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腹泻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要点

合集下载

《慢性腹泻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解读PPT课件

《慢性腹泻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解读PPT课件

家庭护理和康复指导方案制定
1 2 3
家庭护理指导
对患者家属进行护理培训,教授正确的护理方法 和技巧,确保患者在家庭中得到良好的照顾。
康复指导方案
根据患者病情和康复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指 导方案,包括康复训练计划、饮食调整建议等, 促进患者康复。
心理支持
关注患者心理状况,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疏导 ,帮助患者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实验室检查
便常规、血常规等,必 要时进行内镜或影像学
检查。
处理原则
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 体化治疗方案,包括补 液、止泻等对症治疗。
药物治疗方案选择及调整建议
01
02
03
药物选择
根据病因和病情选择合适 的药物,如抗生素、止泻 药、微生态制剂等。
药物调整
根据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 ,及时调整药物剂量或更 换药物。
者签署知情同意书的负担。
提高患者依从性和自我管理能力措施
强化健康教育
通过讲座、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向患者普及慢性腹泻相关知识 ,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
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根据患者病情、生活习惯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患 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和满意度。
建立随访机制
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了解患者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 疗方案,提高患者治疗效果。

THANKS
感谢观看
05
质量管理与效果评价体系建设
诊疗流程规范化管理实施情况回顾
诊疗流程梳理
对慢性腹泻基层诊疗流程 进行梳理,明确各环节职 责与操作规范。
关键节点控制
加强关键节点如诊断、治 疗、随访等的管理,确保 患者得到连贯、规范的服 务。
信息化助力

《慢性腹泻基层诊疗指南》要点

《慢性腹泻基层诊疗指南》要点

《慢性腹泻基层诊疗指南》要点慢性腹泻是指连续或反复持续3个月以上的大便次数增多、大便稀烂或水样,且伴有腹痛、腹胀等症状。

慢性腹泻的病因复杂,包括消化系统疾病、营养物质吸收障碍、肠道感染、药物反应等多种因素。

对于慢性腹泻的基层诊疗,以下是一些要点。

1.详细病史采集:医生应详细询问患者的腹泻病史,包括病程长短、腹泻的性质、伴随的症状等,并了解患者的饮食习惯、用药史、既往疾病史等。

2.体格检查:医生应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包括查看皮肤黏膜是否有营养不良的表现,触诊腹部是否有压痛、包块等异常体征。

3.实验室检查:适当的实验室检查对于鉴别慢性腹泻的病因非常重要。

常见的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血生化、粪便常规、大便培养等。

4.病因诊断:根据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医生可以初步进行慢性腹泻的病因诊断。

常见的病因包括慢性感染性腹泻、功能性腹泻、肠道炎症、吸收不良综合征等。

5.治疗方案:根据慢性腹泻的病因,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对于感染引起的腹泻,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对于功能性腹泻,可采用改变饮食习惯、增加纤维摄入量、使用止泻药等措施;对于肠道炎症引起的腹泻,需使用适当的抗炎药物进行治疗;对于吸收不良综合征,需根据具体的病因进行相应的治疗。

6.营养支持:慢性腹泻患者易导致营养不良,因此在治疗的同时,应进行营养支持。

包括增加膳食中的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摄入量,以及考虑使用口服或静脉营养支持。

7.随访与复查:慢性腹泻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进行定期随访和复查。

医生应定期询问患者的症状是否有改善,是否出现新的症状,并根据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治疗方案。

总的来说,慢性腹泻的诊疗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并针对具体的病因进行治疗,同时进行营养支持和定期随访复查。

这些要点可以指导基层医生进行慢性腹泻的诊断和治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基层常见疾病诊疗指南】慢性腹泻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2019)

【基层常见疾病诊疗指南】慢性腹泻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2019)

【基层常见疾病诊疗指南】慢性腹泻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2019)一、概述(一)定义腹泻(diarrhea)指排便次数明显超过平时习惯(>3次/d),粪质稀薄,含水量增加(>85%),大便可伴有黏液、脓血或未消化的食物。

一般来说,急性腹泻病程在2~3周内,而慢性腹泻(chronic diarrhea)指病程>4周,或间歇期在2~4周内的复发性腹泻。

(二)分类慢性腹泻的基本病理生理学变化是肠道对水分的吸收能力减小或分泌能力增加,导致大便粪质含水量增多,进而导致腹泻。

根据腹泻的病理生理类型不同可将腹泻分为4类:分泌性腹泻、渗出性腹泻、渗透性腹泻和动力性腹泻。

根据有无器质性病变,慢性腹泻可分为器质性腹泻和功能性腹泻。

从鉴别诊断的角度出发,慢性腹泻也可按临床特点进行分类,即水样泻、脂肪泻和炎症性腹泻。

多数腹泻是在多种因素和机制共同作用下发生的。

(三)流行病学腹泻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而不是一种单独的疾病,慢性腹泻在临床上很常见,据估计我国3%~5%的人群患过慢性腹泻。

