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疾病与脏腑功能
中医如何从根本上调理女性乳腺增生症
![中医如何从根本上调理女性乳腺增生症](https://img.taocdn.com/s3/m/f41b832a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d858947.png)
中医如何从根本上调理女性乳腺增生症乳腺增生症是女性常见的乳腺疾病之一,给女性的身心健康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中医在调理女性乳腺增生症方面有着独特的理论和方法,注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调整身体的整体平衡。
中医认为,乳腺增生症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
首先是情志因素。
现代女性面临着工作、家庭等多方面的压力,容易产生焦虑、抑郁、愤怒等不良情绪。
长期的情志不舒,会导致肝气郁结。
中医讲,肝经循行于乳房,肝气郁结则气血运行不畅,痰瘀凝滞,形成肿块,引发乳腺增生。
其次,饮食失宜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过多食用辛辣、油腻、甜腻的食物,或者饮酒过度,会损伤脾胃。
脾胃功能失常,不能正常运化水湿,聚湿生痰,痰浊阻滞经络,也会导致乳腺增生。
再者,劳倦内伤、冲任失调等因素也可能参与其中。
劳倦过度会损伤人体正气,导致气血不足,运行无力;冲任二脉与乳房的生理功能密切相关,冲任失调会影响乳房的气血充盈和疏泄,从而引发乳腺增生。
那么,中医是如何从根本上调理女性乳腺增生症的呢?中药调理是中医常用的方法之一。
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进行辨证论治。
如果是肝气郁结型,多表现为乳房胀痛,肿块随情志变化而增减,伴有胸闷胁胀、心烦易怒等症状。
治疗上常采用疏肝理气、散结止痛的方法,常用的方剂有逍遥散加减。
如果是痰瘀凝滞型,乳房肿块质地较硬,伴有刺痛,舌紫暗有瘀斑等。
则以活血化瘀、祛痰软坚为治法,常用的方剂有失笑散合二陈汤加减。
除了中药调理,中医还重视针灸治疗。
通过针刺相关穴位,如膻中、乳根、期门、足三里等,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调节脏腑功能。
针灸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乳房疼痛和肿块。
按摩推拿也是中医调理乳腺增生症的有效手段。
专业的按摩师通过按摩乳房及相关穴位,如膻中、天池、膺窗等,能够疏通经络,消散肿块。
但需要注意的是,按摩推拿应由专业人员进行操作,避免不当手法加重病情。
在日常生活中,中医还强调饮食调理。
患者应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粗粮等,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
乳房中医护理知识
![乳房中医护理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a1fe3446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07.png)
乳房中医护理知识引言乳房是女性特有的器官,对于维持女性健康和妇科疾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中医传统理论认为,乳房是肝经的寄生脏腑,与脾、肾、心等脏腑密切相关。
因此,乳房的中医护理非常重要,能够帮助调理身体,预防和治疗相关疾病。
本文将介绍乳房中医护理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1. 乳房中医护理的基本原则乳房中医护理需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1. 调理气血乳房中医护理的首要原则是调理气血。
中医认为气血运行畅通是维持乳房健康的关键。
通过食疗、按摩和穴位刺激,可以促进气血的运行,增强乳房的营养供应。
1.2. 寻找平衡中医强调阴阳平衡的重要性,乳房的中医护理也不例外。
通过调理调理脾胃、肝胆、肾脏等脏腑的功能,可以帮助乳房保持健康状态。
1.3. 预防为主中医注重预防疾病,乳房中医护理也应该注重预防。
通过定期的中医理疗和养生调理,可以预防乳腺增生、乳腺囊肿等常见乳房疾病的发生。
2. 乳房中医护理的方法乳房中医护理有多种方法,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方法。
2.1. 饮食调理饮食调理是乳房中医护理的重要一环。
中医认为乳房的健康与脾胃功能密切相关,因此,在饮食方面应避免食用辛辣刺激的食物,多吃易消化和富含营养的食物,如山药、黑芝麻、核桃等。
此外,还应注意适量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保持饮食的均衡。
2.2. 按摩乳房按摩是乳房中医护理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按摩可以促进乳房的血液循环,改善乳房组织的新陈代谢,有助于预防和治疗乳腺增生、乳腺囊肿等乳房疾病。
按摩时可以使用适量的中药精油,按摩手法应轻柔并适度施加压力。
2.3. 穴位刺激中医认为人体有多个穴位与乳房的健康相关,因此,通过刺激穴位可以调理乳房。
常用的穴位有乳根穴、乳中穴、足三里等。
刺激穴位可以使用按摩、拍打或刮痧等方法,刺激时应适度,过度刺激可能引起不适。
