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 《运动生理学》实验指导及教案
《运动生理学教案》课件
《运动生理学教案》课件一、课程概述1. 课程目的: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运动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知识点,使学生能够运用运动生理学的知识解释和分析运动过程中的生理现象,提高运动能力和健康水平。
2. 适用对象:本课程适用于体育专业学生、教练员、运动员及相关爱好者。
3. 课程内容:本课程共十个章节,涵盖运动系统、能量代谢与能量供应、运动与心血管系统、运动与呼吸系统、运动与消化系统、运动与泌尿系统、运动与内分泌系统、运动与神经系统、运动与免疫系统以及运动与骨骼肌等方面的内容。
二、第一章:运动系统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运动系统的组成、功能和运动机制,掌握运动生理学的基本概念。
2. 教学内容:(1)运动系统的组成及功能(2)运动机制(3)运动生理学基本概念3. 教学方法:(1)讲授:讲解运动系统的组成、功能和运动机制(2)互动:引导学生参与讨论,提问回答(3)示教:演示运动生理学实验,让学生直观了解运动过程三、第二章:能量代谢与能量供应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能量代谢的原理、能量供应的途径和运动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培养学生科学锻炼的能力。
2. 教学内容:(1)能量代谢的原理(2)能量供应的途径(3)运动过程中的能量变化3. 教学方法:(1)讲授:讲解能量代谢的原理、能量供应的途径和运动过程中的能量变化(2)互动:引导学生参与讨论,提问回答(3)实践:安排学生进行运动实验,观察和记录能量变化四、第三章:运动与心血管系统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掌握心血管系统的调节机制,提高运动心血管健康水平。
2. 教学内容:(1)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2)心血管系统的调节机制3. 教学方法:(1)讲授:讲解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和心血管系统的调节机制(3)示教:演示心血管系统的实验,让学生直观了解心血管系统的运动调节五、第四章:运动与呼吸系统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运动对呼吸系统的影响,掌握呼吸系统的调节机制,提高运动呼吸健康水平。
2024年运动生理学教案完整版x2024新版
不同运动项目的训练方法与手段
耐力性项目
主要采用持续训练法、间歇训练 法和重复训练法,通过提高心肺 功能和肌肉耐力来提高运动员的
耐力水平。
力量性项目
主要采用负重训练法、等张收缩 训练法和等长收缩训练法,通过 增加肌肉横截面积和提高神经肌 肉协调性来增强运动员的力量素
质。
速度性项目
主要采用反应速度训练法、动作 速度训练法和位移速度训练法, 通过提高运动员的反应能力、动 作频率和步幅来提高速度水平。
任务
揭示人体在运动过程中的生理变化规律,探讨运动对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影响及 其适应机制,为科学地进行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和健身锻炼提供理论依据和实 践指导。
运动生理学的历史与发展
古代运动生理学的萌芽
现代运动生理学的发展
早在古希腊时期,人们就开始探讨运 动与身体机能的关系,提出了“生命 在于运动”的观点。
运动训练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训练计划的制定
根据运动员的实际情况和比赛要求,制定长期、中期和短 期的训练计划,明确各阶段的训练目标、内容和方法。
训练负荷的安排
根据运动员的承受能力和恢复状况,合理安排训练负荷的 大小、强度和量度,确保运动员在训练中不断适应和提高 。
训练过程的监控
采用生理生化指标、心理测试和运动表现等多种手段对运 动员的训练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及时调整训练计划,确保 训练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运动可以增加骨骼肌 的质量和力量,提高 肌肉的耐力和爆发力 。
运动还可以改善骨骼 肌的代谢和供能能力 ,提高肌肉的工作效 率。
长期坚持运动可以促 进骨骼肌的蛋白质合 成,增加肌纤维的数 量和体积。
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运动可以增强心脏的收缩力和舒 张功能,提高心脏的泵血能力。
《运动生理学》教案
《运动生理学》教案一、第一章:运动生理学概述1. 教学目标了解运动生理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意义。
掌握运动生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
了解运动生理学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2. 教学内容a. 运动生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b. 运动生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c. 运动生理学的发展历程和现状3. 教学活动a. 讲座:运动生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b. 实验室参观:了解研究方法和技术c. 小组讨论:了解发展历程和现状4. 教学评估a. 课堂提问:了解学生对运动生理学的理解程度b. 实验室报告:评估学生对研究方法和技术的学习效果c. 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对发展历程和现状的了解程度二、第二章:运动与神经系统1. 教学目标了解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掌握运动神经元的兴奋传递过程。
了解运动与神经系统的关系。
2. 教学内容a. 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b. 运动神经元的兴奋传递过程c. 运动与神经系统的关系3. 教学活动a. 讲座: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b. 实验室实验:观察运动神经元的兴奋传递过程c. 小组讨论:探讨运动与神经系统的关系4. 教学评估a. 课堂提问:了解学生对神经系统的理解程度b. 实验室报告:评估学生对兴奋传递过程的学习效果c. 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对运动与神经系统关系的了解程度三、第三章:运动与肌肉系统1. 教学目标了解肌肉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掌握肌肉收缩的机制。
