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理论与实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论与实务》第一章总论知识点
1
审计产生和发展审计产生和发展的客观基

受托经济责任不断演进
2 审计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社
会条件
资源财产所有权和经营管理权分离以及管理者内部分
权制
3 审计产生和发展的直接动

资源财产所有者对经营管理者无法实施直接监督
4 宋代审计一词命名的审计机构成立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
计法
1994年8月31日通过1995年1月1日施行
6 2006年2月修订2006年6月1日施行
7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
计法实施条例
1997年10月发布并实施
2010年2月修订于5月实施,进一步明确了范围、规定了
权限、加强了监督
8 20世纪40年代,内
部审计进入现代发
展时期
主要标志有两个
审计方法从详细审计变为以评价内部控制系统为基础
的抽样审计,从财务审计扩大到效益审计
9 2003年3月4日审计署发布了《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最早的是暂行规定,后来是若干规定,最后是规定)
10 审计由专职机构或人员接受委托或授权,以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为对象,对被审计单位一定时期的全部或部分经济活动资料,按一定标准进行审核检查,收集和整理证据,以判明有关资料的合法性、公允性、一贯性和经济活动的合规性、效益性,并出具审计报告的监督、评价和鉴证活动。

11 审计根本特性独立性表现在组织机构、业务工作、经济来源、人员上独立
12
审计根据审计主体
分类国家审计法定和强制性,独立性,综合性和宏观性
13 内部审计内向性、广泛性、及时性针对性和经常性
14 社会审计独立性、委托性、有偿性
15
审计按内容分类财政财务审计
财政审计是本级和下级预算执行情况和决算及其他财
政收支真实合法性的监督
16 财经法纪审计
17 效益审计资源管理的有效性(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合规性)进行检查和评价活动。

18
审计按范围分类全部审计注意全部审计不是详细审计,局部审计也不是抽样审计
19 局部审计详细和抽样是一种审计方法,无论是全部审计还是局部审计都可以用祥查法也可以用抽查法
20
审计按时间分类事前、事中、事后
21 定期、不定期
22 初次、再次
23 审计按地点分类就地审计、报送审计
24 审计按组织方式分

授权审计、委托审计
《理论与实务》第二章审计组织与审计法律责任知识点
1 国家审计机关设置国务院设审计署,审计署对国务院负责,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设立审计机关
2 国家审计机关基本
任务
对政府部门财政收支,国有金融机构和企事业单位财务收支等真实性、合法性、
效益性进行审计监督
3 国家审计机关具体
任务
接受委托,起草修改审计法律法规草案,2、研究制定工作方针政策,审计工作计
划3、办理审计事项4、指导监督全国各级内部审计,监督全国社会审计工作5、领
导管理下级审计
4 国家审计机关的权
限7条
有权要求提供资料,认为财政财务收支与法律法规相抵触的建议有关主管部门纠
正,通报或向社会公布结果,提请有关机关协助
5 国家审计机关的职
责14条
1、对本级和下级预算执行情况和决算监督
2、审计署对中央预算执行情况监督,
向国务院总理提出审计结果报告,地方向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审计机关提出审
计结果报告3、对中央银行4、对国家事业组织5、对国有企业6、对国有资本占控
股地位7、对政府投资项目8、社会保障捐赠等9、国际组织援助贷款项目10、主要
负责人11、法律规定12、专项审计调查13、健全内部审计制度14、对社会审计核

6 国家审计机关管辖
范围
根据隶属关系或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关系确定,审计署根据需要统一组织或授权时
不受已划定审计管辖范围限制,上级对下级重大事项可直接审计,上级可对部分
审计事项授权下级审计,涉及重大机密由审计署专业审计司审计,有争议报请其
共同的上级审计机关确定,军队系统由解放军审计署确定报审计署备案
7 《审计法》对国家审
计人员的法律责任
(行政和刑事责任)
1、它是国家审计的法律责任,不包括内部和社会审计法律责任
2、是因审计监督
产生的相关当事人的法律责任,包括被审计单位及直接责任人和国家审计人员3、
是行政责任为主的法律责任,也包括相应的刑事责任,但不包括民事责任
8 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内部审计机构在本单位主要负责人或权力机构领导下开展工作
9 内部审计机构职责
(义务)
1、对本单位及所属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审计
2、对本单位及所属单位预算内外
管理审计3、对内设机构及所属单位负责人任期责任审计4、固定资产投资5、内部
控制制度健全有效性评审6、经济管理和效益情况审计7、其他
10 内部审计机构权限
(权力)
1、要求报送计划预算决算报表等资料
2、参加有关会议召开会议
3、参与研究制定
规章制度,提出内部制度4、检查现场勘察5、检查计算机系统6、调查取证7、对
正在进行的严重违法违规临时制止8、有权暂时封存资料9、提出纠正处理意见以
及改进建议10、对人员给予通报批评或提出追究责任的建议
11 社会审计组织会计师事务所是注册会计师的工作机构,我国注册会计师只准设立有限公司和合伙会计师事务所,不准个人设立独资事务所
12
社会审计组织业务
范围审计业务:属法定业务,必须由注册会计师承办。

