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二元经济结构与就业

合集下载

二元经济结构

二元经济结构

我国区域经济、社会二元结构
中国二元经济结构的造成的结果
中国二元经济社会中工农之间、城乡 之间、大中小城市之间、东西部地区 之间、富人和穷人之间存在着极其悬 殊的发展差距。在这个二元经济社会 的矛盾中,一般来说,前者较多地代 表着现代、先进、富裕、文明,后者 则反映了传统、落后、贫困、愚昧。 二元经济社会的长期分离脱节,传统 一元长期的落后、贫困、愚昧和弱小 是造成中国近年来经济不活、社会不 稳的根本原因
中国城市化道路曲折
城市化不仅是进城
乡土中国去向何处
城市化的发展要求城市的发展要注重规 划的连续性、超前性、科学性和严谨性。 除杜绝规划的随意性造成的重复建设、 生态恶化和城市功能缺失,城市运营不 良等情况外,还应对失地农民给予更多 的人文关怀,切实保护农民利益,做到 先保障、后失地,然后采取积极有效的 措施,建设新的产业支撑,使失地农民 在城市中找到更好的生存和发展的途径.
二元经济结构是奔小康的“拦路虎”
尽管近年来传统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在 某些方面已有所松动,但旧体制依然存 在,如果不建立有利于逐渐改变城乡二 元经济结构的体制,那就既会影响城市 活力的增强和城市辐射作用的进一步发 挥,也会影响农民收入的持续增加。
不仅如此,有的地方出现了城市虚弱症。有的城市 虽然还没有发展为大城市,却已经出现了交通拥挤, 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社会保障缺失,社会公共服 务落后等在西方大城市才出现的大城市病。有的小 城镇发展的质量不高,不能做到可持续发展。以前 定的一些小城镇、试点镇,真正建设起来并运行得 很好的不多,有规划不到位,盲目追求数量,铺烂 摊子的现象。我们认为这是城镇化进程与经济发展 水平脱节造成的城市虚弱症。
二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经济结构
03043343 03043344 李露莎 韩梦杰

经济二元结构模型

经济二元结构模型

经济二元结构模型
经济二元结构模型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结构被分为两个主要部分,即传统部门和现代部门。

传统部门通常是指农业、手工业和小规模服务业等传统行业,而现代部门则是指工业、服务业和高科技行业等现代化产业。

这种二元结构模型在许多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都存在,例如中国、印度、巴西等。

这种经济二元结构模型的存在主要是由于历史、文化、地理和政治等因素的影响。

在许多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传统部门仍然占据着经济的主导地位,而现代部门则相对较弱。

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传统部门的就业人口多、生产成本低、市场需求稳定等因素所致。

而现代部门则需要大量的资本投入、高科技人才和市场需求等因素的支持,因此相对较难发展。

然而,经济二元结构模型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传统部门的发展往往受到资源和技术的限制,难以实现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

其次,现代部门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资本和技术支持,但在许多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这些资源往往不足,难以满足现代化产业的需求。

此外,经济二元结构模型也会导致贫富差距的扩大和社会不稳定的增加。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和挑战,许多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采取了一系列政策
和措施。

例如,加强对传统部门的支持和改革,促进其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加大对现代部门的投资和支持,提高其竞争力和创新能力;加强教育和培训,提高人才素质和技术水平;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生产效率和市场竞争力等。

总之,经济二元结构模型是许多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

虽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但通过政策和措施的改革和创新,可以实现传统部门和现代部门的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二元结构转变与经济发展概述

二元结构转变与经济发展概述

二元结构转变与经济发展概述引言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经济结构的转变是一个关键环节。

二元结构转变指的是经济从以农业和传统产业为主导转向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导的过程。

这种结构转变对于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推动经济的增长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本文将对二元结构转变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概述。

二元结构转变的含义二元结构转变是指经济从农村向城市的转移和从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的转移。

在农业向工业和服务业转移的过程中,农村人口向城市聚集,而传统产业的部分劳动力则转向现代产业。

这种转变意味着经济发展的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

二元结构转变的影响1.经济增长:二元结构转变能够推动经济的增长。

随着农民向城市的转移,城市人口和产业发展迅速增长,工业和服务业成为经济的主要增长引擎。

这种转移能够提高劳动力的生产力和效率,促进经济的发展。

2.就业机会:二元结构转变为农村劳动力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在农业向工业和服务业的转变过程中,农民可以通过就业来实现收入增加和生活水平提高。

这种转变能够减少农村贫困和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

3.产业升级:二元结构转变能够推动产业的升级和技术创新。

在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转变的过程中,企业需要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方法,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

这种转变能够促进产业的转型升级,提高整体经济的竞争力。

4.消费需求:二元结构转变能够带动消费需求的增加。

随着经济向工业和服务业转变,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消费能力增强。

这种转变将带动消费需求的增长,进一步推动经济的发展。

二元结构转变的实践案例1.中国经济:中国是一个典型的二元结构转变的案例。

在过去几十年的发展中,中国农村劳动力大规模向城市转移,工业和服务业成为经济的主要支柱。

这种转变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使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2.印度经济:印度也是一个正在进行二元结构转变的国家。

