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全国新课程卷II化学命题双向细目表
2017全国卷2高考化学(供参考)
2017全国卷二理综--化学一、选择题(每题6分,共42分)7、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 糖类化合物也称碳水化合物B. 维生素D可增进人体对钙的吸收C. 蛋白质是仅由碳、氢、氧元素组成的物质D. 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但不宜摄入过量【考点】化学与生活中大体营养物质糖类、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
正确答案:C解析:A选项:糖类通式:C n(H20)m又称碳水化合物,故A正确;B选项:维生素D是固醇类衍生物,属于脂溶性维生素,最重要的生理功能是增进钙的吸收与利用,故B正确;C选项蛋白质中要紧元素为:C、H、O、N,还含P、S等,故C错误;D选项,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缺少硒会降低祛病能力),但硒有毒,不易摄入过量,故D正确。
8、阿伏伽德罗常数是N A,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1L 0.1mol/L NH4Cl溶液中,NH4+的数量为0.1N AB. 2.4g Mg与H2SO4完全反映,转移电子数为0.1N AC. 标准状况下,2.24L N2和O2的混合气体中分子数为0.2N AD. 0.1mol H2和0.1mol I2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映后,其分子总数为0.2N A【考点】关于阿伏伽德罗常数N A的计算,涉及:盐类水解、氧化还原反映、可逆反映、混合气体计算。
正确答案:D解析:A选项NH4+易水解,那么1L 0.1mol/L NH4Cl溶液中,NH4+的数量小于0.1N A,故A错误;B选项:Mg与H2SO4反映:Mg – 2e- == Mg2+,1molMg完全反映转移电子2mol, 2.4g Mg与H2SO4完全反映转移电子数为0.2N A,故B错误;C选项:标准状况下,2.24L N2和O2的混合气体物质的量为1mol,那么分子数为N A,故C错误;D选项,H2+I2⇄2HI是可逆反映,但反映前后分子总数不变,其分子总数为0.2N A,故D正确。
九、a、b、c、d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a原子核外电子总数与b原子次外层电子数相同,c所在周期数与族数相同;d与a同族,以下表达正确的是()A. 原子半径:d>c>b>aB. 四种元素中b的金属性最强C. c的氧化物水化物是强碱D. d单质的氧化性比a单质的氧化性强【考点】元素周期律与物质性质。
2017年高考化学真题解析版(新课标Ⅱ卷精编版)
绝密★启用前2017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理综化学(新课标Ⅱ卷精编版)试卷副标题xxx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 卷(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 卷的文字说明 一、单选题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糖类化合物也可称为碳水化合物 B .维生素D 可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C .蛋白质是仅由碳、氢、氧元素组成的物质D .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但不宜摄入过多 【答案】C 【解析】A .糖类化合物符合通式C n (H 2O)m ,故称为碳水化合物,故A 正确;B .维生素D 可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故B 正确;C .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元素是C 、H 、O 、N 四中元素,故仅由碳、氢、氧元素不正确,故C 错误;D .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但不宜摄入过多,故D 正确,故选C 。
2.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A N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1L0.1mol·1L -NH 4Cl 溶液中,4NH +的数量为0.1A N B .2.4gMg 与H 2SO 4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1A N C .标准状况下,2.24LN 2和O 2的混合气体中分子数为0.2A ND .0.1mol H 2和0.1mol I 2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其分子总数为0.2A N试卷第2页,总12页…………线……………………线…………【答案】D【解析】A、NH4+是弱碱阳离子,发生水解:NH4++H2O NH3·H2O+H+,因此NH4+数量小于0.1N A,故A错误;B、2.4gMg为0.1mol,与硫酸完全反应后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2.4×2/24mol=0.2mol,因此转移电子数为为0.2N A,故B错误;C、标准状况下,N2和O2都是气态分子,2.24L任何气体所含有的分子数都为0.1N A,故C错误;D、H2+I22HI,反应前后系数之和相等,即反应后分子总物质的量仍为0.2mol,分子数为0.2N A,故D正确。
2017年高考化学试卷要素细目表
(201709)
题型结构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设计
难度
题型
题号
分值
核心考点
类别
获取解
读信息
吸收整合信息
分析解决问题
实验探பைடு நூலகம்能力
模块
专题
选择题
42分
7
6
常见生活用品的主要成分
必修2
有机化学
√
易
8
6
《本草衍义》中的精制砒霜过程中涉及的操作方法
必修1
实验操作
√
中
9
6
C6H6的几种同分异构体的性质、结构、二元取代物种数
15
无机化学实验(凯氏定氮法是测定蛋白质中氮含量)
必修1
综合实验
√
√
难
27
14
无机化工流程(利用钛铁矿制备锂离子电池的电极材料)
必修1、选修4
工艺流程
√
√
中难
28
14
化学理论综合(热化学方程式、电解质溶液、化学平衡计算)
选修4
化学理论
√
√
中
合计
43
选做
35
15
物质结构与性质(原子结构、分子结构、晶体结构)
必修2、选修5
有机化学
√
中
10
6
H2还原WO3制备W的装置中制取、除杂、收集等操作
必修1
实验操作
√
难
11
6
电解池基本原理的应用(防腐)
选修4
电化学
√
中
12
6
元素周期表、周期律的性质及应用
必修2
2017年全国新课标II卷化学部分试题分析报告
2017年全国新课标II卷理综化学试题分析及复习备考建议省甘谷第一中学永峰2017年全国新课标II卷(使用地区:、、、、、、、新疆、、)理综化学容按照新考纲,在以往题型模式基础上取掉了选做题《化学与技术》容,由以前的三选一变成了“结构”与“有机”的二选一。
与往年相比,命题风格基本相同,必做题型与之前相比基本相同,但细节上仍存在一些变化,贯彻了新大纲的思想,个别题难度略有所提A实验、电解池、水溶液中的平衡综合、元素化合物性质探究实验等知识点。
总体立足平稳,重在基础,并凸显新大纲的特点。
如第7题考查了糖类、油脂、蛋白质等营养物质,与生活紧密相关,体现了大纲“理论联系实际”的理念。
第8题属于传统题型,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在化学计量中的应用,要求学生熟悉常见物质的结构和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得失电子守恒思想。
第9题为元素周期律的应用,要求考生对“位-构-性”有充分的认识。
第10题以实验为依托考查学生对常见有机物性质的理解。
第11题以“电解氧化法”为背景考查电解池的基本原理。
第12题属于全国卷中比较新颖的题型,借助“物质的量分数-pH”图像考查学生对于水溶液中平衡的综合运用,难度较大。
第13题借助实验手段考查学生对元素化合物基本性质、沉淀溶解平衡的理解。
2、非选择题部分三道必做大题的出题模式遵循了往年规律,涉及元素化学、反应原理、实验化学三大板块。
