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试论曾国藩的治军思想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合集下载

曾国藩军事思想述评

曾国藩军事思想述评

曾国藩军事思想述评曾国藩军事思想述评摘要:曾国藩是一个性格表现多侧面的复杂历史人物。

他一手镇压了太平天国革命运动,使腐朽的满清封建王朝延祚了半个世纪,严重阻碍了中国历史发展。

但他有一位锐意进取的封建开明地主。

他开创了一种新式军队;以身作则的维护中国传统文化;购买国外先进设备,创办近代工业,与中国现代工业有着难以割断的联系;设置翻译馆,培养新式人才;这都是他难以磨灭的历史功绩。

尤其是他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中所发挥的军事思想对中国近现代军队的创建及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在今天看来也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因素。

关键词:曾国藩太平天国运动建军思想战略战术思想一、《曾国藩评传》其书《曾国藩评传》(梁绍辉著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是匡亚明主编的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中的一部。

在著作中,梁绍辉先生对曾国藩的生平、发迹的重要历史事件、思想特色进行了精准的阐述。

全书分为上下两篇。

上篇集中评述了曾国藩的人生道路,包括举业时期、京官时期、镇压农军前期、镇压农军后期、高官晚期(上)和高官晚期(下)6个章节。

这一部分作者主要论述曾国藩在镇压太平军中的主要军事活动、仕途升迁。

一个特殊事例是作者详细记述了承办天津教案这一历史事件,这一事件可以清晰地看出满清王朝在列强入侵下惨淡经营的惨状。

下篇集中评述了曾国藩的学术思想,包括曾国藩的义理之学(上)、曾国藩的义理之学(下)、曾国藩的考据之学、曾国藩的词章之学、曾国藩的经济之学(上——曾国藩的军事思想)、曾国藩的经济之学(下——曾国藩的人才战略)6个章节。

这一部分是曾国藩思想的集中阐释,也是著作的主体。

但两部分又不是割裂的。

下篇的思想全部渗透在上篇的活动中;上篇的活动又是思想的全部显现,两篇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二、曾国藩的军事思想很久以来,对曾国藩的评价就褒贬不一。

冯友兰先生在《中国哲学史新编》第六册中专列《所谓“同治中兴”和“同治维新”的中心人物——曾国藩》一章,指出:“曾国藩成功阻止了中国的后退,他在这一方面抵抗了帝国主义的文化侵略,这是他的一个大贡献”。

曾国藩的治军经验与思想精华

曾国藩的治军经验与思想精华

曾国藩的治军经验与思想精华曾国藩是清朝末年的著名将领和思想家,被尊为“明治名臣”和“清末海瑞”。

他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都有卓越的成就和贡献,尤其是他的治军经验和思想精华更是备受推崇和借鉴。

一、曾国藩治军经验曾国藩作为一位优秀的将领,他在军事领域有着独到的见解和丰富的经验。

他重视士兵的训练和管理,注重军事法纪和民族大义,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军事制度和管理体系。

首先,曾国藩认为士兵的训练是决定胜负的关键。

他强调练就一支懂得战术和用兵之道的精锐部队,打造一支强大的军队,争取战争胜利。

他注重训练工作,采用新颖、实用、有效的训练方法,按照不同部队特点和经验分别进行训练,特别是注重战术技能的训练,使部队形成一支拥有高度战斗力和战斗素质的军队。

其次,曾国藩注重军事法纪和民族大义。

他认为部队纪律和道德状况直接影响军队的作战效力和士气。

他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军纪体系,明确规定士兵应该如何处置敌人和如何表现其作战精神,推行军人部落制度,士兵个人荣誉和维护部队形象的培训等措施,最终行成一套完善的军队管理体系。

最后,曾国藩着重推崇爱国主义和民族大义,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军事理念的普及。

他用他的操纵来激发士兵的民族荣誉感和自尊心,让士兵感到他们的战斗意义和代价,并且认识到他们的国家需要他们为建设家园四阿哥。

二、曾国藩思想精华曾国藩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将领,更是一位杰出的思想家。

他的治国、治军思想与政治哲学成果都很丰硕,涉及伦理、政治、教育、文化多个领域,深入阐述了自己对于人生和国家发展的思考和认识。

1.推崇儒家思想和道德规范曾国藩自幼受到传统儒家思想和道德规范的熏陶和影响,深谙诸子百家,善于应用经典中的思想理念指导自己的实践活动。

他提出“用儒学之义,上化民风,下降对治,将此为治国之初”。

曾国藩曾说过:“汉唐之牧民,民风最朴诚,然则以儒家之道领导而成;今天人情世故、背义忘祖,精神淡薄,土著文化、宗教信仰不振,需要人们用儒家思想和道德规范鼓舞人心,重塑中华民族文化和精神。

试论曾国藩治军思想对后人的影响

试论曾国藩治军思想对后人的影响

试论曾国藩治军思想对后人的影响
刘铁铭
【期刊名称】《怀化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6(25)1
【摘要】曾国藩独特的治军思想有其精华部分,对后人产生了重要影响.介绍曾国藩治军思想对李鸿章、蔡锷、蒋介石、毛泽东等人的影响,说明曾国藩治军思想在中国近代有着重要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
【总页数】3页(P93-95)
【作者】刘铁铭
【作者单位】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湖南,娄底,417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252
【相关文献】
1.曾国藩治军思想初探 [J], 蒋春
2.论曾国藩的中庸治军思想 [J], 龙凤军
3.曾国藩治军思想探析 [J], 刘铁铭
4.曾国藩治军思想与企业团队建设 [J], 贺桂欣;赵艳芹;邱凤霞
5.曾国藩治军思想与企业团队建设 [J], 贺桂欣;赵艳芹;邱凤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曾国藩治军思想的基本特征与启示

曾国藩治军思想的基本特征与启示

曾国藩治军思想的基本特征与启示摘要:曾国藩在清朝的历史上是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他先后历任两江总督和直隶总督等清政府要职,帮助清政府镇压了太平军,捻军,为维护清朝的统治和国家的统一立下了汗马功劳,同时也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一套属于曾国藩自己的治军思想。

如军事训练和政治教育相结合,一切以制度为本,在军队各方面重视“诚”。

关键词:治军思想;基本特征;启示一、军事训练和政治教育相结合曾国藩在练军的时候非常重视军事训练和政治教育相结合,并非只是单纯的军事训练。

这个被曾国藩总结为“训”和“练”,“训”指的是政治和思想教育,“练”指的才是军事训练。

曾国藩在阐述“训”“练”时说:“训有二,训打仗之法,训作人之道,训打仗则需专尚严明,须令临阵之际,兵勇畏惧主将之法令,甚于畏敌之炮子;训作人则全要盹诚,如父母教子,有殷殷望其成立之意,庶人人亦容易感动。

