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外的民生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今中外的民生问题

问题背景:

中国共产党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要紧紧依靠人民,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努力形成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

民生问题,简单讲就是有关国民的生存、发展、和福利问题,也就是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衣食住行、养老就医、子女教育等生活必需等方面的问题,它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温家宝总理说“民生是当前最大的政治问题”。民生问题关乎社会治乱与政权兴亡。解决民生问题的根本目的,就是要让广大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生活,是让广大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知识梳理:

一.中国的民生问题

1. 古代的民生思想

老子:政治上主张无为,反对采用严刑峻法.

孔子:主张“仁”的思想。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与人。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有教无类”的办学思想,使平民子弟也有受教育的机会。

墨子:“兼爱”、“非攻”、“尚贤”,代表了平民利益;

孟子:“仁政”;“民贵君轻”,主张“政在得民”,反对苛政,反对统治者“暴民”“虐民”,主张给农民一定土地,不侵犯农民生产时间、宽刑薄赋。

庄子:痛恨“窃钩者诛,窃国者诸侯”的社会不公平现象。

2.产生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进步,私田大量出现,封建生产关系产生,井田制开

始瓦解,奴隶社会逐渐崩溃,封建社会日渐确立。随着井田制开始瓦解,分封制崩溃,周天子权威丧失,诸侯壮大,开始争霸战争,地主经济的日益壮大,新兴地主阶级崛起,为了兼并战争的需要,各国纷纷变法,推动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迈进。

3.古代两种不同的“民生”思想的治国实践

⑴重视民生

①春秋:齐桓公任用管仲改革“通工商之业,便鱼盐之利”,齐国成为东方强国,为齐桓公

称霸奠定了基础。

②战国: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废井田,确立土

地私有”,使秦国强大,为统一六国奠定基础。

③唐朝:唐太宗“知人善任,虚怀纳谏”、“轻徭薄赋,劝课农桑”、“兴科举,以儒为师,

大办学校”,形成“贞观之治”;唐玄宗“选贤任能”、“大力发展生产”、“大兴文治,发展科举,广聚学者”,形成“开元盛世”;中期的杨炎“两税法”相对减轻农民负担。

④北宋的王安石变法“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市易法。

⑤明代1581年,“一条鞭法”相对减轻农民负担。

⑥清朝康熙帝实行“更名田”,雍正帝“摊丁入亩”,使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进一步

松驰,对于我国人口增长和社会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

⑵忽视民生

①商纣王大建宫殿苑囿,“炮烙之刑”残害百姓,导致商朝灭亡。

②周厉王贪财好利,残害剥削百姓,引发“国人暴动”。

③秦始皇:徭役繁重,刑罚严酷,赋税沉重,土地兼并严重,引发农民起义。

④隋炀帝暴政,导致隋朝灭亡。

⑤明朝后期加派“三饷”,引发陕北起义。

4.近代民生问题提出和实践

⑴历史背景

鸦片战争,标志中国开始沦为半殖半封社会,《辛丑条约》签定,中国半殖半封社会完全形成,一战期间,形成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1921年华盛顿会议召开,中国恢复到几个列强共管的局面,30年代中国面临日本法西斯的威胁,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二战结束后,美国扶助国民党打内战,1949年新中国成立,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结束。

⑵近代民生问题:

①洪秀全提出“《天朝田亩制度》”,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平均分配土地,建立一个“四有

两无”的人间天国(“小农社会”),但没有实施。

②孙中山提出“民生主义”—“平均地权”;1924年又提出“新三民主义”,但未及实施。

③1922年,中共“二大”第一次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其中包括彻底的

土地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④30年代,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保障了红色政权的存在;抗战时期实行减租减息,提

高了农民的抗日和生产积极性;1947年中共制定《中国土地法大纲》,开展土地改革,保证了解放战争的胜利。

5.新中国对民生问题的认识和实践

⑴建国初

①完成土地改革,广大农民分到土地,农村生产力得到解放;

②恢复经济的措施: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银元之战”“米棉之战”稳

定物价、合理调整工商业、使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为巩固政权奠定了基础。

⑵50年代,照搬苏联模式,解决民生问题急于求成造成失误。

⑶“文革”期间,突出“以阶级斗争为纲”,对民生问题重视不够。

⑷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伟大转折,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民生问题:

①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②城市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改变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为以间接管理为主,宏观调控的管

理体制。人民生活水平有显著提高。

二. 近代世界史上落实民生问题的具体事例

1.资本主义国家:

⑴法国:

①1793年雅各宾派彻底改造法国:分期付款将土地卖给农民;全面限价法令

②拿破仑《民法典》保障新建立的小农土地所有制;并建立公立中学和法兰西大学。

⑵美国:《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罗斯福新政“以工代赈”。

⑶日本:明治维新中承认土地私有、废除关卡和行会制度,大力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

大力发展教育。

⑷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重视社会福利制度。

2.社会主义国家:

苏联:苏俄政府为巩固政权采取的经济措施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列宁实施的新经济政策.

斯大林实施的农业集体化和工业化,以及斯大林体制形成.

赫鲁晓夫的改革在农业方面成绩和问题.

戈尔巴乔夫改革导致苏联解体.

东南欧:五六十年的改革和八十年代的改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