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热学6-单相流体对流换热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 t' w f ln t t '' w f ln t ' t ''
流体的平均温度
t f t w t m
二. 管内受迫湍流换热实验关联式
实用上使用最广的是迪图斯-贝尔特公式:
Nuf 0.023 Ref Pr
0.8
n f
加热流体时 冷却流体时
t , t ,
动力粘度
t fm a
tw b Q1
t fm b
tw a
Q2
以液体为例,如 t fm t w 无换热,在进入充分发展段后,流动 分布如图curve1 若
t w t fm , w f t w t fm , w f
curve2 curve3
1/ 3
f w
0.14
2
• 对空气,通常Re在1000以下,可这样处理
四、管内过渡区强迫对流换热关联式
(6-6) p154
管内强迫对流传热的强化
例: 一台冷凝器铜管根数n=6000,管外径 23mm,壁厚1mm, 冷却水进口处水温和管
内壁温度分别为tf ’=27.4℃,tw’=29.4℃ ,冷
却水出口处水温和管内壁温度分别为
tf”=34.6℃ , tw”=35.6℃ , 冷却水流量
qm=9×106kg/h 。 冷凝器内冷却水为两个流
程。试计算管内壁与水之间的平均对流传热
流体在弯曲管道或
螺旋管内流动时,在
离心力作用下,形成
二次环流,增强对流 传热。
对于气体
di cR 1 1.77 R
di cR 1 10.3 R
3
对于液体
式中:R-弯管的弯曲半径,m
di-管子内径,m
Nu f 0.023 Re f 0.8 Pr f 0.4 ct cl cR hd uf d 0.023
均匀热流边界
Nuf 4.82 0.0185Pef0.827
Pef 102 ~ 104。
Pe=Re· Pr
实验验证范围: Ref 3.6 103 ~ 9.05 105 ,
均匀壁温边界
Nuf 5.0 0.025Pef
0.8
实验验证范围: Pef 100。 特征长度为内径,定性温度为流体平均温度。 例题6-1 6-4 P155-159
流量不变,则粘度大的边界上的速度小,速度分布变化大 ,当粘度为零时,速度分布是一条直线
在温差较小时时,这种差别不大,故只由n来修正即 可,即Prn 但当温差较大时,就必须另行修正。对于液体,t 对μ 的影响大,而对其它物性影响小,故用迪贝斯-贝尔 特修正公式
0.8 Nuf 0.023 Ref Prfn ct
三. 管内层流强迫对流换热关联式
实际工程换热设备中,层流时的换热常常处于 入口段的范围。可采用西得和塔特公式。
Nu f 1.86 Re
1/ 3 f
d 1 / 3 f 0.14 Pr ( ) ( ) l w
1/ 3 f
定 性 温 度 为 流 体 平 均 温 度 tf ( μ w 按 壁 温 tw 确定),管内径为特征长度,管子处于均匀壁 温。 实验验证范围为:
采用修正方法
h l h0
0.7
其中
d l 1 l
(2)温度的影响
t fm a
tw b Q1
t fm b
tw a
Q2
Nu 0.023Re0.8 Prn
b>a 1≠ 2
n值在加热/冷却时不一样。造成不同的原因是物 性,更确切的说是粘性:
液体 气体
第六章 单相流体对流换热
外掠壁面强迫对流换
x xc时, 层流, Nu x 0.332 Re Pr
4 5 1 2 1 3 1 3
x xc时, 湍流, Nu x 0.0296 Re Pr
管内强迫对流换热 外掠单管和管束强迫对流换热 自然对流换热
第一节
管内强制对流换热
管内单相流体强迫对流传热是工程上普遍 的传热现象。 如冷却水在内燃机气缸冷却水套中的对流 传热、机油在机油冷却器中的对流传热、 锅炉中水蒸气在过热器中的对流传热等。 =hA(tf-tw)= hA
满足要求
圆管内强制对流定性分析与修正
(1)管长的影响 流体进入管中,形成边界层,其厚度从o点处逐渐增大,直至 汇合。汇合点将管流分为两段:进口段和充分发展段。
充分发展段:沿管长截面上的速度分布不变管段,也叫定性段
非定性段:截面上的速度分布随管长而变化