练有二,练技艺,练队伍,练技艺则欲一人御数人,练队伍则欲数百人如一人。

”在和太平天国交战的过程中,曾国藩也是在不断调整自己的治军思路。

当看到太平军治军严明的时候,曾国藩也曾说“练勇之举并非有他,只以官兵在乡下无骚扰,而去岁湘勇有奸淫掳掠之事,民间倡为谣言,反谓兵勇不如贼匪之耻,而稍变武漫无纪律之态,“得到”呼吸相顾,痛痒相关,赴火同行,蹈炀同往,胜则举杯酒以让功,败则出死力以相救,贼有誓不相弃之死党,吾官兵亦有誓不相弃之死党。

”曾国藩的军事训练则是效法戚继光戚家军和岳飞的岳家军的训练方法,注重实战效果,每天点操,点名,这样的军事训练和政治教育相结合的方式,既保证了湘军的战斗力,在战场上能够无往不利,同时也保证这只湘军的向心力和精神面貌,使得湘军在当时的清朝军队中颇为倚重,各地的军队也都争相效仿。

二、一切以制度为本,不准任何人违反制度制度为先,赏罚分明,这在中国社会中是颇受重视的理念,尤其是在军队中,而在曾国藩的湘军中体现的尤为明显。

在湘军中,首先在订立制度的过程中将就文法简易,不像当时的清朝军队,制度设立一百五十多条,不仅繁琐,而且让士兵们很难记忆。

曾国藩的领导力思想及其启示

曾国藩的领导力思想及其启示

曾国藩的领导力思想及其启示曾国藩是清朝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的领导力思想影响深远,不仅对中国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也为当今世界的领导者们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曾国藩的领导力思想主要体现在对待部下的关怀、激励和赏罚机制上,他的成功经验为我们今天的领导者提供了很多启示。

曾国藩善于关怀部下。

在他的领导下,他的部下不仅尊重他,而且对他充满了感恩之情。

曾国藩能够以身作则,态度诚恳地对待部下,这种真诚的关怀让部下感受到了领导者对他们的关心。

这种关怀的举措启示了今天的领导者,在领导团队时,应该关心部下的生活和工作,了解部下的需求和困难,给予真诚的帮助和支持。

曾国藩重视激励和激情。

他善于激发部下的工作热情,赋予他们使命感和责任感,不仅仅依靠金钱报酬来激发部下的工作积极性,更多的是通过激发他们的内在动力,让他们心甘情愿地为团队奉献。

这种激励机制为今天的领导者提供了一个重要启示:要激发部下的工作热情和激情,不能仅仅依赖物质奖励,更要注重使命感和责任感的培养,让团队成员真正认同团队的目标和愿景。

曾国藩还注重赏罚分明。

在其领导下,对于敷衍塞责、图谋私利的部下,曾国藩将严惩不贷,对于忠诚敬业、勤勉尽责的部下,他则给予重用和赏识。

这种赏罚分明的原则为今天的领导者提供了重要的启示:要求真务实,对于表现良好的部下进行适当的奖励和赏识,对于表现不佳的部下进行适当的惩罚和纠正,建立起公平公正的激励机制,让团队内部形成正向的激励循环。

在今天的社会环境下,曾国藩的领导力思想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组织管理中,领导者们需要关心员工的生活和工作,注重激励和激情的培养,建立赏罚分明的激励机制,从而激发团队的活力和创造力,推动组织的发展和进步。

曾国藩的领导力思想也提醒我们,只有通过良好的领导力,才能凝聚团队的力量,实现组织的发展目标。

近代历史名人曾国藩的思想分析

近代历史名人曾国藩的思想分析

曾国藩的政治思想分析曾国藩其人,初名子城,字伯涵,谥号文正。

公元1811年生于湖南长沙湘乡县。

官至一品大员,是晚清的政治家、军事家、理学家、文学家、书法家,同时也是“湘乡派”的创始人。

曾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攻克天京,是湘军的创立者兼统帅。

曾国藩一生的政治思想颇多,涵盖了军事、官场政治,做人处事、政治学术、民生观念、招揽人才等各个方面。

下面,就由我来一一做个分析介绍。

一、政治思想态度:他最主要的政治思想便是“忠君爱国”,不管是在对待太平天国的态度上,还是他一向主张的、比较出名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

他这种根深蒂固的忠君思想跟出生后一直所受的的教育渊源非常大。

曾国藩出身于豪门地主家庭,其父又是私塾先生,他六岁开始进私塾读书,接受封建儒家教育,学习礼仪廉耻和仁信礼义,试问一个从小就被灌输“君是天,臣是民,民必须得爱君忠君”“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封建伦理纲常的人怎可能不忠君爱国?而且,湖南那时理学风气盛行,曾国藩明显就受到了理学的很大影响,其思想表现为“王道”与“霸道”的结合。

这一点他在对待太平天国的态度上尤是如此。

曾国藩对太平天国的血腥镇压,只能用“残酷”两个字来形容,为此他还得到一个颇为滑稽的称号,名曰“曾剃头”。

他这种对待农民革命血性态度源于他对法家“霸道”思想的全力贯彻。

曾国藩对太平天国的较量,其实就是一场西方神学思想与中国封建旧儒学思想的较量,曾国藩为了维护封建儒学思想和封建地主统治,一方面,在上书《讨粤匪檄》这片文告中指责太平天国诋毁孔孟之道扫荡前年礼仪人伦,指出:历世圣人扶持名教,孰叙人伦,君臣父子,上下尊卑,秩然如冠屡不可倒置;一并攻击太平天国破坏封建等级制度的朴素平等思想,是“开辟以来名教之奇变”。

显然,曾国藩在这种情况下宣扬“礼治”,就是要配合对农民群众的武力镇压,用纲常名教的枷锁来禁锢农民群众的头脑,消弭他们的反抗精神,从而维护并强化地主阶级的思想统治。

另一方面,他又不惜号召知识分子的力量,使许多知识分子脱去长衫,率瓴黑脚杆的相实农夫,投到湘军的旗帜之下,同太平军作战并取得了最后胜利,可以说,他其实是中国政治思想工作的开山祖师。

曾国藩的领导力思想及其启示

曾国藩的领导力思想及其启示

曾国藩的领导力思想及其启示曾国藩是清朝末年一位卓越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以一生致力于国家的治理和边防事业而闻名。

