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肴之战》人物形象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用忠直多谋、 以用忠直多谋、勇武暴烈来形容原轸一点也 不为过。 不为过。
先轸与栾枝的争论, 先轸与栾枝的争论,说明晋国在战前作了战 略辩论,暗写了晋襄公的择善而从, 略辩论,暗写了晋襄公的择善而从,与
秦穆公的独断专行、不听劝告形成鲜明 秦穆公的独断专行、 的对比。 的对比。
秦穆公
秦穆公以利为重是早已被我们熟知的, 秦穆公以利为重是早已被我们熟知的, 但殽之战中的秦穆公人物形象却更丰满, 但殽之战中的秦穆公人物形象却更丰满,更 复杂。 复杂。他拜访蹇叔询问兴兵袭郑的意见的时 例行公事、 候,并非虚心求教,而是例行公事、装模作 例行公事 样。所以当蹇叔劝他放弃攻郑打算的时候, 他立即予以拒绝,当蹇叔哭师时,他竟派人 痛骂蹇叔“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 可见其当时是多么地刚愎自用、一意孤行 刚愎自用、 刚愎自用 一意孤行。 但殽之战后,他“素服郊次,向师而哭”, 并说“孤之过也,大夫何罪?且吾不以一眚 掩大德”,可见其勇于自责、宽厚开明、善 可见其勇于自责、 可见其勇于自责 宽厚开明、 于用人的一面。 于用人的一面。
弦 高
弦高本是郑国一个普通的商人, 弦高本是郑国一个普通的商人,但在前来偷袭的秦 国千军万马的面前,俨然一个久经沙场的老外交官。 国千军万马的面前,俨然一个久经沙场的老外交官。他 态度殷勤、谦恭,而实际上却是柔中有刚,软中有力。 态度殷勤、谦恭,而实际上却是柔中有刚,软中有力。 他明明知道秦军是来偷袭自己国家的, 他明明知道秦军是来偷袭自己国家的,却装傻充愣说成 步师” 以此来麻痹秦军,他假扮郑使, “步师”,以此来麻痹秦军,他假扮郑使,伪称是郑派 来犒劳秦师的,并且用自己的货物慷慨慰问, 来犒劳秦师的,并且用自己的货物慷慨慰问,赢得了秦 军的好感。可秦军在享受牛肉之美味的同时, 军的好感。可秦军在享受牛肉之美味的同时,心里也在 打鼓:莫非郑国已经察觉到了什么?而紧接着一句“ 打鼓:莫非郑国已经察觉到了什么?而紧接着一句“为 从者之淹,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 从者之淹,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表面 上是表示对秦军的谦恭,不仅愿意为秦军提供粮草, 上是表示对秦军的谦恭,不仅愿意为秦军提供粮草,甚 至连安全保卫工作都想到了, 至连安全保卫工作都想到了,而实际上则是显示郑国的 经济和军事实力,暗示他们: 经济和军事实力,暗示他们:我们对你们的入侵已经做 好了物质上、军事上的一切准备,你们休想得逞! 好了物质上、军事上的一切准备,你们休想得逞!委婉 中透露着锋芒。 中透露着锋芒。
