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曾国藩

合集下载

论曾国藩的“情商”

论曾国藩的“情商”

论曾国藩的“情商”【内容提要】一、曾国藩的成功之路说明,“情商”比“智商”更重要1、曾国藩的成功之道。

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然而,他小时候的天赋并不高,并不是那种过目不忘、一目十行的神童,跟普通的孩子也差不多,甚至称得上愚笨。

有一天,他在家读书,对一篇文章重复朗读很多遍了,还是没有背下来。

这时候,家里来了一个贼,潜伏在屋檐下,希望等读书人睡觉之后捞点好处。

可是等啊等,就是不见他睡觉,还是翻来覆去地读那篇文章。

那个贼人在墙根底下等得不耐烦了,生起气来:“这种水平读什么书?”然后将那文章背诵一篇,扬长而去。

曾国藩被突然发生的事情惊呆了,等那小贼背完文章跑了,他才反应过来,哂然一笑,心想:这个人好厉害啊,听了几遍就能背熟,看来我还是用功不够啊,还需要继续苦读!“勤能补拙”,正是凭着这股韧劲和恒心,曾国藩造就了自己的成功人生,成为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被称为晚清“第一名臣”,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中国近代文化的开创者、引进西方近代文化的带头人、中国近代洋务运动的创始人;后来者推崇他为“千古完人”、“官场楷模”。

2、20%的智商+80%的情商=100%的成功“情商”是相对于“智商”而言的。

智商(intelligence quotient简写成IQ)表示智力水平的高低。

情商(emotional quotient简写成EQ)是表示认识、控制和调节自身情感的能力。

情商对于人的成功起着比智商更加重要的作用。

情商(EQ)一词,是1991年由美国耶鲁大学心理学家彼得•塞拉维和新罕布什尔大学的琼•梅耶最先提出来的;1995年,美国《纽约时报》专栏作家丹尼尔•戈尔曼推出《情商》一书,于是情商新潮在美国掀起,一些热心人在许多学校里开设"情商课",讲解情绪自控、应对、挫折与待人接物等学问。

"EQ"一词很快风行世界。

到1997年2月,企业管理出版社发行了我国第一本情商书--《情商,唤醒心中的巨人》。

简论曾国藩的人才思想

简论曾国藩的人才思想

简论曾国藩的人才思想杨涛【摘要】曾国藩始终将为国家培养出色的人才视为自己的人生使命之一,重视人才是贯穿曾国藩一生的重要思想;在选才标准方面,采取"广收博取"的原则,要使人才都有用武之地,人尽其用;在"广收博取"的前提下,还应该坚持"慎用"的原则,要按照选材的标准进行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

曾国藩的人才思想具有典型的儒学思想特征,同时又与其开放的思想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二者结合,共同促成了曾氏幕府的一时盛极。

%Talent is very important in Zeng Guo-fan' s theory. He took it as a great mission to discover and educate talents. In Zeng Guo-fan' s theory, talent has a very broad meaning, everyone could be a talent. Then, he advocated educating the talent accord- ing to his specialty. Zeng Guo-fan' s Theory of Talent is classically Confucian. The Confucian tradition and Zeng Guo-fan' s open mind brought out lots of talents around him.【期刊名称】《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年(卷),期】2012(028)001【总页数】3页(P66-68)【关键词】曾国藩;人才思想;儒学特色【作者】杨涛【作者单位】南开大学哲学院,天津30007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D921曾国藩是晚清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其一生最大的成就在于,筹备湘军,剿灭太平军,维护了清朝的统治,因此号称“中兴第一名臣”。

论曾国潘的是非功过

论曾国潘的是非功过

论曾国潘的是非功过“愚意所谓本源者,倡学而已矣。

博学如基础,今人无学,故基础不厚,进惧倾记。

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观其收拾洪杨一役,完满无缺。

使以今人易其位,其能如彼之完满乎?”毛主席曾经说的话,他说的他所佩服的人正是曾国藩。

曾国藩,生于1811年11月26日,逝于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函,号涤生,谥文正,汉族,出生于湖南长沙府湘乡县杨树坪(现属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荷叶镇)。

晚清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

清朝战略家、政治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

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曰文正。

可是他在我国近代史的功与过却有争议了,曾国藩,一个在中国近代史上引人注目却又颇有争议的人物。

他既是镇压太平天国的元凶,又是洋务运动的倡导者;既是一些人口中的“卖国贼”,又是晚清“同志中兴”的制造者,同时被清政府称为“学有本源,器成远大,忠诚体国,节劲凌霜”,并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定的学术地位。

虽然,晚清时代离我们很近,但不得不承认,作为一个理科生的我,对这一时期的历史的总体认识,都只是建立在中学以及现在所学的近现代历史课本和一些影视资料之上。

所以,对于我来说,这一段历史非常模糊。

只是简单的知道,当时的晚清政府由于统治者的软弱无能,就像一只待宰的羔羊,而贪婪又残忍的帝国主义国家们就像一只饥饿又凶残的狼,时刻准备着趁其不备之时向清政府猛扑过来。

所以说,那是一个动荡不安的年代,于是,正如:时势造英雄,那时候出了很多的英雄与枭雄,而曾国藩便是这些人物中的一个。

嘉庆十六年,曾国藩出生于湖南长沙府湘乡荷叶塘白杨坪的一个普通耕读家庭。

兄妹共有九人,曾国藩为长子。

曾国藩自幼虽笨,但勤奋好学,6岁入塾读书。

岁能读八股文、诵五经,14岁能读《周礼》《史记》等文选,同年参加长沙的童子试,成绩列为优等。

父麟书,有田产,不专心耕种,醉心功名,但是考童试7次都落榜,后来就设馆授徒。

曾国藩的生平事迹及人物评价_描写作文

曾国藩的生平事迹及人物评价_描写作文

曾国藩的生平事迹及人物评价曾国藩,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

他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印刷翻译了第一批西方书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

可以说是中国近代化建设的开拓者。

下面是橙子跟大家分享的曾国藩生平事迹及评价,欢迎大家来阅读学习~曾国藩的人物生平 1.组建湘军1851年(咸丰元年)1月,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组织起事。