了解运动与肌肉系统的关系。
2. 教学内容a. 肌肉的基本结构和功能b. 肌肉收缩的机制c. 运动与肌肉系统的关系3. 教学活动a. 讲座:肌肉的基本结构和功能b. 实验室实验:观察肌肉收缩的机制c. 小组讨论:探讨运动与肌肉系统的关系4. 教学评估a. 课堂提问:了解学生对肌肉系统的理解程度b. 实验室报告:评估学生对肌肉收缩机制的学习效果c. 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对运动与肌肉系统关系的了解程度四、第四章:运动与心血管系统1. 教学目标了解心血管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转《运动生理学》实验指导及教案
转《运动生理学》实验指导及教案一、实验目的1. 了解运动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实验方法。
2. 掌握运动对心血管、呼吸、肌肉等系统的影响。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二、实验原理1. 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运动时,心脏输出量增加,血管舒缩功能调节,血压变化等。
2. 运动对呼吸系统的影响:运动时,呼吸频率和深度增加,肺活量变化等。
3. 运动对肌肉系统的影响:运动时,肌肉收缩力量和耐力增加,肌肉纤维类型变化等。
三、实验器材与方法1. 实验器材:心电图机、血压计、肺活量计、计时器、皮尺、运动器材等。
2. 实验方法:(1)心血管系统实验:测量安静状态和运动状态下的血压、心率、心电图等指标。
(2)呼吸系统实验:测量安静状态和运动状态下的呼吸频率、深度、肺活量等指标。
(3)肌肉系统实验:测量安静状态和运动状态下的肌肉力量、耐力等指标。
四、实验步骤1. 实验前准备:讲解实验目的、原理和注意事项,检查实验器材是否齐全。
2. 实验操作:按照实验方法进行数据测量,记录实验结果。
3. 实验数据分析:比较安静状态和运动状态下的指标差异,分析运动对各系统的影响。
五、实验注意事项1. 确保实验安全:遵守实验规程,注意运动强度和时间,避免发生意外。
2. 准确测量:保持仪器设备清洁、准确,确保测量数据真实可靠。
3. 尊重实验对象:在实验过程中,尊重实验对象的意愿,遵循伦理原则。
4. 团队合作:分工明确,协作顺畅,共同完成实验任务。
六、实验拓展1. 探讨不同运动项目对各生理系统的影响差异。
2. 分析运动强度、时间和频率对生理指标的影响。
3. 研究运动生理适应机制及其生理心理学意义。
1. 报告结构:包含实验目的、原理、器材与方法、步骤、注意事项等。
2. 数据处理:用图表形式展示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3. 结果与讨论:阐述实验结果,分析实验现象,提出自己的观点。
八、实验评价2. 评价方法:教师评分、同伴评价、自我评价相结合。
运动生理学》教案
《运动生理学》教案一、第一章:运动生理学概述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运动生理学的定义、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培养学生对运动生理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教学内容:a. 运动生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b. 运动生理学的研究方法c. 运动生理学的发展历程和现状3. 教学活动:a. 引导学生思考运动的生理机制b. 介绍运动生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案例c. 讨论运动生理学的应用领域和发展前景二、第二章:运动与神经系统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运动与神经系统的关系,掌握神经系统在运动中的作用。
培养学生对神经系统与运动调控的兴趣。
2. 教学内容:a. 运动与神经系统的概述b. 神经系统在运动中的作用c. 运动与神经系统的相互作用3. 教学活动:a. 分析运动过程中的神经调控机制b. 通过实例了解神经系统在运动中的作用c. 探讨运动对神经系统的影响和运动与神经系统的相互作用三、第三章:运动与肌肉系统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肌肉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了解运动对肌肉的影响。
培养学生对肌肉系统与运动关系的兴趣。
2. 教学内容:a. 肌肉系统的结构与功能b. 运动对肌肉的影响c. 肌肉力量和耐力的训练方法3. 教学活动:a. 分析肌肉系统的结构与功能b. 通过实验或实例了解运动对肌肉的影响c. 讨论肌肉力量和耐力的训练方法及其应用四、第四章:运动与心血管系统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心血管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掌握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培养学生对心血管系统与运动关系的兴趣。
2. 教学内容:a. 心血管系统的结构与功能b. 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c. 运动与心血管健康的相互关系3. 教学活动:a. 分析心血管系统的结构与功能b. 通过实验或实例了解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c. 讨论运动与心血管健康的相互关系及运动建议五、第五章:运动与呼吸系统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呼吸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了解运动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培养学生对呼吸系统与运动关系的兴趣。
转《运动生理学》实验指导及教案
