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稳定性测试试验
化妆品检验规则及稳定性试验
化妆品检验规则及稳定性试验化妆品是指用于人体皮肤、毛发、甲板及口唇等特定部位上的外用品,包括液体、固体和半固体制剂等。
为了确保化妆品的安全性和质量,化妆品行业普遍遵循一定的检验规则和进行稳定性试验。
一、化妆品检验规则:1.国家标准:根据国家相关法规要求,化妆品需要符合国家标准的规定。
国家标准一般由行业标准化机构制定,包括对产品的成分、性能、使用说明等方面的要求。
2.功能性检验:化妆品通常会标明一些功能性指标,如抗皱、美白、保湿等。
这些功能性指标可通过实验室测试来验证产品的有效性,例如通过皮肤测量仪检测皮肤弹性、透明度等指标来评估抗皱效果。
3.安全性检验:化妆品必须符合一定的安全性标准。
常见的安全性检验包括皮肤刺激性、敏感性测试、眼刺激性测试、致敏性测试等。
这些测试可以通过人体试验、动物试验或体外试验等方法进行。
4.包装检验:包装是保护化妆品的重要手段,包装要具备一定的质量和功能。
包装检验涉及到包装容器的抗压、抗撞、气密性等方面的测试,以确保包装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5.重金属检测:一些重金属元素如铅、汞等在化妆品中是禁用的,因为它们有毒性和致癌性。
因此,化妆品需要进行重金属检测,确保产品中重金属含量符合国家规定的安全标准。
二、稳定性试验:化妆品的稳定性试验是确定产品在一定条件下的物理、化学和微生物稳定性的重要手段。
稳定性试验的目的是检测产品在其使用寿命内,是否能够保持其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微生物质量的稳定。
稳定性试验主要包括以下几项:1.热稳定性试验:将化妆品样品在高温条件下放置一段时间,检测其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变化。
例如,一些固体化妆品在高温下可能会融化或失去其原有的形状。
2.冷稳定性试验:将化妆品样品在低温条件下放置一段时间,检测其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变化。
例如,一些液体化妆品在低温下可能会变得粘稠或凝固。
3.光稳定性试验:将化妆品样品暴露在不同光照条件下,检测其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变化。
光照条件可能包括可见光、紫外线等,目的是确定产品对光的稳定性。
热熔胶粘剂热稳定性测定.
热熔胶粘剂热稳定性测定GB/T16998-1997Hot-melt adhesives —Determination of thermal stability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测定非反应性热熔胶粘剂热稳定性的方法,最高试验温度为260℃。
2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2794—1995胶粘剂粘度的测定GB/T15332—94热熔胶粘剂软化点的测定环球法3原理将一定量的热熔胶在给定条件下加热,以一定的时间间隔取出样品,记录加热期间粘度和软化点的数值。
胶粘剂试验温度和试验时间由供需双方商定。
4仪器4.1不锈钢或玻璃容器:外径65mm,高95mm,配有松动配合的盖子。
4.2油浴或鼓风恒温烘箱:温度波动范围为±2℃。
4.3玻璃棒。
4.4测定软化点所用的仪器,按GB/T15332规定。
4.5测定粘度所用的仪器,按GB/T2794规定。
4.6温度计:分度值为0.1℃。
5操作步骤5.1将不锈钢或玻璃容器(4.1放入油浴或烘箱(4.2中,将温度调节至所需的试验温度。
5.2将足量的试样放入容器中,用玻璃棒(4.3搅拌热熔胶直至样品完全熔融,将温度计(4.6插入样品中,测量温度。
从该点开始计时。
在试验温度±2℃范围内连续加热2h以达到热平衡。
5.3在试验温度±2℃范围内,按GB/T2794测量粘度。
取适量胶粘剂,按GB/T15332测定软化点。
5.4以4h至6h的时间间隔,重复5.3中所述的全部操作,直至达到预定的试验时间止。
如果在热熔胶粘剂表面发现形成表皮,则应在测量粘度前先除去表皮。
如果不可能以每隔4h至6h的时间间隔进行试验,则时间间隔的选取应避免使胶粘剂产生破坏。
采用说明:1]ISO10363中,粘度测量按ISO 2555:1989规定进行。
对电线电缆热稳定性试验方法的几点分析
对电线电缆热稳定性试验方法的几点分析作者:邵媛来源:《科学与技术》2018年第08期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电线电缆的热稳定性试验方法,对其的检测措施进行了重点探讨。
对电线电缆进行热稳定性试验,可以将电线电缆产品的质量进行有效的提升,保证电力产品可以正常的运行。
本文通过对电线电缆的热稳定性试验方法进行研究,以期推动电线电缆产业的安全运行,将其质量进行不断的提高。
关键词:电线电缆;质量;电力产品1对电线电缆热进行稳定性试验的措施1.1对电线电缆的外观、尺寸以及结构进行检测如果想要有效的实现对电线电缆的检测,那么第一步要做的就是全面性的检测电线电缆的额外观、尺寸以及结构,其中包括对结构的检测、外观检测以及尺寸检测。
全面的检测电线电缆的缆芯结构、店面、护层以及绝缘线芯就是对电线电缆进行结构检测,这种检测相对来说时比较全面的,结合了尺寸检测和外观检测,如图1:在对其进行检测的过程当中,不仅将电线电缆的外观进行了有效的保证,而且还检测了电线电缆的尺寸,将其尺寸和相关的标准作比较,保证电线电缆的尺寸符合相关的标准。