4条具体业务,出具审计报告、出具验资报告、办理合并分立清算中的审计业务并出报告、法规中规定的其他
13 会计咨询和会计服务:设计制度、培训会计、担任顾问提供咨询、代理记账、代理申报纳税、代办注册登记、资产评估、参与可行性研究
14 社会审计组织权限社会审计组织向委托人提交审计、查证、鉴定、验资报告,并对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和合法性负责。

对于委托人示意作不实或不当证明的,有权拒绝出具报告,对知悉的商业秘密保密
15 社会审计组织法律
责任(注册会计师
法)有行政责任、刑
事责任和民事责任
《注册会计师法》规定,事务所对承办的业务承担民事责任,第20条遇到3条情形
之一应拒绝出具报告,第21条注册会计师在审计业务时不得有的行为有4条(明知
**不予指明),第22条注册会计师不得有的行为7条(不得买卖审计单位股票债券、
索取酬金、委托催收债款、他人以本人名义执行业务、同时在两个或以上所执业、
对其能力进行宣传招揽业务、其他)
16 对注册会计师违法行为处罚的规定:会计事务所违反本法第20条21条规定由省级
政府财政部门警告、没收所得可并处1-5倍罚款,严重的暂停经营业务或撤销;会计师违反20条21条规定由省级警告,严重的吊销证书。

构成犯罪追究刑事责任,造成损失的承担赔偿责任
17 社会审计组织法律
责任(证券法)
证券法第223条规定,所制作出具的文件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的,
责令改正,没收业务收入、暂停或撤销证券服务业务许可,并处1-5倍罚款。

对直
接负责的主管警告,撤销从业资格,并处3-10万元罚款
18 社会审计组织法律
责任(公司法)
208条规定,承担资产评估、验资等提供虚假材料的***
19 《刑法》对社会审计
人员法律责任
229条规定,故意提供虚假证明文件,情况严重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

20 最高人民法院若干
规定
2007年司法解释,存在6种以上情况出具不实报告给利害人造成损失的,承担连带
赔偿责任。

(明知****而不予指明)
21 防范法律责任的对
策6条
明确审计单位的责任和审计组织的责任、严格遵循职业道德规范和执业准则、聘
请专家和法律顾问、深入了解被审计单位情况、为审计人员提供充分的职业培训
和职业咨询、建立审计质量控制制度
《理论与实务》第三章审计准则、质量控制标准和职业道德知识点
本章重点突出,牵涉国外的不用看
1 审计准则含义是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是评价审计质量的重要依据
2 审计准则的作用(重
点,背)4点+两条
1、是衡量审计质量的尺度;
2、是确定和解脱审计责任的依据;
3、是审计组织
与社会进行沟通的媒介;4、是完善审计组织内部管理的基础;另外审计准则的
分布也为解决审计争议提供了仲裁标准,为审计教育明确了方向
注意易出错点
审计标准(审计准则和会计准则)是判断审计事项是非优劣的准绳。

审计准则不
是进行处理处罚的唯一标准;审计准则评价的是审计人员和审计组织,不是评价
被审计单位。

3 国家审计准则七章:总则、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审计计划、审计实施、审计报告、审计质量控制和责任、附则共200条
4 审计质量控制标准审计组织和审计人员依据审计质量控制标准,对各项审计工作,或具体审计项目全过程的质量进行自我约束的一项活动。

5 审计质量控制措施对人员素质的控制、对审计作业过程的控制、审计机关的分级质量控制
6 审计职业道德严格执法、正直坦诚、客观公正、勤勉尽责、保守秘密
7 社会审计职业道德其中有一条维护职业声誉,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
8 实质上的独立和形式上的独立
《理论与实务》第四章审计目标和审计程序知识点
1 审计目标(目标
是具体化,目的
是全面性)
目标和目的
区别
是审计行为的出发点,是审计活动要达到的境地,是目的的具体化。