其中26题化工流程图题,比较常规的题目,以水泥中成分的测定为背景,考查了元素化学的基本规律,二氧化硅的性质近几年考察并不多,学生往往容易忽视,整套试题中覆盖了中学化学大部分主干知识、核心容的综合应用。
例如重要的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和滴定;盖斯定律,化学平衡移动、电离常数;典型无机物之间反应现象、结论及因果关系分析,盐类水解,可逆反应的特点;电解池的分析和判断、电极反应式,元素周期表、周期律和相关物质的性质;无机化学工艺流程;化学实验的综合分析等。
2017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新课标ⅱ)全国二卷解析版
2017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新课标Ⅱ)一、选择题:本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6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糖类化合物也可称为碳水化合物B.维生素D可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C.蛋白质是仅由碳、氢、氧元素组成的物质D.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但不宜摄入过多2.(6分)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 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L0.1mol•L﹣1NH4CL溶液中,NH4+的数量为0.1N AB.2.4gMg与H2SO4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1N AC.标准状况下,2.24LN2和O2的混合气体中分子数为0.2N AD.0.1mol H2和0.1mol I2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其分子总数为0.2N A 3.(6分)a、b、c、d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a原子核外电子总数与b原子次外层的电子数相同;c所在周期数与族数相同;d与a同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d>c>b>aB.4种元素中b的金属性最强C.c的氧化物的水化物是强碱D.d单质的氧化性比a单质的氧化性强4.(6分)下列由实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实验结论A.将乙烯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溶液最终变为无色透明生成的1,2﹣二溴乙烷无色、可溶于四氧化碳B.乙醇和水都可与金属钠反应产生可燃性气体乙醇分子中的氢与水分子中的氢具有相同的活性C.用乙酸浸泡水壶中的水垢,可将其清除乙酸的酸性小于碳酸的酸性D.甲烷与氯气在光照下反应后的混合气生成的一氯甲烷具有酸性体能使湿润的石蕊试纸变红A.A B.B C.C D.D5.(6分)用电解氧化法可以在铝制品表面形成致密、耐腐蚀的氧化膜,电解质溶液一般为H2SO4﹣H2C2O4混合溶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待加工铝质工件为阳极B.可选用不锈钢网作为阴极C.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Al3++3e﹣═AlD.硫酸根离子在电解过程中向阳极移动6.(6分)改变0.1mol•L﹣1二元弱酸H2A溶液的pH,溶液中的H2A、HA﹣、A2﹣的物质的量分数δ(x)随pH的变化如图所示[已知δ(x)=].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pH=1.2时,c(H2A)=c(HA﹣)B.lg[K2(H2A)]=﹣4.2C.PH=2.7时,c(HA﹣)>c(H2A)=c(A2﹣)D.pH=4.2时,c(HA﹣)=c(A2﹣)=c(H2A)7.(6分)由下列实验及现象不能推出相应结论的是()实验现象结论A.向2 mL 0.1FeCl 3的溶液中加足量铁粉,震荡,加1滴KSCN溶液黄色逐渐消失,加KSCN溶液颜色不变还原性:Fe>Fe2+B.将金属钠在燃烧匙中点燃,迅速伸入集满CO2的集气瓶集气瓶中产生大量白烟,瓶内有黑色颗粒产生CO2具有氧化性C.加热盛有少量NH4HCO3固体的试管,并在试管口放置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石蕊试纸变蓝NH4HCO3显碱性D.向2支盛有2 mL相同浓度银氨溶液的试管中分别加入2滴相同浓度的NaCl和NaI溶液一只试管中产生黄色沉淀,另一支中无明显现象K sp(AgI)<K sp(AgCl)A.A B.B C.C D.D二、解答题(共3小题,满分43分)8.(14分)水泥是重要的建筑材料.水泥熟料的主要成分为CaO、SiO2,并含有一定量的铁、铝和镁等金属的氧化物.实验室测定水泥样品中钙含量的过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在分解水泥样品过程中,以盐酸为溶剂,氯化铵为助溶剂,还需加入几滴硝酸.加入硝酸的目的是,还可使用代替硝酸.(2)沉淀A的主要成分是,其不溶于强酸但可与一种弱酸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加氨水过程中加热的目的是.沉淀B的主要成分为、(填化学式).(4)草酸钙沉淀经稀H2SO4处理后,用KMnO4标准溶液滴定,通过测定草酸的量可间接获知钙的含量,滴定反应为:MnO4﹣+H++H2C2O4→Mn2++CO2+H2O.实验中称取0.400g水泥样品,滴定时消耗了0.0500mol•L﹣1的KMnO4溶液36.00mL,则该水泥样品中钙的质量分数为.9.(14分)丁烯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由丁烷催化脱氢制备.回答下列问题:(1)正丁烷(C4H10)脱氢制1﹣丁烯(C4H8)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①C4H10(g)=C4H8(g)+H2(g)△H1已知:②C4H10(g)+O2(g)=C4H8(g)+H2O(g)△H2=﹣119kJ•mol﹣1③H2(g)+O2(g)=H2O(g)△H3 =﹣242kJ•mol﹣1反应①的△H1为kJ•mo l﹣1.图(a)是反应①平衡转化率与反应温度及压强的关系图,x0.1(填“大于”或“小于”);欲使丁烯的平衡产率提高,应采取的措施是(填标号).A.升高温度B.降低温度C.增大压强D.降低压强(2)丁烷和氢气的混合气体以一定流速通过填充有催化剂的反应器(氢气的作用是活化催化剂),出口气中含有丁烯、丁烷、氢气等.图(b)为丁烯产率与进料气中n(氢气)/n(丁烷)的关系.图中曲线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其降低的原因是.(3)图(c)为反应产率和反应温度的关系曲线,副产物主要是高温裂解生成的短碳链烃类化合物.丁烯产率在590℃之前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原因可能是、;590℃之后,丁烯产率快速降低的主要原因可能是.10.(15分)水中溶解氧是水生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条件.某课外小组采用碘量法测定学校周边河水中的溶解氧.实验步骤及测定原理如下:Ⅰ.取样、氧的固定用溶解氧瓶采集水样.记录大气压及水体温度.将水样与Mn(OH)2碱性悬浊液(含有KI)混合,反应生成MnO(OH)2,实现氧的固定.Ⅱ.酸化,滴定将固氧后的水样酸化,MnO(OH)2被I﹣还原为Mn2+,在暗处静置5min,然后用标准Na2S2O3溶液滴定生成的I2(2S2O32﹣+I2=2I﹣+S4O62﹣).回答下列问题:(1)取水样时应尽量避免扰动水体表面,这样操作的主要目的是.(2)“氧的固定”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Na2S2O3溶液不稳定,使用前需标定.配制该溶液时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试剂瓶和;蒸馏水必须经过煮沸、冷却后才能使用,其目的是杀菌、除及二氧化碳.(4)取100.00mL水样经固氧、酸化后,用a m ol•L﹣1Na2S2O3溶液滴定,以淀粉溶液作指示剂,终点现象为;若消耗Na2S2O3溶液的体积为b mL,则水样中溶解氧的含量为mg•L﹣1.(5)上述滴定完成后,若滴定管尖嘴处留有气泡会导致测量结果偏.