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动量和动量定理学案-河北省新乐市第一中学人教版高一物理选修3-5

合集下载

16.2 动量和动量定理 高中物理选修3-5优秀教案优秀教学设计【精品】 (6)

16.2 动量和动量定理   高中物理选修3-5优秀教案优秀教学设计【精品】 (6)
4.会用动量定理解释有关现象,并且掌握用动量定理计算有关一维运动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5.理解动量与动能、动量定理与动能定理的区别。
学法指导
让学生理解动量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循序渐进的让学生建立并理解动量定理
课程导学建议
重点难点
理解动量定理及其矢量性,能掌握一维情况下的计算问题。
教学建议
动量、动量变化量及冲量的矢量性在研究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时都很重要,但是学生初学时往往对此认识不够,需要一开始讲解时,就强调它们的矢量性;在讲解动量定理之前,要做好演示实验;在分析例题时,要明确研究对象和研究的物理过程中的初、末状态,加深对动量定理矢量性的理解;动量定理在生产和生活中都有广泛的应用,要引导学生分析一些应用实例,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口头表述
主题3:
动量定理
我们在前面的学习中引入了动量的概念,现在我们学习的动量定理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动能定理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吗?既然我们在学习动能的时候有能量守恒定律,现在学习的动量有没有动量守恒定律呢?
将动量定理与前面学过的动能定理进行对比分析,来加深对动量定理的学习。
思考动量定理中各物理量的物理意义,根据动量的变化量∆p与冲量I的定义,从中找出它们之间的规律。
16.2动量和动量定理
授课年级
高二
课题
16.2动量和动量定理
课程类型
新授课
课程导学目标
目标解读
1.了解物理学中动量概念的建立过程,体会几代科学家对碰撞中“不变量”的不断追寻。
2.理解动量、动量变化量的概念及其矢量性,能判断动量的方向,会计算一维运动物体的动量变化。
3.理解冲量的概念及其矢量性,理解动量定理的含义及其表达式,知道动量定理适用于变力作用的过程。

高中物理选修3-5学案2:16.2 动量与动量定理

高中物理选修3-5学案2:16.2 动量与动量定理

16.2 动量和动量定理[学习目标]识记:动量定理内容理解:理解动量和冲量的定义,理解其矢量性和普遍性运用:会利用动量定理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重点难点]利用动量定理来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动量和冲量方向问题的理解[自主检测]1、动量定义:(1)公式:(2)动量是量,方向2.冲量定义:(1)公式:(2)冲量是量,方向3.动量定理:物体所受_______的冲量等于物体动量的____________。

这就是动量定理。

公式:[知识点拨](1).动量的变化及计算:.由于动量为矢量,则求解动量的变化时,其运算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①若初末动量在同一直线上,则在选定正方向的前提下,可化矢量运算为代数运算。

②若初末动量不在同一直线上,则运算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③动量和动能都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其数量关系为:;。

(2).冲量的计算方法:①恒力的冲量可用I =Ft 求解。

0p p p t -=∆p k E m p mv E k 22122==m E mv p k 2==②方向不变,但大小随时间线性变化的力的冲量可用求解。

③利用F -t 图中的“面积”求解。

④用动量定理求解(3).应用动量定理解题的思路和一般步骤为:①明确研究对象和物理过程;②分析研究对象在运动过程中的受力情况(找出所有力,画出力的示意图);③选取正方向,确定各力的冲量以及初、未状态的动量的大小及正负;④最后运用动量定理列方程、求解。

(4)动量定理的应用演示实验:鸡蛋落地[演示]先让一个鸡蛋从一米多高的地方下落到细沙堆中,让学生推测一下鸡蛋的“命运”,然后做这个实验,结果发现并没有象学生想象的那样严重:发现鸡蛋不会被打破;然后让鸡蛋从一米多高的地方下落到讲台上,推测一下鸡蛋的“命运”,然后做这个实验,结果鸡蛋被打破。

