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灾害医学救援的现状..
国内外灾害医学现状及发展展望
多 种 因 素 的 影 响 , 部 分 国 家 的 控 制 效 果 仍 不 尽 如 人 意 。 全 大
球 1 3 国家 3 .% ~ 2 c 9个 9 7 。 8 % 的发 病 率 显 示 了世 界各 国 面 临 的 挑 战 。随 着 国 际 组织 和 各 国政 府 对 出 生 缺 陷 问 题 的 重 视 , 全 球 出生 缺 陷 的 发 病率 会 有 所 下 降 , 不 同 收 入 水 平 的 国家 仍 但 然会存在很大的差异。 在 高收 入 国家 , 色 体 缺 陷 将 是 其 干 预 控 制 的重 点 , 方 染 一 面 是 因为 这 些 国家 已经 推 广 了 具 有 明 确 干 预 效 果 的 措 施 , 从 而 有效 控 制 了神 经 系 统 缺 陷 , 且 随 着 医 疗 技 术 的不 断 发展 , 并 心 血管 等结 构 上 的缺 陷 将 会 得 到 有 效 的手 术 治 疗 ; 一 方 面 另
四 、 展 趋 势 发
出 生 缺 陷严 重 影 响着 个 人 的 健 康 水 平 和 生 活 能 力 , 人 给
类 社 会 带来 沉 重 的 负 担 , 影 响 全 球 的公 共 卫 生 问 题 。尽 管 是
。
出生 缺 陷 的 三级 预 防 策 略 已经 明 确 提 出 , 且 具 体 的 干 预 措 并 施 也 随 着 医 学 的 发展 而不 断 进 步 , 是 由 于 受 到 经 济 、 治 等 但 政
国 际减 灾 委 员 会 对 灾 害 的定 义 为 : 害 是 一 种 超 过 受 影 响 地 灾 区现 有 资 源 承 受 能 力 的 人 类 生 态 环境 的破 坏 。 。 灾 害 医 学 足 研 究 在 各种 自然 灾 害 和人 为 事 故 所 造 成 的灾 难 性 损 害 条 件 下 实 施 紧 急 医 学 救 援 、 病 防治 和 卫 生 保 健 的 疾
我国灾难医学救援队建设的现状与思考
18我国灾难医学救援队建设的现状与思考喻富东 陈浩东作者单位武警后勤学院 天津 300000我国灾难较多,如自然灾害、社会安全事件等,导致伤亡惨重或造成严重经济损失。
因此,国家对医疗救援高度重视。
但根据我国现状来看,灾难医学紧急救援体系仍存在不足,本文主要提出改进措施,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灾难给人民带来危害。
一、 国内外灾难医学救援队建设体系的现状(一)国内灾难医学救援队建设体系现状我国在灾难医学紧急救援方面起步较晚,且灾难医学救援体系不完善、不统一。
当有灾难发生时,由政府应急机构或相关行政机构临时设立一个医疗救援队,且从医疗机构派送一批医护人员进行灾难现场救治工作。
目前,我国已经着重培养专业灾难救援力量,并出台了相关政策,但医学救援队建设体系尚不完善。
(二)国外灾难医学救援队建设体系现状英国灾难医学紧急救援由地方政府指挥救援工作,且由当地政府负责处理,以最快速度提供用于救援被灾害所困人员、避免灾害继续扩大等的人力和物资。
同时,可以向上级申请救援,中央政府动用所有应急机制,从陆地、空中提供救援。
俄罗斯设有紧急情况部,发生灾难时,每个地区在紧急情况部的指挥下,进行灾害处理。
二、我国灾难医学紧急救援体系存在的不足1. 医疗救援人员配置方面的问题。
2. 资金投入不足。
3. 信息通讯机制的缺乏。
三、对灾难医学救援队建设的现状分析解决(一)做好分级救治工作,明确职责在灾难应急救援中,做好分级救治工作、明确职责是至关重要的,它能够使伤员得到更合理、更有效的治疗。
分组设置和职责分工关系到整个救援过程的成败,根据灾难救援需求,可分为三个小组。
第一组为医护人员小组。
该小组要根据灾难实际情况安排相应的医护人员,医护人员要具备急救常识,使得患者尽快接受治疗。
第二组为医疗设备运输组。
该小组须制备急救中所需要的医疗设备,如药品、食品等,为医学紧急救援提供保障。
第三组为后勤协助小组。
主要协助医护人员解救灾难中的伤员,解决后勤问题。
灾难医学认识状况及应对策略
完善灾难医学人才培养体系
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
在医学院校设立灾难医学专业,加强学科建设,培养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 灾难医学人才。
加强专业培训
组织专业培训课程和研讨会,提高医务工作者的灾难医学专业素养和应急处 置能力。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学习
积极参与国际合作
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灾难医学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全球性灾难的挑战。
THANK YOU.