(填“高”或“低”)[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11.(15分)我国科学家最近成功合成了世界上首个五氮阴离子盐(N5)6(H3O)3(NH4)4Cl(用R代表).回答下列问题:(1)氮原子价层电子对的轨道表达式(电子排布图)为.(2)元素的基态气态原子得到一个电子形成气态负一价离子时所放出的能量称作第一电子亲和能(E1).第二周期部分元素的E1变化趋势如图(a)所示,其中除氮元素外,其他元素的E1自左而右依次增大的原因是;氮元素的E1呈现异常的原因是.(3)经X射线衍射测得化合物R的晶体结构,其局部结构如图(b)所示.①从结构角度分析,R中两种阳离子的相同之处为,不同之处为.(填标号)A.中心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B.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C.立体结构D.共价键类型②R中阴离子N5﹣中的σ键总数为个.分子中的大π键可用符号Πm n表示,其中m代表参与形成的大π键原子数,n代表参与形成的大π键电子数(如苯分子中的大π键可表示为Π66),则N5﹣中的大π键应表示为.③图(b)中虚线代表氢键,其表示式为(NH4+)N﹣H…Cl、、.(4)R的晶体密度为dg•cm﹣3,其立方晶胞参数为anm,晶胞中含有y个[(N5)6(H3O)3(NH4)4Cl]单元,该单元的相对质量为M,则y的计算表达式为.[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12.化合物G是治疗高血压的药物“比索洛尔”的中间体,一种合成G的路线如下:已知以下信息:①A的核磁共振氢谱为单峰;B的核磁共振氢谱为三组峰,峰面积比为6:1:1.②D的苯环上仅有两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1molD可与1mol NaOH或2mol Na反应.回答下列问题:(1)A的结构简式为.(2)B的化学名称为.(3)C与D反应生成E的化学方程式为.(4)由E生成F的反应类型为.(5)G是分子式为.(6)L是D的同分异构体,可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1mol的L可与2mol 的Na2CO3反应,L共有种;其中核磁共振氢谱为四组峰,峰面积比为3:2:2:1的结构简式为、.2017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新课标Ⅱ)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6分)(2017•新课标Ⅱ)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糖类化合物也可称为碳水化合物B.维生素D可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C.蛋白质是仅由碳、氢、氧元素组成的物质D.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但不宜摄入过多【分析】A.糖类化合物符合同式C n(H2O)m,故称为碳水化合物;B.维生素D的作用是促进钙,磷的吸收和骨骼的发育;C.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元素是C、H、O、N四中元素,还有些蛋白质含S、P等元素;D.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但不宜摄入过多.【解答】解:A.糖类化合物符合同式C n(H2O)m,故称为碳水化合物,故A正确;B.维生素D可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故B正确;C.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元素是C、H、O、N四中元素,故仅由碳、氢、氧元素不正确,故C错误;D.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但不宜摄入过多,故D正确,故选C.2.(6分)(2017•新课标Ⅱ)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 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L0.1mol•L﹣1NH4CL溶液中,NH4+的数量为0.1N AB.2.4gMg与H2SO4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1N AC.标准状况下,2.24LN2和O2的混合气体中分子数为0.2N AD.0.1mol H2和0.1mol I2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其分子总数为0.2N A【分析】A.铵根易水解;B.Mg与H2SO4反应生成Mg2+,故1molMg参与反应转移2mol电子;C.标准状况下,22.4L任何气体所含的分子数为1mol;D.H2+I2=2HI这是一个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故反应前后气体总物质的量不发生变化.【解答】解:A.铵根易水解,所含NH4+数小于0.1N A,故A错误;B.n(Mg)==0.1mol,Mg与H2SO4反应生成Mg2+,则1molMg参与反应转移2mol电子,故0.1molMg参与反应转移0.2mol电子,即0.2N A,故B错误;C.标准状况下,22.4L任何气体所含的分子数为1mol,故2.24LN2和O2的混合气体中分子数为0.1mol,即0.1N A,故C错误;D.H2+I2=2HI这是一个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故反应前后气体总物质的量不发生变化,反应前气体总物质的量为0.2mol,故反应后气体总物质的量为0.2mol,即分子总数为0.2N A,故D正确,故选D.3.(6分)(2017•新课标Ⅱ)a、b、c、d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a原子核外电子总数与b原子次外层的电子数相同;c所在周期数与族数相同;d 与a同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d>c>b>aB.4种元素中b的金属性最强C.c的氧化物的水化物是强碱D.d单质的氧化性比a单质的氧化性强【分析】a、b、c、d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a原子核外电子总数与b原子次外层的电子数相同,则a的核外电子总数应为8,为O元素,则b、c、d为第三周期元素,c所在周期数与族数相同,应为Al元素,d与a同族,应为S元素,b可能为Na或Mg,结合对应单质、化合物的性质以及元素周期律解答该题.【解答】解:由以上分析可知a为O元素、b可能为Na或Mg、c为Al、d为S元素.A.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应为b>c>d,a为O,原子半径最小,故A错误;B.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元素的金属性逐渐降低,则金属性b>c,a、d为非金属,金属性较弱,则4种元素中b的金属性最强,故B正确;C.c为Al,对应的氧化物的水化物为氢氧化铝,为弱碱,故C错误;D.一般来说,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单质的氧化性越强,应为a的单质的氧化性强,故D错误.故选B.4.(6分)(2017•新课标Ⅱ)下列由实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实验结论A.将乙烯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溶液最终变为无色透明生成的1,2﹣二溴乙烷无色、可溶于四氧化碳B.乙醇和水都可与金属钠反应产生可燃性气体乙醇分子中的氢与水分子中的氢具有相同的活性C.用乙酸浸泡水壶中的水垢,可将其清除乙酸的酸性小于碳酸的酸性D.甲烷与氯气在光照下反应后的混合气体能使湿润的石蕊试纸变红生成的一氯甲烷具有酸性A.A B.B C.C D.D【分析】A.将乙烯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发生加成反应生成1,2﹣二溴乙烷;B.乙醇的结构简式为CH3CH2OH,只有羟基可与钠反应;C.用乙酸浸泡水壶中的水垢,可将其清除,说明醋酸可与碳酸钙等反应;D.使湿润的石蕊试纸变红的气体为HCl.【解答】解:A.