鸡蛋从某一高度下落,分别与硬板和细沙堆接触前的速度是相同的,也即初动量相同,碰撞后速度均变为零,即末动量均为零,因而在相互作用过程中鸡蛋的动量变化量相同。

高中物理选修3-5学案5:16.2 动量和动量定理

高中物理选修3-5学案5:16.2 动量和动量定理

16.2 动量和动量定理学习目标1.知道动量的概念,知道动量和动量变化量均为矢量,会计算一维情况下的动量变化量.(重点)2.知道冲量的概念,知道冲量是矢量.(重点)3.知道动量定理的确切含义,掌握其表达式.(重点、难点)4.会用动量定理解释碰撞、缓冲等生活中的现象.(难点)知识梳理知识点1. 动量及动量的变化量1.动量(1)定义物体的________与________的乘积,即p=________.(2)单位动量的国际制单位是________,符号是________.(3)方向动量是________量,它的方向与________的方向相同.2.动量的变化量(1)定义:物体在某段时间内_______与_______的矢量差(也是矢量),Δp=________ (矢量式).(2)动量始终保持在一条直线上时的矢量运算:选定一个正方向,动量、动量的变化量用带正、负号的数值表示,从而将矢量运算简化为________运算(此时的正、负号仅表示方向,不表示大小).判断1.动量的方向与物体的速度方向相同()2.物体的质量越大,动量一定越大()3.物体的动量相同,其动能一定也相同()思考1.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时,其动量是否变化?2.在一维运动中,动量正负的含义是什么?小组探讨如图所示,质量为m,速度为v的小球与挡板发生碰撞,碰后以大小不变的速度反向弹回.探讨1:小球碰撞挡板前后的动量是否相同?探讨2:小球碰撞挡板前后的动能是否相同?探讨3:小球碰撞挡板过程中动量变化量大小是多少?核心点击1.对动量的认识(1)瞬时性:通常说物体的动量是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动量,动量的大小可用p=m v 表示.(2)矢量性:动量的方向与物体的瞬时速度的方向相同.(3)相对性:因物体的速度与参考系的选取有关,故物体的动量也与参考系的选取有关.2.动量的变化量是矢量,其表达式Δp=p2-p1为矢量式,运算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当p2、p1在同一条直线上时,可规定正方向,将矢量运算转化为代数运算.3.动量和动能的区别与联系大小 p =m vE k =12m v 2变化情况 v 变化,p 一定变化 v 变化,ΔE k 可能为零联系p =2mE k ,E k =p 22m自主检测1.(多选)关于动量的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动量大的物体,惯性不一定大 B .动量大的物体,运动一定快 C .动量相同的物体,运动方向一定相同 D .动量相同的物体,动能也一定相同2.(多选)关于动量的变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做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增大时,动量的增量Δp 与速度的方向相同B .做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减小时,动量的增量Δp 与运动的方向相反C .物体的速度大小不变时,动量的增量Δp 为零D .物体做曲线运动时,动量的增量Δp 一般不为零3.羽毛球是速度最快的球类运动之一,我国运动员林丹某次扣杀羽毛球的速度为342 km/h ,假设球的速度为90 km/h ,林丹将球以342 km/h 的速度反向击回.设羽毛球质量为5 g ,试求:(1)林丹击球过程中羽毛球的动量变化量;(2)在林丹的这次扣杀中,羽毛球的速度变化、动能变化各是多少?知识点2.冲量和动量定理 1.冲量2.动量定理(1)内容:物体在一个过程始末的____________等于它在这个过程中所受力的冲量. (2)表达式:______________或_______. 判断1.冲量是矢量,其方向与力的方向相同( )2.力越大,力对物体的冲量越大()3.若物体在一段时间内,其动量发生了变化,则物体在这段时间内的合外力一定不为零()思考在跳高比赛时,在运动员落地处为什么要放很厚的海绵垫子?小组探讨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在动摩擦因数为μ的水平面上运动,受到一个与运动方向相同的恒力F作用,经过时间t,速度由v增加到v′.探讨1:在时间t内拉力F的冲量和合外力的冲量各是多大?探讨2:在此过程中,物体动量的变化量是多大?探讨3:恒力F的冲量与物体动量的变化量相等吗?核心点击1.冲量的理解(1)冲量是过程量,它描述的是力作用在物体上的时间积累效应,求冲量时一定要明确所求的是哪一个力在哪一段时间内的冲量.(2)冲量是矢量,冲量的方向与力的方向相同.2.冲量的计算(1)求某个恒力的冲量:用该力和力的作用时间的乘积.(2)求合冲量的两种方法:可分别求每一个力的冲量,再求各冲量的矢量和;另外,如果各个力的作用时间相同,也可以先求合力,再用公式I合=F合Δt求解.(3)求变力的冲量:①若力与时间成线性关系变化,则可用平均力求变力的冲量.②若给出了力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可用面积法求变力的冲量.③利用动量定理求解.3.动量定理的理解(1)动量定理的表达式m v′-m v=F·Δt是矢量式,等号包含了大小相等、方向相同两方面的含义.(2)动量定理反映了合外力的冲量是动量变化的原因.(3)公式中的F是物体所受的合外力,若合外力是变力,则F应是合外力在作用时间内的平均值.4.动量定理的应用(1)定性分析有关现象:①物体的动量变化量一定时,力的作用时间越短,力就越大;力的作用时间越长,力就越小.