传热充分发展段:无量纲的温度分布(tw-t)/(tw-tf)与
例
tf 25.3o C 加热到 tf 34.6oC内径d=20mm,水在
l1 5m 管内的流速为u=2m/s,求对流换热系数。 已知: u 2m / s d=20mm=0.02m l1 5m
tf 34.6 C
o
tf 25.3o C
求:对流换热系数
(1)审题内容,确定类型 (2)定性温度,查取物性 (3)计算准则,选用公式 (4)代入计算,考虑修正 解(1)管内强制对流——用圆管内强制对流公式。 (2)定性温度,
由 tw= (tw’ + tw” )/2=(29.4+35.6)/2=32.5℃ 查P322 附录7 有: w 764.4 106 Pa s
2求 Re 数 : Re f
qm 其中: u f A
ud
f
2.417 0.021 0.79 10 6
6.425 10 4
0.022
4
t w t fm
4.174 103 34.6 25.3
hAtw t fm
hA 24285 30 39.68o C 7895 0.02 5
t fm
hDL
tw t fm 39.68 30 9.68 20oC
t fm
1 25.3 34.6 o tf tf 30 C 2 2
查取物性,附录3(P326)得:
o
f 0.618 W / m C v f 0.805 10 m / s 3 c p 4.174kJ / kg 995 . 7 kg / m Prf 5.42
过余温度 = tf-tw
一. 管内强制对流流动和换热的特征
1. 流动分类 • • 层流:
•
Re 2300 过渡区: 2300 Re 10000 旺盛湍流: 10000 Re
流动边界层:从零开始增长直到汇合于管子中心线 温度边界层:从零开始增长直到汇合于管子中心线 汇合于管子中心线后的流动或换热已经充分发展, 此后的换热强度保持不变
n 0.4 n 0.3
tw>tf tw<tf
式中: 定性温度采用流体平均温度tf,特征长度为 管内径。 实验验证范围: Re 104 ~ 1.2 105 , Prf 0.7 ~ 120,
f
l / d 60。
此式适用与流体与壁面具有中等以下温差场合。
液体20 ℃左右,空气50℃
流动方向上的坐标无关。
在入口段,局部对流换热系数随流动方向而变化 层流:随着流动方向而增加 , h 紊流:开始同层流,进入紊流后 h
入口段长度
层流 紊流
l l
d d
0.05 Re P r 60
常壁温
满足上述条件时入口效应可以忽略不计
紊流时,若L/d<60则须考虑入口段的影响
定性温度 : 多为截面上流体的 平均温度 (或进出口截面平均温度)。
流体的平均温度
对恒热流条件,取流体进出口温度的算术平均值
作全管长流体平均温度
对于恒壁温条件,截面上的局部温差是个变值,
应利用热平衡式确定
5.牛顿冷却公式中的平均温差 对恒热流条件,可取(tw tf ) 作为 t
t ' t '' t 2
0.8
c p
0.4
ct cl cR
uf d h 0.023
0.8
c p
0.4
d
ct cl cR
h f (u
0.8
,d
0.2
0.6 0.4 0.8 0.4 , ,cp , , )
Prf 0.48 ~ 16700,
f 0.0044 9.75 w
近似处理
• 如果管子较长,使得:
• Nuf可作为常数处理 • Nuf =4.36 (q =const) • Nuf =3.66 (tw=const)
d Re Pr l
m
对于恒壁温条件,截面上的局部温差是个变值, 应利用热平衡式确定
hm A tm q mcp(tf tf )
式中, q 为质量流量;
上的平均温度 t
m
tf、tf
分别为出口、进口截面
m
按对数平均温差计算:
tm
tw t 'f tw t 'f' t ' t ''
系数。
解:⑴查物性参数 由 tf= (tf ’ + tf” )/2=(27.4+34.6)/2=31℃ 查P322 附录7 有:
6 m2
f 0.62W m k ; f 0.79 10 f 786.7 10
Pr f 5.31。
6
s
;
kg Pa s ; 995.4 ; 3 m
其中:温度修正系数(液体被加热) f ct w
0.11
可以不修正
786 .7 10 764 .4 10 6
6 0.11
