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辩证法复习提纲
哲学第三单元 复习提纲
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一、单元概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辩证法,它是按照世界的本来面貌如实的反映世界的状况。
唯物辩证法既是科学的世界观,又是指导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思想方法。
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联系的根本内容是矛盾,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矛盾。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唯物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讲,它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
二、主干知识精讲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1)联系的普遍性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是。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孤立的事物是不存的,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要求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形而上学孤立的看问题的观点。
(2)联系的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
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3)联系的多样性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
把握联系的多样性,对于我们正确认识事物具有重要意义。
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2、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1)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整体与部分是辩证统一的。
A、二者是相互区别的。
含义不用:整体部分是。
地位,作用不同:整体,部分。
B、二者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
(1)两者相互依赖: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2)两者相互作用:部分的功能及变化会影响整体功能,关键部分功能及变化甚至会对整体功能起决定作用;整体的功能状态也会影响到部分(3)两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的方法论要求;。
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1、世界是永恒发展的(1)发展的普遍性。
唯物辩证法知识点归纳
唯物辩证法知识点归纳1.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是对立统一规律。
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通过矛盾的斗争和对立面的统一来实现的。
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矛盾和对立面,而发展则是通过这些矛盾和对立面的斗争而实现的。
2.矛盾的普遍性: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原动力,矛盾普遍存在于一切事物和现象中。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内在原因,是事物变化和发展的动力。
3.矛盾的特殊性和普遍性:辩证法认为,矛盾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
普遍性表现为一切事物都存在着矛盾,而特殊性则表现为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
4.矛盾斗争的普遍性:辩证法认为,矛盾的存在必然引发矛盾的斗争。
矛盾斗争是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是事物从一种状态转化为另一种状态的关键。
5.矛盾的主要方面和矛盾的主要矛盾:矛盾是由两个相互对立的方面组成的,其中有一个是主要方面,另一个则是次要方面。
主要方面决定着矛盾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6.矛盾的质量互变:辩证法认为,矛盾的对立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质的变化,即矛盾的互变。
矛盾的互变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它推动着事物向着更高的水平发展。
7.辩证唯物主义的发展观: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的发展是一个无限循环的过程,即事物的发展不断循环于质变和量变之间。
质变推动了事物的发展,而量变则是质变的基础。
8.单纯形式和绝对矛盾:辩证法认为,单纯形式虽然也有矛盾,但是它的矛盾是不具备发展性的,不能推动事物的发展。
而绝对矛盾则是具备发展性的矛盾,能够推动事物发展。
9.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辩证法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出发点。
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够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够改变事物的状态和发展方向。
以上是一些关于唯物辩证法的基本知识点,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和理解,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解决问题,更好地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
唯物辩证法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方法,可以应用到各个领域,对于提高人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高二政治辩证法知识点复习提纲
高二政治辩证法知识点复习(1)事物的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事物内部、事物与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叫做联系。
一方面,事物之间的联系具有普遍性。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相互联系之中,不存在孤立的、不与周围事物相联系的事物。
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另一方面,事物之间的联系具有客观性。
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现象。
发展是事物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前进和上升的运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各有其产生和发展的过程,都处于永不停息的发展变化之中,绝对不变化、根本不发展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事物的联系和事物的发展不可分割。
正是由于事物内部、事物与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才推动了事物的变化发展。
(2)发展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发展是事物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前进和上升的运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要正确理解发展概念,一是要把握发展的实质,不能把任何变化都看成是发展;二是要把握判别新旧事物的标准。
所谓新事物,是指符合客观发展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的东西;相反,那些同客观规律背道而驰,正在日趋灭亡的东西,则是旧事物。
自觉运用发展的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首先,要把世界上的事物如实地看成是一个变化发展着的过程;其次,要弄清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处的阶段和地位;再次,要有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成长。
(3)事物发展的趋势是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辩证法认为,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总趋势是从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上升运动、前进运动,是新事物逐渐战胜、代替旧事物的过程。
因此,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
