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中国社会更需要法治还是德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今中国社会更需要法治还是德治(德治)
谢谢主席,主席、评委、各位同学,大家晚上好。在开始这篇立论之前呢,我想问各位观众一个问题,如果你在街上捡到一袋钱,那么你会交给警察还是留着自己用呢?相信每个人心里都有答案,无论答案如何,我们都应该思考,到底当今中国社会更需要法治还是德治。
我们先解释几个概念,
社会,
汉字本意是指特定土地上人的集合。社会在现代意义上是指为了共同利益、价值观和目标的人的联盟。社会是共同生活的人们通过各种各样社会关系联合起来的集合,其中形成社会最主要的社会关系包括家庭关系、共同文化以及传统习俗。微观上,社会强调同伴的意味,并且延伸到为了共同利益而形成的自愿联盟。宏观上,社会就是由长期合作的社会成员通过发展组织关系形成的团体,并形成了机构、国家等组织形式。
需要
是有感到某种缺乏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倾向,它是有机体自身和外部生活条件的要求在头脑中的反映。
德治是一种社会状态,其中德是一种大道真法,也是人类发展的必然结果。
第一、要求统治者集团以身作则,注意修身和勤政,充分发挥道德感化作用。
第二、重视对民众的道德教化,“为政以德”,德主刑辅。
下面我从以下三个方面阐述我方观点:
一、从逻辑学角度来看
德治是法治的前提,法律的产生以道德为基础。重要的基本的道德规范是法律规范的主要来源之一。没有对道德理念的追求,法
律可能成为专制与奴役的工具。法治的关键在于善法或良法的存在。
法的正义与否,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立法者的价值取向和道德水准。
不体现道德,甚至背叛道德的不义之法,也许可以称为法制,却永
远无法纳入法治的范畴,不可能得到有效的贯彻实施。不同的经济
社会群体有着不同的法律愿望,立法主体的道德品质在一定程度上
决定着把什么样的法律愿望上升为国家法律,从而决定法律的品质。
从我国来说,立法主体只有把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法律愿望
上升为国家法律,才能获得绝大多数人的支持,这样,法律才具备
了顺利运行的前提条件。因此,比起法治,德治更具有基础性和前
提性。
二、从现实角度来看
德治的缺失导致中国社会更需要德治,且需以法治为手段。
本来我们的道德教育就十分空洞和薄弱,然而强势阶层是始作俑
者,使原本还残存的一点有价值的道德观念也无处安身了。法制建设方面的原因、社会公德是社会成员起码的社会生活规范,必须要有一定的强制性约束。我国现在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社会呈现出新旧交替和由传统向现代过渡的特点,人们在强调尊重个人权利、利益的同时尚未认同个人与社会利益的联系,公德意识、公民意识仍十分匾乏.但是法制建设却明显的滞后,跟不上形势的发展,对道德的支持力度不强,影响了社会公德的进步。
江泽民同志提出“以德治国”重要思想,对于正确估量道德的作用,无疑具有正本清源的意义。强调“以德治国”,不仅是反对“道德无用论”,而且强调道德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从而加大全社会进行道德建设的力度。从这个意义说,建设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健康发展相适应的道德体系,不但要提出系统的道德规范,而且要使这些道德规范通过各种渠道深入人心,由外在的规范转换为内在的良心,使社会舆论与道德良心相互呼应、相互映照。然而,要达到这样的目标,就必须充分肯定道德和道德规范的作用,充分肯定道德舆论和道德良心的作用,归根到底,是必须充分肯定道德建设的作用。
三以德治国是固本兴邦的必然选择
着力于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的道德理想和精神支柱,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全面提高整个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在经济全球化浪潮汹涌袭来的今天,我们更要始终坚持这—文化方向,除了完善法制外,最为重要的还是要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只有把以德治国作为中国21世纪治国方略的重要内容之一,才能培养和造就既具有适应现时代发展需要的科学文
化素质,又具有文明健康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公民,才能进而完成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