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城市理念解析——以黄山太平湖公寓设计为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08
图4黄山太平湖公寓的玻璃护栏来源:《黄山太平湖公寓》
图5黄山太平湖公寓的水景
来源:http://www.pinsupinsheji.
com/h-nd-195.html
图3黄山太平湖公寓总平面图来源:《黄山太平湖公寓
》一、山水城市理念的产生及概念解析
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在《为什么研究中国建筑》一书中提出:“一个东方老国的城市,在建筑上,如果完全失掉自己的艺术的特性,在文化表现及观瞻方面都是大可痛心的。

”在这样一个东方古国,“天人合一”、尊重自然、提倡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念深深地植根于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

如何将这一理念融入到我国的住宅建筑设计中呢?
《论宏观建筑与微观建筑
》一书中记录着,早在20世纪80年代钱学森先生就曾提出:“要发扬中国园林建筑,……把整个城市建成为一座大型园林。

”“山水城市的设想是中外文化的有机结合,是城市园林和城市森林的结合。

”钱学森先生所提出的山水城市的建筑理念中的山水,指的不是具象的山与水,周易认为山属性为土,为后天之本,水为人类生存和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可能性,所以自古以来,我国人民对山水充满了神性崇拜。

此处的山水指的是由有形的山水推而广之的自然环境,而城市指的是人口密集、工商业发达的地区。

山水城市的理念正是在城市中通过建筑及景观的设计,使城市的自然风貌与城市的人文景观融为一体的设计理念。

山水城市的建筑理念不仅仅是一种设计的手段,更是一种审美的情趣。

然而这一理念始终未能在城市建筑中体现出来,直至山水城市的布道者马岩松,以山水城市这一理念设计的城市建筑的出现,山水城市这一理念才在建筑设计中得以实现。

在其众多的设计案例中,黄山太平湖公寓就是体现山水城市理念的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案例,此案例为山水城市这一理念在现代建筑中的运用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性和参考性。

二、建筑实体形式中的山水城市理念
黄山太平湖公寓作为黄山旅游区的一部分,建造在世界自然和文化双遗产、中国十大名胜古迹之一的黄山之中。

如果设计团队仍然遵循现代主义的追求新材料、新结构,突出科技感的建筑理念的话,所建造出的建筑一定是与黄山浓郁人文气息和秀美的自然景观格格不入的建筑,只有融合中外文化的建筑,才能解决这一矛盾。

清代美学家李渔在《闲情偶寄》一书中提出的“宜简不宜繁,宜自然不宜雕斫”的美学理念,恰恰是崇尚自然、崇尚简洁的美学理念的体现。

为了建造不破坏黄山美景的建筑,马岩松的团队采用了山水城市的设计理念,选择近似石头颜色的灰色为建筑的主色调,结合透明的玻璃材质的同时没有繁复的装饰,没有夸张的色彩,根据黄山山脉的地理特征,设计建造出十栋高低不同,似山峦一样连绵起伏、错落有致的住宅建筑,最大限度地避免了建筑在山水中的突兀感,使得建筑成为了山水中的一部分。

正因这样巧妙的设计,黄山太平湖公寓建成后,才能与周围的环境巧妙地融为一体,建筑本身也成为了黄山的一道风景。

当人们坐着游船远远地从湖上经过时,在欣赏怡人的自然景观的同时,也能欣赏独特的建筑之美(图1)。

三、建筑结构形式的山水城市理念
公寓建造在高低起伏的山间,马岩松的设计团队采用依山势而建的方法(图2),合理利用地形高差建造建筑。

此种建筑方法保障了建筑与山之间的整体性,使得建筑与山体融为一体,保障了周围环境生态系统的稳定,对山体
山水城市理念解析
———
以黄山太平湖公寓设计为例殷李德心
摘要:面对均质化建筑对城市环境的污染,山水城市的建筑设计理念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山水城市融合了中国传
统园林和城市森林的设计特点,构造出了集宜居、实用和审美为一体的生活环境。

黄山太平湖公寓从建筑形式、建筑结构、建筑意境三个方面完美诠释了山水城市的理念。

将其与当下所倡导的生态型城市理念进行对比分析可发现,山水城市可视为生态型城市的延伸,也应当成为生态型城市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山水城市;尊重自然;生态型城市;建筑情感
图2黄山太平湖公寓剖面图来源:《黄山太平湖公寓
》图1黄山太平湖公寓远眺来源:http://www.pinsupinsheji.
com/h-nd-195.html
11
【城市建筑研究】
也是最大程度地保护。

这使得建筑仿佛是从山地中生长出来一般,达到了山体、生态系统与建筑的和谐对话,使得整个建筑充满了天然的野趣,更加符合生态美学的设计原则,还可有效控制工程造价成本。

大自然才是真正的艺术家,太平湖公寓的每栋建筑的位置以及通往建筑的路径都是根据山地的肌理变化设计的(图3)。

基于蜿蜒绵亘的山峦,十栋外形不同、高低不同的建筑通过弯弯曲曲的小路相连,增加了建筑的情趣,设计师也希望通过这种设计方式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效果。

