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溪湿地规划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溪湿地规划解
————————————————————————————————作者:————————————————————————————————日期:
湿地公园优秀案例分析:杭州西溪湿地
第一章:序言——案例筛选理由
大黄堡湿地位于京津发展轴上的武清区,是京津之间一处重要的生态湿地资源。

该湿地具备地域广阔、水量丰沛、景观优美、交通便利等特性,大黄堡湿地公园的科学建设、合理发展对京津地区之间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融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杭州市区西部,同样属于典型的位于城市边缘的次生态城市湿地。

近年来该湿地的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和谐发展的先进经验引起了极大关注。

项目的科学规划、成功运营,在很好的保护了湿地环境的同时为杭州的旅游业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拉动作用。

该项目在湿地条件等各方面上的相似度上与大黄堡项目十分接近,且发展较为成功。

因此,经过考察研究,我们决定选取杭州西溪湿地作为湿地公园优秀案例。

在此次案例分析中我们将在前三章详细阐述项目各期期发展概况的同时,在第四章对西溪湿地在湿地开发模式及尺度、湿地公园规划及开发方案、湿地保护与旅游产业开发和谐发展、周边建设控制规划等四方面的成功经验予以剖析总结,为日后大黄堡湿地公园的开发规划提供借鉴依据。

第二章:项目概况
一、项目概况
(一)概况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杭州市区西部,为罕见的城中次
生湿地。

东起紫金港路西侧,西至绕城公路东侧,南起
沿山河,北至文二路延伸段,总面积约为11.64平方公
里为保护区范围,共分三期建设,总投资88.4亿元人民
币,建设期六年。

在保护区界线以外为外围保护地带,东至紫金港,南至
老和山麓,西至绕城公路西侧绿带,北至余杭塘河,用
地面积15.7平方公里;外围保护地带以外的周边景区
控制区,主要涉及五常乡、闲林镇的两湿地水网区域,
用地面积约为50平方公里。

距西湖不到5公里,是罕见
的城中次生湿地。

其生态资源丰富、自然景观质朴、文
化积淀深厚,曾与西湖、西泠并称杭州“三西”,是目前
国内第一个也是唯一的集城市湿地、农耕湿地、文化湿地于一体的国家湿地公园。

(二)地理位置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杭州市区西部,文一西路、文二
西路、天目山路、绕城高速、02省道、杭徽高速等主干
道所架构起来的密集交通网络,让西溪板块四通八达,
驱车5分钟之内即可进入杭州城区,从古墩路沿文一西
路向西至五常港河不到5公里。

(三)周边环境
西溪湿地为罕见的城中次生湿地,距离杭州市中心仅5
分钟车程,交通便利,环境优美。

区域自古文人雅士汇
聚,周边仓前高校园区、浙江大学主校区等高校聚集。

受西溪湿地公园开发的带动,目前该区域已成为杭州新
的低密度高档住宅特点区域。

在西溪湿地辐射区内政府
实施严格的开发控制政策,使西溪周边楼盘有着鲜明的
“低密度、低容积率、高绿化率”的特色。

(后续章节
将针对周边房地产发展状况做进一步详尽分析。


区域所拥有的人文、环境、交通、高尚居住环境等方面
优势在杭州乃至全国均首屈一指。

(四)总体布局
分为东部湿地生态保护培育区(二期)、中部湿地生态旅游休闲区(一期)和西部湿地生态景观封育区(三期)。

7
8
(五)开发周期安排
西溪湿地保护区规划总面积11.64平方公里。

西溪湿地
综合保护工程,共分三期。

一期:3.46平方公里,2003年8月,西溪湿地综合保护
工程正式启动,2005年5月1日正式开放;
二期(东区):4.89平方公里,2006年5月18日正式启
动,2007年10月1日实现有限开园,2007年底基本建

三期(西区):工程涉及五常范围内的3.353平方公里,
2007年1月《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三期工程控制性详
规》得到市政府正式批复同意。

2008年5月1日实现
有限开园,2008年10月基本建成,2009年5月开园;
二、规划方案
(一)湿地公园一期
一期保护工程约为3.46平方公里,总投资15亿元。