2.4. 中药理疗中药理疗是乳房中医护理的一种重要方法。
根据个体情况,中医师会选择合适的中药进行调理,以达到调理气血、平衡阴阳的效果。
乳腺中医讲座心得体会
![乳腺中医讲座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1d48e5d2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3d2665b.png)
近日,我有幸参加了一场关于乳腺中医养护的讲座,受益匪浅。
这次讲座由我国知名中医专家主讲,内容丰富、深入浅出,让我对乳腺疾病有了全新的认识,也对中医在乳腺疾病治疗中的作用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首先,讲座让我明白了乳腺疾病的成因。
中医认为,乳腺疾病多与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有关。
肝主疏泄,若情志不畅,则肝气郁结,导致乳腺疾病;脾主运化,若饮食不当,则脾胃虚弱,痰湿内生,影响乳腺健康;肾主生殖,若肾气不足,则易致乳腺疾病。
因此,在治疗乳腺疾病时,中医注重调理脏腑功能,恢复气血平衡。
其次,讲座介绍了中医治疗乳腺疾病的多种方法。
中医治疗乳腺疾病的方法包括针灸、艾灸、推拿、中药等。
其中,针灸具有疏通经络、调节气血的作用;艾灸能温经散寒、扶正祛邪;推拿能舒筋活络、缓解疼痛;中药能调和阴阳、扶正固本。
这些治疗方法各有特点,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方法。
讲座中,专家还分享了一些实用的乳腺自我保健方法。
例如,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波动;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饮食清淡,少食油腻、辛辣食物;适当运动,增强体质;定期进行乳腺自查,以便早期发现疾病。
通过这次讲座,我深刻认识到中医在乳腺疾病治疗中的独特优势。
中医治疗乳腺疾病注重整体观念,强调辨证施治,不仅能够缓解症状,还能从根本上调理脏腑功能,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此外,讲座还让我了解到,乳腺疾病并非不可治愈。
只要我们积极面对,采取科学的治疗方法,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乳腺疾病是可以得到有效控制的。
同时,讲座也提醒我,作为女性,要关注自己的乳腺健康,学会自我保健,提高生活质量。
总之,这次乳腺中医讲座让我受益良多。
我将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关注自己的乳腺健康,同时也将向身边的亲朋好友宣传中医知识,让更多的人了解乳腺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共同呵护女性健康。
01第七章乳房疾病(概述、乳痈、乳发)
![01第七章乳房疾病(概述、乳痈、乳发)](https://img.taocdn.com/s3/m/8f4ed74ac1c708a1284a44c0.png)
若初起大量使用抗生素或过用寒凉中药,导致乳房局部结块质 硬,迁延数月难消。部分僵块也可再次染毒酿脓。若邪热鸦张则 可发展为乳发、乳疽,甚至出现热毒内攻脏腑的危象;若脓出肿 痛不减,身热不退,可能形成袋脓,或脓液旁侵形成传囊乳痈; 若乳汁从疮口溢出,或疮口脓水淋漓,久难收口,则为乳漏。均 为乳痈之变证。
第七章 乳房疾病
概述
概说
发生在乳房部位的疾病统称为乳房疾病。 男女均可发病,女性发病率显著高于男性。故《妇科玉尺妇女 杂病》指出:“妇人之疾,关系最镇者,则莫如乳。” 关于乳房疾病,早在汉代就有记载。以后历代文献对多种乳房 疾病的病因、症状、治法都有比较详细的描述,对现代诊治乳房 疾病仍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病因病机】
乳房疾病的发生主要由于肝气郁结,或胃热壅滞,或痰瘀凝结, 或肝肾不足,或乳汁蓄积,或外邪侵袭等,影响相关脏腑、经脉 的生理功能而产生病变。如《外证医案汇编》曰:“乳症,皆云 肝脾郁结,则为癖核;胃气壅滞,则为痈疽。”
化脓性乳房疾病多由乳头破碎或凹陷畸形、感染邪毒,或嗜食 厚昧、脾胃积热,或情志内伤、肝气不舒,以致乳汁郁滞,排泄 障碍,或痰浊壅滞,郁久化热,热胜肉腐而成脓肿。
其顺序是先触按整个乳房,然后按照一定顺序触按乳房的四个 象限:内上、外上(不要遗漏腋尾部)、外下、内下象限,继而 触按乳晕部,挤压乳头注意有无液体从乳窍溢出。最后触摸腋窝、 锁骨下及锁骨上,检查区域淋巴结情况。
触诊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①发现乳房内有肿块时,应注意 肿块的位置、数目、形状、大小、质地、边界、表面情况、活动 度及有无压痛;②肿块是否与皮肤粘连,可用手指轻轻提起肿块 附近的皮肤,以确定有无粘连;③检查乳房的时间最好选择在月 经来潮的第7〜10天,因为这段时间是乳房生理最平稳时期,如 有病变容易被发现;④确定肿块的性质还需要结合年龄、病史及 其他辅助检查结果。触诊的准确性取决于经验、手感、正确的检 查方法等。
赵尚华教授“从肝论治”乳腺疾病经验
![赵尚华教授“从肝论治”乳腺疾病经验](https://img.taocdn.com/s3/m/44e6d3d5bcd126fff6050b65.png)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20年第15卷第1期 WorldJournalofIntegratedTraditionalandWesternMedicine 2020,Vol 15,No 1 ·国医传承·DOI:10.13935/j.cnki.sjzx.200115基金项目:山西省卫健委攻关课题(2019129);中医外治优势技术(2018TD-014)作者单位:山西中医药大学,山西晋中030619通信作者:曾益玮,Email:422129604@qq.com赵尚华教授“从肝论治”乳腺疾病经验贾颖 曾益玮【摘要】 中医学对乳腺疾病的认识由来已久。
