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化蛋白-1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此外 . 有研究 指 出 。 C 2C R . P1基 因的联 合表 达 是移 植 C R 一C 5MC 一
的, 但随后深人 的研究 发现 , 在过 敏 、 其 免疫 缺陷性 疾 病 、 肾病 、 炎症 性肠病 、 再造 、 骨 血脑 屏 障通 透性 相关疾 病 、 动脉 粥样硬 化 和肿瘤等疾病过程 中都发 挥重 要作 用 。 面就 MC . 机体 多 下 P1在 种生理 、 理状 态下发挥作用 的机制进行综述 。 病
攻 击 , 此外 , I -A H V T T蛋 白是一种可 以趋 化未受 病毒感染 的小
DO : 0 3 7 / ma j i n 1 7 -7 5 2 1 . 0 0 8 I 1 . 8 7 c ..s , 6 4 0 8 . 0 2 1 . 7 s
作 者 单 位 :20 0 南 京 医 科 大 学 附 属 南京 儿 童 医 院 外 科 10 8 通 讯 作 者 :楼 跃 , ma :ulu ht i cn E i yeo@ oma .0l l l

排斥反应 的特征性表现 。也有学者 ” 通过 对 17例肾移植患 6
者进行 随访 , 发现 MC 一. 1G可能是发 生后期 A R的分子学 P12 8 5 A 标志 。由此可 见 . 作为多种炎症细胞 的趋化 因子 . C . M P 1在移植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物抗宿 主反 应 这 一 细 胞 免 疫 过 程 中可 能 发 挥 着 不 可 替 代 的 作用 。 4 .角膜炎 : 单核细胞 系起 源 于人类 白细胞 D R抗原 阳性 的
脂 蛋 还 口 以 明 显 刺 激 内 皮 绌 胞 巾 MC . 基 的表 达 。 有 研 究 』 P1
表 明, 在人 类 巫组 T F p存在 时 , G— 。 肾小球 问 质 中 MC . 水 平升 P1

TREM1_及其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相关研究

TREM1_及其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相关研究

[4]
是当前 TREM 家族中被研究较多的 2 个成员,两者
迁移率蛋白 1(high mobility group box 1,HMGB1)、
有相似的跨膜糖蛋白结构,但在对炎症反应的调节
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 70,
Hsp70)、
肌动蛋
中可能扮演着不同角色。相较于 TREM2 的炎症抑
通过激活 TREM1 扩大缺血损伤,脑肠轴的参与会加重脑卒中
内信号的启动至关重要。MyD88 的活性高低与调节 TREM1 表
的严重程度。研究者在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达的转录因子(如 NF-κB 和 AP1)的激活与否直接有关。研究表
occlusion,MCAO)模型鼠中发现,外周髓系细胞表面的 TREM1
身免疫性疾病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如银屑病、
炎症
氏血吸虫卵抗原和马尔堡病毒糖蛋白等。
性肠病、动脉粥样硬化、肿瘤等 [5]。特别是 TREM1
mTREM1 的功能依赖于 DAP12 的激活和细胞
参与调控疾病的炎症微环境进程,与疾病的发生发
内信号转导。含有 ITAM 接头蛋白的 DAP12 胞质
展、转归、预后密切相关。在近几年,TREM1 逐渐
跨膜免疫信号,形成传导通路,从而介导炎症反应。mTREM1
(IL-1B、IL-18、IL-6 等)、趋 化 因 子 生 长 调 节 基 因(CX,进而导致 mTREM1 表达增加,提
CXCL-2)和单核细胞趋化因子(MCP-1)的产生和髓过氧化物酶
示 TREM1 和 TLRs 之间可能存在相互协作的机制 。TLR4 和
Grb2)接 头 复 合 物 的 募 集 和 酪 氨 酸 磷 酸 化 ,通 过

Fosl2基因的研究进展

Fosl2基因的研究进展

Fosl2基因的研究进展范兴兴;李新建;郭吉利;李改英;吕刚;任广志【摘要】Fosl2(Fos-like antigen 2)属于活化因子蛋白1(activator protein-1,AP1)转录因子家族中的一种,在多种组织中均有显著表达,对哺乳动物的生长发育、生殖性状、免疫应答等起到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Fosl2基因与脂肪代谢、骨骼发育及疾病和癌症的发生有着重要联系.作者综述了Fosl2基因的结构与组织表达分布,同时概述了其在脂肪代谢、骨骼发育、癌症发生及眼部发育等重要生理过程中的作用,并对其生物功能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更深层次的研究和提高动物的生长发育性状提供参考.【期刊名称】《中国畜牧兽医》【年(卷),期】2014(041)008【总页数】5页(P80-84)【关键词】Fosl2基因;组织表达与结构;脂肪代谢;骨骼发育;生物学功能【作者】范兴兴;李新建;郭吉利;李改英;吕刚;任广志【作者单位】河南农业大学牧医工程学院,河南郑州 450000;河南农业大学牧医工程学院,河南郑州 450000;河南农业大学牧医工程学院,河南郑州 450000;河南农业大学牧医工程学院,河南郑州 450000;河南农业大学牧医工程学院,河南郑州450000;河南农业大学牧医工程学院,河南郑州 45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78Fos基因家族包含4个基因:Fos、FosB、Fosl及Fosl2。

这些基因编码形成的亮氨酸链可以与Jun基因家族(包含C-Jun、Junb、Jund)编码的蛋白二聚合成活化因子蛋白1(activator protein-1,AP1)(Chinenov等,2001),而AP1与细胞的增殖、分化和转化的调控,细胞凋亡的发生,胚胎发育及器官发生及体内免疫系统的调控功能相关(Bossy-Wetzel等,1997;Johnson等,1993;Phuchareon等,1995;Ochi等,1994)。