主要包括生态保护区1.71平方公里,生态恢复区1.54平
方公里,历史遗存保护0.074平方公里,服务设施区0.136平方公里。

详见下图:
10
(二)湿地公园二期
二期工程南起沿山河,北至文二西路,东接紫金港西侧绿化带,
西侧与湿地公园一期(3.46平方公里)范围及湿地公园余
杭区块的东界相邻。

规划总用地面积约4.89平方公里,总
投资30亿元人民币。

规划布局
根据总体规划,西溪湿地公园二期涵盖了湿地生态保护区、民
俗文化展示区、曲水庵湿地景观区等。

规划功能结构形态为“一
堤三区”。

“一堤”即花蒋堤特色景观带;“三区”即湿地生态保护
区、民俗文化展示区、曲水庵湿地景观区。

花蒋堤特色景观带:花蒋路位于二期范围的中心地带,是衔接
东西两个湿地生态区的景观带,全长2.3公
里。

景观带内将建设河渚古街、西溪民俗
博物馆、水街水市、企业会所、俱乐部、
休闲度假配套设施等。

生态保护区:位于花蒋路东侧,保育现有的池塘、林地、
植被、河汊港湾,拆迁农居,整合水系,
在部分农居拆迁地贯通或开挖水面,创造
良好的湿地生态环境,形成各类生物的栖
息地。

该区域将成为国际湿地研究中心、
科研科普基地,是展示及研究西溪湿地生
态系统的重要区块。

不对外开放,仅针对
科考人员及特殊人群。

民俗文化展示区:位于花蒋路北段两侧,整合现有农居,降
低建筑密度,营造良好的湿地农(渔)耕生态
环境,恢复西溪湿地的历史及民俗文化景
点。

建立与生态旅游相适应的配套服务设
施,全面展示西溪湿地独特的民俗文化风
情,开展湿地生态休闲度假活动。

曲水庵湿地景观区:位于花蒋路南段西侧,整合现有农居,大
幅降低建筑密度,恢复西溪湿地的历史文
化景点,如交芦庵、厉杭二公祠、曲水八
景等,恢复种植传统湿地植物,以历史文
化和湿地景观为主题。

展示和研究西溪湿
地独特的历史文化和湿地景观。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规划用地面积(西湖区区块):4.89平方公里。

其中:
-“三区”
湿地生态保护区:约2.3平方公里;
民俗文化保护区:约1.96平方公里;
曲水庵湿地景观区:约0.28平方公里(一期已建1.12平方公里);
-“一堤”
花蒋堤特色景观带:
用地面积:约0.35平方公里;
宽度:15-250米不等;
花蒋堤长度:约2.3公里。

建筑容积率:约0.025。

(一)湿地公园三期(西区)
西溪湿地公园(西区)规划面积3.15平方公里,投资总额43.14
亿元人民币。

作为开发及投资力度最大的区域,三期分为西溪五常民俗文化
村、农耕文化体验村、西溪艺术集合村和湿地大众休憩村四大
功能区块。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三期以绕城公路为界,北、南两
侧分别为文二西路、五常大道,东侧衔接了西溪国家湿地公园
的民俗文化区、秋雪庵湿地文化区等。

三期范围内包括五常街道五常、友谊两个社区,共计23个自然
村(组),加上部分配套发展区块和农居安置区块。

三期工程涉
及农户1800多户,常住人口近7000人,是拆迁量最大的一期
工程。

规划布局
规划结构:一带、两片、多点
“一带”是指以五常港为轴,分为西片与东片,西片为体现水乡风
情、五常文化的“水乡溯源”,东片为体现农耕、渔耕文化的“河
渚觅渡”。

