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传统民居建筑空间特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 众 文 艺
大278
摘要:自古江南地区的传统民居就在中国传统民居占有重要的地位,扬州作为江南古典的重要城镇,其传统民居有着江南传统民居的特征,又因为其在历史上发展的地位,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底蕴和建筑空间特征。

本文想就研究扬州的传统民居的建筑空间特征,总结出这种地域性的建筑空间的形成原因、特征和对今后建筑空间发展的影响。

现在对扬州传统民居建筑空间形态的研究还没形成一个体系,而更多的只是站在对扬州园林和盐商住宅上的研究,本文希望站在一个更大、更广泛和平民化的角度来看待真正的、大多数人居住的传统民居建筑。

关键词:扬州;民居;建筑空间
Abstract : Jiangnan is always in a great importance when researching Chinese traditional house building .Yangzhou has became an important city of Jiangnan after a long time development .Those house buildings in Yangzhou have special culture and construction features. In this thesis, I will summarize the formation of regional construction , features and the effect of constructional development in the future, as so far , there is no systematized knowledge about Yangzhou traditional construction but only public gardens and house building of salt trader. I wish we could realize these traditional house building commonlier and more comprehensively, especially those constructions which are built to be live in.
扬州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南邻长江、西接安徽,与南京相邻,并与淮安接壤,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争霸中原,同此开凿邗沟,建筑邗城,扬州便由此展开了她的城市发展史。

而扬州这座城市的兴起可以说从隋炀帝开挖运河开始,也正是这条运河,给扬州带来了源源不断的财富和别具一格的社会文化。

随着运河的一次次开挖整修和利用,到唐代时扬州已经是当时重要的江南物资转运集散港埠,并在沿河两端逐渐形成了街市和码头,出现了扬州最初的规划,并成为当时著名的经济中心。

而这样随着运
河而建的城市格局虽几经战火,也没有改变。

可以说扬州的文化缺不了运河也离不开运河,这就是在这样的温床里,孕育出了扬州小桥流水式的古城格局,也正是这样的温床,引得无数外地的官吏豪绅纷纷侧目于扬州, 留下了珍贵的园林、府邸,使得扬州的本土民居能吸收融合更多的建筑特色和文化,创造出现世可见的独具特色的扬州民居。

一、扬州民居的平面布局
扬州传统小型民居平面布局:扬州传统的小型民居大多以“一”字型、“L”和“H”存在,但主要的是以“三间两厢加庭院的平面布局为主。

这样的布局,经济适用,有北方四合院的特点,一进或两进院落,布局紧凑,轴线对称。

[1]
传统的前店后宅平面布局:由于扬州的经济发达,自古“烟花三月下扬州”便是指的到扬州消费享乐,可以知道扬州的商业异常发达,于是出现了一批建在沿街商铺上的住宅。

这一部分住宅往往是前店后作(库)或者是前店后户的连家店结构。

扬州传统大中型民居平面布局:扬州传统的文化以享乐为主,而大中型居民通常为盐商和士大夫所有。

所建的民居大多因地制宜,体量较大,且善于利用周边的风景或自己利用庭院造景来满足自己追求风雅和舒适的居住需求。

盐商住宅建筑布局:扬州盐商是一群很特殊的人,清康年间,他们依附官宦,垄断盐业,富家一方。

他们多数人都不是本地人,而主要是来自安徽、山西、陕西,他们在此经营淮盐,建立会馆,形成一个独特的社会群体。

多数富裕的盐商,都是几代的商贾,极富文化底蕴。

他们在外地经商,多数都支持扬州的文化发展,资助文人雅士,并在扬州各地建立自己的宅邸。

由于当时森严的等级制度,盐商们虽然财力富可敌国,但是他们中却只有少数的人可以跻身计入官场,因此盐商的住宅便在建筑形制上受到了很大的约束。

即“庶民庐舍洪武二十六年定制不过三间五架,不许用斗拱饰彩色。

三十五年复申禁饬,不许造九五间数房
扬州传统民居建筑空间特色初探
马 融 (江南大学设计学院 江苏无锡 214000)
(2)非艺术类专业测试人员
如图5所示,烫蜡处理在细致方面优于透明涂饰处理;在粘滞、冷硬、塑感、粗糙、不快感方面低于透明涂饰处理;在温暖、柔和、快感方面略高于透明涂饰,与亮光硝基漆和亮光聚氨酯漆的触感最接近;在爽滑感方面低于透明涂饰。