在检查电线电缆质量高低的检查判断当中,外观检测是最直观的一种检查方式,可以将电线电缆的外在表现作为检查的依据,对电线电缆进行综合的评判,对电线电缆的外观进行检查,就可以将很多有问题的电线电缆检查出来,这种方式非常简单又很直观,如果其中有电线电缆出现问题,那么就基本上可以判定该产品存在一定的质量问题。
在对电线电缆的外观进行检测的过程当中,还要检测电线电缆表面的光滑度以及整洁度,要检查电线电缆的表面是否存在油污或者斑点等现象,对其腐蚀程度进行检查,看其是否符合相关的规定标准。
在对电线电缆的尺寸进行检测的而过程当中,一般对日常生活当中使用的电线电缆要求并不是很高,但是针对一些高压交联电线电缆的要求就会相对比较高一些,会对其尺寸、密度以及外径等相关信息都进行检测,还要检测绝缘层的厚度以及线径直径等,相对来说比较严格。
混凝土热稳定性试验标准
混凝土热稳定性试验标准一、前言混凝土是一种广泛应用的建筑材料,其性能稳定性和耐久性对建筑物的质量和寿命具有重要影响。
在高温环境下,混凝土的性能可能会发生变化,因此需要进行热稳定性试验,以评估混凝土的抗热性能。
本文将介绍混凝土热稳定性试验标准。
二、试验方法1.试样制备取混凝土样品,将其切割成长宽高分别为100mm、100mm、100mm的试块。
试块表面应光滑平整,无明显缺陷和裂缝。
2.试验设备烤箱、热电偶、热电偶仪、温度计、天平、试样夹具等。
3.试验过程将试块放入烤箱中,加热至预定温度并保持一定时间,然后冷却至室温。
在试验过程中,应根据试验要求监测和记录试块表面温度和试验时间等数据。
4.试验数据处理根据试验数据,计算试块的热膨胀系数、热导率、热容等参数,并绘制相关曲线和图表。
三、试验要求1.试验温度试验温度应根据实际需要确定,一般应在200℃~800℃范围内进行。
2.试验时间试验时间应根据实际需要确定,一般应在1小时以上。
3.试样数量试样数量应根据实际需要确定,一般应不少于3块。
4.试样表面处理试样表面应光滑平整,无明显缺陷和裂缝。
5.试验设备校准试验前应对试验设备进行校准,以确保试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6.试验环境控制试验环境应保持稳定,避免外界干扰,确保试验数据的可比性。
7.试验数据处理方法试验数据应按照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进行处理,并在报告中说明处理方法。
8.试验报告试验报告应包含试验目的、方法、数据处理结果、结论、建议等内容,并应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要求。
四、试验结果解读1.热膨胀系数热膨胀系数表示混凝土在温度变化下的膨胀程度,是评估混凝土抗热性能的重要参数。
热膨胀系数越小,说明混凝土的抗热性能越好。
2.热导率热导率表示混凝土传导热量的能力,是评估混凝土抗热性能的重要参数。
热导率越小,说明混凝土的抗热性能越好。
3.热容热容表示单位质量混凝土在温度变化下吸收或释放热量的能力,是评估混凝土抗热性能的重要参数。
对火电厂汽轮机转子热稳定实验的研究和探讨
对火电厂汽轮机转子热稳定实验的研究和探讨摘要:汽轮机转子锻件及主轴的热稳定性实验室转子锻件验收的一个重要环节,实验结果的准确性不但关系到转子锻件的验收结果,而且会影响到转子的动平衡实验以及汽轮机投产后的长期安全稳定运行。
汽轮机转子的锻件的热稳定结果,主要有转子锻件加热到运行温度条件下,并使其以较低的转速旋转,通过测定转子锻件因受热膨胀和应力释放而发生变形所产生的径向中心的偏差大小,来判定转子的热稳定性是否合格。
1、试验的目的汽轮机转子热稳定性实验,又叫热跑实验。
实验的目的是通过测定转子在工作温度或稍高于工作温度(一般比汽轮机工作温度高30~50°C)条件下的变形大小,以检验其工作温度时的稳定性。
因为汽轮机转子和缸体部分之间只有微小的间隙,要求转子平稳运转,因此转子在今后的运行条件下不允许出现可能引起擦着缸体或者不平衡重量的挠曲现象。
因此,为了提高汽轮机的整机重量以及运行时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稳定性,必须重视和加强汽轮机转子的热稳定实验2、试验方法根据ASTM A472和JB9021标准规定:汽轮机转子毛坯的热稳定性实验是使转子锻件以2r/min~4r/min的转速旋转,通过测定转子锻件因热胀冷缩蠕变和应力释放而发生变形所产生的偏差大小,来判断其热稳定下是否能保持轴的对称性,热稳定性是否合格的一种实验方法。
并且热稳定实验一般在最终热处理之后才能进行。
下面描述的实验程序基本和ASTM472大致类同。
2.1测试带选取和位置2.1.1制造厂应在转子锻件毛坯发电机侧联轴器的圆周上距端面25mm的范围内,按照逆时针方向相距90°分别打上A、B、C、D字母标记,并且保持标记在测试的全过程中保持不变。
2.1.2 当转子锻件两端轴承的中心间距长度大于2500mm时,至少应该有5条测试带。
当锻件图样上未明确规定热稳定性实验的测试位置时,按照以下规定确定测试带:主轴或转子锻件加工到订货图样规定的余量后,在外圆面上,按锻件图样的规定位置从锻件的左侧(汽轮机侧)起分别按照序号1#、2#、3#、4#、5#共五个测试带。
生物制品37℃热稳定性试验标准
