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动量定理教案
《动量定理》教案
《动量定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动量的概念,掌握动量的计算公式。
2. 让学生了解动量定理的内容,理解动量定理的意义。
3. 培养学生运用动量定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动量的概念及计算公式2. 动量定理的内容及意义3. 动量定理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动量的概念及计算公式2. 动量定理的应用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动量的概念、计算公式及动量定理的内容和意义。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动量定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采用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动量定理的适用范围和条件。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交通事故案例,引导学生关注动量定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新课:讲解动量的概念、计算公式,动量定理的内容和意义。
3. 案例分析:分析动量定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碰撞、爆炸等。
4. 讨论:让学生探讨动量定理的适用范围和条件,引导学生思考动量定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局限性。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后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为学生提供反馈。
六、教学活动设计1. 互动提问:在讲解动量定理之前,先向学生提问:“什么是力?力是如何作用于物体的?”引导学生回顾力的概念和作用。
3. 案例分析:通过展示不同类型的碰撞和爆炸案例,让学生运用动量定理进行分析,并提出问题:“在这些情况下,动量如何守恒?”、“如何计算碰撞前后的动量?”4. 问题解决:给学生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要求他们运用动量定理进行解决。
例如:“一辆车以60 km/h的速度撞上了一棵树,乘客在车内受到多大的冲击力?”5. 互动提问:在讲解动量定理的应用时,向学生提问:“动量定理在工程和科学研究中有哪些应用?”引导学生思考动量定理的实际意义。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问题解决环节的积极参与程度,评估他们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检查他们对动量定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高中物理动量定理教案
高中物理动量定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动量的概念,掌握动量的计算公式。
2. 让学生掌握动量定理,了解动量定理的应用。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动量的概念及计算公式2. 动量定理的内容及公式3. 动量定理的应用实例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动量的概念,动量定理的公式及应用。
2. 难点:动量定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动量定理的内容及应用。
2. 利用物理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动量变化。
3. 通过典型例题,分析动量定理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初中物理中关于力的作用效果,引导学生思考力的作用与物体动量的关系。
2. 新课:介绍动量的概念,讲解动量的计算公式,引导学生理解动量的性质。
3. 动量定理:讲解动量定理的内容,引导学生掌握动量定理的公式及应用。
4. 动量定理的应用:分析动量定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碰撞、爆炸等现象。
5. 巩固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动量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6. 总结: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动量定理的重要性。
7.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动量概念和动量定理的理解程度。
2. 练习解答:检查学生作业中动量定理应用题目的解答情况。
3.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动量实验中的观察、分析和总结能力。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检查教学内容是否全面,难易程度是否适中。
2. 反思教学方法:评估问题驱动法和实验教学法的效果,探讨改进方法。
3. 学生反馈: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以便更好地调整教学策略。
八、拓展学习1. 动量守恒定律:介绍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和应用。
2. 动量与动能的转换:讲解动量和动能之间的关系,分析转换过程。
3. 动量定理在其他领域的应用:举例说明动量定理在工程、体育等领域的应用。
九、课后作业1. 练习题:要求学生运用动量定理解决一系列实际问题。