转《运动生理学》实验指导及教案第一章:实验概述1.1 实验目的1.2 实验原理1.3 实验材料与仪器1.4 实验步骤1.5 实验报告要求第二章:运动对心率的影响2.1 实验目的2.2 实验原理2.3 实验材料与仪器2.4 实验步骤2.5 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2.6 实验报告要求第三章:运动对呼吸的影响3.1 实验目的3.2 实验原理3.3 实验材料与仪器3.4 实验步骤3.5 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3.6 实验报告要求第四章:运动对体温的影响4.2 实验原理4.3 实验材料与仪器4.4 实验步骤4.5 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4.6 实验报告要求第五章:运动对肌肉力量的影响5.1 实验目的5.2 实验原理5.3 实验材料与仪器5.4 实验步骤5.5 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5.6 实验报告要求第六章:运动对心肺功能的影响6.1 实验目的6.2 实验原理6.3 实验材料与仪器6.4 实验步骤6.5 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6.6 实验报告要求第七章:运动对血糖水平的影响7.1 实验目的7.3 实验材料与仪器7.4 实验步骤7.5 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7.6 实验报告要求第八章:运动对骨密度的影响8.1 实验目的8.2 实验原理8.3 实验材料与仪器8.4 实验步骤8.5 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8.6 实验报告要求第九章:运动对脂代谢的影响9.1 实验目的9.2 实验原理9.3 实验材料与仪器9.4 实验步骤9.5 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9.6 实验报告要求第十章:运动对神经反应速度的影响10.1 实验目的10.2 实验原理10.3 实验材料与仪器10.4 实验步骤10.5 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10.6 实验报告要求第十一章:运动对免疫系统功能的影响11.1 实验目的11.2 实验原理11.3 实验材料与仪器11.4 实验步骤11.5 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11.6 实验报告要求第十二章:运动对皮肤微循环的影响12.1 实验目的12.2 实验原理12.3 实验材料与仪器12.4 实验步骤12.5 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12.6 实验报告要求第十三章:运动对生殖系统功能的影响13.1 实验目的13.2 实验原理13.3 实验材料与仪器13.4 实验步骤13.5 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13.6 实验报告要求第十四章:运动对心理健康的影响14.1 实验目的14.2 实验原理14.3 实验材料与仪器14.4 实验步骤14.5 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14.6 实验报告要求第十五章:运动处方的制定与应用15.1 实验目的15.2 实验原理15.3 实验材料与仪器15.4 实验步骤15.5 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15.6 实验报告要求重点和难点解析教案《运动生理学实验指导及教案》共涵盖了十五个章节,内容丰富且具有一定深度和广度。
(推荐)运动生理学实验教案
西安体育学院授课教案西安体育学院授课教案西安体育学院授课教案西安体育学院授课教案西安体育学院授课教案西安体育学院授课教案西安体育学院授课教案西安体育学院授课教案西安体育学院授课教案西安体育学院授课教案西安体育学院授课教案氢氧化钡溶液硫酸锌溶液蒸馏水0.50.50.50.50.50.50.50.50.53.充分摇匀、离心(2000R/min)10min,另取3支试管继续如下操作上清液δ—萘酚溶液双乙酰溶液0.51.00.50.51.00.50.51.00.5蒸馏水 2.5 2.5 2.54. 混匀37℃水浴15—20min,空白管调0,540nm比色。
计算:CK单位=(OD测/OD标)x1/标准管肌酸含量(umol)x1/反应时间(h)x1/血清用量(ml)= (OD测/OD标)x0.17x1/0.5x1/0.1= (OD测/OD标)x3.4正常值0.5-3.6单位或8-60U/L。
四、结果评定(10分钟)1、血清CK活性的变化可作为评定骨骼肌微细损伤及其适应与恢复的重要生化指标。
2、根据血清CK变化来调节训练强度是科学的,对防止过度疲劳也具有重要意义。
西安体育学院授课教案西安体育学院授课教案学内容及组织教法1.心率变异 2.向量心电图分析 3.频谱心电分析4.左心室收缩时间间期 5.左心室舒张间期 6.心脏泵血功能7.左心室舒张功能8.心血管植物神经功能。
左心室收缩时间间期(STI)检测(一)目的和原理(10分钟)心脏收缩时间间期(STI)是评价心脏功能的重要指标系统。
目前,测定STI已成为检查心脏功能的重要手段之一。
它是利用心脏机械活动有关的可在体表描记出的低频机械振动,主要指颈动脉搏动图(CPT 或CAR)和心尖搏动图(ACG),因常与心电图(ECG)、心音图(PCG)同步记录判定心脏功能。
测定STI的测定指标有14项,其中8项较为重要,并根据这些指标作了大量正常人及冠心病、先心病、糖尿病患者等的对比测定,制定了心功分级标准。
《运动生理学》教案
《运动生理学》教案第一章:绪论1.1 课程介绍了解运动生理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重要性。
掌握运动生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
1.2 运动与身体功能的关系分析运动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等的影响。
探讨运动对肌肉力量、耐力和灵活性的作用。
第二章:运动与神经系统2.1 神经系统的概述了解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掌握神经系统对运动的调控机制。
2.2 运动神经元的功能探讨运动神经元的兴奋传导和肌肉收缩的机制。
分析运动学习中神经可塑性的变化。
第三章:运动与心血管系统3.1 心血管系统的概述了解心血管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掌握心血管系统对运动的适应性变化。
3.2 运动对心血管功能的影响探讨运动对心脏功能、血管弹性和血液循环的影响。
分析运动对血压、心率和血流量的影响机制。
第四章:运动与呼吸系统4.1 呼吸系统的概述了解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掌握呼吸系统对运动的适应性变化。
4.2 运动对呼吸功能的影响探讨运动对肺活量、呼吸频率和气体交换的影响。
分析运动对氧气供应和二氧化碳排出的调节机制。
第五章:运动与肌肉系统5.1 肌肉系统的概述了解肌肉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掌握肌肉的生理特性和解剖结构。
5.2 运动对肌肉功能的影响探讨运动对肌肉力量、耐力和肌肉纤维类型的变化。
分析运动训练对肌肉适应性的机制。
第六章:运动与能量代谢6.1 能量代谢的基本原理了解能量代谢的定义、测量和意义。
掌握能量代谢的三个阶段:基础代谢率、运动代谢率和恢复代谢率。