“多点”是指在西片范围内根据现状、旅游需要设置的
多个景点及旅游服务点。

-西片:水乡溯源
西片节点之一:田园风光
位于西区北侧、文二西路以
南地块。

本节点以优美的田
园风光与树木、渔塘为景观
基调,以满足游人观光游
览、劳作实践、自助旅游等
需求。

西片节点之二:五常风情
五常风情之民俗
村:位于荆源路
与绕城辅道交会
处。

对本区块的
建筑按传统西溪
民居样式为基础进行改造,加强建筑空间的组合。

村内以满足旅游服务为主要功能,设民俗馆、戏台、擂台、五常兵器陈列、武术表演等反映五常民俗文化的特色内容。

村口设入口广场、牌坊,附设停车场,形成西溪湿地公园的西大门。

五常风情之洪园:洪园位于民俗村东北、五常港西岸,是三期主要的文化内涵。

洪园规划以“洪园十景”的恢复为基础,结合园林建有宗祠、洪府、书院(藏书楼)、戏台等建筑。

五常风情之龙舟竞渡:位于五常港原浜口桥地段,其南北两端分别为洪园与观音庵,可利用河道的长度约450米,本段也是五常港河道整治的重点地段。

五常龙舟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独特性,每年的龙舟比赛就在浜口桥一带。

因此可将龙舟竞渡作为反映五常风情的重
要文化素材加以
体现。

西片节点之三:回龙农苑
位于场地的最高
端、龙舌嘴及西
溪名园北侧。


舌嘴的改造,包
括建筑形象色彩
的统一整治,可
改造为家庭旅游
接待点,以特色
农家餐饮为主要
内容。

建设停车
场、游客服务点
等旅游配套设
施,结合龙舌嘴
村的改造,建特
色餐饮街。

五常
港以东部分,可
辟为度假野营
地,以休闲度假
为主要内容。

-东片:河渚觅渡
东片规划重点是与湿地公园核心保护区块(秋雪庵湿地文化区)的密切融合。

区块内农居点全部外迁,拆除的建筑用地可利用为果林、菜地及其他绿化。

规划考虑区块内设置零星散落布局的乡村建筑,主要沿五常港龙舟竞渡一线,满足节庆活动观看龙舟比赛的要求。

通过局部水塘的串联、沟通,既满足地块内部水上交通的环线组织,形成开合有序的水上游线,又保证与西溪湿地公园其他功能区块的交通联系。

河渚觅渡区块在文化内涵上,重点体现农耕文化、渔耕文化,体现乡村郊区的诗境、画境。

第三章:项目投资收益分析
一、成本构成
(一)总体投资
西溪湿地占地11.4平方公里,总投资预计88.14亿元。

一期
一期工程占地2.63平方公里,投资15亿元。

二期
二期湿地公园的面积将增加4.89平方公里,总体投资超
过30亿元。

三期
三期工程占地面积3.15平方公里,预计总投资43.14亿
元。

其中三期工程直接费用20.6亿元,其中“前府后园”式
的洪园、五常民俗村、西溪名园、风情水街、秋雪庵湿
地文化区等工程费用合计8.22亿元,多层(高层)公寓
安置10.03亿元;征地拆迁费用17.64亿元;建设管理
费及其他1.715亿元;基本预备费3.196亿元。

(二)拆迁安置
西溪湿地拆迁规模较大,三期回迁户共涉及2600户,安
置约18000余人,回迁安置面积共达300万平方米。

一期
西溪湿地农转居多层公寓一期(蒋村花园和西溪花园一
期)回迁户涉及王家桥、包建村、周家村、深潭口村、
三深村和东岳等,共有747户,安置3370余人,共计交
房1642套住宅,其中蒋村花园为962套,西溪花园为
680套,回迁安置面积共达16.8万平方米。

二期
西溪湿地国家公园二期综合保护工程需征用土地7500
余亩,配套项目需征用约1600余亩,需拆迁农户约1836
户、企事业53家,拆迁总面积约83万平方米,涉及蒋
村乡11个村(社区),
三期
西溪湿地三期工程作为拆迁力度最大的一期工程,加上
工程配套发展区块和农居安置区块,共涉及农户1701
户,常住人口近7000人。

规划建设动迁农户安置的多高
层公寓共有6处,总建筑面积将达到200万平方米,建
成后可安置2万人。

原三期湿地范围内79万多平方米的民居、企业等建筑被
拆除,还绿还塘;50年以上历史的历史建筑则“应保尽
保”,修复、改造建筑12.95万平方米,再现了高庄宸迹、
河渚听曲、曲水寻梅等人文景观。

