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政策与法规全部 ppt课件
合集下载
《旅游政策与法规》PPT课件

4)表现形式不同
5)存在的体系不同
整理ppt
15
七、法的作用
法的作用也叫法的功能,是指法对个人以 及社会发生的影响。分为规范作用和社会 作用。
1)规范作用分为指引、评价、教育、预测 和强制等五种。
2)法的社会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维护阶级统治:
第二,执行社会公共事务。பைடு நூலகம்
整理ppt
整理ppt
9
社会主义法是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需要 而产生的,是社会主义国家制定的社会规 范。其特征: 1)、广泛的人民性; 2)、广泛的社会性; 3)、真正的民主性; 4)、高度的科学性; 5)、真正的正义性。
整理ppt
10
六、法与其他社会现象的关系 (一)、法与国家 二者关系极其密切,可从2个方面来说明。 1、法有赖于国家 1)法本身是国家意志的体现 2)国家的性质及其发展变化则是法的性质及其 发展变化的直接标志 3)法的作用和任务也是国家的职能和任务规定 4)法的创立、存在的形式以及实施方面的特点 也直接受到国家行使的影响
整理ppt
3
第一章 政策与法的基本知识 第一节 政策
一、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五、科学发展观 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七、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八、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九、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 十、加快发展中国旅游业
16
第三节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关于社会主义法治的理想、 信念和观念的总和,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内在要求、 精神实质和基本原则的概括和反映,是社会主义 法治的精髓和灵魂,是指导和调整社会主义立法、 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等法制领域的基本 指导思想。
5)存在的体系不同
整理ppt
15
七、法的作用
法的作用也叫法的功能,是指法对个人以 及社会发生的影响。分为规范作用和社会 作用。
1)规范作用分为指引、评价、教育、预测 和强制等五种。
2)法的社会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维护阶级统治:
第二,执行社会公共事务。பைடு நூலகம்
整理ppt
整理ppt
9
社会主义法是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需要 而产生的,是社会主义国家制定的社会规 范。其特征: 1)、广泛的人民性; 2)、广泛的社会性; 3)、真正的民主性; 4)、高度的科学性; 5)、真正的正义性。
整理ppt
10
六、法与其他社会现象的关系 (一)、法与国家 二者关系极其密切,可从2个方面来说明。 1、法有赖于国家 1)法本身是国家意志的体现 2)国家的性质及其发展变化则是法的性质及其 发展变化的直接标志 3)法的作用和任务也是国家的职能和任务规定 4)法的创立、存在的形式以及实施方面的特点 也直接受到国家行使的影响
整理ppt
3
第一章 政策与法的基本知识 第一节 政策
一、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五、科学发展观 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七、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八、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九、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 十、加快发展中国旅游业
16
第三节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关于社会主义法治的理想、 信念和观念的总和,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内在要求、 精神实质和基本原则的概括和反映,是社会主义 法治的精髓和灵魂,是指导和调整社会主义立法、 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等法制领域的基本 指导思想。
旅游政策与法规理论讲义(ppt 106页)

如:《出入境边防检查条例》《中国公民自费出国旅游管 理条例》《中国公民往来港澳台地区管理办法》
(4)涉及旅游税收征管方面的行政法规 如:《中国所得税暂行条例》
(四)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地方性法规是指由省一级(省、自治区、直 辖市)或较大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执行特 殊政策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 本行政区的实际情况和需要,在法定职权范围内制 定或发布的条例、办法、规定等。
包括:中央行政机关、地方权力机关以及 地方行政机关制定和颁布的旅游行政法规、 地方性旅游法规以及旅游部门规章。
旅游法规还包括国家权力机关制定的旅游法律以及旅游 领域以外的其他法律中有关旅游的法律规范。
三、旅游法的渊源
(一)宪法—根本法
• 集中反映各种政治力量的实际对比关系, 确定革命胜利成果和现实的民主政治,规 定国家的根本任务和根本制度,即社会制 度、国家制度的原则和国家政权的组织以 及公民的基本权力义务等内容。
一、旅游法律关系的确立
法律关系的确立 指使特定的旅游法律关系处于某种确立状态的过
程。
终止
变更
产生
法律事实
指由法律规定的能够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 消亡的各种事实的总称。
特征
1、法律事实是一种规范性事实 2、法律试试是一种能用证据证明 的的事实
3、法律事实是一种具有法律意义 的事实
种类
事件
行为
指法律规定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 移的能够引起法律关系的产生、变
旅游政策与法规
如果没有政策法规,各个市场会怎样?
方
圆
无规矩不成方圆
旅游市场,为何需要政策与法规?
• 张先生一家黄金周假期跟旅行团 出游遭遇无奈,遂取消行程状告 旅行社
(4)涉及旅游税收征管方面的行政法规 如:《中国所得税暂行条例》
(四)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地方性法规是指由省一级(省、自治区、直 辖市)或较大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执行特 殊政策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 本行政区的实际情况和需要,在法定职权范围内制 定或发布的条例、办法、规定等。
包括:中央行政机关、地方权力机关以及 地方行政机关制定和颁布的旅游行政法规、 地方性旅游法规以及旅游部门规章。
旅游法规还包括国家权力机关制定的旅游法律以及旅游 领域以外的其他法律中有关旅游的法律规范。
三、旅游法的渊源
(一)宪法—根本法
• 集中反映各种政治力量的实际对比关系, 确定革命胜利成果和现实的民主政治,规 定国家的根本任务和根本制度,即社会制 度、国家制度的原则和国家政权的组织以 及公民的基本权力义务等内容。
一、旅游法律关系的确立
法律关系的确立 指使特定的旅游法律关系处于某种确立状态的过
程。
终止
变更
产生
法律事实
指由法律规定的能够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 消亡的各种事实的总称。
特征
1、法律事实是一种规范性事实 2、法律试试是一种能用证据证明 的的事实
3、法律事实是一种具有法律意义 的事实
种类
事件
行为
指法律规定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 移的能够引起法律关系的产生、变
旅游政策与法规
如果没有政策法规,各个市场会怎样?
