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学案(1)(人民版必修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专题概览

本专题主要叙述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经验与教训。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列宁时期);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斯大林时期);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时期),苏联的解体。在苏联解体、苏共垮台后的今天,借鉴和吸取苏联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对于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高考链接

新课标要求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贯穿本课的主题是苏联在斯大林经济体制框架内进行改革,成效不大,最终导致苏联解体。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命题率较高,特别是新经济政策,命题的题型多以单项选择题和材料解析题为主。

第1课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

考点导航

1.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严峻形势;了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和影响;了解新经济政策的背景、内容及其意义。

2.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

3.体会列宁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勇气和求真务实的创造精神。

知识梳理

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

协约国武装干涉

三年内战

背景:苏俄的内忧外患地主、资阶的叛乱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内容:余粮收集制,工业国有,实物配给,义务劳动制

评价:1.军事胜利;2.社会危机(不是向社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背景: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

新经济政策内容:农业、工业、商业、分配

经济:经济恢复

评价:政治:工农联盟巩固,巩固了政权

理论:它探索了一条适合小农国家向建设社会

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丰富了马克思主义。

重点聚焦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背景:严峻的国内外形势①外: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②内:国内反动势力的反扑。外国干涉军和国内武装叛乱的联合进攻;苏联失去了主要的粮食产地,四分之三的领土落入敌手,整个苏维埃政权陷入重重包围。③为了战胜国内外敌人,巩固苏维埃政权,实现到共产主义的直接过渡。(2)内容:①农业:余粮收集制②工业:大中小工业企业,全部实行国有化。③商业:取消了自由贸易④分配:实行实物配给制,成年人义务劳动制。(3)影响:①积极: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全国的财力、物力,为保卫苏维埃国家创造了必要的物质前提。苏维埃政权得到巩固。②消极:该政策使农民负担过重,而且不符合客观

价值规律,它挫伤了农民的利益,造成了工农联盟濒于瓦解,也对国家的经济造成了不利影响,最终引发了全国范围的经济和政治危机,它并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2.新经济政策

(1)背景:①经济危机:四年世界大战和三年国内战争的破坏;自然灾害;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失误。②经济危机引起政治危机:工人、农民不满(波罗的海水兵叛乱)。③为了迅速恢复被战争破坏的经济,巩固苏维埃政(2)内容:①农业: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②工业:改变国有企业高度集中管理的办法,实行经济核算,部分国有企业采取租让制和租借制的形式,实行国家资本主义.③商业.允许商品自由买卖,实行自由贸易.④分配:实行按劳分配。(3)意义:调动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恢复,有利于稳定政治形势。

典例诠解

[例1 ](2007·滨州)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的设想:“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基础上建立的社会主义,实行公有制,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取消商品和货币。”苏俄实施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马克思的设想最大的不同是

A.实施的条件 B.所有制结构 C.经济管理模式 D.产品分配方案

[解题说明] 此题为材料式选择题,以马克思“社会主义设想”入手,考查学生对材料有的解读能力和对战时共产主义内涵的理解。据材料可知,马克思认为,实现社会主义的条件是“生产

力高度发达”。而战时共产主义却是在因战争破坏,经济十分困难的特殊背景下实行的,

目的是为了集中财力物力,战胜困难。

[参考答案]A

闯关训练

选择题:

1.苏维埃政府面对残酷的战争环境提出“一切为了前线”,采取了一系列非常措施,这些措施被称为()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C.计划经济体制 D.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2.下面是1919年某地几个长工的闲话,他们谁的说法不符合史实()

A.张三:还是人家俄国好,吃、穿、用,国家统一发给,不用自己花钱儿去买

B.李四:说得也是,听说人家俄国的农民,有自己的地,可我们还要给地主干活

C.刘五:我觉得俄国不好,农民虽然有自己的地,可自己辛辛苦苦打下的余粮都得给国家,不许卖D.王六:谁说余粮不卖,听人说,人家列宁专门通过了一项地令,鼓励买卖自由

3.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余粮收集制实施后,农民隐瞒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的情况较为普遍,这种现象直接说明了()

A.苏维埃政权得不到农民拥护B.工农联盟已经出现严重危机

C.小生产者的自私性暴露无遗 D.这种政策严重损害农民利益

4.列宁指出:“我们上层制定的经济政策是同下层脱离的,这一政策没有造成生产力的提高,而这一点在我们的党纲里却被认为是刻不容缓的基本任务。由于我们企图过渡到共产主义,到1921年春天我们就在经济上遭受了严重的失败。”下列对这一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材料中“经济政策”是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列宁否定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历史作用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妨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可能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5.列宁在谈到新经济政策时,曾经说过:“后退一步是为了前进两步。”这说明列宁认为()A.新经济政策是一种倒退 B.俄国要建立社会主义必先部分恢复资本主义C.新经济政策不符合当时生产力水平 D.新经济政策是社会主义的根本政策

6.实施新经济政策不会改变社会主义的性质,这是因为()

A.农民欢迎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B.国家把大中小工业收归国有C.涉及国家经济命脉的重要工矿企业仍归国家所有 D.在流通领域实行自由贸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