6.2 运动对能量代谢的影响探讨不同强度和类型运动对能量消耗的影响。
分析运动对糖酵解、氧化磷酸化和脂肪酸代谢的作用。
第七章:运动与内分泌系统7.1 内分泌系统的基本概念了解内分泌系统的组成、激素的作用和调节机制。
掌握运动对激素水平的影响,包括儿茶酚胺、生长激素、胰岛素等。
7.2 运动与激素调节的关系探讨运动对激素分泌的短期和长期影响。
分析运动对代谢、生长和生殖功能的调控作用。
第八章:运动与免疫系统8.1 免疫系统的概述了解免疫系统的组成、功能和免疫应答过程。
运动生理学》教案
《运动生理学》教案第一章:运动生理学概述1.1 课程介绍理解运动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掌握运动生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1.2 运动生理学的发展历程了解运动生理学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趋势学习运动生理学的重要人物和贡献1.3 运动生理学的研究内容掌握运动生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和分支学科理解运动生理学在体育运动和健康领域的应用第二章:运动与身体机能2.1 运动与神经系统学习运动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掌握运动神经系统的调节机制和反应过程2.2 运动与心血管系统理解心血管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学习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和适应性变化2.3 运动与呼吸系统掌握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理解运动对呼吸系统的影响和适应性变化第三章:运动与肌肉系统3.1 肌肉的生理特性学习肌肉的组织结构和生理特性掌握肌肉的收缩机制和调节因素3.2 运动与肌肉力量理解肌肉力量的发展机制和训练方法学习运动对肌肉力量的影响和适应性变化3.3 运动与肌肉耐力掌握肌肉耐力的定义和评估方法理解运动对肌肉耐力的影响和适应性变化第四章:运动与能量代谢4.1 能量代谢的基本原理学习能量代谢的定义和意义掌握能量代谢的计算方法和指标4.2 运动与能量代谢理解运动对能量代谢的影响和适应性变化学习运动过程中的能量供应和消耗机制4.3 运动营养与能量代谢掌握运动营养的基本知识和原则理解运动营养对能量代谢的影响和作用第五章:运动与内分泌系统5.1 内分泌系统的基本概念学习内分泌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掌握内分泌系统的调节机制和激素作用5.2 运动与激素分泌理解运动对激素分泌的影响和适应性变化学习运动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和作用5.3 运动与激素调节掌握激素在运动过程中的调节作用理解运动对激素调节的影响和适应性变化这五个章节涵盖了运动生理学的基本概念、研究领域和主要内容,为后续章节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第六章:运动与骨骼系统6.1 骨骼的基本结构与功能学习骨骼的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掌握骨骼的力学特性和适应性变化6.2 运动与骨骼健康理解运动对骨骼的影响和适应性变化学习运动在预防和治疗骨骼疾病中的作用6.3 运动与骨折愈合掌握骨折的愈合过程和影响因素理解运动在骨折愈合中的作用和康复训练方法第七章:运动与免疫系统7.1 免疫系统的基本概念学习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掌握免疫调节机制和免疫反应过程7.2 运动与免疫系统理解运动对免疫系统的影响和适应性变化学习运动在增强免疫力和预防疾病中的作用7.3 运动与慢性疲劳掌握慢性疲劳的定义和特点理解运动对慢性疲劳的影响和康复训练方法第八章:运动与心理健康8.1 心理健康的基本概念学习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及其评估方法掌握心理健康的促进和维护策略8.2 运动与心理健康理解运动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和适应性变化学习运动在改善心理状态和预防心理疾病中的作用8.3 运动心理咨询与干预掌握运动心理咨询的基本方法和技术理解运动干预在心理健康领域的应用和效果第九章:运动与遗传因素9.1 遗传学基本概念学习遗传物质的结构和传递方式掌握遗传变异和基因表达调控机制9.2 运动与遗传因素理解运动对遗传因素的影响和适应性变化学习运动在遗传性疾病预防和治疗中的应用9.3 运动与运动能力掌握运动能力的遗传因素和训练方法理解运动在提高运动能力和竞技水平中的作用第十章:运动生理学研究方法10.1 运动生理学研究方法概述学习运动生理学研究的方法和步骤掌握运动生理学研究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10.2 实验方法和技术理解运动生理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术学习运动生理学实验中各种检测手段和设备的使用10.3 运动生理学研究趋势与展望掌握运动生理学领域的前沿问题和研究动态理解运动生理学在体育运动和健康领域的发展方向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一:运动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补充说明:运动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在运动过程中的生理功能和代谢变化的学科。
《运动生理学教案》课件
《运动生理学教案》课件一、前言1. 课程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健康意识逐渐增强,运动生理学作为一门研究人体在运动过程中的生理变化的学科,越来越受到关注。
通过学习运动生理学,我们可以了解人体在不同运动项目、强度和时间下的生理反应,为运动训练、健身活动和疾病预防提供科学依据。
2.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运动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知识点,能够运用运动生理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和健康水平。
二、课程内容1. 运动生理学的基本概念介绍运动生理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内容,使学生对运动生理学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2. 运动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讲解运动系统的组成,包括骨、关节、肌肉等,并阐述其在运动中的功能。