随着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聚集和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转变,印度经济正经历着快速发展。

这种转变为印度提供了巨大的经济增长潜力。

我国二元结构的特征及其成因课件

我国二元结构的特征及其成因课件

03
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 善
随着国家对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 重视和加强,农民的社会保障体系逐 步完善,包括新农合、新农保等制度 的建立和不断完善。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农民生活水平。
加强农村教育和培训,提高农民素质和技能水平
教育是提高农民素质和技能水平的重 要途径。
开展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提高农民 的实用技能和就业能力,增加农民收 入来源。
加强农村基础教育,提高农民受教育 程度,增强农民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 力。
鼓励高校和科研机构与农村地区开展 科技文化下乡活动,推广先进的农业 技术和经营理念,帮助农民脱贫致富。
资源分布不均
我国的资源分布不均,一些地区资源丰富,而另一些地区则资源匮乏,这使得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 差异。
政策原因
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
我国在建国初期实行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这使得城市得到了快速发展,而农村则相对滞后。
农村支持城市的政策
政府实行的一系列农村支持城市的政策,如农业税减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也进一步加剧了二元 经济结构的形成。
城乡基础设施差距大
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如交通、通讯、供水、供电等方面 与城市存在较大差距,导致农村地区在吸引投资和人才方面处于劣势。
农村经济发展问题
农业现代化程度不高
我国农业现代化程度相对较低,农业生产效率不高,缺乏科技支撑, 导致农产品附加值较低。
农村产业结构单一
许多农村地区的产业结构单一,主要以农业为主,缺乏多元化的产 业支撑,导致农村经济缺乏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在这种经济结构中,传统农业部门与现代工业部门在发展水 平、生产方式、产业结构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导致整个经 济系统的分割和独立。

《何谓二元经济结构》学习笔记

《何谓二元经济结构》学习笔记

《何谓二元经济结构》学习笔记在论述二元经济结构时,缠师讲了他的经济理论又两个前提:一、人需要吃饭;二、人都要死。

这篇文章在这两个前提下,进行讨论。

“二元经济结构、资本主义的两种历史形态的根源又在哪里?”二元经济结构、资本主义的两种历史形态指的是:“资本主义的两种现实与历史类型:一、西方式的资本主义;二、列宁指鹿为马而成的披着所谓社会主义外衣的以反资本主义为口号旗帜的民族主义的资本主义,这种资本主义无一例外地演变为斯大林式的权力资本主义。

这两种类型的继续演变与纠缠,就是一切资本主义现象的根源与秘密。

所有资本主义社会的二元现象,无论是国营民营、官办民办、计划市场等等,当然也无一例外地源自于此。

”“所有的根源,归根结底都源自人本身。

人的存在,最原始的,不过是两种关系:一、人与物;二、人与人。

正是这两种最原始的存在关系的历史性演变,构成了上述的最终根源。

关于这根源如何时空性地展开出这世界历史的壮丽画卷,将是本ID经济学理论中一个小章节,不过详细写出来,也要费N多时间。

但本ID的理论其实就是一个纯几何的理论,任何有点智慧的,根据本ID上面给出的大的逻辑关系线路,再结合世界经济历史的发展与那五种社会形态的历史性关系,谁都能给出同一个必然的结论。

”缠师的经济学理论是一个纯几何的理论,这怎么理解?画图?“人的存在,最原始的,不过是两种关系:一、人与物;二、人与人。

正是这两种最原始的存在关系的历史性演变,构成了上述的最终根源。

”后面有一段少儿不宜的分析九不摘抄了。

“在人类可能社会的理论分析中,必须存在两种分类类型:一、单纯人与人关系的人吃人社会;二、有物作为中介的社会。

”这里把社会分了两个类型。

“当物被引入后,我们将面对的将是如下的完全分类:一、人与人;二、物与物;三、人与物。

任何一个完整严密的经济学理论,必须从这三个完全分类的角度全面地展开,可惜,除了马克思的理论,所有的其他类型的经济学,无论是斯大林式的还是西方式的,都无一例外地被意识形态所阉割。

