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
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工作计划5篇

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工作计划5篇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工作计划5篇「篇一」本学期我结合当前德育工作的新形势,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
特拟定计划如下:一、端正思想,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作为一位教师我很清楚,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育观直接影响自己的教学方向。
所以,我先从自己的思想入手。
做到"端正思想,为人师表。
"二、加强教师自身修养。
1、加强自身学习:努力学习教育科学理论,提高履行师德修养的自觉性,时刻以教师高尚的道德修养严格要求自己。
2、在教师中树立榜样作用,要求别人做到的我首先要做到。
处处做教师的表率,一身垂范,严格要求。
三、家校联系。
与家长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以及自身良好的心理素质、德育素质的养成,帮助家长营造家庭教育的良好环境。
四、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在体育教学中我很注意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工作计划5篇「篇二」德育教育是道德活动的重要形式之一。
指一定社会或集团为使人们自觉遵循其道德行为准则,履行对社会和他人的相应义务,而有组织有计划地施加系统的道德影响。
它是一定社会或集团的道德要求转化为人们内在品质的重要条件之一。
在多数国家的学校德育限指道德教育,中国学校德育泛指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等,实为社会意识教育。
政治教育指形成学生一定政治观念、信念和政治信仰的教育;思想教育是形成学生一定世界观、人生观的教育;道德教育即促进学生道德发展的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工作计划5篇「篇三」一、指导思想根据学校工作安排,确定了本学期德育教育理念:引领幸福,奠定快乐人生;坚持规范,养成良好习惯。
德育活动目标:坚守规范,实现自我管理(级部、班级、个人)。
针对我校实际情况,创新性地开展德育工作,使学校德育工作与学生实际情况相结合,探索更适合学生年龄与身心特点、更适合社会发展规律的新举措,使德育工作真正落实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
坚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以强化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为重点,结合我校《小树、小虫、小朋友》——《创新小学德育模式,引领学生幸福成长》国家立项课题、《一完小阳光成长指南》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强化校园各项常规制度,加强常规管理,狠抓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把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做实、做细、做精,增强德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为全面提高我校德育工作的水平而努力奋斗。
语文德育渗透总结(11篇)

语文德育渗透总结(11篇)语文德育渗透总结(精选11篇)语文德育渗透总结篇1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而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是人的思想智慧的精华。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认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该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
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平常的教学过程之中。
”因此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的我,在语文教学中注意和兼顾到一些道德或思想品质教育,这不仅是我们应尽的责任,也是我们应尽的义务。
然而语文教学毕竟应该以语文教育为主,我们不能因为强调德育而冲淡了语文教育的本色和主体。
在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只能是一种渗透,以自然的穿插形式出现。
既然是渗透,那就一定要讲究一些艺术性和操作方法。
下面我就谈一谈自己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一些做法。
一、充分挖掘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德育因素。
小学语文教材的编排适合学生年龄的特点。
由于小学生这个年龄段的特点,他们很容易受兴趣的影响。
因此在编排教材时体现着时代性、趣味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
然而小学生是否能够深刻理解小学语文教材的意图,小学语文教师是关键。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首先要能够将教材准确地把握好。
将编写者的编排意图充分领悟出,将教材中的道德因素充分挖掘出来。
从而使小学生能够判断是非对错、善恶美丑。
例如在教授《蚂蚁的救助》这一课这课讲述的是一只蚂蚁在遇到危险的时候互相救助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敬重也告诉人们应该要关爱动物关爱生命。
通过对课文的讲解教师要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里面所要表达的哲理让他们知道大自然中生命的伟大教育学生要爱护动物爱护大自然。
教师要通过引申发挥让小学语文教学中能够充分地体现德育功能。
二、教学与实际相结合来渗透德育。
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能够体会的思想都是比较直观的对于一些抽象的事物理解能力较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将所教知识或者思想融入到实际中去是一种较好的而且也是小学生容易接受的一种教学方法。
德育教育在语文教学的渗透(精选5篇)

德育教育在语文教学的渗透(精选5篇)德育教育在语文教学的渗透范文第1篇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是一种十分常见的教育手段,而课外阅读也是一种有效的德育教育措施。
教师通过积极的引导学生阅读各种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课外读物,不仅可以有效的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帮助学生开拓视野,还可以有效的锻炼学生的意志力,使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道德情操。
但是,书也有“好”、“坏”之分,教师就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读“好”书,才能够使学生真正的通过课外阅读获得进步。
这就需要教师能够结合学生的思想特点、兴趣爱好以及年龄特征等实际情况,积极的为学生推荐各种优秀的读物,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
同时,教师还要注重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使学生能够一直保持课外阅读的兴趣,特别是要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1]。
例如,有些学生喜欢阅读一些谈情说爱的书籍,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阅读和学习有关文艺理论的书籍,提高学生的阅读品鉴能力,从而使学生能够充分的感受相关书籍中人物的悲欢离合。
同时,教师要让学生养成正确的阅读习惯,避免一味的阅读情节曲折的书籍,而是要能够阅读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书籍,让学生能够通过阅读,获得有益的感染,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并且,教师还要积极的鼓励学生订阅各种报纸、杂志,促使学生能够扩大自己的视野,增强自身的思想觉悟。