动量守恒定律教案优秀6篇
动量守恒定律教案优秀6篇高中物理动量守恒定律教案篇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理解动量守恒定律的确切含义。
2、知道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条件和适用范围。
二、能力目标1、运用动量定理和牛顿第三定律推导出动量守恒定律。
2、能运用动量守恒定律解释现象。
3、会应用动量守恒定律分析、计算有关问题(只限于一维运动).三、情感目标1、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推理方法。
2、使学生知道自然科学规律发现的重大现实意义以及对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和基本掌握动量守恒定律。
难点:对动量守恒定律条件的掌握。
教学过程:动(1mi)量定理研究了一个物体受到力的冲量作用后,动量怎样变化,那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相互作用时,会出现怎样的总结果?这类问题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例如,两个紧挨着站在冰面上的同学,不论谁推一下谁,他们都会向相反的方向滑开,两个同学的动量都发生了变化,又如火车编组时车厢的对接,飞船在轨道上与另一航天器对接,这些过程中相互作用的物体的动量都有变化,但它们遵循着一条重要的规律。
(-)系统为了便于对问题的讨论和分析,我们引入几个概念。
1.系统:存在相互作用的几个物体所组成的整体,称为系统,系统可按解决问题的需要灵活选取。
2.内力:系统内各个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称为内力。
3.外力:系统外其他物体作用在系统内任何一个物体上的力,称为外力。
内力和外力的区分依赖于系统的选取,只有在确定了系统后,才能确定内力和外力。
(二)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动量变化之间的关系【演示】如图所示,气垫导轨上的A、B两滑块在P、Q两处,在A、B间压紧一被压缩的弹簧,中间用细线把A、B拴住,M和N为两个可移动的挡板,通过调节M、N的位置,使烧断细线后A、B两滑块同时撞到相应的挡板上,这样就可以用SA和SB分别表示A、B 两滑块相互作用后的速度,测出两滑块的质量mAmB和作用后的位移SA和SB比较mASA 和mBSB.高二物理《动量守恒定律》教案1.实验条件:以A、B为系统,外力很小可忽略不计。
高中物理动量定理教案
高中物理动量定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动量的概念,掌握动量的计算公式。
2. 让学生理解动量定理,能够运用动量定理分析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2. 动量定理的内容及其应用3. 动量定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实例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动量的概念、计算公式,动量定理的内容及应用。
2. 难点:动量定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动量定理的内涵。
2.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掌握动量定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利用互动讨论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回顾初中物理中关于力的作用效果的知识,引出本节课的内容——动量定理。
2. 讲解动量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动量的计算公式。
3. 讲解动量定理的内容,让学生明白动量定理的意义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4. 分析动量定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实例,引导学生运用动量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5.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学生对动量定理的理解和应用。
6. 布置作业:挑选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动量定理进行解答,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动量概念和动量定理的理解程度。
2. 实例分析:让学生解答一些应用动量定理的问题,评估学生对动量定理的运用能力。
3. 作业反馈:评估学生作业中应用动量定理解决问题的正确率和思维过程。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方法: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反思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内容,确保学生扎实掌握动量定理。
3. 反思教学进度: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合理调整教学进度,确保教学目标得以实现。
八、拓展与延伸1. 动量守恒定律:介绍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动量定理与其他物理定律的联系:探讨动量定理与牛顿运动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等物理定律之间的关系。
高中物理人教必修一(教案)动量定理
动量定理【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动量和冲量的定义。
2.能从牛顿运动定律推导出动量定理的表达式,理解动量定理的表述,知道动量定理也适用变力。