5月,曾国藩在刘蓉、罗泽南等人的推动下,上《敬陈圣德三端预防流弊疏》批评咸丰皇帝。

咸丰帝没有读完,就愤怒地将奏折摔到了地上,立刻召见了军机大臣要定他的罪,若非祁寯藻、季芝昌等人苦苦为他求情,他很可能陷于不测之罪。

曾国藩了解这一情况后,心里非常紧张,立刻对此次谏争之举上奏自责,从此再不敢对皇帝本人和朝廷的根本决策说长道短。

1852年(咸丰二年),曾国藩因母丧在家。

这时太平天国运动已席卷半个中国,尽管清政府从全国各地调集大量八旗军、绿营官兵来对付太平军,可是这支腐朽的武装已不堪一战。

因此,清政府屡次颁发奖励团练的命令,力图利用各地的地主武装来遏制太平军势力的发展,这就为曾国藩的湘军的出现,提供了一个机会。

1853年(咸丰三年),借着清政府急于寻求力量镇压太平天国的1 / 17时机,他因势在其家乡湖南一带,依靠师徒、亲戚、好友等复杂的人际关系,建立了一支地方团练,称为湘勇。

8月,曾国藩获准在衡州练兵,“凡枪炮刀锚之模式,帆樯桨橹之位置,无不躬自演试,殚竭思力” ,并派人赴广东购买西洋火炮,筹建水师。

在团练湘勇期间,他严肃军纪,开辟新的军队,他先后将5000人的湘勇分为塔、罗、王、李等十营,先后将团练地点由长沙迁至湘潭,避免与长沙的绿营发生直接矛盾。

2.大战太平军1854年(咸丰四年)2月,湘军倾巢出动,曾国藩发表了《讨粤匪檄》。

在这篇檄文里,他声称太平天国运动是“ 荼毒生灵”,“举中国数千年礼义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

此岂独我大清之奇变,乃开辟以来名教之奇变,我孔子、孟子之所痛哭于九泉”,接着号召“凡读书识字者,又乌可袖手安坐,不思一为之所也”,其站在了道德的制高点,故动员了当时广大的知识分子参与到对太平军的斗争当中,为日后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浅论曾国藩家书中的交友之道

浅论曾国藩家书中的交友之道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浅论曾国藩‎家书中的交‎友之道学 院 人文社科学‎院专 业 汉语言文学‎年级班别 0802学 号 *****‎*****‎225学生姓名 刘丽娟指导教师 黄俊杰二○一二年五月‎十四日JINGC ‎H U UNIVE ‎R SITY ‎ OF TECHN ‎O LOGY ‎目录第一章曾国藩交友‎的思想渊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淳厚古朴的‎家风对其交‎友观念的影‎响 (4)二、受孔孟之道‎的影响 (6)第二章曾国藩的交‎友原则 (8)一、交友拜师宜‎专一 (8)二、交友必须亲‎近良友 (9)三、交友须勤加‎来往 (9)四,交友需诚心‎ (9)五、交友勿占人‎便宜 (10)第三章曾国藩的交‎友类型 (10)一、早年求学时‎期曾有过损‎友 (10)二、终身的挚友‎ (10)三、学术交流的‎文友 (11)四、军中所交之‎僚友 (11)第四章小结:曾国藩的交‎友原则对后‎世的启示 (11)参考文献 (12)致谢语 (12)浅论曾国藩‎家书中的交‎友之道摘要:曾国藩是一‎个争论颇多‎的历史人物‎,对其功过是‎非的评价,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近代的章太‎炎曾评价他‎说“曾国藩者,誉之则为圣‎贤、谳之则为元‎凶。

”在当代,刘伯承曾说‎:“这位曾文正‎公,其人不可取‎,但也不要因‎人废言。

”可见,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曾国‎藩的评价也‎能站到一定‎的历史背景‎中对其有一‎个客观的评‎价,因事而异。

《曾国藩家书‎》记录了曾国‎藩在清道光‎二十年到同‎治十年的翰‎苑和从武生‎涯,所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小到人际琐‎事和家庭生‎计的指陈,大到进德修‎业,经世治国之‎道的阐释,是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活‎动和其治政‎,治家,治学之道的‎生动反映。

尽管曾国藩‎平生学术著‎述甚少,但仅一部家‎书足以体现‎他的学识造‎诣和道德修‎养,从而赢得“道德文章冠‎冕一代”的称誉,毛泽东19‎17年曾说‎过“吾于近人独‎服曾文正”。

论曾国藩外交中的矛盾性(初稿1)

论曾国藩外交中的矛盾性(初稿1)

论曾国藩外交中的矛盾性曾国藩在历史上是一个颇具争议的人物,他并不是专业的外交人员,一生中直接处理的外交事件只有天津教案,但是他的外交思想影响了很多人,李鸿章、郭嵩焘、曾纪泽等的外交实践中都可以看到曾国藩外交思想的影子。

很多人评价曾国藩在外交上的作为是“卖国”,但其实在对外交涉中,曾国藩也有过抗争,内心有过挣扎。

因此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岁月里,作为封建士大夫代表的曾国藩在对外交涉中往往表现出矛盾的一面。

一、曾国藩外交中矛盾性的表现(一)抗争和妥协并存曾国藩在处理“阿思本舰队事件”时主要表现出抗争的一面,有利的维护了国家的利益。

曾国藩认为购买洋船为“救时第一要务”“盖不重在剿办发逆,而重在陆续购买,据为己有,在中华则见惯而不惊,在英、法亦渐失其所恃”1是其主要目的,因此曾国藩奏请购买外洋船炮,希望“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改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逆,可以勤远略。

”2但是因为代办购置船炮事物的李泰国妄图以英国海军大尉阿思本为舰队司令,舰上官兵全用英国人,所以他认识到“惟李泰国在京所陈轮船条件暨贵衙门议定章程,和前此购船之初似已失其本意。

”3同时认为“购船云者,购之以为己物,令中国之将得为斯船之主也。

若仍另带中国师船,则蔡国祥仍为长龙舢板之主,不得为轮船之主矣。

轮船之于长龙舢板,大小既已悬殊,迟速更若霄壤。

假令同泊一处,譬之华岳高耸,众山罗列,有似儿孙。

洋人本有欺凌之心,而更授以可凌之势;华人本有畏怯之素,而又逼处可怯之地。

”4,因此强烈要求舰队遣散,并且在回复奕又虑该洋兵等逗留滋事,赶即拨给薪工经费,责成阿思本迅速押带回国,并将狡狯异常之李泰国趁势革退,不准再干预中国事务。

用不测之威,弭无穷之患,一举而数善俱备,固宜中外翕然称快也。

”1《曾国藩全集·书信六》4458. 复奕诉同治二年八月十二日 3946页2《曾国藩全集·奏稿三》0791. 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摺(咸丰十一年七月十八日)1603页3《曾国藩全集·书信六》4458. 复奕诉同治二年八月十二日 3946页4《曾国藩全集·书信六》4458. 复奕诉同治二年八月十二日 3947页1虽然所购七船以化为乌有,但是维护了国家主权,粉碎了英国企图控制中国军事的阴谋,并且将狡狯异常之李泰国趁势革退,可谓是一举两得。

