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神经系统疾病临床防治研究的挑战与机遇
![神经系统疾病临床防治研究的挑战与机遇](https://img.taocdn.com/s3/m/4eacb4b4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d22f171.png)
神经系统疾病临床防治研究的挑战与机遇神经系统疾病是指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的疾病,包括脑、脊髓、神经和肌肉的病变。
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有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中风、癫痫等。
这些疾病对患者及其家庭造成了巨大的痛苦和负担,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医疗和经济压力。
因此,对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防治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神经系统疾病临床防治研究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首先,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病机制复杂,往往涉及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
例如,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制涉及到β-淀粉样蛋白的异常沉积、神经元损伤和炎症反应等多个因素。
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还不完全清楚,为防治疾病带来了困难。
其次,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表现多样化。
同一种疾病在不同患者之间表现出的症状和病情可以有很大的差异,甚至在同一患者不同时间点也可能有变化。
这使得临床防治研究很难进行,因为需要建立大规模的样本库并进行长期的跟踪观察。
此外,目前对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还受限于技术手段的不足。
虽然近年来神经影像学和分子生物学等技术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在疾病发生和发展的早期阶段,往往很难进行有效的检测和诊断。
因此,如何提高疾病的早期诊断率成为了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神经系统疾病临床防治研究依然面临着巨大的机遇。
首先,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对神经系统疾病的理解和认识不断加深。
通过探索疾病的发病机制,我们可以开发出更加精准和有效的治疗方法。
例如,阿尔茨海默病的药物研发目前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为疾病的治疗带来了希望。
其次,临床防治研究为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提供了可能。
通过早期诊断和干预,我们可以尽早治疗疾病,减少病情的恶化。
此外,临床试验还可以评估新治疗方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选择。
此外,临床防治研究还可以为神经系统疾病的预防工作提供参考。
通过分析疾病的危险因素和风险预测模型,我们可以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减少患者的疾病风险。
在面临挑战的同时,我们应该积极应对,以更好地推动神经系统疾病临床防治研究的发展。
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五年(2017-2021年)发展规划
![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五年(2017-2021年)发展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a14f3608ccbff121dc368313.png)
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五年(2017-2021年)发展规划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由科技部会同国家卫生计生委、军委后勤保障部和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共同开展建设,是面向我国疾病防治需求,以临床应用为导向,以医疗机构为主体,以协同网络为支撑,开展临床研究、协同创新、学术交流、人才培养、成果转化、推广应用的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类国家科技创新基地。
为更好地推进中心建设发展,完善管理和强化支持,依据《“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特制定本规划。
一、现状与需求(一)建设现状长期以来,临床研究一直是我国医学科技发展的薄弱环节。
为加强医学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打造一批临床医学和转化研究的“高地”,科技部会同原卫生部、原总后勤部卫生部于2012年启动了中心的建设工作。
目前,分3个批次共布局建设了32家中心,形成了联合260个地级以上城市的2100余家医疗机构的协同创新网络;建成60余个大型生物样本库、数据库和143个临床研究队列,覆盖人群706.05万人次,涉及60余个病种;自主或参与制定诊治指南规范151项(其中9项纳入国际指南)、制定国家标准42个;取得重大新药、医疗器械等科技成果专利254项,其中国际专利4项,实现专利转移转化9项;共完成了248项药物临床评价;各中心已建成20余个远程服务平台,年诊疗患者数量6万余人次;通过学术交流、技术培训、网络服务等形式,共组织开展了172项适宜技术和科技成果的基层推广活动,累计培训医务人员31.89万人次;建立了43个科普推广平台,自主设计了15个在线移动培训客户端(APP)。
中心的建设有力提升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水平,在推动大医院的优质医疗资源和技术下沉、支撑分级诊疗实施、降低医疗费用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针对老少边穷地区的健康需求,构建健康医疗科技“精准对接”机制,形成了科技支撑健康扶贫工作的新模式。
(二)战略需求1. 加强中心建设是有效强化我国医学创新能力的重要举措长期以来,临床研究一直是我国医学科技创新链条的薄弱环节,许多生命科学基础前沿研究领域取得的进展,不能及时有效地转化到临床应用。
急性缺血性卒中再灌注治疗医疗质量改进及流程优化研究
![急性缺血性卒中再灌注治疗医疗质量改进及流程优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8ecbd03f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9f.png)
现代医院2021年3月第21卷第3期MoPera Hospitals Mas2021Vol21No3急性缺血性卒中再灌注治疗医疗质量改进及流程优化研究董力庆韩玉庆许阳阳王春娟李子孝赵理乐【摘要】目的通过持续的多模式医疗质量改进干预措施及流程优化研究,提高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的指南依从率,缩短院内延迟时间。
方法选取天津市西青医院从2016年5月一206年6月连续收治的773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具体干预手段不同分为四个时期,比较四个时期溶栓率、入院-接诊时间、入院-CT时间、入院-溶栓时间及卒中快速识别率。