挑战
灾难医学面临的主要挑战包括:灾害的不可预测性和随机性、医疗资源的不 足、跨区域协作与信息共享的困难、以及公众对灾难医学的认识与应对能力 不足等。
研究目的与意义
目的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灾难医学认识状况及应对策略,以期为提高我国灾难医学的 应对能力和水平提供参考。
意义
通过对灾难医学认识状况的深入了解,可以更好地制定和实施针对性的应对策略 ,提高医疗救援能力和水平,保障受灾人群的健康与生命安全。同时,本研究也 可以为政府和相关部门提供决策依据,推动我国灾难医学事业的发展。
学习借鉴先进经验
引进国外先进的灾难医学技术和经验,促进我国灾难医学事业的发展。
强化政府管理与协调作用
加强政府主导作用
政府应加大对灾难医学事业的投入和扶持力度,制定相应的 政策和法规。
协调各方资源
政府应协调各方资源,包括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团 体等,形成合力,共同应对灾难事件。
06
研究结论与展望
3
进一步强化理论研究和应用实践相结合,提高 研究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对未来研究的建议
建立健全灾难医学研究机制,加强科研合作与交流。
加强与政府、社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各方面的合作,推动研究成果的转 化和应用。
急救医学的现状与发展
急救医疗服务智能化
01
急救医疗服务智能化是指利用人 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对 急救医疗服务进行智能化升级, 提高救治效果和效率。
02
智能化技术可以应用于急救医疗 服务各个环节,如智能调度、智 能诊断、智能监测等,提高救治 准确性和及时性。
急救医疗服务社会化
急救医疗服务社会化是指将急救服务纳入社会公共服务体系,通过政府、企业、 社会组织等多方合作,共同推进急救服务的发展。
急救人才短缺是当前急救医学面临的一 个问题,主要表现在专业人才的培养和 引进方面。
VS
详细描述
由于急救医学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而目 前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不完善,导致一些 地区和医院的急救人才短缺。这不仅影响 了急救服务的专业性和质量,也制约了急 救医学的发展速度。
05
急救医学的未来展望
急救医疗服务普及化
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关注患者的心理需求和情感体验,提供
更加人性化的服务。
02
保护患者隐私
加强患者隐私保护,尊重患者的尊严和权利,避免泄露患者个人信息。
03
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
加强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交流,及时告知病情和治疗方案,建立互信
关系。
谢谢观看
总结词
急救技术更新慢是当前急救医学面临的另一个问题,主要表现在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方 面。
详细描述
由于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需要大量的投入和时间,而目前急救医学的研发和应用进展较 慢,导致一些先进的急救技术未能及时应用于临床。这不仅影响了急救服务的质量和效
率,也制约了急救医学的创新发展。
急救人才短缺
总结词
急救医疗服务普及
化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对健康需求 的增加,急救医疗服务将更加普 及,覆盖更广泛的人群,提供更 加及时和高效的服务。
医疗卫生紧急救援与灾害医学部门工作报告
医疗卫生紧急救援与灾害医学部门工作报告尊敬的领导、各位同事: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紧急救援与灾害医学部门工作报告》要求,本文将对我国医疗卫生紧急救援与灾害医学部门的工作进行总结与报告,以便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了解工作进展、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为提高我国灾害医学救援能力提供参考。
一、工作背景与现状在国家医改进程中,紧急救援与灾害医学部门的作用日益凸显。
这些部门以确保人民生命安全和健康为使命,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压力。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灾害频发、多发,对医疗卫生系统的应急救援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目前,我国医疗卫生紧急救援与灾害医学部门工作开展较为积极,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资源不均衡、协作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对部门工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另一方面,一线医疗救援人员的培训与能力提升,也需要加强。
二、工作总结近年来,我国医疗卫生紧急救援与灾害医学部门在国内外多起突发事件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例如,2018年山西晋城矿井事故中,紧急救援与灾害医学部门迅速组织抢救伤员,并及时调派医疗队伍进行治疗,最大限度地降低了伤亡人员。
同时,紧急救援与灾害医学部门在大型灾害发生后,常常积极加强卫生监测工作,及时掌握灾区疫情,并组织医疗队开展防疫与救治工作。
这些举措有效维护了灾区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在国际救援领域,我国医疗卫生紧急救援与灾害医学部门也展示出了非凡的能力。
例如,2019年印度尼西亚地震后,我国派遣了医疗队援助灾区。
医疗队员适应环境、快速行动,展现了我国医疗卫生紧急救援队伍的职业素养和救援能力。
三、存在问题与对策尽管紧急救援与灾害医学部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并采取对策。
首先,我们应加强资源配置与投入,推动医疗救援设备和药品的储备与更新,并完善协作机制,提高各级医疗机构的应急救援能力。
其次,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我们需要培养更多专业素质过硬、具备实践经验和应急反应能力的紧急救援与灾害医学专业人才,以提升队伍整体素质。
国内外急救事业的发展与急救护理
国内外急救事业的发展与急救护理一、引言急救事业是指在突发疾病、意外伤害等紧急情况下,通过采取合适的急救措施,以最大限度地拯救生命、减轻病情和保护伤者的健康。
随着人口增长、交通事故频发、自然灾害频繁等因素的影响,急救事业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关注和重视。
本文将探讨国内外急救事业的发展现状、急救护理的重要性以及相关的技术和培训体系。
二、国内急救事业的发展1. 急救法律法规的完善我国自2022年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急救法》以来,急救事业得到了法律保障。
此后,各地相继制定了相应的地方性急救管理办法,加强了急救体系的建设和管理。
2. 急救设施的建设在大城市和重点地区,急救中心、急救车辆和急救设备得到了快速发展。
急救中心的建设和运营,提高了急救的效率和质量。
同时,急救车辆的数量和质量也得到了大幅提升,为急救人员提供了更好的条件。
3. 急救人员的培训与队伍建设国内各级医疗机构和急救中心积极组织急救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急救技能和应急能力。
此外,一些高校和医疗机构还设立了急救专业,培养了大量的专业急救人员。
4. 急救知识的普及通过宣传、教育和媒体等渠道,国内急救知识的普及程度逐渐提高。
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到急救的重要性,并能够正确应对急救情况。
三、国外急救事业的发展1. 先进的急救技术与装备发达国家在急救技术和装备方面处于率先地位。
例如,美国的急救系统(EMS)在急救车辆、监护设备、通信系统等方面进行了大量投资和研发,提高了急救的效率和成功率。
2. 急救中心的联网与协作一些国家建立了急救中心的联网系统,实现了急救资源的共享和协同作战。
这种模式能够更好地应对突发事件和大规模灾害,提高了急救的整体效能。
3. 公众急救培训的普及发达国家注重公众急救培训的普及,鼓励民众学习基本的急救知识和技能。
这样一来,不仅能够提高急救的第一反应时间,还能够减少因等待急救人员而导致的伤亡。
4. 科学研究与创新国外急救事业注重科学研究和创新,不断提出新的急救理论和方法。
我国灾害医疗紧急救援体系的现状与展望PPT
8.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 9. 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 10.国家地震应急预案 11.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1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13.医疗机构管理条例 14.海南省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15.核电厂核事故应急管理条例
附件1
海南省灾难医学 紧急救援中心建设方案
灾 难
黄金时间
80%
死亡时间 20%
专业范围
外科医生
?
