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工业化时代国际产业发展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后工业化时代国际产业发展特征
一、生产性服务业正在成为产业结构优化的助推器
生产性服务业是指为保持工业生产过程的连续性、促进工业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和提高生产效率提供保障服务的服务行业。它是与制造业直接相关的配套服务业,是从制造业内部生产服务部门而独立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本身并不向消费者提供直接的、独立的服务效用。它依附于制造业企业而存在,贯穿于企业生产的上游、中游和下游诸环节中,以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作为主要投入品,把日益专业化的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引进制造业,是二、三产业加速融合的关键环节。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十一五纲要》)中将生产性服务业分为现代物流业、金融服务业、信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商务服务业和会展业。
根据生产性服务业的外部化程度高低,可以将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种子期、成长期和成熟期(见图1)。
在种子期内,制造业企业所需要的各种生产性服务基本上是企业内部提供,还没有形成一个外部的生产性服务市场,但是,知识密集型和创新型的制造业企业已经对生产性服务产生了极大的需求。
在成长期内,外部的生产性服务市场逐步形成,制造业企业的内部活动逐步开始外部化,同时,外部的生产性服务供应者之间的竞争也开始表现出来。在该阶段对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不仅有那些知识密
集型和创新型的制造业企业,还有那些知识密集和创新程度相对较低的一般性制造业企业。另外,值得强调的是,在该阶段生产性服务业的成长,又表现为两类特征,一类是成本驱动的成长模式;另一类是差异化驱动的成长模式。前者主要是那些标准化和日常性的生产性服务业,后者主要是信息和知识更加密集型的生产性服务业。
在成熟期内,生产性服务业的市场细分程度更高,服务的专业化水平也更高,既有标准化的服务,也有定制化和创新型的服务。同时,在该阶段对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将来自于各类企业。
图1 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阶段 与此同时,生产性服务业的作用也在发生着变化,从最初以辅助管理为主的润滑剂作用,发展到20世纪70-90年代以管理支持功能为主的生产力作用,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转向以战略导向功能为主的推进剂作用。
表1 生产性服务业作用的变化
第一阶段(20世纪50—70年第二阶段(20世纪70—90年代) 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后)
高
外
部
化
程
度
低 种子期
成长期 成熟期 外部生产性服务业市场尚未形成,但知识密集型和创新型制造业企业已有需求 外部生产性服务业市场逐步形成,生产性服务供应商之间出现竞争,更多的制造业企业产生需求 生产性服务业市场细分程度、专业化程度更高,呈现出标准化、定制化和创新型服务
(1)工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规模日益壮大
近十年来,工业生产性服务业是世界经济中增长幅度最快的行业,它已经成为外国投资的重点。以OECD国家为例,外国直接投资中服务业投资的总额明显高于制造业投资的总额,且主要集中在金融、商务服务、工业信息服务业中。据《2002年世界投资报告》,2001年,美国吸收的外国直接投资中有 1/3投向了金融保险领域;欧盟吸收的外国直接投资业主要在公共服务、媒体、金融等领域;日本跨国公司在英国的投资50%以上集中在金融保险部门。几乎在所有国家,服务业的表现都能影响经济增长的快慢,由于具有广泛的关联效应,更有效的服务业(金融、通信、国内运输和专业服务)可以提高整体经济绩效,这些行业共同发挥作用,对提高国内生产率至关重要。发达国家的经济主体已经从原来的制造业转换到服务业,其工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增长远远超出服务业的平均增长水平,发展速度非常引人注目。在OECD国家中,金融、保险、房地产及经营服务等生产性服务行业的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均超过了三分之一。行业专家预计,工业生产性服务业在未来十年中将继续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
(2)工业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关系日趋紧密
制造业的国际营销网络的形成,就是聚集营销人才、进行研发产品、产品运输与储存、广告、保险、会计和法律服务等开发市场的过
程,在这一过程的每一环节都伴生服务需求。换句话说,工业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关系正在变得越来越密切,这主要表现是制造业的中间投入中服务的投入大量增加。在近10年间,多数OECD国家产品生产中的投入发生了变化:服务投入增长速度快于实物投入增长速度,同时,工业生产性服务业和某些经济活动特别是制造业的界线越来越模糊,经济活动由以制造为中心已经转向以服务为中心,最为明显的是通讯产品。同时,某些信息产品也可以像制造业一样进行批量生产。另一方面,制造业部门的功能也日趋服务化,主要表现为:一是该制造业部门的产品是为了提供某种服务而生产的,例如通讯和家电产品;二是随产品一同售出的有知识和技术服务;三是服务引导制造业部门的技术变革和产品创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像以往那样通过提供某种产品而在市场上占据主动获得大量利润的情况,已经很难出现,许多跨国企业已经认识到保持企业原有高额的利润率只有向服务型企业转型。
(3)工业生产性服务业的服务方式呈现虚拟化、网络化、外包化的趋势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工业生产性服务业的虚拟化、网络化成为可能,这种服务方式也日益凸显其优越性,促进企业智能化水平明显提高。在一个虚拟化的框架之中,高效地“整合”或“疏散”传统上认为的“内力”和“外力”资源,并让这些相关联的结构性要素发挥市场价值,充分体现企业的现有优势。另外,企业要充分发挥核心竞争力,就必须把自己所不擅长的那部分业务外包出去从而更加聚焦于自己
的核心业务,而相关的专业外包公司也能提供更加专业、优良的服务,降低企业的成本,这是一个双赢的局面。
美国采购协会(APS)1997年的调查表明,年收入在8000万美元以上的公司外部采购服务增加了26%,信息技术服务的外部采购占全部外采费用的30%,人力资源服务占16%,市场和销售服务占14%,金融服务占11%。在欧洲,信息技术服务的外部采购也是增长最快的,主要国家有英国、法国和意大利。在日本,通商产业省(MITI)调查表明,工作培训(占20.1%)、信息系统(占19.7%)、生产方法(占17.4%)、会计和税收(占14.0%)、研发(占13.7%)等服务项目是外采的主要项目。
(4)工业生产性服务业逐渐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近几十年来,工业生产性服务业在发达国家得到充分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这条产业链能够为企业提供从产品立项到产品营销与服务的全方位支持。无论是诸如IBM、HP等大公司的成功转型,还是小型企业的异军突起,都必须在这条产业链中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位置。工业生产性服务业作为货物生产或其他服务的投入而发挥着中间功能,它们提高了生产过程不同阶段产出价值和运行效率,被定义在包括上游(如可行性研究、风险资本、产品概念设计、市场研究、品牌设计等)、中游(如质量控制、会计、人事管理、法律、保险等)和下游的活动(如广告、物流、销售、人员培训等)。一个生产企业在世界市场上保持竞争地位的关键是保持“上游”、“中游”和“下游”三个阶段的服务优势,因为贯穿于生产三个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