乙烯含有碳碳双键,可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发生加成反应,生成1,2﹣二溴乙烷,溶液最终变为无色透明,故A正确;B.乙醇的结构简式为CH3CH2OH,只有羟基可与钠反应,且﹣OH中H的活性比水弱,故B错误;C.用乙酸浸泡水壶中的水垢,可将其清除,说明醋酸可与碳酸钙等反应,从强酸制备弱酸的角度判断,乙酸的酸性大于碳酸,故C错误;D.甲烷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反应生成的气体有一氯甲烷和氯化氢,使湿润的石蕊试纸变红的气体为氯化氢,一氯甲烷为非电解质,不能电离,故D错误.故选A.5.(6分)(2017•新课标Ⅱ)用电解氧化法可以在铝制品表面形成致密、耐腐蚀的氧化膜,电解质溶液一般为H2SO4﹣H2C2O4混合溶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待加工铝质工件为阳极B.可选用不锈钢网作为阴极C.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Al3++3e﹣═AlD.硫酸根离子在电解过程中向阳极移动【分析】A、铝的阳极氧化法表面处理技术中,金属铝是阳极材料,对应的电极反应为2Al﹣6e﹣+3H2O=Al2O3+6H+;B、不论阴极用什么材料离子都会在此得电子;C、阴极上是电解质中的阳离子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D、在电解池中,阴离子移向阳极,阳离子移向阴极.【解答】解:A、铝的阳极氧化法表面处理技术中,金属铝是阳极材料,故A正确;B、不论阴极用什么材料离子都会在此得电子,故可选用不锈钢网作为阴极,故B正确;C、阴极是阳离子氢离子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故电极反应方程式为2H++2e﹣=H2↑,故C错误;D、在电解池中,阳离子移向阴极,阴离子移向阳极,故硫酸根离子在电解过程中向阳极移动,故D正确,故选C.6.(6分)(2017•新课标Ⅱ)改变0.1mol•L﹣1二元弱酸H2A溶液的pH,溶液中的H2A、HA﹣、A2﹣的物质的量分数δ(x)随pH的变化如图所示[已知δ(x)=].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pH=1.2时,c(H2A)=c(HA﹣)B.lg[K2(H2A)]=﹣4.2C.PH=2.7时,c(HA﹣)>c(H2A)=c(A2﹣)D.pH=4.2时,c(HA﹣)=c(A2﹣)=c(H2A)【分析】由图象可知,pH=1.2时,c(H2A)=c(HA﹣),PH=2.7时,c(H2A)=c (A2﹣),pH=4.2时,c(HA﹣)=c(A2﹣),随着pH的增大,c(H2A)逐渐减小,c(HA﹣)先增大后减小,c(A2﹣)逐渐增大,结合电离平衡常数以及题给数据计算,可根据纵坐标比较浓度大小,以此解答该题.【解答】解:A.由图象可知pH=1.2时,H2A与HA﹣的曲线相交,则c(H2A)=c (HA﹣),故A正确;B.pH=4.2时,c(H+)=10﹣4.2mol/L,c(HA﹣)=c(A2﹣),K2(H2A)==10﹣4.2,则lg[K2(H2A)]=﹣4.2,故B正确;C.由图象可知,PH=2.7时,c(H2A)=c(A2﹣),由纵坐标数据可知c(HA﹣)>c(H2A)=c(A2﹣),故C正确;D.pH=4.2时,c(HA﹣)=c(A2﹣),但此时c(H2A)≈0,故D错误.故选D.7.(6分)(2017•新课标Ⅱ)由下列实验及现象不能推出相应结论的是()实验现象结论A.向2 mL 0.1FeCl 3的溶液中加足量铁粉,震荡,加1滴KSCN溶液黄色逐渐消失,加KSCN溶液颜色不变还原性:Fe>Fe2+B.将金属钠在燃烧匙中点燃,迅速伸集气瓶中产生大量CO2具有氧化入集满CO2的集气瓶白烟,瓶内有黑色颗粒产生性C.加热盛有少量NH4HCO3固体的试管,并在试管口放置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石蕊试纸变蓝NH4HCO3显碱性D.向2支盛有2 mL相同浓度银氨溶液的试管中分别加入2滴相同浓度的NaCl和NaI溶液一只试管中产生黄色沉淀,另一支中无明显现象K sp(AgI)<K sp(AgCl)A.A B.B C.C D.D【分析】A.向2 mL 0.1FeCl 3的溶液中加足量铁粉,发生2Fe3++Fe=3Fe2+;B.瓶内有黑色颗粒产生,说明二氧化碳被还原生成碳;C.加热碳酸氢铵,分解生成氨气,可使石蕊试纸变蓝色;D.如能生成沉淀,应满足Qc>Ksp.【解答】解:A.向2 mL 0.1FeCl 3的溶液中加足量铁粉,发生2Fe3++Fe=3Fe2+,反应中Fe为还原剂,Fe2+为还原产物,还原性:Fe>Fe2+,可观察到黄色逐渐消失,加KSCN溶液颜色不变,故A正确;B.瓶内有黑色颗粒产生,说明二氧化碳被还原生成碳,反应中二氧化碳表现氧化性,故B正确;C.加热碳酸氢铵,分解生成氨气,可使石蕊试纸变蓝色,且为固体的反应,与盐类的水解无关,故C错误;D.一只试管中产生黄色沉淀,为AgI,则Qc>Ksp,另一支中无明显现象,说明Qc<Ksp,可说明K sp(AgI)<K sp(AgCl),故D正确.故选C.二、解答题(共3小题,满分43分)8.(14分)(2017•新课标Ⅱ)水泥是重要的建筑材料.水泥熟料的主要成分为CaO、SiO2,并含有一定量的铁、铝和镁等金属的氧化物.实验室测定水泥样品中钙含量的过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在分解水泥样品过程中,以盐酸为溶剂,氯化铵为助溶剂,还需加入几滴硝酸.加入硝酸的目的是将样品中的Fe2+氧化为Fe3+,还可使用H2O2代替硝酸.(2)沉淀A的主要成分是SiO2,其不溶于强酸但可与一种弱酸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iO2+4HF=SiF4↑+2H2O.(3)加氨水过程中加热的目的是防止胶体生成,易生成沉淀.沉淀B的主要成分为Al(OH)3、Fe(OH)3(填化学式).(4)草酸钙沉淀经稀H2SO4处理后,用KMnO4标准溶液滴定,通过测定草酸的量可间接获知钙的含量,滴定反应为:MnO4﹣+H++H2C2O4→Mn2++CO2+H2O.实验中称取0.400g水泥样品,滴定时消耗了0.0500mo l•L﹣1的KMnO4溶液36.00mL,则该水泥样品中钙的质量分数为45.0%.【分析】水泥熟料的主要成分为CaO、SiO2,并含有一定量的铁、铝和镁等金属的氧化物,加入氯化铵、盐酸和硝酸,由于二氧化硅与酸不反应,则得到的沉淀A为SiO2,滤液中含有Fe3+、Al3+、Mg2+等离子,加入氨水调节pH4﹣5,可生成Al(OH)3、Fe(OH)3沉淀,加热的目的是防止生成胶体而难以分离,滤液主要含有Ca2+,加入草酸铵可生成草酸钙沉淀,加入硫酸用高锰酸钾测定,发生5Ca2+~5H2C2O4~2KMnO4,根据高锰酸钾的量可计算含量,以此解答该题.【解答】解:(1)铁离子在pH较小时易生成沉淀,加入硝酸可氧化亚铁离子生成铁离子,比避免引入新杂质,还可用过氧化氢代替硝酸,故答案为:将样品中的Fe2+氧化为Fe3+;H2O2;(2)由以上分析可知沉淀A为SiO2,不溶于强酸但可与一种弱酸反应,应为与HF的反应,方程式为SiO2+4HF=SiF4↑+2H2O,故答案为:SiO2;SiO2+4HF=SiF4↑+2H2O;(3)滴加氨水,溶液呈碱性,此时不用考虑盐类水解的问题,加热的目的是防止生成胶体而难以分离,生成的沉淀主要是Al(OH)3、Fe(OH)3,故答案为:防止胶体生成,易生成沉淀;Al(OH)3、Fe(OH)3;(4)反应的关系式为5Ca2+~5H2C2O4~2KMnO4,n(KMnO4)=0.0500mol/L×36.00mL=1.80mmol,n(Ca2+)=4.50mmol,水泥中钙的质量分数为×100%=45.0%,故答案为:45.0%.9.(14分)(2017•新课标Ⅱ)丁烯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由丁烷催化脱氢制备.回答下列问题:(1)正丁烷(C4H10)脱氢制1﹣丁烯(C4H8)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①C4H10(g)=C4H8(g)+H2(g)△H1已知:②C4H10(g)+O2(g)=C4H8(g)+H2O(g)△H2=﹣119kJ•mol﹣1③H2(g)+O2(g)=H2O(g)△H3 =﹣242kJ•mol﹣1反应①的△H1为+123kJ•mol﹣1.图(a)是反应①平衡转化率与反应温度及压强的关系图,x小于0.1(填“大于”或“小于”);欲使丁烯的平衡产率提高,应采取的措施是AD(填标号).A.升高温度B.降低温度C.增大压强D.降低压强(2)丁烷和氢气的混合气体以一定流速通过填充有催化剂的反应器(氢气的作用是活化催化剂),出口气中含有丁烯、丁烷、氢气等.图(b)为丁烯产率与进料气中n(氢气)/n(丁烷)的关系.图中曲线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其降低的原因是原料中过量H2会使反应①平衡逆向移动,所以丁烯产率下降.