方
圆
无规矩不成方圆
旅游市场,为何需要政策与法规?
• 张先生一家黄金周假期跟旅行团 出游遭遇无奈,遂取消行程状告 旅行社
1.1了解旅游法的基础知识 课件《旅游政策与法规》(江苏大学出版社)

9
(二)旅游法律关系的客体
3.非物质财富:
旅游法律关系中的非物质财富包括智力成果和其他非物质财富。 所谓智力成果,是指人们在智力活动中所创造的非物质财富,如旅游企业的商标、品牌、发明专利、管 理方案等。
4.人格:
旅游法律关系的人格是指与主体的人身不可分离的且可以显现的利益,它一 般表现为生命、身体、健康、姓名(或名称)、名誉、荣誉、肖像、尊严、 人身自由、隐私等。
况和实际需要而制定和发布的地方性法规。“法规”的法律效力次于“法律”,一般以“条
例”“规定”或“办法”等称谓,如由国务院发布的《旅行社管理条例》。
3 “规章”同样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由国务院直属部门制定的部门规章;另一种是由地方政府制 定的地方性规章。“规章”的法律效力次于“法规”,一般以“规定”或“办法”等称谓(不 能以“条例”称谓),如由原国家旅游局发布的《导游管理办法》。
只有经过旅游法律规范调整之后的社会 关系,才具有法律的性质,才能构成法 律关系。
6
(一)旅游法律关系的主体
旅游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指在旅游法律关系中享有权利或承担义务的人。任何一个旅游
法律关系至少涉及两个主体。
旅游法律关系的主体主要有以下两种类型:
旅游法律关系的管理、监督主体:① 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包括国家和地方旅游行政
4
二、旅游法的调整对象
旅游活动中所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
① 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与旅游经营者和旅游从业人员之间的关系。 ② 旅游者与旅游经营者之间的关系。 ③ 旅游经营者内部的关系。 ④ 具有涉外因素的关系。
5
三、旅游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
旅游法律关系是指由旅游法律规范确认和调整的,在旅游活动中形成的各方当事人享 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的关系。
(二)旅游法律关系的客体
3.非物质财富:
旅游法律关系中的非物质财富包括智力成果和其他非物质财富。 所谓智力成果,是指人们在智力活动中所创造的非物质财富,如旅游企业的商标、品牌、发明专利、管 理方案等。
4.人格:
旅游法律关系的人格是指与主体的人身不可分离的且可以显现的利益,它一 般表现为生命、身体、健康、姓名(或名称)、名誉、荣誉、肖像、尊严、 人身自由、隐私等。
况和实际需要而制定和发布的地方性法规。“法规”的法律效力次于“法律”,一般以“条
例”“规定”或“办法”等称谓,如由国务院发布的《旅行社管理条例》。
3 “规章”同样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由国务院直属部门制定的部门规章;另一种是由地方政府制 定的地方性规章。“规章”的法律效力次于“法规”,一般以“规定”或“办法”等称谓(不 能以“条例”称谓),如由原国家旅游局发布的《导游管理办法》。
只有经过旅游法律规范调整之后的社会 关系,才具有法律的性质,才能构成法 律关系。
6
(一)旅游法律关系的主体
旅游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指在旅游法律关系中享有权利或承担义务的人。任何一个旅游
法律关系至少涉及两个主体。
旅游法律关系的主体主要有以下两种类型:
旅游法律关系的管理、监督主体:① 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包括国家和地方旅游行政
4
二、旅游法的调整对象
旅游活动中所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
① 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与旅游经营者和旅游从业人员之间的关系。 ② 旅游者与旅游经营者之间的关系。 ③ 旅游经营者内部的关系。 ④ 具有涉外因素的关系。
5
三、旅游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
旅游法律关系是指由旅游法律规范确认和调整的,在旅游活动中形成的各方当事人享 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的关系。
旅游政策与法规(PPT97页)

– 《旅游法》规定:游览、度假、休闲等形式的旅行活动 以及为旅游活动提供相关服务的经营活动,使用本法。
• 旅游者是指以游览、度假、休闲等形式开展旅行活 动的自然人。
一、旅游者的概念及其法律地位
• 2.消费者的概念
–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消费者为生活消费需要购 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其权益受本法保护;本 法未作规定的,受其他有关法律、法规保护。
• 对于一般民事权利能力: 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
– 始于出生终于死亡; – 公民的民事权利一律平等。
法人和组织的民事权利能力
– 始于成立终于消灭; – 法人民事权利能力受其经营范围的限制。
民事行为能力
• 民事行为能力是指民事主体以自己的行为取得民 事权利和设定民事义务的资格。
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 • a.完全民事行为能力:18周岁以上或16周岁-18周
岁(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 • b.限制民事行为能力: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和
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 • c.无民事行为能力:不满10周岁的未成年人和完
全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