序号 品 名 类 别 特 性 37℃热稳定性试验方法 取每亚批疫苗于 37℃放置 28 天测定活菌数,并与 2〜8℃保 存的同批疫苗进行比较,计算活菌率;放置 37℃的本品活菌 数应不低于置 2〜8℃本品的 25% , 且不低于 2.5×105CFU /mg。 疫苗出厂前应进行热稳定性试验,应与病毒滴定同时进行。 于 37 ℃放置 7 天,进行病毒滴定,病毒滴度应不低于 5.7 lgPFU/ml, 病毒滴度下降应不髙于 1.0 lg。 疫苗出厂前应进行热稳定性试验,于 37℃放置 7 天,进行效 价测定,仍应合格。如合格,视为效价测定合格。于 37℃放置 7 天,按免疫 原性检查进行效价测定,如合格,视为效价测定合格。 疫苗出厂前应进行热稳定性试验。于 37℃放置 28 天后,进行 效价测定,效价测定应不低于 2.5IU/剂,如合格,视为效价测 定合格。 疫苗出厂前应进行热稳定性试验,应与病毒滴定同时进行。 于 37 ℃放置 72 小时后,进行病毒滴定,病毒滴度应不低于 6.50lgCCID50/剂,病毒滴度下降应不髙于 0.50 lg。 疫苗出厂前应进行热稳定性试验,应与病毒滴定同时进行。 于 37℃放置 7 天后, 进行病毒滴定, 病毒滴度应不低于 3. 3 lg CCID50/ml,病毒滴度下降应不高于 1.0 lg。 疫苗出厂前应进行热稳定性试验,应与病毒滴定同时进行。 于 37℃放置 7 天后,进行病毒滴定,病毒滴度应不低于 4.0 lg CCID50/ml,病毒滴度下降应不高于 1.0 lg。 疫苗出厂前应进行热稳定性试验,应与病毒滴定同时进行。 于 37℃放置 7 天后, 进行病毒滴定, 病毒滴度应不低于 3.5 lg CCID50 /ml,病毒滴度下降应不高于 1.0 lg。 疫苗出厂前应进行热稳定性试验,应与病毒滴定同时进行。 于 37°C 放置 7 天后,进行病毒滴定,病毒滴度应不低于 3.6 lg PFU/ml,病毒滴度下降应不髙于 1.0 lg。
75℃热稳定性试验仪烘箱温度偏差、均匀度、波动度校准结果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示例
附录C烘箱温度偏差校准结果不确定度的评定示例C.1 校准方法烘箱温度测偏差是设备显示温度平均值与工作空间中心点实测温度平均值的差值。
采用多点数字测温仪对烘箱温度偏差进行校准,按6.2.3条规定布放温度传感器,将试验设备的温度控制器设定到75℃,使设备正常工作。
稳定后开始读数,每2 min 记录所有测试点的温度一次,在30 min 内共测试15次,保留到0.1℃。
C.2 测量模型烘箱温度偏差的数学模型如式(C.1):d d o -∆=T T T (C.1)式中:d∆T ——温度偏差,℃;o T ——中心点n 次测量的平均值,℃;dT ——设备显示温度平均值。
方差和灵敏系数:由式(C.1)得方差传播公式:22222d 1d 20()c ()+c ()∆=u T u T u T (C.2)式中:d ()∆u T ——温度偏差的测量不确定度;d ()u T ——由数字测温仪引入的不确定度;0()u T ——由设备温度测量装置引入的不确定度。
因为11c 1∂∆==-∂T T ,22c 1∂∆==∂TT ,所以式(C.2)简化为:222c 1122()()+()∆=u T u T u T (C.3)令c 1122= ()= ()= (),,,∆u u T u u T u u T 则式(C.3)简化为:222c 12+ =u u u (C.4)式中:c u ——温度偏差的测量不确定度; 1u ——由数字测温仪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 2u ——由设备温度测量装置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
C.3 测量结果不确定度的评定 C.3.1 标准不确定度的来源烘箱温度测量的标准不确定度来源主要有:数字测温仪最大允许误差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1u 和设备温度测量装置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2u 。
C.3.2 由数字测温仪最大允许误差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1u数字测温仪给出的最大允许误差为±0.1℃,区间半宽为0.1℃,估计为均匀分布,故:1==0.06u ℃(C.5) C.3.3 设备温度测量装置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2uC.3.3.1 测量重复性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21u将试验设备的温度控制器设定到75℃,使设备正常工作。
如何进行化学物质的稳定性测试
如何进行化学物质的稳定性测试化学物质的稳定性测试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实验手段,它可以评估化学品在不同条件下的稳定性和耐受性。
这对于各个领域的化学研究和应用都至关重要,包括药物研发、材料科学和环境保护等。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化学物质稳定性测试方法和手段。
一、热稳定性测试热稳定性测试是通过加热化学物质来评估其在高温条件下的稳定性。
常用的方法包括热失重分析和热稳定性试验。
热失重分析是一种通过连续测量样品重量来确定其热分解特性的方法。
通过控制加热速率和监测样品质量变化,可以得到样品的失重曲线。
这可以帮助研究人员识别样品的热分解温度和热分解产物,从而评估其热稳定性。