曾国藩的领导力思想不仅是其个人智慧的结晶,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智慧和哲学思想。

他的领导力思想对于我们今天的领导者仍然有着重要的启示。

曾国藩强调“教化”和“德行”的重要性。

在曾国藩的治军和治理任职中,他始终注重军队和官员的道德修养和德行的培养。

他认为,只有通过教化和德行的力量,才能达到真正有效的领导。

他曾说:“我所以能居功,全是因为讲文化,肯教导,教人有所敬崇,正直有道德。

”这一观点对于我们今天的领导者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

在任何组织中,领导者都应该成为德行的楷模,通过自己的言行来引导和影响下属,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贡献力量。

曾国藩主张“以实业为本”。

他认为,农业、工商业是国家强盛的基础,只有通过发展实业,才能增强国家的财富和实力。

他在江南巡抚期间大力推动了农田水利的改造和发展,提倡工商业的发展,并支持民间慈善事业的兴起。

他的实业思想对于我们今天的领导者同样有着重要的启示。

在现代社会,实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只有注重实业的发展,才能真正推动国家和组织的进步。

曾国藩注重团队建设和人才选拔。

他非常重视选拔人才,并且始终保持与下属的密切联系和合作。

他曾说:“惟有倚重人才,下了各省以后,均主重首脑,取幕府同僚,就主力务求将材官调用过管。

”他提倡团队合作的精神,并且亲自培养和教导年轻的幕僚。

他的团队建设思想对于我们今天的领导者同样具有启示意义。

在现代社会中,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领导者应该懂得找到合适的人才,并且重视团队配合,共同努力实现组织的目标。

曾国藩推崇“克己奉公”的精神。

他一生坚持克己奉公、勤政务实的原则,不畏艰险,不辞辛劳,坚守岗位,为国家和人民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的奉公精神对于我们今天的领导者同样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现代社会,领导者应该树立自我奉献的精神,时刻为组织和员工着想,以身作则,激励他人,共同追求组织的发展和进步。

曾国藩的军事战略思想述论

曾国藩的军事战略思想述论

曾国藩的军事战略思想述论曾国藩曾经担任清朝时期兵、刑、工储部侍郎。

并且创立湘军,在战场上征战时间长达十一年,通过残酷的手段镇压了我国的太平天国革命,进而顺理成章地成为了清代王朝当中的一大名将。

在1872年,曾国藩于两江总督任所去世,时年六十二岁。

回顾曾国藩的一生,可谓是历经了重重的磨难和考验,其作为湘军的统帅,不仅熟知兵法,而且知人善任,擅长从整体上和全局上进行考虑和研究,很好的分析当前的矛盾和困难,从我国悠久的传统军事文化当中汲取经验和教训,进而进行和归纳,形成自己的一套独特的战术体系和建军的。

其戎马生涯几十年,取得了骄人的战功,并且也成就了属于自己的独具特色的军事思想以及军事理论。

一、曾国藩的建军思想研究曾国藩的建军思想,可以总体上概括为三点,即大力的推行改革选将制度、将世兵制度改革成为寡兵制度、针对军队的编制进行改革和调整等等。

所有的这些都对当时的军事理念形成了巨大的影响,并且也成就了曾国藩在军事领域当中的辉煌。

(1)针对选将制度进行改革。

清朝时代的选将制度存在有较大的弊端,对于骑术和射术比较的重视,但是对于枪弹火炮等,比较轻视,其次对于体能比较重视,而对于军事的战略和战术,则非常的轻视。

相关的制度,导致军队内部的将领年龄结构不断老化,最终造成军事素质较低。

而曾国藩则认为,要想真正意义上打造出一支具有足够战斗力的军事队伍,重要的一点就是需要对选将的制度进行改革,保证其恰当合理,通过对选将制度进行革新,也成就了其建军的基本思想。

在湘军内部当中,全面的推行从上而下的、逐级别的选将制度,同时,还针对选将的标准进行了严格的规范,根据曾国藩当时的标准,选将有四大基本要求,即血型忠诚、廉洁勤恳、艰苦耐劳、简朴实在,这些都对当时的军队建设带来了非常深远的影响,并且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当时军队的战斗力。

在改革当中,曾国藩还对营务处等进行了大力的建设,用来为军队储备以及培养相关的军事人才,在发展和壮大现有军队的同时,还不忘对今后的力量进行储备。

曾国藩军事伦理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曾国藩军事伦理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理想目 标相结合, 于 是, 他从儒家所倡导的积极人世的角度 出发, 强调要重视对现实问题的探究, 要善于将 自己的所学 所获用于经世济民。为此, 曾国藩为自己立下了“ 不为圣 贤, 便为禽兽; 莫问收获, 但问耕耘” 【 2 的座右铭, 以此时刻
激励 自己勤勉敬事而力避流俗。这些思想在其 日后所阐述 的军事伦理思想当中均有不同程度的体现。 二是历代兵家军事伦理思想的传承发扬。伴随着生产
时即 到私塾读书, 8 岁时可熟诵《 论语》 、 《 中 庸》 、 《 大学》 、
《 孟子 》 等儒学经典, l 4 岁时对于《 周礼》 、 《 史记》 等著述的 融会贯通就已经达到令人钦佩的程度, 2 3 岁求学长沙岳麓
书院得中举人, 年仅 2 7 岁得赐同进士出身, 且在殿试中因深 得道光皇帝赏识而被破格钦点为翰林院庶吉士, 成为了清 朝开国以来以同进士入翰林的第一人。曾国藩 自 幼所接受 到的源 自 家庭及学堂的系统严格的儒学教育 , 对于他 日后 形成 自己的军事伦理思想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中, 从
曾国藩军事伦理思想的形成发展 , 既是历史连续性 的
作者简介 : 刘劲松 , 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 学院博士研 究生 , 中国人 民武装警察边 防部 队高等专科 学校 教授 , 广 东广 州,
5 l o 6 6 7。
2 1 8
文教 ・ 历史 “ 理” 、 “ 才” 是相互依存的, 天命一直主宰着人类, 由此将 “ 仁” 、 “ 敬” 、 “ 孝” 、 “ 慈” 等作为自 身的 思想和行为规范, 谨
举取士, 成名于挽救清王朝于大厦将倾。 其生前身后的是非 功过, 至今仍无定论, 后世评价毁誉参半, 既有“ 曾剃头” 、 “ 伪君子” 、 “ 刽子手” 等讥讽恶评, 亦有“ 中国内圣外王第一 人” 、 “ 一代儒宗” 、 “ 最后的 理学大师” 等褒奖嘉许。曾国藩 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声名显赫以及饱受争议 , 可 以说无人能 出其右, 但曾国 藩的 修身 齐家之说、 为官理政之道、 统兵治军 之术、 识才 用人之法, 却在过去的1 0 0 多年时间里始终好评 如潮, 受到了包括袁世凯、 蔡锷、 蒋介石等人在内的众人追