二.鼓励学生积累名言警句,利用名言警句渗透德育教育在高中语文教材中,存在着十分丰富的名言警句,这些名言警句有着很强的教育意义,其中蕴含着十分丰富的思想内容,对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很大的帮助,特别是在高中语文教材内容中,有很多的课文的中心思想,都可以通过一段言简意赅的话语进行概括。
所以,高中语文教师就要抓住这些内容,对其进行重点的分析和讲解,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并且,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将这些名言警句进行记录,并时常进行阅读,帮助学生牢牢的进行巩固[2]。
例如,教师可以在每天正式上课之前,引导学生共同朗读一句名言警句,然后让学生初步的了解其中的含义,并将其进行记录,还可以将其写到黑板的角落上,帮助学生进行巩固。
德育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3篇

德育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3篇德育教育是人类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语文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其文化素养和道德素质,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分析德育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一、德育教育在语文阅读中的渗透语文阅读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和文化素养的重要环节,也是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
通过阅读,学生可以感悟人生、领略人性、认识社会,培养自己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在语文阅读中,德育教育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渗透:1、辨别是非善恶。
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对事情的描述、人物的特点、对话的内容等各个方面进行分析,从而辨别是非善恶。
教师可以针对具体案例进行讲解,引导学生从各个角度思考问题,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是非观念。
2、感悟人生哲理。
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可以获得丰富的知识和心灵的体验。
教师可以以生活中的例子为材料,让学生深入思考人生的意义、价值和人际关系等问题,在感悟哲理的同时也培养学生的良好情感。
3、培养审美情趣。
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形式,对不同文学风格和艺术形式产生认知和鉴别能力,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心品味文学作品,从中汲取营养,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识别能力。
二、德育教育在语文写作中的渗透语文写作是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德育教育的重要环节。
在语文写作中,德育教育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渗透:1、培养健康情感。
在写作过程中,学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和思维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心情,进而得到释放和调节。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写作内容,耐心引导和指导学生,帮助他们表达自己的情感,并培养他们的健康情感。
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在写作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对事件、人物、情节等的分析,深入认识一些社会问题,并形成自己的思考和看法,进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与方法9篇

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与方法9篇第1篇示例: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与方法语文教学是德育渗透的重要途径之一,作为传授语言文字知识的学科,语文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能力,更重要的是要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道德情操。
那么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德育应该如何渗透?有哪些有效的途径与方法呢?下面将从多个方面进行讨论。
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是多样的,可以通过课文内容、课外阅读和作文等多种形式来实现。
在课文内容的选择上,应该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价值观念的引导,通过选取富有思想性和感染力的文学作品,让学生在阅读中接受美好的情感熏陶和崇高的道德教育。
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让他们接触更广泛的文学作品,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操和人文素养。
作文是学生表达个人思想和情感的重要形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引导他们在作文中表现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社会生活的热爱。
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方法是关键的,要注重启发式教学和情境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是指在教学中通过启发学生思维,引导他们自主探究,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启发性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所蕴含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让他们在积极思考中接受德育教育。
情境式教学是指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教学,通过学生参与感受其中的人文情感和道德观念。
可以通过给学生创设情境,在角色扮演和游戏中体验人生百态,感悟真理和美好。
这种方法能够更加生动地让学生感受到德育教育的力量,增强其道德情操和人文素养。
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与方法也包括学生自主学习和家校合作。
学生自主学习是指在课堂之外,学生通过自主阅读、自主思考和自主写作来增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和人文素养。
教师可以通过布置一些与课文相关的阅读任务和写作任务,让学生主动参与通过主动阅读和写作来感悟课文中蕴含的文化精髓和道德意义。
家校合作是指学校和家庭之间的紧密联系,通过家长的参与和辅导,让德育教育在课堂之外得以延伸。
学年语文学科德育渗透总结5篇

学年语文学科德育渗透总结5篇篇1本学年,语文学科在德育渗透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通过深入挖掘教材内涵、精心设计教学活动、有效整合教育资源,以及积极构建家校共育平台,学生不仅在知识层面得到了提升,更在德育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
一、教材内涵挖掘,德育素材丰富本学年,语文学科在教材选择上注重德育素材的丰富性。
选用的教材不仅包含了丰富的文学作品,还融入了大量的德育元素。
通过这些文学作品,学生不仅能够感受到语言的魅力,更能够在阅读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德育熏陶。
二、教学活动设计,德育目标明确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我们注重德育目标的明确性。
每一次教学活动,都紧紧围绕德育主题展开。