(3)图(c)为反应产率和反应温度的关系曲线,副产物主要是高温裂解生成的短碳链烃类化合物.丁烯产率在590℃之前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原因可能是升高温度时,反应速率加快,单位时间内产生丁烯更多、590℃前升高温度,反应①平衡正向移动;590℃之后,丁烯产率快速降低的主要原因可能是高温则有更多的丁烷裂解生成副产物导致产率降低.【分析】(1)根据盖斯定律,②式﹣③式可得①式的△H1;由a图定温度,压强由0.1MPa变化到xMPa,丁烷的转化率增大,即平衡正向移动,结合反应前后气体体积的变化分析x;要使丁烯的平衡产率增大,需通过改变温度和压强使平衡正向移动;(2)丁烷分解产生丁烯和氢气,增加氢气的量会促使平衡逆向移动,丁烯的产率下降;(3)升温速率加快,单位时间内生成丁烯更多,升温反应①平衡正向移动,丁烯产率增加;由题中信息可知丁烷高温会裂解生成短链烃类,所以当温度超过590℃时,部分丁烷裂解导致产率降低.【解答】解:(1)②C4H10(g)+O2(g)=C4H8(g)+H2O(g)△H2=﹣119kJ•mol ﹣1③H2(g)+O2(g)=H2O(g)△H3=﹣242kJ•mol﹣1②﹣③得C4H10(g)=C4H8(g)+H2(g)△H1=+123kJ•mol﹣1由a图可知温度相同时,由0.1MPa变化到xMPa,丁烷转化率增大,即平衡正向移动,该反应是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所以x的压强更小,x<0.1;由于反应①为吸热反应,温度升高时,平衡正向移动,丁烯的平衡产率增大,反应①正向进行时体积增大,减压时平衡正向移动,丁烯的平衡产率增大,因此AD正确,故答案为:+123;小于;AD;(2)丁烷分解产生丁烯和氢气,一开始充入氢气是为活化催化剂,同时氢气作为反应①的产物,增大氢气的量会促使平衡逆向移动,从而减少平衡体系中的丁烯的含量,使丁烯的产率降低,故答案为:原料中过量H2会使反应①平衡逆向移动,所以丁烯产率下降;(3)590℃之前,温度升高时反应速率加快,单位时间内生成的丁烯会更多,同时由于反应①是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平衡体系中会含有更多的丁烯;而温度超过590℃时,由于丁烷高温会裂解生成短链烃类,所以参加反应①的丁烷也就相应减少,产率下降,故答案为:升高温度时,反应速率加快,单位时间产生丁烯更多;590℃前升高温度,反应①平衡正向移动;高温则有更多的丁烷裂解生成副产物导致产率降低.10.(15分)(2017•新课标Ⅱ)水中溶解氧是水生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条件.某课外小组采用碘量法测定学校周边河水中的溶解氧.实验步骤及测定原理如下:Ⅰ.取样、氧的固定用溶解氧瓶采集水样.记录大气压及水体温度.将水样与Mn(OH)2碱性悬浊液(含有KI)混合,反应生成MnO(OH)2,实现氧的固定.Ⅱ.酸化,滴定将固氧后的水样酸化,MnO(OH)2被I﹣还原为Mn2+,在暗处静置5min,然后用标准Na2S2O3溶液滴定生成的I2(2S2O32﹣+I2=2I﹣+S4O62﹣).回答下列问题:(1)取水样时应尽量避免扰动水体表面,这样操作的主要目的是使测定值与水体中的实际值保持一致,避免产生误差.(2)“氧的固定”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Mn(OH)2+O2=2MnO(OH)2.(3)Na2S2O3溶液不稳定,使用前需标定.配制该溶液时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试剂瓶和一定容积的容量瓶、胶头滴管、量筒;蒸馏水必须经过煮沸、冷却后才能使用,其目的是杀菌、除氧气及二氧化碳.(4)取100.00mL水样经固氧、酸化后,用a mol•L﹣1Na2S2O3溶液滴定,以淀粉溶液作指示剂,终点现象为当滴入最后一滴时,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无变化;若消耗Na2S2O3溶液的体积为b mL,则水样中溶解氧的含量为80ab mg•L﹣1.(5)上述滴定完成后,若滴定管尖嘴处留有气泡会导致测量结果偏低.(填“高”或“低”)【分析】(1)采集的水样中溶解的氧气因外界条件(特别是温度和压强)改变其溶解度发生改变;(2)“氧的固定”的方法是:用Mn(OH)2碱性悬浊液(含有KI)与水样混合,反应生成MnO(OH)2,实现氧的固定;(3)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实验,使用的仪器有:烧杯、玻璃棒、一定容积的容量瓶、胶头滴管、量筒;测水样中的氧,故避免使用的蒸馏水溶解有氧;(4)碘遇淀粉变蓝色,故选择淀粉作指示剂,当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颜色不再变化说明滴定到达终点;根据方程式中I2、S2O32﹣之间的关系式计算;(5)根据n(O2)=mol分析,不当操作对b的影响,以此判断测量结果的误差;【解答】解:(1)取水样时扰动水体表面,这样操作会使氧气溶解度减小,为此,取水样时应尽量避免扰动水体表面,这样操作的主要目的是使测定值与水体中的实际值保持一致,避免产生误差,故答案为:使测定值与水体中的实际值保持一致,避免产生误差;(2)“氧的固定”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Mn(OH)2+O2=2MnO(OH)2,故答案为:2Mn(OH)2+O2=2MnO(OH)2;(3)蒸馏水必须经过煮沸、冷却后才能使用,其目的是杀菌、除氧气及二氧化碳,故答案为:氧气;(4)碘遇淀粉变蓝色,故选择淀粉作指示剂,当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颜色不再变化说明滴定到达终点;根据方程式,O2~2I2~4S2O32﹣得n(O2)=mol,m(O2)==8abmg,则水样中溶解氧的含量为:=80abmg.L﹣1,故答案为:当滴入最后一滴时,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无变化;80abmg.L﹣1;(5)根据n(O2)=mol分析,不当操作对b的影响,b值减小,则会导致测量结果偏低,故答案为:低.[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11.(15分)(2017•新课标Ⅱ)我国科学家最近成功合成了世界上首个五氮阴离子盐(N5)6(H3O)3(NH4)4Cl(用R代表).回答下列问题:(1)氮原子价层电子对的轨道表达式(电子排布图)为.(2)元素的基态气态原子得到一个电子形成气态负一价离子时所放出的能量称作第一电子亲和能(E1).第二周期部分元素的E1变化趋势如图(a)所示,其中除氮元素外,其他元素的E1自左而右依次增大的原因是同周期从左到右核电荷数依次增大,半径逐渐减小,故结合一个电子释放出的能量依次增大;氮元素的E1呈现异常的原因是N的2p能级处于半充满状态,相对稳定,不易结合电子.(3)经X射线衍射测得化合物R的晶体结构,其局部结构如图(b)所示.①从结构角度分析,R中两种阳离子的相同之处为ABD,不同之处为C.(填标号)A.中心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B.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C.立体结构D.共价键类型②R中阴离子N5﹣中的σ键总数为5N A个.分子中的大π键可用符号Πm n表示,其中m代表参与形成的大π键原子数,n代表参与形成的大π键电子数(如苯分子中的大π键可表示为Π66),则N5﹣中的大π键应表示为Π56.③图(b)中虚线代表氢键,其表示式为(NH4+)N﹣H…Cl、(H3O+)O﹣H…N、(NH4+)N﹣H…N.(4)R的晶体密度为dg•cm﹣3,其立方晶胞参数为anm,晶胞中含有y个[(N5)。
2017年全国新课标II卷化学部分试题分析
2017年全国新课标II卷化学部分试题分析(2017-06-22 11:49:36)转载▼2017年全国新课标II卷化学部分试题分析高陵三中邢丽娟2017年理综化学内容按照新考纲,在以往题型模式基础上取掉了选做题《化学与技术》内容,由以前的三选一变成了“结构”与“有机”的二选一。
与往年相比,命题风格基本相同,必做题型与之前相比基本相同,但细节上仍存在一些变化,贯彻了新大纲的思想,个别题难度略有所提升。
试题所考察知识点符合新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所选取素材贴近生产生活。
一、试卷内容、知识点分析化学卷依然采用“7+3+1”形式,即7道选择题和3道必做填空题、一道选做题,总分为:42+43+15=100分。
知识覆盖了人教版必修一、必修二、选修四三部分必考内容,选修三、选修五作为选考内容二选其一。