因慢性腹泻定义以及诊断标准尚未统一,不同地区对慢性腹泻的定义也不相同,故难以针对慢性腹泻进行准确的流行病学调查。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一)病因慢性腹泻可由多种疾病引起,包括功能性疾病和器质性疾病,见表1。

在慢性腹泻的病因中,大部分为功能性疾病,主要包括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with diarrhea,IBS-D)和功能性腹泻。

表1 慢性腹泻的病因(二)发病机制正常人每24小时约有9 L水分和电解质进入小肠,其中2 L来自饮食,7 L来自消化道和肝胆胰分泌的消化液,小肠可吸收其中90%的水分,仅有1~2 L排至结肠,结肠又可吸收其中90%水分,最终仅有0.1~0.2 L水分随粪便排出。

如胃肠道水电解质平衡紊乱,粪便中水分增加,即可造成腹泻。

三、诊断、鉴别诊断与转诊(一)诊断步骤慢性腹泻的诊断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判断是否属于真正意义上的腹泻。

《慢性腹泻诊治》PPT课件

《慢性腹泻诊治》PPT课件

整理ppt
18
动力性腹泻
机制:肠蠕动亢进致肠内食糜停留时间少,未
被充分吸收所致的腹泻
原因:
促动力激素或介质:5HT、前列腺素 肠腔内容物增加 肠神经病变:糖尿病 促动力药物
整理ppt
19
动力性性腹泻
特点 粪便稀烂或水样,无渗出物 腹泻伴有肠鸣音亢进和腹痛 常见疾病
IBS、甲亢、糖尿病类癌、胃大部切除后
细菌肠毒素:霍乱弧菌、大肠杆菌等 激素:胃泌素瘤、血管活性肠肽瘤(VIP)、血
清素、降钙素等
先天性:先天性氯泻
整理ppt
15
分泌性腹泻
特点:
禁食48H后仍有腹泻; 大量水样便,每日超过1L,甚至10L。 血浆-粪便溶质差<50mmol/L; 粪便中无脓血或脂肪 粪钾、粪碳酸氢根浓度高,偏碱性或中性;因
慢性胰腺炎
整理pptபைடு நூலகம்
11
渗透性腹泻
特点:禁食后腹泻停止
粪便中有大量未消化或分解的食物 粪便酸度增高(pH5) 血浆-粪便溶质差扩大,>100mmol/L
整理ppt
12
分泌性腹泻
胃液分泌----胃壁细胞和主细胞 肠道分泌----粘膜隐窝细胞 肠道吸收----肠绒毛腔面上皮细胞 分泌 > 吸收 分泌性腹泻
乳糜泻
结缔组织病 促动力药物
整理ppt
21
病因分类
整理ppt
22
慢性腹泻的病因
感染性肠道疾病 36.7% 肠道肿瘤 29.6% 原因未明 20.6% 小肠吸收不良 6.4% 非感染性肠道炎症 3.3% 其他 3.4%
整理ppt
23
慢性腹泻
功能性腹泻
疼痛
粘液

慢性腹泻的临床诊疗介绍

慢性腹泻的临床诊疗介绍

慢性腹泻 伴随症状
1.慢性腹泻的诊断
克罗恩病、肠结核、阿米巴痢疾 常出现右下腹压痛。
短肠综合征及小肠吸收不良常伴 营养不良,严重者可为恶病质。
不完全肠梗阻引起的腹泻可见肠 型、蠕动波以及肠鸣音亢进。
结肠癌可有腹部包块,直肠癌肛 诊可发现肿块。
慢性腹泻 体格检查
溃疡性结肠炎、慢性细菌性痢疾 可有左下腹压痛。
➢脓血便见于渗出性腹泻,若脓血仅 附着于粪便表面提示直肠或乙状结 肠病变。
➢酸臭的糊状便见于糖吸收不良,有 油滴的糊状便见于脂肪吸收不良, 恶臭大便见于蛋白质消化不良。
慢性腹泻 粪便性状
➢蛋花汤样大便见于艰难梭菌等引起 的伪膜性肠炎。
➢洗肉水样大便见于某些急性出血性 肠炎或重症溃疡性结肠炎;果酱样 大便见于阿米巴痢疾或升结肠癌。
➢起病急骤伴有发热,腹 泻频繁应考虑肠道感染性 疾病。
➢禁食情况下仍有腹泻, 提示为分泌性腹泻。
慢性腹泻 起病方式与病程
➢炎症性肠病、肠易激综合 征、吸收不良综合征等可慢 性起病,常间歇性发作。
➢禁食后腹泻停止者为渗透 性腹泻。
1.慢性腹泻的诊断
➢水样便见于各种分泌性腹泻,如大 肠杆菌、胃泌素、金黄色葡萄球菌 食物中毒。
随粪便排出 0.1-0.2L水分
进入结肠 1-2L
结肠吸收90%水分
前言
渗透性腹泻
1
发病 机制
分泌性腹泻
2
4
渗出性腹泻
3
动力性腹泻
前言
渗透性腹泻
➢机制:肠腔内大量不能被吸收的溶质使肠腔内渗透压
升高,大量液体被动进入肠腔。
➢特点:禁食或停药后腹泻减少或停止;粪便渗透压超
过血浆渗透压;便中含大量未经消化的食物或药物。