二元经济结构PPT

二元经济结构PPT

(五)、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特征
时间 特征
1979年农村经济体 形成“离土不离乡,进厂不 制改革后 进城”的农民工
1985年城市经济体 形成“离土又离乡,进厂又 制改革 进城”的民工潮
21世纪初我国东南 沿海地区 出现“民工荒”现象,随后 出现“招工难”现象
(六)、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特征
• 1、外出人数、务工收入比重逐年上升; • 2、农村劳动力的文化程度有较大的提高; • 3、外出劳动力的就业行业多样化,但仍集 中在低梯度行业; • 4、跨省就业是劳动力的转移的主要方式。
d.生产剩余全部归资
本家
(3)、对第二阶段的说明
根据刘易斯二元经济模型,在发展中国家的元 经济结构中,由于农村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 劳动力是无限供给的,因而即使在城市非农产 业中获得就业机会的劳动者,工资是略高于平 均工资且固定不变的。然而随着非农产业的不 断增长和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最终会 使剩余劳动力枯竭,非农产业所需劳动力供给 出现短缺,工资也开始上升。从劳动力无限供 给到出现劳动力短缺的转折点,被经济学家称 为“刘易斯拐点”。
2、劳动力无限供给
(1)、剩余劳动力--边际生产率为零 (2)、生存工资=平均收入 (3)、在一个固定工资水平上,现代工业部 门 能得到任何数量的劳动力
3、工业工资略高于生存工资且固定不变
(1)、工资水平保持不变 (2)、略高于平均水平
(二)、工业部门的扩张及劳动力的转移过程
刘易斯农业剩余劳动模型的几点说明
谢谢观赏!
Thank you !
1、把发展中国家二元经济转换过程与剩余劳动力流动过程 相联系; 2、揭示了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存在是发展中国家农业落后的 主要原因; 3、城市并未充分就业; 4、夸大了工业部门吸收剩余劳动的能力; 5、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是直接转移到现代工业部门而是大部 分流向传统产业部门; 6、对于劳动力吸纳更重要的不是工业部门,而是服务业部 门; 7、二元就业结构的转变相对于二元生产结构的转变,有一 个滞后期; 8、农业部门不仅为工业部门提供劳动力,还提供农产品。

二、二元经济结构

二、二元经济结构

在这里,刘易斯提到了“古典经济学”和“新 古典经济学”。他所说的古典经济学主要是指以斯 密和李嘉图为代表的古典政治经济学。这一学说的 特点是,劳动供给被认为是无限的,工资水平是固 定的且以维持工人生存为限,经济增长的利益全部 归于资本家。 他所说的新古典经济学是指从马歇尔为代表的 现代微观经济学。这一学说的特点是,包括劳动在 内的所有要素都是稀缺的,工资水平是可变的,经 济增长的利益在资本家和工人之间分配。
(2)托达罗的城乡迁移模型: 刘易斯模型的前提是城市不存在失业。实际上城市存在 大量失业。此外,刘易斯把城市工业部门的不变工资水平作 为分析的基础。理由是农村存在大量的剩余劳动,只要城市 净工资水平上升,就会有更多的农村人口流入城市寻找工作, 迫使城市工资水平下降,但实际上,在城市存在大量失业的 情况下,工业部门的工资水平没有下降,反而一直在上升, 刘易斯模型并没有解释这种似乎矛盾的现象。 托达罗认为,农民进入城市的决策不仅取决于城乡收入 差异,而且取决于找到工作的概率。劳动力的转移将导致城 市失业率不断提高。
第四,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是解决城市失业问题的 根本出路。托达罗建议,政府应当改变重工业轻 农业的发展战略,把更多的资金用于改善农业的 生产条件和农村的生活环境,使农业劳动者实际 收入水平提高,生活环境更加舒适。只有这样, 人口从农村流入城市的刺激就会下降,从而城市 就业压力就会减轻。
(3)拉尼斯-费景汉的二元经济模型:
托达罗模型的政策含义:
第一,依靠工业扩张是不能解决当今发展中国家城市 严重失业问题的。托达罗认为,资本积累的增加必然伴随 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因此,对劳动需求的增长必然低于 工业产出的增长,因为在托达罗模型中,工作创造率等于 工业产出增长率与劳动生产率增长率之差。因此,随着工 业部门的扩张,劳动就业增长速度呈下降趋势。

二元经济结构下大学生就业特征及成因分析.doc

二元经济结构下大学生就业特征及成因分析.doc

二元经济结构下大学生就业特征及成因分析作者:林海来源:《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08年第14期[摘要]二元经济结构条件下我国劳动力供需矛盾突出。

占人口绝大部分比重的农村劳动力大量过剩,大学毕业生与下岗职工、新成长的劳动力及农村过剩劳动力组成了庞大的就业大军并展开竞争,形成了大学生就业岗位层次下移、就业流向单一、跨专业就业逐渐突出、低薪就业等特征。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解决,有赖于经济的发展、经济体制的变革、国家产业结构的升级调整与教育改革。

[关键词]二元经济大学生就业特征[作者简介]林海(1963- ),男,广西玉林人,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主任、学生工作部部长,副教授。

(广西桂林 541004)[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8)21-0150-02大学生就业难是一个广受关注的社会问题,其成因的研究也是教育部门、劳动部门和学术界关注的焦点,形成了许多的观点和对策。

但已有研究多从教育部门和毕业生处找原因,认为高等教育结构、毕业生的能力结构和毕业生心态与现实需要的不适应是导致大学生就业困难的主要原因。

笔者认为,大学生就业难在于大学毕业生总体过剩,大学生作为劳动力供大于求,而其根源在于我国当前的经济二元化结构。

如果现代化进程是国民经济由二元向一元转化的过程,那么大学生就业难就是我国工业化进程中的一种必然现象,大学生就业也将长期保持中国独有的特征。

一、二元经济结构下的人口结构二元经济结构是指以城市工业为主的现代部门与以农业为主的传统部门并存,传统部门比重过大、现代部门发展不足,城乡差距十分明显的经济结构。

发展经济学家认为,国家的现代化实质就是落后经济结构的转换,而二元经济结构转换的核心是实现农业部门的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部门转移。