但是,这决不是说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是一帆风顺的。
相反,在具体阶段、具体环节上,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总是呈现出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特征。
因此,事物存在和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4)矛盾及其特点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就叫做矛盾。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唯物辩证法大纲
唯物辩证法大纲第一篇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的精神武器前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和革命的哲学1、哲学是人类精神领域的特殊部门,是系统化和理论化的世界观。
2、哲学的研究对象是宇宙人生的最普遍、最一般的问题,对实际生活起指导作用。
3、哲学在阶级社会里总是一定阶级的地位、眼界和利益的理论表现,没有超阶级的哲学.4、马克思主义公然申明自己是无产阶级历史地位和根本利益的科学表现,是无产阶级的精神武器。
5、全部哲学的根本问题是思想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第一章哲学的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1、唯物论的基本论纲:存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意识是存在的反映,不是意识决定存在,而是存在决定意识.马克思主义哲学论纲:社会存在时第一性的,社会意识是第二性的,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不是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而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2、唯心论的基本论纲:意识是第一性的,存在是第二性的,不是存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存在.客观唯心论代表:柏拉图、黑格尔、宋代程朱理学.主管唯心论代表:十八世纪英国大主教贝克莱、二十世纪奥国哲学家马赫、宋代哲学家陆九渊3、二元论和折中论是不彻底的哲学,认为物质和精神是两个独立的,互不依赖的实体,二者同为世界的本原。
代表:十八世纪德国哲学家康德、十七世纪发过哲学家笛卡儿。
4、在阶级社会中,哲学史具有阶级性、党派性的。
在现代,辩证唯物论和唯心论的斗争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在思想领域中的反映。
5、唯心论的认识根源:第一,人们的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是被移植于人脑中并在人脑中被改造过的物质现象,意识的内容和泉源是客观的,意识的形态是主观的.第二,人们的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只有当人们通过实践活动去改造客观世界的时候才能认识客观世界,而认识的目的又是改造客观世界。
6、唯物论在自己的发生发展的过程中,总是与科学结成联盟的。
唯物论不能离开科学,科学也不能离开唯物论.首先,唯物论的实质就在于按照世界的本来面貌认识世界,而不给以任何虚构的附加,那么,它就必须依赖于各门具体科学的发现,从这些发现中汲取材料.其次,科学的发展也离不开唯物论的指导。
高三政治复习提纲哲学
高三政治复习提纲哲学高三政治复习提纲哲学(一)唯物论(5个)★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及方法论(辨证唯物论)1、〖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2、〖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二、意识能动作用原理及方法论(辨证唯物论)1、〖原理〗(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①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改造世界。
正确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错误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2、〖方法论〗: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三、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辨证唯物论)(1)〖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促进作用,错误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2)〖方法论〗:一方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另一方面,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四、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辨证唯物论)1、〖原理内容〗: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
2、〖方法论〗: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五、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辨证唯物论)(1)〖原理内容〗:】: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但人在规律面前又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2)〖方法论〗: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唯物辩证法知识提纲
唯物辩证法知识提纲第一篇:唯物辩证法知识提纲唯物辩证法知识提纲一、联系观:1、联系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联系具有客观性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3、联系具有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4、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立足于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5、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立足于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6、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要求我们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7、系统和要素关系原理要求我们(1)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2)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既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从整体出发认识事物和系统,又要把事物和系统的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进行考察,统筹考虑,优化组合。
二、发展观1、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具有普遍性,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要求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发展的实质)2、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事物发展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原理要求我们既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与考验。
高二哲学常识辨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复习大纲(一)人教版
高二哲学常识辨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复习大纲(一)一、辨证唯物论1.世界的物质性原理[原理内容]①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②无论是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还是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它们都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这种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客观实在性,就是物质性。
③整个世界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方法论]世界的物质性原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即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根据客观事实,决定我们的方针政策、计划方案等主观的东西。