急诊医生
现场第一时间医疗救治理论与技术
探 讨 72小时内
院前救援
值得
“灾情就是命令”大多停留于口号上
五、建立区域(省、地)灾难医学 紧急救援体系指导思想
以海南省现状 为基础
以法律法规 为依据
将现实与未来 有机结合起来
以科学发展观 为指导
美国国土安全部
俄罗斯紧急事物部
缺 乏 突 发 公 共 事 件 救 援 的 应 变 计 划 和 过 程 。
• 3.缺乏对救援计划进行演练的过程。
4.缺乏统一、 专业的救援指挥人员。
(三)信息与通讯
• 1.缺乏指挥决策必需的信息数据的规范、统一的要求。
• 2.沟通渠道不畅通。
3.缺乏统一的指挥调度平台。
海南省灾难医学紧急救援物资、药 品、器材储备库(参考目录)
种类
名称
防护服(ABCD四级)
防护眼镜/眼罩
医用防护口罩
N95口罩或FFP3口罩
一、 个人防护
呼吸防护器(过滤式) 呼吸防护器(携气式)
滤罐或过滤盒 重装化学防护服 普通化学防护服 铅防护服 数字式个人剂量仪
型号/规格
符合GB19082-2019医用一次性 防护服技术要求 符合ANSI-Z87.1-1989标准
灾难医学的现状与发展课件
先进技术应用
国际上广泛应用先进技术, 如无人机、人工智能等, 提高灾难救援的效率和效 果。
标准化建设
国际组织制定了一系列灾 难医学救援的国际标准和 指南,促进各国灾难医学 水平的提升。
灾难医学的国内现状
救援体系完善
我国已建立起较为完善的 灾难医学救援体系,涵盖 了应急预案、救援队伍、 物资保障等方面。
防疫措施
采取有效防疫措施,如消毒、隔离、疫苗接种等, 防止疫情扩散。
医疗救治
对感染疫情的伤员进行及时救治,提高治愈率, 降低死亡率。
灾后心理援助与康复治疗
心理疏导
为受灾群众提供心理疏导和心理咨询,帮助他们缓解心理压力和 情绪困扰。
康复治疗
对因灾害导致的身体残疾或功能障碍的伤员进行康复治疗,帮助 他们恢复生活自理能力和劳动能力。
灾难医学的特点
灾难医学具有突发性、紧急性、复杂性和跨学科性的特点。它要求医学救援人 员具备快速响应、高效救援和综合处理的能力,以最大程度地减少灾害造成的 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灾难医学的重要性
01
保障人民生命安全
灾难医学在保障人民生命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灾害发生时,及
时的医学救援能够有效地救治伤员,降低死亡率,提高生存率。
灾难医学领域的法律法规建设相对滞 后,需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 策体系。
信息共享不畅
在应对复杂灾难时,信息共享的及时 性和准确性有待提高,影响救援决策 和行动。
03 灾难医学的发展趋势
灾难医学的技术发展
远程医疗技术
利用现代通信技术,为灾区提供 远程诊断、治疗和咨询服务,有 效解决灾区医疗资源不足的问题。
02
维护社会稳定
灾难医学不仅关注个体层面的救援,还涉及到群体和社区层面的救援。
灾难医疗应变体系现况与展望
部分地区储备的医疗设备与物资存在不合理现象,导 致使用效率低下。
更新不及时
部分储备的医疗设备与物资存在老化现象,需要及时 更新。
医疗救援协调与合作
协调机制不完善
目前医疗救援协调机制尚不完善,各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与 协作。
信息共享不畅通
在灾难救援过程中,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存在障碍,影响救援效 率。
减少经济损失
及时救治可降低因伤病导致的长期经济损失 。
当前灾难医疗应变体系的挑战
01
02
03
资源配置不均
部分地区医疗资源紧张, 难以满足大规模灾难救治 需求。
信息沟通不畅
各部门间信息传递和协调 机制有待完善。
培训与演练不足
医护人员应对灾难的经验 和技能需进一步加强。
02
灾难医疗应变体系现状
医疗资源分布与配置
优化医疗资源配置
资源整合
整合医疗资源,建立高效的资源调度和分配机制,确保在灾难中 迅速响应。
储备物资
储备必要的医疗物资和设备,确保在灾难发生时能够及时提供救治 。
分级救治
建立分级救治体系,根据伤情轻重合理分配医疗资源,提高救治效 率。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国际经验分享
积极分享和交流各国在灾难医疗应对方面的经验,共同提高全球灾 害应对能力。
05
结论与建议
提升灾难医疗应变体系建设的重视程度
总结词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灾难医疗应变的认知和重视程度。
详细描述
通过媒体、教育机构等途径,广泛宣传灾难医疗应变的重要性,提高公众对应 急救援的意识和能力。
加强医疗资源整合与优化
总Hale Waihona Puke 词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医疗资源整合,提高医疗救援效率。
国内外急救事业的发展与急救护理
国内外急救事业的发展与急救护理一、引言急救是指在突发疾病、意外伤害等紧急情况下,通过采取适当的急救措施,以保护生命、减轻病情和避免残疾的一种紧急医疗救助活动。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健康的重视,急救事业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发展。
本文将从国内外急救事业的发展现状、急救护理的重要性、急救护理的基本原则以及急救护理的技术和设备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二、国内外急救事业的发展现状1. 国内急救事业的发展近年来,我国急救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政府加大了对急救事业的投入,建立了一批现代化的急救中心和急救站,提高了急救设备和药品的供给水平。
同时,社会对急救知识的普及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急救培训中,提高了整个社会的急救意识和能力。
2. 国外急救事业的发展发达国家在急救事业的发展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例如,美国的急救系统覆盖率高、设备先进、专业人员素质高,能够提供全面的急救服务。