2019慢性腹痛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完整版

2019慢性腹痛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完整版

2019慢性腹痛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完整版慢性腹痛(chronic abdominal pain)是极为常见的症状,代表了一大类病因众多、处理困难的临床症候群。

疼痛的病理生理过程可分为感觉传入单元、中枢调节单元和动机单元三个环节,其中后两个环节在慢性腹痛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慢性腹痛的处理要点和难点在于鉴别器质性疾病和功能性疾病,后者占患者多数。

应重视"报警征象"(alarm signs)对器质性疾病的初筛意义。

详细了解病史、查体以及针对性的辅助检查,有助于鉴别腹痛病因。

慢性腹痛患者合并心理疾病的比例较高,必要时应进行心理评估和干预。

对于器质性疾病所致慢性腹痛,应根据具体病因给予相应处置。

对于功能性疾病所致慢性腹痛,治疗目标不是完全消除腹痛症状,而是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病情,教育和引导患者适应疾病。

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并给予适当的药物治疗,可显著改善功能性腹痛患者的生命质量。

一、定义与分类国际疼痛研究协会将疼痛定义为"一种不愉快的感觉和情感体验,与实际或潜在的组织损害有关,或被描述为与那类损害相关"。

该定义强调了当前或既往组织损伤并非产生疼痛的必要条件[1]。

腹痛是指上起横膈,下至骨盆范围内的疼痛不适感,是极其常见的一种症状。

根据发病急缓和病程长短,一般将其分为急性腹痛和慢性腹痛,后者要求腹痛持续时间在6个月以上。

慢性腹痛的诊治重点在于区分器质性和功能性疾病,在明确病因的基础上给予相应治疗。

二、病理生理大脑接受来自外周神经的传入信号,并与认知、情感及其他感觉信息相整合,最终形成患者的疼痛感知。

因此,疼痛实际上包含了相互关联的3个单元:感觉传入单元、中枢调节单元(情感和认知)和动机单元(对疼痛的行为反应)[2,3,4,5]。

感觉传入单元由痛觉受体、疼痛传导神经和腹痛神经通路所组成。

同时,人体对上传的疼痛信号可进行负性调控,该系统被称为弥散性损伤抑制控制系统(diffuse noxious inhibitory controls, DNIC)(图1)[6]。

腹泻诊疗指南

腹泻诊疗指南

腹泻诊断与治疗指南I 常用知识I.1 腹泻的病因分类L1.1 感染性细菌性:霍乱、细菌性痢疾、大肠杆菌性肠炎;病毒性:轮状病毒性肠炎;真菌性:肠道念珠菌病;原虫感染:阿米巴痢疾、隐孢子虫感染(HIV);蠕虫感染:血吸虫病、旋毛虫病。

L1.2 非感染性原发性小肠吸收不良:热带性口炎性腹泻、成人乳糜泻;继发性小肠吸收不良:胰消化酶缺乏、双糖酶缺乏、胆汁缺乏;非感染性炎症:放射性肠炎、炎症性肠病、缺血性肠炎;功能性腹泻:IBS、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胃大部切除术后;药源性;肠道肿瘤:大肠癌、 VIP 瘤、APUD 瘤、小肠淋巴瘤等。

L.2 腹泻发病学分类及特点L.2.1 渗透性腹泻肠腔内有大量高渗食物或药物引起,特点为禁食后腹泻停止,粪便中含有大量未完全消化或分解的食物成分, pH 偏酸性,肠腔内渗透压高。