熊胆粉及其活性成分治疗神经系统疾病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熊胆粉及其活性成分治疗神经系统疾病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熊胆粉及其活性成分治疗神经系统疾病作用机制研究进展何莉莉;刘棣文;崔娜;王秋红【期刊名称】《环球中医药》【年(卷),期】2024(17)4【摘要】熊胆粉活性成分熊去氧胆酸(ursodesxycholic acid, UDCA)、牛磺熊去氧胆酸(tauroursodeoxycholic acid, TUDCA)在不同的神经系统疾病动物模型中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其中UDCA、TUDCA可通过抑制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MAPK)信号通路中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xtra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 ERK)、c-Jun氨基末端激酶(c-Jun N-terminal kinasa, JNK)、p38 MAPK的磷酸化发挥抗神经炎症的作用;UDCA通过激活单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AMPK)/雷帕霉素靶蛋白(mechanistic target of rapamycin, mTOR)和抑癌基因诱导的假定激酶蛋白1(PTEN induced putative kinase 1,PINK1)/RBR E3泛素蛋白连接酶(RBR E3 ubiquitin-protein ligase, Parkin)信号通路,抑制小鼠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中神经细胞凋亡,增加线粒体自噬起到改善线粒体功能障碍和神经保护的作用。

熊胆粉、TUDCA通过上调G蛋白偶联受体(G protein-coupled bile acid receptor 5,TGR5)的表达抑制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 Akt)/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及调控巨噬细胞的分化,减轻神经炎症反应,保护神经细胞;TUDCA下调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protrin kinase R-like ER kinase, PERK)/PERK-真核细胞起始因子2α(eukaryotic initiation factor 2α,eIF2α)/转录激活因子4(activating transcription factor 4,ATF4)/C/EBP同源蛋白(C/EBP-homologous protein, CHOP)信号通路的表达,上调CIBZ基因的表达,激活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erythroid 2 related factor2,Nrf2)/NADPH醌氧化还原酶1(NADPH quinone oxidoreductase 1,NQO1)、TGR5/去乙酰化酶3(recombinant sirtuin 3)等信号通路,抑制内质网应激、氧化应激所引起的神经细胞调亡,TUDCA通过调节细胞自噬和能量代谢抑制细胞凋亡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纤维蛋白原对神经系统作用研究进展

纤维蛋白原对神经系统作用研究进展

纤维蛋白原对神经系统作用研究进展黄其龙;林斌【期刊名称】《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年(卷),期】2012(11)1【摘要】纤维蛋白原是血液中存在的具有调节凝血、炎症及组织修复功能的多效蛋白.当神经系统外伤或疾病如脊髓损伤[1]、多发性硬化( multiple sclerosis,MS)[2]、缺血缺氧[3]、老年性痴呆( Alzheimer disease,AD)[4]等导致血管破裂、血脑屏障或血神经屏障破坏时,血液中可溶性纤维蛋白原渗入神经组织,立即在凝血酶作用下转化为不溶性纤维蛋白并在神经系统沉积,这可能会持续到损伤后数天,且与胶质瘢痕形成和炎症部位相关[5].纤维蛋白原进入脑组织可引起水肿及神经损害,并以配体的形式与胶质细胞、神经元及施万细胞受体相互作用诱导细胞特异性的信号通路活化从而调节炎症[6]、髓鞘再生和神经退行性病变[1,3].而且,纤维蛋白沉积与神经系统疾病存在时空相关性[5].因此,本文就纤维蛋白原在神经系统中的受体及功能作一综述.【总页数】3页(P88-90)【作者】黄其龙;林斌【作者单位】厦门大学附属东南医院骨科,福建漳州363000;厦门大学附属东南医院骨科,福建漳州36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4;R741.02;R743.9【相关文献】1.纤维蛋白原在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J], 赵静静(综述);王伟灵(审校)2.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相互作用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 陈芳玲; 田绍文3.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和因子Ⅻ在自身免疫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J], 黄天卓; 邓莉4.纤维蛋白原样蛋白2在实体器官移植免疫耐受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J], 张欣雪;吕少诚;李先亮;贺强5.纤维蛋白原样蛋白2在实体器官移植免疫耐受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J], 张欣雪;吕少诚;李先亮;贺强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LINGO-1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研究进展2024(全文)

LINGO-1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研究进展2024(全文)

LINGO-1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研究进展2024(全文)摘要LINGO-1是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和免疫球蛋白结构域的Nogo 受体作用蛋白-1,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特异性表达。

近年来,越来越多证据表明LINGO-1在神经胶质瘢痕形成、细胞死亡及炎症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

LINGO-1会抑制少突胶质细胞活化,阻止轴突和髓鞘的形成和功能恢复,因此被认为是神经元存活、神经突延伸及轴突髓鞘化的负调节剂。

LINGO-1水平的变化与多种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存在一定联系。

该文对LINGO-1的生理功能进行阐述,并对LINGO-1在多发性硬化症、脊髓损伤、新生儿脑损伤及癫痫等神经系统疾病中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探寻神经系统疾病治疗的新策略。

儿童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包括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新生儿脑损伤、癫痫、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etem,CNS)感染等,具有高致残率及病死率,严重威胁儿童健康[1 ]。

目前研究发现脑组织中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和免疫球蛋白(Ig)结构域的Nogo 受体作用蛋白-1(LINGO-1)是神经再生的抑制因子,在髓鞘的形成和神经突的延伸中发挥重要作用,LINGO-1作为髓鞘再生治疗的新兴分子靶标,其表达水平可能是评估脑损伤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2 ]。

本文主要综述了LINGO-1在多发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MS)、新生儿脑损伤、癫痫、SCI等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作用及机制,以期能够为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1 LINGO-1的生物学功能1.1 LINGO-1的来源、结构和表达特点LINGO-1是一种重要的跨膜蛋白,由12个富含亮氨酸的重复序列和一个Ig结构域组成,共编码614个氨基酸。