我国目前正处于这种转换之中。

作为一个农业人口大国,我国农村人口比重较大,改革开放前占总人口的80%以上。

二元经济结构ppt

二元经济结构ppt

02
04
三、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表现
Dual economic structure of china
城市和农村在医疗、卫生 、社会保障、教育等等各 个方面存在巨大差距,这 种状态既是发展中国家的 经济结构存在的突出矛盾 ,也是这些国家相对贫困 和落后的重要原因。
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危害
PART 4
四、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危害
02
03
04
感谢您的聆听。
Thank you for listening.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保持 高速增长,国民经济显著提高, 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然而,我国的经济发展并不平衡, 城镇居民人均收入明显高于农村。 由于收入差距的扩大,城乡二元 经济结构的矛盾日益突出,国家 虽已出台多项惠农政策,一定程 度上使收入差距有所缓解,但城 乡二元经济结构是一个系统性问 题,不是短期内就可以消除。
我眼中的二元经济结构
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分析
Dual economic structure of china
1
我国二元经济结构现状
CONTENTS
目 录
2 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成因
3
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表现
4 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危害
5 缓解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措施
我国二元经济结构现状
PART 1
一、二元经济结构现状
社会矛盾加剧 造成城乡之间,工 农之间,贫富 之间,干群之间及 国家与农民之间 的矛盾加剧
生产要素流 动受阻
阻碍农村经 济发展
阻碍了市场经 济的发展
影响工业化和 农业现代化 进程
受教育机会 不平等
缓解我国二元结构的措施
PART 5

发展中国家的二元经济结构概述

发展中国家的二元经济结构概述

发展中国家的二元经济结构概述1. 介绍发展中国家的二元经济结构是指在发展中国家经济中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经济模式:传统农业经济和现代工业经济。

这种二元经济结构具有显著的特点和影响,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本文将概述发展中国家的二元经济结构,探讨其原因、特点和影响。

2. 二元经济结构的原因发展中国家的二元经济结构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2.1 历史和文化因素发展中国家的二元经济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历史和文化因素的影响。

许多发展中国家曾长期处于殖民统治下,经历了经济和社会结构的扭曲。

殖民主义时期的经济结构常常以农业为主,以满足殖民国家的需求为导向,导致了传统农业经济的发展。

同时,一些发展中国家在传统农业经济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使得农业在经济中的地位久经沙场。

2.2 资源分配不均发展中国家的资源分配不均也是二元经济结构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由于政府和市场的不完善,资源常常集中在少数富有的少数人手中,导致了经济发展的不均衡。

这种不均衡的资源分配使得传统农业经济在某些地区得以长期存在,而现代工业经济却无法得到充分发展。

2.3 教育和技术水平的差异发展中国家的二元经济结构也与教育和技术水平的差异有关。

教育和技术水平的差异导致了劳动力市场的分化,使得一部分人从事传统农业经济,而另一部分人则进入现代工业经济。

这种差异不仅存在于个人水平,也存在于地区和国家水平。

3. 二元经济结构的特点发展中国家的二元经济结构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3.1 经济发展不平衡发展中国家的二元经济结构导致经济发展不平衡。

传统农业经济虽然在某些地区得到了长期发展,但其发展速度和效率远远低于现代工业经济。

因此,存在着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现象,一些地区的经济相对滞后。

3.2 劳动力市场分化由于教育和技术水平的差异,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市场呈现出明显的分化现象。

一部分人从事传统农业劳动,收入相对较低,生活水平也较为困难;另一部分人则从事现代工业劳动,享受着较高的收入和社会福利。

二元结构经济名词解释

二元结构经济名词解释

二元结构经济名词解释目前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种现象,即使整个国民经济由城市和农村两个经济区域所构成,这就是通常所说的“二元经济”。

一般认为,二元经济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美国,但也可能产生于战前的德国、英国等欧洲国家。

二元经济是指由城市和乡村两大不同性质、不同规模的经济单位并存而形成的结构,具有城乡分割的双重特点。

这种结构的形成,是由农村社会向城市化转型的过程中出现的。

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城镇经济的崛起以及城乡之间交通联系的加强,使城市对农村经济的依赖性增强,最终导致了“二元结构”的形成。

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使得城市与乡村在社会制度、法律、行政管理等诸多方面都呈现出差异性。

这一特征表现在人们生活、工作方面,则是相互独立的两套运行机制:在日常生活方面,除城市居民外,农村还保留着土地等各项财产权利;在生产领域,城市则占据主导地位,农村的工业生产受到压抑;在社会福利方面,城市享有优先于农村的各种待遇。

尽管当前中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但这种“二元结构”仍然存在,它不仅影响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而且给我国的社会安定带来了严峻挑战。