结果随着项目干预手段的持续推进,溶栓率由基线水平44.77%升高至92.31%;患者入院到接诊时间由基线水平15分钟缩短至3分钟;入院到CT完成时间由基线水平30.74分钟缩短至7.96分钟;入院到溶栓时间由基线水平46.52分钟缩短至25.72分钟;分诊台护士卒中快速识别率由干预第二阶段的51.36%提升至54.2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o结论卒中医疗质量改进措施可有效改善卒中关键绩效指标,将急性缺血性卒中急救信息一体化平台融入急性缺血性卒中急救是流程进行优化的创新。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治疗;医疗质量改进;流程优化;信息化建设中图分类号:R67.3232;R743.3文献标志码:B doi:6.3969/j.issn.671-332X20212326Sthdy on quality improvemeny and process optimization of acatr ischemC stroke upeUusion theropyDONG Liqing*,HAN Yitqing,XU Yangyang,WANG Chunguari,LI Zixiao,ZHAO Liyue【Abstroct i Objective TO i-ouv U coptinuous multi一model meXicct quality improvement intewextioy measures andprocess optimization research,improve the compliance rate of the yuidelines fos intravenous tyrombolysis in cchte ischemic strodeand shoWen the delay time i n the hospital.Methods A totcl of773patients with cchte ischemic strode who were coysecytivelytreated in Tianjin Xiqiny Hospitcl from May2016te Decembes2016were selected cs the research objects•They were divideX intefoos periods accorainy te the specific01^06x0(0methods,and the foos periods were compareX fos tUrombolysis•Rate,doos te nenroloyiccl ppysician time,doos to imapiny completeX time,doos to neeXle time,and rapid strode identification wte.ResuUsWith tUv continuous afvencement of project tnterventions,tUv rate of tUrombolysis increaseX from tUv baseline level of49.97%to 92•31%;tUv time from afmission to reception of patients was shoWenen from tUv baseline level of15minutes to3minutes;tUvtime from afmission to tUe completion of CT was shoWepeP from tUe baseline level of36.94minutes To7.97minutes;tUe timefrom afmission to tUrombolysis was shoWeneP from tUe baseline level of47•52minutes to25.92minutes;tUe rapid recoynitionrate of strode amony tri a pe nurses increaseX from7630%in tUe second phase of0006x0(0to54•21%,and tUe diOerenceswere statisticaVy siqnificant(P<0.05).Conclusion Strode meXical quality improvement measures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Uekey peWormance indicators of strode•Intepratiny tUe achto ischemic strode emeryenca information intepration platform into tUe a-chto ischemic strode emeryenca respouse is an innovation of process optimization•【Key words】Achto ischemic strode:Thwmbolytic thewpy,MeXical quality improvement;Process optimization;Information construction[Authors address s*Tianjin Xiqiny Hospital,Tianjin300380,China脑卒中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致死率、高复发率及多并发症的特点,为我国成年居民致残、致死的首位病因,发病率在过去32年间持续增长,疾病负担呈现爆发式增长的态势[一3]。
基于美国FAERS数据库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神经毒性的分析研究
![基于美国FAERS数据库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神经毒性的分析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605bf479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97.png)
基于美国FAERS数据库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神经毒性的分析研究吴汀溪;张杨;石延枫;续畅;余克富;徐蓓;赵志刚【期刊名称】《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年(卷),期】2023(20)1【摘要】目的:基于美国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相关神经系统相关不良事件(nAEs)进行挖掘,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
方法:利用FAERS平台,收集2004年第1季度-2021年第4季度中ICI(包括纳武利尤单抗、帕博利珠单抗、Cemiplimab-rwlc、阿替利珠单抗、阿维单抗、度伐利尤单抗、伊匹木单抗和Tremelimumab)相关nAEs的报告,采用报告比值比法计算不同ICI 药物及联用方式相关的神经毒性事件信号、发生时间及死亡率。
结果:共收集10704份ICI单药治疗相关nAEs的报告,涉及93个风险信号,联合治疗2876份,检测出50个风险信号。
ICI相关nAEs报告例数最多的是重症肌无力,帕博利珠单抗致该不良事件信号最强(ROR_(025)=25.81),伊匹木单抗/纳武利尤单抗次之(ROR_(025)=22.64)。
ICI联合用药相关重症肌无力的死亡率为33.60%,前十位高发的nAEs中位发生时间为28 d。
结论:不同ICI药物和联用方式所致神经毒性的风险有所差异,多发生于治疗早期。
临床在应用ICI时应警惕神经系统不良反应。