曾国藩的生平事迹及人物评价

曾国藩的生平事迹及人物评价

曾国藩的生平事迹及人物评价曾国藩,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

他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印刷翻译了第一批西方书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

可以说是中国近代化建设的开拓者。

下面是店铺跟大家分享的曾国藩生平事迹及评价,欢迎大家来阅读学习!曾国藩的人物生平1.组建湘军1851年(咸丰元年)1月,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组织起事。

5月,曾国藩在刘蓉、罗泽南等人的推动下,上《敬陈圣德三端预防流弊疏》批评咸丰皇帝。

咸丰帝没有读完,就愤怒地将奏折摔到了地上,立刻召见了军机大臣要定他的罪,若非祁寯藻、季芝昌等人苦苦为他求情,他很可能陷于不测之罪。

曾国藩了解这一情况后,心里非常紧张,立刻对此次谏争之举上奏自责,从此再不敢对皇帝本人和朝廷的根本决策说长道短。

1852年(咸丰二年),曾国藩因母丧在家。

这时太平天国运动已席卷半个中国,尽管清政府从全国各地调集大量八旗军、绿营官兵来对付太平军,可是这支腐朽的武装已不堪一战。

因此,清政府屡次颁发奖励团练的命令,力图利用各地的地主武装来遏制太平军势力的发展,这就为曾国藩的湘军的出现,提供了一个机会。

1853年(咸丰三年),借着清政府急于寻求力量镇压太平天国的时机,他因势在其家乡湖南一带,依靠师徒、亲戚、好友等复杂的人际关系,建立了一支地方团练,称为湘勇。

8月,曾国藩获准在衡州练兵,“凡枪炮刀锚之模式,帆樯桨橹之位置,无不躬自演试,殚竭思力” ,并派人赴广东购买西洋火炮,筹建水师。

在团练湘勇期间,他严肃军纪,开辟新的军队,他先后将5000人的湘勇分为塔、罗、王、李等十营,先后将团练地点由长沙迁至湘潭,避免与长沙的绿营发生直接矛盾。

2.大战太平军1854年(咸丰四年)2月,湘军倾巢出动,曾国藩发表了《讨粤匪檄》。

在这篇檄文里,他声称太平天国运动是“ 荼毒生灵”,“举中国数千年礼义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

此岂独我大清之奇变,乃开辟以来名教之奇变,我孔子、孟子之所痛哭于九泉”,接着号召“凡读书识字者,又乌可袖手安坐,不思一为之所也”,其站在了道德的制高点,故动员了当时广大的知识分子参与到对太平军的斗争当中,为日后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论曾国藩的家教思想

论曾国藩的家教思想
1418、314、260、1510、1279、28l、66、65、1662、1600、lllO、190、
l锚6茭。 [29]胡暂敷:《曾国籍治学方法》,第3页。 [33]曾阑藩:《曾国藩全集・家书》,岳麓书社1985年 版,第1247羹。
容和合理成分,为开仓惭时代的家教事业,培养适合新时期道德
窥范静—健薪入鬟供丰富的历史养料。
注释: [1][2]【8][10][u][12][13][14][15][19][22】
责任编辑:金翻
(上接第135页)抵押物处分代理机构、住房产权确认机 构、公诞机构等,并保证这些机构高度的独立性。最后,建立 个入信用监控俸系,特麓是要强纯对个人守信及个入资信保
密的立法。
估的法律保i正以及抵押担保的约束机制等问题。 参考文献:
5。建立健全住房公积金撩关法规,优化夕卜部制度环境。 当前,我蕃应借鉴阑际上成功的经验,结合我藿的实际情况, 加快法律法规的建设步伐,大力保证法律、法规的有效实施, 以保{正住房公积金的有序发展。例如,在法规体系方藤斜定 抵择贷款法以规范抵押市场,填补现行立法的空自,燕点解 决住宅抵押处分权与政府行政处罚权的矛盾、抵押登记与评
责任编辑:思祁
万方数据
189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文教・历史 Nhomakorabea崇j琏:法,在教育子弟墨尊,即抄写《基课操》鬻予诸弟子经,俸为 学习“谨独”的依据。在淡泊无求的内在修养上,曾国藩劝戒 子弟应谨守“不忮不求”,作为自我修养的道理。“不忮”是 攒不嫉妒毽久,便秃怨恨之心,“不求”受|l怒不贪求,不对名利 有菲分之想。“凡喜誉恶毁之心,既鄙夫患得患失之心也。 于此关不打破,则一切学问才智适足以欺世盗名。”旧副在敦 厚稳羹酶外在表现上,要求举蝗臻庄。著调诫纪泽终为一个 修身立德的人,无论在人多人少或独处时,心应恭敬,仪态应 庄重等。 曾晷藩家教恩怨中凝聚着孛华瑟族黄统文诧孛有关家教酶 部分精华,尤其是他将曾氏家风、儒家文化和自身阅历经验结合 在一起,决定了曾鼠藩家教思想的内容十分广泛,形成了一个比 较完整的薅系,具蠢独特戆特点。在柱会经济不鼗遂步,文饱事 业日益发达的今天,我们应在批评的前提下汲取其中的积极内

中国近代史人物论文 曾国藩

中国近代史人物论文 曾国藩

小论曾国藩作为一个湖南人,我们不能不为毛泽东自豪;作为一个娄底人,我们听的最多却是曾国藩。

他雄韬伟略,夫近代之中国,内罹发捻之乱,外受夷狄之侵,此方危急之秋也。

一时豪杰并起,内乱迭生,天下趋于不治,黎民现乎不生,国藩之出也,剿灭洪逆,实安民之急需;倡行洋务,奠强国之根本,此皆垂世之勋功,历来世人称之。

然人多以为曾国藩好杀,遂以“曾剃头”谓之,亮不以为然也。

何也?盖曾国藩出诸书生,有异武将,不杀无以树威,不杀无以慑逆,且发逆{太平军]多不屈,不杀等乎聚敌也。

曾国藩善用人,其幕府人才济济,如左宗棠,胡林仪,彭玉嶙,塔其步等,皆一代将才,曾国藩遇之如子弟,用人不疑。

至于荡尽洪逆,拥精兵数十万,控江山近半壁,苟听谋士之言,则可南面称王,朝廷莫能制也。

曾国藩耻曹莽之为,拒其教言,将湘军尽数解散,乃成忠名处世炼猾,城府至深,喜怒不形于色,纷扰不累于怀,处,与发逆每战多北,数殆覆军,更朝臣构怨,军父猜测,此时也,曾国藩习老子之术,请心寡欲,自勉自励,使之无此坚志,何期后时之功?自律极严,不耽声色,不爱金钱,不逞奢华,行军起居唯麻衣竹器也,为当代官府罕见也,教子以慈,督弟以严,家法缕析,虽行军匆忙之间,尤弥而不废一生笃好学问,作文每日不辍,其文也称于时也本人对中国近代史的总体认识,都只是建立在中学的历史课本和相关的影视资料之上。