3.能够运用动量定理解释有关现象,处理有关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1.经历动量定理的推导过程,学会用数学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2.用动量定理进行定量计算,提高学生定量计算的能力。
3.通过用动量定理处理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质疑、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观察与动手能力,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用于日常生活、生产实践。
2.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
【教学重点】动量定理的推导及文字表述。
【教学难点】应用动量定理解决实际有关问题。
【教学方法】实验法、讲练法、讨论法【教学工具】2个鸡蛋、2个烧杯、布、刻度尺【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演示:鸡蛋掉落。
图片:鸟撞飞机。
提问:鸡蛋为何完好?小小飞鸟何以能撞毁飞机这样的庞然大物?如果没有海绵垫在下面。
鸡蛋还会完好吗?教师:上节课学习了动量,同样都是动量由mv变成0,实验中有海绵和没有海绵这两者有什么不同?二、新课教学(一)动量定理为了分析问题的方便,我们先讨论物体受恒力的情况。
如图,假定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受到恒力F的作用,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在初始时刻,物体的速度为v,经过一段时间Δt,它的速度为v′,那么,这个物体在这段时间的加速度就是a=∆v∆t=v′−v∆t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ma,则有F=m v′−v∆t−mv′−mv∆t=P′−P∆t即F∆t=P′−P式子的右边是物体在Δt这段时间内动量的变化量,左边既与力的大小、方向有关,又与力的作用时间有关。
FΔt这个物理量反映了力的作用对时间的累积效应。
1.冲量物理学中把力与力的作用时间的乘积叫作力的冲量,用字母I表示冲量,则I=F∆t 冲量的单位是牛秒,符号是N·S。
有了冲量的概念,式子就可以写成I=P′−P也可以写成F(t′−t)=mv′−mv2.动量定理动量定理:物体在一个过程中所受力的冲量等于它在这个过程始末的动量变化量。
高中物理教案动量
高中物理教案动量
目标:
1. 理解动量的定义和计算公式;
2. 掌握动量守恒定律的理论和应用;
3. 能够通过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4. 能够应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内容:
一、动量的概念和计算公式;
二、动量守恒定律的理论和应用;
三、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验证;
四、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案例。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一个撞球的视频引入动量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动量的定义和重要性。
二、讲解动量的概念和计算公式(10分钟)
1. 解释动量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2. 讲解动量的计算公式:动量 = 质量 x 速度。
三、讲解动量守恒定律(10分钟)
1. 探讨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
2. 说明动量守恒定律的重要性以及在自然界中的应用。
四、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15分钟)
1. 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通过撞球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2. 让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正确性。
五、讨论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案例(10分钟)
1. 分析实际生活中的动量守恒案例;
2. 提出问题让学生运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
六、总结(5分钟)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动量的重要性和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价值。
作业:
完成课后习题,巩固对动量的理解和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扩展:
学生可以自行设计一个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另一种情况,加深对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和掌握。
高中物理动量定理教案
高中物理动量定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动量的概念,掌握动量的计算公式。
2. 让学生理解动量定理,能够运用动量定理分析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2. 动量定理的表述3. 动量定理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2. 动量定理的理解与应用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动量定理。