1.003
h
Nu f d
315.766 0.62 9322W 2 m K 0.021
非圆形截面槽道
用当量直径作为特征尺度应用到上述准则方 程中去
de
4Ac
P
式中:Ac为槽道的流动截面积;P 为湿周长。 注:对截面上出现尖角的流动区域,采用 当量直径的方法会导致较大的误差。
以上所有方程仅适用于 Pr 0.6 的气体或液体。 对 Pr 数很小的液态金属,换热规律完全不同。 推荐光滑圆管内充分发展湍流换热的准则式:
从进口到充分发展的区域称为入口段
2. 入口段的热边界层薄,表面传热系数高
层流入口段长度:
l / d 0.05 Re Pr
l 0.07 Re Pr d
常壁温 常热流
湍流入口段长度:
l / d 60
层流
湍流
3. 热边界条件:有均匀壁温和均匀热流两种
4.特征速度及定性温度的确定
特征速度:一般多取截面平均流速。
ud 2 0.02 4 4 Re 4 . 97 10 10 6 v 0.805 10
因为是加热流体n=0.4
6 2
(3)计算准则,选定公式。
Nu 0.023Re0.8 Prn
(4)代入公式计算,不考虑修正
Nu 0.023 4.9710
Nu 258.5 0.618 h 7987W /( m2 oC ) d 0.02
4 0.8
5.42 258.5
0.4
校核:主要是看是否超出公式的适用范围
l 5 250 60 d 0.02
是否
t fm t w 20 ~ 30 o C
故要求tw,先求
u
dBaidu Nhomakorabea2
4
c p t f t f
995.7 2 24285 W
995.4
3600 0.0212 6000 4
9 106
2.417 m 2
s
Ref>104 流动为紊流,选用:
Nu f 0.023 Re f
0.8
0.023 6.425 10 315 .766
4 0.8
Pr f
0.4
ct cl cR
0.4
5.31
1.003 1 1
0.5
Tf 对气体被加热时, ct Tw
当气体被冷却时, ct 对液体
t 对μ ,,,cP都有影响
1。
m
f ct w
m 0.11 m 0.25
液体受热时 液体被冷却时
书上其它公式见p154
3. CR—弯管修正系数 CR >1
流体的平均温度
t f t w t m
二. 管内受迫湍流换热实验关联式
实用上使用最广的是迪图斯-贝尔特公式:
Nuf 0.023 Ref Pr
0.8
n f
加热流体时 冷却流体时
t , t ,
动力粘度
t fm a
tw b Q1
t fm b
tw a
Q2
以液体为例,如 t fm t w 无换热,在进入充分发展段后,流动 分布如图curve1 若
t w t fm , w f t w t fm , w f
curve2 curve3
1/ 3
f w
0.14
2
• 对空气,通常Re在1000以下,可这样处理
四、管内过渡区强迫对流换热关联式
(6-6) p154
管内强迫对流传热的强化
例: 一台冷凝器铜管根数n=6000,管外径 23mm,壁厚1mm, 冷却水进口处水温和管
内壁温度分别为tf ’=27.4℃,tw’=29.4℃ ,冷
却水出口处水温和管内壁温度分别为
tf”=34.6℃ , tw”=35.6℃ , 冷却水流量
qm=9×106kg/h 。 冷凝器内冷却水为两个流
程。试计算管内壁与水之间的平均对流传热
流体在弯曲管道或
螺旋管内流动时,在
离心力作用下,形成
二次环流,增强对流 传热。
对于气体
di cR 1 1.77 R
di cR 1 10.3 R
3
对于液体
式中:R-弯管的弯曲半径,m
di-管子内径,m
Nu f 0.023 Re f 0.8 Pr f 0.4 ct cl cR hd uf d 0.023
均匀热流边界
Nuf 4.82 0.0185Pef0.827
Pef 102 ~ 104。
Pe=Re· Pr
实验验证范围: Ref 3.6 103 ~ 9.05 105 ,
均匀壁温边界
Nuf 5.0 0.025Pef
0.8
实验验证范围: Pef 100。 特征长度为内径,定性温度为流体平均温度。 例题6-1 6-4 P155-159
流量不变,则粘度大的边界上的速度小,速度分布变化大 ,当粘度为零时,速度分布是一条直线