非艺术类专业测试人员认为家具经过烫蜡处理后,能够获得细致的触感,同时有效避免了粘滞、冷硬、塑感、粗糙等不舒服的触感,在一定程度上能获得触摸的快感;但给人的爽滑感不够,推测是因为烫蜡选用的材料是蜂蜡,蜂蜡质软、熔点较低所致。

-1
-0.500.511.522.53
3.54爽滑
粘滞
温暖
冷硬
柔和
塑感
粗糙
细致
快感
不快感
综合评分
处理方法
触觉心理量测试值
烫蜡
聚氨酯漆(亚)硝基漆(亚)醇酸漆(亚)
聚氨酯漆(亮)
硝基漆(亮)
醇酸漆(亮)
图5 非艺术类专业测试人员触觉心理特性测试结果
四、小结
(1)艺术类专业测试人员认为木材经过烫蜡处理后,能够获得自然、圆润、韵味、温暖的视觉心理感受,但缺乏明快感和
豪华感;非艺术类专业人员认为木材经过烫蜡处理后,能够获得自然、温暖、稳重、清雅的视觉心理感受,而在明快、豪华和大方感方面则表现不足。

(2)艺术类专业人员认为木材经过烫蜡处理后,能够获得温暖与柔和的触感,同时有效避免粘滞、冷硬、塑感等不舒服的触感,在一定程度上获得触摸的快感,此外,烫蜡后的基材在触摸时能够给人一定的粗糙感,不如透明涂饰的表面光滑,推测是因为烫蜡没有覆盖基材、只是填充了基材的管孔,所以在触摸的时候会略感粗糙,但这也使基材保留了原有木材的质感,没有形成塑感很强的膜;非艺术类专业人员认为木材经过烫蜡处理后,能够获得细致的触感,同时有效避免了粘滞、冷硬、塑感、粗糙等不舒服的触感,在一定程度上获得触摸的快感,但给人的爽滑感不够,推测是因为烫蜡选用的材料是蜂蜡,蜂蜡质软、熔点较低所致。

参考文献:
[1]佟达.明式家具表面烫蜡技术的继承与应用[J].中国家具.2007,10:60~61
[2]牛晓霆.王逢瑚.佟达.影响仿明清硬木家具烫蜡质量的因素[J].林产工业.2011,38(2):46~49
[3]李坚.刘一星.段新芳编著.木材涂饰与视觉物理量[M].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1998,08:9~301
综合学术论坛
大 众 文 艺
279
屋,虽至一二十所,随其物力,但不许过三间。