L2.2分泌性腹泻肠吸收受抑/胃肠道分泌大量水和电解质,特点为大量水样泻,粪中无脓血或脂肪,禁食后仍有腹泻,粪渗透压接近血浆。

L.2.3 渗出性腹泻炎症或溃疡引起脓血、粘液渗出到肠腔而引起,可分为感染性或非感染性,粪便量少,左半结肠病变多有粘液、脓血便。

L.2.4 胃肠运动功能异常性腹泻粪便多稀烂但不带渗出物,伴肠鸣音亢进,腹痛可有可无。

为排除性诊断。

L3 腹泻的定位诊断L3.1 小肠性腹泻腹痛位于脐周;粪便量多、稀薄,或可含脂肪,粘液少,恶臭;腹泻次数较少;无里急后重;体重减轻常见。

L3.2 大肠性腹泻腹痛位于结肠解剖部位;粪便量少,可含粘液脓血;腹泻次数较多;里急后重常见;除恶性肿瘤外,体重减轻少见。

I.4 急性腹泻的病情分类轻型:无脱水、无中毒症状;中型:轻中度脱水或有轻度中毒症状;重型:重度脱水或明显中毒症状(烦躁、精神萎糜、嗜唾、面色苍白、高热或体温不升、外周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等)。

L5 临床诊断用词临床上将未明确诊断的腹泻统称腹泻病(diarrheal disease)。

腹泻是指排便次数超过3次/d, 粪质稀薄(含水量超过85%),排粪量超过200g(200mL), 可以有粘液或粘液脓血样便。

2024腹泻的治疗药物及选用

2024腹泻的治疗药物及选用

2024腹泻的治疗药物及选用腹泻是指排便次数明显超过平时习惯(>3次/d), 粪质稀薄,含水量增加(>85%),且大便可伴有黏液、脓血或未消化的食物。

一般,急性腹泻病程为2~3周,慢性腹泻为病程>4周或间歇期在2~4周内的复发性腹泻。

一、腹泻的治疗药物分类腹泻治疗药物主要包括阿片及其衍生物制剂、肠黏膜保护剂、抑制肠道分泌药物、抗生素、胆汁酸多价螯合剂、益生菌制剂、解痉止痛类药物、生长抑素类药物、5-HT3 受体拮抗剂、抗抑郁与焦虑药物等。

二、不同原因腹泻治疗药物的选用感染性腹泻时,可选用抗微生物治疗。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 推荐益生菌制剂,如布拉酵母菌制剂、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制剂、酪酸梭菌二联活菌制剂、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制剂、枯草杆菌二联活菌制剂、酪酸梭菌活菌制剂、地衣芽孢杆菌制剂。

乳糖不耐受时引起的腹泻,可使用乳糖酶补充剂;胰腺功能不全引起的消化不良性腹泻,可选胰酶制剂。

胆汁酸性腹泻(BAD) 是由过量的胆汁酸进入结肠并诱导分泌和运动性变化时引起的,是慢性腹泻的常见原因。

治疗药物可选用胆汁酸多价螯合剂(BAS) 考来烯胺、阿片及其衍生物制剂洛哌丁胺等。

病毒性腹泻一般为自限性疾病,不使用抗病毒药物或抗生素,硝唑尼特对病毒性腹泻有一定治疗作用,可选用益生菌制剂,如轮状病毒等病毒性肠炎,推荐早期使用双歧杆菌、乳杆菌、粪链球菌、酪酸梭菌、芽孢杆菌和布拉氏酵母菌等。

功能性腹泻及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 治疗药物包括解痉止痛药物、止泻药物、益生菌制剂、肠黏膜保护剂、抗抑郁与焦虑药物及适量短期使用抗生素等。

参考文献:1.慢性腹泻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20,19(11):973-9822.成人急性感染性腹泻诊疗专家共识[J].中华消化杂志,2013,33(12):793-8003.儿童腹泻病诊断治疗原则的专家共识[J]. 中华儿科杂志,2009,47(8):634-6354.中国儿童急性感染性腹泻病临床实践指南[J].中华儿科杂志,2016,54(7):483-4875.陈新谦等.陈新谦新编药物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578-580,608-6096.李大魁等.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M].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3:89-927.药学专业知识( 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012-016,088-0898.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M].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6:290-2999.孙峰等.成人急性感染性腹泻治疗新进展[J].微生物与感染,2013,8(4):255-25910.益生菌儿科临床应用循证指南[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7,32(2):81-8511.肠道微生态制剂老年人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19)[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9,38(4):355-36112.微生态制剂儿科应用专家共识[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1,26(1):20-2313.张婧等.肠道微生态制剂及其临床应用和研究进展[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08,15(6):463-46414.中国成人急性腹痛解痉镇痛药物规范化使用专家共识[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21,30(7):791-79615.中国肠易激综合征专家共识意见(2015年,上海)[J].中华消化杂志,2016,36(5):299-31216.肠易激综合征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31(5):587-58917.王诗琴.胆汁酸性腹泻的诊治进展[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8,31(3):333-335。