换句话说,只是总体地知道那是个这样的年代,大中华帝国就像一只垂死的肥猪,贪婪又残忍的帝国主义国家们就像饿得前胸贴后背的秃鹫们抢着来瓜分这只基本没有反抗能力的肥猪。

所以说,那是个动荡的年代,于是,时势造英雄地,那时候出了很多的英雄与枭雄。

也因此,历史课本让我们知道了晚清“同治中兴”的制造者,曾国藩。

曾国藩,其名,如雷贯耳。

从书店里地摊上满摆着的他自己写的书籍、有关于他的书籍、甚至于某些人为求销量生拉硬套地为自己的书命名《曾国藩与XXX》。

不能不看出他对我们当今现代的影响。

其人。

没见过。

对其之了解,真只是略懂。

论曾国藩的清正治家之道

论曾国藩的清正治家之道

论曾国藩的清正治家之道
潘岳风
【期刊名称】《西部学刊》
【年(卷),期】2024()1
【摘要】曾国藩是晚清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和学者。

和其他身居高位
的官员一样,他在为官生涯中遇到了家族成员存在的问题,即政商交易、干预公务、
花费奢侈以及道德有污点,不利于家族的延续。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他提出了不干预
公务的观点,指出干预公务的后果,规劝父亲和弟弟不要干预公务;提出“八败说”,即居官四败和居家四败,深刻剖析了古来为官者身败名裂、家族消亡的原因,警醒自我,教育家人;提出治家的三字诀,即清、慎、勤,经济上要清正清廉;政治上要谦虚谨慎,
不骄傲自满;生活上要勤俭持家,保持寒士作风。

曾国藩的治家思想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也存在弟弟私德有亏以及次子曾纪鸿沾染官宦子弟习气等问题。

【总页数】6页(P112-116)
【作者】潘岳风
【作者单位】桂林旅游学院图书馆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252
【相关文献】
1.曾国藩治家之道与价值观教育
2.曾国藩为政求学治家之道——读《曾国藩家书》
3.曾国藩治家之道:勤俭、孝悌、睦邻
4.论曾国藩治家之道及当代启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近代史人物曾国藩论文

近代史人物曾国藩论文

近代史人物曾国藩论文曾国藩治学严禁,品格优良,读书做学问道理深刻,甚为后人称赞。

他坚信“学以立志”,强调学为立身行事之本;努力向圣人学习,力求做人中豪杰。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近代史人物曾国藩论文,希望大家喜欢!近代史人物曾国藩论文篇一《论曾国藩的治学品格》[摘要]曾国藩治学严禁,品格优良,读书做学问道理深刻,甚为后人称赞。

他坚信“学以立志”,强调学为立身行事之本;努力向圣人学习,力求做人中豪杰。

曾国藩“博”、“专”结合,强调贵在坚持,学以致用,其严谨的治学理念和优秀的治学品格值得后人学习。

[关键词]治学品格学以立志学以致用曾国藩为官、治军,不废学问,读书写字,未曾间断。

他一生孜孜治学,经史子集,无不深谙博览;义理训诂,兼采并蓄;吟诗作联,游心词章。

他归依儒学,深究宋明理学,是新文化运动出现前的旧文化的一个突出代表。

曾国藩良好的治学品格,甚为后人称赞,彰显着时代价值。

曾国藩“学以立志”的治学理念立志、定心:志存高远,学为立身行事之本。

曾国藩的成就,可以从“学”字上找答案。

他认为,学习读书,首先要立志、定心。

不立志,无追求,必浑浑噩噩,芸芸庸庸,白掷光阴。

“譬诸草木,志之不立,本则拔矣。

是知千言万语,莫先于立志也。

”他在日记中写道:“君子庄敬日强。

我日日安肆,日日衰尔,欲其强,得乎?……自去年(道光二十二年)十二月二十日后,心常中忡不自持,若有所失亡者,至今如故。

盖不能立时易放倒,故心无定向。

无定向则不能静,不静则不能安,其根在志之不立耳。

”立一志,心有定向,目标终一,践履笃行。

曾国藩立志之大,立志之坚,其时无人于比。

他在诗文、家书中多次写道,立志可以成就自我,成就大事。

人如果能立志,圣贤豪杰所能做到的事,我们也能做到;如果人不能立志,即使整日与尧舜禹汤在一起,也受不了感染,学不了圣人,成就不了大事。

曾国藩认为,读书人就要“立大人之学”,就要立志为圣人、贤人。

曾国藩不仅自己读书立志,而且不断劝弟弟及晚辈读书立志。

中国近代史有关曾国藩的论文

中国近代史有关曾国藩的论文

中国近代史有关曾国藩的论文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在修身、齐家、治军、为学、为官诸多方面都给后人留下了许多可供思考与借鉴的东西。

然而我们该如何写有关曾国藩的论文呢?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推荐的中国近代史有关曾国藩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中国近代史有关曾国藩的论文篇一《曾国藩成功之道探析》摘要:作为近代中国历史上有着重大历史影响的人物,曾国藩的成功基于这样一些因素:读书储识,坚强立志,修身定性,倔强行事,交贤纳才,开放纳新。

时至今日,这些品质仍然有着借鉴意义。

关键词:曾国藩;成功;读书中图分类号: B259.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4-7387(2016)02-0064-04曾国藩是近代中国历史上有着重大影响的历史人物,他创办湘军,挽救了清王朝摇摇欲坠的统治,开创了“同治中兴”之局,是清王朝文臣封武侯第一人;他倡办洋务,践行学习西方之先,有意无意地挣破束缚自身的社会罗网,成为同时代人中敢于直面西方文化的先行者。

虽然近代以来,曾国藩备受争论,但他的事功,仍然得到了诸多军政文化名人的推崇。

梁启超对曾国藩非常赞服:“曾文正者,岂惟近代,盖有史以来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岂惟我国,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

”[1]青年毛泽东曾经在致友人的信中感慨道:“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2]。

从一个偏僻的农村走出来,并封侯拜相,建有所谓“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之事业,曾国藩是如何完成这一转变的呢?这是许多人孜孜以求的问题,本文不揣谫陋,略陈管见。