3. 运动生理学的基本原理介绍运动生理学的基本原理,如神经调节、内分泌调节、能量代谢等。
4. 运动与心血管系统分析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包括心率、血压、心脏泵血功能等方面的变化。
5. 运动与呼吸系统讲解运动对呼吸系统的影响,包括肺活量、通气量、氧气供应等方面的变化。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运动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知识点。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能够将运动生理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
3.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4. 实践操作法:组织学生进行运动实践,观察和记录生理反应,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组讨论等,占总成绩的30%。
2. 考试成绩:包括理论知识考试和实践操作考试,占总成绩的70%。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运动生理学教材。
2. 多媒体课件:制作精美的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3.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料和信息。
4. 实验设备:配备必要的实验设备,进行实践操作教学。
运动生理学实验指导
运动生理学实验指导实验一血红蛋白测定及血型测定A..血红蛋白的定量测定【目的】掌握用比色法来测定血红蛋白量。
(3分)【原理】血红蛋白量测定方法有光电比色法、分光光度法和沙里氏比色计比色法。
本实验采用沙里氏比色法。
血液中血红蛋白的颜色随其结合的氧量多少而有一定的变化。
为提高测定的标准,可向血液中加稀盐酸,使亚铁血红蛋白酸化成高铁血红蛋白而显稳定的棕黄色,加蒸馏水稀释并与标准色比较,既可求出100mL血液中所含的血红蛋白的克数。
血红蛋白的含量受年龄、性别、营养状况、体育锻炼以及居住条件的影响。
(5分)我国正常成年男子约含12~15g·dL-1;女子约为11~14 g·dL-1。
【器材】沙里氏比色计(含比色管、比色架、吸血管)、采血针、75℅酒精、棉球、95℅酒精、0.1mol盐酸、乙醚、蒸馏水、小玻棒、小滴管。
(6分)【步骤】1.向比色管内加入0.1mol盐酸10滴(约达到比色管的10℅的刻度线)。
(3分)2. 采血。
以75℅的酒精消毒无名指及采血针(2分);3.用采血针刺破无名指指腹一侧皮肤,让血液自然流出,用消毒干棉球擦去一滴后,用右手平持吸血管使管口接触自然流出的一滴血管,准备吸取20μl 的血液(血柱液面平20μl刻度线)。
(6分)4.用干棉球拭檫管外的血液,然后迅速将吸血管移入比色管,徐徐将血液吹入盐酸深层,并用上层清夜多次洗涤吸血管,轻轻振荡,置室温中10~15min,充分到使亚铁血红蛋白变成高铁血红蛋白。
(6分)5.比色。
将比色管放入血红蛋白比色架中,向比色管逐滴加入蒸馏水并且边滴边搅拌边竖起对光观察,将比色管的颜色与比色计上的标准颜色做比较,直至比色管溶液颜色与标准颜色一致为止。
正确读出并记录比色管内溶液弯月面下缘最底点对应的比色管刻度数值,此数值即为每100mL血液中所含血红蛋白的克数。
(9分)【注意事项】1.要准确配制0.1mol的盐酸。
血液被酸化的时间不得少于10min。
《运动生理学》教案
《运动生理学》教案绪论教学目的:1、了解运动生理学的发展历史2、掌握运动生理学研究的对象、内容3、初步认识运动生理学研究的任务、方法4、掌握人体功能的基本特征和生理功能调节的基本方式5、引发学生学习运动生理学的兴趣教学方法:讲授、作业练习重点:人体功能的基本特征和生理功能调节的基本方式难点:激发学生对本门学科的学习兴趣一、运动生理学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一)、运动生理学发展历史运动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在体育运动影响下身体机能变化规律的科学,是人体生理学的一个分支。
运动生理学的发展只有数百年的历史,而如今成为一个非常庞大的学科群,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因此,运动生理学是一门非常年轻而又生命力的学科。
1、解剖学是研究人体生理学的先导古希腊在研究人体机能方面起步很早,但由于宗教势力对科学的扼杀,直到16世纪,对人体结构与功能的理解尚无实质意义上的贡献。
解剖学是生理学的先导。
作为划时代的里程碑,1543年由A.Vesalius所著的《人体结构》改变了后人研究的方向。
尽管该书主要聚焦于各个器官的解剖学描述,但偶尔也试图解释其功能。
英国历史学家M.Foster爵士曾这样评价该书:“它不仅是现代解剖学的开端,而且也是现代生理学的开端。
它彻底终结了14个世纪的思想禁锢,在真正意义上开始了医学的复兴。
”早期的大多数生理学解释或错误百出,或模棱两可,使得人们时常认为也许这些解释由推测而来。
例如,解释肌肉如何产生力量时,由于受眼睛观察力所限,时常仅限于运动期间肌肉围度与外形的变化。
由这种观察而来的结论势必大打折扣,有时甚至笑话百出。
如H.Fabricius在1574年曾解释肌肉的收缩力存在于肌腱中而不是“肉”中。
直到荷兰科学家A.V.Leeuweehoek于1660年引入显微镜后,解剖学家才发现了单个肌纤维的存在。
但这些肌纤维是如何收缩并产生力量的,却一直是一个谜。
揭开这个谜底花了约300年时间。
20世纪中期,借助于电子显微镜,才弄明白肌肉蛋白收缩的复杂机理。
运动生理学》教案
《运动生理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运动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2. 掌握运动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肌肉系统等的影响。
3. 了解运动生理学在体育运动中的应用和意义。
二、教学内容:1. 运动生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2. 运动对神经系统的影响3. 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4. 运动对呼吸系统的影响5. 运动对肌肉系统的影响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运动生理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对象以及运动对各个系统的影响。
2. 教学难点:运动生理学在体育运动中的应用和意义。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运动生理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对象以及运动对各个系统的影响。