【总页数】5页(P50-54)【作者】吴汀溪;张杨;石延枫;续畅;余克富;徐蓓;赵志刚【作者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药学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药学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卒中多组学创新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药物及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机构【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69.3;R979.1【相关文献】1.《SITC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毒性管理专家共识》解读——心脏毒性部分2.欧洲肿瘤内科学会、美国临床肿瘤学会/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心血管毒性管理指南解读3.基于数据库分析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不良事件在中国人群中的现状4.《CSCO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的毒性管理指南》解读:对比NCCN免疫治疗相关毒性管理指南5.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发生免疫相关性肺毒性的护理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白细胞介素4诱导蛋白1(IL4I1)在免疫调节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白细胞介素4诱导蛋白1(IL4I1)在免疫调节中的作用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0dee0c54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e1a767d.png)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Chin J Cell M ol Im m U n〇l)2021, 37( 1)79•综述.文章编号:1007-8738(2021 )01"0079>05白细胞介素4诱导蛋白1(IL4I1)在免疫调节中的作用研究进展刘文倩,董成亚,刘向荣*(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北京100070)[摘要]白细胞介素4诱导蛋白1(11411)是一种分泌型氨基酸氧化酶,由抗原提呈细胞产生,可将苯丙氨酸氧化为苯丙酮酸。
IW I1通过抑制T细胞增殖、分化并限制B细胞增殖,发挥免疫抑制作用;参与机体感染防御;作为肿瘤不良预后相关基因,参 与肿瘤免疫逃逸;在自身免疫性脱髓鞘疾病中,调节小胶质细胞极化表型,促进髓鞘再生,但具体作用机制尚不明确。
我们总 结了 1W I1在机体中的免疫调节作用及机制,以期为感染、肿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4诱导蛋白1(I L4I1);免疫调节;肿瘤免疫逃逸;自身免疫性疾病;髓鞘再生;综述[中图分类号]R392. 9, R392.l l,R593. 2, G353.ll [文献标志码]AThe role of IL4I1 in immunoregulation :An updateLIU Wenqian,D O N G Chengya,LIU Xiangrong*National Center of Clinical Medicine for Neurological Diseases, Beijing Tiantan Hospital,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70, 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 E-m ail:Ixrpumc@[Abstract]Interleukin^ induced 1protein (IL4I1), a secreted amino acid oxidase produced by antigen presenting cells, oxidizes phenylalanine to phenylpyruvate. It has been found that IL4I1 exerts an immunosuppressive function by inhibiting the prolifera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of T cells as well as limiting the proliferation of B cells. IL4I1 is involved in host defense against infection. As a gene related to poor prognosis in cancers, IL4I1 participates in tumor immune escape. IL411promotes remyelination via regulation of the different phenotypes of microglia in the autoimmune demyelinating diseases, but the detailed mechanism still remains unknown. W e summarize the role and mechanism of IL4I1 in the immune regulation to provide new ideas for the treatment of infections, cancers and autoimmune diseases.[Key words] interleukin^ induced gene 1(IL4I1) ;immune regulation;tumor immune escape;autoimmune disease;remyelination;review白细胞介素4诱导蛋白1(interleukin~4induced 1 protein,II4I1)是一种L型氨基酸氧化酶,因其可以 在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诱导下 表达而命名。
脑室周围白质损伤患者执行功能损害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相关性
![脑室周围白质损伤患者执行功能损害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相关性](https://img.taocdn.com/s3/m/ac037a6b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0d.png)
脑室周围白质损伤患者执行功能损害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相关性王金芳;王万铭;陈红燕;叶娜;马艳玲;张玉梅【期刊名称】《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年(卷),期】2018(024)010【摘要】目的探讨脑室周围白质损伤(PWMLs)患者执行功能损害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之间的关系.方法 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PWMLs患者及正常对照者各35例,采用执行功能评估量表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进行评估,并分析两者之间关系.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WMLs组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评分显著降低(t>13.726,P<0.001),交替连线测验时间和Stroop色词检验时间显著延长(t>6.817,P<0.001),语言流畅性测验评分降低(t=6.891,P=0.013),数字符号转换评分无显著性差异(t=3.372,P=0.072).PWMLs 组ADL评分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t=76.413,P<0.001).PWMLs组执行功能Z分与ADL评分呈正相关(r=0.438,P=0.008).结论 PWMLs患者存在执行功能损害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下降,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下降与执行功能损害的严重程度相关.