[错误倾向]在实际工作中,违背世界的物质性原理的主要表现是主观主义。
主观主义又有两种表现,一种是教条主义,其出发点是书本上的个别词句;另一种是经验主义,其出发点是狭隘的局部经验。
两者的共同错误就是脱离当时当地的客观实际,因而是做不好工作的。
此外:还有其他一些表现,如以某种愿望作为立足点来想问题、办事情,以个人的好恶来判断是非,以主观想象来代替客观事实等。
2.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观察和处理问题时,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主观符合客观。
[错误倾向]根据这一原理,要反对片面地夸大意识对客观事物的作用,否认物质决定作用的唯心主义。
3.意识能动作用原理[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又具有能动作用。
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进程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而违反规律的意识则起着消极的阻碍作用。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坚持物质的决定作用的前提下,正确认识和估价意识的能动作用,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错误倾向]既要反对否认意识能动作用的形而上学观点,又要反对片面地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4.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原理内容]①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即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唯物辩证法复习提纲(可打印修改)
《唯物辩证法》复习提纲总述唯物辩证法部分主要讲述了三大观点: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和矛盾的观点。
这三大观点之间既有区别,又有着紧密地联系。
联系、发展、矛盾是唯物辩证法的三个重要概念。
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两大总特征,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
联系、发展、矛盾三者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就是联系。
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一切事物都和周围其他事物有条件地联系着,孤立存在的事物是没有的。
矛盾是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联系的根本内容就是矛盾双方的联系。
(2)发展是指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即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联系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正是由于事物的普遍联系,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才构成了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没有联系就没有世界,也就没有发展。
(3)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事物的内部联系就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事物的外部联系是事物的外部矛盾(外因),是事物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
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总之,联系、发展、矛盾三者是统一的。
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三个基本观点。
第一部分联系的观点和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一知识图解联系具有普遍性坚持用普遍联系地观点看问题联系具有客观性和条件性尊重事物的客观联系,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
任何事物都处在因果联系之中承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提高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事物都是由整体和部分构成的要树立全局观念,办事情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同时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的发挥,树立整体观念和全局思想二主要原理及方法论1.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其中没有任何一个事物孤立地存在,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唯物辩证法矛盾观复习
②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的,解决事物的矛盾需要着重把握矛 盾的主要方面。我国政府提出提高工业部门用水效率,相对压缩用水需求,就是 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来缓解工业用水矛盾。 ③矛盾的次要方面对事物的性质也有一定的影响,解决事物的矛盾也不可忽视矛 盾的次要方面。我国政府强调提高水资源储备能力,就是要处理好矛盾的次要方 20/28 面,促进工业用水矛盾的解决。
3、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 相互 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 原 联结 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 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
理 相互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
转化 互转化。
要坚持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 方法论 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抓典型,试点推广、借鉴经验、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等
①矛盾具有特殊性,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 其特点,山东省政府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好“加 减法”,把握不同事物的不同矛盾,抓住市场、市场主 体的特殊本质,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激发市场和 市场主体的活力。 ②把握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阶段的不同矛盾,逐步推 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以增加市场活力,激发市场主体 创造活力,助推产业转型升级。抓住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这一转变政府职能的突破口,把政府工作重点转到创造 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上来。 ③把握同一矛盾两个方面的特殊性,把该放的权力放掉, 把该管的事务管好,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9/28
4/28
①(是什么)矛盾就是对立统一。同一性和斗 争性是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实体经济和虚拟 经济既对立又统一。 ②(同一性分析)虚拟经济是依附于、服务于 实体经济,其发展必须适应实体经济的需要, 表明矛盾双方相互贯通,是矛盾同一性的体现。 ③(斗争性分析)实体经济的艰难和虚拟经济 的火爆,表明矛盾双方相互排斥,是矛盾斗争 性的体现; ④(全面的观点)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 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要促进 “实”“虚”相生、良性互动,才能实现我国 经济的健康发展。 5/28
高考政治唯物辩证法知识点
高考政治唯物辩证法知识点高考政治唯物辩证法知识点如下:发展观1、【发展的普遍性】: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与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方法论)要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2、【事物发展前进性和曲折性的辩证关系】:事物发展事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方法论)我们既要对未来充满信心;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勇敢地接受挫折和考验。