欧洲国家也注重急救事业的发展,建立了统一的急救体系,并通过紧密的合作和信息共享,提高了急救效率和水平。
三、急救护理的重要性急救护理是急救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它能够在急救现场为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救治,减少病情的进一步恶化,提高生存率和康复率。
急救护理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保护生命急救护理能够在紧急情况下迅速采取必要的措施,保护患者的生命安全。
例如,在心脏骤停的情况下进行心肺复苏,可以恢复心脏的正常跳动,挽救生命。
2. 减轻病情急救护理能够通过及时的救治措施,减轻患者的病情,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
例如,在骨折的情况下进行适当的固定和止血处理,可以减轻疼痛,防止骨折部位的进一步损伤。
3. 避免残疾急救护理能够有效地避免患者出现永久性的残疾。
例如,在中风的情况下,及时进行脑血管溶栓治疗,可以恢复脑部供血,减少脑损伤,避免残疾的发生。
四、急救护理的基本原则急救护理的实施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以确保救治的安全和有效性。
以下是急救护理的基本原则:1. 确保自身安全急救人员在进行救治时,首先要确保自身的安全。
灾难医学的现状与发展
2008年汶川大地震教训
搜救现场因缺乏必要的急救设备和器械,搜救出的颅脑伤伤员未能及时 进行气管切开或插管,造成部分伤员在获救后的 0.5 -1 小时内死亡,许 多获救伤员后又被截肢
在卫生条件简陋和医疗资源严重不足的情况下,盲目手术、盲目穿刺、 盲目插管,也带来较高的感染率
发现危及生命或正在发展为危及生命的严重损伤。
2.简明检伤分类法: (1)第一步:行动检查 1)、指引能行动自如的伤者到一指定区域(绿区); 2)、此类伤者均属第三优先; 3)、到不能行动自如的伤者处继续检查。 (2)第二步:呼吸检查 1)、为所有不能行走的伤者进行呼吸检查;
2)、如有需要先保持气道畅通(须同时小心保护颈
(3)、红色、黄色伤者接收区;
(4)、绿色伤者接收区; (5)、伤者运送区;
(6)、救护车停泊区;
(7)、临时停尸间。
现场救援的原则
“ 挽救生命 ” 为第一目的
遵循“ 先重后轻 、 先急后缓 ” 的原则 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让尽可能多 的伤员获得最佳治疗效果救援现 场要进行检伤和评估。
评估和检伤
•
4.现场检伤分类的主要目的是救命,找出(第一、第二优先) 创伤危及生命的严重程度和致命性合并症的伤者送医院立即处理, 只给予最必要的处理保持气道通畅、保护颈椎和控制体外出血等。 5.对危重伤病患者需在不同的时段由初检人员反复检查、记录 并对比前后检查结果。通常在患者完成初检并接受了早期急救处 置、脱离危险境地进入“伤员处理区”时,应进行复检。复检对 于昏迷、聋哑或小儿伤病员更为需要。
6.检伤时应选择合适的检查方式,尽量减少翻动伤病者的次
数,避免造成“二次损伤”(如脊柱损伤后不正确翻身造成
医源性脊髓损伤)。还应注意,检伤不是目的,不必在现场 强求彻底完成,如检伤与抢救发生冲突时,应以抢救为先。
国内外灾害紧急医学救援体系建设现状
疗救援的法律法规。德国颁布各种法律 承担灾害紧急医学救援指挥决策功能。
明确国家实行属地管理,州政府负责在 国家灾害医疗中心同时承担对全国紧急
和平时期向公民提供紧急医学救援,联 医学救援人员的专业培训职能,合格医
邦州负责推动议会立法、建设消防与救 务人员就成为 DMAT 认证成员,一旦
援力量、集中紧急培训、统一救援行动、 灾害发生,灾害急救便开始响应,受过
个紧急医学救援做出决策及技术支持。 承担完全责任。并且建立了良好的信息
NDMS 应用最广泛的有以下三个系 传递系统,使紧急救援的管理和决策快
统:联邦紧急管理信息系统,主要用来 速而有效。
紧急管理过程中的计划、协调、响应、 培训和演习事务;网络紧急管理系统,
2.3 日本灾害紧急医疗救援体系现 状 [5]
管理,来保障在灾难发生时减少人员伤 有机补充,
亡和财产损失。
日本东京府立川市建立了国家级灾
2.2 德国灾害紧急医疗救援体系现 状 [4]
害医疗中心,这也是日本灾害医疗救助 队(DMAT)的管理本部,平时是地区
德国十分重视国家紧急医疗救援, 的骨干医院,在战时作为灾害医疗的数
法律制度完善,出台了多部有关紧急医 据传输与指挥中心,一旦灾害发生,还
学救援的队伍涵盖了消防中心、警察局、 通过 EMIS 系统来确定各地医疗机构受
刑事调查局、技术救援协会、ADA( 德 灾情况。另外,日本还充分利用民间力
国汽车俱乐部 )、事故医院以及各种志 量与各种社团组织参与灾害事故紧急医
愿者救援组织等。从纵向结构来看,全 学救援。譬如,日本医师会救援医疗组
德有一个最高指挥系统,灾难救援工作 (JMAT)。日本通过 DMAT、EMIS 与
由联邦德国内政部统一指挥和领导。其 JMAT 有机结合,使紧急救援的管理和
国内外灾害护理教育的现状
国内外灾害护理教育的现状灾害护理是一门关注人类生命安全和健康的重要学科,通过培养专业人才,提高应急救援能力,能够有效减少灾害对人类造成的伤害。
在国内外,灾害护理教育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和发展。
本文将从国内外两个方面,探讨灾害护理教育的现状。
一、国内灾害护理教育的现状在国内,随着灾害频发和风险加大,灾害护理教育逐渐成为医学院校和护理学院的必修课程。
大部分医学院校都设立了灾害医学教研室或者开设了相关的灾害护理专业。
学生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能够掌握抢救伤员、应对突发事件、组织协调救援等关键技能。
国内大部分医学院校的灾害护理教育主要采用课堂教学和实践训练相结合的方式。
课堂教学主要包括灾害护理基础知识、应急救援原理、灾害心理干预等内容。
实践训练则通过模拟灾害场景,让学生亲自参与抢救和救援,提高应对灾害的能力。
然而,国内灾害护理教育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灾害护理教育的师资力量相对不足,教育质量参差不齐。
其次,教材和教学内容相对滞后,无法及时跟上灾害护理领域的最新发展。
此外,学生的实践机会有限,无法真正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二、国外灾害护理教育的现状在国外,灾害护理教育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和推广。