采取
什么样的审计程序和方法,怎样收集证据等都取决于审计目标。

目的具有
全面性和长期性,目标具有局部性和阶段性;目的取决于审计授权人或委
托人。

审计目标取决于两个因素,社会的需求和审计界自身的能力和水平
2 总体审计目标国家审计总目标: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内部审计总目标也是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

社会审计总目标是1、对财务报表整体是否不存在由于舞弊或错误导致的重大错报获取合理保证,使得注册会计师能够对财务报表
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按照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编制发表审计意见;2
是按审计准则的规定根据审计结果对财务报表出具审计报告,并与管理层
和治理层沟通
具体审计目标具体审计目标又分为一般审计目标和个别审计目标。

管理层财务报表认定比较重要
审计就是获取支持管理层财务报表认定的审计证据的过程。

管理层财务报
表认定包括 1存在和发生;2完整性;3权利和义务;4计价和分配;5反映
和披露。

管理层财务报表认定归为三类:1对各类业务的认定;2对期末账户余额的
认定;3对报表列报的认定
财务审计项目的一般审计目标适用于各交
易循环
1总体合理性;2真实性;3完整性;4权利和义务;5计价正确性;6截止期
正确性;7过账和汇总正确性;8分类正确性;9披露正确性;10合法性
审计程序国家审计程

一审计计划阶段:编制年度审计项目计划和审计工作方案
二审计实施阶段:1组成审计组送达审计通知书;2调查了解;3编制审计
实施方案;4获取审计证据进行审计记录;5检查重大违法行为
三审计报告阶段:1编审复核审理签发审计报告和审计决定;2公布审计结
果;3检查审计整改情况
内部审计程

一制定年度审计计划;二准备阶段;三实施阶段;四终结阶段
社会审计审
计程序
也分准备、实施、终结三个阶段组成。

社会审计实施阶段对内部控制进行内部控制测试,对财务报表进行实质性测试,重新确定重要性水平
《理论与实务》第五章审计标准、审计证据和审计工作底稿知识点
1 审计标准跟准则不一

判断审计事项是非优劣的准绳,是作出审计决定的依据
2 审计标准特点层次性、时效性、地域性
3 审计标准的选

客观性、适用性、相关性、公认性
4 审计证据按形式分类实物、书面、口头、视听或电子、鉴定和勘验、环境证据
5 按来源分类亲历证据、内部证据、外部证据
6 按关系分类基本证据、辅助证据
7 审计证据质量
特征
适当性(相关性和可靠性)和充分性(数量上)
8 审计证据的决

收集、分析、整理分析
9 影响审计证据
决策的因素
风险因素、成本效益因素、重要性因素
10 审计工作底稿作用1是编写审计报告发表审计意见或作出审计决定的依据;2是联结整个审计工作的纽带;3是控制审计工作质量的手段;4是明确审计人员责任和考核审计人员的依据;5是行政复议和的重要佐证资料;6是总结审计工作和进
行审计理论研究的资料
11 分类 调理了解记录、执行审计措施记录、重要管理事项记录
12
编制要求
《理论与实务》第六章 审计取证方法 知识点
1
审计取证模式演变分为三个阶段 账目基础审计
查错防弊,直接取得有实质性意义的审计证据,质量较高
2 制度基础审计 内部控制入手,大量采用抽查方法,提高了质量和效率,减少了取证的盲目性,降低了审计风险
3
风险基础审计 各种风险因素进行充分评估,将风险控制方法融入传统审计方法中 4
审计风险模型 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两者是反向关系。

(重大错报是财务报表在检查前就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检查风险是某一认定存在错报,且重大,审计人员未能发现这种错报的可能性 5
重大错报风险包括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