热稳定性试验是一种定性方法,通过观察化学物质在加热过程中的物理和化学变化来评估其热稳定性。
常见的试验方法包括热失色试验、热燃烧试验和热爆炸试验等。
这些试验可以帮助确定化学物质在高温条件下是否会发生剧烈的分解、燃烧或爆炸反应。
二、光稳定性测试光稳定性测试是一种评估化学物质在光照条件下的稳定性和耐光性的方法。
光稳定性测试在染料、颜料、光敏材料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常见的光稳定性测试方法包括加速光照试验和紫外线辐射试验。
加速光照试验是将样品暴露在特定的光照条件下,通过观察和测量其颜色变化、光泽度变化、质量损失等来评估其光稳定性。
紫外线辐射试验是将样品暴露在紫外线灯光下,通过检测样品的吸收光谱、表面形貌等变化来评估其抗紫外线性能。
三、化学稳定性测试化学稳定性测试是评估化学物质在不同化学环境下的稳定性能力的方法。
这在药物研发和化工领域中特别重要。
常见的化学稳定性测试方法包括酸碱稳定性测试、氧化稳定性测试和水解稳定性测试等。
酸碱稳定性测试可以通过将样品暴露在不同酸碱溶液中,观察其颜色变化、溶解度变化等来评估其酸碱稳定性。
氧化稳定性测试是通过将样品暴露在氧化剂中,观察其氧化程度和物性变化来评估其氧化稳定性。
水解稳定性测试是将样品暴露在不同湿度条件下,观察其水解速率和水解产物变化来评估其水解稳定性。
活塞环热稳定性试验规范
活塞环热稳定性试验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气缸直径为200mm 以内的往复式内燃机活塞环(钢带组合油环除外,下同)热稳定性试验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及试验报告。
本标准适用于气缸直径为200mm 以内的往复式内燃机活塞环的热稳定性试验。
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 1149.6—94 内燃机活塞环 检验方法 3 技术要求按表1规定的试验条件和活塞环闭合到基本直径时的切向弹力消失率。
表1 试验条件和切向弹力消失率试验条件(将环装入相当于气缸直径的环规中) 环别切向弹力的最大消失率% 温度℃ 时间h灰铸铁整体环 12 300 3 球墨铸铁整体环 8 300 3 耐热钢撑簧油环 12 250 5 非耐热钢撑簧油环 25 250 54 试验程序及方法 4. 1 抽样活塞环热稳定性试验应从生产现场或成品库六个月以内生产的产品中抽取,每种机型、环别每半年检查一次,每次抽5片。
4. 2 试验样品应于试验前打字编号。
4. 3 试验前,按照GB/T 1149.6中3. 2. 5规定的测试方法测量活塞环的切向弹力Fo 、Ft 前。
4. 4 将活塞环装入环规内,置于加热炉中,按表1中规定试验条件加热并保温。
保温后,从炉内取出空冷至室温,并继续摆放8小时以上。
4. 5 将活塞环取出环规,按照GB/T 1149.6中3. 2. 5规定的测量方法,测量试验后活塞环切向弹力Ft 后。
5 计算切向弹力的消失率 5. 1 计算公式δ= ×100%式中:δ——切向弹力消失率,%;Ft 前——试验前活塞环切向弹力; Ft 后——试验后活塞环切向弹力。
5. 2 按5. 1公式计算数值。
6 试验结果的处理6. 1 试验人员应及时填写试验记录表,见附录,并报总师、技术处,活塞环热加工车间。
聚氯乙烯树脂热稳定性试验方法白度法的研究
52一、前言聚氯乙烯树脂是一种聚合物,对热比较敏感,且遇热容易讲解,聚氯乙烯树脂的热稳定性是影响其产品色泽和质量的重要因素,也是用于评价聚氯乙烯的指标。
检测聚氯乙烯树脂的热稳定性有很多种,这些检测方式都是遵循一个道理:聚氯乙烯在高温环境下具有受热分解变色,产生氯化氢,分子交联,形成共轭双键等特性。
这些检测方式中比较简单的就是白度法和刚果红法,本文采用白度法对聚氯乙烯树脂产品热稳定性进行检测研究。
二、白度法试验原理及特点1.原理聚氯乙烯树脂在制作过程中,会在一定温度中发生脱氯化氢作用、自动氧化及内部大分子链受到剪切而发生破坏,进而形成分解作用。
加工制作过程中主要发生的反应就是脱氯化氢作用。
聚氯乙烯树脂讲解发生的初期就是由脱掉氯化氢分子开始的,在脱掉第一个氯化氢分子后,就会在聚氯乙烯树脂链上形成一个不饱和的双键,这就造成与分子相邻氯原子活化,这时氯原子与烯丙基氯的结构完全一致,促使另一个氯化氢分子随即脱掉。
在这个过程中,这个环节逐渐重复,进而造成脱氯化氢反应能够快速进行,逐渐形成多烯序列,即CH=CH-CH=CH-CH=CH-X ��。
7个双键以上的多烯序列是有颜色的,采用白度法对聚氯乙烯树脂热稳定性的检测就是基于这个原理。
受热分解变色,释放氯化氢原理。
2.白度法特点白度法是将聚氯乙烯树脂放置在(160+2℃)的环境下,让其均匀受热10分钟左右,对其白度进行检测的方式因透明料的颜色差异很轻易地被观察到,能够直观反应聚氯乙烯树脂老化白度对产品色泽的影响,故采用透明材料配方作为加工试验,研究聚氯乙烯树脂的耐热性对产品色泽质量的影响。
三、试验环节1.试验用具符合特定标准的白度仪,标准为:测量系统的照明与探测条件为d /0或者符合国际照明标准的其他结构。
白度为R457白度,选择光谱主峰波长为457mm,半峰波宽为44mm的测量系统,所有仪器的读数最小值为0.1%,重复率为≤0.5%。
热试验箱,带转盘和鼓风机,箱内温度均匀,可以将温度调节至131~199℃之间,且箱内壁较厚,散热性较低。
混凝土热稳定性测试标准
混凝土热稳定性测试标准一、前言混凝土是建筑工程中常用的一种材料,其性能的稳定性对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性具有重要影响。