一、读书储识自曾国藩的祖父起,曾氏家族形成了“耕读”为本的家风,曾国藩从8岁起在父亲曾麟书“晨夕讲授,指画耳提”督教下有过一段扎实刻苦的读书生活。

这种读书经历对他影响很大,让他受益终身。

1836年,曾国藩在“恩科”会试落第后返家途中典卖衣服购买了一套《二十三史》,父亲曾麟书知悉后鼓励他说:“尔借钱买书,吾不惜为汝弥缝,但能悉心读之,斯不负耳。

中国近代史浅析曾国藩的论文4000字(2)

中国近代史浅析曾国藩的论文4000字(2)

中国近代史浅析曾国藩的论文4000字(2)推荐文章大学中国近代史期末论文范文热度:中国近代史之辛亥革命评价论文3000字热度:中国近代史的结课论文范文热度:大学中国近代史论文4000字范文热度:近代史纲要结课论文范文精选热度:中国近代史浅析曾国藩的4000字论文篇三:《试析曾国藩的经世思想》摘要:晚清经世派代表人物曾国藩,为清朝三大中兴名臣,其经世思想对于当时和后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本文将从他的经世的内容、思想渊源以及简要的评价三个方面加以论述,对曾国藩的经世思想加以分析。

关键词:曾国藩经世思想评价曾国藩(1811—1872)字伯涵,号涤生,湖南湘乡人。

作为清王朝执掌重权的汉族封疆大吏,他既是封建社会末期最后一尊精神偶像,也是近代思想文化的重要代表。

曾氏服膺程朱理学,又全力研习经世之学,当大清帝国内忧外患交相侵袭,几欲颠覆之时,是他创立湘军,镇压太平天国进而平定东南半壁江山,大清始有同治中兴;不仅如此,近代中国首艘兵轮,首炉钢水,首批技术工人的诞生,首批中国学童远赴泰西深造等,均与曾国藩及其同道的倡导与活动紧密相关。

曾国藩也因此成为咸丰、同治这一特殊历史时期思想驳杂、颇富特色的理学经世派,其经世思想对中国近代社会和近代文化的变迁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

一、整饬吏治方面曾国藩从整顿吏治入手,转变全国官场风气,以应时变。

面对清朝吏治的严重弊端,曾国藩尖锐地指出,现在官场“大率以畏葸为慎,为柔靡为荣”。

京官办事通病有二:曰“退缩”,曰“琐屑”。

退缩者,即同官互推,不肯任怨,动辄请旨,不肯任咎;琐屑者,斤斤计较,不顾大体。

外官办事通病有二:曰“敷衍”,曰“颟顸”。

“此四者习俗相沿,但求苟安无过,不求振作有为”,“国家一旦有事,则满廷皆疲沓泄,相与袖手”。

在曾国藩主政一方后,更进一步认识到了吏治腐败的恶果,深以吏治腐败和民心不满为忧。

认为要从整顿吏治,挽回民心入手,“若不从吏治人心痛下功夫,涤肠荡胃,断无挽回之理”。

试论曾国藩的理学经世思想

试论曾国藩的理学经世思想

试论曾国藩的理学经世思想韩立君摘要曾国藩理学经世思想的主要内容分为4个方面:1.修身、内省。

曾国非常重视按儒家的标准进行个人品德修养,并且是一个虔诚的自我修养的实践家。

2.崇仁、孝,尚勤俭。

曾国藩所崇尚的仁、孝、勤、俭,都是儒家理学思想。

3.教子与经世。

曾国藩不仅强调自身的修身、内省,而且特别重视用儒家思想,尤其是理学对儿子进行教育,使他的学问和能力并没有“一世而亡”。

4.经国治世、富国强兵与办洋务结合。

曾国藩主张通过办理洋务来实现经世致国、富国强兵的目的。

关键词曾国藩理学经世致用思想经世之学,“是指讲求通晓儒家经学以服务于现实政治和社会实际的崇实学风和价值趋向”。

曾国藩推崇理学经世的思想核心是注重维护封建伦理制度和调整封建统治政策,增强封建国家机器的职能。

他虽以理学家相标榜,但不尚空谈而务实际。

曾国藩的一生,可以说就是非常严格按照理学家“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公式为封建统治服务的。

一、修身、内省曾国藩非常重视按儒家的标准进行个人品德修养,并且是一个虔诚的自我修养的实践家(如他主张黎明即起,按时练字,熟读经史和写反省日记等)。

曾国藩自追随唐鉴、倭仁讲习理学以后,唐鉴、倭仁帮他制定“日课”、“十二条规”,最主要的就是修身、自我反省,简直就像个宗教徒,实为儒教教徒、理教教徙。

虽然,他后来没有按照理学家的样式,坚持每日做“功课”,但从来没有放松过对自己的严要求,对自己身上存在的不合封建道德的行为,时常进行反省和自责,经常见诸日记和书牍之中。

特别是在1858年再次出山之后,通过一番“大悔大悟”,曾国藩更严格地按封建统治要求规范自己。

曾国藩在同治九年二十二日《日记》中,记载“是日细思古人工夫,其效之尤著者,约有四端:曰慎独则心泰,曰主敬则身强,曰求仁则人悦,曰思诚则神钦。

”从中可以看出,曾国藩认为修身,就必须“慎独”。

所谓“慎独”:慎于独处,则心胸安泰,就是说遏禁私欲,连非常微小的方面也不放过,循理而行,成以心泰,就是要人的一言一行都要完全符合封建的伦理道德。

论曾国藩的家训思想

论曾国藩的家训思想

《曾国藩家训》——曾国藩的家训思想《曾国藩家训》主要是曾国藩写给他两个孩子的。

共有五十五封,其中四十七封是写给大儿子曾纪泽的,有两封是写给小儿子曾纪鸿的,有六封是写给他们两人的。

因为两个儿子年纪还小,这段期间写给儿子的信中,主要谈家事和教育居多。

《曾国藩家训》可以说是《曾国藩家书》的一部分,主要涉及对两小孩的教育。

教其读书、教其做人。

对我们自身修身有帮助、对我们对小孩的教育也非常有帮助。

我每天读一到两封,将其大概意思放到上面来,供快速阅读其主旨。

期间可能也会写上我自己的评价供大家参考。

读者如果有兴趣,不妨买一本一起阅读,一起探讨。

第一封教孩子要节俭,不要养成富贵病;第二封教孩子学习要会泛读、精读、写作、作诗。

少年不要在学习上怕出丑,要拼了命地学;教孩子做人要谨言慎行,要有敬畏之心、忧患意识、如履薄冰。

第三封教孩子读书要将自己沉浸于书中。

其中提到了有时候读书没有心得或者没感觉,很可能是自己阅历太少,又不能将自己沉浸于书中细心去体会,以至于没有什么收获。

我的评价:1.读书有段位,因为孩子本身阅历太少、见识太少,不懂的又太多,所以孩子要先从简单的书籍读起,形成积累;2.等提高了读书的段位之后,自然会觉得有些书籍太过于简单以至于感觉都差不多。