②作用力一定时,力的作用时间越长,动量变化量越大;力的作用时间越短,动量变化量越小.(2)应用动量定理定量计算的一般步骤:①选定研究对象,明确运动过程.②进行受力分析和运动的初、末状态分析.③选定正方向,根据动量定理列方程求解.自主检测4.(多选)恒力F作用在质量为m的物体上,如图所示,由于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较大,没有被拉动,则经时间t,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拉力F对物体的冲量大小为零B.拉力F对物体的冲量大小为FtC.拉力F对物体的冲量大小是Ft cos θD.合力对物体的冲量大小为零5.人们常说“滴水穿石”,请你根据下面所提供的信息,估算水对石头的冲击力的大小.一瀑布落差为h=20 m,水流量为Q=0.10 m3/s,水的密度ρ=1.0×103 kg/m3,水在最高点和落至石头上后的速度都认为是零.(落在石头上的水立即流走,在讨论石头对水的作用时可以不考虑水的重力,g 取10 m/s2)——★参考答案★——知识梳理知识点1.1.(1)质量速度m v(2)千克米每秒kg·m/s. (3)矢量速度2.(1)末动量初动量p′-p(2)代数判断1.√2.×3.×思考1.[答案]变化.动量是矢量,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时,速度大小不变,方向时刻变化,其动量发生变化.2.[答案]正负号仅表示方向,不表示大小.正号表示动量的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同;负号表示动量的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反.小组探讨探讨1:[答案]不相同.碰撞前后小球的动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探讨2:[答案]相同.探讨3:[答案]2m v.自主检测1.[解析]物体的动量是由速度和质量两个因素决定的.动量大的物体质量不一定大,惯性也不一定大,A对;同样,动量大的物体速度也不一定大,B也错;动量相同指的是动量的大小和方向均相同,而动量的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故动量相同的物体运动方向一定相同,C对;由动量和动能的关系p=2mE k可知,只有质量相同的物体动量相同时,动能才相同,故D错.[答案]AC2.[解析]当做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增大时,其末动量p2大于初动量p1,由矢量的运算法则可知Δp=p2-p1>0,与速度方向相同,如图甲所示,选项A正确;当做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减小时,Δp =p2-p1<0,即p2<p1,如图乙所示,此时Δp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选项B正确;当物体的速度大小不变时,动量可能不变化,即Δp=0,也有可能动量大小不变而方向变化,此种情况Δp≠0,选项C错误;物体做曲线运动时,速度的方向不断变化,故动量不断变化,Δp一般不为零,如图丙所示,选项D正确.故选ABD.甲 乙 丙[答案]ABD3.[解析](1)以球飞回的方向为正方向,则 p 1=m v 1=-5×10-3×903.6 kg·m/s=-0.125 kg·m/sp 2=m v 2=5×10-3×3423.6 kg·m/s =0.475 kg·m/s所以羽毛球的动量变化量为Δp =p 2-p 1=0.475 kg·m/s -(-0.125 kg·m/s) =0.600 kg·m/s即羽毛球的动量变化大小为0.600 kg·m/s ,方向与羽毛球飞回的方向相同. (2)羽毛球的初速度为v 1=-25 m/s 羽毛球的末速度为v 2=95 m/s所以Δv =v 2-v 1=95 m/s -(-25 m/s)=120 m/s 羽毛球的初动能:E k =12m v 21=12×5×10-3×(-25)2 J =1.56 J 羽毛球的末动能:E ′k =12m v 22=12×5×10-3×952 J =22.56 J 所以ΔE k =E ′k -E k =21 J.[答案](1)0.600 kg·m/s 方向与羽毛球飞回的方向相同 (2)120 m/s 21 J 知识点2.1.时间 N·m 力 时间2.(1)动量变化量 (2)m v ′-m v =F (t ′-t ) p ′-p =I . 判断1.√ 2.× 3.√ 思考[答案]跳过横杆后,落地时速度较大.人落到海绵垫子上时,可经过较长的时间使速度减小到零,在动量变化相同的情况下,人受到的冲力减小,对运动员起到保护作用.小组探讨探讨1:[答案]Ft (F -μmg )t . 探讨2:[答案]m v ′-m v .探讨3:[答案]不相等.合外力的冲量(F -μmg )t 与动量的变化量才相等. 自主检测4.[解析]对冲量的计算一定要分清求的是哪个力的冲量,是某一个力的冲量、是合力的冲量、是分力的冲量还是某一个方向上力的冲量,某一个力的冲量与另一个力的冲量无关,故拉力F 的冲量为Ft ,A 、C 错误,B 正确;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合力为零,合力的冲量为零,D 正确.[答案]BD5.[解析]设水滴下落与石头碰前速度为v ,则有 mgh =12m v 2设时间Δt 内有质量为Δm 的水冲到石头上,石头对水的作用力为F ,由动量定理得: -F Δt =0-Δm v 又因Δm =ρQ Δt联立得:F =ρQ 2gh =2×103 N由牛顿第三定律,水对石头的作用力:F ′=F =2×103 N ,方向竖直向下. [答案]2×103 N。