混凝土的热稳定性是指混凝土在高温环境下的性能表现,其中包括抗压强度、抗拉强度、抗冻融性、氯离子渗透性等指标。
为保证混凝土在高温环境下的性能,需要进行热稳定性测试。
本文将对混凝土热稳定性测试进行详细介绍。
二、测试方法1.试件制备混凝土试件的制备应符合现行的混凝土试件标准。
试件尺寸应为150mm×150mm×150mm或100mm×100mm×100mm的立方体试件,制备时应注意保证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密实性。
2.试件热处理将试件放置在炉内,升温速率应根据试验需要确定,一般建议升温速率为5℃/min。
炉温应根据试验需要确定,一般建议最高温度为1000℃。
试件应在最高温度保温一定时间后冷却至室温。
3.试件性能测试试件冷却至室温后,应进行抗压强度、抗拉强度、抗冻融性、氯离子渗透性等性能指标测试。
其中,抗压强度和抗拉强度的测试应符合相关标准,抗冻融性测试应采用循环温度法,氯离子渗透性测试应采用电导率法。
三、测试结果评定1.试件热重损失率试件热处理后,应进行热重损失率测试。
热重损失率计算公式:(m1-m2)/m1×100%,其中m1为热处理前试件质量,m2为热处理后试件质量。
热重损失率应符合相关标准。
2.试件性能变化率试件性能变化率计算公式:(R1-R2)/R1×100%,其中R1为热处理前试件性能指标值,R2为热处理后试件性能指标值。
试件性能变化率应符合相关标准。
3.试件热稳定性等级根据试件性能变化率和热重损失率,确定试件的热稳定性等级。
热稳定性等级分为I、II、III三个等级,其中I级为优秀,II级为良好,III级为一般。
四、测试注意事项1.试件制备时应注意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密实性,试件表面应平整光滑。
2.试件热处理时应根据试验需要确定升温速率和最高温度,炉温应稳定。
动热稳定试验
动热稳定试验动热稳定试验是一种用于评估材料在高温和高湿环境下的热稳定性的实验方法。
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材料在极端条件下的性能表现,从而为材料的选择和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动热稳定性。
动热稳定性是指材料在受热和受湿的同时,能够保持其性能不发生明显变化的能力。
在实际应用中,材料往往需要承受高温和高湿的环境,例如汽车引擎舱内部、电子设备中的散热器等,因此对于材料的热稳定性要求也越来越高。
动热稳定试验可以用于评估材料在高温和高湿环境下的性能变化情况。
一般来说,试验过程中,我们会将材料置于高温高湿的环境中,然后观察材料的性能变化情况。
常见的试验参数包括温度、湿度和试验时间等。
在动热稳定试验中,温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
高温环境会导致材料的分子结构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其性能。
例如,一些高分子材料在高温下容易发生熔融,导致材料失去原有的机械强度。
因此,我们需要通过控制试验温度,来模拟材料在实际应用中可能遇到的高温环境。
湿度也是影响材料性能的重要因素。
高湿环境会导致材料吸湿膨胀,从而引起尺寸变化。
一些材料在湿热环境下容易发生腐蚀、氧化等反应,导致材料性能下降。
因此,我们需要通过控制试验湿度,来模拟材料在实际应用中可能遇到的高湿环境。
在动热稳定试验中,试验时间也是一个需要考虑的因素。
不同材料在不同温湿条件下的性能变化速度是不同的。
有些材料可能在短时间内就会出现明显的性能下降,而有些材料可能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出现变化。
因此,我们需要通过合理设置试验时间,来模拟材料在实际应用中的使用寿命。
动热稳定试验的结果可以帮助我们评估材料在高温和高湿环境下的稳定性,并为材料的选择和设计提供参考。
通过对不同材料进行动热稳定试验,我们可以比较它们的性能变化情况,从而选择出适合特定应用环境的材料。
动热稳定试验是一种评估材料在高温和高湿环境下性能变化情况的重要方法。
通过合理设置试验参数,我们可以模拟材料在实际应用中可能遇到的极端条件,从而评估材料的热稳定性。
疫苗热稳定性试验标准
蛋白
57℃50小时 肉眼观察无凝胶状或絮状沉淀物
17 人免疫球蛋白 18 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
蛋白 蛋白
57℃4小时 57℃4小时
肉眼观察无凝胶状或絮状沉淀物 肉眼观察无凝胶状或絮状沉淀物
19 人狂犬病免疫球蛋白
蛋白
57℃4小时 肉眼观察无凝胶状或絮状沉淀物
20 破伤风免疫球蛋白
蛋白
57℃4小时 肉眼观察无凝胶状或絮状沉淀物
或絮状沉淀物 或絮状沉淀物 或絮状沉淀物 或絮状沉淀物 或絮状沉淀物
6 狂犬疫苗(VERO)
病毒类灭活苗 28天
7 冻干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 病毒应合格
8 麻疹减毒活疫苗 9 风疹减毒活疫苗
病毒类活苗 7天 病毒类活苗 7天
病毒滴度测定仍应合格 病毒滴度测定仍应合格
10 腮腺炎减毒活疫苗 11 麻风减毒活疫苗
病毒类活苗 7天 病毒类活苗 7天
病毒滴度测定仍应合格 病毒滴度测定仍应合格
12 麻腮减毒活疫苗