1.选择题部分题号7化学与生活8阿伏伽德罗常数在化学计量中的应用9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10有机化合物的性质与实验11电化学(电解池,联系生产实际)26题是化工流程图题,比较常规的题目,通过调PH值等方法达到除杂效果,是我们平日练习中常用的手段,二氧化硅的性质近几年考察并不多,学生往往容易忽视,可谓出其不意,最后计算涉及到氧化还原的配平,整体难度适中。
27题是以丁烷为背景,涉及到涉及到盖斯定律、平衡图像、勒夏特列原理、转化率、动力学因素对化学反应方向的影响等多个反应原理问题,虽然背景与去年不同,但考查方式非常类似,后一部分有一定的区分度,如果不能很好的融会贯通和对图像的认真分析和识别,将找不出正确答案。
总体而言此题较基础,题设比较平和,而平日里常训练的三段式、平衡常数、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这些往年的热点难点都没涉及,也没有涉及电化学部分。
28题作为实验题,与往年相比稍有差异,并没有装置图和物质的制备、除杂等思想,而是以测水中的溶氧为出发点,更接近生活实际,整个实验题的主导方向是以选四为重点,综合了反应原理、元素化学、实验操作的“滴定”,重点考察学生的思维和综合应用,尤其后面两问以氧化还原反应滴定进行计算和误差分析,难度相比以往有所提高,更加考察学生的细节分析能力。
2017高考新课标全国Ⅱ卷化学试题评价与解析 - 尚凡朋 - 上传资料 精品优选公开课件
6、部分考生书写字迹潦草,错别字多,英文字符书 写不符合规范。还有是没有严格按照答题纸上正 确位置答题,答错位置的现象比较多。
2017年高考化学试题还在设置科学研究场景 、培养考生化学研究思维和科学方法等方 面进行了题型改革探索,例如,第35题, 该题以我国科学家最新制备世界上首个五 氮阴离子化合物为题材,考查物质结构的 化学知识,但在题目设项上却体现了科学 发明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从揭 示氮元素原子特殊结构、引入电子亲和能 新概念,到氮在同周期元素亲和能的异常 ,最后要求考生分析氮元素难以结合电子 的本质原因;再以首个五氮阴离子化合物 晶体结构图为信息,考查考生分子、化学 键的基本知识;最后通过该离子化合物中存 在的特殊结合力,考查考生应用结构知识 分析五氮阴离子晶体结构稳定的原因。整 个题目展示了该化合物合成过程中的困难 以及成功合成的思路方法,显示出科学家 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想。
3、试题中对“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这一 核心素养的考查是通过实验现象的推理分 析及物质结构模型的判断推理进行考查的 ,例如,选择题的第10题和第13题要求学 生以实验现象为基础推理出正确的结论。 模型认知主要是通过物质的晶体结构模型 来进行的,例如第35题提供了带有氢键的 五氮阴离子盐的晶体结构,要求学生分析 其结构中的两种阳离子的成键方式、杂化 形式和立体构型以及五氮阴离子大π键的形 成方式。
2017高考化学试题 (全国II卷)评析
客观题分析
特色1 以学科基础为本,考查基本理论和基本 能力。中学化学中的基本理论体现在化学反应原 理和物质结构理论两个层面,以两大理论为指导 ,学习常见无机物和有机物的组成、结构、反应 和应用。所谓基础为本,体现在化学试题注重基 础内容的考查,包括熟悉最基本的化合物的性质 和反应及其相互转化规律,掌握化学反应原理和 结构知识的精髓,掌握基本化学实验操作方法和 实验设计思想。试题对基础能力的考查主要通过 对所学知识的融会贯通、学以致用,运用多方面 知识、多种方法和技能解决问题等多维测试来实 现,能够较好地鉴别考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 ,以期引导中学教学遵循教学规律,严格按照中 学化学课程标准进行教学,遵照考试大纲进行复 习备考。
2017高考化学知识点双向细目表(新考纲修订。原创。涂)
√ √ √ √ √ √ √ √ √ √ √ √ √
√ √ √
√√√ √ Nhomakorabea√ √
√
√ √ √ √ √ √
√ √
电解质溶液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常见有机物及其应用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化学实验 82 83 84 85 86 87 88 有机化合物的 组成与结构 89 90 91 有机化 学基础 模块 烃及其衍生物 的性质与应用 92 93 94 95 96 糖类、氨基酸 和蛋白质 合成高分子 97 98 99 盐类水解的原理、影响盐类水解程度的主要因素、盐类水解的应用。 离子反应的概念、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 溶度积(Ksp )的含义,能进行相关的计算。 以上各部分知识的综合应用 常见金属元素 (如Na、Mg、 Al、Fe、Cu 等) 常见无 机物及 常见非金属元 其应用 素(如H、C、N 、O、Si、Cl 等) 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常见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常见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其应用。 合金的概念及其重要应用。 常见非金属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常见非金属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其应用。 常见非金属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以上各部分知识的综合应用 有机化合物中碳的成键特征。 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 能正确书写简单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 常见有机反应类型。 甲烷、乙烯、苯等有机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其重要应用。 氯乙烯、苯的衍生物等在化工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乙醇、乙酸的结构和主要性质及重要应用。 糖类、油脂、蛋白质的组成和主要性质及其重要应用。 常见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反应及其重要应用。 以上各部分知识的综合应用 化学实验是科学探究过程中的一种重要方法。 化学实验室常用仪器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方法。 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能识别化学品标志。实验室一般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包括所用试剂、仪器、反应原理和收集方法)。 常见物质进行检验、分离和提纯的方法。 溶液配制方法。 根据化学实验的目的和要求,能做到:设计实验方案;正确选用实验装置;掌握控制实 验条件的方法;预测或描述实验现象、分析或处理实验数据,得出合理结论;评价或改 进实验方案。 以上各部分知识的综合应用 能根据有机化合物的元素含量、相对分子质量确定有机化合物的分子式。 常见常见有机化合物的结构。 有机物分子中的官能团,能正确表示它们的结构。 确定有机化合物结构的化学方法和某些物理方法(如质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等) 。 能正确书写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不包括手性异构体)。 能根正确命名简单的有机化合物。 有机分子中官能团之间存在相互影响。 烷、烯、炔和芳香烃的结构与性质。 卤代烃、醇、酚、醛、羧酸、酯的结构与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 烃类及衍生物的重要应用以及烃的衍生物合成方法。 根据信息能设计有机化合物的合成路线。 糖类、氨基酸和蛋白质的组成、结构特点、主要化学性质及应用。 糖类、氨基酸和蛋白质在生命过程中的作用。 合成高分子的组成与结构特点。能依据简单合成高分子的结构分析其链节和单体。 √ √ √ √ √ √ √ √ √ √ √ √ √ √ √ √
高中考试《命题双向细目表》介绍及填写要求(讲稿)