【总页数】5页(P1182-1186)【作者】王金芳;王万铭;陈红燕;叶娜;马艳玲;张玉梅【作者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病学中心血管神经病学科,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北京脑重大疾病研究院脑卒中研究所,脑血管病转化医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市100050;长江航运总医院,武汉脑科医院神经内科,湖北武汉市453100;长江航运总医院,武汉脑科医院神经内科,湖北武汉市45310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影像科,北京市10005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病学中心血管神经病学科,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北京脑重大疾病研究院脑卒中研究所,脑血管病转化医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市10005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病学中心血管神经病学科,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北京脑重大疾病研究院脑卒中研究所,脑血管病转化医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市10005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病学中心血管神经病学科,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北京脑重大疾病研究院脑卒中研究所,脑血管病转化医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市10005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2【相关文献】1.颅脑损伤部位及程度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相关性 [J], 张运阁;李春晓;管国富;陈兴荣;方惠民;王舟;陈溪萍2.皮质下缺血性脑血管病执行功能损害与脑白质结构的相关性研究 [J], 董艳红;李玲;吕佩源;王建华;吴杰;吴晶;赵华东;金曼;范鸣玥3.人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在早产鼠脑室周围白质损伤模型鼠脑白质中的促血管新生作用及机制 [J], 王建民; 薛梅; 杨青4.住院老年患者骨骼肌含量、功能和力量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相关性研究 [J], 武燕燕5.脑卒中患者自我效能水平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相关性 [J], 李敏;黄丹妮;郭京伟;杨天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安全性及有效性研究--多中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安全性及有效性研究--多中](https://img.taocdn.com/s3/m/5f130f496294dd88d1d26b67.png)
·论著·李姝雅1,王伊龙1,2,郑华光1,赵性泉1,2,刘丽萍1,3,孟霞1,王拥军1作者单位1100070 北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病学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北京脑重大疾病研究院脑卒中研究所;脑血管病转化医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2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血管神经病学科3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重症医学科通信作者王拥军yongjunwang1962@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安全性及有效性研究——多中心、前瞻性、开放标签Ⅳ期临床试验【摘要】目的 评价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在真实世界中治疗缺血性卒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 多中心、前瞻性、开放标签Ⅳ期临床试验。
研究共纳入2771例发病72 h以内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给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每日2次,每次25 mg (100 mL),疗程14 d。
主要安全性终点为(90±7)d的全因死亡,主要有效性终点为(90±7)d的mRS评分,次要有效性终点为(7±2)d、(14±2)d的NIHSS评分。
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2012年3月-2014年12月全国74家中心的2771例患者(全分析集),其中男性1890例(68.21%),女性881例(31.79%)。
2672例受试者(符合方案集)完成90 d随访,脱落率3.39%,剔除率0.18%。
全分析集(2771例)中,安全性终点分析:90 d全因死亡率为1.08%,研究者判定与研究药物有关及无法判定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28%。
有效性终点分析:治疗前、治疗第90天的mRS评分0~1分的比例分别为23.29%和63.80%,治疗前后差值均数为(1.36±1.32)分,前后差值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001。
结论 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使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是安全的。
国家神经疾病中心设置标准
![国家神经疾病中心设置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8e795b09580216fc710afd29.png)
附件1国家神经疾病中心设置标准一、基本要求国家神经疾病中心应当为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所处地理位置交通便利,方便全国患者就医。
神经疾病诊疗科目齐全,具有完善的专科配套医技科室,满足医疗、教学和科研所需的医疗仪器设备,合理的人才梯队,较高的信息化管理水平,较强的医疗服务辐射力和影响力。
承担对区域医疗中心、本省(区、市)及周边地区医疗机构神经学科的临床、教学、科研等方面的技术指导,带动学科整体发展。
对口支援及援助其他国家与地区,组织或协调国内神经学科相关专业与其他发达国家进行学术交流与合作。
国家神经疾病中心应当满足以下条件:(一)神经学科相关科室设置齐全,应当包括: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含功能神经外科,下同)与神经康复科等。
(二)神经学科专科配套医技科室设置齐全,应当包括:影像科、神经介入科、脑电图室、视频脑电监测病房、肌电图和诱发电位室、睡眠监测室、活检室、神经肌肉病理实验室、血管超声科和神经心理室等。
(三)神经学科相关科室应当具备独立的重症监护室,其床位数占科室床位总数≥8%;近三年,年均重症病例数≥2000例。
(四)近三年,神经内科年均门诊病例数≥40万,神经外科年均门诊病例数≥8万。
神经内、外科应当建立独立的急诊工作和脑卒中绿色通道。
近三年,神经内科年均急诊病例数≥25000例;神经外科年均急诊病例数≥10000例;急诊年均溶栓病例数≥200例(包括静脉溶栓和动脉取栓)。
(五)近三年,神经外科年均三级、四级手术病例数≥12000例,占全部手术病例数比例≥90%。
(六)申报单位应当具备医、教、研、防、质控、信息和药物的神经学科相关的国家级综合性平台,至少具备以下8项国家级平台中的7项:1.国家级医疗平台:神经内科和神经外科均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2.国家级教学平台:神经内科和神经外科均为国家重点学科、拥有神经疾病国家级精品课程;3.国家级临床科研平台: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神经系统疾病、老年疾病);4.国家级疾病防治平台;5.国家级临床医疗质量控制中心;6.远程医疗相关国家级工程实验室;7.国家重大新药GCP平台;8.牵头国家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体系建设。