这时就会跳到另一种高段位的书籍去阅读去理解。

这需要一个过程,很自然。

我们也要理解;3.曾国藩说得对,沉浸式读书。

读书要结合自己的经历,又要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这才能将一本书嚼头。

我这边提供的方法就是,你边读,边结合自己的体会做评价,做笔记。

第四封此时曾国藩在江西打战,孩子曾纪泽参加科举考试,曾国藩依然腾出时间来给孩子写信。

这一封夸奖了孩子诗作得不错,并就如何再升级进行了指导————实操训练啊,值得我们学习;点评了孩子的书法,喜欢写字是一个好习惯,但用墨用得不好,又进行了指导;告诉纪泽自己有三点遗憾:不懂天文学和数学;因为没做到有始有终而学不成一门技艺;没有坚持临摹一种书法,以致于无法形成自己固定的好字体。

曾国藩人生之败论点作文

曾国藩人生之败论点作文

曾国藩人生之败论点作文大家都知道曾国藩那可是近代史上的一个大人物啊。

不过呢,他的人生可不是一路开挂,全是成功的范例,其实他也有不少败笔呢。

再讲讲他的人际关系之败。

曾国藩这人刚正不阿,这本来是个优点。

可是在官场那个大染缸里,他这种直愣愣的性格就容易得罪人。

他看到官场的腐败现象,就忍不住要去批评,要去揭露。

他觉得自己是在做正义的事情,可是他没想过,这样做就像是在平静的湖水里丢了个大石头,溅得周围的人一身水花,那些被他得罪的官员们就开始在背后给他使绊子。

他在官场里举步维艰,被孤立,被排挤。

这就好比在一个公司里,你要是老是挑同事的毛病,不给大家面子,那你就算工作能力再强,也会被大家联合起来抵制的。

还有啊,曾国藩在洋务运动中的失败之处。

他看到西方的强大,想通过洋务运动来挽救清朝的命运。

他创办了一些近代企业,像安庆内军械所啥的。

但是呢,他始终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清朝那种封建腐朽的体制。

他的洋务运动就像是给一个病入膏肓的人贴了几片创可贴,看着好像有点用,但根本问题没解决。

他自己也被封建思想束缚着,没有大胆地去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之类的深层次的东西。

这就像是我们想修理一辆破车,只换了几个小零件,却没发现发动机都快报废了,这怎么能让车重新跑起来呢?不过呢,我们说曾国藩的这些败笔,并不是要完全否定他。

正是这些失败,让他不断地成长和改变。

他开始学会在战争中灵活运用战术,在官场里学会周旋和妥协,在洋务运动中也慢慢地意识到体制改革的重要性。

他的人生之败就像是一场场教训,虽然当时很痛苦,但却让他在历史的长河中成为了一个独特而又值得研究的人物。

他就像我们普通人一样,在不断犯错、失败中摸索着前进,只是他的舞台更大,他的失败和成长也就更有历史意义罢了。

浅论曾国藩的治学思想

浅论曾国藩的治学思想

中 ,此 书 汇 编 了 曾 国藩 所 写 的 一 千 多 封 家 书 , 家 书 中阐 述 那 它 永 远 也 不 可 能 钓 到 鱼 。第 二 , 主 要 是 从 读 书 的方 式 上 了他 求 过 自律 的 修 身 之 道 、 尊 师 敬 贤 的交 友之 道 、 济 穷 抚 来 说 。 曾 国藩 告 诫 他 的 家 人 ,读 书 应 该 一 本 一 本 的读 , 而 贫 的助 人 之 道 等 等 , 其 中 严 谨 专 一 的 治 学 之 道 对 其 家 人 及 不 应 该 几 本 书 混 杂 着 ,今 天 看 这 本 明 天 看 那 本 。他 认 为 人 后 世 可 谓 产 生 了深 远 的 影 响 。下 面 就 从 以 下 四 个 方 面 对 曾 们 只 有 专 心 地 一 本 一 本 的 研 读 书 中 内容 ,才 有 可 能 有 专
时 唯 有 识 不 可 以 骤 几 , 至 于 有 志 有 恒 , 则 诸 弟 勉 之 而 文 交 流 切 磋 , 使 其 在 大 家 的 帮 助 下 学 有 所 长 , 学 有 所 成 。 已 。 ” … 诚 然 , 曾 圉 藩 在 治 学 上 是 极 力 推 崇 “有 恒 ” 在 自己有 所 收 益 的 同 时 曾 国 藩 还 将 所 得 之 法 传 予 弟 弟 、儿
无 论做 什 么 事 ,尤 其 是 学 习 ,只 要 能 坚 持 不 懈 终 究 会 有 所 学 习 处 于研 读 的状 态 ,从 而达 到 精专 的效 果 。 成就 。他主张 “ 士人 读 书 , 第 一 要 有 志 , 第 二 要 有 识 ,第 三 耍 有 恒 。 有 志 则 断 不 甘 为 下 流 :有 识 则 知 学 问无 尽 ,不 三、 “ 读 书 宜选 一 名 师 ”且 “ 事 事 需勤 思 善 问 ” 这 一 点 曾 国 藩 可 谓 给 他 的 家 人 做 了 一个 很 好 的 榜 样 。

论曾国藩的“民生”观

论曾国藩的“民生”观

摘要:就近代湘籍政治家而言,曾国藩的政治思想可谓体系宽阔、内容深刻,并且在他的不同时期的政治实践中,都得到了充分的运用和发挥。

曾国藩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资源,在政治生涯中形成了一种特有的“民生”观,并付诸政治实践,对当时及后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因此对于这种“民生”观,我们在科学批判的同时,又要做到合理借鉴。

关键词:曾国藩;民生观;评价曾国藩推尊儒家学说,深受孔孟程朱之学影响,生前被人称赞为“讲求儒先之书,剖析义理,宗旨极为纯正”[1]。

对于儒家思想核心内容的“仁”和“礼”,曾国藩说道:“仲尼好语求仁,而雅言执礼,孟氏亦仁礼并称,盖圣王所以平物我之情,而息天下之争,内之莫大于仁,外之莫急于礼”[2]。

