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现实主义文学7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缘起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是在继承以往文学中的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上形成的。世界各国文学自古以来就存在着显示主义因素。欧洲文艺复兴以来,文学中的现实主义倾向日趋强烈。人文主义文学古典文学启蒙文学等无不在客观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本来面目方面累计了丰富发的经验,在创作实践上形成了现实主义传统。在文学理论上,自古子那的亚里斯多德提出模仿说以来,许多文艺理论家对现实主义理论进行了探讨。18世纪末,席勒系统地总结了西方文学发展中的两种基本倾向,首次提出了现实主义概念,界定了再现现实的现实主义与表现理想的浪漫主义这两种基本的创作倾向。19世纪20年代末,斯丹达尔率先提出了批判现实主义的文学纲领。以后,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等人进一部奠定和发展了现实主义的文学理论。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继承了文学中的现实主义传统,创作出许多真实地放映现实生活、暴露资本主义黑暗的优秀的现实主义作品,逐渐取代了浪漫主义而汇成新的文学潮流。

从19世纪30年代起,现实主义渐渐成为文学的主要潮流。那时,古典主义几乎绝迹,浪漫主义退居次要地位。现实主义文学按事实描写生活,它因对现存秩序的强烈批判,又被称为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它详尽分析人类行为互相冲突的趋势,描绘个人在克服周围环境带来的挫折中所进行的斗争。现实主义者爱用长篇小说这种形式,因此长篇小说的创作出现了空前繁荣的局面。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潮流盛行的历史原因:工业革命在西欧开展以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资本主义制度所固有矛盾和弊端逐渐暴露,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揭露和批判社会黑暗的现实主义文学逐渐发展成为文学的主流。

19世纪30年代在欧洲兴起的按事实描写生活,并对现存秩序进行强烈批判的文学称为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特点:强烈批判现存秩序;长篇小说居多。

①法国:巴尔扎克善于暴露隐藏在人们心灵深处的行为动机,其巨著《人间喜剧》展示了19世纪前半期整个法国社会主义的生活画卷;左拉的《卢贡——马卡尔家族》反映了19世纪后半期法国各方面的社会生活。

②俄国:果戈里的小说《死魂灵》展示了农奴主的丑恶嘴脸,批判了腐朽的农奴制度;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反映了俄国社会大动荡的本质;《战争与和平》反映了1812年的卫国战争,描写了俄罗斯社会的整整一个时代。

③美国:马克·吐温的《竞选州长》等短篇小说用极度夸张的手法,淋漓尽致地挖苦了资产阶级的“民主选举”,揭露了政治斗争上的腐败与黑暗。

代表人物果戈理简介

尼古莱·瓦西里耶维奇·果戈理(НиколайВаси́льевич Го́голь,英译:Nikolai Vasilievich Gogol,1809.4.1.~1852.3.4)俄国19世纪前半叶最优秀的讽刺作家、讽刺文学流派的开拓者、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之一。善于描绘生活,将现实和幻想结合,具有讽刺性的幽默,他最著名的作品是《死魂灵》(或译:《死灵魂》)和《钦差大臣》(The Government Inspector)(选自《果戈理小说戏剧选》)。

[坎坷人生]

1809年4月1日果戈理出生在乌克兰波尔塔瓦省密尔格拉德县大索罗钦镇的一个地主家庭里,他自幼在农村长大,从小受到艺术的熏陶,尤其喜爱乌克兰的民谣、传说和民间戏剧。由于父亲早逝,他离家去圣彼得堡谋生,曾经在国有财产及公共房产局和封地局先