许多国家和地区都设立了专门的灾害护理学院或研究中心,培养了一大批具备应对灾害的专业人才。
国外的灾害护理教育主要采用跨学科的教学模式,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学生不仅要学习护理知识,还要了解地质学、气象学、地理学等与灾害相关的学科知识。
此外,国外的灾害护理教育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模拟灾害场景和实际救援,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和抢救技能。
然而,国外灾害护理教育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教育资源不均衡,一些贫困地区的教育水平相对较低。
其次,国外的灾害护理教育相对注重理论学习,对实践训练的重视程度不够。
此外,国外灾害护理教育也面临着教材更新不及时、师资力量不足等问题。
总结起来,国内外灾害护理教育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灾害医学的现状与展望
灾害医学的现状与展望自汶川大地震后,我国灾害医疗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作为近年来继日本和美国之后的第三个灾害损失最为严重的国家,我国无论从防灾、救灾的机制还是救援能力来讲,距离先进国家的水平尙有一定的距离。
同时随着灾害种类的日益增多,给医疗救援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从灾害发生开始的现场医疗救援、检伤分类、后方转运到医院内救治的整个过程,包括心理辅导与治疗也已逐渐纳入到人们的视野内,医疗救援的各个环节均备受关注。
在快速的信息时代,如何与时俱进,认识和发展灾害医学,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1 灾害的定义与分类灾害是一复杂的现象,因医学、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专业角度不同,灾害的定义千差万别。
1991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急救委员会对灾害制定的定义为“人和环境之间的生态学关系被广泛破坏的结果,超过受灾地区的对应能力而引起的生态学破坏”。
有专家认为灾害是“能够产生大规模的经济破坏引发环境变化或战争、纷争的结果,导致人们心里紧张或身心损害”。
亦有专家认为灾害是“人和生态环境之间平衡关系被打破,需要受灾区域积极努力去应对,并对受灾区域进行必要的援助,产生具有一定规模的深远影响,急剧发生的事件”[1]。
站在医疗救援的立场,可以将在短时间内或连续出现多名伤病患者,导致该地区内医疗救援出现混乱,需要其他区域进行援助的现状称为灾害。
比如多起伤亡事件(multiple casualty incidents,MCI)虽短时间内可影响到该地区的医疗体系,因不需要外援的医疗系统救助显然不能归结为灾害。
比如地铁拥挤事件、大型交通事故等。
为此,利用急救医学的基础知识和技术应对灾害称为“灾害医疗”,构筑科学基础支持其灾害救援证据的学科叫“灾害医学”。
灾害的分类有多种,常见的分类包括自然灾害、人为灾害和特殊灾害。
但随着灾害内容增多以及对灾害认识加深,目前的分类已难以包含所有类型。
因此笔者参考近年文献,勾画了21世纪灾害分类图。
灾难医学的现状与发展【急诊科】 ppt课件
通俗讲灾难医学:研究各种灾害对人体损害的规 律,制定合理的卫生保障方案;动员必要的卫生 力量,并将其组成严密的救援网络;充分发挥医 学多学科的协作作用,对灾难引起的健康问题进 行预防、快速反应和康复。
8
灾难医学研究-国际灾难学会:灾难医学作为医学 的一个学科存在2O世纪下半叶,1976年由国际著 名的麻醉科、内外科医生在德国美茵次 发起成立了 专门研究急诊和灾害的组织,急救灾害医学俱乐部 (Club),1994年更名为“世界灾害与急诊医学学 会”,这是目前国际上第一个有关灾难的学会。
22
现场转送伤者原则 (1)就急、就近、就能力将所有伤者尽快送往医院; (2)不可同一时间将大量伤者送到同一医院; (3)更不可把大量“绿”伤者先送院而延迟“红”或“黄”
伤者的救治; (4) “绿”伤者二、三十名送到同一医院,“红”伤者或 “黄”伤者四、五名送到同一医院,应有计划根据 医院的救治能力进行分流。
灾难医学的现状与发展
急诊科
1
背景 当前形势:全球灾害形式严重,意外伤害事故明显增 多。 据统计,现在全球平均每 2 秒就有 1 人死于灾难。 灾难不可避免,人类却可以通过高效的灾后救援, 将损失降至最低。
2
3
4
灾难:(目前公认的灾难定义)当自然的或者 人为的破坏力 超出了受灾地区现有日常资源承 受能力,而需要外界的支援 的人类生态环境的 破坏。
11
灾难救援
医学救援行动不能迅速全面展开,是造成许多伤 员伤情加重,死亡率、感染率以及致残率增高的 主要原因, 因此,当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迫切 需要医院快速反应,做出科学决策。
12
灾难救援
13
现场医疗救援管理的目的
14
现场医疗救援区域设置:
国内外急救事业的发展与急救护理
国内外急救事业的发展与急救护理一、引言急救是指在突发疾病或者意外事故发生时,通过紧急的医疗救助措施,迅速救治伤病患者,以减轻病情、拯救生命的一项医疗服务。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健康的重视,急救事业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发展。
本文将从国内外急救事业的发展现状、急救护理的重要性以及国内外急救护理的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二、国内外急救事业的发展现状1. 国内急救事业的发展现状在国内,急救事业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得到了迅速发展。
政府加大了对急救事业的支持力度,建立了一系列的急救救援体系和机构,如120急救中心、急救医院等。
此外,国内还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规范了急救服务的实施和管理。