慢性腹泻诊断流程与鉴别诊断

慢性腹泻诊断流程与鉴别诊断
克罗恩病
临床以腹痛、腹泻、体重下降、腹块、瘘管形成和肠梗阻为 特点,结肠镜检查可见纵行溃疡和裂隙溃疡、鹅卵石征等。
肠道肿瘤性疾病鉴别
大肠癌
早期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发展可出 现腹泻、便秘交替、便血、腹痛等症 状,结肠镜检查可见肿瘤组织,活检 可确诊。
肠息肉
多数无症状,少数可表现为腹泻、便 血等症状,结肠镜检查可见息肉组织 ,活检可确诊。
由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病原体引起,多伴有发热、腹痛等症状,便检可见白细 胞增多或病原体阳性。
非感染性腹泻
非病原体引起,如食物过敏、药物反应、肠道功能失调等,无发热等感染症状, 便检无白细胞增性结肠炎
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腹泻、黏液脓血便及腹痛,结肠镜检查可 见结肠黏膜充血、水肿、溃疡形成。
临床表现及分型
临床表现
慢性腹泻的主要症状为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可伴有腹痛、腹胀、消瘦、贫血 等症状。
分型
根据病因和临床表现,慢性腹泻可分为炎症性腹泻、渗透性腹泻、分泌性腹泻和动力性 腹泻等类型。其中,炎症性腹泻以肠道炎症为主要表现;渗透性腹泻与肠道内渗透压升
高有关;分泌性腹泻与肠道分泌功能亢进有关;动力性腹泻则与肠道动力异常有关。
过敏性紫癜引起消化道症状认识
消化道症状
过敏性紫癜患者可能出现腹痛、腹泻、呕吐、便血等消化道症状,严重者可导致肠套叠、肠穿孔等并发症。
诊断依据
过敏性紫癜的诊断主要依据典型的皮肤紫癜、关节症状、胃肠道症状和肾脏损伤等表现,同时结合实验室检查如 血常规、尿常规、免疫学检查等。
药物相关性慢性腹泻评估
01
流行病学特点
发病率
慢性腹泻是消化科门诊的常见病,发 病率较高,但具体数字因地区、人群 等因素而异。

2019精选医学慢性腹泻.doc

2019精选医学慢性腹泻.doc

慢性腹泻健康人每日解成形便一次,粪便量不超过200~300g。

腹泻指排便次数增多(>3次/日),粪便量增加(>200g/d),粪质稀薄(含水量>85%)。

腹泻超过3~6周或反复发作,即为慢性腹泻(chronic diarrhea)。

腹泻应与肠运动过快所致的排便次数增多和肛门括约肌松弛失禁区别。

【胃肠道水电解质生理学】在禁食期间,肠腔内含极少量液体。

但每日摄取三餐后,约有9L液体进入肠道,其中2L来自所摄取的食物和饮料,而其余为消化道分泌液。

通过小肠的食糜容量取决于摄取食物的性质,高渗性饮食所造成的容量比等渗或低渗者大得多。

在通过小肠的过程中,食糜转变为与血浆相同的渗透压,当到达末端回肠时,它已是等渗状态。

每日约有1~2L液体进入结肠,而结肠每日有吸收3~5L水分的能力,因此,每日粪中水分仅约100~200ml。

总之,肠道能处理大量来自于上消化道的分泌液和食物中的水和电解质,由于其巨大的吸收能力,正常粪中丢失很少。

【腹泻的病理生理】从病理生理角度分析,腹泻的发病机制主要有以下四种类型。

但在临床上,不少腹泻往往并非由某一机制引起,而是在多种机制共同作用下发生的。

(一)渗透性腹泻渗透性腹泻是由于肠腔内存在大量高渗食物或药物,体液水分大量进入高渗状态的肠腔而致。

摄入难吸收物、食物消化不良及黏膜转运机制障碍均可致高渗性腹泻。

渗透性腹泻多由糖类吸收不良引起。

食物中的糖类在小肠上部几乎全部被消化成为各种单糖,然后由肠绒毛的吸收细胞迅速吸收。

在双糖酶或单糖转运机制缺乏时,这些小分子糖不能被吸收而积存在肠腔内,使渗透压明显升高,大量水分被动进入肠腔而引起腹泻。

当肝胆胰疾病导致消化不良时,常伴有脂肪和蛋白质吸收不良亦可致腹泻。

常见的渗透性腹泻原因列于表4-11-1。

渗透性腹泻有两大特点:①禁食48小时后腹泻停止或显著减轻;②粪便渗透压差(stool osmotic gap)扩大。

所谓粪便渗透压差是指粪便渗透压与粪便电解质摩尔浓度之差。

西药联合健脾止泻颗粒治疗慢性腹泻50例临床观察

西药联合健脾止泻颗粒治疗慢性腹泻50例临床观察

基金项目:玉林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玉市科201934040);玉林市中医医院壮瑶药民族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玉林市科技创新平台组建计划,2019CXPT00A9)。