考试《命题双向细目表》介绍及填写要求一、试卷的编制程序试卷的编制程序主要分为:确定考试目标、制定命题细目表、编选试题、组配成卷、试卷难度猜测、试答全部试题、制定标准答案和评分细则七个步骤。
考试目标包括考试内容、考查目的和各种量化指标(例如,试卷难度比例、考试时间、分值分配等)。
制定命题双向细目表要依据《课程标准》规定的考试内容、考试范围和教科书中涉及的各项知识所要求把握的程度来确定试题的分布范围、难易程度、重点、难点,要全面反映考试内容,保证试卷对考试内容的覆盖率,对试题的数量以及难度比例的确定要适当,既要考虑大部分学生考试成绩达标,又要考虑不同水平学生的成绩能拉开距离。
编选试题要依据命题原则,紧扣命题内容,围绕命题双向细目表,严格选择材料,进行编选试题。
同时要在编制试题过程中同步写出每一道试题的答案,以便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
编选试题还应留意以下三个方面内容:①、题目内容、考试水平、试题难度应符合细目表;②、题目叙述简练、清楚、内容正确无误,符合科学性;③、编选试题的数量要比最后确定的试题数量多一些,以备筛选。
组配试卷试题拟好或选取好后要按填空题、选择题、解答题的顺序排列,每大题又按先易后难的顺序编排,形成梯度,组配成卷,并编拟好指导语。
猜测难度组卷完成后,根据前面猜测的试题的难度,估算学生各题的得分,从而估得全卷得分,由此估算全卷难度。
再结合考试目的,适当调整若干试题的难度、试题类型、试卷结构,使全卷试题的难度系数达到与考试目的的难度系数相符。
试答试题命题结束后,命题教师必须对试题进行试答,并记录答题时间。
一般情况下,用于实际考试的时间,为命题教师试答时间的三倍。
根据试答试题的情况和答题的实际时间,对试题内容做最后一次调整。
制定标准答案及评分细则参考答案应具体明确,正确无误,各层次的分值要标明。
试题赋分根据试题难度和答题时间进行分配,试题难度较大,需花较长时间解答的,分值应大些。
二、如何制定命题双向细目表制作考试命题双向细目表,是命题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
2017年新课标全国II卷双向细目表
6
原电池电解池原理[阴阳极的判断;阴阳离子的移动方向;阴阳极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
√
√
中难
12
6
平衡[离子溶度大小比较;电离与水解竞争判断]
√
√
√
中难
13
6
实验[特殊实验现象;溶度积]
√
√
√
易
26
非
选
择
题
14
化学工艺流程(实验室测定水泥中钙的含量)
[无机实验]
√
√
√
√
中难
27
15
化学反应原理(有机物丁烷催化脱氢制备丁烯的过程,涉及热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平衡计算,反应条件控制等)
分析问题和解决(解答)化学问题的能力
化学实验与探究能力
了解
理解掌握
综合应用
7
选
择
题
6
有机物[蛋白质的组成元素;糖类、油脂、蛋白质的组成差异]
√
√
易
8
6
阿伏伽德罗常数[阿伏伽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
√
√
中难
10
6
实验[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
√
√
中难
阴阳极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无机实验27化学反应原理有机物丁烷催化脱氢制备丁烯的过程涉及热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平衡计算反应条件控制等概理计算滴定实验配制一定物质量浓度的溶液化学计算等
2017年新课标全国II卷(化学)命题双向细目表
题号
题型
分值
考查的主要内容及知识点
能力要求
知识要求
难度
要求
全国卷IⅡⅢ高考化学双向细目表完整版.doc
2018 年全国卷 I 高考化学双向细目表题分 号数知识目标 2017 考纲要求的核心考点接受、吸收、整合信 息能力7 6 新型电池、环境保护、流程图√8 6 基本营养物质及性质√选 9 6 乙酸乙酯的制备及基本实验操作择 10 6 NA 的相关计算√题 11 6 有机物结构及同分异构体、性质12 6 元素周期表及周期律13 6 电化学的综合运用√1. 实验基本操作及仪器识别26 14 2. 方程式的书写,实验分析√非3. 实验综合考察选1.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择 题272. 流程图分析 14 3. 电极反应式的书写√4. 中和滴定,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书写1. 盖斯定理,速率计算28 15 2. 平衡移动,K 的计算,√电子排布图,微粒半径判断,空间结构,杂化,选 35 15 化学键,电离能,键能,晶格能,晶胞密度计√做算题流程推断,反应类型判断,分子式书写,官能36 15 团, 同分异构体√能力目标 分析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 √ √ √√√ √ √化学实验与 探究的能力√√难度要求 中 易 易 中难 中 中 难中难中难中难中中2018 年全国卷Ⅱ高考化学双向细目表知识目标题分号数2017 考纲要求的核心考点接受、吸收、整合信 息能力7 6 化学与生活(漂白粉,钡餐,抗酸药)√8 6 化学与环境保护,识图选 9 6 有机物甲烷的取代反应择 10 6 元素周期表及周期律,化学键√题 11 6 NA 的相关计算12 6 电化学的综合运用实验综合考察(溶液的配置,气体纯化,探究13 6 速率,维生素 C 的还原性检验)√锌元素1. 方程式的书写,流程图分析。
26 14 2. 离子方程式书写√非3. 电化学,电极反应式的书写选择 题271. 盖斯定理,平衡移动,K 的计算 14 2. 看表格整合知识,识图,速率,平衡常数√1. 氧化还原方程式,2. 实验操作28 15 3. 物质检验(Fe2O3)√4. 中和滴定(终点判断,计算)电子排布图,电子轮廓图,价层电子对互斥理选 35 15 论,分子的性质,空间结构,杂化,化学键,√做电离能,晶胞密度计算题流程推断,反应类型判断,分子式书写,官能36 15 团, 核磁共振氢谱,同分异构体√能力目标 分析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 √ √√√√√ √化学实验与 探究的能力√ √√难度要求易 中 易 中难 中 中难 难中难中难中难中 中2018 年全国卷Ⅲ高考化学双向细目表知识目标题分号数2017 考纲要求的核心考点接受、吸收、整合信 息能力7 6 化学与生活,环保,蛋白质,√8 6 质子数,中子数,化学键,原子个数的计算选 9 6 有机物的性质√择 10 6 实验操作√题 11 6 电化学的综合运用12 6 滴定曲线图13 6 元素周期表及周期律√1. 实验操作26 14 2. 溶液的配置√3. 中和滴定,纯度计算非1. 名称书写选 择272. 氯气性质,氧化还原反应 14 3. 电极反应式的书写√题4. 电池具体分析1. 反应方程式书写2. 盖斯定律计算28 15 3. 转化率计算,平衡常数,平衡移动,图像√分析电子排布式,第一电离能,价层电子对互斥理选 35 15 论,分子的性质,空间结构,杂化,化学键,√做金属的堆积方式,晶胞密度计算题流程推断,反应类型判断,分子式书写,官能36 15 团, 核磁共振氢谱√能力目标 分析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 √ √ √√√√ √化学实验与 探究的能力√ √√难度要求易 中 易 中难 中 难 中难 中难中难中难中中高考一、 考试中途应饮葡萄糖水赠送以下资料 考试知识点技巧大全大脑是记忆的场所,脑中有数亿个神经细胞在不停地进行着繁重的活动,大脑细胞活动需要大量能量。
(完整版)高中化学高考试卷双向细目表分析
精典样卷分析姓名:__ 分值:_____ _一、试卷与命题1、命题依据和原则依据:本套试题在设计要求按照新课程理念要求,依据广东省考试大纲,以能力考查为基本出发点,立足基础知识,重点加强对重要化学知识、实验与探究能力的考查。
重点考查了元素化合物重要性质、电解质溶液、原电池、元素周期表及元素周期律、化学平衡、氧化还原反应和有机化学等化学主干知识,知识回忆与化学计算相结合,无机与有机相结合,考查考生思维的灵活性、广阔性和全面性。
原则:本着试卷要有较高信度,效度,适宜难度,和很好区分度的原则,全套试卷考查范围须知识点全面,不偏不倚,较少或没有重复考查,没有偏题怪题,能很好地区分各类水平的学生。
2、命题特点(指出优点和不足)本套试卷覆盖知识点全面,考查知识点均为考试大纲中重要考查要点。
题量题型均符合考纲要求。
整张试卷的试题体现了考生对重要知识点的理解掌握能力,和对所学化学知识的全面了解熟悉程度以及考生对知识理解延伸能力。
整体考试难度处于中点偏上水平,对考生能力和水平的考查有良好的信度,效度,区分度。
不足在于,同类型题目出得略有重复(如选择题中图像考查);无机推断题涉及太多没学的化学方程式(可设计1,2个未学方程式,但这道题有4个),导致普遍考生推断困难。