曾国藩的领导力思想及其启示

曾国藩的领导力思想及其启示

曾国藩的领导力思想及其启示曾国藩是清朝晚期的一位杰出政治家和军事家,他的领导力思想深刻影响了当时的政治和军事局势,同时也对今天的领导者们具有启示作用。

本文将从曾国藩的生平以及其领导力思想两个方面展开探讨。

一、曾国藩的生平曾国藩生于1811年,出生于贵州省遵义府余庆县一个贫苦家庭,是家中的长子。

曾国藩在少年时期就已经显露出卓然的才华,在16岁时就开始独立经商,拥有了自己的一支商队,他的商队经营得非常成功,因此他也被誉为商海明珠。

随着时局的变化,曾国藩转而投身于政治之中。

他先后担任过湖南巡抚、湖北巡抚、福建巡抚等职务,深入了解了国家的政治和军事局势。

同时,他还参加了多次重要的战役,例如太平天国起义、鸦片战争中的广州之战等,表现出了出色的军事指挥才能。

曾国藩在政治和军事两个领域都有卓越的表现,并且他的领导力思想也对当时的政治和军事局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重视人才曾国藩非常重视人才,他曾经说过:“人才是最宝贵的财富,没有人才,就没有一切。

”他在担任巡抚的时候,经常找一些有才华的人来为他效力,他会赏识他们的才华,并且提供适当的机会和条件,让他们在自己的领域内发挥最大的作用。

2. 峰回路转曾国藩的“峰回路转”思想在军事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他在压制太平军的时候,发现太平军的阵地坚固,攻打很难取胜,他就采取了转移阵地的策略,成功地将太平军引向了荆州和南京,最终打败了太平军。

这种“峰回路转”的思想也可以运用到领导力的管理中。

当领导者遇到困难和挑战时,应该善于变通,采取不同寻常的战略和策略,从而达到领导目的的效果。

3. 善于直面问题曾国藩非常善于直面问题,他在担任巡抚的时候,经常亲自出马处理一些棘手的事情,遇到问题就积极寻找解决办法,善于化解纷争。

他曾经说过:“出现问题不是坏事,坏事是放弃解决问题。

”对于一个领导者而言,直面问题非常重要,如果一个领导者无法识别问题,无法及时解决问题,那么他所领导的团队或组织就会陷入困境。

曾国藩的治学思想对中国近代士大夫的影响及其现实意义

曾国藩的治学思想对中国近代士大夫的影响及其现实意义

曾国藩的治学思想对中国近代士大夫的影响及其现实意义发表时间:2018-08-06T11:29:50.470Z 来源:《文化研究》2018年第6月作者:袁加丽[导读] 在中国近代史上,曾国藩除了在政治和家训、为官、处世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他的治学思想对后世也有着十分深远的影响。

普洱市景东县银生中学 676299摘要:在中国近代史上,曾国藩除了在政治和家训、为官、处世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他的治学思想对后世也有着十分深远的影响。

他的治学思想中融合中国传统文化的养分、个人对社会现实的认识、师友的影响、经世救国的思想成分、个人的经历经验等。

在他的治学思想中,以进德、修业、经世救国为目的,要求治学要有“有志”、“有恒”、“有识”的态度;提出“虚心涵泳”、“切己体察”、“贵专”等一系列的治学方法和理论。

其治学理论和方法在中国近代史上影响了以曾纪泽、李鸿章、梁启超为代表的一大批士大夫,在中国近代学术界中有重要地位。

关键词:曾国藩;治学思想;影响曾国藩是清朝的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书法家、文学家,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湘军创立者、散文湘乡派的创立者,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

曾国藩一生勤奋好学,以超于常人的毅力完成了从一个人偏僻小山村走向清朝的统治中心,进而走到中国近代史舞台的辉煌人生路程。

他被后人誉为“千古第一完人”,“中国近代最后一个集传统文化于一身的典型人物”,甚至有人认为他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最后一人,近代历史上的第一人”。

曾国藩一生在为官、治家、治学、修身等方面都有着极高的成就,被梁启超称为是“立功”、“立言”、“立德”三不朽,“岂惟近代,盖有史以来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岂惟我国,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

曾国藩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就与他博览群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曾国藩自五岁入塾读书,到他60岁去世,期间的50余年,他一直勤奋学习,涉猎百家,自称“学问各凃,皆略涉其涯矣”。

曾国藩的治学思想及其现代影响

曾国藩的治学思想及其现代影响

曾国藩的治学思想及其现代影响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政治家和思想家之一。

他的治学思想不仅影响了当时的社会,也对今天的人们有着重要的启示。

本文探讨曾国藩的治学思想及其现代影响。

一、曾国藩的治学思想曾国藩的治学思想可以概括为“实学为用”和“知行合一”。

他认为学问只有对实际问题解决有帮助的方面才是有意义的,否则就是无用之学;而只有把所学的知识付诸于实践行动,才能真正听取了学问的实质意义。

这一理念在其治学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其次,曾国藩重视思维训练。

他认为,要想成为一名有远见卓识的学者或政治家,就必须通过思维训练来提升自己的智力和智慧。

他强调思考、推理、分析和判断等能力的培养,注重提高思辨能力。

最后,曾国藩注重实践创新。

他认为,只有积极探索、实践、创新,才能真正把所学的知识转化为实用的工具,从而产生真正的价值。

他鼓励学者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从经验中总结出适合实际需要的新方法和新思路。

二、曾国藩治学思想的现代影响曾国藩治学思想为今日中国乃至世界的学术和社会实践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具体来说,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曾国藩的思想启示了我们要追求实用。