例如,在《静夜思》的教学活动中,我们不仅让学生理解诗人的思乡之情,更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珍惜与家人的团聚时光,培养他们的亲情观念。
三、教育资源整合,德育效果显著本学年,语文学科在教育资源整合方面下了大功夫。
我们积极利用学校图书馆、多媒体教室等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材料。
同时,我们还借助网络平台,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和交流,让学生在互动中深化对德育知识的理解和认同。
四、家校共育平台构建,德育合力形成家庭是学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
本学年,语文学科注重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共同构建家校共育平台。
通过家长会、家访等形式,我们与家长共同探讨学生的德育问题,分享德育经验。
在家长的积极配合下,学生的德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五、学生成果展示,德育成果喜人本学年,语文学科的学生在各类比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
例如,在“诵读比赛”中,学生们以饱满的热情和优美的语言,表达了他们对祖国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写作比赛”中,学生们用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他们的文学才华和道德素养。
这些成绩的取得,充分展示了语文学科在德育渗透方面的成果。
六、存在问题与改进措施尽管本学年在语文学科德育渗透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例如,部分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的不专注、不尊重他人的行为仍需进一步引导和纠正。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方法7篇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方法7篇第1篇示例: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方法语文教学作为小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学习语言文字知识的过程,更是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人格素养的重要途径。
在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是非常重要的,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更能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
下面就是一些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方法。
一、注重修养教育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学知识和人文情怀,教师可以通过朗读诗歌、讲述故事等形式,引导学生领略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内涵,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修养品味。
教师还可以针对精美的语文篇章和名家名作进行解读,引导学生从中感悟生活的真谛,感悟人生的意义,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和崇高人格。
二、讲究语言礼仪语言是人类交流的工具,良好的语言礼仪是文明生活的基本要求。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修养和交际能力,引导学生尊重他人、尊重文明,不说脏话不骂人。
教师还可以通过文言文、名言警句的传授,让学生了解古代先贤的高尚品德和优美语言,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三、注重文学熏陶文学作品是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重要载体,教师可以通过精心挑选的文学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名家名作,感受经典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情感和情操。
教师还可以从文学中挑选与学生成长相关的作品,让学生从中感受美好的情感、崇高的思想,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四、注重思想引导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还包括思想引导,教师可以通过文学作品和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师可以通过解读古代诗词、现代散文等文学作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培养学生的积极向上的心态。
教师还可以采用互动式教学,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人生问题,从中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和思想观念。
五、注重情感沟通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还包括情感沟通,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和处理问题的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读诗朗诵、讲述故事等形式,引导学生发现自己内心的情感需求,倾听学生的诉求,引导学生化解内心的矛盾和困惑,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能力。
中学语文教研组德育渗透(3篇)

第1篇一、引言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承载着培养学生人文素养、传承优秀文化、塑造健全人格的重要使命。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本文将从中学语文教研组的角度,探讨如何将德育融入语文教学,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二、德育渗透的重要性1. 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德育渗透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和人生观,使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
在语文教学中,通过优秀作品的熏陶,让学生感受人性的美好,激发他们对真善美的追求。
2.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德育渗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等。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使他们成为具有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3. 促进语文教学的发展德育渗透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将德育融入教学过程,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提升道德素养。
三、中学语文教研组德育渗透的策略1. 制定德育渗透方案中学语文教研组应根据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目标,制定德育渗透方案。
方案应明确德育渗透的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标准,确保德育渗透工作的有序进行。
2. 优化教学内容(1)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元素: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教师应深入挖掘,将德育元素融入教学过程中。
(2)拓展课外阅读:鼓励学生阅读优秀作品,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道德的力量,提升道德素养。
3. 创设德育情境(1)课堂情境:教师应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生动、真实的德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情境中感受道德的魅力。