二、收益分析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评估研究报告》
结果显示,西溪湿地国家公园每年提供的生态系统服务
功能总价值为11.32亿元/年。

其中,西溪湿地纯生态物质生产价值占据比例较小,只
有0.26%,仅体现了西溪湿地的生态价值;其次是西溪
湿地的旅游价值,达到了37.64%;由于西溪湿地本身及
周边生态环境的改善,西溪湿地对提升周边土地价值的
贡献最大,达到了46.61%,即每年5.23亿元。

西溪湿地的建设的收益主要体现在周边土地价值的提升
方面,随着湿地环境及交通的不断改善,周边土地及房
地产市场价格迅速增长。

2003年湿地改造之前,周边大
华西溪风情一期排屋推出,均价仅4000元/平方米。

至2008
年3月,西溪风情一期排屋,二手房市场上至少每平方米
在22000元左右。

2008年年初开盘的西溪蝶园成交均价超
过2万元/平方米。

排屋部分,包括平层大宅,开盘价格则
都超过3万元/平方米,留庄的成交均价达到33000元/平
方米以上。

第四章:总结:案例可借鉴经验
一、城市湿地开发模式及尺度借鉴
湿地公园,按照《国际湿地公约》的要求,即在保护的
前提下进行适度的科学利用,通过适度科学利用实现更
好的保护。

对其利用必须是科学合理的,是在其环境负
荷能承受的范围之内,同时也应该是必须的。

国际湿地中国办事处主任陈克林作为一名国际湿地专
家,先后考察过英国、日本、美国等世界上许多国家的
湿地。

他考察西溪湿地后认为,有着1800多年人为干预
的历史,属于次生态自然湿地,它与青藏高原上的很多
原生态湿地完全不同。

也正因为这样,西溪不适合成立
“自然保护区”,而更适合走“湿地公园”的发展之路。

“湿地公园”既不同于自然保护区,也不同于一般意义
上的公园,它兼有保护、科研、教育、旅游观光等功能。

陈先生认为,西溪国家湿地公园肯定能在发挥湿地的三
大效应即生态效应、社会效应、可持续利用效应上为全
国作出示范。

陈克林先生特别强调,“保护与合理利用一
定是相结合的,中国湿地种类多、分布广、区域面积大,
尤其是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不可能拿出极大的
一笔资金进行完全的原生态保护”。

纯生态保护合理利用
的关键在管理,要考虑到可持续发展,就要考虑利用的
问题。

杭州是一个世界知名的旅游城市,它在资源的保
护和利用、游客的管理、污水的处理等诸多方面,都有
充足的经验。

杭州很好的处理好了西溪保护与合理利用之间的关系,
做全国在湿地保护与利用方面的典范。

为大黄蒲湿地公
园的建设提供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通过案例分析我们不难看出,京津两个超大城市连接线
上的大黄蒲湿地与西溪湿地同样属于罕见的城市次生态
湿地公园类型,无论是地理位置、交通条件及生态环境
条件上,完全可以借鉴西溪湿地的成功经验,将大黄蒲
湿地建设成为大首都地区“既不同于自然保护区,也不
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公园,兼有保护、科研、教育、旅游
观光等功能的国际一流水准的城市湿地公园。


二、规划及开发方案可借鉴经验总结
(一)西溪湿地公园配套设施
西溪湿地在公园配套设施建设上,在把握量的控制的前
提下,建设高标准、高技术、高效率、生态型和节约型
的基础设施共享系统,以满足既定功能需求为原则。

(二)配套设施的选址
以不破坏现状生态环境为原则,应选择在现状农居集中
的区块,规划定位在深潭口村、龙章村、董家湾一带,
同时与民俗展示相结合。

(三)业态功能布局
符合西溪湿地公园的定位目标,打造杭州独特的生态旅
游精品,除合理的商业配套外,还应配套建设部分高品
质的生态休闲设施,具体可以会馆、企业总部、主题沙
龙、创作基地等形式推向市场,以院落组团的形式布置
在花蒋路两侧及龙章村、董家湾一带,以达到提升杭州
旅游品质的目的。