乳房居于人体的胸胁部,在经络循行上,足厥阴肝经直接通过乳房;在脏腑功能上,乳房亦与“肝”密切相关。
中医学认为“肝主疏泄”和“肝主藏血”的功能,古云“女子以肝为先天”、“妇人以血为本”,这对于乳腺的生理、病理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赵尚华教授从医50余载,在乳腺疾病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有系统而独特的见解,注重从肝论治,代表方“逍遥蒌贝散”载入高等中医院校教材中。
文章从现代医学解读“从肝论治”的机制,发现乳腺疾病与现代医学中肝脏的性激素代谢和免疫功能有联系紧密。
举实例验证“从肝论治”的疗效,从侧面印证了治疗乳腺疾病“从肝论治”的重要性及临床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肝主疏泄;性激素;乳腺疾病;名老中医经验【中图分类号】R285.6;R551.3 【文献标识码】AProfessorZhaoShanghua′sexperiencesintreatmentfromliverofbreastdiseasesJiaYing,ZengYi-wei(ShanXiUniversity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ShanXiJinZhong030619)【Abstract】 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believesthattheliverhastwomainfunctions.Oneislivercontrollingdispersion,andtheotheristhemainreservoirofblood.Thesefunctionshaveaveryimportanteffectonthephysiologyandpa thologyofmammarygland.Inthetreatmentfrombreastdiseases,ProfessorZhaoShanghuaattachesgreatimportancetothetreatmentfromtheliver.Thisarticleinterpretsthemechanismoflivertheoryfromtheperspectiveofmodernmedicine,andfindsthatbreastdiseasesarecloselyrelatedtothemetabolismofsexhormonesandimmunefunctionofliverinmodernmedicine.Theimportanceoftreatingbreastdiseasesfromtheliverisconfirmedfromtheside.【Keywords】 livercontrollingdispersion;sexhormone;breastdiseases;experienceoffamousspecialistsofTCM 赵尚华教授为第四批全国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中医外科学――第8章 乳房疾病
![中医外科学――第8章 乳房疾病](https://img.taocdn.com/s3/m/ffe05f2584254b35effd34e7.png)
中医外科学――第8章乳房疾病概论目的要求1.掌握乳房部的体格检查方法。
2.熟悉乳房疾病的病因病机和常见证型。
教学内容1.介绍乳房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2.病因病机:化脓性乳房疾病多由于乳头破损、感染邪毒或嗜食厚味、脾胃积热、乳汁积滞、排泄障碍、郁久化热、熟腐而成脓。
肿瘤类乳房疾病则因情志内伤、忧怒抑郁、肝脾受损以致气滞痰凝而成。
3.乳房肿块检查法:视诊要注意乳房大小,乳头位置及有无内陷或抬高、皮肤颜色、乳头溢液等。
触诊要注意有无肿块位置、大小、形态、软硬、疼痛等。
4.治疗:1)内治:根据肝郁胃热证,气虚毒滞证,肝郁气滞、冲任失调证,肝肾不足、冲任失养证,肺肾阴虚痰凝证,气血两虚证而分证施治。
2)外治:根据阳证、阴证而外敷。
手术常作放射状切口以免损伤乳络。
第一节乳痈目的要求1.掌握乳痈辨证论治的要点。
2.了解乳痈的发病原因。
教学内容1.概述:本病好发于哺乳期,以初产妇为多见。
妊娠后期亦可发生。
2.病因病机:外因为毒邪入侵,内因为乳汁淤积、肝郁胃热。
3.辨证:病变发展过程分为初起、成脓、溃后三个阶段。
4.治疗:1)气滞热雍证宜疏肝清热、通乳消肿,瓜蒌牛蒡汤加减;热毒炽盛证宜清热解毒、托里透脓,五味消毒饮合透脓散加减;正虚毒恋证宜益气和营、托毒生肌,托里消毒散加减。
2)初起手法按摩通乳;局部红肿外敷金黄膏;成脓期切开引流,应循乳络方向作放射状切口;溃后八二丹或九一丹药线引流,脓尽用红油膏、生肌散等。
附:乳发目的要求了解乳发与乳痈的区别。
(*)教学内容1.病因病机:由肝胃二经湿火凝结而成。
乳痈亦可并发乳发。
2.辨证:乳房皮肤广泛红肿及与乳痈的区别。
3.治疗:辨证论治。
第二节粉刺性乳痈目的要求1.掌握粉刺性乳痈的临床特点,诊断与治疗。
2.了解粉刺性乳痈的病因病机。
3.了解粉刺性乳痈的预防与调护。
教学内容1.概述:定义、特点。
2.病因病机:素有乳头凹陷,加之情志不畅,气滞络阻,乳管阻塞而致病。