16.2 动量和动量定理 高中物理选修3-5优秀教案优秀教学设计【精品】 (8)

16.2 动量和动量定理   高中物理选修3-5优秀教案优秀教学设计【精品】 (8)

16.2 动量和动量定理【知识与技能】1.理解动量定理的确切含义和表达式,知道动量定理适用于变力.2.会用动量定理解释有关物理现象,并能掌握一维情况下的计算问题.【过程与方法】运用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推导出动量定理表达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运用所学知识推导新的规律,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新知识的欲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动量定理的确切含义和表达式教学难点:会用动量定理解释有关物理现象,并能掌握一维情况下的计算问题【教学过程】重难点一、对动量的理解对动量的理解1.动量是状态量求动量时要明确是哪一物体在哪一状态(时刻)的动量,p=m v中的速度v是瞬时速度.2.动量的矢量性动量的方向与物体的瞬时速度的方向相同,有关动量的运算,如果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则选定一个正方向后,动量的矢量运算就可以转化为代数运算了.3.动量的相对性指物体的动量与参考系的选择有关,选不同的参考系时,同一物体的动量可能不同,通常在不说明参考系的情况下,物体的动量是指物体相对地面的动量.4.动量与速度、动能的区别和联系(1)动量与速度a.区别: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和方向;动量在描述物体运动方面更进一步,更能体现运动物体的作用效果.b.联系:动量和速度都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都是矢量,动量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p=m v.(2)动量和动能的比较5. 动量的变化量.(1)动量是矢量,它的大小p=m v,方向与速度的方向相同.因此,速度发生变化时,物体的动量也发生变化.速度的大小或方向发生变化时,速度就发生变化,物体具有的动量的大小或方向也相应发生变化,我们就说物体的动量发生了变化.设物体的初动量p1=m v1,末动量p2=m v2,则物体动量的变化:Δp=p2-p1=m v2-m v1由于动量是矢量,因此,上式一般意义上是矢量式动量改变有三种情况①动量的大小和方向都发生变化,对同一物体而言p=m v,则物体的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发生变化;②动量的方向改变而大小不变,对同一物体来讲,物体的速度方向发生改变而速度大小没有变化,如匀速圆周运动的情况;③动量的方向没有发生变化,仅动量的大小发生变化,对同一物体来说,就是速度的方向没有发生变化,仅速度的大小改变.【特别提醒】动量是矢量,比较两个物体的动量时,不能仅比较大小,也应比较方向,只有大小相等、方向相同的两个动量才能相等.【典型例题】质量为0.1 kg的小球从1.25 m高处自由落下,与地面碰撞后反弹回0.8 m 高处.取竖直向下为正方向,且g=10 m/s2.求:(1)小球与地面碰前瞬间的动量;(2)球与地面碰撞过程中动量的变化.【审题指导】(1)小球自由下落时,加速度为g,由速度位移关系公式求出小球碰地前瞬间的速度,再求出动量.(2)由速度位移关系求出小球碰地后瞬间的速率.取竖直向下方向为正方向,分别表示出碰地前后小球的动量,小球动量的变化量等于末动量与初动量的差【答案】(1)小球与地面碰前瞬间的动量为0.5 kg·m/s(2)球与地面碰撞过程中动量的变化大小是0.9 kg·m/s,方向竖直向上【解析】(1)设小球从1.25 m高处自由落下碰地前瞬间的速率15m/s ==v所以小球与地面碰前瞬间的动量p1=m v1=0.1×5 kg·m/s=0.5 kg·m/s.(2)取竖直向下方向为正方向,小球碰地后瞬间的速率为24m/s ==-v则小球与地面碰撞过程中动量的变化为:Δp=m v2-m v1=[0.1×(-4)-0.1×5] kg·m/s=-0.9 kg·m/s,负号表示方向竖直向上.重难点二、对冲量的理解对冲量的理解1.对冲量的理解(1)冲量是过程量:冲量描述的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对时间的积累效应,与某一过程相对应.(2)冲量的矢量性:冲量是矢量,在作用时间内力的方向不变时,冲量的方向与力的方向相同,如果力的方向是变化的,则冲量的方向与相应时间内物体动量变化量的方向相同.(3)冲量的绝对性:冲量仅由力和时间两个因素决定,具有绝对性.2.冲量的计算(1)单个力的冲量:利用公式I=Ft计算.(2)合力的冲量:①如果是一维情形,可以化为代数和,如果不在一条直线上,求合冲量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②两种方法:可分别求每一个力的冲量,再求各冲量的矢量和;另外,如果各个力的作用时间相同,也可以先求合力,再用公式I合=F合·Δt求解.③变力的冲量:用动量定理列式求解.【特别提醒】(1)冲量是矢量,求冲量的大小时一定要注意是力与其对应的时间的乘积.(2)判断两个力的冲量是否相同,必须满足冲量的大小和方向都相同,缺一不可.【典型例题】关于冲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冲量是物体动量变化的原因B.作用在静止的物体上的力的冲量一定为零C.动量越大的物体受到的冲量越大D.冲量的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答案】A重难点三、对动量定理的理解和应用1.对动量定理的理解(1) 动量定理反映了合外力的冲量是动量变化的原因.(2)动量定理的表达式是矢量式,它说明合外力的冲量跟物体动量变化量不仅大小相等,而且方向相同.运用动量定理主要是一维的问题,要注意正方向的规定.(3)动量的变化率和动量的变化量由动量定理可以得出F =p ′-p t,它说明动量的变化率决定于物体所受的合外力. 而由动量定理I =Δp 知动量的变化量决定于合外力的冲量,它不仅与物体的受力有关,还与力的作用时间有关.2.动量定理的应用(1)应用动量定理F Δt =Δp 定性解释常见物理现象.由上式可以看出如果保持Δp 一定,则力作用的时间越短,冲力就越大.因此在需要增大作用力时,可尽量减少作用的时间,如打击、碰撞等由于作用时间短、作用力往往较大.反之,作用时间越长,力F 就越小,因此在需要减小作用力的时候,可想办法延长力的作用时间,如利用海棉或弹簧的缓冲作用来延长作用时间,达到减小作用力的目的.(2)应用I =Δp 求变力的冲量.如果物体受到大小、方向不变的力的作用,既可以应用F Δt 求力的冲量,也可以应用物体动量改变Δp 的大小和方向来替代力的冲量.如果物体受到大小、方向改变的力的作用,则不能直接用F Δt 求变力的冲量,这时可以求在该力冲量作用下物体动量改变Δp 的大小和方向,替代变力的冲量.3.应用动量定理解题的一般步骤(1)选定研究对象,明确运动过程.(2)进行受力分析和运动的初、末状态分析.(3)选定正方向,根据动量定理列方程求解.【典型例题】用0.5kg 的铁锤把钉子钉进木头里,打击时铁锤的速度v =4.0m/s ,如果打击后铁锤的速度变为0,打击的作用时间是0.01s ,(g 取10m/s 2)那么:(1)不计铁锤受的重力,铁锤钉钉子的平均作用力是多大?(2)考虑铁锤受的重力,铁锤钉钉子的平均作用力又是多大?(3)比较(1)和(2),讨论是否要计铁锤的重力.【答案】(1)200N ,方向竖直向下 (2)205N ,方向竖直向下 (3)见解析【解析】(1)以铁锤为研究对象,不计重力时,只受钉子的作用力,方向竖直向上,设为F 1,取竖直向上为正,由动量定理可得F 1t =0-m v所以F 1=-0.5×(-4.0)0.01N =200N ,方向竖直向上. 由牛顿第三定律知铁锤钉钉子的作用力为200N ,方向竖直向下.(2)若考虑重力,设此时受钉子的作用力为F 2,对铁锤应用动量定理,取竖直向上为正. (F 2+mg )t =0-m v (矢量式)F 2=-5×(-4.0)0.01N -0.5×(-10)N =205N ,方向竖直向上. 由牛顿第三定律知,此时铁锤钉钉子的作用力为205N ,方向竖直向下.(3)比较F 1与F 2,其相对误差为|F 2-F 1|F 1×100%=2.5%,可见本题中重力的影响可忽略.。

高中物理选修3-5《动量和动量定理》学案

高中物理选修3-5《动量和动量定理》学案

16.2《动量和动量定理》学案知识目标:(1)理解动量守恒定律的确切含义和表达式(2)知道定律的适用条件和适用范围理解动量定理的确切含义和表达式,(3)知道动量定理适用于变力。

(4)会用动量定理解释有关物理现象,并能掌握一维情况下的计算问题学习过程光滑桌面上有两1、2两个小球。

1球的质量为0.3 kg,以速度8 m/s跟质量0.1 kg的静止的2球发生碰撞,碰撞后2球的速度变为9 m/s,1球的速度变为5 m/s,方向与原来相同。

根据这些实验数据,晓明对这次碰撞的规律做了如下几项猜想。

(1)碰撞后2球获得了速度,是否是1球把速度传递给了2球?(2)碰撞后2球获得了动能,是否是1球把动能传递给了2球?(3)请你根据以上实验数据猜想:有一个什么物理量,在这次碰撞中,2球所增加的这个量与1球所减小的这个量相等?请计算表明。

一、动量1、概念:2、定义式:3、单位:4、对动量的理解:(1)(2)(3)阅读教材回答下列问题讨论一下动量和动能的关系1.动量和动能都是描述物体运动过程中的状态2.动量是量,动能是量动量发生变化时,动能发生变化,动能发生变化时,动量发生变化3.定量关系试讨论以下几种运动的动量变化情况。