民事行为能力
法人和组织的民事行为能力 • A.法人和组织的民事行为能力与其民事权利能力一
致,始于成立终于消灭,受其经营范围限制。 • B.法人民事行为能力不同,法人有权就其经营范围
第二章 旅游者权益保护法律制度
本章的主要内容
• 一、旅游者的概念及其法律地位 • 二、旅游者的权利和义务 • 三、旅游者合法权益的保护
一、旅游者的概念及其法律地位
• 1.旅游者的概念
– 离开常住地到异地时间,不超过一年,进行观光、游览、 休闲、度假、探亲、访友或者其他形式旅游活动的人 (目的)--------异地性,短暂性,娱乐性。
• 旅游者是指以游览、度假、休闲等形式开展旅行活 动的自然人。
一、旅游者的概念及其法律地位
• 2.消费者的概念
–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消费者为生活消费需要购 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其权益受本法保护;本 法未作规定的,受其他有关法律、法规保护。
• 对于一般民事权利能力: 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
– 始于出生终于死亡; – 公民的民事权利一律平等。
法人和组织的民事权利能力
– 始于成立终于消灭; – 法人民事权利能力受其经营范围的限制。
民事行为能力
• 民事行为能力是指民事主体以自己的行为取得民 事权利和设定民事义务的资格。
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 • a.完全民事行为能力:18周岁以上或16周岁-18周
岁(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 • b.限制民事行为能力: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和
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 • c.无民事行为能力:不满10周岁的未成年人和完
全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
民事行为能力
法人和组织的民事行为能力 • A.法人和组织的民事行为能力与其民事权利能力一
致,始于成立终于消灭,受其经营范围限制。 • B.法人民事行为能力不同,法人有权就其经营范围
第二章 旅游者权益保护法律制度
本章的主要内容
• 一、旅游者的概念及其法律地位 • 二、旅游者的权利和义务 • 三、旅游者合法权益的保护
一、旅游者的概念及其法律地位
• 1.旅游者的概念
– 离开常住地到异地时间,不超过一年,进行观光、游览、 休闲、度假、探亲、访友或者其他形式旅游活动的人 (目的)--------异地性,短暂性,娱乐性。
《旅游政策与法规》课件

详细描述
总结词:旅游政策的制定需要经过科学论证和民主决策,确保政策的合理性和可行性。政策的执行需要加强监督和评估,及时调整和完善政策。
02
旅游法规概述
总结词
旅游法规是规范旅游行业行为、保障旅游者权益的法律规范,具有强制性、规范性和公平性的特点。
详细描述
旅游法规是由国家制定和颁布的法律文件,旨在规范旅游行业的发展,保障旅游者的合法权益。它具有强制性,要求相关主体必须遵守;规范性,要求旅游行业行为符合法律规定的标准;公平性,要求旅游法规对所有相关主体一视同仁,不存在歧视。
详细描述
总结词:中国景区门票价格政策的制定与执行对旅游业的影响
详细描述
景区门票价格政策是旅游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调节游客流量、保护景区资源和维护游客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景区门票价格政策的制定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如景区的类型、级别、资源价值、经营管理成本等。
在执行门票价格政策时,需要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防止乱收费和价格欺诈行为的发生,同时也要注重提高门票价格的透明度和公平性。
《旅游政策与法规》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旅游政策概述旅游法规概述旅游政策与法规的关系我国旅游政策的发展历程我国旅游法规的发展历程旅游政策与法规的案例分析
01
旅游政策概述
旅游政策是政府为了促进旅游业发展而制定的方针、措施和法律规范的总和,具有指导性、约束性和激励性等特点。
总结词
旅游政策是政府为了实现旅游业发展目标而制定的方针、措施和法律规范的总和,旨在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提高旅游业的效益和社会效益。旅游政策具有指导性、约束性和激励性等特点,能够引导和规范旅游业的发展方向和行为,促进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的协调发展。
探索起步
总结词:旅游政策的制定需要经过科学论证和民主决策,确保政策的合理性和可行性。政策的执行需要加强监督和评估,及时调整和完善政策。
02
旅游法规概述
总结词
旅游法规是规范旅游行业行为、保障旅游者权益的法律规范,具有强制性、规范性和公平性的特点。
详细描述
旅游法规是由国家制定和颁布的法律文件,旨在规范旅游行业的发展,保障旅游者的合法权益。它具有强制性,要求相关主体必须遵守;规范性,要求旅游行业行为符合法律规定的标准;公平性,要求旅游法规对所有相关主体一视同仁,不存在歧视。
详细描述
总结词:中国景区门票价格政策的制定与执行对旅游业的影响
详细描述
景区门票价格政策是旅游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调节游客流量、保护景区资源和维护游客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景区门票价格政策的制定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如景区的类型、级别、资源价值、经营管理成本等。
在执行门票价格政策时,需要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防止乱收费和价格欺诈行为的发生,同时也要注重提高门票价格的透明度和公平性。
