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概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法规则本质上是说本族语的人头脑中 潜在的一种直觉知识,也可以说是人们说 话时的一种约定习惯。
这种过程通常称作“语言获得”,它无形中 就在特定人群中形成了一种共同的“语感”。 即强制性地要求说本族语的人都按照某种标 准去说话;你如果不这样说,别人就不能接 受;别人如果不这样说,你也马上就会感到 别扭。
1、套用期(19世纪末期——20世纪30年代 末期),大约40年。


基本倾向是套用国外语法学体系,略加增 减修补,形成汉语语法学体系。 代表著作: 马建忠的《马氏文通》 (1898) 黎锦熙的《新著国语文法》(1924).
2、引发期(20世纪30年代末期——70年 代末期),大约40年。

基本倾向是引进国外语法理论,用 以观察和描写汉语语法事实,生发 出比较注重汉语语法事实的语法学 系统。
代表著作: 王力《中国现代语法》和《中国语法理论》(1946) 吕叔湘《中国文法要略》(1942-1944) 丁声树等《现代汉语语法讲话》(1961) 张志公主编《汉语课本》三、四、五册(1956-1957)

传统语法理论在指导描写汉语的实际、 建立汉语语法学方面有不可磨灭的功绩, 但也有局限性,主要是过分重视意义而 忽视形式。
50年代的两次语法专题的大讨论,实际上 是对传统语法理论过分偏重意义的检讨。


1953 一 1955 年间的词类问题的讨论,否定了单凭意 义(概念)标准来划分词类,引进了结构语法的分 布理论; 1955—1956 年间的主宾语问题的讨论,肯定了形式 和意义相结合的原则,这些都是很大的收获。这两 场讨论都在客观上扩大了形式分析法的影响。
第一、关于区分静态单位和动态单位的观点。

吕叔湘在他的《汉语语法分析问题》中主张 Baidu Nhomakorabea语言单位分为静态和动态两大单位,在此 基础上提倡“在静态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动态 的研究”。这一思想的实质就是不把语言看 作一个严密的、封闭的、自足的系统,而把 它看作一个变化着的,开放的、相互制约的 系统。尽管对动态单位的具体划分还可以讨 论,但强调动态的研究则是一种观念上的更 新。遗憾的是,汉语语法关于语言单位动态 方面的研究成果还很薄弱。静态的研究还是 主流。
现在,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二求”: 一求创建理论和方法,二求把事实弄清楚。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至今尚未成熟,自成体 系的理论和方法尚未创立起来,最根本的 原因还是对事实的了解基本上仍然处于朦 胧的状态。
二、对语法的性质和特点的认识
先看例子: *①昨天我见面了老师和同学。 *②这事我也以前不十分清楚。(这 事我也从来没见过。这事我从来也没 见过。) *③现在我也跟大家想一样了。
1. 语法规则具有高度的抽象性。 所谓“抽象”指的是对具体东西进行 类的概括。 语法规则实际上就是对人们说的话中 的单位、结构和关系的某种类的概括。 比如建立“名词”这个类:这就是从 词的用法对语法单位类别的抽象。 再如“动宾结构”:这是从结构形式 对语法关系类别的抽象。
2. 语法规则具有强大的递归性。 所谓“递归”指的是相同的规则可以 在一个结构里重复使用。 语言中句子格式和长度各种各样,即 便抽象也不可能不断增加新的规则,这时 就还需要让一种规则多次起作用。 语法规则实际上就是一种有限手段可 以反复使用的规则。
“主语十谓语”和“动词十宾语”结构的套 叠。例如:
小李来过学校了。 小王知道小李来过学校了。 小张认为小王知道小李来过学校了。 我觉得小张认为小王知道小李来过学校了。
3. 语法规则具有严密的系统性。 所谓“系统”指的是语法规则具有推 导性和解释性。比较∶
我洗干净了衣服。 / 我把衣服洗干净了。 他摔碎了花瓶。 / 他把花瓶摔碎了。
1982年的折句方法大讨论之后,结构主义 的层次分析法基本上取代了传统语法的成分分析 法。但层次分析法的局限也是明显的,它只能揭 示句法结构内部的构造层次和句法关系,不能揭 示和句法结构相关的语义结构及其成分间的关系, 不能用来分化歧义结构。于是有人提出了变换分 析法。变换分析是语法研究中一种有潜力的方法, 它可以有效地分化歧义句式,但不能解释造成歧 义的原因。因此,语义特征分析作为一种方法得 到了广泛的研究和运用。
什么样的话能说,什么样的话不能说的语 感,就是这种语言的语法规则。

通过老师讲课或该语法书来掌握该语言的 语法规则,其实说到底这无非还是通过某 种辅助手段来培养语感。与其说他是学会 了这种外语的语法规则,不如说是得到了 这种外语的语感。很多外语教师常说,只 有不需要想语法规则就能说外语了,那才 算达到了一定的水平。
“汉语语法研究,始终指向一个目标,这 就是:汉语语法事实的客观规律性。” 邢福义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第一讲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概述
一、对汉语语法研究的回顾 汉语语法研究已有很久的历史。古代学 者,为了读懂古书,对书中的虚字和一些语法 现象进行了分析,这种研究是文献学的。 把汉语语法当作一个体系进行全面系统研 究的,始于1898年问世的《马氏文通》,此后 这类著作渐渐多了起来。 一百多年来,汉语语法研究大体经历了三 个时期:
他喝醉了酒 我听烦了说教 / 他把酒喝醉了。# / 我把说教听烦了。#
3、探求期(20世纪7O年代末期—现在), 已有30多年。


基本倾向是接受国外理论的启示,注重通 过对汉语语法事实的发掘探索研究的路子, 追求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研究思路和研究 方法。 现代汉语语法方面的重要著作: 吕叔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1979) 朱德熙《现代汉语语法研究》(1980)和 《语法讲义》(1982)。
第二.关于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相结合的观点。

朱德熙在《语法答问》中指出:“真正的 结合是要使形式和意义互相渗透。讲形式 的时候能够得到语义方面的验证,讲意义 的时候能得到形式方面的验证。”这种具 有辩证观念的观点比起传统滥用意义和某 些结构主义者片面追求形式似乎高明一些。 只是人们多在描写、分析语言的静态单位 时使用它,还很少有意识地分析动态单位 的形式和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