病毒类活苗 7天
病毒滴度测定仍应合格
13 麻腮风减毒活疫苗 14 水痘减毒活疫苗
病毒类活苗 7天 病毒类活苗 7天
病毒滴度测定仍应合格 病毒滴度测定仍应合格
15 opv(猴肾、人二倍体) 16 人血白蛋白
病毒类活苗 48小时
病毒滴度测定仍应合格
序
37℃热稳
号
品名
类别 定性试验
标准
1 卡介苗
细菌类活苗 28天
活菌数测定仍应合格
2 乙脑减毒活疫苗 3 乙脑灭活疫苗
病毒类活苗 7天 病毒类灭活苗 7天
病毒滴度测定仍应合格 效价测定仍应合格
4 森林脑炎灭活疫苗
病毒类灭活苗 7天
混凝土热稳定性试验方法标准
混凝土热稳定性试验方法标准一、前言混凝土是建筑工程中常用的材料之一,其性能的稳定性对工程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其中,混凝土的热稳定性是一项重要的性能指标。
为了保障工程质量,需要对混凝土的热稳定性进行测试和评估。
本文将从试验方法入手,对混凝土热稳定性试验方法标准进行详细介绍。
二、试验方法的选择混凝土的热稳定性测试方法有多种,常见的有热膨胀试验、热重分析试验、热循环试验等。
针对不同的混凝土材料和应用环境,需要选择不同的试验方法。
以下是三种常见的试验方法介绍:1. 热膨胀试验热膨胀试验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测量混凝土的热膨胀系数。
方法是将混凝土试样置于热水槽中,温度逐渐升高,同时测量试样的长度变化,从而计算出热膨胀系数。
该方法适用于低强度混凝土和轻质混凝土。
2. 热重分析试验热重分析试验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测量混凝土的重量变化。
方法是将混凝土试样置于热水槽中,温度逐渐升高,同时测量试样的重量变化,从而计算出混凝土的热稳定性。
该方法适用于高强度混凝土和重质混凝土。
3. 热循环试验热循环试验是指将混凝土试样置于高温和低温交替的环境中,测量试样的重量变化和强度变化。
该方法适用于混凝土在高温和低温交替的环境中使用的情况。
三、试验方法的具体实施根据试验方法的选择,具体实施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热膨胀试验(1)试样制备:试样的尺寸应符合标准规定,表面应光滑平整,无明显缺陷。
(2)试验设备:应选用精密的试验设备,确保温度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3)试验过程:试样应放置于热水槽中,温度逐渐升高,温度升高的速度应符合标准规定。
同时,应记录试样长度的变化情况,以便计算热膨胀系数。
2. 热重分析试验(1)试样制备:试样的尺寸应符合标准规定,表面应光滑平整,无明显缺陷。
(2)试验设备:应选用精密的热重分析仪,确保温度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3)试验过程:试样应放置于热水槽中,温度逐渐升高,温度升高的速度应符合标准规定。
建筑工程混凝土热稳定性检测规范
建筑工程混凝土热稳定性检测规范建筑工程混凝土热稳定性检测规范一、前言混凝土是建筑工程中最常使用的材料之一,其机械性能、耐久性、抗冻性等性能对于建筑工程的质量和使用寿命至关重要。
热稳定性是混凝土性能之一,热稳定性检测可以有效评估混凝土在高温环境下的性能表现,为工程设计和材料选择提供重要依据。
本文旨在制定建筑工程混凝土热稳定性检测规范,以保障工程质量和使用寿命。
二、检测方法1.试样制备试样采用标准混凝土,按照GB/T 50080《普通混凝土强度检验方法标准》制备。
试样尺寸为100mm×100mm×100mm,试验前应经过养护28天。
试样表面应平整,无明显裂缝和毛细孔。
2.试验设备(1)高温炉:按照GB/T 50081《混凝土高温试验方法》标准,采用直径不小于400mm,高度不小于600mm的圆柱形高温炉,炉体内径应大于试样尺寸。
(2)温度控制设备:采用K型热电偶测量温度,设备精度应达到±2℃。
(3)试验数据采集设备:采用数据采集仪和计算机,对试验过程中的温度数据进行采集和记录。
3.试验流程(1)试样放置:将试样放置在高温炉中心位置,试样底部与炉底相贴,四周间隙应均匀。
(2)温度升降:温度升降速度应控制在0.5℃/min以下,温度升降过程中应保持试样表面干燥。
(3)试验数据采集:试验过程中应采集试样表面温度,试验时间应持续至试样表面温度恢复到室温。
(4)试验次数:每种混凝土应进行3次试验,取平均值作为试样热稳定性能指标。
4.试验数据处理试验数据采集后,应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计算出试样在高温环境下的热稳定性能指标。
常用指标有:(1)残余强度:试样在高温条件下的残余抗压强度与室温下抗压强度之比,应大于0.5。
(2)抗裂性:试样在高温条件下是否出现裂纹,裂纹的数量和长度应符合相关标准。
(3)质量损失率:试样在高温条件下的质量损失率,应小于5%。
5.试验结果评定根据试样在高温环境下的热稳定性能指标,按照相关标准进行评定,并记录在试验报告中。
实验4 材料热稳定性试验
实验4材料热稳定性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了解陶瓷测定热稳定性的实际意义。
2、了解影响热稳定性的因素及提高热稳定性的措施。
3、掌握热稳定性的测定原理及测定方法。
二、实验原理热稳定性(抗热震性)是指陶瓷材料能承受温度剧烈变化而不破坏的性能。