这里所提到的“内仁外礼”,换个角度来说,实际上是儒家“德政”、“民本”思想的立论基础和具体表现。

曾国藩极力宣扬“仁”的说教,始终强调“教之爱民,爱民必先保护闾阎,仁也”[3],即是在爱民的基础上要以保护普通百姓为先。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仁民爱物”思想是曾国藩对儒家民本政治思想的一种传承与扬播。

咸丰元年(1851)年底,以“居官莅民、整躬率物”为分内之事的曾国藩上奏《备陈民间疾苦疏》,四谏咸丰帝。

奏疏的开篇即说:“国贫不足患,惟民心涣散,则为患甚大” [4]。

他陈述民间疾苦,主要列举了“三难”:一是银价太昂,钱粮难纳;二是盗贼太众,良民难安;三是冤狱太多,民气难伸。

这三个问题涉及到赋税、治安和司法,如果处理不善,百姓“真有日不聊生之势”。

所谓“国以民为本”,如果百姓的颠连困苦,一丝一毫都没能上达的话,都是属臣的咎失。

曾国藩因此进一步指出,改革这三个方面的弊政是当前之急务。

解决银价太昂的问题,他在随后的《平银价疏》中提出“部定时价,每年一换”、“京外兵饷,皆宜放钱”、“部库入项,亦可收钱”、“地丁正项,分县收钱”、“外省用项,分别放钱”和“量减铜运,以昂钱价”等变通平价的方法,希望“以挽积重之势”,解除“民生切害之痛”。

论《曾国藩》中主人公的悲剧形象

论《曾国藩》中主人公的悲剧形象

代 的悲 剧 。 小 说 从 曾 国 藩 奔 丧 遇 难 首 笔, 写他临危受命 , 练勇保家 。他 去 长 沙 办 团 练 ,遇 到 凶 蛮 的 湖 南
他 扶 持 的 君 主 又 是 什 么 样 的货 色
呢?道光 在位 , 老迈 昏庸 , 一次 第 鸦片战争 , 《 订 南京 条约》 咸 丰登 ;
文集 、 史 中 深 刻 了解 了 曾 围藩 , 野
在 艰 苦 的 调 查 访 问 中 多 方 熟 悉 了
曾 国 藩 ,在 历 史 唯, 通 重
新 审 视 曾 国藩 。正 因为 如 此 , 浩 唐 明才能 在其 长篇 小 说 《 国藩 》 曾 中 ,把 历 史 的起 初 和 艺 术 的 真 实 统 一 起 来 ,塑 造 出 了 一 个 典 型 完 善的悲剧艺术形象 。
上 的 银 子 运 到 家 中 购 买 田产 。 初
传 统 思 想 的 集 大 成 者 , 中华 传 统 文 化 中 的 精 华 和 糟 粕 在 他 身 上 得
到 了充分 的体现 ,他是传统 文化 进行 到封 建末 世 的一 个 聚焦 点 。 百 余 年 来 ,人 们 对 曾 国 藩 的评 价
竟然写 匿名信说他 “ 打仗 无功 , 争 权 有 术 ” 私 通 长气 ,伺 机 造 反 ” “ ,
并 有 根 据 地 指 出他 的 不 臣之 心 多
国的封建制度濒 临坍塌 ,但 尚未 根 本 死 亡 时 期 酿 成 的 悲 剧 。 他 生
于嘉庆 , 于道 光 , 于咸 丰 , 长 成 终 于 同 治 , 四代 君 主 统 治 时 期 , 这 既 是 清朝 南盛而 衰 的转折 时 代 , 又 是 中 国封 建 礼 会 全 面 崩 溃 的 起 始 阶段 。在 这 种 历史 条件 下 , 国封 中 建 阶 级 却 仍 然 相 信 自己 的 “ 理 合 性 ” 而 曾 围 藩 仍 然 企 图 在 神 州 大 , 地 上 重建 “ 之 都 、 之壤 、 之 尧 舜 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曾国藩
在谈及湖南省所出的杰出历史人物时,我们很容易想到毛泽东,然而还有一位不得不提的人物,就是曾国藩。

曾国藩墨绖出山,办团练,创湘军,镇压杨洪,开出清朝中兴的局面,最终位极人臣,建立不世之功业,对于汉人出生的他来说,能在满族统治的天下创下这样的丰功伟绩,实属不易。

对曾国藩的评价,近百年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曾国藩褒扬者有之,斥骂者也不乏其人。

曾国藩,一个永远值得你去认识、了解的人物。

曾国藩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是个很有争议的人物。

他率领湘军,经过10余年的战争,镇压了太平天国,被清廷称为“同治中兴”的第一功臣;他创办了中国最早的洋务军工企业安庆内军械所,成为洋务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他把“诚”的道德范畴,泛用于与洋人的交涉之中,又多了一顶媚外的帽子;他严于治军、治家、修身、养性,实践了立功、立言、立德的封建士大夫的最高追求,被后世视为道德修养的楷模;他一宗宋儒,有极深的理学修养功夫,在学术史上也占有一席之地。