(2)课外活动: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主题班会、演讲比赛、志愿服务等,让学生在实践中践行道德。
4. 强化教师队伍建设(1)提高教师德育意识: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使教师认识到德育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2)开展教师培训: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德育培训,提升教师的德育教学能力。
5. 家校合作(1)加强家校沟通: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共同关注学生的德育成长。
语文渗透德育教育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德育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
语文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的基础学科,承载着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重要任务。
本文以一堂语文课为例,探讨如何将德育教育融入语文教学,实现知识与品德的同步提升。
二、案例描述1. 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背影》一文,作者朱自清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父亲送别儿子时的感人场景,表达了父爱的伟大和深沉。
2.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爱的伟大。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写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激发学生对家庭、亲情的珍视。
3. 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播放一段关于父爱的视频,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新课讲授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知父爱的伟大。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如“背影”、“伫立”、“颤动”等,让学生深入理解父爱的内涵。
(3)讨论交流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自身经历,谈谈对父爱的理解。
在讨论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观点。
(4)写作实践教师布置一篇作文题目:“父爱如山”,要求学生以自己的视角,描述一次难忘的父爱经历,表达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5)总结提升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父爱的伟大,引导学生珍惜亲情,感恩父母。
三、德育教育渗透1. 情感教育通过《背影》一文,让学生感受到父爱的伟大,激发学生对家庭的珍视。
在写作实践中,学生描述自己的父爱经历,进一步加深对父爱的理解,培养感恩意识。
2. 道德教育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道德观念,如孝顺、尊敬父母等,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3. 社会责任感教育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每个家庭成员都有责任关爱他人。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4. 价值观教育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价值观,如亲情、家庭、孝顺等,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未来的成长奠定基础。
语文学科渗透德育总结

语文学科渗透德育总结语文学科渗透德育总结总结是把一定阶段内的有关情况分析研究,做出有指导性结论的书面材料,它可以明确下一步的工作方向,少走弯路,少犯错误,提高工作效益,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写总结吧。
那么总结有什么格式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学科渗透德育总结,欢迎大家分享。
语文学科渗透德育总结1语文学科内容的重要特点是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教育的辩证统一。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学思想方法的启蒙教育”,“培养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的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质”。
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社会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要通过语文教学进行思想教育,就是要通过语文教学挖掘学生的潜能,把学生潜在的感情和理解都挖掘出来,发挥出来。
下面,我谈谈自己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几点体会:一、以教材作为课堂教学渗透德育的重要依据1、注重“点”各学科教材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育人因素”,因此,教学中的思想教育渗透必须依托教材,离开了教材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而教材中的“育人因素”,大多寄寓于知识之“宅”中,呈“隐”性状态。
只有充分驾驭教材,入其“宅”,才能悟得其“育人”之真谛,探寻到这些“潜”于知识“地下河流”中的“泉眼”“育人点”,即知识教学与思想教育的最佳“融合点”,这就是教学中进行思想教育的“渗透点”。
而学生是教学工作的主体、学习的主人、教育的对象,这就要求“教书育人”必须既要遵循学生认知的规律,又要符合思想教育的规律。
2.抓住“时机”教学中思想教育的“渗透”,必须从教材出发,才能觅到源头“渗透点”。
引出源远流长的“活水”。
显而易见,渗透点是客观存在的,它不可能由施教者一厢情愿来随意安排。
学年语文学科德育渗透总结(2篇)

学年语文学科德育渗透总结引言: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对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德育素养。
语文作为学科,不仅可以传授语言知识,还可以通过文学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情感、品德和思想等方面的素养。
在学年中,我们通过语文学科德育渗透的方式,不仅加强了学生的道德教育,还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
下面将对学年语文学科德育渗透的情况进行总结。
一、德育渗透的具体做法1、开展德育主题班会在学年中,我们每周都会组织班会,通过开展德育主题班会,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比如,在世界读书日这一天,我们就组织了一次读书主题班会,让学生了解阅读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书籍的热爱和欣赏的能力。
在班会上,我们会邀请一些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书籍,并表达自己的读后感。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不仅增加了对书籍的理解,还培养了自己的品德素养。
2、设置德育课程为了加强学生的道德教育,我们还设置了德育课程。
这门课程主要通过学习文学作品,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比如,在学年中,我们学习了《红楼梦》这部经典文学作品。
通过学习《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学生可以了解到人性的复杂性,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在课堂上,我们会引导学生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讨论他们的品德和行为,并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作品中的道德观和价值观。