在现代社会,世界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

人们的知识和技能面临着更多更广泛的挑战,以创造出更多的实用解决方案。

因此,像曾国藩一样注重知识的实用性,是我们在学习和工作中都应该时刻铭记的。

其次,曾国藩的思想启示了我们要注重思维的培养。

现代社会要求人们具备更高水平的火眼金睛,熟练掌握开展研究、分析和判断等能力,以应对复杂的世界情况。

通过思考、推理、分析和判断等能力的培养,我们可以增强自己的理解能力和判断力,更好地把握世界和认识世界。

最后,曾国藩的思想启示了我们要推崇实践创新。

在现代社会,改变和创新是不断进行的。

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不断探索实践、创新是我们走向成功的关键之一。

我们在学习和工作中也应该遵循这个基本原则。

总之,曾国藩的治学思想为我们提供了对待学术、政治、商业等领域事务的基本态度和方法。

曾国藩智慧及其启示

曾国藩智慧及其启示

曾国藩智慧及其启示中共新田县委党赖明水曾国藩其人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谥文正,湖南长沙府湘乡(今湖南省双峰县)人。

晚清重臣,湘军之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

清朝战略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

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成为清代以文人而封武侯的第一人。

他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

他的人生,他的智慧,他的思想,深深地影响了几代中国人,以至他虽已去世一百余年,提起曾国藩,人们仍然津津乐道。

有的评论者说:如果以人物断代的话,曾国藩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最后一人,近代历史上的第一人。

曾国藩给后世的影响曾国藩的文集一出版,就成了当时人的必读书。

他的家书、日记、书信、文章,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

许多成名的人物,都受过他的思想熏陶。

梁启超对曾氏倾心推崇,称‚吾谓曾文正集,不可不日三复也‛。

毛泽东青年时期,潜心研究曾国藩文集,得出了‚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的结论。

即使是晚年,他还曾说:‚曾国藩是地主阶级最厉害的人物。

‛蒋介石对曾国藩更是顶礼膜拜,认为曾国藩为人之道,‚足为吾人之师资‛。

他把《曾胡治兵语录》当做教导高级将领的教科书,自己将《曾文正公全集》常臵案旁,终生拜读不辍。

对曾国藩的评价中国近代现代化建设的开拓者。

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真正积极实践的第一人。

在他的指导下,建造中国第一艘轮船,开启近代制造业的先河;建立第一所兵工学堂,肇始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第一次翻译印刷西方书籍,不仅奠定了近代中国科技基础,而且极大地开阔了中国人的眼界;安排第一批赴美留学生,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栋梁之材。

中国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山祖师。

曾国藩自称:‚鄙人乃训练之才,非战阵之才‛。

他以儒家精神练兵,使湘军成为一支有主义的队伍,他作《爱民歌》传唱,使湘军声威大震,毛泽东作《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即以此为蓝本,蒋介石黄埔建军时,也将他的《爱民歌》印发学生演唱,收效甚大。

曾国藩的领导力思想及其启示

曾国藩的领导力思想及其启示

曾国藩的领导力思想及其启示曾国藩是清朝末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他的领导力思想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曾国藩提出的领导力思想不仅在军事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还在政治和教育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围绕曾国藩的领导力思想展开阐述,并探讨这些思想对我们的启示。

曾国藩十分重视自身修养和人格魅力,他提出“立身以立德,立德以养民,养民以安天下”的思想。

曾国藩认为,一个优秀的领导者首先要以身作则,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才能赢得民心,统一国家。

在管理层面上,领导者要注重改善自己的品德修养和素质,以身作则的方式来影响和带领下属,使他们能够受到良好的榜样影响。

这一思想对我们的启示是,作为领导者,我们首先要注重自身修养和人格魅力的塑造,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以身作则,才能引领团队走向成功。

曾国藩强调团队合作和人才培养。

曾国藩在军事管理上非常重视团队的配合和协作,他倡导众人拾柴火焰高的理念,鼓励下属们齐心协力、精诚团结,共同应对敌人。

曾国藩还注重人才的培养和选拔,他善于发掘人才,注重人才的激励和使用,给予人才足够的空间和发挥的机会。

这一思想对我们的启示是,一个领导者需要善于团队合作,懂得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团结齐心,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就。

领导者还需要善于发掘和培养人才,给予员工足够的信任和发挥的空间,激励员工的创新和进取精神。

曾国藩提倡“明断之权、明法之制、明令之理、明团之体”,他在管理上注重科学的规范和制度建设。

曾国藩认为,管理者要有明确的权威,健全的法制,合理的规章制度,以及完备的团体组织,这样才能确保统一战线的团结一致,发挥出最大的力量。

这一思想对我们的启示是,管理者需要具备权威性和决断力,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和规范,确保组织的运作有序、高效,进而推动团队的良性发展。

曾国藩重视教育和继任者的培养。

他提出了“无先秦,不白水;无白水,不黄卷;无黄卷,不读书” 的思想,强调了读书与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2021曾国藩治军方略的精华内容及影响范文3

2021曾国藩治军方略的精华内容及影响范文3

2021曾国藩治军方略的精华内容及影响范文 曾国藩(1811-1872),字伯函,号涤生,湖南湘乡人。

历任两江总督、直隶总督,官居一品,为晚清重臣。

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1传奇色彩,既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开拓者,亦是清代以文人而封武侯第一人。

从组建湘军、平定太平天国运动到办理天津教案,毁誉不一。

作为封建统治的卫道士,他的治军方略虽有其阶级局限性,但其中的精华内容,仍很是值得后人仔细研究和学习。

一、思想治军,占领道德制高点 战争胜负的基础,是民心、军心所向。

换言之,是否可以赢取作战官员及百姓思想认识上的支持与认同,是战争胜负的先决条件。

在平定太平天国的战争中,针对太平天国所倡导的“拜上帝教”与中国传统文化及道德伦理相悖以及砸孔庙、焚儒书、毁学堂、烧牌位等系列过激行为,曾国藩抨击其使“举中国数千年礼仪人伦诗书典则扫地荡尽”,令“孔子、孟子痛哭于九泉”.从而为其领导的湘军打出了“勤王卫道”“解民于倒悬”的旗号,赋予战争维护君主统治和纲常名教的意义,冠湘军以师出有道的名义,出战伊始即以“义师”自诩,从而赢取和聚集了整个统治阶级的力量,尤其是博得了饱经诗书的湘军儒将们的支持,为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赢取了人们的思想认识上的认同和支持。

受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曾国藩将“仁”“礼”作为治军思想之源“,忠”“信”作为行军打仗之本。

具体落实起来,无外乎强调服膺于“忠恕”“智勇”及上下名分、尊卑贵贱等社会道德标准。

自湘军组建之初,曾国藩就竭力为将士灌输孔孟之道,强调“忠君必先敬畏长官,义也”“,爱民必先保护闾阎,仁也”,并通过各种方式将封建社会的伦理纲常灌输、渗透给将士,以确保各位将士各护其长“,以敬畏官长为第一要义”,听从指挥,杜绝军队内“犯上作乱”现象的发生,提高命令的执行力度,加强对军队的控制。

