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三国鼎立(公开课教案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8课《三国鼎立》教案(公开课)
中学历史组君
一、本课教材地位分析:
本课主要介绍了国家从分裂到局部统一的过渡时期的历史。

三国鼎立是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混战的必然结果,但它的形成实现了几个大围的局部统一,为学习“西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体现了知识的延续性,起着承上启下的历史作用。

二、课程标准
了解三国鼎立形成的史实。

三、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掌握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的时间、人物、结果及历史作用;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过程及影响。

通过对比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操一胜一败的原因,提高学生初步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历史史实和文学艺术作品的区分,增强学生辨别历史真伪的能力;通过对操进行评价,提高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感受历史人物的智慧;通过对历史真相的探究,培养学生客观实际,求真务实的治学态度。

四、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的形成。

难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展示:播放课件视频《三国演义》片头,或听洪基老师演唱的《滚滚长江东逝水》把学生带入情景,爱学生兴致勃勃地观看演出或听完歌曲后。

教师:这部电视剧叫什么?其中的三国时哪三个国家?你知道三国有哪些历史人物?
学生1:《三国演义》,、蜀、吴。

学生2:诸亮、操、备、权、关羽、飞等。

教师:他们都是我国历史上非常有名的人物。

他们所处的时代是怎样的?他们在历史上有什么作为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历史,学习第18课《三国鼎立》。

(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
一、烽火连不休:东汉末年军阀混战
教师:操所处的时代,当时的社会状况是怎样的?
学生:军阀混战。

展示:《东汉末年军阀割据示意图》
教师:当时存在着哪些军阀势力?
学生:公度、袁绍、操、遂、马超、策、袁术、表、鲁、璋。

教师:军阀之间的混战给社会带来了什么影响呢?
学生:民不聊生,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展示: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操《蒿里行》现代文翻译:尸骨曝露于野地里没人收埋,千里之间没有人烟,也听不到鸡鸣。

一百个老百姓当中只不过剩下一个还活着的,想到这里就令人极度哀伤。

教师:面对这种社会状况操采取了什么措施?
学生:操招募流亡农民垦荒,组织兵士屯田,积极发展生产,解决了当时最紧要的粮食问题,同时也赢得了民心。

操的实力不断增强。

教师:在北方除了操外,还有一个军阀势力也很强大,他是谁?
学生:袁绍。

二、时势造英雄:操统一北方
教师:俗话说:“一山容不得二虎”。

袁绍带兵南下,想一举消灭操,双方展开了一次较量。

袁绍和操之间的战争是?
学生:官渡之战。

展示:
历史再现情景剧——操战前心忧
情节一(操走来走去,心绪不宁。

谋士甲、乙从两边上)
谋士甲:丞相为何如此烦躁?
谋士乙:可是为了袁绍大军来犯?
操:正是为此忧心。

谋士甲:丞相尽可放心,天子在许都,袁绍来犯,是为大逆不道,丞相奉天子之命抗袁,天下人必拥护丞相, 而唾弃袁绍。

民心所向,丞相胜券在握呀. 操:可袁绍大军精兵十万,我军不足四万,胜负实难预料。

谋士乙:虽然如此,丞相亦不必忧虑。

丞相礼贤下士,多少英雄豪杰天下智士来投奔,这是袁绍万万不可相比的,而且丞相多年来募(mù)民垦荒屯田,积蓄军粮,深固根本,又怎知袁绍必胜呢?
操:如此说来,我方当胜券在握了。