国家神经系统疾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工作经验介绍
![国家神经系统疾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工作经验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bacfdbdf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a6.png)
·128·
健康体检与管理 2020年10月 第1卷 第2期 总第2期
年版)》;制订了6部国家诊疗指南《中国缺血 性脑型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 2010》《中国卒中中心建设指南》《急性缺血 性卒中血管内治疗中国指南2015》《中国短暂 性脑缺血发作早期诊治指导规范2016年》《中 国缺血性脑型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 防指南2014》《高危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事 件诊疗指南》;编写了3部行业论著《卒中单 元》《卒中中心手册》《临床路径释义神经内 科分册》。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信息平台也形成 了完备的数据共享机制,通过该机制已支撑了 全国50余项研究的开展,成为全国医疗质量大 数据研究的典范。采用大数据挖掘技术,研发 脑血管病诊疗辅助决策系统。该系统通过人工 智能影像分析、病因分型、指南意见推荐、知 识库等人工智能辅助决策手段贯穿在脑血管病 诊断、治疗、预后全过程,有助于实现将优质 医疗资源下沉到基层,规范脑血管病急性期诊 治,推进脑血管病诊疗的标准化和同质化。同 时,开展脑血管病诊疗辅助决策系统的医疗质 量改进研究,规范脑血管病的临床诊疗,助力
com
对医疗质量控制与管理的探索与思考。下面从 四个方面与各位同行交流和切磋。
1 不断健全国家神经系统疾病质控构架与体系, 探索全国医疗质量控制与管理的模式
国家神经系统疾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是横 纵质控交汇点(图1)。纵深质控以“患者为中 心、病种为链条”,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 管局指导,国家质控中心组织,神经系统各专 业、亚专科质控专家委员会参与,协作开展: 拟定神经系统疾病质控指标、标准和质量管理 要求;搭建全国质控信息平台,分析医疗质量 数据;为全国神经系统疾病质控工作提供政策 建议和技术支持等。至2020年已经成立神经 内科、神经外科、神经介入、神经重症四个亚 专业质控专家委员会,在卒中、癫痫、帕金森 病、脑肿瘤等神经系统重点病种领域开展上述 工作。横向质控以“省级质控中心为抓手,质 控医院为落脚点”,开展以下工作:指导省级 质控中心收集辖区内医疗质量数据、宣讲和培 训神经系统疾病质控指标、标准和质量管理要 求、开展神经系统疾病医疗质量持续改进工 作等。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含 港澳台)均建立了省级质控中心(其中31个省均 建立了神经内科质控中心,16个省建立了神 经外科质控中心,1个省建立了神经介入质控 中心),全国神经系统疾病质控医院超过2 700 家,形成覆盖全国的不同层级的较健全的质控 工作网络体系。为评估神经系统疾病医疗服务 同质化程度和开展持续医疗质量改进奠定了良 好的基础。
50个国家临床研究中心名单
![50个国家临床研究中心名单](https://img.taocdn.com/s3/m/7f42985503d8ce2f01662326.png)
省/市 北京 北京 北京 江苏 北京
6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侯凡凡
7 恶性肿瘤
8
9
10 呼吸系统疾病
肿瘤疾病 呼吸疾病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 院
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 医院
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 院
郝捷 郝希山 钟南山
卫生部北京医院
王辰
11
儿童呼吸系统疾病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 儿童医院
申昆玲
12
代谢性疾病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 医院
王建祥 陈可冀 石学敏 尚红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葛均波
陕西 北京 湖南 四川 北京 上海 北京 浙江 北京 广东 浙江 重庆 北京 浙江 上海 北京 北京 北京 江苏 北京 天津 北京 天津 沈阳 上海
批次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二批 第二批 第二批 第二批 第二批 第二批 第二批 第二批 第二批 第三批 第三批 第三批
炎、过敏性疾病等(免疫疾病)
和医院
曾小峰
44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阮长耿
45 血液系统疾病
46
47 中医
48
49 医学检验
50 放射与治疗
白血病、贫血等
心血管疾病(重大慢病) 针灸(特色疗法)
介入治疗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黄晓军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 医院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 院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 属医院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 一医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〇 二医院
李兰娟 王福生
35
结核病
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 周 琳
36 儿童健康与疾
第二届武当国际医学论坛(神经科学前沿)专家简历
![第二届武当国际医学论坛(神经科学前沿)专家简历](https://img.taocdn.com/s3/m/4c9d6dd219e8b8f67c1cb950.png)
疾病与脑脊液细胞学学组组长、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神经感染性疾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Neuroimmunology & Neuroinflammation》主编。
沈颖,国家杰青,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作为课题负责人的研究课题包括973项目、国家
8 沈颖
浙江大学
重点研发计划、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SFC-RGC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人才/重点等项目
The plasticity in cerbellam
the
。发现了影响神经信息传递、整合和功能的多个重要分子和机制。作为通讯和第一作者在Nat
Neurosci、Neuron、
PNAS、J Neurosci等顶尖杂志发表论文。自然出版集团子刊Scientific Reports、Cerebellum和Neurochemistry
术论文。
赵钢,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
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神经内科主任、神经精神病学教研室主任、西京脑科医院副
7 赵钢 空军军医大学
院长。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神经科杂志副总编辑、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副会长、 医学人工智能进展
中国医师协会智慧医疗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卒中学会移动医疗分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感染性