正统十二年令稍变通之,庶民房屋多而间少者不在禁限。

”[2]为了对抗这些制度,盐商的住宅多坐南朝北,平面布局上,住宅建筑方整紧凑,多是三间两厢(包括明三暗四、明三暗五),并且是一宅数进。

从大门入,紧连着的就是天井,天井在江南和安徽的民居中有着“聚财”的特殊含义,这里的天井不仅可以满足“聚财”心理要求,更能完美的解决采光,通风和排水的问题。

天井的两边是厢房,正面是堂屋,堂屋的隔扇后面往往又连着一进,格局与前一进相似。

这样一进连着一进的建筑平面布局,使得盐商的住宅深而悠长,所以往往有2到3个门可以供出行之便,又连有火巷,可以解决可能会发生的火宅的问题。

园林建筑布局:扬州园林数量众多,并且不同于北方的园林多是供贵族游玩只用,扬州的园林正如唐朝诗人姚合的诗句一样“园林多是宅”。

扬州的园林由于多数有盐商官僚所有,要满足商人多爱宴请宾客的需求,和苏州较为传统的小巧且曲幽的江南园林形制不同。

在平面布局上多吸取南方园林、甚至是国外园林的建筑特色(如何园)。

又加上独特的“扬州八怪”的文化氛围的影响,扬州传统园林的平面布局趋于追求“奇”“巧”,也热爱与自然的融合,重视庭院的运用,多植山石、植物,显得清幽、质朴。

二、扬州民居的外观特征
扬州的住宅建筑,外立面往往没有装饰而是用青砖堆砌而成,又因扬州小巷一般较为狭窄,因此扬州民居的外墙往往给人以冷峻、肃穆、高大的感觉,与同处江南,却莺歌燕舞的苏州的粉墙黛瓦不同,也与内敛却活泼的无锡高高低低的观音兜不一样。

扬州民居的外墙给多给人的是“高”与“冷”的体验。

“高”:扬州的小巷纵横交错,且蜿蜒曲折,宽的地方可以通车,窄的地方,只能让一个人通过,这样的深巷分外能显得周边的建筑高大。

江南民居的山墙为了防火本来就高大、厚实,称为“风火山墙”,而扬州民居的外墙又是用清一色的青砖切成,外立面上没有装饰,连门口都选择了朴素的砖磨门,深掩于高墙之下,整个外立面浑然一体。

扬州的山墙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包檐墙(墙顶封护椽头)由组成,这是扬州民居最常见的形式,造型简单大方、活泼。

另一种常见的形式就是以上的屏风墙,扬州一般用的多是三山屏风或五山屏风,也就是俗称的马头墙。

这种山墙多见于新城的盐商住宅,和高大的门楼搭配出现,显得气势恢宏。

但是本着财不外露的原则,盐商们的山墙也很少去雕饰,最多也就是在下脚处加一些细小的砖雕,不细心的几乎察觉不出来。

这样浑然一体的青砖和高耸的马头墙结合,更加显得高耸如云,给人气势上的压迫感。

“冷”:与江南民居多数使用混水法砌墙,即:在砌好的墙上用石灰粉一层,粉墙黛瓦,和边上的花花草草搭配在一起,显得活泼亲和。

而扬州的外墙往往则采用清水的做法,留青砖本色,所以走在扬州的巷道里,往往觉得“冷”。

有钱的盐商,往往是用青砖一层层垒砌,露出砖缝,做成厚实,高大的外墙。

而没钱的小户人家,也会用“乱砖”小心的砌成外墙,而这墙的砌发也十分讲究。

通常是,平砌两层砖后,紧接着连砌三层竖放的砖,这种做法叫做“斗子墙”,平砌的两层叫“玉带围腰”,竖着的那三层就称之为“陡升三级”,都是当时读书人喜欢的吉祥寓意。

而这斗子墙不仅寓意好,也非常的实用,由于“斗子”里并非空心,而是塞满了建筑的下脚料,因次不但省去了打扫建筑垃圾的麻烦,也十分的结实。

[3]而且扬州作为历史上的经济城市,战乱也多,被打碎的青砖到处都是,所以斗子墙后来不仅被困苦人家所用,甚至新城的一些民居也开始采用,为了好听,这种墙也更多的被称为“玉带墙”。