3.辨证:临床一般分为乳头溢液、乳房肿块发病(多位于乳晕区)、乳房漏管三个阶段。
中医治疗妇科乳腺书籍
![中医治疗妇科乳腺书籍](https://img.taocdn.com/s3/m/ff60b018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a685253.png)
中医治疗妇科乳腺书籍摘要:一、中医治疗妇科乳腺疾病的历史背景二、中医治疗乳腺疾病的原理和方法1.中医诊断乳腺疾病2.中医治疗乳腺疾病的常用药物3.中医非药物治疗方法三、中医治疗乳腺疾病的优势和局限四、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五、预防乳腺疾病的中医保健方法六、结语正文:中医治疗妇科乳腺疾病的历史悠久,自古以来就有许多关于乳腺疾病的记载和治疗方法。
在我国传统医学的经典著作中,如《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都有关于乳腺疾病的论述。
中医治疗乳腺疾病注重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具有显著的可读性和实用性。
中医治疗乳腺疾病的原理主要是调整机体的阴阳平衡,活血化瘀,软坚散结。
中医认为乳腺疾病的发生与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有关。
肝气郁结、脾失健运、肾阳不足等因素导致气血运行不畅,痰瘀互结,从而形成乳腺疾病。
根据这一病因病机,中医采用疏肝解郁、健脾化痰、温肾助阳等方法进行治疗。
在中医治疗乳腺疾病的药物方面,根据患者的体质、病症和病因,中医专家会选择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软坚散结等作用的药物。
常用的中药有丹参、红花、川芎、当归、穿山甲、王不留行等。
此外,中医还会根据患者的病情配以汤剂、丸剂、散剂等不同剂型,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除了药物治疗,中医还有许多非药物治疗方法治疗乳腺疾病,如针灸、拔罐、刮痧、按摩等。
这些方法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整脏腑功能,促进气血运行,从而达到治疗乳腺疾病的目的。
针灸治疗乳腺疾病具有疗效显著、副作用小、不易复发等优点。
虽然中医治疗乳腺疾病具有很多优势,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
例如,中医治疗周期较长,患者需要长期坚持服药和接受治疗;此外,中医治疗的效果因个体差异而异,并非所有患者都能获得满意疗效。
因此,在选择中医治疗乳腺疾病时,患者需谨慎考虑,并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波动;二是饮食清淡,避免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三是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四是加强锻炼,提高身体素质。
中医治疗乳腺结节
![中医治疗乳腺结节](https://img.taocdn.com/s3/m/627b6ad8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02be85d.png)
中医治疗乳腺结节中医治疗乳腺结节是一种传统的治疗方法,它主要依据中医理论,通过调整人体的气血平衡、疏通经络、调和脏腑功能来达到治疗乳腺结节的目的。
以下是中医治疗乳腺结节的一些常见方法:1. 草药治疗:中医认为乳腺结节的形成与肝气郁结、痰湿内阻等因素有关。
因此,草药治疗通常选用具有疏肝解郁、化痰散结、活血化瘀等功效的药材。
常用的草药有柴胡、郁金、夏枯草、川芎、当归、白芍等。
这些草药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配伍,制成汤剂、丸剂或散剂。
2. 针灸治疗:针灸是中医治疗乳腺结节的另一种方法,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来调整气血,促进乳腺结节的消散。
常用的穴位有太冲、合谷、足三里、三阴交等。
针灸治疗需要由经验丰富的中医师进行,以确保安全和效果。
3. 拔罐治疗:拔罐是通过在皮肤上形成负压,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以达到疏通经络、消肿散结的目的。
拔罐治疗通常选择在乳腺结节周围的穴位进行,如乳根、乳中、乳下等。
4. 按摩治疗:按摩治疗是通过手法刺激乳腺结节周围的穴位和经络,促进气血流通,帮助结节消散。
按摩时,应轻柔而有力,避免对结节造成过度的压迫。
5. 饮食调理:中医强调饮食与健康的关系,认为合理的饮食可以辅助治疗乳腺结节。
患者应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生冷的食物,多吃富含维生素和纤维素的蔬菜水果,如胡萝卜、西红柿、苹果等。
6. 生活调理: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乳腺结节的治疗也很重要。
患者应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的睡眠,适当进行体育锻炼,以增强身体的整体抵抗力。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治疗乳腺结节需要一定的时间,患者应有耐心,并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同时,对于乳腺结节的治疗,还应结合现代医学的检查和诊断,以确保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乳腺