LINGO-1基因位于15q24染色体上,具有强大的细胞外结构区域,包括N末端和C末端覆盖结构域、Ig结构域、一个跨膜结构域和一个短的细胞质尾部。

cGAS-cGAMP-STING信号通路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cGAS-cGAMP-STING信号通路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DOI: 10.3969/j.issn.1673-713X.2019.05.009·综述·cGAS-cGAMP-STING信号通路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研究进展李倩,周君梅胞质病原体DNA 或是线粒体DNA 均可作为免疫原分子激活细胞的固有免疫反应。

位于细胞内的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PRR),如ZBP1(Z-DNA-binding protein 1)和AIM2(absent in melanoma 2)等可识别哺乳动物细胞内的胞质DNA[1]。

最近,研究者们新发现了一种广泛表达的胞质DNA 感受器——环磷酸鸟苷-腺苷合成酶(cyclic adenosine-adenosine synthase,cGAS)。

cGAS 是核苷酸转移酶家族的成员,能够识别胞质DNA,催化并合成第二信使——环化二核苷酸(cyclic AMP-GMP,cGAMP)。

cGAMP 可通过激活内质网上的膜蛋白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stimulator of interferon genes,STING),促进I 型干扰素(interferon,IFN)表达。

作为细胞固有免疫反应调节机制,已证实cGAS-cGAMP-STING 信号通路参与机体抗病毒感染、肿瘤、炎症等病理过程[2]。

此外最新研究显示,在神经系统相关疾病中,cGAS-cGAMP-STING 通路也发挥着重要调节作用。

本文将针对cGAS-cGAMP-STING 信号通路在感染性神经系统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以及神经肿瘤等疾病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 cGAS-cGAMP-STING 信号通路1.1 DNA 感受器 cGAS2013 年,James Chen 课题组在病毒感染的细胞内,利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发现了能激活细胞产生I 型IFN 的物质cGAMP。

cGAMP 能够与STING 结合从而激活I 型IFN 免疫反应[3]。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在神经炎症中的作用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在神经炎症中的作用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在神经炎症中的作用①李灵丁艳平邵宝平(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兰州730000)中图分类号R392.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484X(2021)06-0739-08[摘要]神经炎症是大脑防御内源性和外源性伤害的生物学过程,主要表现为小胶质细胞激活及T细胞入侵等,但过度的神经炎症反应会导致或加强神经元退行性病变及相关疾病发生发展。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活化可在多种神经炎症疾病动物模型中发挥抗炎及神经保护作用,但AMPK在不同的病理条件下可能导致神经系统损伤,因此,根据不同的生物学背景研究AMPK在神经炎症中的具体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对AMPK的结构和活性调控、AMPK与神经炎症的关系及AMPK影响神经炎症的分子机制进行综述,旨在为神经炎症及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基础研究和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方法。

[关键词]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神经炎症;小胶质细胞;核因子κB;核因子E2相关因子2;哺乳动物雷帕霉素受体蛋白Role of AMPK in neuroinflammationLI Ling,DING Yan-Ping,SHAO Bao-Ping.School of Life Science,Lanzhou University,Lanzhou730000,China[Abstract]Microglial activation and T cells invasion followed by neuroinflammation is a defense mechanism of brain to elimi⁃nate harmful endogenous and exogenous materials,while excessive neuroinflammation may cause or exacerbate neurodegeneration and other associated diseases.Activation of5′-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may have broad anti-neuroinflammatory and neuro⁃protective effects.However,AMPK may cause nervous system damage under different pathological conditions.Thus,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study specific role of AMPK in neuroinflammation according to different biological backgrounds.This article will review structure and regulation of AMPK,relationship between AMPK and neuroinflammation,AMPK-related signaling pathway in neuroin⁃flammation,and provide new treatment methods for basic research and clinical treatment of neuroinflammation and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Key words]5′-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Neuroinflammation;Microgli;Nuclear factorκB;Nuclear factor-erythroid2re⁃lated factor2;Mammalian target protein of rapamycin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5′-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AMPK)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是生物体内最主要的能量感受器和调节器,分布于各种与代谢相关的器官中,通过调节脂肪酸、胆固醇、糖原和蛋白质合成及脂肪酸和葡萄糖摄取和分解维持机体能量平衡。

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尊敬的编辑大人:您好!投稿稿件,请您审阅。

不妥之处,望不吝赐教,予以斧正。

翘首期盼,早日回复,谢谢!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摘要: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MIP-1α)参与多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所致脑损伤的发生、发展及修复过程,但其具体机制尚未明确。

本文对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概述,分析了不同情况下其参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所致脑损伤的作用及其调节机制。

为进一步研究MIP-1α作用机理,分析中枢神经系统疾病造成的脑损伤的预防、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趋化性细胞因子;脑损伤生化研究与动物实验结果证实,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macrophage inflammatory protein-1α,MIP-1α),作为趋化性细胞因子的一种,参与多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所致脑损伤的发生、发展及修复过程,但其具体的作用机制尚未得到明确结论,这与趋化性细胞因子复杂的生物学特性密切相关。