3、【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事物的发展史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方法论)积极做好量的积累;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
矛盾分析法---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以上矛盾原理对用的方法论均属于矛盾分析方法。
★创新1、【辩证的否定】: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联系的环节。
辩证的否定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
辩证的否定实质是扬弃。
(方法论)-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2、【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辩证法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
(方法论)①要求我们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②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1)唯物辩证法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2)形而上学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3)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和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高考政治唯物辩证法知识点必背内容:1、【物质决定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方法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意识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和能动的改造世界。
(认识世界:意识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能够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唯物辩证法大纲
唯物辩证法大纲唯物辩证法大纲对立统一规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这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1、什么叫矛盾? 2、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有哪些特点? 3、矛盾双方相互联结的方式及其表现。
4、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诸方面的关系。
5、怎样正确理解事物的量变和质变,质变和量变的辩证关系? 6、事物矛盾运动的形式。
7、运用对立统一规律分析事物矛盾发展的原因。
8、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
9、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10、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的意义。
11、什么叫主次矛盾? 12、矛盾主次方面的关系。
13、矛盾的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的意义。
14、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和对立统一规律的关系。
15、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的意义。
否定之否定规律:所谓否定,就是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它是事物的自我否定。
1、否定的实质及形式。
2、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内容。
3、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意义。
4、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5、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实质和核心。
6、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
7、为什么要坚持辩证的否定? 8、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
以上三大规律,是人们对世界的最普遍的规律的正确反映,又是各种具体科学知识得以建立和发展的最根本的理论基础。
其中,辩证的否定观和唯物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而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则构成了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认识论的理论基础。
二、认识论:实践和认识的关系(基本观点):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也是贯穿唯物辩证法的整个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本观点。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认识来源于实践,并指导实践。
认识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人们的认识受到实践的检验和修正。
在实践中不断地解决认识和实践的矛盾,这是无限发展的认识过程的最本质的特点。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认识论的最基本的观点,是贯穿于马克思主义全部科学理论和整个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一条主线。
高考政治复习讲义唯物辩证法
唯物辩证法部分【单元特征】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它主要集中在哲学常识第二、三、四课,是历年高考命题的重点。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
它包括两个总的特征(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三个基本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其中,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最根本的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唯物辩证法在肯定世界物质性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物质世界的状况是“怎么样”的,着重说明物质世界的运动、变化、发展及其规律性。
它认为:物质以相互联系和变化发展的状态存在着,世界的多样性使得物质的联系方式也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特征。
多样性联系中的基本联系是矛盾的联系。
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动力,可分为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它们在事物变化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事物发展的状态是量变和质变;事物变化发展的趋势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本专题考点涉及面比较广,且各知识点之间有着内在联系,不仅辩证法与唯物论是统一的,而且辩证法与唯物论、认识论、人生观紧密结合,在近几年高考中一直是考查的重点,因而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根据近几年高考和今年社会热点的分析,在2010年高考复习中需注意如下知识和问题:1.运用联系观点、发展观点、规律的客观性知识分析新的发展观,这是特别重要的问题。
既有可能分析为什么要坚持新的发展观,也可能分析这种发展观的指导意义,又有可能回答按照新的发展观我们应该如何做,还有可能通过一些具体做法(包括中央或地方),让学生分析是如何坚持新的发展观的,它有什么哲学启示等。
2.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当前互联网扫黄专项斗争的社会意义;分析“三个文明”之间的关系;分析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整个国民经济和国民收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3.运用发展的观点,分析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正确性及理论创新、科技创新、体制创新的重大意义。
4.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分析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打破“城乡二元体制”的正确性。
唯物辩证法知识框架、归纳
为什么要树立创新意识(即:辩证法依据)