急救设备的更新换代和急救人员的培训也在不断提升,为急救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2. 国外急救事业的发展现状相比国内,国外的急救事业发展更为成熟。
许多国家已经建立了完善的急救系统,并形成为了一套科学规范的急救护理流程。
例如,美国的急救服务体系覆盖了全国范围,拥有专业的急救人员和设备,能够及时响应各种急救需求。
欧洲国家也在急救事业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各国之间还有一定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急救护理的发展。
三、急救护理的重要性1. 救治伤病患者的关键环节急救护理是救治伤病患者的关键环节,它能够在事故或者疾病发生后的最短期内提供紧急的救助措施,有效减轻病情,拯救生命。
急救护理包括急救技术的应用、心肺复苏、止血、包扎等,这些措施能够迅速稳定患者的病情,并为后续的治疗提供时间窗口。
2. 降低病患残疾率和死亡率急救护理的及时干预能够有效降低病患的残疾率和死亡率。
在心脏骤停等紧急情况下,进行心肺复苏能够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为进一步的治疗争取时间。
在外伤事故中,及时的止血和包扎能够减少失血量,保护伤口,减轻伤者的痛苦。
四、国内外急救护理的发展趋势1. 技术的不断创新随着科技的进步,急救护理技术也在不断创新。
例如,远程医疗技术的应用,可以通过视频通话等方式,为远离医疗资源的地区提供急救指导和支持。
灾害医学救援组织体系现状分析
灾害医学救援组织体系现状分析有史以来,人类社会在不断遭受着各种自然灾害的损害,同时也面临着恐怖活动等人为因素灾难的威胁。
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世界上各种自然灾害吞噬了280万人的生命,受影响的人口多达8.2亿。
有科学家预计,在未来的20年,地球处于相对活跃期,自然灾害的发生率可能增加,传统的救护活动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加的急救需求。
1976年国际著名的麻醉科、内外科医生在德国美国首次(Meinz)发起并成立了急救和灾害医学俱乐部,之后不久更名为世界急救和灾害医学协会(WoAd Association forEmergency and Disaster Medicine,WAEDM),标志着现代急救和灾害医学概念的开始。
我国是一个多灾害事故的国家,1975年河南省驻马店地区特大水灾,3.5万人死亡,16万人失踪。
1976年唐山地震造成24万人死亡、16万人重伤,党和政府非常重视灾害事故的救援工作,2001年1月经国家民政部批准,中国灾害防御协会正式成立救援医学专业委员会,学会办公地点设在武警总医院,我国的救援医学专业及队伍开始在正常轨道上运行。
本研究通过当前美国和我国灾害救援及医学救援组织体系的建设现状,谈我国灾害医学救援组织体系下一步重点发展方向。
1美国的灾害救援体系20世纪以来,美国共发生5次重大灾难事件,造成12 021人死亡,分别是1900年德克萨斯州GalvestOon飓风、1904年纽约州East河蒸汽船事件、1928年弗罗里达州Okeechobee飓风、2001年纽约华盛顿特区“9 11”恐怖袭击事件、2005年路易斯安娜飓风。
为应对日益增加的灾害事件,美国于1999年通过联邦应急反应预案(FederalResponse Plan),2001年通过CONPLAN(Interageney ODomesticTerrorism Concept of Operation Plan)用于指引国内的灾害救援。
国外灾难医学救援的现状及启示培训讲学
国外灾难医学救援的现状及启示培训讲学国外灾难医学救援的现状及启示国外灾难医学救援的现状及启示摘要:本文就灾难医学在我国和发达国家发展现状包括医学知识水平和培训需求的调查分析,对我国建立灾难医学教育培训体系提出新的看法。
①建立丰富、立体的全国一体化的灾难医疗救援体系,提高救援效率。
②建立在校教育-继续教育-专业训练的教育模式,对广大民众实施继续教育,普及其应对灾难的常识;对医学生和救灾人员实施规范培训。
对解放军和武警部队进行定期的教学培训,提高广大官兵专业技能。
③加大科研力度,提高科技手段和研究水平。
关键词:灾难医学;救援体系;启示灾难(Disaster)是一种自然的或人为的严重损害带来对生命的重大伤害,如地震、风灾、水灾、旱灾等自然灾害,以及爆炸、事故、火灾、战争和恐怖事件等人为灾难。
灾难医学是研究在灾害条件下进行医学救援的科学规律、方式、方法、组织的一门科学,涉及灾难救援的各个方面、各个阶段,是灾难救援实施紧急医疗救治、疾病防控和卫生防疫的一门科学[1,2]。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
近年来, SARS、各种干旱、洪水、土地沙漠化,特别是包括汶川地震在内的多起地震等等造成大范围损害,更是凸显我国目前灾难医学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本文就灾难医学在我国和发达国家发展现状包括医学知识水平和培训需求的调查分析,对我国建立灾难医学教育培训体系提出新的看法。
1 国外灾难医学发展现状1.1 美国20世纪以来,美国共发生5次重大灾难事件共造成12 021人死亡"9.11"事件之后,美国对反恐紧急事件的处理极为重视,把人为事件和自然灾害的救援作为重中之重,在全国自上而下建立了紧急救援组织机构[3,4]。
美国的灾难急救医疗系统特别发达,美国建立国家紧急事件处理系统(NIMS),联邦紧急事务管理署(FE-MA)是NIMS的主要核心部门,统一管理全国的防灾救灾工作,负责平战时紧急动员、民防、救灾等政策和计划的制定。
灾难医学的现状与发展
对政府和相关机构的建议
制定和完善灾难医学相关法律法 规
为灾难医学的发展提供法律保障和支持。
加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
提高政府和相关机构应对灾难的能力,确 保救援工作的高效有序。
建立跨部门协调机制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
加强政府各部门之间的协调与合作,确保 资源共享和信息互通。
引导和鼓励社会团体、企业和个人参与灾 难救援和重建工作。