![乳腺](https://img.taocdn.com/s3/m/aaacfd0a6c85ec3a87c2c5a0.png)
➢乳房与肝
肝为风木之脏,以血为本,以气为用。 肝气主升,主蔬泄,正常蔬泄,则气血调 和。肝失蔬泄,肝气郁结,心情抑郁,多 愁善感,当生发不足时,气血不得上承, 乳房无以为养,则发育不良,当生发太过 下降不及时,血随气逆,则急躁易怒,瘀 血积于乳络而成疾。
➢乳房与心
心主血脉,心气不足,则乳房供血不 利。心主神明,乳房作为泌乳及动情器官, 受到心神的主宰。“悲哀忧愁则心动,心 动则五脏六腑皆摇”。固良好的心态,愉 快的心境,对产后泌乳,性生活的和谐都 有良好帮助。
肾藏精,主生殖。肾气盛而使肾所藏之元精 化生为“天癸”,天癸至,标志着女子性器官的 生长发育,包括乳房的生长发育。凡先天肾精不 足,可导致天癸迟至,在下表现月经病,在上表 现乳房疾病等。如先天肾精不足、后天失养可产 生乳房发育不良、乳房异常发育;肾阳虚至运化无力,气血无以化生,水湿不能运化,湿聚为痰, 结于乳络,肾阴虚则虚火自炎,可灼津为痰,亦 可产生乳中结核。
1、乳腺生理变化的相关激素
➢卵巢激素 雌激素:是乳房生长发育最重要的激素。在
雌激素的作用下,乳腺导管广泛增 生 、延长。 孕激素:孕激素只有在雌激素作用下才产生 生物学效应,使以已受雌激素影响 的 乳腺导管进一步增生和延长,并 促进腺泡和腺小叶的形成。
雌激素和孕激素只有在比例适当的情 况下,才能使乳腺正常发育。如果二者比 例失调,如雌激素相对过多时,乳腺的导 管和纤维结缔组织增生,有可能导致乳腺 纤维囊性增生病和纤维腺瘤的发生。
乳房肿块的检查
正常腺体:正常乳腺的腺体具有一定的厚度, 质地中韧,触诊时有一定的节结感(腺小叶), 青春期女性常见。
增厚的腺体:可以是局限性较正常腺体组织增 厚,质地较韧,范围大小不定,无边界,常呈 节结状。
6种治疗乳腺增生的中成药
![6种治疗乳腺增生的中成药](https://img.taocdn.com/s3/m/54eb868a7e21af45b207a88a.png)
6种治疗乳腺增生的中成药乳腺增生又叫乳腺结构不良,是一种常见于25~45岁女性的乳房疾病。
中医认为,乳腺增生主要与肝、脾、肾等脏腑的功能失调有关,应以行气止痛、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为治疗原则。
笔者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选出了6种治疗乳腺增生疗效显著的中成药,供乳腺增生患者选用。
1乳疾灵颗粒。
此药主要由柴胡、香附、青皮、赤芍、牡蛎、海藻等药物制成,具有舒肝解郁、散结消肿的功效,适合有月经不调、倦怠食少、脉弦等症状的乳腺增生患者使用。
乳疾灵颗粒的具体用法为:每次用开水冲服14~28克,每日服3次。
2乳核散结片。
此药主要由当归、黄芪、柴胡、郁金、昆布、鹿衔草等药物制成,具有舒肝解郁、软坚散结、理气活血的功效,适合患有乳腺囊性增生、乳痛症、乳腺纤维腺瘤等疾病的患者使用。
乳核散结片的具体用法为:每次服4片,每日服3次。
脾胃虚弱者宜在饭后服用。
3逍遥颗粒。
此药主要由柴胡、当归、白术、白芍、茯苓等药物组成,具有疏肝健脾、养血调经的功效,适合有两胁作痛、头晕目眩、神疲食少、乳房胀痛、舌淡苔薄、脉弦而虚等症状的乳腺小叶增生或囊性增生的患者使用。
逍遥颗粒的具体用法为:每次用开水冲服1袋(15克),每日服2次。
患者在服药期间需忌食辛辣、生冷的食物。
4乳康片。
此药主要由黄芪、丹参、乳香、没药、浙贝母、鸡内金、三棱、瓜蒌等药物制成,具有疏肝解郁、理气止痛、活血破瘀、软坚散结、补气健脾等功效,适合有眩晕、胸闷、心烦易怒、失眠、健忘、纳差、月经紊乱等症状的乳腺增生病患者使用。
乳康片的具体用法为:每次饭后服2~3片,每日服3次,每服20天为一个疗程。
5乳核内消液。
此药主要由浙贝母、当归、赤芍、茜草、香附、丝瓜络、郁金等药物制成,具有疏肝活血、软坚散结的功效,适合有乳房结块、胸胁作痛、头晕身重、食少纳呆、月经不畅、舌苔白润等症状的乳腺增生患者使用。
乳核内消液的具体用法为:每次服1支(10毫升),每日服2次。
有月经量多、乳房肿块不随经期改变、面白且脉弱等症状的乳腺增生患者应慎用此药。
中医如何预防及调理女性乳腺增生
![中医如何预防及调理女性乳腺增生](https://img.taocdn.com/s3/m/badb8de1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23.png)
中医如何预防及调理女性乳腺增生乳腺增生是女性常见的乳腺疾病之一,给女性的身心健康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中医在预防和调理乳腺增生方面有着独特的理论和方法。
中医认为,乳腺增生的发生与情志不畅、肝气郁结、冲任失调、气滞血瘀、痰凝等因素密切相关。
女性心思细腻,情绪容易波动,长期的精神压力、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会导致肝气不舒,气机不畅,进而影响气血的运行,形成气滞血瘀。
而冲任二脉与女性的乳腺密切相关,冲任失调也会引发乳腺增生。
此外,饮食不节、嗜食肥甘厚味、脾胃虚弱等导致痰湿内生,凝聚于乳腺,也会形成肿块。
那么,中医是如何预防女性乳腺增生的呢?首先,保持心情舒畅至关重要。
中医讲“情志致病”,现代女性面临着工作、家庭等多方面的压力,要学会自我调节,释放压力。
可以通过听音乐、旅游、运动等方式放松心情,避免长期处于紧张、焦虑、抑郁的情绪中。
其次,注意饮食调理。
饮食宜清淡,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
避免食用含有激素的食物和保健品,以免影响体内激素水平的平衡。