实验题考查题目设计不够严谨,给考生模棱两可的理解,和下笔困难的感觉。
3、试卷结构及双向细目表二、学生考试基本情况分析本试卷既考查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又考查了学生对高中化学所学重要知识点的掌握和熟悉程度。
还侧重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延伸思考和学习能力。
学生普遍对试卷中考查的重要知识点掌握良好,如阿伏伽德罗常数;化学反应原理及化学反应平衡;离子检验;元素周期律的知识点等。
但对思维要求能力偏高如最后一道有机推断题的推断和填写这类解题能力有待提高;对知识延展思维能力考核的题目如无机推断题的推断和掌握都有所欠缺;另外对实验题的解题能力和技巧以及题型的应变处理能力都需要努力地提高。
(完整版)考试命题双向细目表
编者按:在备受广大老师关注的课程改革教学中,考试作为教学过程控制的重要环节,在学校教学工作中应受到足够的重视,并且发挥积极的教学评价与教学导向作用。
而且让我们从学生的考试中获得有关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业水平、教师的教学水平与教学中的薄弱环节等许多相关信息,因此作为教师就要进行命题研究,做好试卷的命制与质量分析,才有利于教育质量的提升,才有利于学校的发展,才有利于教师和学生的发展。
那么究竟如何才能命制一份合格的试卷呢?制定双向细目表能够减少我们命题的盲目性,就如何使用双向细目表做如下说明。
希望对老师们今后命题能够起到一些帮助作用。
浅谈如何使用《双向细目表》命制试题考试命题双向细目表是一种考查目标(能力)和考查内容之间的列联表。
制作考试命题双向细目表,是命题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
双向细目表可以使命题工作避免盲目性而具有计划性;使命题者明确测验的目标,把握试题的比例与份量,提高命题的效率和质量。
同时,它对于审查试题的效度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试卷命题双向细目表(一)什么是双向细目表双向细目表是在命题中根据考试的目的和要求制定的测试内容和目标的具体计划,并以图表形式详细、明确地列出各项内容的量化指标,用以规范、指导编题和制卷。
(二)为什么在编制试卷时需要制定双向细目表原因之一:命题双向细目表是设计试卷的蓝图。
它使命题工作避免盲目性而具有计划性,使命题者明确测验的目标,把握试题的比例与分量,提高命题的效率和质量。
原因之二:它对于审查试题的效度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命题双向细目表包括两个维度(双向)的表格,反映测验内容、测验目标、题型与难度之间的关系。
(三)、使用“双向细目表”命制试卷的优点:⑴.避免在命制试卷中出现内容覆盖面不到位的问题(想要考查的内容丢不了)。
⑵.避免同一内容在不同题型中重复出现(此现象极容易发生)。
⑶.便于考前复习,提高考试及格率(此点就教师而言,引领复习更能有针对性和侧重面)。
双向细目表是命题工作的依据,建立了考核的标准,体现了考试的目的。
双向细目表
一.双向细目表的作用命题双向细目表是一种考查目标(能力)和考查内容之间的列联表.它是命题的依据,是核检内容效度的依据,是评价教学质量的依据.如果我们的检测内容和要求与教学脱节,随意用一份试卷进行测试的话,测试结果就不能准确反馈教与学两方面的信息,就有可能挫伤学生学习积极性.为了改变测试命题的随意性,就要求教师用“双向细目表”规范各科测试.各科各备课组在测试前要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详细列出每次测试所要检测的知识点,然后根据“双向细目表"中所列的知识点,结合学生实际及考试区分度的要求进行命题.二.双向细目表的构成一般地,表的纵向列出的各项是要考查的内容即知识点,横向列出的各项是要考查的能力(既在认知行为上要达到的水平),在知识与能力共同确定的方格内是考题分数所占的比例。
因此,这种命题双向细目表具有三个要素:考查目标、考查内容以及考查目标与考查内容的比例。
三、考察目标的不同层次美国教育学家布鲁姆关于教学认知目标(见附件1)分为六个层次,即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这六个层次是相互区别而又相互联系的递进的关系。
一般按照这六个层次来确定各科内容所要达成的考察目标.(在实际操作中可按照课程标准中的知识技能目标区分或者直接简化为A、B、C三个等级。
例如数学新课标中以”了解(认识)、理解、掌握、灵活运用”等刻画知识技能的目标。
)四、具体实施方法1.确定检测内容。
进行测试前,备课组全体教师根据测试的范围和教学目标,共同商定检测内容。
测试可分为形成性测试、终结性测试、水平测试、选拔测试等类型。
2.填写“双向细目表"。
根据教学要求将检测内容编排入具体的题型内。
教学大纲里对各类知识都有明确的要求,每年的中考也有考试要求的说明。
编排时应根据该知识点的具体要求,将其安排到适合的题型。
填好“双向细目表”后,应该认真检查所列的考查内容是否全面、是否符合要教学要求、是否有不必要的重复等等。
3.按照“双向细目表”命题.“双向细目表”是命题的灵魂。
2015-2017全国新课标化学1卷双向细目表及复习建议
2015-2017全国高考新课标Ⅰ卷化学试题双向细目表
复习建议:
1.知识梳理
(1)精读课本。
课本要看细看全,不留死角,易混、易错、易漏的知识点要用不同颜色的彩笔勾划,概念理论要能理解并准确复述。
(2)构建网络。
结合思维导图,对模块知识、主干内容进行梳理,构建知识网络,形成脑海中的资料库。
(3)研究考纲。
对照考纲、考题和双向细目表,明确自己的复习方向,自我诊断复习的效果。
2.规范答题
(1)规范审题。
审题时,笔随题走,逐字逐句读全,对关键字词、条件、数据及时勾划并作出醒目标记,保证不遗漏,提高审题的效率。
(2)规范答题。
文字书写要工整、化学用语要规范、解释简答要全面,计算时要多写步骤。
(3)要了解阅卷标准。
3.错题整理
错题整理的关键不是汇总题目,而是找到错因、对症下药、及时解决问题。
特别是有疑问的点要重点解决,将考点、规律与思路紧密联系,提高对题目分析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号
题型
分值
考查的主要内容及知识点
能力要求
知识要求
难度
要求
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
分析问题和解决(解答)化学问题的能力
化学实验与探究能力
了解
理解掌握
综合应用
7
选
择
题
6
化学与生活必考有机[糖类/VD/蛋白质/微量元素硒]
√
√
易
8
6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
√
√
中
27
14
丁烷催化脱氢制备丁烯//△H计算/平衡转化率及平衡产率与条件图像(即平衡影响因素)/信息“氢气的作用是活化催化剂”对产率影响简答/温度对产率影响简答(图像信息)/[概理+计算]
√
√
√
中
28
15
碘量法测定河水中的溶解氧实验//标准溶液配制仪器/氧的固定化学方程式书写/氧化还原滴定及其终点判断简答/多步反应关系式法计算含氧量/误差分析/[定量实验+元化+计算]
NA[NH4+水解/电子转移数/Vm(混合气体)/等气体分子数可逆反应]
√
√
易
9
6
概理[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ONaMgAlS/半径/金属性/碱性/氧化性]
√
√
中易
10
6
必考有机性质实验[乙烯/乙醇/乙酸/甲烷]
√
√
易
11
6
概理[电解原理(在铝制品表面形成氧化膜/电极/电极反应/SO42-移动)]
√
√
√
中
12
6
概理+计算[二元弱酸H2A电离平衡及计算/平衡体系中各成分的物质的量分数与pH图像/电离平衡常数/各成分浓度关系]
√
√
√
中
13
6
实验操作方案评价[溶度积大小及沉淀转化/铁及其化合物性质/Na及其化合物性质/铵盐性质]
√
√
√
中易
26
非
选
择
题
14
测定水泥样品中钙含量流程//硅及其化合物性质及相关化学方程式书写/铁、铝及其化合物性质/胶体性质/氧化还原滴定及关系式法计算ω(Ca)/[定量测定实验+计算]
√
√
√
中难
√
√
√
中
35
15
我国合成世界首个五氮阴离子盐(N5)6(H3O)3(NH4)4Cl//N电子排布图/电子亲和能/N中的半充满/中心原子杂化、价层电子对、共价键类型/σ键大π键/氢键及表示式/晶胞中粒子数的计算[选考/选3/结构+计算]
√
√
√
中难
36
15
治疗高血压的药物“比索洛尔”的中间体化合物G的合成路线//醇、酚、酯的性质/环氧乙烷结构简式/2-丙醇名称/取代反应类型/醇分子间脱水成醚方程式书写/分子式/同分异构体数6的判断/1HNMR及相关结构简式[选考/选5/有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