1 趋化性细胞因子及其受体趋化性细胞因子是使细胞发生趋化运动的相对分子量8000~14000的一组细胞因子,又称趋化因子或趋化蛋白,进化过程中高度保守。

它们在炎症反应中起核心作用,参与白细胞的迁移、激活和趋化,决定哪些细胞将穿过内皮细胞和在组织中移到何处。

目前实验中发现的人类和小鼠的趋化性细胞因子约有50种。

根据氨基酸序列上氮端保守的半胱氨酸残基数目和排列方式将趋化因子分为C、CC、CXC、CX3C四型,其相应的受体亦分为4类。

趋化因子广泛表达于淋巴细胞、内皮细胞及神经元等,通过与其受体结合而发挥生物学作用。

趋化性细胞因子受体为7次跨膜受体家族,它的信号转导通过GTP-结合蛋白偶联受体介导途径来完成。

大多数趋化性细胞因子作用于1种以上受体,多数受体也会对几种趋化因子起反应。

受体选择性地表达在特定的白细胞上,并决定哪一种白细胞对来自组织的信号发生应答。

产生于中枢神经系统(CNS)炎症部位的趋化因子与表达在T细胞上的趋化因子受体互相作用直接介导了外周T细胞向CNS的迁移,参与多种神经系统疾病炎症性过程。

细胞信号通路在APALI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细胞信号通路在APALI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中细胞信号通路 越来 越受到人们 的重视 。本 文就细胞信号通路 在 A P A L I 发病机制 中的研究进 展做一综述 。 【 关键词 】 急性胰腺炎相关性肺损伤 ; 发病机 制 ; 细胞信 号通路
【 中图分类号】 R 6 5 7 . 5 1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 o 0 3 —6 3 5 O ( 2 o l 4 ) O 4 —0 5 3 6 _ _ o 3
重症 急性胰腺 炎( S e v e r e a c u t e p a n c r e a t i t i s , S A P ) 是急性胰腺炎 的特殊类型 , 是临床上病情 凶险 、 并发
2 J NK / S AP K 信 号 通 路
症多 、 病死率较高的危重急腹症。S A 能衰竭 ( MO D S ) , 其 中急 性 胰 腺 炎 相 关 性肺 损 伤 ( Ac u t e p a n c r e a t i t i s a s s o c i a t e d l u n g i n j u r y , AP AL I 1 最 早 发生 。 ) AL I 是指 S A P时炎 症介质、 细胞 因子大量释放经血循环等途径到达肺组 织, 导致肺 内大量炎症细胞浸润 、 细胞信号通路过度 激活 , 引起炎性介质级联放大反 应 , 从而出现顽 固性 低氧血症 , 进 而可能发展成为急性 呼吸窘 迫综合征 ( A r  ̄S ) 。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细胞信号传导通路在 A P A L I 的发病 中起着重要作用 , 本文就近年来细胞信 号通路在 A P A L I 发病机制 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述・
细胞信 号通路在 AP AL I 发病机 制 中的研究进展
冷 波 综述 , 李 波 审校 ( 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肝胆外科 , 四川 泸州 6 4 6 0 0 0 )

tau蛋白在术后认知功能障碍中的作用及研究进展

tau蛋白在术后认知功能障碍中的作用及研究进展

tau蛋白在术后认知功能障碍中的作用及研究进展术后认知障碍是患者在全麻术后出现的一种神经系统并发症,表现为意识、认知、记忆等方面的功能障碍。

多种原因可以导致此病的发生,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然而炎症因子导致的tau蛋白过度磷酸化对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是目前的研究热点。

现将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标签:术后认知功能障碍tau蛋白磷酸化【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11-0792-01术后认知功能障碍是指患者在接受全麻或者手术之后出现的以精神错乱、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等为主要临床症状的一种疾病,但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

近年来tau蛋白在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中的作用逐渐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就tau蛋白在术后认知功能障碍中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及其炎症机制研究近况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是术前无精神异常的患者在术后早期出现的大脑功能活动紊乱并以认知功能减退为特征的脑功能失调,是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该病主要表现为意识、认知、记忆等方面的功能障碍。

多数患者的术后认知障碍是可逆的,也有少部分患者可长期存在或终生认知功能障碍[1]。

多种因素均可影响患者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如麻醉因素、手术因素、围手术期处理因素等。

近年来,炎症反应机制在术后认知功能障碍中的作用成为研究的热点。

手术、创伤、感染等各种因素均可造成中枢神经系统内的炎症细胞以及炎症因子增多。

炎症细胞包括胶质细胞以及外周炎症细胞。

星形胶质细胞在炎症反应中浓度过度升高,不但损伤神经组织,而且抑制突触再生[2],同时诱导炎症介质的产生,如IL-6 TNF-a等,导致急性炎症反应以及脑水肿,从而介导神经损伤和认知功能障碍。

另一方面,外周的淋巴细胞以及单核细胞会通过血脑屏障而募集到中枢神经系统,导致炎症、水肿以及脱髓鞘等病变,进一步影响认知功能。

术后感染、组织损伤、应激反应等均可使中枢神经系统内的炎症因子水平增高,其来源于中枢神经系统内胶质细胞和炎症细胞的释放以及外周炎症介质通过多种途径进入中枢神经系统。

PGC-1α与能量代谢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PGC-1α与能量代谢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PGC-1α与能量代谢相关性的研究进展付敬敬;李竹琴【摘要】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助活化因子1(PGC-1)家族共有3个成员,包括PGC-1α、PGC-1β和PRC,其对多种核受体和非核受体活性的调节起着关键作用,而且在维持细胞正常能量代谢的过程中也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具有调节机体适应性产热、线粒体生物合成、糖脂代谢及影响肌纤维类型转换等功能.其中,PGC-1α的上述功能表现得较为明显,而PGC-1β在调节脂类代谢过程中及脂肪细胞分化方面具有独特的功能,PRC则仅在调节线粒体生物合成及细胞增殖中起到一定的作用.目前研究最多的仍是PGC-1α.本文就PGC-1α的概述、生物学功能及在疾病中的应用等方面做简要综述.【期刊名称】《医学研究杂志》【年(卷),期】2016(045)009【总页数】4页(P168-171)【关键词】PGC-1α;脂肪酸氧化;能量;线粒体生物合成【作者】付敬敬;李竹琴【作者单位】150001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50001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助活化因子1(peroxisome proliferato-activated receptor-r coactivator-1,PGC-1)属于核转录辅助激活因子。

其家族包含3类,分别为PGC-1α、PGC-1β以及PRC(即PGC-1相关性辅助活化因子,PGC-1-related coactivator) [1,2],该家族各成员多肽链的N端和C端既具有高度同源性和高度保守性,又有大量截然不同的结构域。

其能对多种核受体和非核受体活性的调节起着关键作用,而且在维持细胞正常能量代谢过程中也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PGC家族具有调节机体适应性产热、线粒体生物合成、糖脂代谢以及影响肌纤维类型转换等功能[3]。

其中,PGC-1α的上述功能表现的较为明显,而PGC-1β在调节脂类代谢过程中及脂肪细胞分化方面具有独特的功能,PRC则仅在调节线粒体生物合成及细胞增殖中起到一定的作用[2,4]。