2.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掌握动量定理的应用。
3. 利用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交通事故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动量与力的关系。
2. 讲解:讲解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引导学生理解动量的性质。
3. 动量定理:介绍动量定理的表述,让学生理解动量定理的意义。
4. 应用:分析实例,让学生掌握动量定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5. 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7. 作业:布置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动量定理的应用。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练习和小测验,评估学生对动量概念和动量定理的理解程度。
2. 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3. 分析学生的作业和课后练习,评估他们运用动量定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拓展1. 介绍动量守恒定律,让学生了解动量在封闭系统中的守恒性质。
2. 探讨动量与动能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两种物理量的联系与区别。
八、教学资源1. 动量定理的教学PPT,包含清晰的动量概念和动量定理的讲解。
2. 交通事故案例视频或图片,用于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3. 练习题库,包含不同难度的题目,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九、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的安排是否合理,是否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2. 反思教学方法的选择是否恰当,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反思课堂互动是否充分,学生是否能够积极参与讨论和练习。
十、课后作业2. 选择两道动量定理的应用题,独立完成并写出解题过程。
《动量定理》教案
《动量定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动量的概念,掌握动量的计算公式。
2. 让学生了解动量定理的内容,理解动量定理的应用。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动量的概念及计算公式2. 动量定理的内容及表达式3. 动量定理的应用实例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动量的概念及计算公式的理解与应用2. 动量定理的理解与应用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导入法,引导学生思考动量的概念。
2. 采用实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实际例子理解动量定理。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引入动量的概念:通过提问,让学生思考什么是动量,动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什么关系。
2. 讲解动量的计算公式:给出动量的计算公式,解释公式中各符号的含义。
3. 讲解动量定理:解释动量定理的内容,给出动量定理的表达式。
4. 动量定理的应用实例: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理解动量定理的应用。
教案编辑专员《动量定理》教案教学目标:学生理解动量的概念,掌握动量的计算公式。
学生了解动量定理的内容,理解动量定理的应用。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 动量的概念及计算公式2. 动量定理的内容及表达式3. 动量定理的应用实例教学重点与难点:1. 动量的概念及计算公式的理解与应用2. 动量定理的理解与应用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导入法,引导学生思考动量的概念。
2. 采用实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实际例子理解动量定理。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教学过程:引入动量的概念:通过提问,让学生思考什么是动量,动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什么关系。
讲解动量的计算公式:给出动量的计算公式,解释公式中各符号的含义。
讲解动量定理:解释动量定理的内容,给出动量定理的表达式。
动量定理的应用实例: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理解动量定理的应用。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是否掌握了动量的概念和计算公式?是否理解了动量定理的内容和应用?是否能够运用动量定理解决实际问题?需要进一步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动量定理+示范教案
动量定理教学目标1.会推导动量定理,体会从特殊推广到一般的科学方法的运用。
2.理解冲量的概念及其矢量性。
3.能用动量定理解释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4.知道物体动量的变化率等于它所受的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冲量的概念。
2.动量定理的应用。