曾国藩以思想治军,他对军队风气好坏对战斗力的影响有深刻的认识。

为加强官兵的个人思想意识及行为修养,在军中,他“倡之以朴诚,导之以廉耻”,训诫官兵以诚相待,并将其作为湘军内部团结的凝聚剂。

曾国藩军事改革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

曾国藩军事改革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

曾国藩军事改革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丁朕义关键词:中国近代史曾国藩军事改革中图分类号:E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883一(2004)04—0044—02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极其重要的人物,他对绿营在与太平军作战中屡战屡败、腐败无能、不堪重用,近现代中国的军事、政治、文化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其历因此,其军事改革主要是效法明朝抗倭名将戚继光练兵史功过、是非得失,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本文仅就之道,意在革除八旗、绿营的积弊,以图造就一支能征善其军事改革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作简要述评。

战的军队,其具体做法如下:一、曾国藩军事改革的主要内容(一)招募精兵改变绿营世兵制,招募士兵的标在曾国藩帮办湖南团练、组建湘军之前,清朝军队准:“技艺娴熟、年轻力壮、朴实而有农夫土者为上。

其油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八旗,一种是绿营。

八旗由满族旗头滑面,有市井气者,有衙门气者概不收用。

”主要是着人组成,是清王朝得以问鼎中原、建立全国政权的基本眼于农民吃苦耐劳的特点,便于约束、管理。

鉴于绿营兵武装力量,在清军人关之后,由于长期养尊处优,已逐渐将互不相习的弊病,曾国藩还规定,统兵者必须亲自招丧失了战斗力。

因此,自康熙起,清王朝实际是靠绿营维募士兵;如中途撤换将领,则将其原统带军队予以遣散,持其统治。

绿营是清朝统治者人关后沿袭明代兵制组织另行挑选或募员重编。

“营官由统领挑选,哨弁由营官挑的武装,它由汉人组成。

在“三藩之乱”后逐渐取代八旗选,什长由哨弁挑选,勇丁由什长挑选。

譬如木焉,统领成为清王朝主要的军事力量。

绿营实行世兵制,父子相如根,由根而生干,生枝叶,皆一气所通。

”由谁招募就由承,世代以当兵为职业。

自康熙以后由于物价上涨以及谁统领,士兵只服从、听命于其直接统领者一人。

各级军官层层克扣,士兵薪饷根本无法维持一家老小的(二)提高待遇曾国藩为增加湘军的吸引力,同生计,士兵只好兼营他业以谋生。

“名在军籍,实为市时也是为了稳定队伍,大幅度提高了湘军官兵的生活待佣”。

总结一下曾国藩的军事思想

总结一下曾国藩的军事思想

总结一下曾国藩的军事思想曾国藩(1811-1872),清朝末年重要军事家、政治家、思想家,被称为“曾家军事家”,在中国近代军事史上留下了重要的影响。

曾国藩的军事思想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注重军事教育和训练曾国藩认为,军队的战斗力首先取决于对士兵的教育和训练。

他提倡军队实行严格的纪律,要求士兵服从命令,严守军纪,纠正各种不良习气,保持高度的军事纪律,提高军队的整体素质。

同时,他还重视军事教育,注重对士兵的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提高他们的作战能力。

二、注重实践经验和战术创新曾国藩十分重视实践经验的总结和借鉴,他认为通过总结过去的战斗经验可以为未来的作战提供重要的参考和指导。

在战术方面,曾国藩大胆创新,提倡灵活的战术和多样化的战斗方法。

他注重兵力合理配置、集中兵力优势、分散兵力各司其职,以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战果。

三、注重思维和战略规划曾国藩重视全局思维和战略规划,他认为制定正确的战略和计划对于战争的胜利至关重要。

在制定战略计划时,他注重分析敌情、研究地形、探讨战略目标,以确定战斗方向和行动计划。

曾国藩在湘军建立和作战中表现了出色的策略眼光和执行力,以比敌更高的决策效率、连续作战和以小胜大的手法,取得了重要的战略优势。

四、注重军事改革和装备升级曾国藩意识到军队需不断进行改革和装备升级,以适应时代的变化和战争的需求。

他提倡利用现代化的武器和装备,如火炮、步枪、弹药等,提高军队的火力和作战能力。

同时,他重视军队组织和管理的改革,建立一套完善的指挥体系,加强军队的组织能力和战斗力。

五、注重军民关系和人才培养曾国藩强调军民关系的重要性,他认为军队必须与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依靠人民的支持和协助才能取得战斗的胜利。

他提倡军民一体化的思想,注重士兵的思想教育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同时,他也十分重视人才培养,注重选拔和培养具有军事才能的将领和军事人才,为国家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的军事人才。

在中国近代军事史上,曾国藩的军事思想对后人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最新文档】曾国藩评价-word范文模板 (11页)

【最新文档】曾国藩评价-word范文模板 (11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曾国藩评价篇一:曾国藩的历史评价曾国藩的历史评价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同时又是中国儒家文化的集大成者和洋务运动的开山人物。

一)曾国藩的军事思想有关论文指出,曾国藩的军事战略思想主要体现在湘军的建立和治军作战的过程中,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以“忠义”为准则的建军军事战略思想。

曾国藩建军思想的—个特色,就是在军队内部强化封建意识。

他以孔孟的“忠义”为建军的宗旨,要求湘军绝对效忠清王朝的封建政权,绝对忠于自己。

在“忠义”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曾国藩在湘军的编制上主张先设官,由官自招士兵,各军内部以各级将领为核心,以下级绝对服从上级为惟一信条;全营归属营官,营官归属统领,全军归属大帅。