全赖各位鼎立相助,操感激不尽。

教师引导,小组合作探究:操的优势:
小组一:政治上(1)“挟天子以令诸侯(2)重用人才,三次发布求贤令,选拔和任用一些有才能的人。


小组二:经济上:重视农业,奖励农耕。

历史再现情景剧——袁绍战前轻敌
情节二 (袁绍高坐堂前,饮酒作乐,谋士上场)
谋士:主公,大敌当前,这样做怕不合适吧。

袁绍:小小操,算什么大敌,你们多虑了。

谋士:主公,操挟(xié)天子以令诸侯,再加上近几年来募民屯田,势力大增,不可小看啊。

袁绍:什么不可小看?我袁绍十万精兵,骑万匹,他操不过三万余人,他要和我对抗,真是以卵击石,螳臂当车。

谋士:主公,大战将至,万万不可轻敌呀。

袁绍:你这厮,尚未开战,就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乱我军心,给我拉出去,斩了。

教师引导,小组合作探究:从袁绍与谋士的对话可以看出什么?
小组一:袁绍、操双方的力量对比:我袁绍十万精兵,骑万匹,他操不过三万余人。

小组二:袁绍对操的轻视,骄傲轻敌。

小组三:袁绍拒绝接受谋士的建议。

教师:下面看老师给大家演示一个小动画,演示完之后,我请一位同学给大家完整地讲述官渡之战。

学生:200年,袁绍带领十万大军前来攻打操,两军在官渡相遇,操只有三四万人,两军交战互有胜负。

后来操采纳许攸的建议,火烧袁军屯积粮草的地方乌巢,袁军军心动摇,操趁机发动进攻,结果袁军大败,袁绍带领几百人仓皇逃回。

小组讨论:你认为谁最终能够统一北方,为什么?
学生:操善于用人,虚心接纳意见,采取正确的战略战术;袁绍骄傲自大,不能虚心接受意见,骄傲轻敌。

教师:操前期所采取的发展生产的措施,也为其能在战争中取胜奠定了基础。

因此,官渡之战成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

官渡之战后,操陆续消灭了袁绍的残余势力和其他一些军阀,基本统一了北方。

三、赤壁怀古:三国鼎立终形成
展示: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龟虽寿》操
教师:官渡之战后,操在北方再无敌手,又过了七年,操就基本统一了北方。

在班师回朝途中,他诗兴大发,写下了著名的诗歌——《龟虽寿》。

操当年已经53岁了,在当时年纪已不小了,他不在家享受荣华富贵,还有什么样的“雄心壮志”呢?
学生:向南进攻或统一全国
教师:操抒发了什么情感?表现了什么精神?
教师引导,小组合作探究:
学生1:抒发了操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表现了他老当益壮的精神。

学生2:表现了操为统一国家努力奋斗、积极进取的精神。

教师:那他将遇到的对手是何许人也?他们之间又爆发了什么战役?
学生:权、备;赤壁之战。

展示:三顾茅庐
教师:说出图中人物都有谁?他们去干什么?
学生:备、关羽、飞。

学生:去请诸亮出山辅助备打天下。

教师:面对强大的操,权和备采取了什么样的应对措施?
学生:联合,共同抗。

教师:组成五万军队在赤壁与操展开了大战。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二目“赤壁之战”,找出赤壁之战的时间、交战双方、经过、结果。

时间208年
交战双方操军队;联军
经过
结果操大败
战争特点以少胜多
影响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基础
教师:赤壁之战中,联军用什么方法打败了操?
学生:用火攻。

展示:火烧连营
教师:赤壁之战后操退守到黄河流域,不敢再轻易南下。

权巩固了在江东的统治。

备趁机占领的大部分地区,又向西进占。

因此说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基础。

教师:你认为操在赤壁之战中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呢?
学生分组讨论
学生1:军来自北方,水土不服,不习水战。

学生2:操骄傲自大,轻视敌人。

学生3:联军战术正确,采用火攻。

教师小结:最根本的是当时统一条件尚不成熟。

当时三方实力势均力敌,都不足以消灭对方。

教师:操退回北方后,在公元220年病死在。

操死后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三国指的是哪三个政权?分别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建立的?开国君主分别是谁?请同学们看课本找出来。

学生:完成下列表格
四、各显其能:四三国的治理和开发
教师:三国的治理与开发
学生分组:分组派代表发言
小组一::实行屯田,兴修水利
小组二:蜀:丝织业兴旺,蜀锦享誉三国
小组三:吴:造船业发达,促进海上交通的发展,吴国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台湾与祖国地的联系。

教师:卫温到达夷洲(),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三)课堂小结,提炼升华:
教师:学习三国历史后你有什么感悟?(小组自由发言)
师生齐读歌决:
200年时战官渡,、袁力量有悬殊,
操用了许攸计,统一北方奠基础。

老骥伏枥志千里,208年战又起,
操南下到赤壁,联军齐抗击,
孔明周瑜巧用计,火烧赤壁定大局。

赤壁之战定大局,蜀吴国三鼎立,
二二零年是丕,定都打旗,
次年备亦称帝,定都汉业继,
二二二年称王,定都建业吴旗举。

三国经济大发展,各显神通抓生产,
国重视抓水利,蜀锦丝绸数第一,
吴国沿海造大船,联系地与。

六、课堂检测
测验题目一:你心目中最喜欢的三国人物是谁?说出理由。

测验题目二:完成《助学》相关容。

七、板书设计
18 三国鼎立
一、烽火连不休:东汉末年军阀混战
二、时势造英雄:操统一北方
官渡之战 200年操---袁绍(以少胜多)
三、赤壁怀古:三国鼎立终形成
赤壁之战 208年联军—操(以少胜多)
220年丕建立都城
三国鼎立 221年备建立蜀都
222年权建立吴都城建业()
四、各显其能:四三国的治理和开发
八、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重点是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难点是操统一北方和三国鼎立的原因。

导入中我是引用了三国演义的片头曲《滚滚长江东逝水》这首诗,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带引学生进入到三国波澜壮阔的局面,为学习三国的有关知识进行铺垫。

操《观沧海》的雄魄诗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因为初一的学生正在学习这首诗,所以我上课的时候引入了这首诗,很好的从第一子目过渡到赤壁之战,而且有利于学生理解操当时的豪情。

历史情境剧让学生踊跃参与,课堂气氛热烈,教师如何在课堂上收发自如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