教学难点应用动量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新课引入教师设问:有些船和码头常悬挂一些老旧轮胎,主要的用途是减轻船舶靠岸时码头与船体的撞击。
其中有怎样的道理呢?两个物体碰撞时,彼此之间会受到力的作用,那么一个物体动量的变化和它所受的力有怎样的关系呢?讲授新课一、 动量定理教师活动:创设情境,推导动量定理的的表达式。
1. 推导过程:假定一个质量为m 的物体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受到恒力F 的作用,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在初始时刻物体的速度为v ,经过一段时间Δt ,它的速度为v ´,那么这个物体在这段时间的加速度就是v v va t t '∆-==∆∆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 =ma ,有 mv mv p pF ma t t''--===∆∆ 整理得F t p p '∆=-2. 力的冲量:(1)定义:力与力的作用时间的乘积。
(2)表达式:I =F Δt(3)单位:牛秒,符号:N·S(4)矢量性:恒力作用时I 的方向与F 的方向相同。
变力作用时I 的方向与Δp 的方向相同。
(5)物理意义:反映力的作用对时间的积累效果。
注意:(1)冲量是一过程量,求冲量必须明确研究对象和作用过程,即必须明确是哪个力在哪段时间内对哪个物体的冲量。
另外还要明确是计算分力的冲量还是合力的冲量。
(2)若物体受到恒力的作用,力的冲量的数值等于力与作用时间的乘积,冲量的方向与恒力方向一致;若力为同一方向均匀变化的力,该力的冲量可以用平均力计算;若力为非均匀变化的变力则不能直接计算其冲量.3.动量定理:(1)内容:物体在一个过程中所受力的冲量等于它在这个过程始末的动量变化量。
高一物理教案第1单元:动量冲量动量定理5篇
高一物理教案第1单元:动量冲量动量定理5篇第一篇:高一物理教案第1单元:动量冲量动量定理高一物理第一单元冲量和动量动量定理教案一、内容黄金组1.理解动量的概念,知道动量的定义,知道动量是矢量2.理解冲量的概念,知道冲量的定义,知道冲量是矢量3.知道动量的变化也是矢量,会正确计算一维的动量变化。
4.理解动量定理的含义和表达式,能用动量定理解释现象和进行有关的计算。
二、要点大揭秘1.冲量I:(1)定义力和作用时间的乘积称为冲量,矢量(2)表达式:I=Ft单位牛·秒(3)方向:在F方向不变时,其方向与力的方向相同;(4)物理意义:反映力的时间积累效果的物理量,是过程物理量,即冲量的大小、方向都与过程有关,在作用力一定时,所经历的时间越长,冲量也越大;(5)提到冲量必须指明是那个力的冲量或合力的冲量。
(6)冲量的定义式I=Ft只适用于计算恒力(大小、方向均不变)的冲量,对于的冲量一般不适用,但是,如果力F的方向不变,而大小随时间作线性变化,则可用力的平均值F=F0+FtF+Ft来计算,因为F=0的成立22条件是力F随时间t作线性变化。
2.动量P:(1)定义:运动物体质量和速度的乘积。
(2)表达式:P=mv,千克·米/秒;(3)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4)物理意义:描述运动物体的状态量;(5)动量是一个相对物理量,其大小、方向均与参照物的选取有关,通常情况下,选取地球为参照物。
3.对动量定理Ft=mv’-mv的认识(1)式中的Ft是研究对象所受的合外力的总冲量,而不是某一个力的冲量,合外力的总冲量等于所有外力在相同时间内的冲量的矢量和,当研究对象所受到的所有外力在一条直线上,矢量和的计算简化为代数和的计算。
(2)合外力的总冲量与物体动量的变化量相联系,与物体在某一时刻的动量没有必然的联系,物体所受的合外力的冲量,是引起物体动量发生变化的原因,必须说明,当物体速度的大小或方向发生变化,或两者均发生变化时,物体的动量也就一定发生了变化。
动量定理说课稿(精选6篇)
动量定理说课稿(精选6篇)动量定理说课稿1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这一章讲述动量的概念,并结合牛顿定律推导出《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
《动量定理》体现了力在时间上的累积效果。
为解决力学问题开辟了新的途径,尤其是打击和碰撞的问题。
这一章可视为牛顿力学的进一步展开,为力学的重点章。
《动量定理》为本章第二节,是第一节《动量和冲量》的延续,同时又为第三节《动量守恒定律》奠定了基础,在本章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同时《动量定理》的知识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技术和科学研究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学习这部分知识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
2.本节教学重点:(1)动量定理的推导和对动量定理的理解;(2)利用动量定理解释有关现象和一维情况下的定量分析。
3.教学难点:动量定理的矢量性,在实际问题中的正确应用4.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从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推导出动量定理的表达式。
(2)理解动量定理的确切含义,知道动量定理适用于变力。
(3)会用动量定理解释有关现象和处理有关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1)通过动量定理规律的学习过程,了解物理学的研究方法,认识物理实验、物理模型和传感器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2)通过学习用动量定理处理实际问题的过程,提高质疑、信息搜集和处理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交流、合作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有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践的意识,勇于探索与日常生活有关的物理问题。