再者,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
中医认为“子午觉”很重要,夜间 11 点至凌晨 1 点是肝经当令之时,此时入睡有利于养肝血,调肝气。
另外,适度运动也是预防乳腺增生的重要措施。
运动可以促进气血运行,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如散步、瑜伽、太极拳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对于已经患有乳腺增生的女性,中医又有哪些调理方法呢?中药调理是常用的方法之一。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辨证论治,选用疏肝理气、活血化瘀、软坚散结、化痰祛湿等中药进行调理。
比如,逍遥丸具有疏肝健脾、养血调经的作用,对于肝郁脾虚所致的乳腺增生有一定的疗效;乳癖消片具有软坚散结、活血消痈、清热解毒的功效,适用于气滞血瘀所致的乳腺增生。
针灸也是一种有效的调理手段。
通过针刺膻中、乳根、屋翳、期门、太冲等穴位,可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调理脏腑功能,从而缓解乳腺增生的症状。
按摩也是中医调理乳腺增生的方法之一。
可以自己用手掌轻轻按摩乳房,从乳房四周向乳头方向轻轻推揉,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胀痛。
中医如何从整体上调理女性乳腺增生
![中医如何从整体上调理女性乳腺增生](https://img.taocdn.com/s3/m/48312689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2c.png)
中医如何从整体上调理女性乳腺增生乳腺增生是女性常见的乳腺疾病之一,它既影响着女性的身体健康,也可能给心理带来一定的压力。
中医在调理女性乳腺增生方面有着独特的理论和方法,强调从整体出发,综合考虑人体的气血、脏腑、经络等因素,以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中医认为,乳腺增生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
首先,情志不畅是一个重要的诱因。
现代女性在工作和生活中面临着较大的压力,如果长期处于焦虑、抑郁、愤怒等不良情绪中,就容易导致肝气郁结。
肝主疏泄,肝气不舒则气血运行不畅,气滞血瘀,瘀阻乳络,从而形成乳腺增生。
其次,饮食不节也可能引发该病。
过多食用辛辣、油腻、甜腻等食物,容易损伤脾胃,导致痰湿内生。
痰湿阻络,也会影响乳腺的正常气血运行。
再者,冲任失调也是乳腺增生的一个常见原因。
冲任二脉与女性的生殖内分泌密切相关,当冲任失调时,气血失衡,乳腺失于濡养,也容易出现增生。
从整体调理的角度来看,中医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应对女性乳腺增生。
中药调理是中医的重要手段之一。
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中医师会开具相应的方剂。
对于肝气郁结型的患者,常用的方剂有逍遥散加减,以疏肝理气、活血散结。
如果是痰湿凝滞型,可能会使用二陈汤合失笑散加减,以化痰祛湿、通络散结。
冲任失调型的患者,则多以调摄冲任的方剂为主,如二仙汤加减。
除了中药,中医的针灸疗法也能发挥很好的作用。
通过针刺膻中、乳根、期门、足三里等穴位,可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改善乳腺局部的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和肿块。
艾灸则能温通经脉、散寒祛湿,对于因寒凝、阳虚导致的乳腺增生有一定的疗效。
推拿按摩也是中医调理乳腺增生的常用方法之一。
专业的推拿师会在乳腺周围的穴位和经络上进行按摩,以促进气血流通,消散结块。
这种方法不仅能直接作用于乳腺,还能帮助患者放松身心,缓解紧张情绪。
在日常生活中,中医还强调饮食调理。
患者应保持饮食的均衡和清淡,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辛辣、油腻、甜腻和刺激性食物。
同时,要注意规律作息,避免熬夜,保证充足的睡眠,以利于气血的恢复和调养。
中医与针灸治疗乳腺增生2019.9.16
![中医与针灸治疗乳腺增生2019.9.16](https://img.taocdn.com/s3/m/9bdc1885c8d376eeafaa3167.png)
针灸 解溪穴
在足背与小腿交界 处的横纹中央凹陷 中,当拇长伸肌腱 与趾长伸肌腱之间。 该穴位主要功能是 分流胃经经水,是 一个非常重要的全 身祛痰祛湿的穴位, 进行艾灸之后还能 够有效的解决下半 身水肿的问题。
中医黄姜膏祛湿腰骶治疗
背部祛湿经验篇
• 一、 选用大椎,曲池,委中等穴位贴药贴。 • 二、 在外侧,可选用阳棱泉、丰隆穴温艾熏。 • 三、 刺血督脉相关穴位,在长强、承扶、等穴
• 海带绿豆薏米汤:海带70克,生薏苡仁65克,绿豆70 克,冰糖70克。用上述食材加水煲成饮料,不但可以 治疗乳腺增生,还可以防暑降温。
• 海参乌鸡汤:发海参96克,乌骨鸡半只,龙眼肉35克, 生姜2片,冬菇5枚,盐适量煲汤,每日分2次温服。此 方适合身体较为虚弱的女性使用,有补益气血的功效, 不仅对乳房有保健作用,还具有一定的抗妇科肿瘤的 作用。
中医针灸治疗原则
• 1、早期治疗 既治疗病又可防病变 – 早期治疗和调养情志对防恶变有重要意 义
• 2、扶正与祛邪 – 针灸以刺激体内的经络,调体之强弱, 虚者补之,以调五行阴阳正气。
• 3、内外同治 调养情志
一、针灸可结合脉冲电疗