Hale Waihona Puke 创新 识别的关键词:辩证否定观(创新) 继承、(联系环节):吸取、保留和改造╱对待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发展、创新(发展环节):突破传统、陈规旧俗╱理论创新╱创新精神╱敢于创新╱新产品,新思路,新方案,新突破╱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扬弃”,反对:摒弃一切传统╱全盘否定、完全彻底否定╱是就是,不是就不是(肯定一切。。。)
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顾全大局╱国家与各地区、单位、各、部门、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关系╱事关全局、大局、局部
发展的全过程与某一阶段之间的关系╱战略长远高度╱地区分割、地方保护主义╱分裂、独立
结构调整╱系统工程╱资产重组╱优化组合╱
添加标题
发展的观点(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之一)(第8课)
添加标题
发展的实质
添加标题
矛盾 识别的关键词:
相互贯通:
添加标题
【渗透、包含】 eg. 不同民族文化交流、借鉴、融合;求同存异、和而不同、和实生物。
添加标题
【转化】 eg. "乱生于治,怯生于勇" "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
添加标题
"水至清无鱼,人至察无徒"
添加标题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发展的普遍性
添加标题
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事物发展的途径)
添加标题
量变和质变辨证关系(事物发展的状态)
添加标题
(联系与发展的关系)
添加标题
(发展与矛盾的关系)
发展 识别的关键词:
发展 识别的关键词:
01.
事物发展的趋势: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唯物辩证法提纲
唯物辩证法提纲[前言]1.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①联系的观点和孤立的观点的对立。
辩证法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主张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处于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之中;形而上学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夸大了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对立和区别。
②发展的观点和静止的观点的对立。
辩证法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主张事物不仅存在着量变,同时存在着质变;形而上学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或者绝对否认事物的运动、变化,或者把事物的变化仅仅归结为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
③全面的观点和片面的观点的对立。
辩证法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主张整个世界是一个统一整体;形而上学用片面的观点看问题,以偏概全。
④矛盾的观点和否认矛盾观点的对立。
辩证法认为矛盾是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形而上学则否认矛盾,从而陷入用孤立、静止和片面的观点看问题的泥淖之中。
是否承认矛盾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根本对立的焦点。
2.唯物辩证法的科学理论体系①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是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②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有三条:其一,对立统一规律(又叫矛盾规律),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其二,质量互变规律,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状态;其三,否定之否定规律,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
③唯物辩证法包括一系列的基本范畴,主要有:本质和现象、内容和形式、原因和结果、必然性和偶然性、现实性和可能性,等等。
一、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一)世界的普遍联系1.联系的含义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2.联系具有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它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否认联系的客观性,会导致唯心主义。
3.联系具有普遍性①联系的普遍性是指一切事物、现象和过程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外部联系)②联系的普遍性同时还指一切事物、现象和过程之内部各要素、部分、环节也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高二(辨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复习大纲
高二政治哲学常识(辨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复习大纲(一)一、辨证唯物论1.世界的物质性原理[原理内容]①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②无论是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还是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它们都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这种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客观实在性,就是物质性。
③整个世界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方法论]世界的物质性原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即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根据客观事实,决定我们的方针政策、计划方案等主观的东西。
[错误倾向]在实际工作中,违背世界的物质性原理的主要表现是主观主义。
主观主义又有两种表现,一种是教条主义,其出发点是书本上的个别词句;另一种是经验主义,其出发点是狭隘的局部经验。
两者的共同错误就是脱离当时当地的客观实际,因而是做不好工作的。
此外:还有其他一些表现,如以某种愿望作为立足点来想问题、办事情,以个人的好恶来判断是非,以主观想象来代替客观事实等。
2.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观察和处理问题时,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主观符合客观。
[错误倾向]根据这一原理,要反对片面地夸大意识对客观事物的作用,否认物质决定作用的唯心主义。
3.意识能动作用原理[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又具有能动作用。
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进程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而违反规律的意识则起着消极的阻碍作用。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坚持物质的决定作用的前提下,正确认识和估价意识的能动作用,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错误倾向]既要反对否认意识能动作用的形而上学观点,又要反对片面地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4.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原理内容]①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即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高中政治哲学知识要点提纲
高中政治哲学知识要点提纲高中政治哲学知识要点提纲很多学生对哲学都比较陌生,想学好这部分内容,最好就是自己准备一个知识提纲,根据提纲来梳理知识点。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中政治哲学知识要点,希望对大家有用!高中政治哲学知识归纳辩证法(唯物辩证法)1、事物是普遍联系【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内部诸要素和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叫做联系。
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世界上根本没有不依赖于周围事物而孤立存在的事物,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多样的。