EPA、DHA改善神经系统的几种间接机制研究进展

EPA、DHA改善神经系统的几种间接机制研究进展

Vol. 36, No. 3Mar. 20212021年3月 第36卷第3期中国粮油学报Journal of the Chinese Cereals and Oils Association EPA 、DHA 改善神经系统的几种间接机制研究进展张德勇许晓路(浙江树人大学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杭州310015)摘要EPA 、DHA 是两种最受重视的3-3多不饱和脂肪酸,其对包括大脑在内的神经系统的保护作用已经反复被证实,但对于其作用机制尚且了解不够深入和全面。

除了本身作为神经细胞的磷脂的重要成分发 挥直接作用,近年来发现EPA 、DHA 还通过各种间接机制发挥了强大的调节效应。

重点综述了 EPA 、DHA 的各种衍生物在神经保护方面发挥效应的机制,包括前列腺素(PG )、白三烯(LT )、消退素(Rv )、神经保护素(NPD )、环氧二十碳四烯酸(EEQs )、环氧二十碳五烯酸(EDPs ),亲电脂肪酸氧合衍生物(EFOX )以及新发现的Maresins( MaR )等炎症介质分子,这些分子主要以促进炎症消退效应为主。

这些新的研究发现有助于将来更精准地将多不饱和脂肪酸应用于阿尔茨海默病(AD )、帕金森病(PD )等疾病的治疗。

关键词 3-3多不饱和脂肪酸二十碳五烯酸二十二碳六烯酸消退素神经保护素中图分类号:S93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 -0174(2021)03 -0178 -07网络首发时间:2020 -12 -15 09 : 3 1 :50网络首发地址:https ://kns. cnki. net/kcms/detail/11.2864. TS. 20201214. 1242. 014. html3-3多不饱和脂肪酸(3 -3 PUFA )在促进神经系统健康方面的功效已经被反复证实,其中研究最多的两种分子是二十碳五烯酸(Ecosapentaenoic acid , EPA )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 , DHA )°它们还被尝试应用于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 , AD )、帕金森病(Parkinson ' s dis ­ease, PD ) 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治疗,且确实能发挥一定的疗效[,]°但对于EPA 、DHA 保护神经系统的分子机制,目前所知有限。

RAS-GTPase活化蛋白在肿瘤发生发展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RAS-GTPase活化蛋白在肿瘤发生发展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RAS-GTPase活化蛋白在肿瘤发生发展中作用的研究进展张红凯;陈杰【摘要】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涉及多种分子的活化与参与,其中RAS途径相关分子是肿瘤发生进展中的关键因子.在人体所有肿瘤中,约30%的肿瘤存在RAS基因突变,而某些肿瘤如胰腺癌,RAS基因突变率可高达75%~95%.即使在不伴有RAS 突变的肿瘤中,RAS途径相关分子仍可高度活化,但相关机制目前尚不清楚.RAS-GTPase活化蛋白(RAS-GAPs)是一类肿瘤抑制性基因,可通过与活化的RAS-GTPase结合,水解GTP,使活化的Ras蛋白转化为非活化状态,从而抑制下游分子通路激活,抑制肿瘤的发生与发展.当基因突变、启动子甲基化等原因使其功能失活后可致Ras蛋白处于持续活化状态,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本文总结了近年来RASGAPs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期刊名称】《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年(卷),期】2015(037)003【总页数】6页(P364-369)【关键词】RAS-GTPase活化蛋白;肿瘤【作者】张红凯;陈杰【作者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病理科,北京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病理科,北京1007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1RAS家族蛋白是一类小分子GTP酶,也是在人类肿瘤细胞中发现的第1个癌基因,可广泛参与细胞的生长、分化及肿瘤的发生和发展。

Ras蛋白为膜结合型的GTP/GDP结合蛋白,位于细胞膜内侧,与GTP结合时处于活化状态;反之,与GDP结合时则为非活化状态。

迄今发现RAS家族有H-RAS、N-RAS和KRAS 3个成员。

在不同类型的肿瘤中,RAS突变类型也不同,例如:胰腺癌组织中以K-RAS突变为主,突变率约为75%;黑色素瘤中以N-RAS突变为主,突变率约为18%;膀胱癌中以H-RAS突变为主,突变率约为10%。

RAS基因突变可使RAS通路持续活化,参与肿瘤发生和发展。

P2X7受体参与疼痛机制的研究进展

P2X7受体参与疼痛机制的研究进展

P2X7受体参与疼痛机制的研究进展P2X7受体(P2X7R)是属于ATP门控离子通道受体P2X家族的一种亚型,这种受体广泛分布于体内的各个组织,参与一系列生理病理过程,尤其与疼痛关系十分密切。

本文就P2X7受体在不同疼痛类型中的作用机制及其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为进一步探索疼痛机制和治疗相关疾病提供新靶点和新思路。

标签:P2X7受体;炎性疼痛;神经病理性疼痛;癌症疼痛1 P2X7受体简介三磷酸腺苷(ATP)是机体在物质代谢过程中生成的一种物质,既可以直接提供能量,又可以作为一种快速兴奋性神经递质。

1978年,Burnstock等在研究ATP作用于嘌呤(P2)受体时,将P2受体分为ATP门控离子通道P2X型和G 蛋白耦联代谢P2Y型两类受体。

目前已知P2X基因编码受体的亚型共七种,即P2X1-7,它们都具有最基本的结构,均是由胞内的N末端、C末端、两段跨膜结构以及一段用来与配体结合的胞外环状结构组成。

在P2X受体家族中,P2X7受体虽然存在35-40%的同源性,但其独特的长羧基末端使其又区别于家族中的其他受体。

这一独特的分子结构,决定了P2X7受体不但具有离子通道的功能,而且还可以在激活状态下向更大的孔径转化,参与机体信号转导、氧化应激和炎性反应等生理病理过程。

2 P2X7受体的信号通路P2X7受体是嘌呤受体P2X型中与疼痛发生关系最为密切的一种亚型,它不仅可以被ATP所激活,形成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引起K+外流和Ca2+内流,继而造成质膜的电位改变,而且还可以形成非选择性膜孔。