2. 案例分析法:分析运动生理学在体育运动中的应用和意义。
3. 小组讨论法:探讨运动生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未来发展。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介绍运动生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引发学生兴趣。
2. 讲解运动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让学生了解运动生理学的基本内容。
3. 讲解运动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肌肉系统等的影响,让学生掌握运动生理学的基本知识。
4. 分析运动生理学在体育运动中的应用和意义,让学生了解运动生理学的重要性。
5.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运动生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未来发展。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评估学生对运动生理学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
2. 课后作业:通过学生提交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以及团队合作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材:推荐《运动生理学》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资料。
2. 网络资源:提供相关学术文章、研究案例等,帮助学生拓展视野,了解运动生理学的最新发展。
3. 实验室资源:如有条件,可利用实验室设备,让学生亲身体验运动生理学的研究方法。
八、教学拓展:1.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深入了解运动生理学的实际应用。
《运动生理学》教案
《运动生理学》教案一、第一章:绪论1. 学习目标:了解运动生理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及其在体育运动中的应用。
2. 教学内容:a. 运动生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b. 运动生理学的研究方法c. 运动生理学在体育运动中的应用3. 教学活动:a. 讲解运动生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b. 介绍运动生理学的研究方法c. 分析运动生理学在体育运动中的应用案例4. 作业:课后阅读相关文献,了解运动生理学在体育运动中的具体应用。
二、第二章:运动与神经系统1. 学习目标:掌握运动神经系统的组成、功能及其在运动过程中的作用。
2. 教学内容:a. 运动神经系统的组成b. 运动神经系统的功能c. 运动过程中神经系统的作用3. 教学活动:a. 讲解运动神经系统的组成b. 介绍运动神经系统的功能4. 作业:通过观察运动员比赛视频,了解神经系统在运动中的具体作用。
三、第三章:运动与肌肉系统1. 学习目标:了解肌肉系统的组成、功能及其在运动过程中的作用。
2. 教学内容:a. 肌肉系统的组成b. 肌肉系统的功能c. 运动过程中肌肉系统的作用3. 教学活动:a. 讲解肌肉系统的组成b. 介绍肌肉系统的功能c. 分析运动过程中肌肉系统的作用4. 作业:课后查找相关资料,了解不同类型运动对肌肉系统的影响。
四、第四章:运动与心血管系统1. 学习目标:掌握心血管系统的组成、功能及其在运动过程中的变化。
2. 教学内容:a. 心血管系统的组成b. 心血管系统的功能c. 运动过程中心血管系统的变化3. 教学活动:a. 讲解心血管系统的组成b. 介绍心血管系统的功能4. 作业:观察运动员在进行不同强度运动时的心血管反应。
五、第五章:运动与呼吸系统1. 学习目标:了解呼吸系统的组成、功能及其在运动过程中的作用。
2. 教学内容:a. 呼吸系统的组成b. 呼吸系统的功能c. 运动过程中呼吸系统的作用3. 教学活动:a. 讲解呼吸系统的组成b. 介绍呼吸系统的功能c. 分析运动过程中呼吸系统的作用4. 作业:课后阅读相关文献,了解不同类型运动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转《运动生理学》实验指导及教案
转《运动生理学》实验指导及教案第一章:介绍运动生理学实验课程1.1 实验课程的目的和意义解释运动生理学实验课程对于理解运动生理学理论的重要性强调实验课程对于培养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的作用1.2 实验课程的内容和安排介绍实验课程包括的各个方面,例如运动生理学的基本概念、运动对生理系统的影响等详细说明每个实验课程的时间安排和具体内容第二章:运动生理学基本概念2.1 运动生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解释运动生理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强调运动生理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区别和联系2.2 运动生理学的重要概念介绍运动生理学中的一些重要概念,例如运动、运动生理反应、运动适应等解释这些概念的定义和重要性第三章: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3.1 运动对心脏的影响解释运动对心脏功能的影响,包括心率、心输出量、心肌收缩力等介绍运动对心脏形态和结构的影响3.2 运动对血管的影响解释运动对血管功能的影响,包括血管扩张、血流速度增加等介绍运动对血管形态和结构的影响第四章:运动对呼吸系统的影响4.1 运动对呼吸功能的影响解释运动对呼吸功能的影响,包括呼吸频率、潮气量、肺活量等介绍运动对呼吸肌的影响4.2 运动对气体交换的影响解释运动对气体交换的影响,包括氧输送、二氧化碳排出等介绍运动对肺功能的影响第五章:运动对神经系统的影响5.1 运动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解释运动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包括大脑功能、神经传导速度等介绍运动对认知功能和学习能力的影响5.2 运动对周围神经系统的影响解释运动对周围神经系统的影响,包括神经传导速度、肌肉力量等介绍运动对神经适应和神经可塑性的影响第六章:运动对肌肉系统的影响6.1 运动对肌肉力量的影响解释运动如何影响肌肉力量,包括最大力量和耐力力量的增加介绍肌肉纤维类型和运动对它们的影响6.2 运动对肌肉耐力的影响解释运动如何提高肌肉耐力,包括心肺耐力和肌肉耐力的提升介绍不同类型的运动对肌肉耐力的影响第七章:运动对能量代谢的影响7.1 