在温差较小时时,这种差别不大,故只由n来修正即 可,即Prn 但当温差较大时,就必须另行修正。对于液体,t 对μ 的影响大,而对其它物性影响小,故用迪贝斯-贝尔 特修正公式
0.8 Nuf 0.023 Ref Prfn ct
三. 管内层流强迫对流换热关联式
实际工程换热设备中,层流时的换热常常处于 入口段的范围。可采用西得和塔特公式。
Nu f 1.86 Re
1/ 3 f
d 1 / 3 f 0.14 Pr ( ) ( ) l w
1/ 3 f
定 性 温 度 为 流 体 平 均 温 度 tf ( μ w 按 壁 温 tw 确定),管内径为特征长度,管子处于均匀壁 温。 实验验证范围为:
采用修正方法
h l h0
0.7
其中
d l 1 l
(2)温度的影响
t fm a
tw b Q1
t fm b
tw a
Q2
Nu 0.023Re0.8 Prn
b>a 1≠ 2
n值在加热/冷却时不一样。造成不同的原因是物 性,更确切的说是粘性:
液体 气体
第六章 单相流体对流换热
外掠壁面强迫对流换
x xc时, 层流, Nu x 0.332 Re Pr
4 5 1 2 1 3 1 3
x xc时, 湍流, Nu x 0.0296 Re Pr
管内强迫对流换热 外掠单管和管束强迫对流换热 自然对流换热
第一节
管内强制对流换热
管内单相流体强迫对流传热是工程上普遍 的传热现象。 如冷却水在内燃机气缸冷却水套中的对流 传热、机油在机油冷却器中的对流传热、 锅炉中水蒸气在过热器中的对流传热等。 =hA(tf-tw)= hA
满足要求
圆管内强制对流定性分析与修正
(1)管长的影响 流体进入管中,形成边界层,其厚度从o点处逐渐增大,直至 汇合。汇合点将管流分为两段:进口段和充分发展段。
充分发展段:沿管长截面上的速度分布不变管段,也叫定性段
非定性段:截面上的速度分布随管长而变化
传热充分发展段:无量纲的温度分布(tw-t)/(tw-tf)与
例
tf 25.3o C 加热到 tf 34.6oC内径d=20mm,水在
l1 5m 管内的流速为u=2m/s,求对流换热系数。 已知: u 2m / s d=20mm=0.02m l1 5m
tf 34.6 C
o
tf 25.3o C
求:对流换热系数
(1)审题内容,确定类型 (2)定性温度,查取物性 (3)计算准则,选用公式 (4)代入计算,考虑修正 解(1)管内强制对流——用圆管内强制对流公式。 (2)定性温度,
由 tw= (tw’ + tw” )/2=(29.4+35.6)/2=32.5℃ 查P322 附录7 有: w 764.4 106 Pa s
2求 Re 数 : Re f
qm 其中: u f A
ud
f
2.417 0.021 0.79 10 6
6.425 10 4
0.022
4
t w t fm
4.174 103 34.6 25.3
hAtw t fm
hA 24285 30 39.68o C 7895 0.02 5
t fm
hDL
tw t fm 39.68 30 9.68 20oC
t fm
1 25.3 34.6 o tf tf 30 C 2 2
查取物性,附录3(P326)得:
o
f 0.618 W / m C v f 0.805 10 m / s 3 c p 4.174kJ / kg 995 . 7 kg / m Prf 5.42
过余温度 = tf-tw
一. 管内强制对流流动和换热的特征
1. 流动分类 • • 层流:
•
Re 2300 过渡区: 2300 Re 10000 旺盛湍流: 10000 Re
流动边界层:从零开始增长直到汇合于管子中心线 温度边界层:从零开始增长直到汇合于管子中心线 汇合于管子中心线后的流动或换热已经充分发展, 此后的换热强度保持不变
n 0.4 n 0.3
tw>tf tw<tf
式中: 定性温度采用流体平均温度tf,特征长度为 管内径。 实验验证范围: Re 104 ~ 1.2 105 , Prf 0.7 ~ 120,
f
l / d 60。
此式适用与流体与壁面具有中等以下温差场合。
液体20 ℃左右,空气50℃
流动方向上的坐标无关。
在入口段,局部对流换热系数随流动方向而变化 层流:随着流动方向而增加 , h 紊流:开始同层流,进入紊流后 h