因此,如何消除二元经济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

从表面上看,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城乡二元结构已经基本消除,实际上,城乡二元经济现象却并未完全消失,一些长期遗留下来的二元问题还需要进一步解决。

比如说,目前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就严重阻碍了农村人口向城镇的有序流动,同时又限制了城镇的发展空间。

如何解决这一矛盾是今后几十年经济体制改革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三元经济则是在一个国家内部既有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又有城市经济组织,还有其他形式的非农经济组织存在。

在这样一种经济形态中,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与城市经济组织和非农经济组织共同构成了三个层级的经济组织体系。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城市经济组织共同构成第一个层级,它们是同一经济组织体系的两个不同侧面,是农村经济和城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非农经济组织属于第二个层级,包括乡镇企业、合作经济组织等各种类型的经济组织,它们在促进农村发展和提高农民收入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二元经济

二元经济

人口转移
按照刘易斯的经济增长模型,一国经济发展必然伴随着农业剩余人口向非农的转移。因为只有农业剩余人口 向非农转移才会使农业生产规模化和现代化,才能加速二元向一元的转化。中国的农业剩余人口转移主要使通过 两种途径:发展农村工业和促进跨地区流动(进城打工)。
1.、农村工业
中国农村工业的初始形态是公社工业企业产生于1958年全国性的公社化运动之中,在 1959年达到高潮。这 个时期的农村工业主要服务于农业,为农业提供较为短缺物质(如化肥,农药,水泥等)以及农业机械服务,在 很大程度上依赖当地的需求,带有很强的原始工业烙印。1978年的改革为农村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为中国经 济作出杰出贡献的乡镇企业在那个时候异军突起,中国农村劳动力迅速出现了大规模的转移。从1980年代到1990 年代中期乡镇企业总数由1978年的152万家增加到1994年的2494万家,从业人员由1978年的2827万人增加到1994 年的万人,增加了3倍。从1978年到1994年,在乡镇企业从业的农村劳动力以由占劳动力总数的9.2%到27%。但是 从1996年起乡镇企业的效率开始下降,吸纳劳动能力巨减,1997年出现了首次出现吸纳劳动数量负增长,其趋势 还在加强。
从表层看,乡镇企业效率下降是由于市场由短缺转向买方市场,以及亚洲金融危机影响使乡镇企业出现的亏 损是暂时的。但是从深层看,乡镇企业的亏损有其必然性:首先乡镇企业的社区性质决定了其效率。
劳动比率
乡镇企业的资本劳动比率从1978的0.1一直到1996的4.15逐步提高,如图 年份 1978 1981 1985 1987 1989 1994 1995 1996 资本劳动比率 0.1 0.17 0.28 0.44 0.72 2.25 3.28 4.15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1985年卷,1997年卷。

二元结构经济名词解释

二元结构经济名词解释

二元结构经济名词解释《二元结构经济名词解释》一、什么是二元结构经济二元结构经济是指在一个政治体系中高度垄断的互补经济体系,这是由一个大型的垄断控制者(通常为政府)和一些小型独立经济体(像企业)合作促成的。

它可以帮助政府实现特定的政策目标,比如应对失业率增长,改善实体经济,信息不对称问题等。

此外,它也可以有助于企业提供优质的服务并改善产品增长,因此可以降低买家的成本。

二元结构经济主要受到凯恩斯和弗里德曼的理论影响。

它们提出,一个成功的二元结构必须双方谨慎考虑可能的绩效,并建立一个有助于双方发展的基础。

另外,结构必须符合竞争宪章,以确保双方在运作中不会受到干扰并获得应有的回报。

二、主要特征二元结构经济的主要特征有四点:1、政府定义体系:对垄断经济体系的控制-这种控制一般由政府来定义,以允许政府改善全局绩效,比如改善经济增长和扩大就业等。

2、独立行为者:二元结构经济中的参与者主要有少数垄断企业,它们是政府的直接合作伙伴,其直接行为影响经济整体发展,比如受到政府规范的数量和质量要求等。

3、竞争:尽管在二元结构经济中有垄断,但仍存在竞争,这将促进双方部分提供优质服务,从而提升整体经济福利。

4、设施:二元结构经济中,跨部门公共设施帮助企业享受政府提供的服务,从而改善社会财富水平,增加就业和收入水平等。

三、中国改革开放实践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坚持以市场化重构的二元经济发展模式,这一模式放松了政府控制,鼓励企业在经济环境中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促进中国经济蓬勃发展,为政府创造了一个实现其目标的完美环境。

对于合作者来说,它提供了丰富的机会,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企业可以从市场和政府的赋权中受益,同时国家可以从资本增长和政府权力运作中受益。

此外,二元经济也有助于降低成本,促进产品的创新和市场的竞争力,从而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

四、总结二元结构经济是一个有利于政府和企业,有助于改善实体经济,维护双方利益并促进经济发展的经济体系。

二元经济_精品文档

二元经济_精品文档

二元经济概述:二元经济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结构中存在着两个主要的经济体系或经济模式。