系获得遗传学专业硕士学位和细胞生物学专业博士学位,2002-2005年在武汉大学发育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从事
分子细胞遗传学博士后的研究工作;2005年至今在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工作,主要从事神经系统等孟
德尔遗传病精准诊疗分子机制研究。
The molecular
红细胞分布宽度与缺血性卒中相关性研究进展
![红细胞分布宽度与缺血性卒中相关性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10d29763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93.png)
红细胞分布宽度与缺血性卒中相关性研究进展张星;陈玮琪;王拥军【期刊名称】《中国卒中杂志》【年(卷),期】2018(013)007【摘要】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blood cel distribution width,RDW)是反映红细胞体积分布离散度的指标,其升高主要见于各种类型的贫血.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着力于探究RDW与心脑血管疾病之间的相关性,国内外多项研究结果表明,RDW与心血管疾病及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不仅可用于辅助预测AIS发病率,还可辅助评估AIS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并预测患者的预后.本文就RDW与AIS的发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等之间的关系进行综述.【总页数】6页(P753-758)【作者】张星;陈玮琪;王拥军【作者单位】100050 北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病学中心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北京脑重大疾病研究院脑卒中研究所;100050 北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病学中心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北京脑重大疾病研究院脑卒中研究所;100050 北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病学中心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北京脑重大疾病研究院脑卒中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红细胞分布宽度、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及血清胱抑素-C与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J], 张春阳;弓军胜;贾永平;吕吉元;范春雨;赵太生2.红细胞分布宽度和血小板分布宽度与血液透析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J], 朱静;王碧飞;汤颖3.外周血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rt-PA静脉溶栓治疗预后的相关性 [J], 黄鑫;陈玉娜;杨兵4.红细胞分布宽度与急性缺血性卒中后抑郁的相关性研究 [J], 慕丽;李亚强;周贤平;李曙光5.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与血小板分布宽度的相关性 [J], 彭丽;张琴;唐胜欣;王端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外周血红细胞α-突触核蛋白寡聚体浓度的研究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外周血红细胞α-突触核蛋白寡聚体浓度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7e69eed0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cf.png)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外周血红细胞α-突触核蛋白寡聚体浓度的研究芦林龙;李芳菲;冯涛;陈慧敏;郜丽妍【摘要】目的α-突触核蛋白与帕金森病及其他神经退行性疾病相关.动物模型中,细胞缺氧诱发氧化应激反应可导致α-突触核蛋白聚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外周血红细胞α-突触核蛋白浓度变化未见相关报道.本研究旨在观察AIS患者外周血红细胞α-突触核蛋白寡聚体浓度变化.方法招募55名正常对照、55名帕金森病患者(PD)和55名AIS患者,并采血留样本.采用纯化的重组α-突触核蛋白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作为进一步检测的测试标准.结果外周血红细胞α-突触核蛋白寡聚体在正常对照组、PD组及AIS组中分别为(0.41±0.14)、(0.82±0.55)和(1.01±0.56) mmol/L.AIS患者红细胞α-突触核蛋白寡聚体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95%CI 0.426~0.773)以及PD患者(P=0.027,95%CI 0.022~0.369).结论 AIS患者外周血红细胞α-突触核蛋白寡聚体浓度显著升高.这种改变可能参与急性缺血事件的病理生理学改变,但其临床意义有待进一步研究.【期刊名称】《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年(卷),期】2015(014)009【总页数】4页(P660-663)【关键词】α-突触核蛋白;血红细胞;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帕金森病【作者】芦林龙;李芳菲;冯涛;陈慧敏;郜丽妍【作者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病学中心神经变性病科;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北京10005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病学中心神经变性病科;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北京10005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病学中心神经变性病科;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北京10005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病学中心神经变性病科;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北京10005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病学中心神经变性病科;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北京10005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3.3α−突触核蛋白是一种相对分子质量为14.5ku的蛋白质,在多种神经退行性疾病中含量增加[1],但确切的神经机制尚不清楚。
中国科学家在神经系统疾病上的贡献
![中国科学家在神经系统疾病上的贡献](https://img.taocdn.com/s3/m/362fd020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37.png)
我国科学家在神经系统疾病上的贡献神经系统疾病是一类涉及智力、记忆、学习能力、情感控制、认知功能和行为的疾病,包括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多发性硬化等。