作者简介:全光辉(1984-),男,汉族,硕士,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为中医内科(脾胃病)。

E-mail:651156237@qq com通信作者:刘辉华(1963-),男,汉族,硕士研究生导师、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为中医内科(肝胆脾胃病)。

E-mail:ylszyyykjk@163 com西药联合健脾止泻颗粒治疗慢性腹泻50例临床观察全光辉 刘辉华 黄春英 刘文惠 张 冰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中医医院脾胃病科,广西 玉林 537000【摘 要】 目的:观察西药联合健脾止泻颗粒治疗慢性腹泻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慢性腹泻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各50例。

对照组口服复方谷氨酰胺胶囊、蒙脱石散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健脾止泻颗粒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2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主要症状积分的变化,并统计疗效。

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8%,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治疗组慢性腹泻相关症状积分明显下降,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结论:西药联合健脾止泻颗粒治疗慢性腹泻,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慢性腹泻;脾胃虚弱型;健脾止泻颗粒【中图分类号】R442 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21)07-0105-03 慢性腹泻是指每日大便次数变多(大于3次/d)、大便的量增多(大于200g/d)、大便便质变稀(含水量大于85%),超过3~6个月或者反复发作的病证[1]。

古有将大便溏薄而势缓者称为泄,大便清稀如水而势急者称为泻,也有称为“飧泄”“注下”,现临床一般统称为泄泻[2]。

《慢性腹泻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要点

《慢性腹泻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要点

《慢性腹泻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要点一、概述(一)定义慢性腹泻是消化系统常见的症状,也是消化科门诊患者常见的就诊原因,发病时影响患者的体力、精神状态、营养吸收、日常工作,大大降低患者的生命质量,造成较大的社会负担。

腹泻指排便次数明显超过平时习惯(>3次/d),粪质稀薄,含水量增加(>85%),大便可伴有黏液、脓血或未消化的食物。

推荐使用布里斯托粪便性状分型(图1)评分第5型及以上,作为腹泻标准。

一般来说,急性腹泻病程为2~3周,而慢性腹泻病程>4周。

我国学者把慢性腹泻定义为病程>4周,或间歇期在2~4周内的复发性腹泻。

(二)分类1. 根据腹泻的病理生理类型不同可将腹泻分为4类:分泌性腹泻、渗出性腹泻、渗透性腹泻和动力性腹泻。

2. 根据有无器质性病变,慢性腹泻可分为器质性腹泻和功能性腹泻。

3. 根据临床特点,慢性腹泻可分为水样泻、脂肪泻和炎症性腹泻。

(三)流行病学慢性腹泻在临床上很常见,据估计,我国3%~5%人群患过慢性腹泻。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一)病因慢性腹泻可由多种疾病引起,包括功能性疾病和器质性疾病(表1)。

慢性腹泻的病因大部分为功能性疾病,主要包括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和功能性腹泻。

(二)发病机制1. 渗透性腹泻:2. 分泌性腹泻:3. 渗出性腹泻:4. 动力性腹泻:三、诊断、鉴别诊断与转诊(一)诊断步骤慢性腹泻的诊断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判断是否属于真正意义上的腹泻。

2. 排除医源性腹泻。

3. 根据患者人群和临床表现对腹泻进行分类。

4. 在分类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腹泻病因。

(二)诊断方法1. 临床表现:(1)危险因素:生活方式:如饮食规律、情绪、气候及环境变化、工作压力等。

食物过敏或食物不耐受。

药物因素。

(2)病史:既往史:起病方式与病程:粪便性状:伴随症状:2. 体格检查:不同病因的慢性腹泻可以有不同的表现。

3. 辅助检查:辅助检查方式可根据医疗单位条件及病情选择。

慢性腹泻如何有效治疗呢?

慢性腹泻如何有效治疗呢?

慢性腹泻如何有效治疗呢?发布时间:2021-09-23T05:47:03.652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7月20期作者:宋伟[导读] 慢性腹泻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肠胃道病症,如果患有慢性腹泻,会对患者的身体造成很大的危害,因此在治疗慢性腹泻时,需要根据并发症的情况,及时选择止泻、解挛、止痛等药物,宋伟广元市精神卫生中心四川广元 628000慢性腹泻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肠胃道病症,如果患有慢性腹泻,会对患者的身体造成很大的危害,因此在治疗慢性腹泻时,需要根据并发症的情况,及时选择止泻、解挛、止痛等药物,才能缓解慢性腹泻疾病,然而很多人对慢性腹泻这种疾病的了解并不多,当患病后经常束手无策,基于此,本文针对慢性腹泻疾病的特点和治疗方法进行科普,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一、慢性腹泻的病因有哪些?(1)过敏因素部分患者因为体质较为特殊,所以很容易因为吃了鱼虾蟹等食物导致过敏,甚至有部分患者喝了牛奶后也会引起慢性腹泻,所以这类患者应该远离过敏食物。