运动对能量消耗的影响解释运动如何增加能量消耗,包括运动时能量的来源和去向介绍运动对基础代谢率和运动代谢率的影响7.2 运动对能量供应系统的影响解释运动如何影响能量供应系统,包括糖原储备和有氧耐力介绍不同类型的运动对能量供应系统的影响第八章:运动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8.1 运动对激素分泌的影响解释运动如何影响激素分泌,包括生长激素、胰岛素、皮质醇等介绍运动对激素平衡和内分泌系统调节的影响8.2 运动对内分泌疾病的影响解释运动如何帮助治疗和预防内分泌疾病,例如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等介绍运动对内分泌系统健康的促进作用第九章:运动对免疫系统的影响9.1 运动对免疫功能的影响解释运动如何影响免疫功能,包括免疫细胞的活动和免疫调节介绍运动对抵抗力和对感染的影响9.2 运动对慢性疾病的影响解释运动如何帮助预防和治疗慢性疾病,例如心血管疾病、癌症等介绍运动对慢性疾病康复和预后的影响第十章:运动生理学的应用和未来发展10.1 运动生理学的应用领域介绍运动生理学在运动训练、康复医学、健康促进等领域的应用强调运动生理学在提高运动表现和促进健康中的重要作用10.2 运动生理学的未来发展探讨运动生理学未来的研究方向和趋势,包括新技术的应用、个性化训练等强调运动生理学在推动体育科学和人类健康发展的潜力重点解析重点:1. 运动生理学实验课程的目的和意义,以及内容安排。
转《运动生理学》实验指导及教案
转《运动生理学》实验指导及教案实验一肺通气功能的测定一、实验目的掌握肺通气功能的测定方法,加深对肺容量各组成部分和肺通气功能常用指标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机体在进行新陈代谢时,不断地消耗氧和产生二氧化碳。
为了实现机体与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肺必须不断地与外界大气进行通气活动。
肺通气是指肺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其功能大小可用交换的气体量来衡量,与肺容量有关。
肺可容纳的最大气体量称肺总容量,它由潮气量、补吸气量、补呼气量和余气量4个部分组成,除余气量外,各部分气量都可用肺量计测定。
测定肺通气功能常用的指标为:肺活量、时间肺活量、每分最大随意通气量。
通过肺量计测定人体肺容量和肺通气量来评定肺的通气功能。
(一)最大吸气后,尽力所能呼出的最大气量为肺活量。
其为潮气量、补吸气量和补呼气量三者之和。
肺活量是最常用的测定肺通气机能指标之一,反映了一次通气的最大能力。
(二)在一次尽力吸气之后,用力并以最快的速度呼气,计算第1、2、3s 末的呼出气量占肺活量的百分数为时间肺活量。
时间肺活量既反映了肺的容量,又反映了肺通气的速度和呼吸道的通畅程度,是一个较好的动态指标。
(三)每分最大随意通气量--在实验的条件下,最大限度地做深而快的呼吸,每分种吸入或呼出的气体量为每分最大随意通气量。
每分最大随意通气量可反映肺的全部潜在的通气能力。
它是衡量通气功能的重要指标,可以用来评价受试者的通气储备能力。
三、实验器材单筒肺量计或FGC-A+肺功能测试仪、橡皮吹嘴、鼻夹、75%乙醇、氧气、钠石灰、棉球等。
四、实验步骤(一)单筒肺量计的结构和肺通气功能的测定1.单筒肺量计的结构和原理:单筒肺量计主要由一对套在一起的圆筒组成(图4-1)。
外筒是一层夹水槽,夹层中装满清水,内筒中有进出2个通气管,远端有三通活门与外界相通,当活门开放时,呼吸气可经通气管进出肺量计,使倒置于水槽中的内筒随之上下移动,这时,经滑轮与内筒相对的平衡锤上安装的描笔便可在记录纸上记录出呼吸气量变化的曲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转《运动生理学》实验指导及教案实验一肺通气功能的测定一、实验目的掌握肺通气功能的测定方法,加深对肺容量各组成部分和肺通气功能常用指标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机体在进行新陈代谢时,不断地消耗氧和产生二氧化碳。
为了实现机体与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肺必须不断地与外界大气进行通气活动。
肺通气是指肺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其功能大小可用交换的气体量来衡量,与肺容量有关。
肺可容纳的最大气体量称肺总容量,它由潮气量、补吸气量、补呼气量和余气量4个部分组成,除余气量外,各部分气量都可用肺量计测定。
测定肺通气功能常用的指标为:肺活量、时间肺活量、每分最大随意通气量。
通过肺量计测定人体肺容量和肺通气量来评定肺的通气功能。
(一)最大吸气后,尽力所能呼出的最大气量为肺活量。
其为潮气量、补吸气量和补呼气量三者之和。
肺活量是最常用的测定肺通气机能指标之一,反映了一次通气的最大能力。
(二)在一次尽力吸气之后,用力并以最快的速度呼气,计算第1、2、3s末的呼出气量占肺活量的百分数为时间肺活量。
时间肺活量既反映了肺的容量,又反映了肺通气的速度和呼吸道的通畅程度,是一个较好的动态指标。
(三)每分最大随意通气量--在实验的条件下,最大限度地做深而快的呼吸,每分种吸入或呼出的气体量为每分最大随意通气量。
每分最大随意通气量可反映肺的全部潜在的通气能力。
它是衡量通气功能的重要指标,可以用来评价受试者的通气储备能力。
三、实验器材单筒肺量计或FGC-A+肺功能测试仪、橡皮吹嘴、鼻夹、75%乙醇、氧气、钠石灰、棉球等。
四、实验步骤(一)单筒肺量计的结构和肺通气功能的测定1.单筒肺量计的结构和原理:单筒肺量计主要由一对套在一起的圆筒组成(图4-1)。
外筒是一层夹水槽,夹层中装满清水,内筒中有进出2个通气管,远端有三通活门与外界相通,当活门开放时,呼吸气可经通气管进出肺量计,使倒置于水槽中的内筒随之上下移动,这时,经滑轮与内筒相对的平衡锤上安装的描笔便可在记录纸上记录出呼吸气量变化的曲线。
在仪器内装有可吸收呼出气中二氧化碳的钠石灰。
专用记录纸上印有表示容织和表示走纸速度的直格与横格(一小直格为100ml,一横格为25ml)。
图4-1 FJD-80型肺量计2.单筒肺量计测肺通气功能打开肺量计进气阀门,上提浮筒,使筒内充灌4~5L空气,然后关闭阀门。
受试者将消毒处理过的橡皮吹嘴放置于口腔前庭,并用牙齿咬住吹嘴上的两个突起。
用鼻夹夹鼻或用手捏鼻。
受试者先将三通开关转向外界,练习用口呼吸,待受试者习惯用口呼吸后,再接通肺量计,进行各项测定。
(1)肺容量组分的测定潮气量:开动慢鼓(0.83mm/s),受试者的呼吸将随呼吸气量的变化描记在记录纸上。
描记几次平静呼吸曲线,吸气或呼气量的平均值即为潮气量。
受试者的呼吸将随呼吸气量补吸气量:描记从一次平静吸气之末起,继续做一次最大限度吸气,所能吸入的气量即为补吸气量。
补呼气量:描记从一次平静呼气之末起,继续呼气直至不能再呼出为止的气量,即为补呼气量。
(2)肺活量的测定开动慢鼓(0.83mm/s),描记受试者作最大限度深吸气后所尽力呼出的气体量,此气量即为肺活量。
(3)时间肺活量的测定开动慢鼓(0.83mm/s),记录平静呼吸3~4次后,令受试者作最大限度的深吸气,在吸气之末屏气1~2 s,此时开动快鼓(25mm/s),描记以最快速度尽力深呼气至不能再呼时的气量,并计算呼气后第1秒、第2秒和第3秒终末时的呼气量各占全部呼出气量的百分率。