这些疾病给患者和家庭带来了极大的负担,也成为科学家们长期关注和研究的焦点。
在过去几十年中,我国的神经科学领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不仅在基础研究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同时也在临床应用和治疗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以下将从多个角度探讨我国科学家在神经系统疾病上的贡献。
一、神经科学基础研究的突破我国的科学家们在神经科学的基础研究领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他们通过对神经系统疾病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揭示了多种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为相关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1.1 帕金森病的神经元损伤机制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病理特征是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严重损伤。
我国的神经科学家们通过对帕金森病患者和动物模型的研究,发现了一些引起神经元损伤的分子机制,如氧化应激、线粒体功能障碍和炎症反应,为帕金森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1.2 阿尔茨海默病的突破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常见的老年性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病理特征是神经元内淀粉样斑块和神经原纤维缠结。
我国的科学家们对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了一些与脑血管疾病有关的遗传变异,为该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1.3 多发性硬化的病理生理机制多发性硬化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病理特征是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髓鞘受损。
我国的神经科学家们在多发性硬化的病理生理机制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发现了多种可能与该疾病发病有关的遗传变异和免疫异常,为多发性硬化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
二、临床应用和新技术的探索除了在基础研究方面取得的突破外,我国的神经科学家们还积极探索临床应用和新技术的可能性。
他们通过临床实践和技术创新,为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2.1 神经干细胞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应用神经干细胞治疗是一种新兴的治疗方法,我国的神经科学家们在这一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
个国家临床研究中心名单
![个国家临床研究中心名单](https://img.taocdn.com/s3/m/58acf271192e45361066f5da.png)
王建祥 陈可冀 石学敏 尚红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葛均波
陕西 北京 湖南 四川 北京 上海 北京 浙江 北京 广东 浙江 重庆 北京 浙江 上海 北京 北京 北京 江苏 北京 天津 北京 天津 沈阳 上海
批次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一批 第二批 第二批 第二批 第二批 第二批 第二批 第二批 第二批 第二批 第三批 第三批 第三批
炎、过敏性疾病等(免疫疾病)
和医院
曾小峰
44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阮长耿
45 血液系统疾病
46
47 中医
48
49 医学检验
50 放射与治疗
白血病、贫血等
心血管疾病(重大慢病) 针灸(特色疗法)
介入治疗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黄晓军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 医院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 院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 属医院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 友谊医院
张澍田
22
消化道肿瘤早诊、胰腺疾病、消 化内殖技术等
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
李兆申
23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 属第九人民医院
张志愿
24 口腔疾病
25
口腔疾病
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 陈谦明 北京大学口腔医院 郭传瑸
湖南 北京 北京 湖北 北京 陕西 北京 上海 上海 四川 北京
口腔疾病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周智广
13
代谢性疾病 慢非传染性疾病为主的代谢性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
疾病等
属瑞金医院
宁光
14
精神心理疾病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
陆林
阿加曲班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临床应用
![阿加曲班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临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d7234bd4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6a.png)
阿加曲班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临床应用全柯桦;马琳;潘岳松;杨晓萌;陈玮琪;王伊龙;陈会生【摘要】Argatroban is a direct thrombin inhibitor with the advantages of rapid onset, short duration of effect, less tendency of bleeding and no immunogenicity, which can effectively prevent thrombosis and secondary microthrombosis. Several studies home and abroad had proved that argatroban could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neurologic symptoms and daily activity ability of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emic stroke, and it also had therapeutic effect in patients with acute atherosclerotic stroke or cardioembolic stroke. Compared with aspirin, ozagrel and and other antiplatelet drugs or heparin, argatroban has higher safety. Due to the different mechanism of action, the combination therapy with aspirin, clopidogrel and other antiplatelet drug or 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 (rt-PA) may show the possibility of synergistic effect.