3、组织德育活动为了增强学生的道德素养和综合素质,我们还组织了一系列的德育活动。
比如,在学年中,我们组织了一次“尊师重教”主题活动。
活动中,我们引导学生了解师生关系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尊重师长、珍惜学习机会的意识。
在活动中,学生可以自由表达自己对老师的感激之情,并通过写信、制作卡片等形式,向老师表达自己的谢意。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不仅增强了对老师的尊重,也增加了对学习的热爱和对学校的归属感。
二、德育渗透的效果评价通过上述的德育渗透做法,我们取得了一系列的效果评价。
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与方法

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与方法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德育渗透,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综合素质。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和方法来实现德育渗透。
一、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1. 借助课文选择。
在选择课文时,可以选择一些具有积极向上的故事和人物形象,以激发学生的爱国心、责任感、友善精神等美德。
可以选择一些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以引发学生对社会现象和道德问题的思考和讨论。
2. 设置德育示范。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以身作则,积极树立自己的正面形象,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以成为学生道德行为的良好榜样。
3. 引导学生思考。
教师可以通过问题导入、情境引发等方式,为学生提供思辨的机会,让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来获取道德知识和价值观。
4. 设计德育活动。
在课堂上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德育活动,如班级文明礼仪评比、课堂互助小组等,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责任意识。
1. 提供优秀读物。
学校图书馆或教师可以提供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和具有道德教育意义的书籍供学生阅读。
每个学期设置一些必读书目,并倡导学生形成读书习惯。
2. 组织读书活动。
可以通过图书馆或班级的读书活动,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内容,并进行分享和交流。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读书内容进行评析,分析其中的道德理念和价值观。
3. 创设阅读氛围。
学校可以通过举办诗歌朗诵、故事讲演等活动,培养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和热爱,从而提高他们的道德情操和审美能力。
三、社会实践中的德育渗透1. 实施社会实践活动。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如参观博物馆、志愿者活动等,让学生亲身体验社会生活,感受社会的多样性和残酷性,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关爱他人的意识。
2. 鼓励参与公益活动。
学校可以鼓励学生参与一些公益活动,如义卖、捐款、助老等,让学生了解和关心弱势群体,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3. 加强家校合作。
学校和家庭应加强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德育教育。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范文七篇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范文七篇范文一: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语文教学是德育渗透的重要途径之一。
语文教学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情操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
而语文课堂上的交流和互动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道德观念。
首先,通过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操和价值观。
经典文学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道德观念,如《红楼梦》中的守纪律、爱国情怀,《西游记》中的友情和善良,《水浒传》中的忠诚和正义等。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解读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这些作品中所体现的情感和价值观,并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加以实践,从而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
其次,语文课堂上的交流和互动也能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道德观念。
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辩论等活动,促使学生与他人进行交流和合作。
通过这些交流和互动,学生可以学会倾听他人的观点、尊重他人的意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同时,教师也可以在交流和互动中引导学生关注他人的感受和需要,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善良。
综上所述,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情操和价值观;通过课堂上的交流和互动,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道德观念。
这些都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使他们成为品德高尚的时代新人。
范文二: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语文教学是德育的重要途径,通过语文教学的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道德情操。
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使德育与语文教学有机结合,从而达到德育渗透的效果。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讲授经典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经典文学作品蕴含着深刻的人类情感和道德观念,如《红楼梦》中的诗情画意,《西游记》中的正义和善良,《水浒传》中的豪情壮志等。
教师可以在讲解作品的同时,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感受作品中所表达的情感和价值观,并通过讨论、写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品德修养。
其次,语文课堂上的讨论和互动也能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学的渗透方法8篇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学的渗透方法8篇第1篇示例:小学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和创新思维的重要环节,而德育教学则是培养学生健康人格、正确价值观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基础。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学的渗透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实现:一、选取适合的教材语文教学中的教材选择非常重要,教材中应该融入一些具有道德教育意义的文章、诗歌、童话等内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可以选取一些传统的经典作品如《格萨尔王传》、《孙子兵法》等来进行阅读,通过分析讨论其中的人格修养、忠诚勇敢等道德品质,引导学生进行价值观的思考与反思。