• 在增生的乳腺附近以阿是穴为主,外围 采用围针刺法,再配与针刺膻中、乳根、 期门、屋翳、关元、足三里、合谷、列 缺、阳陵泉、太冲、三阴交、肝俞、肾 俞等辨证取穴,可起到调理冲任两脉、 疏肝理气、活血化瘀的功效。
位刺血。
谢谢!
自测体内湿气
刷牙恶不恶心 看早上起来刷牙的时候,会不会恶不恶心?有些人一刷牙 就呕吐、恶心,喉咙总是有丝丝拉拉的、不干不净的感觉, 即使有吐痰,也只是体内有湿气的表现。 小腿肚子会不会发酸发沉 早晨起来感觉小腿肚子是不是发酸、发沉。当小腿肚子发 酸发沉时,也是体内有湿气的典型特征
乳房疾病中医
![乳房疾病中医](https://img.taocdn.com/s3/m/ab375cd5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04.png)
于35岁者,乳腺恶性肿瘤发病 率上升。 4、发病情况:与发病有关的现病史。 5、母系乳腺癌家族史及与内分泌相关的疾病史:
(二)望诊
1、乳房大小及副乳房 2、乳房皮肤颜色的改变 3、皮肤或乳晕处的漏管 4、乳头改变:
先天性(生理多) 乳头内陷
❖ 抗痨 ❖ 中医辨证诊治
治疗
性质 西医病名 阴阳属性 临床表现
病程 治疗 预后
乳痈与乳痨的鉴别
乳痈
急性乳腺炎 阳性疮疡 局部红肿热痛 化脓(热性脓肿) 全身:以热证、实证为主 发病快、病程短 以清热解毒为主 多痊愈
乳痨
乳房结核 阴性疮疡 局部红肿热痛不明显 化脓(冷性脓肿) 全身:以虚证、虚热为主 发病慢、病程长
乳痈(急性乳腺炎)
定义:由热毒入侵乳房而引起的急性化脓性疾病
特点:<1>常发生于初产产后妇女 <2>既有局部表现, 又有全身症状 <3>易发生传囊、乳漏等变证
临床分类:
外吹乳痈—哺乳期发生 内吹乳痈—妊娠期发生 不乳儿乳痈—非哺乳、非妊娠期发生
总病机:肝经之气+阳明之热→乳痈
乳汁郁积 ——乳头破碎、畸形
了改变,呈现出无序、无限制的恶性增生。 特点:无痛、无热、皮色不变、质地坚硬的肿 块;或表面凹凸不平,溃似泛莲
流行病学
❖ 全世界每年约有120万妇女发生乳腺癌,有50万妇女死于乳腺癌 ❖ 我国,乳腺癌已成为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居女性恶性肿瘤死亡率的首位 ❖ 乳腺癌已成为上升幅度最快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已步入每年2%~3%的快速增长期 ❖ 发病高峰以40 ~ 50 岁 左右女性为主 ❖ 乳腺癌在我国各地区的发病率也不相同,尤其沪、京、津及沿海地区是我国乳腺癌的高发地区
【偏方】乳腺增生——中医治疗秘法大盘点
![【偏方】乳腺增生——中医治疗秘法大盘点](https://img.taocdn.com/s3/m/7c5e462c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6b.png)
【偏方】乳腺增生——中医治疗秘法大盘点中医治疗乳腺增生病除了传统的辨证分型内服中药以外,还有许多极具特色的疗法,如单方验方口服、中药局部外敷、其他疗法等。
下文将一一介绍。
乳腺增生中医认为,乳腺增生发病原因多与脏腑机能失调、气血失和有关,病变脏腑责之肝脾,尤其是脾土虚弱之人或过食辛辣肥甘厚味,损伤脾土,而致脾土运化功能失常,聚湿为痰或天生性格内向,情绪压抑,好生闷气或性情急躁、动则易怒或因七情所伤,忧思过度,而致肝失疏泄,郁而成痰等,均可导致痰湿结聚,气血凝滞而形成肿块。
乳腺增生中医治疗方法乳腺增生最常见的中医治疗方法是按照辩证服用中药治疗,以下四种为常见汤药方。
1、乳核饮:柴胡12克,白芍12克,香附12克,郁金12克,青皮9克,丹参9克,三棱9克,生牡蛎30克(先煎),白花蛇舌草15克,夏枯草30克,黄芪15克。
水煎服,每日1剂,一日2次服用。
2、乳块消汤:瓜蒌15克,生牡蛎15克,夏枯草15克,昆布15克,海藻15克,丹参15克,柴胡9克,天门冬9克,三棱9克,莪术9克,橘叶9克,橘核9克,半夏9克。
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用。
3、攻坚散:夏枯草30克,玄参30克,生牡蛎30克,昆布15克,姜半夏12克,海藻12克,青皮9克,陈皮9克,三棱6克,莪术6克。
水煎服,或研末,开水冲服。
4、清肝解郁汤:人参(去芦)3克,茯苓3克,熟地黄3克,贝母(去心)3克,炒山栀3克,白术4.5克,当归4.5克,柴胡2.4克,牡丹皮2. 4克,川芎2.4克,陈皮2.4克,甘草1.5克。
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用。
乳腺消瘤汤:蒲公英、夏枯草各30克,蚤休、橘核、牡蛎、制鳖甲各15克,青皮、橘叶、穿山甲、僵蚕、桃仁、赤芍各10克,水煎服,日一剂,早晚温服。
功能清热解毒、舒肝理气、化瘀消痰、软坚散结,主治乳腺增生症。
患处疼痛者加乳香、没药各12克;肿块坚硬长期不消偏血瘀甚者加三棱、莪术各10克;偏痰结者去桃仁加海藻、昆布各15克,黄药子10克;乳房局部有灼热感加金银花30克,连翘15克;气虚者加黄芪30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2
乳房与脏腑
肾藏精,主生殖,女子在其生长中,脏腑渐充,肾气乃盛,而使肾 所藏之元精化生为“天癸”。天癸至,标志着女子性器官的生长发 育,包括乳房的生长发育。 肾藏精包括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先天之精禀于父母,后天之精源 于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肾中精气起着滋养、濡润、温煦、推动作 用。对乳房而言,肾之阴精是其发育的物质基础,肾之阳气使其功 能发挥的动力。
中医话乳(一):基础理论
a
1
乳房组织结构