入口段长度
层流 紊流
l l
d d
0.05 Re P r 60
常壁温
满足上述条件时入口效应可以忽略不计
紊流时,若L/d<60则须考虑入口段的影响
定性温度 : 多为截面上流体的 平均温度 (或进出口截面平均温度)。
流体的平均温度
对恒热流条件,取流体进出口温度的算术平均值
作全管长流体平均温度
对于恒壁温条件,截面上的局部温差是个变值,
应利用热平衡式确定
5.牛顿冷却公式中的平均温差 对恒热流条件,可取(tw tf ) 作为 t
t ' t '' t 2
0.8
c p
0.4
ct cl cR
uf d h 0.023
0.8
c p
0.4
d
ct cl cR
h f (u
0.8
,d
0.2
0.6 0.4 0.8 0.4 , ,cp , , )
Prf 0.48 ~ 16700,
f 0.0044 9.75 w
近似处理
• 如果管子较长,使得:
• Nuf可作为常数处理 • Nuf =4.36 (q =const) • Nuf =3.66 (tw=const)
d Re Pr l
m
对于恒壁温条件,截面上的局部温差是个变值, 应利用热平衡式确定
hm A tm q mcp(tf tf )
式中, q 为质量流量;
上的平均温度 t
m
tf、tf
分别为出口、进口截面
m
按对数平均温差计算:
tm
tw t 'f tw t 'f' t ' t ''
系数。
解:⑴查物性参数 由 tf= (tf ’ + tf” )/2=(27.4+34.6)/2=31℃ 查P322 附录7 有:
6 m2
f 0.62W m k ; f 0.79 10 f 786.7 10
Pr f 5.31。
6
s
;
kg Pa s ; 995.4 ; 3 m
其中:温度修正系数(液体被加热) f ct w
0.11
可以不修正
786 .7 10 764 .4 10 6
6 0.11
1.003
h
Nu f d
315.766 0.62 9322W 2 m K 0.021
非圆形截面槽道
用当量直径作为特征尺度应用到上述准则方 程中去
de
4Ac
P
式中:Ac为槽道的流动截面积;P 为湿周长。 注:对截面上出现尖角的流动区域,采用 当量直径的方法会导致较大的误差。
以上所有方程仅适用于 Pr 0.6 的气体或液体。 对 Pr 数很小的液态金属,换热规律完全不同。 推荐光滑圆管内充分发展湍流换热的准则式:
从进口到充分发展的区域称为入口段
2. 入口段的热边界层薄,表面传热系数高
层流入口段长度:
l / d 0.05 Re Pr
l 0.07 Re Pr d
常壁温 常热流
湍流入口段长度:
l / d 60
层流
湍流
3. 热边界条件:有均匀壁温和均匀热流两种
4.特征速度及定性温度的确定
特征速度:一般多取截面平均流速。
ud 2 0.02 4 4 Re 4 . 97 10 10 6 v 0.805 10
因为是加热流体n=0.4
6 2
(3)计算准则,选定公式。
Nu 0.023Re0.8 Prn
(4)代入公式计算,不考虑修正
Nu 0.023 4.9710
Nu 258.5 0.618 h 7987W /( m2 oC ) d 0.02
4 0.8
5.42 258.5
0.4
校核:主要是看是否超出公式的适用范围
l 5 250 60 d 0.02
是否
t fm t w 20 ~ 30 o C
故要求tw,先求
u
dBaidu Nhomakorabea2
4
c p t f t f
995.7 2 24285 W
995.4
3600 0.0212 6000 4
9 106
2.417 m 2
s
Ref>104 流动为紊流,选用:
Nu f 0.023 Re f
0.8
0.023 6.425 10 315 .766
4 0.8
Pr f
0.4
ct cl cR
0.4
5.31
1.003 1 1
0.5
Tf 对气体被加热时, ct Tw
当气体被冷却时, ct 对液体
t 对μ ,,,cP都有影响
1。
m
f ct w
m 0.11 m 0.25
液体受热时 液体被冷却时
书上其它公式见p154
3. CR—弯管修正系数 CR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