表面上是死了都不忘晋君不斩之恩, 表面上是死了都不忘晋君不斩之恩,三年后必 来谢恩,但弦外之音是“我要能保住这条性命, 来谢恩,但弦外之音是“我要能保住这条性命,三 年之后一定要来报仇! 孟明的话,是锦里藏针, 年之后一定要来报仇!”孟明的话,是锦里藏针, 话中带刺。孟明一口一个“君之患” 从君惠” 话中带刺。孟明一口一个“君之患”、“从君惠”, 还说“三年将拜君赐” 貌似感恩戴德,实际上, 还说“三年将拜君赐”,貌似感恩戴德,实际上, 一方面点破了阳处父诱捕的阴谋,嘲笑晋君放虎归 一方面点破了阳处父诱捕的阴谋, 山的愚蠢;另一方面发下雪耻报仇的誓言。 山的愚蠢;另一方面发下雪耻报仇的誓言。显示了 坦率、坚强、自尊而又自信的大将风度。果然, 坦率、坚强、自尊而又自信的大将风度。果然,不 到三年,他终于统兵攻晋,报了殽战之仇。 到三年,他终于统兵攻晋,报了殽战之仇。
原 轸
他是晋国的重臣,所以说话直截了当, 观点鲜明,有国之重任舍我其谁的气概。在
殽之战前与栾枝的论辩中,他上来就说“秦违蹇叔, 而以贪勤民,天奉我也。奉不可失,敌不可纵。纵 敌,患生;违天,不祥。必伐秦师!”指出晋袭秦 乃承命于天,讲明此次战争的正义性和必要性,表 明必伐秦师的决心,后驳斥栾枝的言论,显示了他 的辩才和忠心,而在殽之战后又公开地与襄公发生 争执,极其愤怒的指出纵囚的危害,“武夫力而拘 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堕军实而长寇仇,亡无日 矣!”并当着襄公的面“不顾而唾”,表现出他性 格的另一方面──粗鲁暴烈,竟不顾君臣之礼。所
这就大大削减了秦军的气势, 这就大大削减了秦军的气势,使他们对 大军继续前进不得不迟疑。 大军继续前进不得不迟疑。弦高的这段外交 辞令历来为人传诵, 辞令历来为人传诵,其特点是谦逊中带着自 礼遇中含着威严。 信,礼遇中含着威严。
皇武子
皇武子是郑国的大夫, 皇武子是郑国的大夫,此次他面对的是潜伏在郑 国作内应的秦使杞子等三人。明明知道是敌人的间谍, 国作内应的秦使杞子等三人。明明知道是敌人的间谍, 为什么不在第一时间抓捕呢?因为郑毕竟是小国, 为什么不在第一时间抓捕呢?因为郑毕竟是小国,从 战略战术上讲,应当避免与秦正面的武力对抗, 战略战术上讲,应当避免与秦正面的武力对抗,但内 应必除,而且还得除得有理有据有威势,让敌人害怕, 应必除,而且还得除得有理有据有威势,让敌人害怕, 不得不走。明明看见杞子等人打点行装,磨刀霍霍, 不得不走。明明看见杞子等人打点行装,磨刀霍霍, 皇武子却假装不见,以食用匮乏为由, 皇武子却假装不见,以食用匮乏为由,暗示他们该回 去了,表面上体贴、关心,实际上是委婉的逐客。 去了,表面上体贴、关心,实际上是委婉的逐客。而 后一句“为吾子之将行也”则充分表明了逐客的态度。 后一句“为吾子之将行也”则充分表明了逐客的态度。 此时,敌我双方心照不宣, 此时,敌我双方心照不宣,杞子就算再迟钝也能明白 偷袭之计已被识破,此时不走还待何时,所以三人立 偷袭之计已被识破,此时不走还待何时, 奔齐”“奔宋” 皇武子的这段话听起来谦恭、 ”“奔宋 刻“奔齐”“奔宋”。皇武子的这段话听起来谦恭、 客气,却寒意逼人。 客气,却寒意逼人。
蹇叔的分析可谓老谋深算、知己知彼。蹇叔哭 孟明一节,他采用哭师的方法,感叹“吾见师之出 而不见其人也!”预见此次秦军出征必败,表面上 对孟明而说,实际上却是对秦穆公而说的,他是想 让穆公认识到此次军事行动的后果将是不堪设想的。 当他的真知灼见不能为秦穆公采纳的时候,他只好 哭送其子,此处他的语气更重,一片亲情,洋溢于 言表,“晋人御必于殽。殽有二陵焉:其南陵,夏 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也。必死是间, 余收尔骨焉。”进一步指出,晋军必定在殽地伏击 秦军,秦军此次出征会以失败告终,事实上再次提 醒穆公与孟明。至此一个忠贞坚毅、老成持重、智 至此一个忠贞坚毅、 至此一个忠贞坚毅 老成持重、 慧过人、富有远见卓识的谋臣形象跃然纸上。 慧过人、富有远见卓识的谋臣形象跃然纸上。