这样,就形成了一种私属性质的上下级关系。

曾国藩选择将领以“忠义血性”为标准,认为只有这样的人才能效忠清王朝,才能绝对服从自己。

在招募士兵的问题上,曾国藩主张应招“以朴实而有农夫土气者为上”,以便使他们树立“愚忠”的思想,能够充当炮灰,为清王朝卖命。

同时,曾国藩主张采用原籍招募的办法,由统兵将领亲自筛选,通过私人的关系建立相互之间的情谊,在军队内部形成一种凝聚力,以此维系军队的协调和稳定。

第二,以“礼、诚”为本,以“勤、恕、廉、明”为要义的治军军事战略思想。

曾国藩整治军队的第一要务是“礼”治,即以礼自治,以礼治人;他整治军队的另一要务是“诚”,即把“诚”看作“物之始终”,是维系国家和民族之命运的纽带。

同时,曾国藩认为,治军还要以“勤、恕、廉、明”为要义,做到“勤以治事,恕以待人,廉以服众,明以应务”。

所谓“勤以治事”,就是要求湘军改变八旗、绿营的积弊,各级将领对待一切问题要身到、心到、眼到、手到、口到;他认为治军之道以“勤以治事”为先,正是由于他要求下属做到勤劳,力戒懒散作风,才大大提高了湘军将领的指挥和决策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曾国藩的治军思想及其对后世的影响学生:王泽明指导老师:党庆兰[摘要]曾国藩是中国近代有名的军事家、战略家和理学大师。

他以儒学思想为根基治军,源于传统又高于传统,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治军思想。

其治军思想包括四个方面,一是以“仁”,“礼”为治军之源,“忠”“信”为行军之本;二是以“勤”“恕”“廉”“明”为将帅的武德修养和行为准则;三是“训”与“练”相结合的练军方法;四是讲求“慎战”“以主待客”“正奇互用”的战略战术。

他以思想治军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蔡锷、蒋介石毛泽东等后世革命家的治军思想都深受其影响,他们治军思想的很多方面都直接与曾国藩的治军思想有着渊源关系。

[关键词]曾国藩;治军思想;影响曾国藩出生于一个普通封建地主家庭,他自幼开始接受中国传统教育,熟读经史,立志要做“末世扶危救难的英雄”,更以“不为圣贤,便为禽兽”为座右铭。

咸丰元年(1851年)洪秀全在金田发动起义,实力很快发展壮大,清朝政府朝野震动。

咸丰三年(1853年),曾国藩临危受命,投笔从戎,开始了自己的军事生涯。

曾国藩分析认为八旗绿营在与太平军作战中之所以失败,最大的弊端就是“败则不相救”。

针对这一弊端,后来他以自己所学理学思想为基础,并结合军事实践建立了一支异于八旗绿营的军队—湘军。

湘军在于太平军作战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帮助清政府镇压了太平天国运动,稳定了统治局面,建立了赫赫战功,这对后世学人影响极深。

所以其治军思想也受到后世学人的推崇,对后世影响极深。

曾国藩以思想之军,可谓是一种独创,与现在所提倡的创新思想相吻合,值得我们去学习和研究。

一、曾国藩以“仁”“礼”“忠”“信”为治军的根本,后世革命家蔡锷﹑蒋介石﹑毛泽东等人的治军思想深受其影响。

曾国藩为了改变八旗绿营在于太平军作战中节节败退的局面,在湘军建立之初就强调要把湘军建成一支“诸将一心,万众一气”的“忠义之军”。

○1要想使湘军内部“诸将一心”“万众一气”,就必须找到一套合理的治军方法来协调好军队中的各种关系。

曾国藩以此出发,结合儒家思想,主张以“仁”“礼”为治军思想之源,以使湘军有礼有序,内外和谐。

他说:“孟子曰: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守是二者,虽蛮貊之邦可行,又何勇之不治哉!”○2他倡导“以仁存心”“以礼存心”的目的就是一、内部以“仁”来教育将帅,要求他们做到“仁兵爱民”协调好军队上下级之间的关系以及军民之间的关系。

他说:“用恩莫如用仁,仁者,所谓欲立立人也,欲达达人也。

待弁勇如待子弟之心,常望其发达,望其成立,则人知恩矣”○3他要求将领之待士兵,要如父兄之待子弟。

无论为宽为严,为爱为憎,为好为恶,为赏为罚,均因出之以志诚无伪的仁爱之心。

同时曾国藩以史为鉴,认识到只有得到人民的支持才能取得战争的胜利,即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所以他非常重视军队的爱民教育。

他说“爱民为治军第一要务,需日日三令五申,视为性命之根本毋视为要结粉饰之文。

”○4此外他还编写了《爱民歌》等歌曲让士兵传唱,以时时提醒战士热爱人民,严于侓己。

他想通过这些“仁兵爱民”的思想教育达到军队内部团结,军民团结,相互协调,内外一致的理想效果。

二,以“礼”作为规范军队上下秩序的手段和法则。

“礼”指封建上下尊卑秩序。

曾国藩希望通过这种传统的礼仪制度使湘军将士恪守“君臣父子,上下尊卑”,“秩然如冠之不可倒置”的封建秩序,不仅自己绝不犯上作乱,而且要坚决镇压敢于犯上作乱的“逆贼”。

在军队内部形成一种被称为“辩等眀威”的“军礼”,维系上下尊卑的等级关系。

他说“用威莫如用礼,礼者,即所谓无众寡,无大小,无敢慢,泰而不骄也。

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威而不猛也。

恃之以敬,临之以庄,无形声之际,常有懔然难犯之象,则人知威矣”。

○5十分明显,他是想让将领本着“仁”“礼”的精神来修身养性和对待部属,使部属“知恩”“知威”尊敬上级,从而达到在政治上和思想上有效地控制军队的目地。

另一个目地就是根据孔子“仁者必有勇”的思想,鼓动将士抱着“杀身成仁”的志向,顽固的抗击太平军。

曾国藩为了将招募来的朴实农夫教育成“忠君尊上”的一支绝对服从命令的新式武装,提出了“独仗以忠信为行军之本”○6这个治军主张。

根据他的理解“忠”指小则忠于直接的上级,大则忠于国家君主;“信”指诚信,要求官军要讲诚信,要互相信任。

曾国藩对湘军官兵强调“忠”“信”思想是要他们绝对忠于封建国家和君主,让他们具备“忠君尊上”的政治素养,使湘军成为一支强有力的武装力量。

此外,他还将“忠信”内化为一个“诚”字。

要求将官以“诚”待人,他说“窃以为天地之所以不息,国之所以立,圣贤之德业之所以可大可久,皆诚为之也。

”故曰“诚着物之始终,不诚无物。

”○7只要怀有“至诚之心,则天下无不可为之事。

”他还强调将官士卒之间“尽去歪曲私衷,事事推心置腹”彼此“不挟私见,终可为人共谅。

”○8希望能以“诚”字作为团结湘军官兵的纽带。

曾国藩以思想治军,把儒家核心思想“仁礼”“忠信”作为治军思想的核心内容,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对中国近代军事思想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蔡锷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著名的资产阶级革命家和军事家,他不仅具有非凡的政治才能而且具有非凡的军事才能,他对曾国藩的治军思想非常推崇。