(四)生态维护及开发尺度控制
生态是西溪湿地公园的命脉。

西溪湿地二期部分区域因
农居过分密集布局,且基础设施未配套,大量污水直接
排入水体,其生态系统已达到临界状态,在二期工程中
生态修复工作任重道远,其工程难度压力乃至超过一期,
总结经验教训,对生态修复做如下规划:
(1)拆迁梳理农居,大幅度降低区域建筑密度,其容积率
应控制在0.025范围内,最大限度的降低环境生
态负荷,为其生态修复打下好良好基础。

(2)配套相应的基础设施,以期在最短的时间里恢复其良
好生镜,以提高其自我维持,自我循环能力。

(3)按湿地生态群落调整配置植物,从生态系统生物多样
性,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群类意义配置物种群落,建
立良好稳定的的生物群落。

(4)合理沟通水面,建立一个良好的水环境,提高水体的
自净能力,自我循环能力。

(5)在花蒋路东侧湿地生态保护区内,保留保护原有的
鱼塘形态,利用道路及建筑拆迁的区块营建相对较大
水面,以展示湿地形态的多样性,体现湿地生态保护
区的示范性与样板性。

(五)功能片区划分
批复明确西溪湿地保护范围划为三个层次,即保护区范
围、外围保护地带、周边景区控制区。

整体布局按照上
述三个层次划分为东部湿地生态保护培育区(二期)、中
部湿地生态旅游休闲区(一期)和西部湿地生态景观封
育区(三期)。

一期与二期以深潭港为界,应在总体规划的统一指导下,
在商业配套、基础设施配套上统一协调,避免投资的重
复、工程的反复,景观风格上应协调统一。

一期核心区
通过门票合理限制游人量,二期为公共开放区,在各入
口区合理安全控制游人量,一期二期的分隔以水岸河道
为主,以不影响自然景观方便管理为原则。

(六)拆迁安置原则
如前所述,由于西溪湿地三期以民俗文化为旅游特色,
因此拆迁秉承能搬则搬,但保留部分原住民。

这点上,
西溪三期不同于西溪一期。

其规划认为,“为延续西溪湿
地千年文脉,突出文化的保护,塑造各功能区块的差异
性,在满足生态保护要求的前提下,保留一部分具有真
实感、原生性的水乡村落是有必要的。


由此,规划内农居建筑分为三种类型:搬迁型、控制型
和聚居型。

搬迁型农居主要集中在五常港沿线及以东的“河渚觅渡”
部分,通过农居点的外迁,使本区块与西溪湿地的核心
区块密切融合。

控制型农居则集中在沿绕城辅道以东、五常港以西范围
内,以农居整治、环境整合为主,将使沿绕城辅道的农
居点在空间形态上聚散有序、依水而居。

聚居型农居指荆源路沿线的农居,应向辅道与荆源路交
汇处聚居,形成五常民俗村,搬迁留下的空余地段用于
组织荆源路沿线的空间开合变化。

(七)绿色交通规划
西溪湿地主要的游览交通工具将是舟楫。

规划中的风景
区主干道花三路为7米宽。

在深潭口、龙章、源谊三处
构筑一条电瓶车环线,可通过小型机动车,其余景点均
不考虑通达机动车,而通过舟楫解决其交通游览功能。

三、湿地公园保护与旅游产业开发和谐发展经验借鉴
(一)水主题旅游与湿地保护相结合的成功经验
与大黄堡湿地相同,西溪湿地拥有丰富的水资源。

该项目充分挖掘这一优势条件,发展水主题旅游,这种
开发方式即保护了湿地环境又打造了旅游特色,生态保
护与旅游开发达到了完美结合及和谐发展。

项目在湖面景观布置、沿岸旅游景点的开发设计、水路
交通路线及水上交通工具的设计等方面均做足“水”文
章,着力为杭州西溪湿地项目营造出江南水乡的主题基
础特色。

将项目设计得景色旖旎、特色鲜明,有别于其
他生态公园,为喧嚣城市里来此的游客带来了宁静优美
的游览感受。

这是西溪湿地公园受欢迎的重要因素之一。

大黄堡项目可以借鉴西溪湿地成功经验,善用北方罕有
湿地的水资源,精心设计开发水主题旅游景观,将其建
设成为干旱缺水的北方地区中一处独特的“大型水主题
生态公园”,对周边地区的市场吸引力将远大于水乡杭州
中的西溪湿地公园。