这两个经济体系或模式在某种程度上是独立运作的,互相影响,但也有一定的分离。

在二元经济中,通常有一个传统经济体系和一个现代市场经济体系并存。

这种情况在许多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中普遍存在。

一、传统经济体系传统经济体系是指一种基于传统、习俗和惯例的经济模式。

在传统经济体系中,生产和分配方式往往是靠家庭和社区的自我组织和协作完成的。

农村地区通常是传统经济体系的主要表现形式,农民以自耕农方式生产,遵循传统的种植或养殖方式。

传统经济体系的特点是劳动力集中在农业领域,生产相对简单,技术水平较低,交易活动主要以物物交换为主,市场规模有限。

二、现代市场经济体系现代市场经济体系是指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模式。

在现代市场经济体系中,生产和分配由市场机制自发完成。

个体经济主体根据市场需求和供给,自由决定生产和投资,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和分配。

现代市场经济体系充分发挥了市场竞争的作用,推动技术创新和经济增长,吸引了大量的投资和人才。

三、二元经济的原因1.历史和文化传统:许多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有着较长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传统经济方式在这些地区依然保持着一定的影响力。

传统经济方式在历史上以乡村为主要场景,并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而逐渐融入现代市场经济体系。

2.政策和发展不平衡:政府对于农村和城市的经济发展和政策支持往往存在着较大差距,农村地区往往受到较少的关注和投资,导致农村经济仍然以传统经济为主,并且缺乏现代市场经济的要素和条件。

3.社会结构和人口流动:许多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结构比较复杂,存在着农村城市人口流动,这种人口流动导致了农村地区劳动力的不稳定和农业生产的相对困难,使得传统经济模式得以维系。

四、二元经济的影响1.经济不均衡:二元经济的存在导致了城乡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传统经济模式的农村地区在资源优势和技术创新方面相对滞后,市场经济的发展主要集中在城市地区,造成了城乡经济发展差距的扩大。

中国二元经济结构的特征分析

中国二元经济结构的特征分析

中国二元经济结构的特征分析二元经济结构是指城市以工业为主的现代部门与农村的传统农业部门并存的经济结构。

发展中国家工业化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对这种相对落后的国民经济结构进行改造,使异质的二元经济结构转换为同质的现代化的一元经济结构。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主要表现为:城市经济以现代化的大工业生产为主,而农村经济以典型的小农经济为主;城市的道路、通信、卫生和教育等基础设施发达,而农村的基础设施落后;城市的人均消费水平远远高于农村;相对于城市,农村人口众多等。

这种状态既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结构存在的突出矛盾,也是这些国家相对贫困和落后的重要原因。

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是要实现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向现代经济结构的转换,以尽快完成国民经济工业化与现代化的历史任务。

一、建国以来中国二元经济结构的演变1赶超型发展战略与中国二元经济结构的深化受建国初期国际环境和历史条件的制约,在前苏联经济发展模式的影响下,我国选择了以重工业优先发展为特征的赶超型发展战略。

这一发展战略的核心是试图通过重工业的优先发展,超高速实现国家的工业化。

由于我国是在经济发展水平十分低下的基础上推进工业化的,一是人均国民收入水平十分低下,储蓄率低,资本积累能力不足,资金严重匾乏。

二是传统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较大的比重,技术落后,劳动生产率不高,产出水平低下,支持工业化的能力有限。

中国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既不能象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当初那样通过对外掠夺来实现资本原始积累,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也不可能通过引进外资的办法来补充国内资本的不足。

而且由于重工业资本高度密集性的特点,使得以重工业优先发展为特征的赶超型发展战略与我国的劳动力丰裕、资本稀缺的资源禀赋特点相矛盾。

为了保证重工业的优先发展,必须依靠一种新的制度安排??由政府统一调配资源,以降低发展重工业的成本,并减轻工业化过程中由于劳动力的转移而形成的城市化压力。

第六章 二元经济发展 (《发展经济学》PPT课件) (1)

第六章  二元经济发展  (《发展经济学》PPT课件) (1)

第六章 二元经济发展
• 第一节 二元经济发展模型 • 第二节 乡—城人口流动模型 • 第三节 中国的二元经济结构及其转变
第二节 乡—城人口流动模型
一、托达罗模型
发展中国家存在这样的一种矛盾现 象:一方面城市存在着大量失业, 另一方面农村人口还源源不断流入 城市,导致失业越来越严重。托达 罗 在 在 1969 年 和 1970 年 发 表 论 文 提 出了一个新的二元经济发展模型, 对这一矛盾现象进行了理论解释, 但该模型得出的结论与刘易斯—拉 尼斯—费模型刚好相反。
第六章 二元经济发展
• 第一节 二元经济发展模型 • 第二节 乡—城人口流动模型 • 第三节 中国的二元经济结构及其转变
第一节 二元经济发展模型
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过程,是经济资源不 断由传统经济向现代经济转移,从而经济效率不 断提升的过程,是传统部门不断收缩、被改造, 而现代部门不断扩张、生成的过程,亦即二元经 济逐渐转向现代一元经济的过程。
在拉-费模型中,农业剩余是个重要概念,它被定义为农业部门总产出 减去本部门人口消费之后的余额。农业剩余的存在是劳动力转移的基 础和条件。 ➢ 初始时期,农业部门存在剩余人口,但是不存在农业剩余,因为农
业总产量与农业人口总消费量相等。 ➢ 当技术进步的速度高于人口增长速度时,农业剩余出现了。这部分
农业剩余为农业剩余劳动转移到工业部门创造了条件。于是劳动力 转移开始了。
本密集型的特征; ➢ 假定现代部门工资不变是不
符合现实的; ➢ 忽略农业劳动力转移人口的
异质性
贡献: ➢ 刘易斯模型是第一个描述发展中国家
的二元经济特征的发展理论,通过劳 动力在部门之间转移过程,刻画了发 展中国家结构转变过程,把工业化、 城市化和、人口流动、资本积累结合 在一起分析,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 勾勒出了经济发展的蓝图。

