肴美化菜肴。如“绣球鱼翅”、“鸡腿乌参”、“鸡火鳖”、“凤尾三虾”等,都是以菜肴点缀菜肴的的杰作,凡入盘都皆为美食。点心的花式,淮安地区也可说是精美荟萃,技艺精当,各种面团的制作在这里都有杰出代表作,屡获大奖的“淮安茶馓”、闻名遐迩的“文楼汤包”、“淮饺”、“清江翡翠烧卖”、“四色寿桃”、“八宝烧卖”、“荠菜春卷”、“豆腐卷”、“小刀面”,都是淮安地区菜点家族的当家品种。
三、地域文化风格鲜明
淮安地区菜肴之所以历千年而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其中的奥妙就是它始终贯穿着强烈而鲜明的区域性美食文化传统,在兼收并蓄的同时卓尔不群。
其一,追求本味鲜。在总体风味上以口味至和适中,兼顾南北东西。无论做什么菜点,都以味至极端为忌。如何做到这一点,淮厨的法宝是以原料的本味鲜为主,用其味所长但又不独倚其长。例如在做“淮白鱼”系列菜时,就以淮白鱼肉细味鲜为本,绝不让其他配、佐料夺主,但又注意适当调配去其腥气;做蔬菜类菜时,既要保证一菜一个味,品性不移,同时又以肉类清汤调味,以增加口味。在肉类菜烹制过程中,既要保持其肉香,又注意去腻,力求爽口。这样烹制,从美食角度看,它可以使食者从中得到丰富的口味体验;而从现代养生学的角度看,这样处理也有健身益体的功效。
其二,追求本土化。在淮安地区菜肴的历史演变过程中,前期也曾出现过以熊掌、活猴等为原料的烹饪现象,但这种现象到清代后期就逐渐废止,在有见识的署政官吏(如籍贯盱眙农家的漕督吴棠在任时曾断然决定,不准远购奇珍异味,惟以淮产常品飨客,接待贵客亦然)和文人雅士的共同倡导下,淮安厨业顿改厨风,从“烹龙炮风”转为“烹家野小鲜”,呈现以“淮产”烹“淮菜”的全新局面。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这一转变对淮安地区菜肴最终成为完备的独立菜品流派,成为淮扬菜的重要支柱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时至今日,这种本土化的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