《旅游政策与法规》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旅游政策概述旅游法规概述旅游政策与法规的关系我国旅游政策的发展历程我国旅游法规的发展历程旅游政策与法规的案例分析
01
旅游政策概述
旅游政策是政府为了促进旅游业发展而制定的方针、措施和法律规范的总和,具有指导性、约束性和激励性等特点。
总结词
旅游政策是政府为了实现旅游业发展目标而制定的方针、措施和法律规范的总和,旨在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提高旅游业的效益和社会效益。旅游政策具有指导性、约束性和激励性等特点,能够引导和规范旅游业的发展方向和行为,促进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的协调发展。
探索起步
旅游政策与法规课件pptPowerPoint演示

DRC
DRC
第三节 新世纪的伟大战略
❖ 一、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三步走”的战略 ❖ 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RC
DRC
第三章 道德与职业道德
❖ 第一节 道德概述
一、道德的含义 二、道德的基本特点 三、道德的作用方式
DRC
DRC
第二节 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指导思 想
❖ 一、公民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 ❖ 二、公民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 ❖ 三、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第三节 娱乐场所管理法规制度
第四节 导游人员的管理
第八章 旅行社管理法规制度
第十二章 旅游资源管理法律制度
第一节 旅游资源管理概述
第一节 旅行社概述
第二节 风景名胜旅游资源管理
第二节 旅行社的设立及审批 第三节 旅行社管理 第四节 旅行社经营
第十三章 消费者权益饱和法律制度
DRC
DRC
第四编 河北省地方旅游法规
旅游政策与法规员资格考试参考教材
DRC
DRC
第一编 国家方针政策
DRC
第一章 新时期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
第一节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第三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
义
DRC
DRC
第二章 新世纪与旅游发展相关的基本政策 第一节 我国的外交政策 第二节 “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祖国 第三节 新世纪的伟大战略
❖ 一、社会主义旅游业职业道德的政治意识 ❖ 二、社会主义旅游业职业道德的服务意识 ❖ 三、社会主义旅游业职业道德的敬业意识
DRC
DRC
第三节 社会主义旅游业职业道德规 范
❖ 一、社会主义旅游业职业道德规范的含义
旅游政策与法规PPT课件

旅行社的业务经营规则:
– 旅行社不得为旅游者安排或介绍下列活动:损害国家 利益和民族尊严的、有民族种族宗教歧视的、有淫秽 赌博涉毒内容的。
• 第三十三条 旅行社及其从业人员组织、接待旅游者,不得 安排参观或者参与违反我国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的项目 或者活动。
• 第一百零一条 旅行社违反本法规定,安排旅游者参观或者 参与违反我国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的项目或者活动的, 由旅游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责令停业整顿, 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旅 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 责任人员,处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并暂扣或者吊 销导游证、领队证。
入境旅游业务,指旅行社招徕、组织、接待外国旅游者来我国旅游,港 澳旅游者来内地旅游,台湾居民来大陆旅游,及招徕、组织、接待在中 国内地的外国人,在内地的港澳台居民境内旅游。
出境旅游业务,指旅行社招徕、组织、接待中国内地居民出国旅游,赴 港澳台地区旅游,及招徕、组织、接待在中国内地的外国人、在内地的 港澳台居民出境旅游。
• 第九十五条 违反本法规定,未经许可经营旅行社业务的, 由旅游主管部门或者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没收违 法所得,并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违法所得十万 元以上的,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款;对有关 责任人员,处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
• 超范围经营的,旅行社违反本法规定,未经许可经营本法
– 旅行社组织、接待旅游者,不得指定具体购物场所, 不得安排另行付费旅游项目
• 旅行社组织、接待旅游者,不得指定具体购物场所,不 得安排另行付费旅游项目。但是,经双方协商一致或者 旅游者要求,且不影响其他旅游者行程安排的除外。
– 旅行社的旅游业务委托行为应规范
旅游政策与法规教材pptx

旅游政策与法规的制约性
法规对旅游政策的规范
法规的制定和实施,会对旅游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产生规范作用,确保旅游政 策符合法律规定。
旅游政策对法规的促进
旅游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会促进相关法规的完善和发展,为旅游业的发展提 供更好的法制保障。
04
我国旅游政策与法规的发展历程
我国旅游政策的发展历程
1949年-1978年
• 基本原则 • 依法治国原则 • 以人为本原则 • 公平竞争原则 • 诚信原则 • 服务质量管理原则 • 基本精神 • 保障旅游者合法权益 • 提高旅游服务质量 • 规范旅游市场秩序 • 促进旅游业健康发展
03
旅游政策与法规的关系