无论曾国藩属于哪种类型的人,从政治上对他的所作所为应当如何评说,但至少有一点可以肯定,曾国藩对他所处的历史时期和后世的中国社会,都产生过重要影响。

曾国藩一个普通的农家子弟,以并不超绝的资质,竞能成就挽狂澜于即倒,扶大厦于将倾,平定大乱,再造“中兴”的不世伟业,被誉为“中兴第一名臣”。

后人有对联“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对其高度赞誉。

关于这位伟人的出身之道,又被后来者赋予了传奇色彩,有人说他是蟒蛇转世,有祥瑞之兆。

关于转世之说并没有考证的必要,倒是在其少年时期其母对其的影响却是不可忽视的。

曾国藩一生继承了他母亲的刚强性格,敢于与困难周旋,有股冲天的倔强之气。

人们常言:每个成功男人的背后,总是有一个成功地女人。

其实,成功男人的背后,常常有两个女人的身影。

一个是他的妻子或女友,一个则是他的母亲。

曾国藩从小在全家的期望中成长,他发奋读书,二十二岁时考取了秀才,次年,又考中了举人,最终高中进士。

更为难能可贵的是,曾国藩抓住了历史提供的机遇,实现了自身质的飞跃,把自己由守制京官变成了一个带兵之人。

曾国藩的墨绖从戎印证了唐鉴写给他的那句话“世无艰难,何来人杰”。

另外曾国藩在组织和缔结制度上也颇具智慧,在初办团练的名目招牌上字字斟酌,且其通权达变,善于打擦边球。

在帮办团练的事务上,曾国藩一上来就看到了问题之所在,从而抓住了症结,他的政治眼光确实比清政府和同时代的官僚高出许多。

当时的帮办团练大臣有四五十个之多,而独有他能通权达变,赤地立新,最终取得成功,归根结底,无非从两个字入手:制度。

而作为一个历史人物,他的局限也在于这两个字。

他只能在大制度中的小制度上面作文,要写一篇更宏大的文章,他的笔就嫌小了。

在整合人才资源上,曾国藩也独有一套。

曾国藩幕府人才之盛,与曹操很有一比,即使不如曹操,至少也超过孙刘。

这个两江总督的帷幄,当世之人谓之人才渊薮,能入其帐下,甚至有胜过中进士入翰林的荣耀。

曾国藩收留鲍超、申名标一类的人物,可以看做是他学曹操,尚通脱,不拘一格招揽人才的表现。

鲍超后来成为一代名将,虽然过去在德行上稍亏,也算曾国藩没有看错人。

但申名标出身盗贼,虽后来立了一些军功,但贼性不改,败坏军纪,收申名标算是曾国藩看错了。

但曾国藩招贤又不像曹操,曾国藩重视人才,在选择人才时强调德才兼备。

其培养出的左宗棠、李鸿章、杨载福、彭玉麟、鲍超、赵烈文、薛福成、容闳等都是难得的人才。

这与其慧眼识人、礼贤下士密不可分。

另外,曾国藩在驭将治军方面同样别具一格。

湘勇第一次出兵作战,便遭败绩,战败的主要原因就在于金松龄坐视不援。

曾国藩对此极为重视,反复思考了后,将金松龄问了斩刑。

由此可见曾国藩治军的严刑峻法,不问亲疏。

更进一步说,他要求他的军队是结合而成的整体。

在这种充满宗族观念和家乡观念的军队中,士兵只知道有直接的上级,不知道有直接的统帅,更不知有国家。

湘军被称为“曾家军”,实在是名副其实的一支私家军队。

但这一套治军的旧法在日后显露出了严重弊病。

作为一个封建时代的政治家,不管是为政还是督军,曾国藩实行的自然是“人治”而非“法治”。

在选用将领时,他特别强调“忠义朴诚之气质”。

然而在现实情形中,他越来越沮丧地发现,他不得不放宽和降低他原来树立的标准。

他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只有对手下官兵的不光彩的作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才能维持湘军的战斗力。

曾国藩为了打赢每场战争,他就不得不从一个理想主义者变成一个现实主义者。

而这正是儒家所谓的“经世致用”之学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

在治军的过程中,曾国藩坚持“军无赏,士不往”,并善于激将,做好思想工作,软硬兼施,制服悍将,合众人之私,成一己之公。

曾国藩的军事谋略同样是历史上所少有的。

本来,他以儒生治兵,对于具体的带兵打仗原非“素谙”,所以凡是他亲临第一线指挥的战役,往往一败涂地。

他的长处,在于大势的判断和全局的安排。

基于对大局的判断和预定的筹划,曾国藩可以坚持不渝,硬抗旨令,这一点,正是他做事与别人不同的地方。

世间上有些事,能不能清醒地认识是一回事,能不能做到却是另一回事。

像政治、军事这样的场合,根本不相信眼泪,是没有感情的位置的。

读曾国藩,很多人会打从心眼里生出钦佩,但也会不由自主地生出冷彻骨的寒意:这个人太厉害了。

曾国藩这种人之所以能成事,关键就在这里。

曾国藩生前以及死后,头上名号之多,可谓冠绝一时。

但是最有名、最响亮,也最形象、生动的,还是世人送给他的绰号:曾剃头。

这真是一个可怕的绰号。

以“杀人为业”(曾国藩语)的“剃头匠”,你说可不可怕?
打仗其实打得是钱,这就要求领导者有较高的署办财经的能力。

曾国藩深知事当以权,无钱万万不行,开财源、筹军饷是打仗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曾国藩出任两江总督后,他便进一步推动由地方控制各种固定岁入的做法,并将其制度化,而且还在私底下鼓励他的追随者隐匿大部分地方岁入,像朝廷谎报收支。

为了繁荣地方,他也曾听从部下建议,到秦淮河一游,以示提倡。

他为使南京经济复苏,首先恢复秦淮河的繁荣景象,是很有经济眼光的。

另外反腐倡廉也是其所做的重要一步。

由以上可见,曾国藩在为官处世游刃有余。

仕途求进,托重臣以自结;善避嫌疑,如履薄冰;为官忌贪,见钱莫沾;避祸远嫌,不仅权臣;满招损,谦受益;恭谨厚藏,身如鼎固;事事用谋,处处用心。

官场上的曾国藩可谓异常“狡猾”,城府极深。

最后还要说曾国藩,就不得不提洋务运动。

单就洋务运动来说,曾国藩是积极的倡导者,甚至被誉为洋务运动的领袖,同时也是热情的实践者。

1861年攻克安庆后,曾国藩开办了安庆内军械所,这是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家军工厂。

1865年6月,时任江苏巡抚的李鸿章在上海虹口购买了美商的一座铁厂,改名为“江南制造总局”。

其实,1863年曾国藩便有此意,他全力支持李鸿章,在共同苦心经营之下,江南制造总局规模空前,成为了当时国内最大的兵工厂。

难得的是,曾国藩具有世界眼光。

他见洋人造机器是根据数字推算而来,一切照着图纸的标准。

要精通此道,唯有靠翻译。

因此,1867年,他设立“翻译
馆”,聘请洋人主持译务。

在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中,译著可是居功至伟的。

它不仅为启迪和培养中国近代科技人才以及许多科学奠定了基础,尤其对近代思想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从一方面来看,曾国藩所倡导的作为近代化运动的洋务运动,要“师夷长技以制夷”,要“自强、求富”,都有着不可低估的进步意义。

他开创了中国近代史上的许多个第一:而享有“洋务运动之父”的美誉,也是实至名归,并被载入史册。

但另一方面,曾国藩所谓的“自强之道”,不过是为已露末世相的清政府借洋务运动寻找政治出路。

在那样一个特殊的大的历史背景下,洋务运动不可能成为救国良方,更不可能使国富民强。

最后,中日甲午战争以北洋海军的全军覆没,宣告了洋务运动失败的大结局。

不论曾国藩,还是李鸿章,都无法挽回大清覆灭的命运。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人的眼里会有不同的曾国藩,有人称曾国藩为“中兴勋臣冠”,也有人骂他“罪魁祸首”作为一个备受争议的大人物,他给后人留下了用之不竭的人生及社会经验。

参考文献:
袁基亮《重读曾国藩》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2010年1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