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学业水平考试标准——地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西省普通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标准
Ⅰ、考试要求与形式
1.三维目标基本要求
(1)知识与能力要求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的知识内容主要由基本地理事实材料(包括地理事物的名称、空间位置、结构、演变过程等)和抽象的地理知识(包括地理事物概念、特征、规律、原理、联系等)组成,知识范围是《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中规定的3个地理必修模块。
地理学业水平考试注重考查地理学科基本能力。地理学科基本能力要求具体分述如下:
①地理认知能力:对基本地理事实材料(包括地理事物的名称、空间位置、结构、演变过程等)的了解。
②地理思维能力:对抽象的地理知识(包括地理事物概念、特征、规律、原理、联系等)的理解。
③运用地图和地理图表的能力:对各种地图和地理图表(包括景观图、模式图、等值线图和统计图表等)信息的获取和处理能力。
④分析和探究地理问题的能力:运用已有的地理知识和技能,探究、解释、分析和评价有关地理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要求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指出,地理学习是一个要求学生在梳理、分析事实的基础上,运用地理原理探究地理变化机制和过程、地理成因以及地理规律等的过程;同时也是主动参与、学会学习的过程。由此,对过程与方法的要求具体分述如下:
①能通过多种途径、运用多种手段收集相关地理信息,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对这些地理信息进行整理、分析。
②能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
③能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交流、反思自己地理学习和探究的体会、见解和成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求
根据《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要求具体分述如下:
①树立崇尚科学的精神,养成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
②进一步了解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关注我国环境与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培养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③了解全球的环境与发展问题,理解国际合作的价值,初步形成正确的全球意识。
④进一步树立资源、环境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增强关心和爱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以上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是不可分割、相互交融和相互渗透的,因此,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必须三者兼顾,不可偏废,力求三者的有机整合。
2.考试形式
采用闭卷笔答形式。考试时间为90分钟。试卷满分为100分。
Ⅱ、试卷结构及考试内容
1.试卷结构
(1)考试内容分布
必修地理1约40%,必修地理2约30%,必修地理3约30%。
重大地理新闻内容及山西省乡土地理知识分布于相应考核内容之中。
(2)试题类型分布
选择题50%,非选择题50%。
(3)试题难度分布
容易题约70%,稍难题约20%,较难题约10%。
2.考试内容
考试内容为《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规定的必修课程,包括地理1、地理2和地理3三部分。具体如下:
地理 1
(说明:加粗的宋体字为课程标准)
1.宇宙中的地球
●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1)了解不同类型的天体及其特点。
(2)了解天体系统的级别和层次,能描述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树立科学的宇宙观。
(3)了解地球是宇宙中既普通又特殊的天体。
(4)比较、分析和归纳八大行星的数据资料,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5)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与科学的宇宙观,增强热爱地球、珍爱生命的情感。
●阐述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了解太阳辐射的特点及其对地球环境和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2)收集、分析有关太阳活动的资料,了解太阳活动的特点。
(3)了解太阳活动对地球电离层、磁场和气候等的影响。
(4)树立事物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辩证观点。
(5)能根据收集的材料,描述太阳活动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1)掌握地球自转与公转运动的概念及方向、周期、速度等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2)理解昼夜更替及地方时产生的原因。
(3)理解黄赤交角的形成及其导致的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规律。
(4)理解昼夜长短及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和季节的变化规律以及四季、五带的形成原因。
●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1)了解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并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2)了解岩石圈的组成。
(3)了解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并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及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4)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科学的环境观。
(5)从人地关系的角度阐述地球各圈层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2.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运用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
(1)了解地壳的物质组成及矿物与岩石的关系。
(2)了解三大类岩石及其成因。
(3)理解三大类岩石之间及其与岩浆之间的相互转化过程。
(4)能绘制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示意图。
●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1)了解地表形态的变化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2)了解板块构造学说,理解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的关系。
(3)了解地质构造类型及相应地表形态。
(4)了解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及相应的地表形态。
(5)了解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加深对人地关系和谐发展的认识。
(6)运用内、外力共同作用的观点解释世界典型地表形态的成因。
●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
(1)了解大气的垂直分层结构,了解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2)理解大气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的基本原理,通过图表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理解大气的温室效应。
(3)了解影响地面辐射大小的主要因素。
(4)理解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并且能够用事实解释自然界中的热力环流现象。
(5)了解水平气压梯度力与风向、风速的关系,学会在等压线图上判断风向和风力大小的方法。
(6)通过实验或实例指导学生验证热力环流的形成。
●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1)了解三圈环流的形成。掌握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和季节移动规律。
(2)理解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掌握季风的形成和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