二、开展德育主题活动在语文课堂上,可以结合德育主题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活动,例如讲解成语典故,品读优秀的诗歌散文,让学生感受其中蕴含的道德情感,引导他们从中汲取道德力量。
可以组织一些德育主题的朗诵比赛、文学创作比赛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德育的力量,培养他们的正直、诚信、勤奋等品质。
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课外阅读、写作等形式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实践,了解社会风气,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可以组织学生参与一些公益活动,如义卖、环保宣传、关爱贫困儿童等,让他们在实践中体验善良和奉献的快乐,激发他们的爱心和社会责任感。
四、设置德育评价指标在语文教学中,也可以建立德育评价指标,通过课堂表现、作业评定、平时考察等方式评估学生的德育水平。
可以根据学生的诚信、友爱、守纪守时等方面制定评价标准,及时了解学生的德育状况,引导他们进行自我反思和成长。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学的渗透是一个全方位的过程,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
通过选取适合的教材、开展德育主题活动、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设置德育评价指标等方式,可以有效实现德育和语文教学的有机结合,为学生的综合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字数2036】第2篇示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是至关重要的。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方法5篇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方法5篇第1篇示例:小学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德育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究竟应该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呢?可以通过选取具有高尚道德情感的文学作品进行阅读和讲解。
可以选取《小兵张嘎》、《孝子精忠》等篇目,通过对这些文学作品的讲解,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道德品质,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
可以通过语文教学引导学生进行道德情感的表达。
教师可以针对一些热点话题,让学生们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比如班级中出现的一些矛盾问题、学生们的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一些小事等。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引导学生从自身出发,表达自己的道德情感,培养其正确的价值观念。
语文教学也可以通过阅读名人传记等文学作品,向学生传递正能量和道德观念。
可以让学生了解岳飞的民族气节、庄子的忠厚品格等,让学生通过这些名人的事迹来认知道德的重要性,从而得到进一步启发和教育。
语文教学中还可以通过实践活动的方式渗透德育。
在阅读完孝子精忠后,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他们亲身感受孝子精忠的情感,从而提升他们的道德品质。
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语文课文的内容来进行道德观念的引导。
在学习《草房子》的时候,可以通过对阿Q的人生观的讨论来引导学生了解自尊、自立、自强等正面的品质。
通过这种阅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还可以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方法有很多种,而这些方法无不离不开语文教学的基本内容。
希望广大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自身的教学经验,有的放矢地进行德育的渗透,使学生不仅仅在知识上有所收获,更能够在品格上得到提升。
第2篇示例: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方法语文教学不仅是学生学习文字、语言知识的过程,更是一种德育教育的载体。
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道德观念是教育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
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将德育渗透进去呢?以下是一些渗透方法供大家参考。
语文渗透德育工作计划(精选3篇)

语文渗透德育工作计划(精选3篇)语文渗透德育工作方案(精选3篇)语文渗透德育工作方案篇1学校语文学科的教学在完成德育任务方面具有很多的优越条件。
我们要讨论德育在学校语文教学内容中的特征,依据学校语文学科的特点,通过形象感染、感情陶冶和潜移默化的作用来实施德育,培育高尚的情操,提高思想觉悟和社会主义道德品质。
一、学校语文渗透德育的途径(一)课堂教学语文教育通常指的是关于自己祖国语言的教育活动。
祖国语言负载着自己祖国和民族的思维方式、思想感情,传承着自己祖国绵延不息的文化,具有深刻的底蕴。
课堂教学是进行德育的主要场所,它以教材为本,教材中有极其丰富的德育内容,诸如爱国主义、艰苦奋斗、民族骄傲感等。
所以,应当把语文教学与德育工作相结合的重点放在课堂教学上。
(二)课外阅读课外阅读是语文德育实施的途径之一。
乐观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文课外阅读,不仅有利于进展同学的意志性格特征,而且有助于培育同学高尚的道德情操。
当然,书有良莠之分,不能不加选择地让同学去读。
老师应当针对同学的年龄特征、爱好爱好、思想实际,向同学推举有关读物,列出书目,引导同学去读,要加强阅读指导,激发同学课外阅读爱好,教给他们读书方法,特殊是评价与观赏的方法,使同学从阅读中有所收获。
一本好书相当于一位良师益友,不仅可以扩高校生的学问面,提高学习成果,而且还能培育刻苦学习、战胜困难的奋斗精神,所以应当鼓舞同学订阅书刊杂志,使同学扩大视野,提高思想觉悟。
(三)语文课外活动写日记是课外写作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
有位特级老师说:日记是道德长跑,每天坚持,使人心灵求真、向善爱美。
绝大多数同学写日记时都说真话,说心里话,这便起到了使人求真的作用。
写日记能规劝自己上进,劝人改过。
很多同学在日记中针砭假恶丑,赞扬真善美,这便起到了教人向善、爱美的作用。
老师应充分利用日记这种写作形式的德育功能。
课外写作活动还有编写板报、墙报等。
这些写作活动也是进行语文德育的重要阵地,不仅能激发同学的写作热忱,而且能培育同学的制造精神和独立工作力量。
小学语文学科渗透德育工作计划范文(通用10篇)

小学语文学科渗透德育工作计划范文(通用10篇)小学语文学科渗透德育工作计划 1德育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是学校教育的永恒主题,对培养青少年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社会公德,法纪观念和文明习惯,逐步确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起着主导作用。
在各个学科中都蕴含着德育材料,尤其是语文学科,德育材料更是丰富而生动,在语文教材中,很多篇章,或真实生动地展现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或热情沤歌我们民族的精神,或精彩地描绘美丽多娇的祖国山河,或深刻阐述生命意义……因此,在具体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语文教材优势,进行德育渗透,让德育与智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得到思想品德熏陶,促使青少年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一、在语文教学中,坚持文道结合的原则,让学生获得思想品德教育能更具体、形象。
各个学科的知识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的思想观点,思想形成了学科知识的内在属性,它们互相融合,互相渗透,脱离了教材,谈品德,德育是空洞的说教;反之,没有德育的教学,智育也是苍白的。