他不仅成功完成了驱逐秦使的任务, 他不仅成功完成了驱逐秦使的任务,而 且瓦解了秦国的阴谋,致使孟明只好说“ 且瓦解了秦国的阴谋,致使孟明只好说“吾 其还也” 于是“灭滑而还” 其还也”,于是“灭滑而还”。在大兵压境 的危急关头,郑国正是由于有了像弦高、 的危急关头,郑国正是由于有了像弦高、皇 武子这样的处乱不惊 善于辞令之人 处乱不惊、 之人, 武子这样的处乱不惊、善于辞令之人,他们 团结一致、 团结一致、上下齐心终使郑国在强秦的重威 之下得以保全。 之下得以保全。
孟 明
孟明脱身的情节颇具戏剧性。 孟明脱身的情节颇具戏剧性。晋伏击秦于殽山 之间是胸有成竹、势在必得,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 之间是胸有成竹、势在必得,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 晋几乎已将孟明之部攥在了手里, 晋几乎已将孟明之部攥在了手里,可谓是煮熟的鸭 插翅难飞。可文赢出于对娘家人的赤胆忠心, 子,插翅难飞。可文赢出于对娘家人的赤胆忠心, 竟用一番谎言骗取了儿子晋惠公的不斩之恩, 竟用一番谎言骗取了儿子晋惠公的不斩之恩,当惠 公回过味的时候,孟明等人已登船离岸了。匆忙赶 公回过味的时候,孟明等人已登船离岸了。 来的晋大夫阳处父望着眼前的秦将孟明, 来的晋大夫阳处父望着眼前的秦将孟明,只能使出 赠宝马这最后一招以诱骗其回转, 赠宝马这最后一招以诱骗其回转,可孟明不是三岁 的孩童,他的一番外交辞令说的是冠冕堂皇, 的孩童,他的一番外交辞令说的是冠冕堂皇,又极 尽挖苦嘲讽之能事。孟明故作感激之态, 尽挖苦嘲讽之能事。孟明故作感激之态,先“稽 又谢“君之惠” 重点在最后一句: 首”,又谢“君之惠”,重点在最后一句:“寡君 之以为戮,死且不朽。若从君之惠而免之, 之以为戮,死且不朽。若从君之惠而免之,三年将 拜君赐。 拜君赐。”
蹇 叔
蹇叔作为秦国重臣,他的忠贞坚毅, 蹇叔作为秦国重臣,他的忠贞坚毅,富有 远见卓识的性格特点在本文开头早已为我们所 熟悉。 熟悉。蹇叔劝谏穆公一节,因自己与说话的对 象为君臣关系,所以蹇叔在劝谏穆公时,用语 委婉,冷静地为穆公分析了秦、晋、郑三方面 的客观情况。“劳师袭远”“师劳力竭”“勤 而无所,必有悖心”,用来说明秦的做法有违 战争规律,“师之所为,郑必知之”,“远主 备之”用以说明秦的主攻对象郑必定会早有准 备,“且行千里,谁人不知”暗示穆公,远征 的秦军,要对付的恐怕不仅是一个郑国,还有 暗藏其后的晋国呢!
《殽之战》 人物形象分析
源自文库
为什么要进行人物形象分析?
通过文本阅读,人物的言行归纳人物性格, 对我们而言不是语文作业,而是有着实际的 意义,这就是教你怎样去认识身边的人了解 身边的事。
对于我们自己而言,每一句话每一个行 为都是体现了我们自身性格的,我们之所以 要约束自己的言行,一方面是维护自身的形 象,另一方面也是通过约束自身言行磨砺自 己的性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