乳腺由乳管、腺小叶、腺泡及叶间结缔组织构成。每侧乳腺由1520个独立的导管系统组成。每个导管系统即为一个乳腺腺叶,包括 乳腺导管、腺小叶及其腺泡。乳腺导管开口于乳头,从乳管开口处 深入,初为较狭窄的乳管,而在距乳管开口2-3cm的乳头基底部膨 大成壶腹部其后为大乳管,再分支为若干小乳管,终末为末端小管 与 10-100 个 腺 泡 腔 相 通 。 《 疡 医 大 全 ·乳 痈 门 主 论 》 引 胡 公 弼 : “妇人乳有十二穰”。“穰”指“乳络”、“乳管”。
a
14
怎样理解“冲任失调”
早在宋代《圣济总录》中就论述了冲任失调而致乳病的病机,认为 “盖妇人以冲任为本,若失于将理,冲任不和,阳明经热,或为风邪 所客,则气壅不散,结聚乳间,或硬或肿,疼痛有核”。 冲为血海,任主胞胎。冲任二脉隶属于肝肾,关系于脾胃,循胸而行, 与乳房的生理病理息息相关。因于冲任,血液上行为乳,下行为经, 乳汁的产生、疏泄,月经的盈缺、调节等无不与冲任相关。
足阳明胃经贯乳中;
足厥阴肝经上贯膈,布胸胁,绕乳头;
足少阴肾经从肾上贯肝膈,入肺中,其支脉入胸中;
足太阴脾经,上膈,经于乳外侧;
任脉行于两乳之间;
冲脉挟脐上行,至胸中而散;
因此,乳房被称为“宗经之所”。
a
6
足阳明胃经
贯乳中
足太阴脾经
上膈,经于乳外侧
a
7
足少阴肾经
上贯肝膈,入肺中
其支脉入胸中
足厥阴肝经
肝主藏血,能贮藏和调节血量,使其疏泄有度。乳房受肝的 调节,周期性出现气血消长,若肝不藏血,肝血不足,则表 现产后乳少而淡等。
a
5
乳房与经络
经络组成了一个无形的网络,将人体的五脏六腑联系于一体,内外、 上下、表里相沟通,从而达到运行气血,濡养脏腑、组织,传导感应, 调和阴阳的作用。
乳房位于胸中,为经络交汇之处,其中:
a
3
脾胃位于中焦,主运化。运化水谷精微、化生气血、运化水湿, 在三焦中起到枢纽作用,使水液正常分布于体内。脾胃功能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则气血足,乳汁多而脓。
《胎产心法》云:“产妇冲任血旺,脾胃气化则乳足。”气血 不足则乳汁缺乏或乳汁淡而稀。
a
4
肝为风木之脏,以血为本,以气为用,体阴而用阳。肝气主 升,主疏泄,喜条达,对气机的疏通、畅达和升发起到了一 个重要的作用。肝疏泄正常,则气血和调,气机通畅。
a
16
造成冲任失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气滞、血瘀、痰凝、肝郁、 脾虚、肾亏等,故冲任失调不能作为一种病因而应视为总的病 机。冲任无本脏,隶属于肝肾,冲任与肾脉相通,冲任之本在 肾,肾气盛则冲任足,故补肾亦即补益冲任。又女子以肝为先 天,肝藏血,主疏泄,可直接调节冲任血海之盈亏。但肝体阴 而用阳,易于沸郁,忧思恼怒,则肝郁不达,气滞血瘀,冲任 之气血失于条达,故疏肝行气活血即是调理冲任。又冲任为气 血之海,气血不足,冲任不盛,则乳房失于濡养易生乳疾,调 养气血即是调摄冲任。
a
11
冲为血海,任为阴脉之海,女子正常生理功能的发挥需要冲脉盛, 任脉通,还需要五脏功能的配合,尤其是肾、胃、脾、肝经。五脏 六腑之精藏于肾,注于冲任;气血源于脾胃藏于肝,注于冲任;肝 主疏泄而使冲任通调,故云冲任非但十二经之湖泽,秉受十二经之 余气,上养乳房,下盈胞宫,而且有调和诸经气血的功能,冲任两 脉的功能正常体现了五脏功能的正常发挥。
a
15
肾主藏精,肾为天癸之源,肾气盛,天癸泌,可激发冲任二脉通盛。 肾气、天癸、冲任既密切联系,又相互作用构成一个性轴,肾气是 这个性轴的核心,乳房和胞宫一样同是性轴的靶器官,即乳房的生 理主要通过肾气—天癸—冲任脉的调节,肾气不足则天癸不充,冲 任二脉不盛,下不能充盈胞宫,上不能滋养乳房。肝藏血,主疏泄, 亦主冲任之通调,肝气郁结,疏泄功能失常,或思虑伤脾,聚湿生 痰,均可致冲任失调。
a
12
常见证型
(一)肝郁胃热 由于肝气不舒,失于疏泄,乳汁郁滞;胃经积热,经络阻塞,气滞 血瘀。其证乳房红肿热痛,或脓水黄厚,伴有恶寒发热,口渴欲饮, 小便短赤,舌苔白或黄,脉浮数或弦数。如乳痈、乳发等,多与肝 郁胃热有关。 (二)肝脾失调 情志不畅,致肝气不舒,气不舒则气滞血瘀;脾失健运则痰湿内生, 痰瘀互结成核,伴有胸闷不舒,心烦易怒,或月经不调,经行乳房 胀痛,舌苔薄白,脉弦滑。如乳癖、乳岩等,多与肝脾失调有关。
a
13
(三)肝肾不足 先天不足,或后天失调,或生育过多,以致肝肾不足,冲任失调, 精血不足,水不涵木,易致肝火上升,火灼津为痰,痰瘀互结成 核。其核生长、发展,常与发育、月经、妊娠有关。伴有头晕耳 鸣,腰酸腿软,月经不调,舌苔薄白,脉弦细。如乳岩多与肝肾 不足有关。 (四)肺肾阴虚 阴虚则火旺,肺津不布,灼津为痰,痰火循经结于乳房,其核皮 色不变,微微作痛,化脓缓慢,溃后脓水清稀,伴有潮热盗汗, 手足心热,或形瘦食少,舌质红而少苔,脉细数。如乳痨与肺肾 阴虚有关。
a
17
乳头皲裂
乳头皲裂,又名乳头风。 特点:多发生在乳头、乳晕部位,表面有小裂口及溃疡,喂奶时痛如刀 割,愈后往往复发,个别患者至停止哺乳后才能愈合。初产妇多于经产 妇,常在哺乳的第一周发病。如护理不当,可引起乳痈、乳发。
清·高锦庭《疡科心得集·辨乳痈乳疽论》中载有:“乳头风,乳头干 燥而裂,痛如刀刺,或揩之出血,或流粘水,或结黄脂”等症状描述。 在病因病理方面认为是:“此由暴怒抑郁,肝经火邪不能施泄所致,胎 前产后俱有之。”
上贯膈,布胸胁, 绕乳头
a
8
任脉
冲脉
a
9
任脉
任者,担任,妊养也。任脉循行 于腹,与足三阴经及阴维脉多次 交会,统任诸阴脉之间的联系, 输注全身之阴液,调节阴经气血。
a
10
冲脉
冲者,要冲也。冲脉上行于头,下 行至足,故全身十二经之海归属冲 脉,是总领诸经气血之要冲。女子 以血为主,血海充盛,得以按时满 溢,在下表现月事以时下,在上表 现乳房周期性的增生与复旧,分娩 时产生乳汁等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