因此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为了更好地实施教学,落实教学目标,德育结合,文道结合是要的,对于具有丰富而生动德育教材学科的语文学科而言,这一点更是关键,语文教师可以通过介绍写作背景,指导朗读,引导学生欣赏,归纳总结等方式,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一定写作技巧的同时,能更具体形象地获得思想教育教学效果。
学生在学习中,不单掌握一定的语文学习技能,而且在潜移默化中,逐渐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二、在语文教学中,注意激发,培养学生真挚情感,使之成为积极向上的动力,也确保教学中德德育渗透取得更大效果。
在德育过程中,动之以情,既是小之理的继续,更是持之以恒导之以行的基础,因而使受教育者获得真挚情感,仍是教育成功的关键,是提高德育渗透效果的保证。
在于文学科那些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即使一块块的情感天地,教师可以通过富有情感的教学,巧妙的教学手段,激发培养学生真挚情感,使学生能更深刻地感受文章蕴含的真、善、美,从而充分利用教材的情感因素,积极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激发培养学生爱祖国、爱自然、爱生活的真挚情感,使学生在学习中不单掌握一定的语文知识技能,而且得到思想品德熏陶,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情操总之,激发学生心底的.真挚情感,才会使学生逐渐脱离低级趣味,而产生高尚的情感,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自觉追求真、善、美,树立远大的目标,并为之而奋斗。
初中语文德育渗透总结5篇

初中语文德育渗透总结5篇篇1一、引言语文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德育的载体。
在初中语文教育中,德育渗透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本文旨在总结初中语文德育渗透的实施情况,以期为今后的语文教学提供参考。
二、德育渗透的背景与目标1. 背景分析:语文教学是培养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阵地,也是塑造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环节。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2. 目标设定:通过语文教学,使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形成健全的人格。
三、德育渗透的内容与方法1. 德育渗透内容(1)爱国主义教育:结合课文内容,向学生传递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2)优秀文化熏陶:通过介绍古代文学、经典名著等,让学生感受中华优秀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心。
(3)道德品质培养:以课文为载体,培养学生的诚信、友善、勤劳、勇敢等良好品质。
(4)社会公德教育:结合社会现实,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2. 德育渗透方法(1)课堂教学渗透:在课文讲解中,结合德育内容,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接受德育教育。
(2)主题活动:组织以德育为主题的活动,如演讲比赛、征文比赛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德育。
(3)课外阅读引导:推荐德育相关的书籍,引导学生阅读,从中汲取道德养分。
(4)教师榜样作用:教师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学生,达到德育的目的。
四、德育渗透的实施效果1. 学生道德素质得到提升:通过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学生的道德素质得到显著提升,表现为更加诚实守信、友善待人、热爱劳动、勇敢坚强。
2. 课堂教学氛围更加和谐:德育渗透使课堂教学氛围更加和谐,学生之间互助合作,师生关系更加融洽。
3. 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增强:通过社会公德教育,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得到增强,表现为更关注社会现实,积极参与公益活动。
五、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1. 存在问题:部分教师对德育渗透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德育渗透的方式方法有待改进。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语文教育不仅仅是传授语言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的情感、品德和道德观念的重要途径。
以下是一些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方法:首先,通过文学作品教育学生。
文学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和道德观念,通过教学中选取一些具有深刻内涵的文学作品,如《红楼梦》、《茶馆》等,引导学生从中学习人生道理、品德修养,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责任感和同情心。
其次,注重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言传身教。
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学生,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情感、品德的引导和塑造,通过自身的示范和言传身教来影响学生。
另外,通过语文教学中的主题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可以设置一些关于友情、亲情、爱国情怀等主题的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式,深刻感受到这些主题所蕴含的道德理念,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和责任心。
此外,通过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语文教学中涉及到丰富的情感体验,可以通过诗词赏析、散文阅读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文字背后所蕴含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感恩、友爱、宽容等美好情感,从而影响学生的道德情感。
最后,通过语文教学中的评价和奖惩。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的品德表现给予适当的评价和奖惩,对于学生的良好行为和品德表现要给予及时的表扬和奖励,对于学生的不良行为要给予适当的批评和纠正,从而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品德行为。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注重选材、言传身教、主题教育、情感教育以及评价和奖惩等方面的综合运用,通过这些方式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实现语文教育与德育教育的有效融合。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方法6篇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方法6篇第1篇示例: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方法语文教学不仅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能力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道德素养和品格修养的重要途径。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实现。
下面就让我们来探讨一下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方法。
语文教师要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