6 审计取证的基本方法(按取证顺序与记账程序的关系) 顺查法 凭证到账表,工作量大
7 逆查法
报表-账簿-记账凭证-原始凭证,可能遗漏重要错敝事项 8 审计取证的基本方法(按审查取证的范围大小分)
详查法 审计成本相对较高
9 抽查法 极大地提高审计工作效率,节省审计资源
10 审计取证的具体方法 具体方法与
基本方法不一样 具体方法也就是获得审计证据的方法七种:检查、观察、询问、外部调查、重新计算、重新操作、分析
11 外部调查 现场调查和函证
12
分析方法
比较分析法(计划与实际、与同业标准)、比率分析法(财务比率)、趋势分析法(年年、月月变动)
《理论与实务》第七章 内部控制及测评 知识点
1
内控
5个作用
保护财产物资安全完整和有效使用、保证信息资料真实可靠、保进
工作效率提高和经营目标实现、促进国家各项政策法规贯彻落实、为通过内控测评方法控制审计风险提高效率提供条件
2
内部控制分类
按控制的目的分 财产物资控制、会计信息控制、经营决策控制 按控制的时间 事前、事中、事后。

能在事前控制尽量在事前
3
按控制的功能分
按控制的功能分:预防式控制(防止错敝的发生,如授权审批职责分工)和察觉式控制(及时查明已发生的错敝所实施的控制,如实
物盘点、会计记录核对)
4 内部控制的
局限性
6条
受成本效益限制、对常规业务设置、可能因疏忽误解判断错误失效、
因内外串通失效、滥用职权失效、因环境业务性质失效
5 审计风险模型控制风险(也就是内部控制中的风险)始终大于0,总是存在一定控制风险,所以内部控制测评不能代替实质性审查
6 内部控制要

5要素重要,金字
塔式
内部控制要素: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对
控制的监督。

1和3最重要
7
内部控制要
素重点的两
点其中控制环境
包括:当局观念风格、机构设置、董事会、授权与分配责任方式、
员工素质、人事政策、外部影响
8 其中控制活动
(授权、分工、
凭证、实物、独
立)
包括五项:业务授权控制、职责分工控制(业务批准与执行,执行
与记录,会计责任之间,资产保管与会计,保管与财实核对,信息
系统部门内部,信息部门独立)、凭证和记录控制、实物控制、独立
检查。

注意与控制环境五条不能混淆,层次不一样
9
控制活动中
的内容凭证与记录控制定期核对复核与盘点制度(与实物控制的区别先并盘点),银行对账
10 实物控制限制非相关人员接近、专人负责保管、实物防护措施,专人负责保管盘点巡视,定期不定期的财产清查盘点
11 独立检查经办人以外的独立人员核对验证
12 内部控制测

含义
通过调查了解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设置和运行情况,并进行相关
测试,对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合理性、有效性做出评价,以确定是
否依赖内部控制和实质性测试的性质范围时间和重点的活动。

包括
了解内控也包括内控测试。

了解内控的健全性合理性(初评),如果
依赖内控,则进行内控测试包括内控测试的有效性(再评)。

13 责任两个,一是被审计单位的责任(建立健全内控并保证有效实施),二是审计人员的责任(对内部控制的健全性有效性进行评价)
14 内部控制测

四个作用
评价被审计单位内控健全性和有效性据以确定信息可信赖性、评估
控制风险水平据以确定对实质性审查的性质范围时间重点的影响、
减少审计工作量节约审计成本保证质量、向被审计单位提出健全和
加强内控的建议,帮助提高效益
15
内部控制测
评的步骤和
方法四个步骤
1.调查了解内部控制并做相应记录;
2.对内部控制进行初评,评估
控制风险;3.如果决定信赖内部控制,实施内部控制测试;4.对内
部控制进行再评价
16 第一步的方法调
查了解
对内控调查了解取证的方法:询问、检查、观察、追踪有关业务处
理过程,对于被审计单位内控调查结果应以书面的形式记录或描述
出来,常用的记录方法有文字说明法、调查表法和流程图法
17 第二步的方法初
步评价
评估控制风险,经过健全合理性评价,认为内控合理且运行有效或
仅实施实质性审查不足以发现重要问题提供适当充分证据,应当测
试内控的有效性,如果决定不依赖内控的,可以对审计事项直接进
行实质性审查
18 第三步的方法如即对执行的有效性进行的测试,也叫遵循式测试。

内控的测试方式:
果决定信赖,实施内控测试(可不做)业务程序测试(纵向沿业务过程)和功能测试(横向若干时期同类业务检查)。

内控的测试取证方法:检查、询问、观察、重新操作测试内控是否有效执行,不涉及数字无法分析,。

注意审计取证的分析、重新计算、外部调查不适用内控测试
19 第四步,对内部
控制进行再评价
有效性。

将控制风险量化为百分比:低控制风险、中等控制风险、
高控制风险
20 控制风险
内部控制越有效,控制风险就越低。

如果认为内部控制完全不能预
防或发现错误,就应将控制风险定为100%
《理论与实务》第一部分第八章审计抽样知识点
1 审计抽样审计抽样可用于内部控制测
试和实质性审查,但它并不
适用于这些测试中的所有程
序。