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物体做平抛运动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二、动量的变化1.定义:2.表达式:说明:①动量的变化等于状态动量减状态的动量,其方向与的方向相同.②动量的变化也叫动量的或动量的量.例1、一个质量是0.1kg的钢球,以6m/s的速度水平向右运动,碰到一个坚硬物后被弹回,沿着同一直线以6m/s的速度水平向左运动(如图),碰撞前后钢球的动量各是多少?碰撞前后钢球的动量变化了多少?例2、一质量为0.5kg的木块以10m/s速度沿倾角为300的光滑斜面向上滑动(设斜面足够长), 求木块在1s末的动量和3s内的动量变化量的大小?(g=10m/s2)思考:在运算动量变化量时应该注意什么?v030三、动量定理1、质量为M 的物体在水平恒力F 的作用下,经过时间t,速度由v0变为v t,由牛顿第二定律知:而加速度:整理得:1、冲量(I):在物理学中,叫做力的冲量。

高中物理16_2动量和动量定理学案新人教版选修3-5

高中物理16_2动量和动量定理学案新人教版选修3-5

课时16. 2动量和动量定理1. 了解物理学中动量概念的建立过程,体会几代科学家对碰撞中“不变量”的不断追寻。

2. 理解动量、动量变化量的概念及其矢量性,能判断动量的方向,会计算一维运动物体的动量变化。

3. 理解冲量的概念及其矢量性,理解动量定理的含义及其表达式,知道动量定理适用于变力作用的过程。

4. 会用动量定理解释有关现象,并且掌握用动量定理计算有关一维运动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5. 理解动量与动能、动量定理与动能定理的区别。

1. 动量(1)物理学中把物体的①与其某时刻的②的乘积叫作物体在此时刻的动量,用字母③表示,动量的单位是④。

(2)动量是⑤量,动量的方向与⑥的方向相同。

2. 动量的变化(1)物体在某段时间内⑦与⑧的矢量差叫作物体这段时间内的动量的变化。

(2)计算式:Δp=⑨。

(3)动量的变化也是⑩量。

3. 冲量(1)物理学中把与的乘积叫作力在这段时间内的冲量,用字母表示,冲量的单位是。

(2)计算式:I=。

(3)冲量也是量。

4. 动量定理(1)内容:物体在一个过程始末的动量变化量等于它在这个过程中。

(2)表达式:Δp=。

(3)适用范围:动量定理不仅适用于恒力,也适用于。

主题1:动量情景:1668年,克里斯蒂安·惠更斯发表了一篇论文,总结了他对碰撞问题的实验和理论研究。

他认为:“在两个物体发生碰撞时,每个物体所具有的‘动量’在碰撞时可能增加,也可能减少,但是两个物体的动量在同一个方向上的总和却保持不变,如果减去反方向运动的话。

”问题:阅读教材中“动量”部分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动量?(2)你认为惠更斯说的“如果减去反方向运动的话”是什么意思?主题2:冲量情景:我们知道,骑自行车时,用较大的力蹬车,在较短的时间内就能达到较快的速度,而用较小的力蹬车,在较长的时间内也能达到这个速度。

问题:为什么两种情况下,自行车的速度却相同呢?物体速度的变化由哪些因素决定?主题3:动量定理情景:一个质量m=5 kg的物体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现在分别用5 N、10 N、20 N 的水平拉力F使其速度v达到20 m/s。

16.2 动量和动量定理 高中物理选修3-5优秀教案优秀教学设计【精品】 (10)

16.2 动量和动量定理   高中物理选修3-5优秀教案优秀教学设计【精品】 (10)

16.2 动量和动量定理一、教材分析1、《课程标准》的要求:理解动量和冲量的概念以及动量定理的确切含义,会用动量定理解释有关现象及计算简单问题。

2、本节内容在物理知识体系中的地位本节内容是牛顿第二定律的进一步展开。

它侧重于力在时间上的积累效果,为解决力学问题开辟了新的路径,尤其是打击和碰撞类的问题。

所以动量定理知识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生活技术和科学研究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学习这部分知识有着重要意义。

二、学情分析在高一时,学生已经掌握了牛顿第二定律,动力学分析方法,动能和动能定理的相关内容,这些知识为本节内容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此外,经过前面的学习已经建立起一定的实验观察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探究学习能力,而且还掌握了通过建立物理模型探究物理现象的方法。

这也是本节所要强调的、学习和研究动量定理的方法。

由于学生具有这样的知识基础、能力水平和物理思维与方法,再加上他们对未知新事物有较强的探究欲望,所以要掌握动量定理是完全能够实现的。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动量的概念,知道动量和动量变化均为矢量,会计算一维情况下的动量变化。

(2)理解冲量的概念,知道冲量是矢量,掌握冲量和动量变化的关系。

(3)理解动量定理的确切含义,掌握其表达式。

(4)能运用动量定理解释有关现象和计算简单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与思考,培养学生观察、总结的能力;(2)引导学生在研究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同时在过程中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自然科学规律发展的深远意义及对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2)通过实践和探究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3)通过动量定理的推导,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推理方法。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动量和冲量概念的理解。