当受体活化时,可促进炎症细胞因子转录以及IL-1SymbolbA@、IL-6、IL-8、TNF-SymbolaA@、NO等细胞因子的释放。

通过激活多条信号途径,从而引起一系列的反应,其中已知的通路包括:磷脂酶A2(PLA2)和磷脂酶D(PLD)、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1/2(ERK l/2)、核因子κB(NF-κB)以及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s)等信号途径。

免疫系统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作用研究

免疫系统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作用研究

免疫系统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作用研究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人们对于免疫系统与神经系统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我们对于免疫系统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作用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本文将重点探讨免疫系统与多种神经系统疾病之间存在的相互作用以及潜在机制。

一、内源性免疫调节与自身免疫性神经系统疾病1. 免疫介导型脑脊髓炎免疫介导型脑脊髓炎(IMNM)是一类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神经系统疾病,其主要通过异常活化的T细胞和自身抗体攻击神经元和胶质细胞来引发。

最近的一项实验表明,环境因素如感染和应激等能够诱发IL-17和IFN-γ产生,从而激活T 细胞并加剧神经元损伤。

此外,IL-6和TNF-α等炎症因子也被发现在IMNM患者中表达增加,它们参与调节炎性反应和组织修复过程。

2. 多发性硬化症多发性硬化症(MS)是一种以神经脱髓鞘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免疫系统在其发生和进展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对于MS患者而言,免疫系统异常活化导致了自身抗体和T细胞攻击神经元的自身抗原。

最近的研究表明,B细胞在多发性硬化症的发展中起到关键作用。

通过产生自身抗体和促炎因子,B细胞可能参与了神经损伤和脱髓鞘过程。

二、外源性免疫调节与神经退行性疾病1. 阿尔茨海默氏病阿尔茨海默氏病(A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特征是大脑中出现淀粉样斑块和Tau蛋白异常聚集。

最近的研究表明,免疫系统在AD的发生和进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慢性神经炎症是AD早期病理特征之一,参与了Tau蛋白凝聚和淀粉样斑块形成过程。

此外,免疫细胞如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也积极介入AD 的发展,通过清除淀粉样斑块和释放细胞因子等方式对神经元的损伤产生影响。

2. 帕金森病帕金森病(PD)是一种以运动障碍和神经元丧失为特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

免疫系统在帕金森病中的作用逐渐受到重视。

一些实验发现PD患者大脑中存在异常活化的星形胶质细胞和巨噬细胞,并释放出多种促炎因子如TNF-α、IL-1β等,这些因子可引起神经元死亡及线粒体功能障碍。

细胞因子在神经系统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细胞因子在神经系统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细胞因子在神经系统疾病治疗中的应用随着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对于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和防治也备受关注。

近年来,细胞因子在神经系统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掀起了一股新的浪潮。

本文将就细胞因子在神经系统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做简要的介绍。

一、细胞因子的概念和作用机制细胞因子是一类具有细胞功能调节和信号传递作用的蛋白质,能够在细胞间传递信号,促进免疫细胞激活、增殖、分化、浸润和杀伤微生物等。

细胞因子广泛分布于生物体内,参与到各种生理过程中,包括免疫反应、炎症反应、神经元分化和成熟、细胞增殖和细胞凋亡等。

二、细胞因子在神经系统疾病治疗中的应用神经系统疾病是由神经系统的损伤或功能障碍引起的各种疾病,包括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脑卒中等。

由于神经系统本身的特殊性,大多数疾病的治疗难度较大,因此,利用细胞因子对神经系统疾病进行治疗成为了一种新的方法。

1、神经生长因子神经生长因子是一类能够促进神经元生长和再生的细胞因子,包括神经营养因子、嗜神经因子、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等。

细胞因子中的神经生长因子在治疗神经系统疾病中起着重要作用,它能够促进神经元的增殖、迁移和分化,促进神经再生,且对神经行为起重要的调节作用。

2、白细胞介素白细胞介素是一类能够促进免疫细胞增殖、分化和激活的细胞因子,主要包括IL-1、IL-2、IL-6等。

在神经系统疾病治疗中,白细胞介素通过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减少神经组织的炎症反应和损伤,可以起到重要的作用。

3、肿瘤坏死因子肿瘤坏死因子是一类由活化的免疫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主要包括TNF-α和TNFR1等。

在神经系统疾病治疗中,肿瘤坏死因子可以通过调节免疫细胞的增殖、分化和激活,减少神经组织的炎症反应和损伤,有效地改善神经系统疾病的症状。

三、细胞因子治疗存在的问题和展望虽然细胞因子在神经系统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1、临床试验的不足和缺乏足够的临床安全性数据。

补体系统的研究进展及其在免疫调节中的作用

补体系统的研究进展及其在免疫调节中的作用

补体系统的研究进展及其在免疫调节中的作用补体系统是人类体内一个非常重要的免疫系统,它可以清除大量的外来病原体,并在人体免疫调节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研究的不断深入,补体系统的研究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一、补体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补体是由多种血浆蛋白组成的复杂系统,其中包括C1-C9、因子B、因子D、因子H和因子I等成分。

补体系统的活化有三种途径:经典途径、替代途径和诱导途径。

其中,经典途径是由C1激活引起的,替代途径和诱导途径则是由自发性水解反应启动的。

补体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病原体清除、炎症反应、免疫调节等。

补体系统可以通过下列几种方式清除病原体:1、溶解杀菌;2、病毒中和;3、免疫复合物清除。

此外,补体系统还可以调节炎症反应,促进炎症反应的产生,以及参与免疫调节。

二、补体系统的研究进展补体系统的研究从20世纪开始逐渐兴起,目前已经进展到了非常深入的阶段。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和生物物理学等技术的发展,补体系统的研究也取得了重要的突破。