(2)感染因素当患者体内有真菌、原虫等寄生虫在肠胃道,那么就会引起肠胃道功能失调,从而出现腹痛、腹泻等症状,如果不能够及时治疗,那么就会患有慢性腹泻。

(3)精神因素如果在日常的工作学习中压力比较大,那么就会使精神变得过度紧张,这也会对身体造成极大的刺激,使肠胃道功能发生紊乱而引起慢性腹泻。

(4)吸收因素饮食中如果吃了不干净的食物,或者吃的食物过于油腻,就会给肠胃道的消化带来很大的负担,最终会导致患者发生慢性腹泻。

二、慢性腹泻的危害有哪些?(1)导致营养不良由于患者受到慢性腹泻的影响,消化功能紊乱,所以很容易患有营养不良的情况,尤其是在患者长时间患有慢性腹泻而禁食的情况下,还会使部分患者出现维生素缺乏症。

在这种情况下,会使患者的消化不良病情加重,而消化不良和营养不良之间会形成一种恶性循环,最终会严重影响到患者的身体健康。

(2)引起患者发生感染感染是引起慢性腹泻最为常见的因素之一,但是在长期腹泻的影响下,患者身体的抵抗能力会大幅度降低,从而引起其它并发症,如中耳炎,上呼吸道感染、肺炎等病症,因此患有慢性腹泻,一定要注意感染引起的并发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慢性腹泻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要点一、概述
(一)定义
慢性腹泻是消化系统常见的症状,也是消化科门诊患者常见的就诊原因,发病时影响患者的体力、精神状态、营养吸收、日常工作,大大降低患者的生命质量,造成较大的社会负担。

腹泻指排便次数明显超过平时习惯(>3次/d),粪质稀薄,含水量增加(>85%),大便可伴有黏液、脓血或未消化的食物。

推荐使用布里斯托粪便性状分型(图1)评分第5型及以上,作为腹泻标准。

一般来说,急性腹泻病程为2~3周,而慢性腹泻病程>4周。

我国学者把慢性腹泻定义为病程>4周,或间歇期在2~4周内的复发性腹泻。

(二)分类
1. 根据腹泻的病理生理类型不同可将腹泻分为4类:分泌性腹泻、渗出性腹泻、渗透性腹泻和动力性腹泻。

2. 根据有无器质性病变,慢性腹泻可分为器质性腹泻和功能性腹泻。

3. 根据临床特点,慢性腹泻可分为水样泻、脂肪泻和炎症性腹泻。

(三)流行病学
慢性腹泻在临床上很常见,据估计,我国3%~5%人群患过慢性腹泻。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
(一)病因
慢性腹泻可由多种疾病引起,包括功能性疾病和器质性疾病(表1)。

慢性腹泻的病因大部分为功能性疾病,主要包括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和功能性腹泻。

(二)发病机制
1. 渗透性腹泻:
2. 分泌性腹泻:
3. 渗出性腹泻:
4. 动力性腹泻:
三、诊断、鉴别诊断与转诊
(一)诊断步骤
慢性腹泻的诊断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判断是否属于真正意义上的腹泻。

2. 排除医源性腹泻。

3. 根据患者人群和临床表现对腹泻进行分类。

4. 在分类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腹泻病因。

(二)诊断方法
1. 临床表现:
(1)危险因素:
生活方式:如饮食规律、情绪、气候及环境变化、工作压力等。

食物过敏或食物不耐受。

药物因素。

(2)病史:
既往史:
起病方式与病程:
粪便性状:
伴随症状:
2. 体格检查:不同病因的慢性腹泻可以有不同的表现。

3. 辅助检查:辅助检查方式可根据医疗单位条件及病情选择。

(1)粪便检查:
(2)血常规和血生化:
(3)影像学检查:
(4)内镜检查及组织学检查:
慢性腹泻患者结肠镜检查的适应证包括:
合并腹泻以外其他肠道症状,如腹痛、腹胀持续出现,发现腹部包块等诊断不明确者。