技术不能营造自然,却可以最大程度地弱化建筑与自然的边界感,拉近人与自然的距离。

中国园林建筑中的构景手法之一的借景就有将无限收于有限之中的妙用。

太平湖公寓每层楼的阳台的设计就利用了借景这一传统的构景手法,运用了根据所在地山丘原有的等高线而设计的、向外探出的不规则形状阳台。

这种独一无二的不规则形状的阳台设计使得一层楼中相邻的用户拥有相对私密的空间,能够更好地保障用户的隐私,也保障了站在阳台上欣赏美景的人们拥有不被遮挡的良好视线,而且阳台的玻璃护栏的使用,更加弱化了室内与自然之间的边界感,周围的景物仿佛都围绕在自己身边,通过放大视觉、听觉、嗅觉的感官感受,为人们营造出置身于大自然中的感觉,提高建筑使用的舒适性(图4)。

太平湖公寓虽然建于群山之间、山林之中、湖水之畔,占有自然资源的优势,但公寓在设计的过程中为了使得建筑更好地融入自然环境,建筑的细节处在植物的选择和水景的设计中都蕴藏了设计师独特的巧思。

建筑中所选用的植物,从植物颜色到植物的外形都与周围的环境中的植物极为相似。

这种选择除了由于此类植物在当地的生态环境中具有绝对的生存优势以外,还能够营造出植物从泥土中穿透建筑生长出来的样子,增加了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联系,仿佛建筑是从山里生长出来的。

植物的选择体现了设计师对细节的高要求,建筑中的水景也是建筑中的亮点(图5)。

在此案例中,较为低矮的建筑屋顶上的水景,没有使用住宅建筑景观中常见的瀑布、泉涌、喷泉等形式的景观,也没有采用娱乐型水景景观的水景形式,而是采用不经人工雕琢的自然水景的形式。

这样的水景形式既与太平湖水形成呼应之势,也使得建筑中的水景由较高的楼层向下俯视下去时就好似太平湖中溅起的一汪清水,增加了湖水的灵动感,而从靠近水景的较低的楼层看去,这片水景已与太平湖相连,成为了太平湖的一部分,弱化了前面建筑的屋顶对后面建筑的遮挡感。

四、建筑内涵的山水城市理念
中国文人自古就有寄情山水的情结,宋代山水诗人谢灵运就曾用“倾耳聆波澜,举目眺岖嵚。

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这样的诗句,表现因春天来临而引发的喜悦的心情。

马岩松曾在一次访谈中表示:建筑师首先应该是诗人,创建一个要让人进入到诗意状态的空间。

诗是传达情感的媒介,诗人利用有形的“境”表达无形的“意”。

住宅建筑在建筑设计师手中就是有形的“境”,除了满足人们的生存需求的功能外,建筑设计师还通过有形的建筑向人们传达一种态度、一种感受,这种态度和感受也就是“意”,当这些态度和感受给人们带来精神层面上的愉悦感时,这样的建筑就是有诗意的建筑,这样的建筑师就是一位建筑诗人。

自然孕育了人类,人类只有珍视自然的馈赠,才能更好地和自然和谐共存。

人只有面对自然时才能得到心灵上的慰藉,只有融入自然时才能放下心中沉重的负担。

山水城市这一建筑理念正是希望通过建筑让人融入自然,体味自然带给我们的愉悦感。

五、山水城市理念与生态型城市理念的共性与区别
生态型城市(Eco-city)这一概念最早是在20世纪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人与生物圈计划”(MAB)研究过程中提出来的。

生态型城市理念主要强调尊重自然,利用城市生态系统能流循环利用等手段,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城市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效果,更多的是强调城市设计过程中的功能性。

山水城市理念在尊重自然、强调人与自然要和谐共处这一层面上与生态型城市理念是相同的。

但是山水城市理念不仅仅局限于此,它还强调了人与自然对话,通过建筑传达感情这一要求,也就是说山水城市理念下的建筑不能只停留在功能上满足人们的需要,还要满足人们情感上的需要,不是要建冷冰冰的钢筋混凝土建筑,而是应该建造有感情、有意境的建筑。

因此山水城市理念强调的是能够传递自然情感,让人体会到诗画般意境的生态型城市。

六、结语
山水城市建筑的出现为我们住宅建筑以及其他建筑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山水城市理念的建筑在布局满足功能上满足人们的需要,外形美的特点还结合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为建筑打上了中国的标签。

只有这样承载了中国记忆的建筑才更能被国人接受,面对这样的建筑,人们才更容易找到归属感。

参考文献:
[1]钱学森.论宏观建筑与微观建筑[M].杭州:杭州出版社,2001.
[2]胡洁.“山水城市”的追梦人[J].中国西部科技,2014(8).
[3]SHU H,GHINITOIU L,GUERRA F,等.黄山太平湖公寓[J].城市建筑,2018(19).
[4]刘玮,李雄.“山水城市”人居环境营建策略研究[J].工业建筑, 2018(1).
作者单位:
惠州城市职业学院
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