(2)动量定理的推导和对动量定理的理解; (3)利用动量定理解释有关生活现象和相关计算。

高中物理 动量与动量定理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3-5

高中物理 动量与动量定理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3-5
(2)说明:
①动量的变化量等于物体末动量与初动量的之差;
②冲量的大小总等于动量改变量的大小, 冲量的方向总跟动量改变量的方向一致,也就是说与合理的方向相同;
③F可以是恒力也可以变力,动量定理通常用来解决碰撞、打击一类问题。
三.应用
1.讨论:在动量 变化量一定的情况下, 与 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 与 成反比。
2.动量定理的内容及应用。
教学流程
多媒体辅助教学内容
课堂同步练习:
课堂 要求学生掌握的内容:会用动量定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板书设计
动量动量定理
一.冲量
1.定义:力与力的作用时间的乘积叫做力的冲量。
2.公式: 单位为
3.冲量是矢量,方向与合力方向一致
二.动量
1.质量和速度的乘积叫做物体的动量。
2.公式: 单位为
3.动量是矢量,方向与速度方向一致。
三.动量定理
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冲量等于它的动量的改变量,这叫做动量定理。
课后作业
习题
课后反思与
反馈
(2)在足球场迎头飞来的足球人会用头去顶,那如果换成以相同速度飞来的铅球人就会躲开。( 同 不同)
通过讨论得出结论: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效果不仅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还
和物体的速度有关。换句话说,就是与物体的动量有关。
三.动量定理
动量定理: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冲量等于它的动量的改变量,这叫做动量定理。
(1)公式:
墨水瓶下压一张纸条,要想把纸条从底下抽出又要保证墨水瓶不动,应该缓缓、小心地将纸条抽出,还是快速地将纸条抽出?说明理由。
1.运送易碎 物品时,需要在物品与物品间、物品与箱子间垫衬纸屑、泡沫塑料等柔
软 物体,为什么要这样做?

高中物理16.2动量和动量定理导学案新人教版选修3-5

高中物理16.2动量和动量定理导学案新人教版选修3-5

高中物理 16.2 动量和动量定理导学案新人教版选修3-5【学习目标】1.了解物理学中动量概念的建立过程。

2.理解动量和动量的变化及其矢量性,会正确计算做一维运动的物体的动量变化。

3.理解冲量概念,理解动量定理及其表达式。

4.能够利用动量定理解释有关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

5.理解动量与动能、动量定理与动能定理的区别。

【重点难点】1.理解动量定理的矢量性2.利用动量定理解释实际问题【学习内容】【自主预习】一、动量:1、定义:物体的______和______的乘积。

2、定义式:p=______。

3、单位:______。

4、方向:动量是矢量,方向与______的方向相同,因此动量的运算服从____________法则。

5、动量的变化量:(1)定义:物体在某段时间内______与______的矢量差(也是矢量)。

(2)公式:∆P=____________(矢量式)。

(3)方向:与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相同,(4)同一直线上动量变化的计算:选定一个正方向,与正方向同向的动量取正值,与正方向反向的动量取负值,从而将矢量运算简化为代数运算。

计算结果中的正负号仅代表______,不代表______。

二、动量定理1、与的乘积叫做力的冲量2、冲量的数学表达式为 I=,单位:。

3、冲量是矢量,其方向与一致。

(如果力的方向在作用时间内不变,冲量的方向就与力的方向相同)4、动量定理的内容是:5、动量定理的数学表达式为:。

说明:①动量定理中的Ft指的是的冲量②动量定理描述的是一个过程,它表明物体所受是物体的原因,物体动量的变化是由它受到的外力经过一段时间积累的结果.③Ft=p′-p是一个矢量式,运算应遵循.若动量定理公式中各量均在一条直线上,可规定某一方向为正,根据已知各量的方向确定它们的正负,从而把矢量运算简化为代数运算.④动量定理说明合外力的冲量与研究对象的动量增量的数值,方向,单位.但不能认为合外力的冲量就是动量的增量.⑤动量定理既适用于恒力,也适用于.对于变力的情况, F应理解为变力在作用时间内的平均值.【课堂小结与反思】【典型例题】【例1】通过解答以下两个小题,思考动量与动能的区别。

高中物理选修3-5学案3:16.2 动量和动量定理

高中物理选修3-5学案3:16.2 动量和动量定理

16.2 动量和动量定理学习目标1、理解动量守恒定律的确切含义和表达式,知道定律的适用条件和适用范围;2、在理解动量守恒定律的确切含义的基础上正确区分内力和外力;3、培养逻辑思维能力,会应用动量守恒定律分析计算有关问题.自主预习1.动量(1)定义:物理学中把物体的________跟运动________的乘积m v叫作动量.(2)公式:p=_______.(3)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动量的单位是________,符号为________.(4)矢量性:由于速度是矢量,所以动量是_____量,它的方向与________的方向相同,运算遵循__________定则.2.动量的变化量(1)定义:物体在某段时间内_______与_______的矢量差(也是矢量),Δp=_______(矢量式).(2)动量始终保持在一条直线上时的运算:选定一个正方向,动量、动量的变化量用带正、负号的数值表示,从而将矢量运算简化为_____运算(此时的正、负号仅表示方向,不表示大小).3.冲量(1)定义:______与力的____________的乘积叫作力的冲量.(2)表达式:________.(3)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冲量的单位是________,符号是________.(4)矢量性:冲量是矢量,力的冲量方向跟________的方向相同.4.动量定理(1)表述:物体在一个过程始末的________等于它在这个过程中所受力的冲量.(2)表达式:______________=Ft,或p′-p=I.(3)适用条件:动量定理不仅适用于恒力,也适用于________.(4)说明:对于变力的冲量,动量定理中的F应理解为变力在作用时间内的平均值.重难点透析1.动量及动量的变化(1)动量是状态量进行动量运算时,要明确是哪一个物体在哪一个状态(时刻)的动量。

公式p=m v中的速度v是瞬时速度。

(2)动量具有相对性物体的动量与参考系的选择有关。

2024-2025学年高中物理第16章动量守恒定律2动量和动量定理教案新人教版选修3-5

2024-2025学年高中物理第16章动量守恒定律2动量和动量定理教案新人教版选修3-5
8.动量定理的推导:动量定理的推导可以通过牛顿第二定律F = ma和动量的定义p = mv来进行。将牛顿第二定律中的加速度a替换为速度变化量Δv,即FΔt = mΔv,得到动量定理的数学表达式Δp = mΔv。
9.动量守恒的推导:动量守恒的推导可以通过系统的总动量在相互作用过程中的不变性来进行。假设系统由两个物体组成,分别为物体1和物体2,物体1的动量为p1 = m1v1,物体2的动量为p2 = m2v2。在相互作用过程中,物体1对物体2的作用力与物体2对物体1的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即F12 = -F21。根据动量定理,物体1的动量变化量为Δp1 = F12Δt,物体2的动量变化量为Δp2 = F21Δt。将两个动量变化量相加,得到系统总动量的变化量为Δp1 + Δp2 = 0,即系统总动量保持不变。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动量定理的数学表达式及含义
2.动量定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难点:
1.动量定理的数学推导过程
2.动量定理在复杂情境中的应用
解决办法:
1.通过物理实验和动画演示,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动量定理的物理意义,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动量定理的理解。
2.分步骤讲解动量定理的数学推导过程,通过例题演示动量定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动量定理的解题方法。
3.提供丰富的练习题,涵盖不同难度的题目,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动量定理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4.组织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分享解题心得,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教学资源
1.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室、物理实验室、计算机、投影仪、白板、教学模型等。
2.课程平台:学校教学管理系统、物理教学资源库等。
3.信息化资源:动量和动量定理相关的教学视频、动画、PPT课件、练习题等。