原因不明的下消化道出血,包括显性出血和持续性隐性出血者。

低位肠梗阻及腹部包块不能排除肠道疾病者。

影像学或其他检查不能确定肠道病变性质,但有明显的肠道症状,尤其疑有恶变者。

有结肠癌家族史,需要进行肠镜检查者。

已确诊的肠道病变如炎症性肠病、结肠息肉、结肠癌术后等需要定期随
访复查者。

大肠息肉和早期癌需在内镜下治疗者。

不明原因的消瘦、贫血。

结肠切除术后,需要检查吻合口情况者。

有其他系统疾病和临床其他发现,需要肠镜进行辅助诊断者。

对于慢性腹泻同时具有结直肠癌其他高危因素的患者也应考虑结肠镜检查。

(5)呼气试验:
(6)小肠吸收功能试验:
(三)诊断标准与诊断流程
1. 全身性疾病或器质性疾病造成的慢性腹泻:
(1)糖尿病:
(2)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3)肝癌:
(4)结直肠癌:
(5)炎症性肠病:
2. 功能性腹泻及IBS:IBS是临床常见的以腹痛、腹胀、腹部不适和排便习惯改变为主要症状的临床综合征,但缺乏能解释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病变的临床常规检查。

IBS的报警征象包括:年龄>40岁的新发病患者、便血、粪便隐血试验阳性、贫血、腹部包块、腹水、发热、体重减轻和结直肠癌家族史。

有报警征象的患者必须进一步检查,排除器质性疾病。

3. 诊断流程:慢性腹泻诊断流程见图2。

(四)鉴别诊断
1.与大便失禁相鉴别:
2. 根据起病和病程鉴别:
3. 根据伴随症状及粪便性状鉴别:
(五)转诊建议
1. 有报警征象者或根据病史需进一步检查排除严重器质性疾病所致腹泻者。

2. 经验治疗2~4周无效或难治性腹泻者。

3. 不能排除感染性腹泻、需进一步诊治者。

4. 合并其他严重全身性疾病需联合评估及治疗者。

5. 明确病因、有手术指征者。

6. 腹泻较严重并发重度水电解质紊乱甚至休克者。

四、治疗
(一)治疗目标
缓解症状,恢复正常排便次数、性状,纠正其他伴随症状。

强调个体化的综合治疗。

(二)治疗方法
根据病因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

1. 器质性腹泻:主要针对病因治疗,也可临时选用止泻药以缓解腹泻症状。

(1)炎症性肠病(IBD):局部和全身抗炎药物如美沙拉秦,皮质激素,免疫调节剂(硫唑嘌呤、6-巯基嘌呤、甲氨蝶呤),生物制剂等。

(2)感染性腹泻:抗微生物治疗,针对感染后乳糖吸收不良的治疗。

(3)乳糜泻:无麸质饮食(避免大麦、小麦、黑麦等为原料的食品);维生素和矿物质替代;评估骨矿物质密度。

(4)乳糖不耐受:避免含乳糖的食物(例如奶制品、冰淇淋),使用乳糖酶补充剂。

(5)胰腺功能不全:改良脂肪饮食,补充胰酶和抑制胃酸。

(6)肠系膜缺血:
(7)胆盐引起的腹泻:
2. 功能性腹泻及IBS-D:
(1)调整生活方式:
调整饮食:避免诱发或加重腹泻症状的食物,尤其是不耐受的食物。

调整生活方式和社会行为:
认知治疗:
(2)药物治疗:经上述处理无效,可酌情选用相应药物治疗。

解痉剂:主要包括动力调节药曲美布汀、胃肠道解痉药匹维溴铵、复方枸橼酸阿尔维林等。

止泻药物:
阿片及其衍生物制剂:
蒙脱石散:
吸附剂:
收敛剂:
保护药:
其他:
益生菌:
抗菌药物:
抗抑郁、焦虑治疗:
(3)中医治疗:
(4)心理状态评估和治疗:
(三)随访评估
1. 器质性腹泻:
2. 功能性腹泻及IBS-D:
(四)预后及预防
1.预后:
2. 预防:针对IBS,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预防:
(1)饮食管理,定时定量,避免或减少刺激性或不耐受食物。

(2)环境调适,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工作习惯,注意气候、季节、时差等因素对病情的影响。

(3)调整睡眠,解除心理负担,缓解焦虑,适当锻炼。

(4)适当应用药物控制或预防症状发生,目前尚无确凿证据证实药物治疗可预防IBS发生,可尝试使用微生态调节剂在环境变化时维持肠道微生态稳定。

(五)健康教育及疾病管理
五、管理流程和三级诊治
(一)一级诊治
适合轻、中度慢性腹泻患者。

强调生活方式调整、认知治疗,注意避免诱发腹泻的食物,可选用解痉药、止泻药或益生菌,疗程为2~4周。

(二)二级诊治
主要对象为经验性治疗或诊断性治疗无效的患者,必须采取结肠镜等方式进一步明确病因,根
据病因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

(三)三级诊治
对二级诊治无效的患者,应进行重新评估,注意是否合并机会感染、是否能排除引发慢性腹
泻的少见或罕见病因,注意患者是否已改变不合理的生活方式、依从性如何、治疗是否规范、有无精神心理障碍等。

必要时需多学科包括心理科的会诊,以确定合理的个体化综合治疗方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