中国政府迅速组织了大规模的医疗救援行动,全国各地的医 疗队伍纷纷赶赴灾区,为受灾群众提供了及时的医疗救治和 康复服务。
2013年雅安地震
中国政府和医疗机构迅速响应,组织了大规模的医疗救援行 动,为受灾群众提供了及时的医疗救治和康复服务,有效保 障了灾区人民的健康安全。
成功应对灾难的案例分析
成功应对灾难需要具备完善的灾难医学救援体系,包括快速响应、高效协调、专业 救援等方面的能力。
灾难医学的现状与发 展
• 灾难医学概述 • 灾难医学的现状 • 灾难医学的未来发展 • 灾难医学的案例分析 • 结论与建议
目录
Part
01
灾难医学概述
灾难医学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灾难医学是一门研究在自然或人为灾害中如何进行紧急医疗救援的学科,旨在为受灾人 群提供及时、有效的医疗救助。
特点
灾难医学具有突发性、紧急性、复杂性、跨学科性和人道性等特点,要求医务人员具备 快速响应、高效救治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1 2
建立完善的灾难医学教育体系
将灾难医学纳入医学院校和医生继续教育的必修 课程,提高医务人员的灾难医学知识和技能。
加强实战演练
组织医务人员进行模拟灾难现场的实战演练,提 高其应对突发灾难的能力。
3
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内外灾害医学救援的现状解放军306医院岳茂兴当今世界灾害频发,我们应该怎么办?首先我们要回顾百年的巨灾,来瞩目未来的安全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像2004年12月26号印度洋大海啸导致了22.5万人的丧生;2004年我国多数省份暴发了非典,造成了全国乃至世界性的恐慌,我国在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当中也造成了重大的伤亡和损失;2010年1月12日海地大地震又导致了20余万人的死亡,2011年的3月11号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的9级特大地震并引发海啸及核电站的泄漏事故,已造成上万的人死亡。
这都是自然灾害一次又一次的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并留下了沉重的思考。
而震惊世界的“ 9.11 ”事件以及其它的恐怖事件,这是人为灾害给人类带来的阴影。
灾害一般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自然灾害,另一类是人为的灾害。
自然灾害包括天文灾害、气象灾害、地质灾害、地貌灾害、水文灾害、生物灾害、环境灾害等等。
人为灾害主要包括有火灾、爆炸、交通事故、工伤事故、卫生灾害、矿山事故、科技事故、战争及恐怖爆炸等等。
当前的灾害形势给我们医务工作者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同时也给我们灾害医学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所以我们要以创新的理念和思维去发展我们的灾害医学事业,灾害医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亿万群众积极参与,需要专家学者发挥重要的作用。
国内外灾害医学救援的现状与进展是怎么样的?现代救援医学的定义是什么?现代救援医学是指研究现代社会在医院外环境中发生的各种危重急症、意外灾害事故,去及时组织救护力量,在现场对个体或群体实施及时有效的救援、救护,进行必要的医学处理。
并在医疗监护下的情况下,采用现代的交通工具,将伤病人运至医院,接受进一步的全面的救治的一门科学。
这就是现代救援医学。
救援医学的目的是“挽救生命、减轻伤残;维护人类健康、争取可持续发展”。
应急医学救援的分类,一般可以分为四类:第一类,是自然灾害的应急医学救援。
第二类,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医学救援。
第三类,是社会安全事件的应急医学救援。
第四类,是事故灾难应急医学救援。
应急医学救援的分级可分四级,这四级是包括1级我们称为特别重大突发事件,2级是重大突发事件,3级是较大的突发事件,4级是一般的突发事件。
上述四类的突发事件,并不是相互鼓励的,而是相互影响甚至关系也是非常密切的,如地震、海啸、风暴等自然灾害,可能直接引发装置的倒塌、火灾、爆炸等重大事故,自然灾害发生以后也可以生成各种各样的次生灾害。
应急医学救援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种,因为突发事件事发突然,任务非常紧急,而伤情又十分复杂,救治任务相当重,有大批量的伤员。
医学救援的方式要根据不同的情况灵活多样,心理问题非常普遍,工作环境非常艰苦,医疗物资、药品保障十分困难,疫情防治的任务非常艰巨,指挥保障协同也很困难。
再看一下美国的灾难救援医疗服务体系它包括哪些基本的要素?美国的灾难救援它基本上包括10大类要素:第一,就是它有急诊医疗服务的顾问委员会。
第二,急诊医师主导的医学控制及医疗救护员的训练项目,包括继续教育项目,他们就是进行培训。
第三,师资人员的培训项目及公共资讯及教育项目。
第四,先进的通讯系统和指挥调度系统。
第五,功能齐全、装备精良的急救车辆的服务。
第六,病案记录集档案管理。
第七,医疗服务员与医院急诊科室这些人员的和谐和信任。
第八,在整个体系包括质量保证、风险管理和成果研究等方面的持续性的评估机制。
第九,应对灾害性在突发事件的预案。
第十,医院急诊容量的分类归档及基金。
美国灾难救援医疗服务体系的运作流程是这样的,首先,一是公民的反应,就是现场的公民和平民的第一反应。
第二,是启动灾难救援医疗服务体系,这个启动是非常快速的。
第三,是第一反应者提供的救护,就是在灾难发生的现场第一反应者很快提供像心肺复苏等等的医疗救护。
第四,是高级的院前救护。
第五是院内救护。
第六康复。
英国的灾难救援服务体系主要包括是地面的紧急救助中心和空中的紧急救护两个部分组成,它与医院急诊科和ICU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立体的紧急救助服务网络。
在英国,它是为所有人提供免费的紧急医疗救护服务。
英国的院前急救网络体系在世界上是比较先进的而且是完善的。
英国院前的空中急救中心有两个,一个是在伦敦,另一个在英格兰的中部伯明瀚。
由于有了这种救护,所以在创伤的患者的死亡率下降了50%。