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文学作品的解读和欣赏来引导学生感受作品所表达的情感,让学生在感受中体验美、感悟爱,培养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感激之情。
教师还可以通过生活化的故事、小品、笑话等形式来培养学生的乐观、积极向上的情感,让学生在情感中感悟道德、感受人生。
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还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文学作品的模仿和创作来实现。
文学作品是人类智慧和情感的结晶,而语文教学中的作文教学更是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和道德情操的重要途径。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经典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引导学生进行模仿写作,让学生在模仿中领悟作品中的情感和品德,从而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通过谈论文学作品中的道德教育内容来渗透德育。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文学作品为载体,深入探讨作品中涉及的伦理、道德、人生哲理等问题,让学生在讨论中感悟道德、提升道德修养。
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还可以通过学生的朗读和演讲来实现。
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布置一些有关美德、人生哲理的课文、文章让学生朗读,通过学生的朗读来感染师生、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些主题演讲活动,让学生通过演讲来表达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崇敬,增强学生的价值观念和道德情操。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是十分重要的,它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实现,比如情感教育、文学作品的模仿创作、谈论作品中的道德教育内容以及学生的朗读演讲等方式。
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将德育渗透融入到教学的方方面面,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不仅仅掌握语言文字知识,更重要的是感悟道德、陶冶情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
《中小学德育大纲》指出:“寓德育于各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是每一个教师的职责”。
因此,教师应从培养跨世纪人才及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德育工作的重要性,积极投身于学科德育渗透的研究和实践中去,充分发挥学科教学的德育功能,做到既教书又育人,自觉地把德育渗透到学科教学的全过程中,力争为教育教学改革做出新贡献。
下面我就谈一谈自己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一些做法:
一、在揭示课题中渗透德育
课题是文章的眼睛,也是课文思想内容的聚焦。
因此抓住题眼,揭示课题的内涵,既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有利于学生接受思想品德教育,达到学文悟“道”的目的。
例如在教《难忘的一课》,我抓住课题“难忘”二字,问:为什么称这节课是“难忘”的一课呢?同学们经过阅读课文,认识到从甲午战争到抗日战争胜利前的五十多年,台湾一直被日本帝国主义占领着,他们不准台湾人民学习祖国的语言文字。
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的孩子们开始学习用祖国的语言来朗读:“我是中国人,我爱祖国!”所以,这节语文课对长期遭受统治和奴役的台湾人民及其孩子来说,确实是“难忘”的。
揭示题眼“难忘”的内涵,使学生认识了台湾从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激发他们为统一祖
国、振兴中华奋发学习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在剖析词句中渗透德育
文章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观点总是隐含在词句之中。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剖析和品位课文的词句,借以挖掘其中蕴涵的思想内容,可以较好地渗透品德教育。
例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在描写“我”的内心活动这一片段中,我抓住“担心”、“不敢朝他那儿看”、“忍不住不看”这些词语引导学生思考:“我”当时内心十分痛苦、十分矛盾,是因为邱少云所处的境地实在是太危险了。
然后抓住描写邱少云外表的重点句子:“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
”来剖析邱少云的内心世界。
提问:为什么邱少云能在烈火中纹丝不动?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去想像他的内心活动,在学生心中树立邱少云光辉的形象,使学生受到不畏牺牲、严守纪律的教育。
三、在分析故事情节中渗透德育
文章的思想,往往是作者情感的流向,而这又往往通过情节表现出来。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从情节的发生、发展和结局的全过程进行剖析,在理解文脉的基础上,把握作者的情感发展,从而以情激情,掀起学生情感上的波澜,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
例如《月光曲》一课,在揭示课题之后,我以贝多芬“听到、走近、弹奏、飞奔”为线索,引导学生对故事情节进行分析,
理清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然后,扣住核心,层层诱导。
在同学们理解贝多芬触发创作灵感和酝酿过程之后,抓住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两个因素:情和景,通过人物语言、行动、心理的分析,引导学生体会贝多芬同情、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关心、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
四、在创设问题情境中渗透德育
阅读是一种复杂的智力活动,要使学生对文章真正理解,必须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产生求知的欲望,寻求正确的答案的同时,又进行了思想品德教育。
如我在教《小英雄雨来》一课时,提出如下问题:1雨来的家乡有什么特点?2雨来的家乡美吗?3为什么课文一开头要描写雨来生活的环境呢?4雨来掩护李大叔与雨来生活的环境有联系吗?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认识到课文开头用很大篇幅描写芦花村的美丽是有用意的,说明美丽的家乡、伟大的祖国培育了雨来高尚的民族气节和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产生了在敌人的诱骗、威胁、毒打面前不屈服的英雄行为,使学生从中受到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
五、在指导朗读中渗透德育
古语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让学生朗诵一些声情并茂、文质兼美的课文佳作,有利于他们体验祖国文学的音韵美,加深对课文内容、思想感情的品味,并培养美好的心灵和高尚的情操。
如《再见了,亲人》一文的语言是充满感情的。
作者有意识地在陈述的语气中,较多地运用了祈使句、感叹句,以及设问、反问等句式,表达了赞美、感激、关切、崇敬等感情内容,字里行间洋溢着中朝两国人民的深情厚谊。
为了让学生体会这种感情,我让学生弄明白朝鲜人民给志愿军做了哪些事,为此而付出了什么代价后,指导学生朗读重点句、重点段,从多次反复的朗读中,激发他们的感情,使他们产生共鸣,从而体会到中朝人民的友谊确实是比山还高、比海还深,是用鲜血凝成的。
在教学的实践和探索中,我体会到,小学语文教材中蕴涵着丰富的德育因素,只要老师选好切入点,随时都可以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寓德育于语文教学之中,不仅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高尚品质,还可以促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