第六章--二元经济结构与就业

第六章--二元经济结构与就业
二、二元经济理论的发展 (三)迈因特模型 1985年迈因特在《亚洲发展评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上发表了一篇题为“组织二
元结构与经济发展”的论文,提出了“组织二元结构论”。在 迈因特看来,二元现象首先是一种不发达组织框架的产物,不 仅市场网络发育不全,而且政府行政制度和财政制度也不健全。 传统部门与现代部门间的松散联系大致有四个方面,相应地, 也就有四种类型的二元性。
现代中国社会具有典型的“多重二元性”。在这种“多重二元结构”中,城 乡二元结构是中国的基本国情。
(1)中国农村人口比重大,城市化水平低,城乡人口结构性矛盾突出。中 国农村人口多、比重大,是典型的劳动无限供给经济。
(2)城乡分割,城乡居民存在两种身份制。城市居民受国家保护,不但享 受低价粮油、副食品的供应,而且在上学、招工方面有优先权,国家为市民 提供低租金住房等各种福利待遇和补贴)农民则长期被束缚在土地上,不能 自由流动,除非遇到自然灾害,生产生活一切都由农民自主或农村集体来解 决。
第二节 二元经济结构状况
(3)城市以国有经济为主,农村以集体和个体所有制经济为主, 形成互相独立的两大经济板块。
(4)乡镇企业的发展改革了城市——工业、农村——农业的传 统分工格局,形成城乡两大工业系统。城乡二元结构进一步裂 变为城市工业,农业和农村非农产业三元经济结构。
(5)城乡经济发展水平悬殊,城乡差别有扩大趋势。
二、二元经济理论的发展 (一)费景汉一拉尼斯模型 费景汉一拉尼斯模型明确地将二元结构归结于传统农业与现代工业的并存
(这与刘易斯有所不同)。按照他们的说法,从农业社会到二元经济再到成 熟经济是一种重要的增长类型。 按照费景汉一拉尼斯模型,经济发展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与刘易斯模型没有区别。在这一阶段,经济中存在着隐蔽性失业, 即相当一部分劳动的边际生产力为零或接近于零,因而劳动力是无限供给的。 当隐蔽性失业的劳动力向工业部门转移时,农业的总产量不受任何影响。当 这部分劳动力转移完毕,经济发展就进入了第二阶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二元经济结构理论
5、刘易斯模型的其他两种形态 刘易斯模型的第二种形态假定:(1)经济是封闭型经济;(2)
资本主义部门依赖于与非资本主义部门的贸易,如换取食物、 原料,等等。即使劳动力蓄水池仍能提供足够的劳动力,资本 主义部门的扩张也可能会由于贸易条件恶化而受到遏制。 如果资本主义部门不生产食物,则它的扩大增加了对食物的需 求,并提高了食物价格,因此减少了利润。要想使农产品价格 稳定,农业生产必须与需求同步增长,也就是说农业生产率要 提高。
第一节二元经济结构理论
开始,国民收入几乎完全由生存部门的收入组成。不考虑人口 增长,并假定劳动的边际产品量为0,那么,在整个发展过程中 生存收入保持不变。因为根据定义,劳动力能够转移到扩张的 资本主义部门,而同时不减少生存部门的产量。既然假定实际 工资不变,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的全部剩余都成为资本家的利 润。工人在其中得到的全部好处是他们之中有更多的人按高于 生存部门收入的工资水平就业。资本主义部门将剩余用于再投 资——增加资本存量,吸收更多的人到资本主义部门就业。
现代部门的发展对传统部门的最后一种影响是与两个部门之间的贸易有关。 如果现代部门必需品部分依赖于传统部门,那么,现代部门的扩张就依赖于 传统部门的类似扩张,否则,贸易条件就会不利于现代部门。然而,传统部 门生产力的上升对现代部门的影响也可能是反方向的。
(三)对刘易斯模型的批评
对刘易斯模型的批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劳动力的转移过程可能因要素分配份额的变化而突然中
第一节二元经济结构理论
4、经济发展的过程 刘易斯认为:“经济发展理论的中心问题是要理解这样一个过
程:一个先前储蓄和投资占国民收入的4%或5%(甚至更少) 的社会如何转变为自愿储蓄达到国民收入的12%或15%或更多 的经济。这一问题之所以是中心问题,是因为经济发展的中心 事实是快速的资本积累。”
第一节二元经济结构理论
一、刘易斯模型 (一)劳动力无限供给条件下的经济发展 3、工资水平