旅游政策与法规的关联性
旅游政策与法规的制定背景相同
旅游政策和法规都是在一定的法律框架下制定的,为旅游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指导 和规范。
新中国成立初期,旅游政策开始起步,主要是外事接待 和入境旅游。
1978年-1985年
改革开放后,旅游政策逐渐发展,推出了一系列入境旅 游政策和法规。
1985年-1992年
国家旅游局成立,旅游政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推动国 内旅游、入境旅游、出境旅游全面发展。
1992年-2000年
国家旅游局实施“九五”规划,推动旅游业的现代化、 规范化和国际化。
旅游政策的重要性
1 2 3
促进旅游业发展
旅游政策可以引导和促进旅游业的发展,通过 制定投资、税收、土地使用等优惠政策,吸引 更多的投资和资源进入旅游业。
规范旅游市场秩序
旅游政策可以规范旅游市场秩序,通过制定和 执行相关法规和标准,保障旅游消费者的权益 ,促进旅游市场的公平竞争。
推动社会文化发展
旅游政策可以推动社会文化发展,通过引导和 规范旅游活动,保护和传承优秀文化遗产,促 进跨文化交流和理解。
9.4自然保护区管理法律制度 课件《旅游政策与法规》(江苏大学出版社)

7
(二)自然保护区的设立程序
申请建立自然保护区,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填报建立自然保护区申报书。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建立 ,由自然保护区所在的省 、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 府或者国务院有关自然保 护区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 请,经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评审委员会评审后,由国 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 门进行协调并提出审批建 议,报国务院批准。
以保护自然风景为主的自然 保护区和国家公园
四川九寨沟自然保护区、重庆缙云山自然保护区、江西庐山自然保护区等
以保护特有的地质剖面及特 以保护火山遗迹和自然景观为主的黑龙江五大连池自然保护区、以保护珍贵地质剖面为主的天 殊地貌类型为主的自然保护区 津蓟县地质剖面自然保护区、以保护重要化石产地为主的山东临朐山旺万卷生物化石保护区等
15
五、相关法律责任
《自然保护区条例》第35条规定,违反本条例规定,在自然保护区进 行砍伐、放牧、狩猎、捕捞、采药、开垦、烧荒、开矿、采石、挖沙 等活动的单位和个人,除可以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给予处罚 的以外,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自然保护区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授 权的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没收违法所得,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恢 复原状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对自然保护区造成破坏的,可以处以 3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
以保护珍贵动物资源为主的 自然保护区
以保护大熊猫为主的四川卧龙和王朗等自然保护区、以保护丹顶鹤为主的黑龙江扎龙和吉林向 海等自然保护区、以保护梅花鹿为主的四川铁布自然保护区、以保护文昌鱼为主的福建文昌鱼
自然保护区等
以保护珍稀植物及特有植被 类型为主的自然保护区
以保护银杉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的广西花坪自然保护区、以保护红松林为主的黑龙江丰林 自然保护区及凉水自然保护区、以保护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的林福建万木自然保护区等
(二)自然保护区的设立程序
申请建立自然保护区,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填报建立自然保护区申报书。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建立 ,由自然保护区所在的省 、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 府或者国务院有关自然保 护区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 请,经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评审委员会评审后,由国 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 门进行协调并提出审批建 议,报国务院批准。
以保护自然风景为主的自然 保护区和国家公园
四川九寨沟自然保护区、重庆缙云山自然保护区、江西庐山自然保护区等
以保护特有的地质剖面及特 以保护火山遗迹和自然景观为主的黑龙江五大连池自然保护区、以保护珍贵地质剖面为主的天 殊地貌类型为主的自然保护区 津蓟县地质剖面自然保护区、以保护重要化石产地为主的山东临朐山旺万卷生物化石保护区等
15
五、相关法律责任
《自然保护区条例》第35条规定,违反本条例规定,在自然保护区进 行砍伐、放牧、狩猎、捕捞、采药、开垦、烧荒、开矿、采石、挖沙 等活动的单位和个人,除可以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给予处罚 的以外,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自然保护区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授 权的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没收违法所得,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恢 复原状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对自然保护区造成破坏的,可以处以 3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