[推荐学习]高中物理《16.2 动量及动量定理》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选修3-5

[推荐学习]高中物理《16.2 动量及动量定理》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选修3-5
动量及动量定理
课题
16-2动量及动量定理
课型
新课(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理解动量和冲量的的概念,知道动量和冲量是矢量
2、知道动量变化量的概念,会计算 一维情况下的动量的变化量
3、理解动量定理的确切含义,掌握其表达式
4、会用动量定理解释碰撞、缓冲等现象
学法
导学案学习
项目

1.了解动量、动量变化量、冲量的概念。
(4)方向:动量是矢量,它的方向与_____方向相同。
2.动量的变化量:
(1)因为p=mv,是矢量,只要m的大小,v的大小和v的方向三者中任何一个发生了__ ___,动量p就发生变化。
(2)动量的变化量Δp也是矢量,其方向与速 度的__________的方向相同。
(3)动量变化量Δp的大小,一般都是用末动量减初动量,也称为___________。
(1)当小球落地时,小球的动量;(2)小球从抛出至落地过程中动量的增量。
五、课后练习(作业)
4、跳远时,跳在沙坑里比跳在水泥地上安全,这是由于()
A.人跳在沙坑里的动量比跳在水泥地上小B.人跳在沙坑里的动量变化比跳在水泥地上小
C.人跳在沙坑里受到的冲量比跳在水泥地上小D.人跳在沙坑里受到的冲力比跳在水泥地上小
2.动量定理的应用:(1)结合“汽车碰撞试验”提出增加安全系数的几点建议。
(2) 在进行跳高或撑杆跳高比赛时,为什么要放上厚厚的海绵垫子?
三、我的疑惑
四、课堂训练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速度大的物体,它的动量一定大B.动量大的物体,它的速度不一定大
C.动量大的物体,其动量变化量也一定大D.动量定理只适用于恒力作用的物体
(5)矢量性:如果力的方向恒定,则冲量I的方向与力的方向_____;如果力的方向是变化的,则冲量的方向可由相应时间内物体动量_______的方向确定。

2动量和动量定理-人教版选修3-5教案

2动量和动量定理-人教版选修3-5教案

动量和动量定理-人教版选修3-5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动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理解动量定理的意义和适用范围,能够应用动量定理解决实际问题;•理解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并应用于实际问题;•了解推动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和观察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强化学生学科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个人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动量概念的掌握;•动量定理的应用;•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2. 教学难点•动量定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三、教学内容和步骤1. 动量概念•讲解动量的概念,给出动量的计算公式;•安排实验:利用弹簧秤和一些物块测定物块的重量和速度,计算物块的动量大小和方向。

2. 动量定理•讲解动量定理的概念和公式;•安排实验:将小车从不同的高度处推下,并记录下小车撞上静止物体后的速度,通过公式计算出小车的动量变化,验证动量定理;•针对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应用动量定理进行解决。

3. 动量守恒定律•讲解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和公式;•安排实验:利用气垫小车和墙壁进行碰撞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引导学生应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4. 推动力•讲解推动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安排实验:利用弹簧秤和小车进行实验,测量推动力的大小,并计算出小车的加速度。

四、教学方式和方法•课堂讲解;•实验探究;•问题解答;•合作探究。

五、教学资源和手段•坐标轴实验装置;•力与运动的探究装置;•相应的讲义、实验指导书。

六、教学评价与反思本节课主要是对动量概念、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

通过生动的实验操作,学生对动量概念、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更加深刻,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和表达能力。

16.2 动量和动量定理 高中物理选修3-5优秀教案优秀教学设计【精品】 (2)

16.2 动量和动量定理   高中物理选修3-5优秀教案优秀教学设计【精品】 (2)

16.2 动量和动量定理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动量和冲量的定义及其矢量性,会正确计算一维空间内物体动量的变化。

2.理解动量定理的确切含义和表达式,知道动量定理适用于变力。

3.能够初步利用动量定理解释有关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动量定理的探究过程,尝试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认识物理模型工具在物理学的作用。

(2)能够应用动量定理处理一些与生产和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交流、合作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运用所学知识推导新的规律,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激发学生探索新知识的欲望。

通过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观察,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实验导入:板书:动量和动量定理新课内容最近我们举行了高一年级排球比赛,咱们班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我想问的是:如果飞来的是铅球,你还敢去接吗?肯定不敢。

为什么?说明了什么?答:质量越大,运动物体的作用效果越强。

问:子弹质量不大吧,如果高速飞来的子弹,你敢接吗?又说明了什么?答:物体速度越大,作用效果越强。

结论:运动物体的作用效果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都有关系。

设计意图:学生在这种特殊情况下推导出动量定理Ft m 'm =-v v 。

在讨论的基础上指出:物理学中把Ft I =叫做力对物体的冲量,在”“t F -图像中,面积表示冲量;冲量也是矢量,方向与力的方向有关,是过程量;冲量的单位N s ⋅应该和动量的单位kg m /s ⋅相等。