扩大的资本主义部门所必须支付的工资取决于人们在这一部门 以外所能赚得的收入。古典经济学家通常认为工资决定于维持 基本生活消费的需要,在以自耕农为主体的小农经济中,工资 水平是由农民的平均产量决定的。如果工资低于人们留在土地 上能达到的消费水平,他们就不会离开家庭农场去找工作。
非资本主义部门。 资本主义部门是经济中使用可再生产的资本,并由于这种使用而向
资本家支付报酬的那一部分。 非资本主义部门,即维持生计部门或称生存部门,是不使用可再生
产资本的那一部分。这个部门的人均产量比资本主义部门低,因为 它的产品不是用资本生产出来的。这个部门的很大一部分是自我雇 佣的,如传统农业的小家庭耕作等等。
(三)对刘易斯模型的批评
第三,许多人指出,农业劳动的边际生产力接近或等于零的观 点很难令人接受。许多经验表明农业劳动的边际生产力是正数。
第四,从理论上说,剩余劳动吸收速度决定于可用于再投资的 剩余。然而,就业不一定会随着这种再投资而增加。如果再投 资采用资本密集型技术,就业可能不会增加。
第一节二元经济结构理论
第一节二元经济结构理论
一、刘易斯模型 (二)现代部门对传统部门的影响
刘易斯认为,现代部门的扩张可以通过四种方式或途径使传统 部门受益,而每一种方式也可能会产生破坏性的影响。
第一种方式是就业。现代部门雇佣从传统部门转移出来的劳动 力。这些人在现代部门可获得更高的收入,社会地位有所提高, 其子女也有更好的机会。然而,如果一个国家人口不足,现代 部门对劳动力的吸收可能是掠夺性的,这会对传统部门造成破 坏。
(二现代部门为它自身建立了基础设施(铁路。公 路、码头、医院、供水、供电等等),传统部门只需支付边际成本或更低的 费用,也可以使用这些设施。
第三种途径是现代部门的发展促进传统部门的观念和制度的现代化。新技术 提高产量,女孩被允许上学,土地耕作制度被改良,农民进入合作社,等等。
5、刘易斯的其他两种模型
刘易斯模型的第三种形态假定:(1)经济是开放型经济;(2) 资本主义部门与非资本主义部门都与外部世界有贸易往来。这 样,资本主义部门可以通过从外部世界进口来免受非资本主义 部门的停滞之累。但因此产生过多的进口会使增长放慢速度, 或导致结构性通货膨胀。资本输出是另一条出路,但输出资本 将减少国内固定资本的形成,并因此减少对国内劳动力的需求
止。例如,在经济进入转折点之前实际工资就可能已经上升而 不是保持不变。这可能是最低工资法、政府干预或工会活动造 成的,也可能是由生存部门生产率提高造成的。 第二,剩余劳动力不仅仅存在于农业部门,城镇工业和城市也 可能存在剩余劳动力。城市的剩余劳动力只能由工业部门吸收, 这可能会对农业劳动力向工业的转移产生不利影响。
第四章 二元经济结构与就业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二元经济结构理论 我国二元经济结构状况 我国二元结构下的就业困境 我国二元结构下的就业歧视
第一节二元经济结构理论
一、刘易斯模型 (一)劳动力无限供给条件下的经济发展 2、资本主义部门与非资本主义部门 刘易斯根据利润的情况把整个经济分为两个部门:资本主义部门和
3、工资水平
因此,在二元经济结构下,资本主义部门的工资决定于生存部 门的收入。但生存部门的收入只是决定资本主义部门工资水平 的下限,工资必须高于这一水平。按刘易斯的说法,通常资本 主义工资与生存收入之间的差额为30% 或50%左右。之所以有 这个差额,原因是:一是资本主义部门生活费用比较高;二是 劳动力从熟悉的生存部门转移到资本主义部门这一陌生环境, 是有心理费用的;三是工人在资本主义部门中的生产力水平可 能较高;此外,资本主义部门中工会的力量也是一个原因。
二、二元经济理论的发展 (一)费景汉一拉尼斯模型 费景汉一拉尼斯模型明确地将二元结构归结于传统农业与现代工业的并存
(这与刘易斯有所不同)。按照他们的说法,从农业社会到二元经济再到成 熟经济是一种重要的增长类型。 按照费景汉一拉尼斯模型,经济发展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与刘易斯模型没有区别。在这一阶段,经济中存在着隐蔽性失业, 即相当一部分劳动的边际生产力为零或接近于零,因而劳动力是无限供给的。 当隐蔽性失业的劳动力向工业部门转移时,农业的总产量不受任何影响。当 这部分劳动力转移完毕,经济发展就进入了第二阶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