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argatroban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ischemic stroke.%阿加曲班是一种直接凝血酶抑制剂,具有起效较快、作用时间短、出血倾向小、无免疫源性等优点,能够有效阻止血栓进展,防止继发微血栓形成.国内外多项研究证实,阿加曲班能有效改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神经系统症状和日常活动能力,且对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和心源性卒中均有治疗作用,此外,阿加曲班与阿司匹林、奥扎格雷等抗血小板药物以及肝素相比疗效更显著,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同时由于作用机制不同,阿加曲班与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抗血小板药物、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联合治疗可能发挥协同作用.本文就阿加曲班在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临床应用做一系统性综述.【期刊名称】《中国卒中杂志》【年(卷),期】2017(012)009【总页数】5页(P869-873)【关键词】阿加曲班;急性缺血性卒中;抗凝【作者】全柯桦;马琳;潘岳松;杨晓萌;陈玮琪;王伊龙;陈会生【作者单位】100050 北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病学中心;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北京脑重大疾病研究院脑卒中研究所;100050 北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病学中心;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北京脑重大疾病研究院脑卒中研究所;100050 北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病学中心;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北京脑重大疾病研究院脑卒中研究所;100050 北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病学中心;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北京脑重大疾病研究院脑卒中研究所;100050 北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病学中心;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北京脑重大疾病研究院脑卒中研究所;100050 北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病学中心;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北京脑重大疾病研究院脑卒中研究所;沈阳军区总医院神经内科【正文语种】中文急性缺血性卒中约占全部卒中的60%~80%[1],具有发病率、致残率、致死率均较高等特点。
脑梗死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0年版)
![脑梗死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0年版)](https://img.taocdn.com/s3/m/48cf9267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fd.png)
脑梗死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0年版)
国家神经系统疾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脑血管病质控专病组
【期刊名称】《中国卒中杂志》
【年(卷),期】2024(19)1
【摘要】脑梗死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0年版)是在2018年版本基础上修订而成,共包括27项质量控制指标。
其中23项(85%)为医疗服务过程指标,覆盖了病情评估和急性期检查、急性期脑血管再灌注治疗、规范化治疗与并发症预防、二级预防等方面;4项(15%)为患者接受治疗后的结局指标,重点体现死亡率和术后功能恢复情况。
该指标体系主要用于评估收治脑血管病的医疗机构为脑梗死患者提供医疗服务的质量,以达到促进脑梗死医疗质量持续改进的目的。
【总页数】9页(P35-43)
【作者】国家神经系统疾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脑血管病质控专病组
【作者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
【相关文献】
1.护理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0年版)的构建
2.《心血管系统疾病相关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1年版)》指标应用
3.《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肿瘤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3年版)的通知》解读
4.超声诊断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2年版)有哪些?
5.肝脏移植技术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0年版)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心整理
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脑库计划项目合作单位征集公告
21世纪是脑的世纪,中国即将开屐以探索大脑秘密、攻克大脑疾病为导向的脑科学研究(中国脑计划,系统性的研究大脑,从临床定期的随访,到死后脑组织的检查变得尤其重要。
而我国的脑库建设,
10余年
本计划
合作单位权益
成为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脑库计划"的成员单位;可以与中心脑库共享贵单位所征募的脑组织进行医学研究。
脑库分中心的成立
对于征集到一定数目脑组织捐献者的合作单位,中心脑库可协助其在本单位建立脑库,是供中心,
隆在管理与技术方面的支持。
招募计划截止日期
本合作单位招募计划截止日期为12月24日。
报名方式:
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18日
21中国脑计划),
设,
10余。
本计
息,
脑库共享贵单位所征募的脑组织进行医学研究。
脑库分中心的成立:对于征集到一定数目脑组织捐献者的合作单位,中心脑库可协助其在本单位建立脑库,提供中心脑库在管理与技术方面的支持。
国家神经系疾病临床医学研兖中心
2017年2月18日
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ChinanationalclinicalresearchCenterforNeurologicalDiseases
携手共建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脑库
合作单位报名表
本单位及其负责人将遵守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脑库的管理条例,参与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研究中心脑库的建设,成为“脑库计划”的成员单位,与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