【方法论】坚持用联系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对事物的联系进行具体分析,反对形而上学孤立地、片面地看问题。
2、整体和部分关系【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由各个部分构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
全局高于局部、统帅局部。
整体离不开部分,部分离不开整体:整体与部分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在一定的条件下,关键性的部分对整个事物的发展起决定性的作用。
【方法论】办事情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的发挥。
3、事物是发展变化【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物质世界就是一个永恒变化发展着的世界。
发展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方法论】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反对形而上学静止的观点。
(如何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4、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事物发展的状态原理)【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事物不断地经过“量变——质变——新的量变——新的质变”两种状态的循环往复,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永不停息地向前发展。
【方法论】要重视量的积累,坚持适度原则,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
5、内外因辩证关系(事物发展原因的原理、矛盾是事物发展动力的原理) 【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事物的内部矛盾即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事物的外部矛盾即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辩证法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知识点(总结)
一、唯物论部分(一)辩证唯物主义1.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要求我们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到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正确的意识会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要求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2.规律的客观性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1)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而且规律是客观的,即规律的存在与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要求我们要按客观规律办事,从客观实际出发,这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和前提。
如果违背规律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
(2)规律虽然是客观的,但我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谋福利。
(原因及其表现)即要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二)历史唯物主义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即社会存在的性质、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变化。
(2)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能动的反作用。
先进的、革命的、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巨大的促进作用,落后的、反动的、不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重大的阻碍作用。
要求我们要树立正确的社会意识。
2.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1)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主要表现在:首先,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因而从根本上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其次,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从而推动了社会的全面进步。
最后,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在社会变革中起主体作用。
)(2)这要求我们要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
主要应做到: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
青年学生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就要坚定地走与人民群众的实践相结合的道路。
(这是由青年学生的特点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及改革开放的实践需要所决定的。
)二、唯物辩证法部分1.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当中,事物的联系不仅是普遍的,而且是客观的,整个世界就是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
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认识论三观复习提纲
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认识论、三观复习提纲辩证唯物论原理名称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物质是本原,意识是派生的,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意识的作用:①意识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能正确反映客观规律)意识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自觉选择性。
②意识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反作用于物质)A.对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发展);B.对人体生理活动有调控作用(积极、消极)规律性客观性与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
按照客规律客观性、普遍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规律具有客观性,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集中表现为它的不可抗拒性。
规律具有普遍性,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
观规律来办事,一旦违背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
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1.物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2.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
其他相关知识点: 3.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
4.规律的含义: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5.意识的概念:从起源看,它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从生理基础看,它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人脑的机能;从意识的内容看,它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方法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主观符合客观。
(要从全面的,发展变化的实际出发,做到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反对从主观出发)重视精神的力量。
原理名称于实践。
原理内容 1.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依赖(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方法论首先要重视参加实践,在实践中检验发展真理性认识。