(二)文化产业(艺术家村落)开发与湿地保护相结合的成功经验
西溪自古多文人。

在这片土地留下了文人们许多的墨宝
和足迹,湿地公园延续这一文脉,恢复重建泊菴、西溪
草堂、西溪水阁、西溪梅墅、梅竹山庄、秋雪庵、高庄
等以古代文人宅院为核心的文化主题景点,使得游人在
西溪厚重的文化气息中,去追随当年文人隐士的避世清
闲。

在恢复重建的古建筑的基础上,西溪湿地三期更在此基
础上大力引进文化产业,规划建设“西溪国家公园艺术
家村落”。

该项目占地400余亩,总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
由12位中国当代实验建筑师集体设计,内容包括“梦西
溪”艺术家酒店、“意象西溪”当代美术馆、西溪学社、
“长生殿”人文讲堂及10多处离散式创意会所聚落,是
中国唯一的城市湿地艺术聚落,杭州艺术建筑群。

湿地保护、水主题湿地公园与文化产业发展这三个主题
在西溪湿地公园紧密结合、完美和谐、相互促进,为湿
地公园的旅游产业发展指明了一个极好的发展方向。

大黄堡湿地连接京津两大文明古城,文化底蕴深厚、国
内外文化产业资源丰富。

若能借鉴西溪湿地成功经验,
将文化产业与湿地旅游协同发展,必将起到更加良好的
相互推送作用,使得湿地保护及产业发展达到更好的预
期效果。

(三)农、渔业体验主题旅游开发与湿地保护相结合的成功经验
西溪湿地另一与湿地结合的较为成功的旅游开发系列项
目为形形色色的以湿地农耕渔耕文化体验为特色的休闲
度假村落。

如烟水渔庄、西溪桑蚕丝绸故事、西溪人家、
垂钓俱乐部、西溪婚俗馆、五常民俗文化村。

游客在欣
赏当地美景的同时,兴致来了,可以在里面种种菜、钓
钓鱼,充分体味当地民俗生活。

这种因地制宜的开发方
式推广了当地民俗文化的同时,为本地农民创造了大量
的就业机会,拉动了当地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并最大
程度的降低了湿地旅游开发强度,减小了拆迁和开发力
度。

使旅游开发和湿地保护和谐发展,互不影响。

文章将在随后章节的附件部分对上述提到的景点一一进
行详细阐述、介绍。

四、西溪湿地公园周边建设控制规划借鉴
在湿地公园周边建设控制方面,杭州的做法同样值得我
们借鉴。

出于保护湿地景观的需要,西溪湿地周边根据2008年
10月公示的《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周边地区景观(建
筑高度)控制规划完善》,东至古翠路、南至老和山脊、
西至春城路、北至留祥路、面积达114.25平方公里的用
地,其建筑高度都受到限制。

其中,最核心的一级景观
控制区内,所有新建建筑不宜露出绿化林冠线,建筑高
度必须在18米-60米的限高以下。

换一个角度考虑问题,因为建筑高度受限,从而使市场
上非常稀缺的多层、排屋、别墅等产品成为这一板块住
宅的主流。

目前,西溪湿地一级景观控制区内正在开发
的楼盘多达18个,豪宅级占了半数以上,其售价基本在
每平方米11000元——40000元之间。

周边建设的控制规划不仅保护了西溪湿地周边整体区域
的景观环境,同时拉升了区域居住品质、提高了经济收
益,从而保护、发展两不误。

为大黄堡湿地周边开发控
制规划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

以下详见《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周边地区景观(建筑高
度)控制规划完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