1911年夏,蔡锷为整顿云南新军,辑录《增胡治兵语录》在新军中普及。

并把《增胡治兵语录》作为“精神讲话”来教育将士。

蔡锷曾接受过新学教育,后来还留学过日本,对西方资产阶级军事思想有着较多的了解。

他比较中西认为曾国藩的治军思想虽然来源于中国的封建传统文化,治军的目地也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但他的思想和言行赋予了经世致用的实学特色,并且在实践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所以从内心举动处对曾国藩这位同乡先贤的事功尤其是治军方略表示出钦敬之情。

他在《致湖南绅士》一文中高度赞扬曾国藩的历史地位。

蔡锷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仍然把他作为治平天下的榜样看待,尤其对曾国藩的治军思想总体上予以赞同。

他称曾国藩“带兵如父兄之带子弟一语最为仁慈贴切,能以此存心,则古今带兵格言,千言万语皆可付之一炬。

”○9由此可见曾国藩对蔡锷治军思想影响极深。

此外,蒋介石、毛泽东等人的军事思想也深受其治军思想的影响。

蒋介石的治军思想内容可以概括为“分别编制,勤以训练,厚以教养,严以军纪,指导之以主义及政治观念。

”○10“厚以教养”是蒋介石治军思想中的重要一项内容,“教养”就是对军队的“思想教育”。

在黄埔训练时期,蒋介石把曾国藩、胡林翼等人的治军方略编辑为《增补曾胡治兵语录》作为黄埔军校的教材使用,在书中蒋介石还加入了自己的理解和体会,认为“治心即为治兵之本。

”○11可见其对曾国藩治军思想的重视和推崇。

在军校时期,他还学习曾国藩身体力行,经常对学生和教官进行精神教育。

后来在革命军中他还颁布了《国民革命歌》、《立志歌》、《放枪歌》、《军士爱民歌》等歌曲,以激励士气加强士兵的思想教育,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对曾国藩治军方法的效仿。

在行军过程中,他还亲自编写“军人精神教育标语”,进行散发张贴,以激励斗志。

蒋在思想上和军事上都奉曾国藩为宗师,说什么“要救国复兴就不可不效法曾、胡”。

○12认为黄埔军校就是“以《曾胡治兵语录》以及《拿破仑传》为之先的”。

○13毛泽东也对曾国藩给与很高的评价,尤其是其治军思想更是推崇倍至。

毛泽东的治军思想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曾国藩思想的影响。

如毛泽东早年曾说“寓意本源者,倡学而已矣。

惟学如基础,今人无学,故基础不厚,时虞倾圯,今人论人者,称袁世凯、孙文、康有为而三。

孙袁吾不论,独康略有本源矣。

然细观之,其本源究不能指其实在何处,徒为华言炫听,并无一干竖立,枝叶扶疏之妙…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

观其收拾洪杨一役,完满无缺,使以今人易位,其能如彼之完美呼。

”○14可见曾国藩的治军思想还是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毛泽东与曾国藩在政治立场上虽然不同,但是在军事思想上还是有许多相同的认识,曾国藩用儒家伦理道德来教育军队上忠于清政府,下忠于自己的上级将领。

从而提高军队的统一性,而毛泽东则用马克思主义教育军队,加强党对军队的领导,就是他所说的“党指挥枪”。

并且强调军民团结,时时加强军队的思想政治教育,做好了军队的思想作风建设,提高了党对军队的控制力,这对军队统一思想增强战斗力意义重大,可以说这与曾国藩的治军思想和方法有异曲同工之效。

二、曾国藩以“勤”“恕”“廉”“明”作为将帅的行为准则,蔡锷受其影响以“勤”为治军之首,毛泽东将“廉”发展为“为人民服务”。

曾国藩在行军过程中多次告诫统兵将帅要把“勤”“恕”“廉”“明”铭记于心作为行为准则。

他说“带兵之道,‘勤恕廉明’四字缺一不可,勤以治事,恕以待人,廉以服众,明以应务。

四字兼全可以为名将,可以为好官,不论文武大小,到处皆行得通”。

○15“勤以治事”曾国藩认为绿营弊病有三,第一惰气太深,将领养尊处优,只会糜饷贪污,勾心斗角,遇敌退却,不思进取;第二,是军纪败坏;第三,是调遣不当。

为了改变这种弊端他主张说:“治军之道,以勤字为先。

身勤则强,佚则病。

家勤则兴,懒则衰。

国勤则治,怠则乱。

军勤则胜,惰则败。

”○16为了使统兵将领做到“勤以治事”,他提出“取人之式以有操守而无官气,多条理而少大言为要。

为事之法以‘五到’为要。

五到者:身到、心到、眼到、手到、口到也。

身到者,如作吏则亲验命盗案,亲巡乡里,治军则亲巡营垒,亲探贼地是也;心到者凡事苦心剖析,大条理、小条理、始条理、终条理,理其绪而分之,又比其类而合之也;眼到者,著意看人,认真看公牍也;手到者,使人之事,既有公文,又苦心叮嘱也。

”○17经过曾国藩的苦心经营,湘军成为一支训练有素和战斗力远胜于绿营的武装力量,这都与他勤以治事的思想不无关系。

“恕以待人”曾国藩认为将帅之间不和的原因是相互猜忌,不能以“敬”“恕”待人。

所以他认为懂得了“恕”道就能“识大量大”,反之就“识小量小”。

他教育部属务必恕以待人,功不独居,故不推诿。

以平恕之心待人,处处严于侓己,薄于责人。

从而减少湘军内部的摩擦,增进湘军将领彼此之间的融合与信任,增强湘军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廉以服众”是曾国藩在行军过程中反复强调的问题。

“廉”就是公正无私,不谋私利。

将帅贪污腐败,贪没士兵军饷的事情在中国古代历史中时有发生。

曾国藩认为将帅的廉洁问题非常重要,它会严重影响军队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也会影响士兵的正常生活,从而削弱军队的战斗力。

所以曾国藩要求将领廉洁自律,以身为范,以做到很好的表率和示范作用。

他总结说:“欲服军心,必先尚廉介;欲求廉介,必先尚俭朴。

不妄发一文钱,则一身廉;不私用一人,则一营廉;不独兵勇威服,亦且鬼神钦服矣”。

○18曾国藩不仅在思想上对官军进行教育,也从制度上加以保证。

为了使湘军将领不明目张胆地“与同辈争薪水,与士卒争毫厘”不克扣、剥削士兵的粮钱,不因小利而使将兵反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