因此它的速度快了,所以抢救的成功率也就高了。
德国拥有目前世界上最密集的院前急救网络。
它的高效率是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最大特点,德国的院前急救服务是以医生赶往事发地点提供专业救治为主导,并有辅助急救人员及大众参与的全国性的服务。
综上所述,国际上现在的医疗急救模式大致有这两种,即英美模式和法德模式。
英美模式主要它的急诊方式是“把伤病员快速的送到医院”,他们的观点是把伤病员被送到以医院为基础的急诊科从而得到更好的医护。
采用这种模式的有澳大利亚、加拿大、奥尔兰、以色列、日本、新西兰、菲律宾、韩国等等。
法德模式它的主要的方式是“把医院带到伤病员的家中”,采取急救的手段多为救生和止痛。
采用这种模式的有奥地利、比利时、芬兰、挪威、波兰、葡萄牙、俄罗斯、瑞士等等国家。
所以综合起来,英美模式是把伤病员快速的护送,法德模式是把急救前移。
这两种模式都有它的优点,但是也存在它的不足,所以我们研究了国际上的现在的模式。
结合他们的优点,加上我们的优势,创建了信息化、网络化、整体华、环环相扣的无缝隙连接的现场急救新模式。
这个急救新模式的基金来源是由江苏省卫生厅社会发展科技项目、常州市社会发展科技项目等组成。
它主要的研究项目是采用现代的科技加上技能的培训把它形成一个系统工程,这个系统工程包括这些内容,有无线的预告知系统、会诊系统、无线通信系统,有为重伤情的控制系统、途中的不间断的治疗,有基本的急诊技能培训,医院内的整体化的救治组成。
这样形成一个环环相扣的无缝隙连接的现场救治的模式,突出一个“快”字。
它的关键技术是这样的,就是采取集成的创新技术,用在病人的急救当中。
首先,首创了“流动便携式ICU病房”,研制“流动便携式ICU急救车”。
它的急救车上能给做包括全麻在内的急救的救命性的手术,同时还可以对心脏停止跳动的病号进行自动的心肺复苏,即使在有堵车的情况之下,也能对伤病员进行不间断的治疗。
第二,它把农村新型急诊救服务体系把它分区,组织统一的指挥系统,对农村进行全覆盖。
第三,加强农村卫生院跟基层医务人员及村民急诊技能培训,使他们掌握一些现场的急救基本技能。
第四,完善120的急救调动指挥系统,有有线、无线、计算机的网络、卫星定位于一体,来应用于病号的急救。
第五,急救中心进行救命性的外科手术治疗,建立院内急救、手术、ICU一体化的危重病急救的新模式。
这个系统实施4年多,它的主要的创新点有以下五点:第一点,首创的“流动便携式ICU急救车”具备救命性的手术功能及自动心肺复苏功能,研制“便携式的乡村医生的急救包、急救箱”。
在重大的突发事件当中ICU急救车能够迅速开到离事故现场10米左右的地方,救出的伤员在车上能够快速的进行ICU的加强治疗,使伤员能够很快的治愈出院。
那么ICU急救车已经成功的救治了286例危重伤病员。
由于救治的快,救治的早,所以到医院以后发生并发症的机会也就很少。
这样可以大大的节约了医疗的资源。
第二,创全覆盖武、村区、三级农村新型急医疗急救服务络体系,分六个片区实施紧急医疗救治危重病人号3842人,有效救治时间比2原来007年缩短1了6±9分。
第三,重创伤患的死亡率2006年、2007年、2008年分别为26.80%,26.32%,15.11%。
实施新模式后死亡率下降了11.69%,这是一个很可观的数字。
2008年6月27号,由于墙基的坍塌,造成16个伤员压在一个狭窄的钢筋架的空间里边,那么当场5个人失去了生命,在现场用自动生命探测仪进行探测以后,用特殊的方法把它锯开,然后把伤员救出。
这个时候流动便携式ICU病房开到现场只有8米的地方,挖出来的伤员在车上很快的进行四抗的治疗,也就是抗休克、抗中毒、抗脑水肿、抗肺水肿。
由于在现场进行了抢救式的ICU加强治疗,所以当时挖出来的伤员送到医院以后,那么救治很及时,没有发生其他的并发症。
所以最后一个挖出来的伤员只花了6800块钱就治愈出院了,这样对医院、对政府节约了大大的医疗资源。
同时在ICU急救车上我们能够进行救命性的手术,而且还可以进行可移动的自动心肺复苏功能,我们研制的流动便携式ICU急救车,全套设备加上车辆总计只有52万块钱。
所以花费比较少,功能比较全,效果比较好。
第四个创新的我们使用急诊告知系统抢救68600人次,显著的缩短了院前院内的衔接时间,那么为危重病人抢救赢得了宝贵时间,同时我们这个系统工程整体提高了应对突发事件的医学救援能力。
我们在2009年5月11号抢救混合气体的大范围的中毒当中,中毒的586名中学生没有一例伤亡,确保了突发事件意外情况下伤病员的安全。
同时我们这个系统工程处理了3人以上的伤亡事故总计达到361起,都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我们的关键技术五,就是采取建立院内急救、手术、ICU一体化的危重病急救的新模式。
这种新模式的特点就是把急诊系统、损伤控制外科手术、整体监护及治疗融为一体,全部救治的过程在急救中心完成,这是一种快速、高效、新颖的急救模式,达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我们急救中心提倡有条件的单位应该开展急诊手术,已经完成手术2000余例,为濒死伤员赢得决定性的治疗时间。
那么我们这个创新的模式跟新疗法得到院士们和各级卫生领导的高度肯定和称赞。
像陈冀胜院士、吴孟超院士、王正国院士,卫生厅的各厅长等等,都到急救中心的手术室对急救中心的各种模式进行参观,同时获得了他们的高度的肯定。
2008年的4月9号,我们再看看具体的抢救病例。
那么颈部切割伤致气管跟颈部的血管都切断了,大量的出血,那么在急救中心的手术室立即进行快速的手术,他的器官切断,所以套管,器官套管可以直接放进去以后把它压住,在一分钟不到的时间就上了急救中心的手术台,快速的进行了进一步的加强处理,止血、修复等等,所以这个病号很快的得到了急救治疗,最后很快的康复了。
如果这样大出血的病号气管里面都是血,不能很快的上手术台进行止血、修复的处理,而是送到后面大的手术室去做的话,恐怕他的生命危险性就会增加很多,所以急救中心开展手术是非常重要的,能够对危重伤员进行救命性的处理。
今年的1月28号,由于刀刺伤使右侧的颈总动脉穿透,颈内静脉切断,出血重量达到4500ml,我们很快就上了急救中心的手术台进行快速的急救处理,修复了颈总动脉,接通了颈内静脉,所以这个伤员很快也就得救了。
这样大量的出血的病号如果还要进行会诊,到后面大的手术室去抢救的话,生命的危险性就会大大的增加。
而在急救中心的大的手术室里面做手术的话,缩短了抢救的时间,这个生命也得到了挽救,所以这种理念是比较好的,突出了一个“快”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