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教学与社会服务协同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研、教学与社会服务协同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

作者:罗潇冰

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6年第31期

摘要:应用型创新人才是一个由“应用型人才”和“创新人才”二维复合的概念。应用型人才强调实践技能和动手能力,具有快速适应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人才则更强调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能力。传统单一的教学活动无法满足二者的需求,因此要实现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必须探索一条新的途径,即将科研、教学与社会服务相结合的协同培养之路,以更好地发挥三者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关键词:高校科研教学社会服务应用型创新人才

一、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

科研是高校的一项重要活动,科研水平是衡量高校水平的重要标志。同时,高校科研又具有教育性,这是大学科研区别于科研院所的关键所在。

专业建设是本科教学建设的核心内容,专业建设水平决定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而科学研究是提高学科建设水平进而促进专业建设水平的关键。构建科学研究、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良性互动机制,可昀大限度地将科研资源和成果有效转化为教学资源,将学科优势转化为人才培养优势,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结合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利用学校优势学科、特色学科增设新专业、调整改造传统专业、打造优势特色专业。结合专业教师队伍的科研方向,设置专业方向或课程模块,开发研究性课程和特色课程,优化课程体系。跟踪学科发展动态,将学科领域的新知识、新成果、新技术引入教学,可保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前瞻性,增强教学活力。

教师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体和重要保障。科学研究是提高教师队伍水平和能力的基本途径。高校教师的科研包括专业研究和教学研究,是大学性质所决定的。高校应鼓励教师根据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研究,把教学研究视为首要,通过教学研究实现教学与科研的有机结合,将科研能力转化为教学能力,提高教学水平。教师通过教学研究过程将科学技术发展的昀新成果和自己的科学研究成果及时有效地引入到教学过程中,通过改革教学方式和手段,开展个性化、探索性、创新性的研究性教学,使教学活动“科研化”,将科学研究方法和科学思维引入教学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创新人才的培养仅靠知识传授是不够的,是低效的。沈阳大学历史学专业将教师科研团队的研究成果及时、有效的应用于教学中。历史系教师依托于沈阳大学清文化研究所,以地方文化为主要研究方向,形成了有关清文化、盛京文化、城市文化的系列研究成果。为实现科教结

合,历史系在专业选修课方面开设了系列地方文化课程,即奉系军阀简史、明清政治制度文化史、辽沈文物研究专题、辽宁地方史等。

实践证明,教学与科研的有机结合,是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能力的昀佳途径之一,高校应营造创新人才培养的氛围,构建通过科学研究培养创新人才的培养体系。积极支持学生参与科研活动,让学生进课题、进团队;通过开展大学生创新立项,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开展研究活动。采用以课题研究带动教学的模式,将研究成果和研究思维注入教学过程,帮助学生扩展知识视野,增强团队协作精神,培养科学思维方法,提高实践动手能力,激励学生的创造性冲动。

二、实践教学与社会服务相结合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

实践教学是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提升人才在培养过程中的问题意识、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同时,社会服务作为大学的第三职能,既是高校对社会应尽的义务,也是高校本身发展的内在需要。

大学的本质特性决定了社会服务活动具有人才培养的功能。作为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主体,地方高校应坚持“应用性”的办学定位,以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为导向,增强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性,拓展人才培养资源。地方高校应根据学校办学定位和学科优势,依托地方社会经济文化特色,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课程。在实践中,沈阳大学历史学专业结合地方经济文化建设需要,将科研方向和教学特色逐步调整为以区域历史文化为核心的方向上来,收到了很好效果。

通过与社会合作,使得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及时反馈、贯穿到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促进学生理论学习与工作实践相结合,达到社会与学校共同培养创新人才的目的。应用型创新人才是面向生产实践的实用人才,这就决定了其培养过程必须重视实践性。实践教学作为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养方面有着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学校通过社会服务,深化产学合作,充分利用丰富的社会资源,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既要鼓励教师吸收学生参与自己的横向社会服务项目,也要鼓励、支持学生参与教师的横向社会服务项目。教师要使自己的生产实践过程“教学化”,使学生在参与生产实践过程中加强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不同类型的课程,尤其是实践性强的专业课程,实现理论与实践、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有机结合。探索以实际项目带动教学的模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实践动手能力,激励学生的创造性冲动。创新人才培养方式,将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鼓励学生采用团队合作、自主研究与调查研究等方式,开展课外实践活动,不断丰富实践教学方式缺乏足够的实践能力训练平台是制约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学校要依托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创造接触社会,熟悉行业性质的环境和机会。使学生直接进入社会完成相关课程学习,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论文)实行真题真做,学校和社会共同对学生进行指导、培养。

以师范教育为例,教育实习基地建设是师范专业教育和教学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学生的教育实习也是检验师范教育质量、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也是对学生教育教学理论以及实际职业技能等综合素质的实践演练和检验。沈阳学历史学专业在教学实习基地建设上,以学生为本,制定了完善的实习政策与制度,与沈阳市杏坛中学、满族中学、第 127中学、培英中学、第 95中学等签订了“协同育人教育实践基地”的协议。2015-2016年度,先后有两届历史专业学生在实习基地参加实习。历史专业更是利用自身科研成果和专业特色与满族中学开展了深度合作。根据满族中学少数民族文化培养的需求,历史专业突破了教育实习的时间束缚,将学生分批次按照不同时间段进入中学实习,将原有的一个月集中教育实习变为四年一贯制实习过程。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教学技,又服务了社会,产生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和社会效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