以保护珍贵动物资源为主的 自然保护区
以保护大熊猫为主的四川卧龙和王朗等自然保护区、以保护丹顶鹤为主的黑龙江扎龙和吉林向 海等自然保护区、以保护梅花鹿为主的四川铁布自然保护区、以保护文昌鱼为主的福建文昌鱼
自然保护区等
以保护珍稀植物及特有植被 类型为主的自然保护区
以保护银杉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的广西花坪自然保护区、以保护红松林为主的黑龙江丰林 自然保护区及凉水自然保护区、以保护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的林福建万木自然保护区等
旅游政策与法规全册配套完整教学课件

• 导游和领队应当严格执行旅游行程安排,不得擅自变 更旅游行程或者中止服务活动,不得向旅游者索取小 费,不得诱导、欺骗、强迫或者变相强迫旅游者购物 或者参加另行付费旅游项目。
• 旅行社安排导游为团队旅游提供服务的,不得 要求导游垫付或者向导游收取任何费用。
• (三)导游义务
• 导游和领队为旅游者提供服务必须接受旅行社委派, 不得私自承揽导游和领队业务;从事业务活动,应当 佩戴导游证、领队证,遵守职业道德,尊重旅游者的 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应当向旅游者告知和解释旅游 文明行为规范,引导旅游者健康、文明旅游,劝阻旅 游者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
• 《旅游法》的颁布和实施,是我国旅游法制建 设发展史上重要的里程碑,标志着中国旅游业 进入了全面依法兴旅、依法治旅的新阶段。
• 《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目录
•
第一章 总则 第三章 旅游规划和促进 第五章 旅游服务合同 第七章 旅游监督管理 第九章 法律责任
第二章 旅游者 第四章 旅游经营 第六章 旅游安全 第八章 旅游纠纷处理 第十章 附则
务 • (三)告知及配合义务 • (四)出境、入境旅游者的义务
第二节例题
1、旅游者遇险,在接受相关组织或机构的 救助后, A 支付应由个人承担的费用。 。
A.应当 B.不用
2、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应当ABCDE 。 A.遵守社会公共秩序和社会公德 B.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文化传统和宗教
信仰
C.爱护旅游资源 D.保护生态环境 E. 遵守旅游文明行为规范
• 取得导游证,具有相应的学历、语言能力和旅 游从业经历,并与旅行社订立劳动合同的人员 ,可以申请取得领队证。
• (二)导游权益
• 旅行社应当与其聘用的导游依法订立劳动合同 ,支付劳动报酬,缴纳社会保险费用
• 旅行社安排导游为团队旅游提供服务的,不得 要求导游垫付或者向导游收取任何费用。
• (三)导游义务
• 导游和领队为旅游者提供服务必须接受旅行社委派, 不得私自承揽导游和领队业务;从事业务活动,应当 佩戴导游证、领队证,遵守职业道德,尊重旅游者的 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应当向旅游者告知和解释旅游 文明行为规范,引导旅游者健康、文明旅游,劝阻旅 游者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
• 《旅游法》的颁布和实施,是我国旅游法制建 设发展史上重要的里程碑,标志着中国旅游业 进入了全面依法兴旅、依法治旅的新阶段。
• 《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目录
•
第一章 总则 第三章 旅游规划和促进 第五章 旅游服务合同 第七章 旅游监督管理 第九章 法律责任
第二章 旅游者 第四章 旅游经营 第六章 旅游安全 第八章 旅游纠纷处理 第十章 附则
务 • (三)告知及配合义务 • (四)出境、入境旅游者的义务
第二节例题
1、旅游者遇险,在接受相关组织或机构的 救助后, A 支付应由个人承担的费用。 。
A.应当 B.不用
2、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应当ABCDE 。 A.遵守社会公共秩序和社会公德 B.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文化传统和宗教
信仰
C.爱护旅游资源 D.保护生态环境 E. 遵守旅游文明行为规范
• 取得导游证,具有相应的学历、语言能力和旅 游从业经历,并与旅行社订立劳动合同的人员 ,可以申请取得领队证。
• (二)导游权益
• 旅行社应当与其聘用的导游依法订立劳动合同 ,支付劳动报酬,缴纳社会保险费用
旅游政策与法规ppt课件

2、旅游合同的转让
旅游合同当事人依法将合同规定的权利和
义务全部或部分转让给第三者的合法行为。
2021精选ppt
7
第四节 旅游合同的履行、变更、转 让、解除与终止
三、旅游合同的解除与终止
1、旅游合同的解除 旅游合同成立并生效后,因双方当事人的协
议或者法定事由,而使合同权利义务关系终止的 行为。
①协议解除
(2)预期违约的构成要件:
预期违约的合同是有效的合同;
预期违约在时间上发生于合同订立之后,履行之前;
预期违约的主张可以是旅游合同的任何一方当事人;
(3)预期违约的法律效力:2021精选ppt
10
案例 :
1998年7月,李某等28名旅游者参加北京某旅行 社组织的“兴城三日游”。按旅游协议所定的交通、住 宿等标准,旅游者每人交纳旅游费388元。然而,在旅 游协议的履行过程中,该旅行社却将原承诺的“空调旅 游巴士”换成普通“京通”大客车,将“双人标准间” 改为4人间,且卫生间公用。李某等游客以旅行社违约 为由,向旅游质量监督管理部门投诉,要求旅行社赔偿 旅游费用的一半,以维护其合法权益。
第一,旅行社存在违约行为。双方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签订的 “旅游协议”是有效协议,当事人都要自己遵守。被诉人在履行 “协议”时,未按约定的档次标准安排交通和住宿,已构成违约 行为。