普通陶瓷材料由多种晶体和玻璃相组成,因此在室温下具有脆性,在外应力作用下会突然断裂。
当温度急剧变化时,陶瓷材料也会出现裂纹或损坏。
测定陶瓷的热稳定性可以控制产品的质量,为合理应用提供依据。
陶瓷的热稳定性取决于坯釉料配方的化学成分、矿物组成、相组成、显微结构、坯釉料制备方法、成型条件及烧成制度等工艺因素以及外界环境。
由于陶瓷内外层受热不均匀,坯料与釉料的热膨胀系数差异而引起陶瓷内部产生应力,导致机械强度降低,甚至发生分裂现象。
一般陶瓷的热稳定性与抗张强度成正比,与弹性模量、热膨胀系数成反比。
而导热系数、热容、密度也在不同程度上影响釉的热稳定性在较大程度上取决于釉的热膨胀系数。
要提高陶瓷的热稳定性首先要提高釉的热稳定性。
陶瓷坯体的热稳定性则取决于玻璃相、莫来石、石英及气孔的相对含量、粒径大小及其分布状况等。
陶瓷制品的热稳定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坯釉的适应性,所以它也是带釉陶瓷抗后期龟裂性的一种反映。
陶瓷热稳定性测定方法一般是把试样加热到一定的温度,接着放入适当温度的水中,判定方法为:(1)根据试样出现裂纹或损坏到一定程度时,所经受的热变换次数;(2)经过一定次数的热冷变换后机械强度降低的程度来决定热稳定性;(3)试样出现裂纹时经受的热冷最大温差来表示试样的热稳定性,温差愈大,热稳定性愈好。
陶瓷热稳定性的测定方法一般是将试样(带釉的瓷片或器皿)置于电炉内逐渐升温到150℃,保温10分钟,迅速将试样投入室温的水中2分钟,取出试样擦干,检查有无裂纹。
从150℃起,每隔50℃将试样投入室温的水中急冷一次,直至试样表面发现有裂纹为止,并将此不裂的最高温度为衡量瓷器热稳定性的数据。
动热稳定试验和短时耐受试验
动热稳定试验和短时耐受试验1. 引言嘿,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一些跟咱们生活息息相关,但又不太为人所知的“高大上”的试验——动热稳定试验和短时耐受试验。
听起来像是科学家的专属术语,其实这玩意儿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可能你还没意识到呢。
想象一下,如果你买的手机能在高温下正常工作,那可真是给了你一个大大的“点赞”。
但是,背后这些测试又是怎么回事呢?今天就带你们揭开这个神秘的面纱。
2. 动热稳定试验2.1 什么是动热稳定试验?动热稳定试验,乍一听就像是在说个什么高深莫测的东西,但其实它的核心就是在测试材料或产品在温度变化下的表现。
比如说,你的新手机被阳光暴晒了一整个下午,结果没事,依然能正常用,这就说明它的热稳定性不错。
简单来说,就是看它能不能“顶得住”温度的变化,不被热量搞得手足无措。
想象一下,一个人在夏天被困在车里,外面热得像蒸笼,结果他居然还能安然无恙地待着,这就是动热稳定试验的效果。
我们常说“人靠衣装”,但对于材料来说,热稳定性可真是“好材料”的象征。
2.2 为什么要做这个试验?要说为什么做这个试验,那可有不少原因。
首先,热稳定性直接关系到产品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试想一下,如果一个电子产品在高温下冒烟,那可就大事不妙了。
其次,这个试验也能帮助厂商提升产品的质量,给消费者一个“放心”的保证。
最后,动热稳定试验还可以节省后期的维护成本,谁不想省钱呢?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谁还愿意等着一款产品的质量问题慢慢显露出来呢?就像吃饭时希望能快点上菜一样,快就是王道啊。
3. 短时耐受试验3.1 短时耐受试验的来龙去脉说完了动热稳定试验,我们再来聊聊短时耐受试验。
这个试验的名字听起来有点复杂,但其实也就是在测试产品在短时间内面对极端环境的能力。
比如,手机掉进水里或者被摔了一下,这时候就需要看看它能不能继续“坚挺”。
就像在关键时刻的临阵应变,能不能“站得住脚”。
短时耐受试验一般是在短时间内施加高温、高湿或者剧烈的冲击力,看看产品的反应。
物质热稳定性的热分析试验方法
物质热稳定性的热分析试验方法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用差热分析仪和(或)差示扫描量热计评价物质热稳定性的热分析方法所用的试样和参比物、试验步骤和安全事项等一般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在惰性或反应性气氛中、在-50~1000℃的温度范围内有焓变的固体、液体和浆状物质热稳定性的评价。
2 术语2.1 物质热稳定性在规定的环境下,物质受热(氧化)分解而引起的放热或着火的敏感程度。
2.2 焓变物质在受热情况下发生吸热或放热的任何变化。
2.3 焓变温度物质焓变过程中的温度。
3 方法原理本方法是用差热分析仪或差示扫描量热计测量物质的焓变温度(包括起始温度、外推起始温度和峰温)并以此来评价物质的热稳定性。
4 仪器和材料4.1 仪器差热分析仪(DTA)或差示扫描量热计(DSC):程序升温速率在2~30℃/min 范围内,控温精度为±2℃,温差或功率差的大小在记录仪上能达到40%~95% 的满刻度偏离。
4.2 样品容器坩埚:铝坩埚、铜坩埚、铂坩埚、石墨坩埚等,应不与试样和参比物起反应。
4.3 气源空气、氮气等,纯度应达到工业用气体纯度。
4.4 冷却装置冷却装置的冷却温度应能达到-50℃。
4.5 参比物在试验温度范围内不发生焓变。
典型的参比物有煅烧的氧化铝、玻璃珠、硅油或空容器等。
在干燥器中储存。
5 试样5.1 取样对于液体或浆状试样,混匀后取样即可;对于固体试样,粉碎后用圆锥四分法取样。