(2)了解并体会物理学对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并思考与物理学相关的热点问题,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3)关心国内、国外科技发展现状与趋势,有振兴中华的使命感与责任感,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
二、学生情况分析高一学生思维方式要求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在教学中需以一些感性认识作为依托,加强直观性和形象性,以便学生理解。
补充录像资料以及瓦碎蛋全的演示实验、模拟建筑工人安全带的演示实验录像:排球击球动作要快、铸铁打磨时速度要快;篮球接球手臂后缩、跳高运动员落地垫厚垫子、体操运动员落地都要屈膝,图片:“勇气号”探测器成功登陆火星过程的一组图片,易碎品运输过程。
最新版-高中物理动量定理教案(优秀4篇)
高中物理动量定理教案(优秀4篇)高中物理教学设计篇一高三复习到五月份,基本结束了前两轮的复习。
但是学生在应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问题时依然存在若干问题。
比较突出的问题有:弄不清楚守恒过程和不能正确的选择研究对象等。
学生屡屡出现类似问题的背后其实是忽略了守恒条件所造成。
当然学生在审题中不能正确的挖掘出隐含条件也是失分的主要原因。
如何解决这一现象呢?我做了这样的教学设计。
一.回归课本,指导学生进行弹性碰撞特点的理论推导。
本环节中强调守恒条件以及对弹性碰撞特点的理解。
二.归纳试题类型,找到解题模型。
主要选择子弹模型、木板滑块模型、滑块碰撞模型、微观粒子碰撞模型、微观粒子衰变模型。
采用讲一题练一题的方法,让学生熟悉这几个模型的解题思路和题中常见的隐含的条件。
为学生解决类似题型打好基础。
三.针对多过程的运动模型,引导学生做好运动分析,逐一过程利用守恒条件分析研究对象是否动量守恒。
四.针对多物体多运动过程模型,引导学生做好受力分析,运动过程分段处理,围绕守恒条件逐一分析所选定的研究对象是否守恒。
本教学设计的优点在于由易到难,由特殊模型到一般模型,从常见问题到复杂问题。
也很好的展示了利用守恒条件为解题起点,展开解题过程的示范。
通过多次训练能够有效的解决学生挖掘不出常见隐含条件和弄不清守恒过程的问题。
动量守恒定律教学反思篇二每学期举行一次教学开放活动,已成为我校教育教学的传统贯例,很好的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推动学校教学研究长足发展。
本次观课议课活动安排在高二年级组进行,由汪梦洁老师和孙正老师上同课异构课《动量守恒定律》,物理教研组全体老师参与听课、议课。
本人把听课议课的一些不成熟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一、以人为本在听中教课堂教学的核心是学生,所有的教学活动实施应围绕学生展开,以人为本是课堂教学的核心理念。
故评价一节课成败的核心标准是以学生为基准,看老师的教学是否以学生为主体,看老师在课堂上是否关心人、尊重人、依靠人、发展人、满足人。
动量定理教学设计[5篇材料]
动量定理教学设计[5篇材料]第一篇:动量定理教学设计动量定理教学设计一、教学任务分析“动量定理”一节是学生学习了动量、冲量、牛顿第二定律,以及运动学公式基础之上,以日常生活现象为依托,运用由特殊到一般的科学抽象法,得出动量定理的实质.它是进一步学习“动量守恒定律”的基础,所以这节课的教学任务是动量定理的导出,以及动量定理的应用.二、学生学习心理特点分析学生原有的认识结构是学习新知识的基础,学习新知识前,教师必须了解学生原有的认识结构,这有利于学生实现新旧知识的联系.学习“动量定理”这一节应具备的基础知识:掌握动量,冲量基本概念,会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等.高中生思维方式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教学中需要以一些感性认识为依托,加强直观性和形象性,以便学生理解.为此,教学中可以为学生呈现出生动直观的实验现象,列举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通过多媒体展示有关现象,以便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教学设计说明教学任务分析与学生学习心理特点分析是教学设计的出发点.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能从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推导出动量定理的表达式.②理解动量定理的确切含义,知道动量定理用于变力.③会用动量定理解释有关现象和处理有关问题.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对动量定理的探究,尝试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认识物理模型在物理学中的应用.②通过动量定理的定量讨论,增强学生应用数学方法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培养学生有参与科技活动的热情,有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生活的意识.②培养学生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有团队意识.四、教学重点难点分析能够通过物理现象,抽象为物理模型,利用旧知识得出新结论,是探究物理的基本方法,所以在本节教学中,要把动量定理的导出定为本节教学重点.高一学生的思维具有单一性,定势性,他们以前学习过动能定理,因为动能定理不涉及方向.受动能定理的影响,他们普遍会感到动量定理的矢量性有些困难.所以把本节课难点定为动量定理的矢量性.五、教学过程(1)创设问题情景,激发探究动机,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事件1 通过图片,视频,应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一组图片.事件2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这些视图首先想到的是力对物体作用了一段距离,没有想过同时力对物体也作用了一段时间.