第二,旅行社辩解不能成立。为旅游者安排交通能够和住宿时旅 行社安约定应履行的义务,因此,旅行社在组团和签旅游协议时, 应该考虑旅游地的接待能力;而且兴城的接待能力有限,也并不 是不可预见、不可避免或不可克服的不可抗力。旅行社在没有履 约能力的情况下,盲目招徕组团,是自身的过失造成“协议”不 能完全履行,应当承担相应得赔偿责任。
2、旅游合同履行的规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旅游资源的概念
旅游资源是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 旅游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者开发利用, 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 各种物质因素的集合总汇。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2020/12/2
4
一.旅游政策与旅游法规的关系
• 1.政策、旅游政策
• 政策:指国家政权机关或政党为实现其政治、经济、文化等目的, 根据历史条件和当前实际情况制定的一套措施和办法。
• 4.学习旅游政策与法规的意义
• (1)从我国旅游业产生发展,看学习旅游政策与法规的必要性。
• (2)从我国旅游业的管理现状,看学习旅游政策与法规的重要 性。
• (3)从世界旅游业重心转移,可学习旅游政策与法规的迫切性。
2020/12/2
5
二.旅游法规的产生及其调整对象
• 1.旅游业的发展和旅游法的产生。 • (1)旅游业的发展和旅游业的产生。 • (2)现代旅游对社会经济、文化和环境的负面
一、旅游组织管理机构的设置 旅游部模式 旅游委员会模式 混合职能模式 旅游局模式 非中央机构模式
2020/12/2
14
二、旅游组织管理方式
1.行政管理手段
行政管理手段的概念
旅游行政管理手段的主要内容
旅游行政管理手段的具体表现形式
2.经济管理手段
经济管理手段的概念
经济管理手段的主要表现形式
价格调节
2020/12/2
7
四.旅游法渊源 • 1.法的渊源 • 2.宪法中有关旅游的规定 • 3.综合性的旅游基本法 • 4.旅游部门单行法规 • 5.地方性法规 • 6.旅游相关单行法规 • 7.与旅游相关的国际条约和国际协定
2020/12/2
8
பைடு நூலகம்
五.旅游法律责任 • 1.旅游法律责任的概念 • 2.法律责任能力 • 3.旅游法律责任的种类
• 旅游政策:党和国家在一定时期内,为实现一定旅游目的而制定 的调整一定旅游关系的行为依据和准则。
• 2.法规、旅游法规
• 法规:指宪法、法律、法令和国家机关制定的一切规范性文件的 总称。
• 旅游法规:是旅游法律和旅游规则的简称。
• 3.旅游政策与旅游法规的关系
• 旅游政策是旅游法规的依据,旅游法规是旅游政策的具体化条文 化和定型化。
案例分析:
(1)旅行社擅自改变旅游行程,造成该观光团 未能游览长城属违约行为。
(2)导游的行为应视为旅行社行为。
(3)在本案中造成该观光团未能游览长城的原 因并非不可抗力,而是导游人员擅自改变旅 游行程。
本案中旅行社不得以不可抗力为理由推卸 赔偿责任,应该承担一定的赔偿责任。
2020/12/2
11
2020/12/2
16
四、部分国家旅游管理体制简介
2020/12/2
17
五、我国旅游管理体制的发展简史 1、初创阶段(1949年——1963年) 2、发展阶段(1964年——1966年) 3、反复阶段(1967年——1977年) 4、恢复阶段(1978年——1991年) 5、改革阶段(1992年以后)
2020/12/2
18
思考题、讨论题、作业 :
• 1.简述旅游组织管理机构的设置。 • 2.简述旅游组织管理方式。
2020/12/2
19
第三章 旅游资源保护法
教学目标
1.理解人文旅游资源的概念及法律保护。 2.理解自然旅游资源的概念及法律保护。
2020/12/2
20
一、旅游资源的概念及其保护法的主要内容
税收调节
补贴和信贷调节
保证金与押金调节
物质惩奖调节
3.法律管理手段
法律管理手段就是将旅游活动中的客观规律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
来,成为人们必须遵守的强制性行为规范。
2020/12/2
15
法律管理手段在旅游业发展中的作用:
三、旅游行政管理中的权限划分 1、国家旅游局与地方旅游局之间的权限划分
国家旅游局的主要职责 地方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之间的主要职责 2、旅游管理部门与其他行业管理部门之间的权限 划分 3、旅游管理部门与综合性管理部门之间的权限划 分 4、旅游管理部门与旅游企业之间的权限划分
思考题、讨论题、作业 :
• 1.解释下列概念:政策、旅游政策、法规、 旅游法规。
• 2.简述旅游法的调整对象。 • 3.旅游法律责任的种类有哪些?
2020/12/2
12
第二章 旅游管理体制
学习目标: 1.了解旅游业的组织管理形式及机
构的设置。 2.理解旅游业管理中的权限划分。
2020/12/2
13
2020/12/2
9
案例:
1999年2月,某旅行社接待香港特区某旅行社组织的 内地观光团。按照合同的约定,该旅游团在北京游览4 天,安排2月11日是游览长城。该旅行社委派导游关某 担任该团陪同。关某未经旅行社同意,擅自将游览长城 的日期改为2月14日即离京的前一天,而将2月11日改 为购物。观光团的团员对此变更曾表示异议,但关某称 此变更是旅行社的安排。不料,2月13日晚天降大雪,2 月14日晨该观光团赴长城时,积雪封路,只得返回。翌 日,该观光团离京返港后,书面向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投 诉,称该旅行社委派的导游未征得旅游者同意,擅自改 变旅游行程,违反了合同约定,造成旅游观光团未能游 览长城,旅行社应承担赔偿责任。该旅行社则辩称,改 变旅游行程,属导游个人行为,与旅行社无关;而导游 关某则辩称,造成长城未能游览,是由于大雪封路的原 因20,20/1属2/2 不可抗力,依据法律规定,不承担赔偿责任。10
影响促使旅游法不断完善。
• 2.旅游法的特点。
• 3.旅游法的调整对象。
2020/12/2
6
三.旅游法律关系 • 1.法律关系 • 2.旅游法律关系的特点 • 3.旅游法律关系构成 • (1)旅游法律关系的主体 • (2)旅游法律关系的客体 • (3)旅游法律关系的内容 • 4.旅游法律关系的确立与保护 • (1)旅游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 • (2)旅游法律关系的保护及其保护机构。
旅游政策与法规
2020/12/2
1
第一章 旅游法规概述
教学目标: 1.了解旅游政策与旅游法规的关系。 2.理解旅游法规调整的对象。