重视发挥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做到理论和实践的具体地历史地统一。
政治复习提纲:辩证唯物主义的原理及方法论
政治复习提纲:辩证唯物主义的原理及方法论政治复习提纲:辩证唯物主义的原理及方法论一、辩证唯物论1、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重点掌握】〖原理内容:辩证唯物论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促进作用,错误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方法论:①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②又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反对: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而否认物质决定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和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而不发挥意识能动作用,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机械唯物主义思想。
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重点掌握】〖原理内容:①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②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一直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③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方法论:①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否则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②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反对:反对片面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否认规律的客观性、盲目蛮干的唯心主义错误;也要反对片面夸大规律的客观性,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无所作为的机械唯物主义错误。
3、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及方法论要求。
原理内容:⑴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人的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实物的本质和规律。
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⑵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一、正确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二、错误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实物的发展。
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唯物辩证法》复习提纲总述唯物辩证法部分主要讲述了三大观点: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和矛盾的观点。
这三大观点之间既有区别,又有着紧密地联系。
联系、发展、矛盾是唯物辩证法的三个重要概念。
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两大总特征,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
联系、发展、矛盾三者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就是联系。
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一切事物都和周围其他事物有条件地联系着,孤立存在的事物是没有的。
矛盾是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联系的根本内容就是矛盾双方的联系。
(2)发展是指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即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联系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正是由于事物的普遍联系,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才构成了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没有联系就没有世界,也就没有发展。
(3)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事物的内部联系就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事物的外部联系是事物的外部矛盾(外因),是事物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
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总之,联系、发展、矛盾三者是统一的。
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三个基本观点。
第一部分联系的观点和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一知识图解二主要原理及方法论1.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其中没有任何一个事物孤立地存在,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要求: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事物联系的客观性原理:事物联系是客观的,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人们既不能否定事物的联系,也不能把主观联系强加给事物。
要求:尊重事物的客观联系,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
3.因果联系的原理:任何事物都处在因果联系之中。
要求:承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提高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4.整体和部分相互关系的原理:整体和部分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整体处于统率的决定地位,部分的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变化,有时会对全局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要求:要树立全局观念,办事情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同时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的发挥,树立整体观念和全局思想。
第二部分矛盾的观点和坚持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矛盾问题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内容。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变化发展的。
联系的根本内容是矛盾,发展的动力及原因是矛盾,发展的内容及实质是矛盾的运动。
所以分析事物就是分析矛盾。
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规律是矛盾规律,最根本方法就是矛盾分析方法。
一知识图解二 主要原理(观点)及方法论1.矛盾含义知识图解2. 矛盾具有普遍性的原理:矛盾即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方法论意义: ①要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
这是正确对待矛盾的前提。
②要善于全面分析矛盾,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
两分法是全面看问题的观点,既看事物的这一面,双看事物的那一面。
一点论是片面看问题的观点,即看问题只看一面,而不看另一面,或看了一面又丢了这一面。
坚持两分法、两点论,就能正解地分析矛盾,有效地解决矛盾。
[注意]反对一点论、片面性、绝对化的观点。
3.矛盾客观性的原理:矛盾具有客观性。
要求:要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
4.矛盾具有特殊性的原理:矛盾具有特殊性。
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事物矛盾的双方各有其特点。
矛盾的特殊性是世界上诸种事物之所以千差万别的内在原因,构成这个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殊本质。