后供职,薪俸微薄,生活拮据。正是在圣彼得堡的这段经历令他饱尝世态炎凉和小职员度日的的艰辛,使他看到了严酷的社会现实本质,官场的黑暗与腐败,是对普通民众身受的苦难非常理解。这些都成为他日后文学创作的素材和动力。也正是在这里,果戈理结识了当时著名的诗人茹可夫斯基和普希金,这对于他走上创作道路有很大的影响。他与普希金的友情与交往传为文坛的佳话。1831年辞职,专门从事文学创作。才华横溢的果戈理一生痛苦而短暂,但是创作的作品却成为世界名著流传至今。1831~1832年他的处女作短篇小说集《狄康卡近乡夜话》问世,从此开始步入文坛,年仅22岁。这部小说集是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创作相结合的产物,被普希金誉为“极不平凡的现象”,从而奠定了果戈理在文坛的地位。作品笔调幽默、清新,结合了优美的传说、神奇的幻想和现实的素描,描绘了乌克兰大自然的诗情画意,讴歌了普通人民勇敢、善良和热爱自由的性格,同时鞭挞了生活中的丑恶、自私和卑鄙。1834年秋,果戈理曾在圣彼得堡大学任教职,一年多以后即弃职专门从事文学创作。在此期间,他又相继出版了《密尔格拉德》和《小品集》(后来又称为《彼得堡故事》)两部小说集。作家一改在《狄康卡近乡夜话》中对恬静的田园生活的迷醉之情,而将讽刺的笔触转向了揭露社会的丑恶、黑暗和不平,对社会底层的小人物的命运寄予了深切的同情,标志着他的创作走上了一个新阶段。特别是1837年普希金不幸逝世之后,他将批判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推向了新的高度,无愧地站在普希金遗留下的位置上,共同成了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1835年,中篇小说集《米尔戈罗德》和《彼得堡的故事》的出版给他带来声誉。《米尔戈罗德》收入四篇小说,其中《塔拉斯·布尔巴》是历史题材,塑造了哥萨克英雄布尔巴的形象,歌颂了民族解放斗争和人民爱国主义精神。《彼得堡的故事》取材当时现实生活,展示了生活在专制制度下“小人物”的悲剧,尤以《狂人日记》、《鼻子》和《外套》最为突出。《狂人日记》艺术构思独特,出现在读者面前的是狂人和狗的通讯、几篇日记,形式荒诞。小说主人公是一个微不足道、安分守己的小公务员,受阶级社会重重压迫,处处被人侮辱蹂躏,最后被逼发疯。《外套》写地位卑微的小官吏唯一生存乐趣是渴望攒一点钱做一件外套。不料新外套刚上身便被人劫走。这件事反成笑料,主人公最后含恨死去。在写作小说的同时,果戈理也开始了讽刺喜剧的创作。1836年4 月,著名喜剧《钦差大臣》在彼得堡亚历山德拉剧院上演,轰动了整个京城。该剧逼真地反映了俄国专制社会的种种弊端和黑暗,从而深刻地揭露了官僚阶级的丑恶和腐朽。1836年6月,在《钦差大臣》遭到政府和反动文人的攻讦声中,加上病魔缠身,果戈理决定到国外去治病。此后来来去去,多在国外,少在故土。在国外,他一边养病,一边从事早在1835年就已开始的《死魂灵》的创作。《死魂灵》的第一部终于在1842年问世。这是一部卷帙浩繁、人物众多的宏篇巨制,通过对形形色色的官僚、地主群像的真切、生动的描绘,有力地揭露了俄国专制统治和农奴制度的吃人本质,极大地震撼了整个的俄罗斯。由于远离祖国,脱离生活,果戈理的创作思想发生了危机。他的世界观中根深蒂固的宗教赎罪思想、神秘主义和害怕革命变革的情绪迅速膨胀起来。他竟然要回到宗教迷信和宗法制度中去拯救自己的灵魂和寻找社会的出路,并对过去发表的揭露社会矛盾的作品表示了公开的忏悔。这一切迷误与倒退行径理所当然地受到了以别林斯基为代表的革命民主主义朋友们的严厉批评。果戈理终身未娶,几乎是在穷困中度过了短暂的一生。临终前,果戈理在精神上已经完全为向他施加不良影响的马蒂厄神父所控制,他说服果戈理放弃文学,献身上帝。果戈理听从马蒂厄神父的旨意焚烧了《死灵魂》第二卷的手稿,在封斋期以常人忍受不了的方式守斋,每天只吃几调羹燕麦糊和一片面包。夜里,为了不让自己做梦,他努力克制自己不睡觉。守斋的结果接踵而至,他终于大病一场。于1852年3月4日溘然长逝,终年43岁。

[含泪的笑]

果戈里幼年丧父,终身未娶,一生坎坷。他从小体弱,一直疾病不断;他精神抑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