2020/12/2
2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旅游资源是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 旅游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者开发利用, 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 各种物质因素的集合总汇。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2020/12/2
4
一.旅游政策与旅游法规的关系
• 1.政策、旅游政策
• 政策:指国家政权机关或政党为实现其政治、经济、文化等目的, 根据历史条件和当前实际情况制定的一套措施和办法。
• 4.学习旅游政策与法规的意义
• (1)从我国旅游业产生发展,看学习旅游政策与法规的必要性。
• (2)从我国旅游业的管理现状,看学习旅游政策与法规的重要 性。
• (3)从世界旅游业重心转移,可学习旅游政策与法规的迫切性。
2020/12/2
5
二.旅游法规的产生及其调整对象
• 1.旅游业的发展和旅游法的产生。 • (1)旅游业的发展和旅游业的产生。 • (2)现代旅游对社会经济、文化和环境的负面
一、旅游组织管理机构的设置 旅游部模式 旅游委员会模式 混合职能模式 旅游局模式 非中央机构模式
2020/12/2
14
二、旅游组织管理方式
1.行政管理手段
行政管理手段的概念
旅游行政管理手段的主要内容
旅游行政管理手段的具体表现形式
2.经济管理手段
经济管理手段的概念
经济管理手段的主要表现形式
价格调节
2020/12/2
7
四.旅游法渊源 • 1.法的渊源 • 2.宪法中有关旅游的规定 • 3.综合性的旅游基本法 • 4.旅游部门单行法规 • 5.地方性法规 • 6.旅游相关单行法规 • 7.与旅游相关的国际条约和国际协定
2020/12/2
8
பைடு நூலகம்
五.旅游法律责任 • 1.旅游法律责任的概念 • 2.法律责任能力 • 3.旅游法律责任的种类
• 旅游政策:党和国家在一定时期内,为实现一定旅游目的而制定 的调整一定旅游关系的行为依据和准则。
• 2.法规、旅游法规
• 法规:指宪法、法律、法令和国家机关制定的一切规范性文件的 总称。
• 旅游法规:是旅游法律和旅游规则的简称。
• 3.旅游政策与旅游法规的关系
• 旅游政策是旅游法规的依据,旅游法规是旅游政策的具体化条文 化和定型化。
案例分析:
(1)旅行社擅自改变旅游行程,造成该观光团 未能游览长城属违约行为。
(2)导游的行为应视为旅行社行为。
(3)在本案中造成该观光团未能游览长城的原 因并非不可抗力,而是导游人员擅自改变旅 游行程。
本案中旅行社不得以不可抗力为理由推卸 赔偿责任,应该承担一定的赔偿责任。
2020/12/2
11
2020/12/2
16
四、部分国家旅游管理体制简介
2020/12/2
17
五、我国旅游管理体制的发展简史 1、初创阶段(1949年——1963年) 2、发展阶段(1964年——1966年) 3、反复阶段(1967年——1977年) 4、恢复阶段(1978年——1991年) 5、改革阶段(1992年以后)
2020/12/2
18
思考题、讨论题、作业 :
• 1.简述旅游组织管理机构的设置。 • 2.简述旅游组织管理方式。
2020/12/2
19
第三章 旅游资源保护法
教学目标
1.理解人文旅游资源的概念及法律保护。 2.理解自然旅游资源的概念及法律保护。
2020/12/2
20
一、旅游资源的概念及其保护法的主要内容
税收调节
补贴和信贷调节
保证金与押金调节
物质惩奖调节
3.法律管理手段
法律管理手段就是将旅游活动中的客观规律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
来,成为人们必须遵守的强制性行为规范。
2020/12/2
15
法律管理手段在旅游业发展中的作用:
三、旅游行政管理中的权限划分 1、国家旅游局与地方旅游局之间的权限划分
国家旅游局的主要职责 地方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之间的主要职责 2、旅游管理部门与其他行业管理部门之间的权限 划分 3、旅游管理部门与综合性管理部门之间的权限划 分 4、旅游管理部门与旅游企业之间的权限划分
思考题、讨论题、作业 :
• 1.解释下列概念:政策、旅游政策、法规、 旅游法规。
• 2.简述旅游法的调整对象。 • 3.旅游法律责任的种类有哪些?
2020/12/2
12
第二章 旅游管理体制
学习目标: 1.了解旅游业的组织管理形式及机
构的设置。 2.理解旅游业管理中的权限划分。
2020/12/2
13
2020/12/2
9
案例:
1999年2月,某旅行社接待香港特区某旅行社组织的 内地观光团。按照合同的约定,该旅游团在北京游览4 天,安排2月11日是游览长城。该旅行社委派导游关某 担任该团陪同。关某未经旅行社同意,擅自将游览长城 的日期改为2月14日即离京的前一天,而将2月11日改 为购物。观光团的团员对此变更曾表示异议,但关某称 此变更是旅行社的安排。不料,2月13日晚天降大雪,2 月14日晨该观光团赴长城时,积雪封路,只得返回。翌 日,该观光团离京返港后,书面向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投 诉,称该旅行社委派的导游未征得旅游者同意,擅自改 变旅游行程,违反了合同约定,造成旅游观光团未能游 览长城,旅行社应承担赔偿责任。该旅行社则辩称,改 变旅游行程,属导游个人行为,与旅行社无关;而导游 关某则辩称,造成长城未能游览,是由于大雪封路的原 因20,20/1属2/2 不可抗力,依据法律规定,不承担赔偿责任。10
影响促使旅游法不断完善。
• 2.旅游法的特点。
• 3.旅游法的调整对象。
2020/12/2
6
三.旅游法律关系 • 1.法律关系 • 2.旅游法律关系的特点 • 3.旅游法律关系构成 • (1)旅游法律关系的主体 • (2)旅游法律关系的客体 • (3)旅游法律关系的内容 • 4.旅游法律关系的确立与保护 • (1)旅游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 • (2)旅游法律关系的保护及其保护机构。
旅游政策与法规
2020/12/2
1
第一章 旅游法规概述
教学目标: 1.了解旅游政策与旅游法规的关系。 2.理解旅游法规调整的对象。
2020/12/2
2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