这种用青砖砌成的墙,不管是整块还是呈“斗子”出现,往往都是横竖分明,且对的工工整整,又不上粉,只有很少一部分的民居会用红砖夹杂,因此总是透露着些“冷”的气质。

三、扬州民居的装饰特征
扬州虽是地处江南,却由于其四通八达的交通引得无数商人,使其在民居装饰上也糅合了各地的特色,形成了北方官式和江南民居杂糅的装饰风格。

北方官式装饰大气磅礴,却刻板;江南装饰风格细腻,且也显得过于细致的有些庸俗。

扬州传统民居
的装饰在两者的基础上加以提炼,呈现出外表冷峻,内在华丽的景象。

因此扬州的传统民居外部往往呈现出是没有变化的一色青砖堆砌的高墙,造型简单的高门大宅,显得冷峻洗练,搭配上内在华丽的砖雕、石雕,奢侈的山石景观,形成一种独特的美。

因此提到扬州传统民居的装饰就不得不提到朴实的青砖和过人的“三雕”艺术。

而这“三雕”中最好代表性的当属是木雕与砖雕艺术。

木雕:扬州木雕起源于两汉,在唐宋时代得到发展而在清朝鼎盛,主要分为建筑装潢和室内陈设两大类。

由于其雕工细腻,制作精良,经常被选为进贡的贡品。

扬州木雕在建筑上,往往是作为门的裙板、垫木等建筑构件,或者是作为罩、博古架、隔扇门等空间分割来运用。

中国传统民居建筑大多是以木结构存在,根据不同的需要加以墙体分割,从而形成私密性空间、半私密空间和公共空间。

江南则由于其多雨、潮湿的气候,空间的分割往往是用不完全隔断的花窗、隔扇等形成隔而不断的开敞性空间。

这样的分割方式,不仅仅是因为美观,更是能促进室内外的空气流通,并给人的心理造成一种连续不断的闭合空间,产生安全感。

这种类似于家具和装饰的分隔,造成了一个个半围合的小空间,与大空间相对,既不累赘,也不会觉得单调,这局部与整体的空间相印成趣,形成一种独特的美感。

而在扬州传统民居的空间分割上,运用最多,最有代表性的可以说就是隔扇、屏门和罩了。

砖雕:扬州住宅讲究素、雅,因此很少能见到彩绘的装饰,又因为扬州地处平原,当地并不出产石材,因此,简朴沉寂的砖雕艺术在一起大放异彩。

扬州石雕不同于北方砖雕的壮硕雄放,也与闽粤砖雕繁复细腻有别。

它接受徽州砖雕的影响又自有个性:精巧绝不纤弱,而表现为浑厚与洗练、秀丽与健劲兼而得之。

[4]扬州民居的砖雕多以图案装饰见长,比较少见主体性刻画人物的大画,以高浮雕为主,浮雕、线雕、镂雕为辅,构图饱满,主体突出,层次鲜明,极富感染力。

扬州砖雕年代悠久,在唐代之前的,大多气势恢宏,而到达明代之后,大型作品减少,小品雕刻则一跃成为了当时的主流,到清代时,小品雕刻则越发兴盛,五花八门,生动绝伦。

清朝早期,扬州砖雕还遗留着明朝工整简练的作风,而到中期时,扬州砖雕则趋于繁复,厚重饱满,挺拔、工整又生动、富有趣味性,这成为了后来扬州砖雕的典型作风。

扬州的砖雕往往不是作为单纯的装饰出现,而是作为山墙、额枋、挂落等建筑构件,所以它必须按照建筑构件的形状、尺寸,设计出或方或三角形的图案,也正是因为这种不定的应屋而设计的需要,凸显出了扬州艺人的装饰才能。

在图案的选择上,扬州砖雕多是自由奔放的,虽然还是在中国传统吉祥图案的范畴内,但却敢于发挥和创新,常能见到长着蔓草尾巴和四足的神兽,也会出现与山同等高大的人像。

扬州砖雕的图案常常是不合理却合情,看似稀奇却又生动活泼,并与特定的建筑构件形状契合,显得大气磅礴。

四、结语
扬州这座拥有近2500年历史的文化名城,自隋炀帝开凿运河,促进了长江和黄河流域的经济文化交流,便奠定了扬州的交通枢纽地位,不仅为扬州带来了不断的战火、源源不断的财富和奢靡的社会文化,也为扬州带来了各地的富商、官吏和能工巧匠。

使得扬州的传统民居不但具有典型的江南民居清雅秀丽的特色,也融合了北方大气滂沱的气质,这种兼容南北的设计风格,便形成了“洗尽铅华也从容”的扬派建筑特有的风韵。

参考文献:
[1]扬州民居概述,2007第十五届中国民居学术研讨会[2]明史,卷六十八,舆服志
[3]黄继林,扬州名宅,广陵书社,2005.1
[4]张燕、王虹军,扬州建筑雕饰艺术,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12作者简介:
马融,性别:女,出生日期:1986.12.19,籍贯:汉,职称:工程硕士,研究方向:环境艺术。

综合学术论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