(1.师生推导出F t m 'm ∆=-v v ;2.物理学中把F △t 叫做力对物体的冲量,冲量也是矢量,恒力的冲量方向与力的方向相同,过程量,单位等。

)四、动量定理师:这一个表达式就是著名的动量定理。

(指导学生认识和理解动量定理)1.矢量性 合外力的冲量方向与动量变化的方向相同,合外力的冲量与合外力的方向或速度变化量的方向一致。

2.过程性 动量定理研究的是一段过程。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 16.2动量和动量定理教案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 16.2动量和动量定理教案

《动量和动量定理》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人教版选修3-5)》第16章第2节——“动量和动量定理”。

二、教材分析(一)教材地位《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人教版选修3-5)》第16章第2节(动量和动量定理)中的动量定理,是物理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动量定理尽管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推导出来的,但动量定理的适用范围比牛顿第二定律要广。

更重要的是,动量定理将过程量(冲量)与两个简单的状态量(动量)的差(动量的变化)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应用起来比牛顿第二定律更方便。

因此,本节课既是本章的核心内容,也是高中物理的重点内容。

(二)新课标要求1、知识与技能:(1)理解动量和冲量的概念。

(2)理解动量定理的确切含义和表达式,知道动量定理的适用性、矢量性。

(3)会用动量定理解释有关物理现象,会用动量定理解决实际问题(限一维情况)。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动量定理的推导过程,培养学生的理论探究能力。

(2)通过阅读课文、科学猜想、讨论交流、理论探究和实验探究,使学生体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法。

(3)通过对人类认识动量是矢量的历史过程的学习,使学生体会物理学的研究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人类认识动量是矢量的历史过程的学习,激励学生刻苦学习,勇于探索。

(2)通过实验演示、科学猜想、理论探究和实验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和创新欲望。

(3)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常见现象,解决问题,使学生体味成功的喜悦。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1)动量定理的物理意义。

(2)应用动量定理解释有关物理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运用动量定理解题(一维问题)的方法。

(四)教法和学法:1、教法:采取综合教学法,如问题激励法、实验演示法、讲授法、练习法、启发式等。

2、学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理论探究和实验探究等。

(五)实验器材:生鸡蛋四个,木板一块,厚枕头一个,砖两块,泡沫塑料两块,铁锤一把;实物投影仪一台,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一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若质量为60kg的 运动员(包括球)以5m/s的速度向东 奔跑,他的动量是多大?方向如何?若他以大小不变的速 率做曲线运动时,他的动量是否变化?
(2)若这名运动员与对方运动员相撞后速度变为零,他的 动量的变化量为多大?动量的变化量方向如何?
答案(1)300kg·m/s方向向东 做曲线运动时他的运动方向改变,所以他的动量也改变
(2)300kg·m/s方向向西
[知识梳理动量和动量的变化量
1.动量p
(1)定义: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的乘积叫做物体的动量.
符号:p.单位:kg·m/s.
(2)动量的矢量性:动量是矢(填“矢”或“标”)量,方向与速度的方向相 同.
(3)动量是状态量:进行运算时必须明确是哪个物体在哪一 状态(时刻)的动量.
二、动量定理
[导学探究]
1.如图1所示,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在恒力F作用下沿光滑水平面运动,经过时间t,物体的速度从v变为v′,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推导物体的 动量改变量Δp与恒力F及作用时间t的关系.
答案 这个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加速度a= ①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ma②
由①②得F=m
整理得:Ft=m(v′-v)=mv′-mv
即Ft=mv′-mv=Δp.
2.在日常生活中,有不少这样的事例:
跳远时要跳在沙坑里;跳高时在下落处要放海绵垫子;从高处往下跳,落地后双腿往往要弯曲;
轮船边缘及轮渡的码头上都装有橡胶轮胎……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 为了缓冲,以减小作用力.
[知识梳理]冲量的概念和动量定理
1.冲量
(1)冲量的定义式:I=Ft.
[即学即用]
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动量相同的物体,运动 方向一定相同.(√ )
(2)一个物体(质量不变)的动 量改变,它的动能一定改变.(×)
(3)一个物体(质量不变)的动能改变,它的动量一定改变.(√)
(4)冲量是矢量,其方向与力的方向相同.(√)
(5)若物体在一段时间内,其动量发生了变化,则物体在这段时间内受到的合外力一定不为零.
(√)
(6)物体受到的合力的冲量越大,它的动量变化量一定越大.(√)
2.质量为m的物体以初速度v竖直向上抛出,经时间t,达到最高点,速度变为0,以竖直向上为正方向,重力加速度为g,在这个过程 中,物体的动量变化量是________,重力的冲量是__________.
答案 -mv-mgt
课后反思:
2.动量变化量Δp=p′-p
(1)矢量性:与速度变化的方向相同.
(2)当p′、p在一条直线上时,先规定正方 向,再用正、负表示p′、p, 则可用Δp=p′-p=mv′-mv进行代数运算.
3.动量p=mv与动能Ek= mv2的区别
(1)动量是矢量,而动能是标(填“矢”或“标”)量.
(2)当速度发生变化时,物体的动量发生变化,而动能不一定(填“一定”或“不一定”)发生变化.
(2)冲量是过程(填“过程”或“状态”)量,反映的是力在一段时间内的积累效应,求冲量时一定要明确是哪一个力在哪一段时间内的冲量.
(3)冲量是矢(填“矢”或“标”)量,若是恒力的冲量,则冲量的方向与力F的方向相同.
2.动量定理
(1)物体在一个过程始末的动量变化量等于它在这个过程中所受力的冲量.
(2)动量定理的数学表达式:F(t′-t)=mv′-mv,其中F为物体受到的合外力.
备课人:路江伟张欣时间:
知识要求:
1.理解动量的概念,掌握动量定理及其表达式.
2.了解冲量的概念,掌握冲量与动量变化的关系.
3.知道牛顿第二定律的动量表示形式.
4.能运用动量定理解释有关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
一、动量
[导学探究]在激烈的橄榄球赛场上,一个较瘦弱的运动员携球奔跑迎面撞上了高大结实的对方运动员,自己被撞倒在地,而对方却几乎不受影响.这说明运动物体产生的效果不仅与速度有关,而且与质量有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