例如,研究人员成功地解析了C1q的晶体结构,这为进一步的补体结构和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此外,研究人员还通过多种方法对补体系统的活化、调节和功能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近年来,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人员发现了许多与补体系统相关的基因,包括C1q和C3等成分所编码的基因。

这些研究为我们深入了解补体系统的分子生物学基础提供了重要的信息。

三、补体系统在免疫调节中的作用免疫调节是人体自身通过一系列调节机制来控制免疫反应的过程。

补体系统在免疫调节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目前,研究人员已经明确了补体系统在免疫调节中的几种机制:1、免疫抑制;2、抗炎作用;3、免疫调理。

在补体系统免疫抑制中,研究人员发现,C3a和C5a等活化产物可以直接抑制T细胞和B细胞等免疫细胞的免疫反应,并促进免疫不耐受的发生。

此外,C3和C4等成分还可以通过间接抑制免疫反应,如通过诱导酶活化和细胞因子产生等方式间接影响免疫细胞功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2月第43卷第1期现代临床医学JOURNALOFMODERNCLINICALMEDICINEFeb. 2017Vol. 43 No. 1活化蛋白L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研究进展张益梅,李经伦(西南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四川泸州 646000)【摘要】活化蛋白-1(AP-1)是一类二聚体的反式调节因子,其作用十分广泛,对细胞的增殖、存活和凋亡等重要生理过程具有调控作用。

许多体内外实验均证实,A P-1与脑血管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癫痫和脑胶质瘤等神经系统常见疾病有密切联系。

本文就AP-1的组成、调节及其与以上疾病的关系作简要综述。

【关键词】活化蛋白L ( AP-1 )$c-Jun$ JNK$信号传导【中图分类号】R741.02 【文献标识码】A DOI: 10. 11851/j. issn. 1673-1557. 2017. 01. 002优先数字出版地址:http://www. cnki. net/kcmKdetail/51. 1688. R. 20170111.1123.004. html活化蛋白-1(activated protein-1,AP-1)是一*类重要 的真核细胞转录因子,是诸多细胞信号传导途径在细 胞核内的交汇点,有细胞内信号传导的第三信使之称,是基因转录调控的分子开关,能与许多基因上的AP-1位点结合,启动多种与细胞分裂和增殖相关基因的转 录,参与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凋亡等过程。

1AP-1的组成AP-1是一个集体名词,主要由Jun蛋白卜-(<、^ Jun、Jun-B、Jun-D)、Fos 蛋白(v-fos、c-fos、Fos-B、F r1、Fra2 )、激活转录因子(activatingtranscription factor, ATF;包括 ATF2、ATF3//RF1、B-ATF)、Jun 二聚化伴 侣(JDP1、JDP2 )*1]、Maf蛋白(v-Maf、c-Maf、NT)家族 组成的同源或异源二聚体[2]。

在不同细胞中AP-1的组成不同。

这些蛋白都属于亮氨酸拉链蛋白,它们的 一级结构都具有一个保守的亮氨酸拉链(leucine ip p e T结构,即蛋白质分子肽链上每7个氨基酸重复 出现一个亮氨酸残基,这些亮氨酸残基都在!螺旋同 一个方向上出现,两个相同结构的两排亮氨酸残基能 以疏水键结合成二聚体,通过这一特殊结构家族间或 不同家族成员相互作用,形成不同的二聚体。

Jun蛋 白和ATF蛋白可形成同源二聚体,Jun蛋白的结构高 度同源,其除了可形成同源二聚体外,还可与AP-1家 族的其他蛋白ATF和FoS蛋白结合形成更稳定的异源 二聚体。

Jun同源和Jun-Fos异源二聚体识别相同的 DNA结合位点,B L!TPA反应元件(其序列为TGAG/ CTCA),Jun-ATF异源二聚体和A T F同源二聚体识别 称为CR E的序列(TGACGTCA)[3],Fos蛋白、Maf蛋 白则不能形成同源二聚体,Maf蛋白只与c-fos形成异 源二聚体,而不能结合c-un。

在哺乳动物体内,AP-1的主要成分是Jun和Fos。

单独的c-Jun和c-fos是没有生物学功能的。

Jun蛋白可以形成同源二聚体,亦 可与Fos或Fras形成更加稳定的异源二聚体,而Fos 则只能与Jun形成异源二聚体,故可以用C-Jun蛋白的 表达量来反映AP-1的表达[4]。

不同的二聚体形式,其 稳定性及与DNA的结合能力不同,在静息状态下,AP-1的分子结构以c-Jun同源二聚体为主,当细胞受到佛 波醋(TPA)、血清、生长因子、细胞因子、神经递质和紫 外线等刺激时,c-u n和C-fo s的表达水平增高,此时 AP-1以c-Jun、c-fos异源二聚体的形式存在,此形式较 c-Jun同源二聚体稳定,且与DNA连接和诱导转录能 力也大大增强。

2 AP-1的调节AP-1的活性调节十分复杂,包括自身组分的差异 表达、转录水平调节、翻译后调节及与其他癌蛋白和辅 助蛋白相互作用的调节,其中翻译后调节是AP-1的主 要调节方式[5]。

自身组分的差异表达是对其功能最基 本的调节。

AP-1成员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或拮抗作 用。

c-Jun是AP-1的主要成分,如前所述,它可通过亮 氨酸拉链与其他蛋白形成复合物,如Jun-B、Jun-D、ATF家族成员,不同的组合其作用不尽相同。

在某些 情况下,Jun-B可与Jun、Fos或Fos-B形成非活化的异 源二聚体,通过竞争与AP-1位点的结合来抑制AP-1的活化,Jun-B表现出抑制c-Jun的活性效应,而Jun-D 对c-un具有一定的增强作用。