方法论要求: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正确理解和掌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什么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是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到解决矛盾的具体办法。
)为什么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依据:矛盾具有特殊性地位: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最本质的东西、活的灵魂,我们在一切工作中必须遵守的基本方法。
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重要性是人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怎么样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从实际出发、实事求事;分析不同事物具有的不同矛盾;分析同一事物在不同发展阶段上的不同特点;分析矛盾双方具有的不同特点;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补充说明:如何运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看问题?在试题中也可以演化为这样的设问:“材料中的……是如何体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1、要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在矛盾普遍性指导下分析矛盾的特殊性。
这是正确分析矛盾的前提。
2、要全面地、具体地、动态地分析矛盾。
(1)全面地分析矛盾,就是要在坚持两分法的基础上分析,防止片面性;(2)具体地分析矛盾,就是按照矛盾特殊性三个方面的具体表现去区别、分析矛盾,特别要区分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
然后,根据具体的矛盾找到解决不同矛盾的不同方法;(3)动态地分析矛盾,就是要随着客观实际和具体矛盾的变化发展去分析矛盾。
5.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
世界上的事物无论怎样特殊,它总是和同类事物中的其他事物有共同之处,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各自相反的方向转化要求:要遵循从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认识秩序;运用“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解剖麻雀”、“抓好典型”等科学的工作方法。
6.主次矛盾相互关系的原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互相联系、互相影响。
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起着决定作用,规定和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次要矛盾反过来会影响主要矛盾的发展和解决。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不是绝对的、一成不变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方法论要求: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又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次要矛盾。
(要防止和反对两种错误倾向:既要反对不分主次,“胡子眉毛一把抓”,又要反对只抓主要矛盾,忽略次要矛盾的“单打一”。
)7.矛盾的主次方面的原理: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
事物的性质主要的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
矛盾的次要方面对事物的性质也有一定的影响,是事物发展不可缺少的因素。
在一定条件下,矛盾的主次方面也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从而引起事物性质的变化。
方法论要求:要求我们看问题时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弄清事物的性质。
(要防止和反对两种错误倾向:反对把矛盾双方平等看待,甚至颠倒主次,混淆事物性质的错误倾向。
)8.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原理: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相互联系,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两点论是有重点的两点,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离开两点谈重点或离开重点,都是错误的。
方法论要求: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又要善于抓住重点和主流。
既反对离开重点谈两点的均衡论,又要反对离开两点谈重点的一点论。
9.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而事物的外部矛盾,则是事物发展的第二位原因。
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要求:我们在观察事物、分析问题时,既要重视内因,又不忽视外因,坚持内因外因相结合的观点。
(反对的错误倾向:在运用这一原理时,应注意克服两种错误倾向:一种是忽视外因对事物变化发展的影响;一种是否认内因对事物发展的决定作用。
)第三部分发展的观点和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一知识图解二主要原理及方法论1.物质与运动辩证关系原理2.运动与静止辩证关系原理3.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原理: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着的物质世界,发展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
要求: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把事物如实地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明确事物处于怎样的阶段和地位,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4.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而事物的外部矛盾,则是事物发展的第二位原因。
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要求:我们在观察事物、分析问题时,既要重视内因,又不忽视外因,坚持内因外因相结合的观点。
反对的错误倾向:在运用这一原理时,应注意克服两种错误倾向:一种是忽视外因对事物变化发展的影响;一种是否认内因对事物发展的决定作用5.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原理: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一切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首先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当事物的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又突然会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事物不断地经过量变——质变——新的量变一—新的质变这两种状态的循环往复,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永不信息地向前发展。
要求:我们要重视量的积累,坚持适度原则,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
6.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而发展的道路则是迂回曲折的,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在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前进,是一切新事物发展的途径。
要求:我们既要坚信前途是光明的,又要准备走曲折的路。
补充:如何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该设问可以从唯物论角度组织答案,也可以从辩证法角度和认识论角度组织答案。
1、从唯物论角度看:(1)首先丰富自己的知识,端正立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
(2)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做到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反对教条主义。
2、从辩证法角度:坚持发展的观点,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站在上升、前进、发展的立场上,促成新事物的成长。
破除思想僵化、墨守成规和安于现状的旧观念。
3、从认识论角度:五个方面①要善于发现问题,这是正确解决问题、推动理论创新的首要环节;②要敢于超越;③要积累知识,把握已知规律;④要正确对待灵感和顿悟,灵感和顿悟只能在长期研究和积累的基础上才能产生;⑤要经得起实践的检验,新观点、新理论要能够解决现实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