5.2 试样量试样量由被测试样的数量、需要稀释的程度、Y 轴量程、焓变大小以及升温速率等因素来决定,一般为1~5mg,最大用量不超过50mg。
如果试样有突然释放大量潜能的可能性,应适当减少试样量。
6 试验步骤6.1 仪器温度校准按附录A 进行,校准温度精度应在±2℃范围内。
6.2 将试样和参比物分别放入各自的样品容器中,并使之与样品容器有良好的热接触(对于液体试样,最好加入试样重量20%的惰性材料,如氧化铝等)。
名词解释酶的热稳定试验
名词解释酶的热稳定试验酶是生物体内一类重要的蛋白质分子,具有催化各种生化反应的功能。
酶的活性和稳定性是研究中经常关注的重要指标。
其中,酶的热稳定性试验是一种评估酶在高温环境下能否保持活性的方法。
热稳定性试验是通过暴露酶样品在高温条件下进行热处理,并观察其催化活性的变化来评估其热稳定性。
这种试验方法可以帮助科学家们了解酶在高温条件下的生物化学特性,为酶的工业应用提供重要的参考。
在进行酶的热稳定性试验时,首先需要制备酶样品。
酶样品可以通过生物工程技术获得,也可以从生物体内部或其他来源中提取。
提取后的酶样品需要进行纯化和浓缩,以获得高纯度和适量的样品。
随后,酶样品需要被加热到特定的温度。
不同的酶在不同的温度下会表现出不同的热稳定性。
因此,在试验之前需要确定合适的温度范围,以确保观察到酶样品的分解和失活。
在加热过程中,酶样品的催化活性会随温度的升高而逐渐降低。
这是因为高温会导致酶的结构发生变化,使其活性中心受损或失活。
通过检测酶样品的活性,可以获得一个随温度变化的活性曲线。
为了图示化酶的热稳定性,通常以酶活性相对于温度的曲线图展示。
这种曲线图可以显示出酶样品在不同温度下的活性变化情况。
例如,从图中可以看到酶样品的活性随着温度的升高而迅速下降,当温度超过某个临界点时,酶样品几乎完全失活。
除了活性曲线,还可以用半失活温度(T50)来评估酶的热稳定性。
T50是指在高温条件下酶样品活性降低到原始活性的50%所需的温度。
较高的T50值表示酶的热稳定性较好,能够在更高的温度范围内保持较高的活性。
酶的热稳定性试验不仅可以用于评估酶的基本性质,在实际应用中也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在食品加工业中,酶的热稳定性决定了酶在高温加热过程中是否能够保持其催化活性。
因此,在选择适用于食品加工的酶时,热稳定性试验成为一个重要的参考指标。
另外,在药物研发领域,酶的热稳定性试验也用于评估酶药物的稳定性。
酶药物常常需要在体内长时间保持活性,因此热稳定性试验可以帮助科学家们选择稳定性较好的酶药物候选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热稳定性测试实验
GB/T17391-1998 聚乙烯管材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用测定氧化诱导期来判定
聚乙烯管材管件热稳定性的试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聚乙烯管材、管件及原料。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本标准的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9352--88 热塑性塑料压缩试样的制备
⏹GB13464—92 物质热稳定性的热分析试验方法
3、原理
通过测定试样在高温条件下开始发生自动催化反应的时间,对试样的热稳定性作出评价。
4、试验仪器和主要参数
⏹实验仪器:能连续记录试样温度的差热分析仪(DTA),差式扫描量热计(DSC)或其他类似的热分析仪器精度为0.1度
⏹分析天平:感量为0.1mg
⏹氧气和高纯度氮气供气及气体切换装置⏹气体流量计
⏹管材和管件试样制备:
⏹在管材和管件上截取一块20~30mm宽的圆环,从圆环上截取一个20mm长度的弧线段,在弧线段上截取一个直径略小于热分析样品皿的圆柱体,最后用锋利刀具从圆柱体上切割一个中15±0.5mg的圆片状试样。
⏹原料试样制备:
⏹方法A:按GB9352的规定,在150±3度下加热两分钟进行压片后截取一个直径略小于热分析样品皿的圆柱体,最后用锋利刀具从圆柱体上切割一个中
15±0.5mg的圆片状试样。
⏹方法B:将原料切成1mm*1mm*0.5mm的粒状或厚度为0.2mm的薄片状,然后称取15±0.5mg作为试样
⏹当发生争议时,以方法A为仲裁方法。
⏹每组试样数量为五个
⏹试样应避免直接爆、暴露在阳光下。
⏹按GB13464—92中附录A的方法校正热分析仪。
⏹接通氧气和氮气,打开气体切换装置,分别调节两种气体的流量,使之均达到50±5cm3/min 然后切换成氮气。
⏹将盛有(15±0.5mg)试样的开口铝皿置于热分析仪器的样品支持架上。
⏹以20度/min的速率升温至200±0.1度,使该温度恒定。
开始记录热曲线(如温度-时间关系曲线)
⏹保持恒温5min(原料试样采用B方法时保持
7min)后,迅速切换成氧气。
⏹在实验记录到的热曲线上,标出由氮气切换成氧气的点A1,给出曲线明显变化时最大斜率的切线,标出此切线与基线延长线的交点A2,其两点间的时间即为表示试样热稳定性的氧化诱导期(min)⏹实验结果取五次实验的算术平均值。
⏹实验报告应有以下内容
⏹国家标准代号
⏹材料名称规格和型号
⏹仪器型号和实验条件
⏹试验结果包括最大值和最小值⏹试验人员和日期
END
335085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