许多细胞外信号主要 通过控制构成AP-1成分蛋白的转录,从而调控AP-1白的 量 及转 录 因性。

AP-1 的 调主要是磷酸化调控。

转录因子在磷酸化水平的调控主 要有3类:一是调控胞核移位。

这类转录因子包括 NF-B、NF-A T等;二是调控其DNA结合能力,转录因 子被磷酸化后其DNA的结合能力可表现为增强(如通信作者:李经伦,ljl031611@163. com7Feb. 2017Vol. 43 No. 1现代临床医学JOURNAL OF MODERNCLINICAL MEDICINE2017年2月第43卷第1期8+/、22/、24/),也可表现为抑制(如卜076、〇以-1、 E N 1);三是调控转录激活能力,包括刺激转录激活 (如CREB 、c-Jun 、c-Myc 等)、刺激转录抑制(如c-Fos ) 和抑制转录激活(如ADR1 )[6]。

c-Jun 是AP -1的核心 成分,人源形式全长由331个氨基酸组成,转录激活结 构域位于N 端,DNA 结合结构域位于C 端。

目前发现 c-Jun 分子内含有8个磷酸化位点,包括、E 1、T 93、T 231、S 243、S 24a 、'170。

C -Jun 可以同时被磷酸化正向 和负向调控。

其中磷酸化位点S @3/S 73/T a 1/T a 3的磷酸 化增强其转录激活能力,磷酸化位点T 2&1/S 24&/S 24A 的 磷酸化抑制其DNA 结合能力。

负责C-Jun N 端磷酸化 的激酶是 c-Jun N 端激酶(c-Jun N-terminal kinase , JNK )[7],因其可被紫外线照射、#射线辐射、渗透压、 缺血再灌注、热休克、炎症细胞因子(TNF-a 、EGF 、IL -1 等)等细胞外应激信号激活,J K 也被称作为应激活化 蛋白激酉每(stress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SAPK )。

JNIK 家族于1990年被发现,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MAPIK )家族成员之一。

编码JNK 的基因包括jnk 1、 jnk 2、jnk 3,其相应的编码产物是JNK 1、JNK 2、JNK 3。

其中前两者的表达不具有组织特异性,主要在生物学 和病理过程中发挥作用,而J K 3仅存在于脑、心脏、 睾丸等组织,尤其与神经细胞死亡有密切关系。

JNK 信号通路在细胞应激反应及器官发育的细胞改变中都 起着重要作用。

J K 信号通路的活化是通过多级蛋白 激酶的磷酸化级联反应实现的,此信号传递网络包括 以下关键激酶:MAPK 激酶激酶(MAPKKK )、MAPK 激 酶(MAPKK )、MAPK/JNK 。

c-Jun 是 JNK 信号通路的 靶,c-Jun 作为其主要的下游基因,活化后能够调节其 自身及其他基因的生成,导致其诱导生成的速度更快。

MAPKKK 和M APK 只能催化Ser/Thr 磷酸化,而 MAPKK 为既能磷酸化Thr 又能磷酸化Tyi •的双功能 激酶。

J K 被上游激酶MAPKK 4/7磷酸化激活后,可 进一步使核内转录因子c-Jun 氨基末端的S @&和S $&磷 酸化,进而激活c-u n 从而增强其转录活性,c -u n 氨基 末端的磷酸化还可促进c -Jun /c-Fos 异源二聚体及c - Jun 同源二聚体形成,从而结合到许多靶基因启动子 区的AP -1位点,增强特定基因的转录活性[8]。

后来研 究又发现JNK 还可使T91和T 93发生磷酸化。

T 231、S 2%3 和S 249这3个位点在非刺激状态下处于磷酸化状态, 当细胞受到应激时,上述3个位点去磷酸化,使c-Jun 的活性升高,磷酸化以上位点的激酶分别是糖原合成 酶激酶3 ( GSK 3 )、酪蛋白激酶$ ( CK $ )和cyclin B (周期素B )/P34cc [9]。

有研究发现,T 231和SM 3磷酸化 后c -u n 的DNA 结合能力受到抑制,而SM 9磷酸化并 不影响c -Jun 的DNA 结合能力,因而得出T 231和SM 3才是影响c -Jun 的DNA 结合能力的真正位点。

c -Jun 蛋 白还可与一些辅助激活因子结合,从而影响其活性。

这类因子包括CREB 结合蛋白(CREBbinding protein , CBP )、c-Jun N 端激活结构域结合蛋白1(c-Jun activation dom ain binding protein 1,JAB 1 )、抑癌蛋白 RB 、激活信号辅助整合因子-2 ( activating signal cointegrator 2,ASC -2 )。

3 AP -1与神经系统疾病3.1 AP -1与脑血管疾病卒中是全球第3大致死性 疾病及首位致残性疾病,其中缺血性卒中约占60% ~ 80[,是神经内科最常见的疾病,其致残率非常高。

脑 缺血早期可出现神经元坏死和凋亡。

前者主要见于缺 血核心区,而后者则主要见于缺血半暗带,缺血半暗带 内的神经元仍具有活性,其损伤是可逆性的。

在缺血 半暗带内多存在缺血再灌注的现象。

在缺血再灌注的 情况下激活J K 信号通路,JNK 活化后由细胞质转位 至细胞核,通过磷酸化激活核内转录因子c -Jun ,从而 激活凋亡信号导致细胞凋亡。

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实验表明,在缺血前30 min 注入苦瓜多糖能显著抑制 JNK 3、c -Jun 和FasL 表达,同时也能抑制Cytc 的释放 和胱天蛋白酶-3信号级联反应,从而发挥神经保护作 用[9]。

这提示,JNK 3/c -Jun 信号通路参与了缺血再灌 注导致的细胞凋亡。

盐酸法舒地尔可通过抑制JNK 通路的凋亡信号发挥抗凋亡作用[10]。

有研究者通过 建立体外OGD /R 模型和体内MCAO 模型,研究发现 薯蓣素可以通过抑制NF -B 和AP -1转录活性而对脑 缺血再灌注损伤发挥神经保护作用,进而可以运用于 治疗缺血性中风[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