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文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昌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文本
第一章概述
一、项目背景
南昌市是江西省省会,位于我国中亚热带地区的长江南岸,地理位置是:东经115°27′至116°35′,北纬28°09′至29°11′。市域辖东湖、西湖、青云谱、青山湖、湾里五区和南昌、新建、进贤、安义四县。东西宽107.6km,南北长112.1km,总面积为7402.36km2。自然条件优越,年平均气温17℃-17.7℃,极端最高气温40.9℃,极端最低气温-15.2℃;年降雨量1600—1700mm,降水日为147-157天,年平均暴雨日5.6天,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8.5%;年无霜期251-272天;孕育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共有高等植物1708(1831——含种下分类等级,以下同)种,隶属243科、909属。其中维管束植物1654(1777)种。如何保护、利用和发展丰富的植物多样性,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城市品位,提供安全的生态保障,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南昌市迈向现代化大都市的重要步骤;同时也是创建全国文明、卫生、生态城市的重要内容。
二、规划总则
1、规划总目标是提高南昌市的生物多样性丰富度,促进自然、环境、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2、本规划以南昌市城市总体规划、南昌市绿地系统规划为指导,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突出城市生物(植物)多样性的特色。
3、本规划是南昌市城市建设和园林绿化建设的指导性文件。规划区内任何单位和个人的建设活动不能违背本规划的相关规定。
第二章规划原则与目标
一、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国务院[1996年]204号令)
2、《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1999年)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
4、《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84年)
5、《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90年)
6、《城市绿化条例》(国务院[1992年]100号令)
7、《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建设部[1993年]84号)
8、《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建设部[2000年]192号)
9、《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建设部1994年第39号)
10、《江西省野生植物资源保护管理暂行办法》(省政府[1994年]33号令)
11、《江西省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赣林字[1994年]295号)
12、《江西省古树名木保护条例》(省人大[2004年]54号)
13、《江西省城市绿化管理办法》(省政府[1998年]79号令)
14、《江西省城市绿线管理规定》(赣建字[2001年]8号)
15、《南昌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年)
16、《南昌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05—2020年)
17、其它相关文件。
二、规划原则
1、生态系统原则
城市是物流、能流、信息流十分频繁的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在时间、空间上的分布应遵循生态系统原则,更好的促进人与自然生态系统的有序、协调、发展。
2、景观生态学原则
为了使生物多样性规划实施取得好的效果,必须在空间尺度上达到一定的规模,使景观整体通过斑块、廊道、基质等要素实现城市生态系统协同、有序、持续的目标。
3、园林艺术与物种多样性相结合原则
城市生态系统不同于其它生态系统,主要表现为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相互作用十分强烈,具有明显的文化艺术特征。生物多样性规划必须把园林艺术融入自然景观,使之相互交融,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持续发展的生态系统,为居民提供良好的人居环境。
4、本地特色原则
树种选择必须着眼于江西特色的乡土树种,适当引进少量有观赏价值而又不对本地生态系统构成威胁的外来树种;景观建造宜与江西的自然地理条件相适宜;园林艺术宜与南昌的人文特色相结合,突出本地特色。
5、因地制宜原则
结合南昌市的自然地理特征,充分利用山水自然资源,合理引导城市功能空间与自然生态系统向丰富、持续的生物多样性系统发展。
6、分层控制原则
利用城郊自然融合、山水依连、空间开放的条件,构建规模大、影响深、效果好的生物多样性控制构架(1级层次),合理完善街头、院落、路旁等2级层次的生物多样性建设。
三、规划目标
1、促进城郊生物多样性的有效连接,形成协调、有序的开放系统;
2、丰富城市园林绿化树种,夯实生物多样性的物种基础;
3、通过规划、布局,构建具有滨湖、山水特色的生物多样性景观框架,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蓝天、碧水、青山”的绿色家园。
四、规划指标
2010年植物种类达到1908种,栽培植物达到1195种;2020年植物种类达到2313种,栽培植物达到1600种,其中:
1、乔木增加:130种;
2、灌木增加:220种;
3、草本增加:200种;
4、攀缘植物增加:20种;
5、水生植物增加:35种。
五、规划范围与规划期限
1、规划范围
依据项目合同和实际需要,规划范围:北起外环,南至昌南大道;东起瑶湖,西到西外环。
2、规划期限
与南昌市绿地系统规划相衔接,规划年限为2007—2020年。
第三章规划思想与对策
一、规划思想
1、利用背景特色
从大区域环境出发,充分利用南昌市的山岳、河流、滨湖、城郊的景观背景,因地制宜,构建生物多样性大系统。
2、运用分层控制原理
首先构建南昌市生物多样性的控制性系统——主体系统,这是1级层次,具有规模较大、效果明显、影响深刻等特点;然后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建设2级层次的生物多样性系统——附属系统。2级层次与1级层次比较,空间规模小、微环境变化多样,灵活性强。
3、采用合理的结构
根据南昌市的景观背景特点,采用2级控制规划:
(1)生物多样性主体系统(1级层次)
采用“库、环、带、廊”的结构。所谓“库”是指生物多样性基因库,它是生物多样性的持续利用的基础。库的空间大,现有物种较丰富,或通过改造可以容纳丰富的物种生存。主要包括:1山(梅岭)、7湖(象湖、瑶湖、青山湖、艾溪湖、梅湖、黄家湖和前湖)、6园(人民公园、八一公园、拟建中的植物园、环球公园、赣江市民公园、天香园)。所谓“环”主要指内环和外环高速公路两侧,空间较大,微生境多样,有利于构筑较大的生物多样性景观生态系统。所谓“带”主要指北京路、瑶湖大道、高新大道、青山路、八一大道、迎宾大道、环湖路、解放路、南莲路、前湖大道、昌湾大道、丰和大道,这些大道空间宽阔,有利于配置生物多样性较高的群落。所谓“廊”是指赣江两岸、抚河两岸、梅岭至八一桥两侧、昌九高速乐化至舍里甲段的两侧及昌樟高速公路入城段两侧,这些地段空间大,可以容纳各种物种生存和构建较大规模的生物廊道,促进城郊生物多样性的交流,形成开放性的城市生物多样性系统。
(2)生物多样性附属系统(2级层次)
主要指除主体系统以外绿地系统,如街头、街道、院落等。这一层次的空间较小,环境多样,适宜结合生物多样性要求进行灵活、多变的园林艺术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