(4)最大通气量的测定开动中速鼓(1.67mm/s),受试者在15s内作最深最快呼吸,计算15s内呼出或吸入的气量,乘以4,即为每分钟最大随意通气量(L/min)。
实验二人体安静与运动过程中心率和动脉血压的测定一、实验目的掌握人体安静时心率和动脉血压的测定方法,观察运动对心率和动脉血压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一)心率测定原理心率测定的方法有心音听诊法、指触法和心率遥测法。
心脏在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心音可通过周围组织传递到胸壁,用听诊器在胸壁特定部位听诊能测量出心率,此测定方法为心音听诊法。
在每个心动周期中,动脉内的压力会发生周期性的波动,这种周期性的压力变化可引起动脉血管发生搏动,称为动脉脉搏。
动脉脉搏起始于主动脉根部,可以沿着动脉管壁向外周血管传播。
在身体的浅表部位可用手指扪到脉搏,每分钟脉搏的次数与心率一致。
在实际应用中,常用手指触摸到的身体浅表部位的动脉脉搏来代替心率,此测定方法为指触法。
心率遥测法则是根据心脏活动时的电变化而采集心率的。
心脏兴奋时的电变化传至体表,表面电极将心电信号接收后送入发射机,经接收机接收后显示。
(二)动脉血压测定原理血压是指血管内的血液对于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也即压强。
单位常用帕(Pa)、千帕(Kpa)或毫米汞柱(mmHg)表示,1mmHg=133Pa=0.133Kpa。
在一个心动周期中,动脉血压随着心室的收缩和舒张而发生规律性的波动。
心室收缩时,主动脉压急剧升高,在收缩中期动脉血压达到最大,称收缩压。
心室舒张时,主动脉压下降,在心舒末期主动脉内压力最低,称舒张压。
收缩压与舒张压的差值称脉搏压,简称脉压。
一般所说的动脉血压是指主动脉压,通常用在上臂肱动脉处测得的血压代表主动脉压。
我国健康青年人在安静状态下收缩压为100~120 mmHg(13.3~16.0 Kpa),舒张压为60~80 mmHg(8.0~10.6Kpa),脉压为30~40 mmHg(4.0~5.3 Kpa)。
人体动脉血压的测定,最常用的是间接测压法,测量部位为上臂肱动脉。
用血压计的压脉带充气,通过在动脉外加压,然后根据血管音的变化来测量血压。
通常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没有声音,但如果血液流经狭窄处形成涡流,则发出声音。
当缠于上臂的压脉带内充气后压力超过肱动脉收缩压时,肱动脉内的血流完全被阻断,此时用听诊器在其远端听不到声音。
徐徐放气,降低压脉带内的压力,当压脉带内压力低于肱动脉收缩压而高于舒张压,血液将断续流过肱动脉而产生声音,在肱动脉远端能听到动脉音。
继续放气,当压脉带内压力等于舒张压时,血流由断续流动变为连续流动,声音突然由强变弱并消失。
因此,从无声音到刚刚听见的第一个动脉音时的外加压力相当于收缩压,动脉音突然变弱时的外加压力相当于舒张压。
三、实验器材听诊器、节拍器、心率遥测仪、秒表、酒精棉球、血压计等。
四、实验步骤(一)心率测定1.安静时心率及脉搏测量:受试者静坐5min,用听诊器放置心前区相应部位,采用心前区听诊法直接测量心率。
指触法测量脉搏时,通常将食指、中指和无名指放在受试者一侧手腕桡动脉搏动处进行测量。
心率或脉搏测量时应先以10s为单位,连续测量3个10s,其中两次相同并与另一次相差不超过1次时,即可认为是相对安静状态,否则应适当休息后继续测量,直至符合要求。
然后,再测量30s脉搏乘于2,即为心率。
图4-3运动中心率遥测2.运动过程中心率的测量:运动过程中心率的测量常采用POLOR法。
首先,将带有传感发射器(图4-3)的胸带固定在胸前,松紧适宜。
再将心率遥测仪戴在手腕上,使"选择"键处于"测试"状态,按"使处于状态/起动停止"键开始测定相对安静状态和运动过程中的心率变化。
测试完毕,再按"使处于状态/起动-停止"键,心率遥测仪停止记录。
最后,按"回收"键,手控提取记录数据或将数据输入到计算机进行分析处理。
(二)安静时动脉血压的测量1.熟悉血压计的结构图4-4人体动脉血压测定血压计有汞柱式、弹簧式和电子式,一般常用的是汞柱式血压计(图4-4)。
它由检压计、压脉带和橡皮充气球三部分组成。
检压计是一标有压力刻度的玻璃管,上端通大气,下端和水银槽相通。
压脉带为外包布套的长方形橡皮囊,它借橡皮管分别与检压计的水银槽和充气球相通。
橡皮充气球是一个带有螺丝帽的橡皮囊,供充气、放气用。
2.令受试者脱去一侧衣袖,静坐5min以上。
3.松开血压计橡皮球螺丝,驱出压脉带内残留气体,再旋紧螺丝。
4.令受试者将脱了衣袖的前臂平放于桌上,与心脏在同一水平位,手掌朝上。
将压脉带缠在该上臂,压脉带下缘至少在肘关节上2cm,松紧适宜。
5.将听诊器耳件塞入外耳道,其弯曲方向与外耳道一致,即略向前弯曲。
6.在肘窝内侧先用手指触及肱动脉脉搏,将听诊器放在肱动脉搏动处。
7.测量收缩压:用橡皮球将空气打入压脉带内,使检压计中水银柱逐步上升,直到听诊器听不到脉搏音为止。
继续打气,使水银柱再上升。
随即松开充气球螺丝,连续缓缓放气,减低压脉带内压力,在水银柱缓慢下降的同时仔细听诊。
当开始听到"砰、砰"的动脉音时,检压计上水银柱的刻度即为收缩压。
8.测量舒张压:继续缓缓放气,动脉音先由低到高,然后由高变低,最后完全消失。
在声音突然变弱的瞬间,检压计上水银柱的刻度即代表舒张压。
(三)运动后心率和动脉血压测量拉开压脉带与检压计相连的橡皮管接头,注意不要取下压脉带。
令缠好压脉带的受试者按节拍器节律(30次/min)按1次/2s的速度连续做蹲起运动,结束后取坐位测定运动后即刻、2min、4min、6min时的心率和血压。
五、注意事项(一)测量应在安静环境中进行。
(二)受试者在测血压时应脱去衣袖,以免袖口过紧阻碍血液循环。
(三)打气时不宜太快,以防水银柱喷出管外。
(四)重复测量血压时,应让水银柱回到零位后再测,以防静脉回流不畅。
实验三感觉机能的测定一、实验目的掌握视野及前庭功能稳定性的测定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一)视野单眼固定注视正前方某一点不动,所感受到的空间范围称为视野。
视野的大小随视分析器的构造(如视网膜上圆柱细胞与圆锥细胞的分布情况)和功能状况,以及所用的视标颜色、实验环境条件(如光亮程度)、人体面部骨骼结构而不同。
(二)前庭功能稳定性当人的身体或头在空间作直线或旋转的变速运动时,由于产生的直线加速度或角速度的变化,引起前庭感受器的兴奋,从而产生机体在空间的位置感觉与变速感觉,并产生许多反射性反应。
如姿势反射(肌紧张发生改变)、眼震颤、植物性功能反应(脉搏、血压、呼吸频率、汗腺活动、消化系统等功能变化)等。
前庭感受器受到刺激的强度愈大,这些反应也就表现得愈明显。
如果前庭功能的稳定性较好或经常参加体育运动,可提高前庭功能稳定性,其反应程度较小。
实验时让受试者坐在产生角加速度变化的转椅上,头前倾30°,使水平半规管处于完全水平位置,转动转椅,使受试者被动接受加速度运动的刺激,根据前庭器官受到刺激所引起的反应程度来判断其功能稳定性水平。
三、实验器材视野计、各色视标、视野图表、旋转椅、血压计、听诊器、节拍器、秒表、皮尺、评分表等。
四、实验步骤(一)视野的测定1.将视野计放置于光线充足的地方,受试者背向光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