如审计抽样可在检查和
函证中广泛运用,通常不用
于询问、观察和分析
审计抽样不适用于下列情况:检查总体的完整性、
抽样单位较少、总体中每笔业务金额均超过重要性
水平、可接受检查风险过低或要求审计检查保证程
度过高、有特殊风险或需要特别关注的事项、使用
审计抽样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
2 审计抽样的种类
(无论统计抽样
和非统计抽样,
都要求合理运用
专业判断)统计抽样属性抽样和变量抽样
3 非统计抽样(判断抽样)方便灵活充分利用审计人员实践经验和判断能力;不采用随机原则选取样本不如统计抽样客观;主观判断来推断总体特征,易导致结论不够准确;不能对抽样误差和抽样风险进行计量和控制
4 抽样风险(样本
量越大,抽样风
险越小)
在内控测评中信赖不足
信赖不足就是抽样结果使审计人员没有信赖而实际
应予以信赖的可能性,须执行额外的审计程序,影
响审计效率
在内控测评中信赖过度
信赖过度就是抽样结果使审计人员对内控的信赖超
过了其实际上可予以信赖的可能性。

可能导致审计
人员形成不正确的结论,影响审计效果
在实质测试中误拒风险
误拒就是抽样表明重大错误而实际不存在这种可能
性,审计人员执行额外的审计程序,影响审计效率在实质测试中误受风险
误受就是抽样结果表明没有重大错误而实际存在重
大错误的可能性,容易导致审计人员不正确的结论,
影响审计效果
信赖不足和误拒影响审计效率
信赖过度和误受影响审计效果
5 非抽样风险是指由于采用抽样审计方法
之外的其他原因所造成的风
险,即审计人员因采用不恰
当的审计程序或方法。

与审
计人员采用的抽样方法无关
难以量化,可通过对审计人员有效的训练,将之控
制在较低的水平
6 审计抽样的基本
程序
确定审计对象总体、确定样
本量、选取样本并审核、评
价抽样结果形成审计结论
审计抽样基本程
序中的几项重要
内容
确定审计对象总体总体相关性和完整性、同质性、可辨性、充分性
7 确定样本量四个因素:总体容量、总体项目差异、审计结论的精确限度、审计结论的可靠程度。

(精确限度就是允许的误差范围,限度越低,所需样本量越大。

反向关系)。

三个正向,一个反向
8 评价抽样结果形成结论四条:分析样本误差、推断总体误差、重估抽样风险、形成审计结论
9
审计抽样中样本
的选取方法随机选样法
简单随机选样法(乱数表)、系统选样法(等距选样
法)、分层选样法(先分层然后再随机)。

(统计抽样
和非统计抽样都可以使用此法,但统计抽样必须使
用随机选样法)
10 非随机选样法非统计抽样中选取的方法,(不是以精确的数学概率为基础,样本的代表性难以确定)
11 属性抽样法(在
内控测试中具体
运用)
是用来推断总体中具有某一
特征的项目所占比率的统计
抽样方法
统计抽样在内部控制测试中的具体运用。

一般适用
于内部控制测试和实质性审查中的业务测试
属性抽样的样本

属性抽样中的样本量由总体
容量、预计总体误差率、要
求审计结论的精确限度、可
靠性程度四个因素决定。

因为总体容量通常忽略不计,所以抽样参数包括:
预计总体误差率、可容忍误差率、可靠性程度
12 变量抽样法(在
实质性审查中运
用)
是一种能够对总体数量余额
作出估计的统计抽样方法
(金额)
分三种方法:单位均值估计法、差异估计法、比率
估计法
13
变量抽样的三种
方法单位均值估计法通过几个样本的单位平均值估计总体平均值和总值
14 差异估计法样本记录值与审计值的差异来推断总体记录值与审计值差异。

15 比率估计法审计值与样本值的比率来推断总体审计值与记录值的比率
《理论与实务》第九章审计报告知识点
1 审计报告
的作用
两大类:针对所有,
针对国家审计和社
会审计
1、2、3、4、5、
2 审计报告
根据详略
分简式审计报告和
详式审计报告
社会审计报告很简单是简式报告, 国家审计内部审计报告是详式
审计报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