教师回放,让学生体会铅球的抛出过程,以及物体下落的过程确实力需要作用一段时间,此时教师提问:物体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时候可能有些学生想物体的速度发生了变化,物体的动能发生了变化,物体的动量发生了变化.教学设计说明事件1中,笔者选取了几个力作用力相对较长的例子,与传统的碰撞,打击类例子作用时间较长的例子不同,笔者认为,采用作用时间较长的例子更容易让学生体味出力作用时间的效果,再次,笔者选取的三个例子都是初动量与末动量方向相同的例子,初学者更容易接受,综合以上两点也更容易帮助学生从实际现象抽象为物理模型,从而为“动量定理”的导出作准备.(2)建立模型,导出公式事件3 教师播放几副视图时,让学生近一步观察比较各个实验现象.事件4 抛铅球的过程中,推冰块的过程中,物体下落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认识物体都要受到合外力的用,这样可以把问题抽象为F 合作用到光滑水平面上的物体上,此图可以投影到屏幕上.事件5 动量定理的导出――教师引导学生,光滑水平面上的物体受力F合作用必定满足牛顿第二定律,(此公式亦投影到屏幕上)再次引导学生:由运动学公式导出F合=ma.教学设计说明观察日常生活现象,由物理现象建立物理模型,运用物理知识得出结论,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3)分析公式,突破难点事件6 师生共同讨论公式的物理意义,等式左边为合外力对物体的冲量,等式右边第一项是物体末状态的动量,第二项是初状态的动量,即等式右面是物体动量的改变量.师生达成共识:合外力对物体的冲量等于物体动量的改变.这样事件2中的问题就迎刃而解.即力对时间的作用效果将导致物体动量改变.事件7 突破难点,再次回放抛铅球,推冰块,下落的物体的例子,此时教师引导学生找出物体合外力冲量的方向,再找出物体动量改变量的方向,比较二者发现它们的方向是相同的.此时教师再放几个别的视图,使学生观察到与已有经验矛盾的结果,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这时候教师再仔细的引导学生分析足球受合外力冲量的方向以及足球动量改变量的方向,发现它们也是同方向的,所以师生共同得出结论:物体动量改变量的方向与合外力冲量的方向相同.事件8 在幻灯片上放一段生活中的场景,两只鸡蛋从相同的高度下落,一个落到海绵上,一个落到硬板上.利用做好的视频,分析鸡蛋从接触海绵到海绵压缩到最大位置,海绵的形变不断发生变化,这样大部分学生意识到鸡蛋和海绵的作用力是变力,自然得到动量定理也适用于变力,此时教师再强调动量定理使用于变力.教学设计说明从分析动量定理公式的物理意义,到强调动量定理的矢量性以及强调动量定理使用于变力是本节课重点和难点,笔者认为从事件7中说明动量定理可以解决一些变力问题,事件8中又分析了碰撞过程的作用力,即作用力是变力,这样学生就自然地想到动量定理适用于变力.(4)动量定理的应用事件9 观察生活中的例子,当用锤子订钉子的时候,锤子的速度很小时,钉子不能进入木版,当锤子速度很大时,钉子进入木版,试用动量定理让学生解释这是为什么?教师对学生的答案作出点评.事件10 利用做好的动画,让学生观察飞机撞鸟事件,为什么一个小小的鸟能够撞坏飞机?事件11 教师指导学生让学生分组讨论是为什么.事件12 各个小组达成共识,选出代表回答本小组讨论的结果.事件13 教师对学生最后讨论的结果给予点评,提出表扬,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事件14 让学生思考课本中的例题,教师引导学生解答.事件15 把锤子钉钉子的题目投影到屏幕上,让学生考虑并且计算.事件16 教师和学生共同分析此题,并且启发学生得出结论.事件17 让学生讨论课本中的几幅插图,并且说明其中的道理.事件18 教师提问学生,学生解答.教师给予肯定,提出表扬.教学设计说明物理最大的特点就是学以致用,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日常生活现象,是实现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事件19 布置作业Ⅰ.质量为m的铁块在空中下落,从开始下落到沉入水底需时间是t1,物体从接触水面到沉入水底时间为t2,设物体进入水中的阻力恒为f,求物体沉入水底的速度.Ⅱ.科技小论文:在放学回家的路上观察汽车和摩托车等交通工具,都有什么样的安全措施,应用你学习的知识,尤其是动量定理加以分析.实现从物理到生活,从理论到实践.教学设计说明笔者之所以设计第一个题目,因为关于动量定理的应用大多数题目都应用“外力对物体冲量的总合等于物体动量的改变”而用“合外力对物体的冲量等于物体动量的改变”相对较少,显然此题用“外力对物体冲量的总合等于物体动量的改变”较为简单,即用“mgt1-ft2=mvt-mv0”因为全程中物体受到的合外力是变力,不好直接求出.六、总评物理新课程提倡科学探究,应该根据知识的特点,采取突出重点的教学方式.由于“动量定理”是规律性教学,结合本节知识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在本教学设计中,着重突出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动机、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建立模型、导出公式、以及运用公式等几个探究要素;重视将教学活动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帮助学生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强调学生学习过程是教师引导下的自我构建,自我生成的过程.七、板书设计板书、板画的直观性、全面性和系统性较强,在黑板上停留的时间较长,对学生视觉的刺激作用明显.教学中将整块黑板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主板书写概念、规律、图、以及公式的推倒过程等.一部分为副板书,用来画草图,解答例题等.第二篇:《动量定理》教学设计(最终版)《动量定理》教学设计物理组魏然丽一、教材分析地位与作用本节课的内容是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物理第二册(人教版)第一章第二节《动量定理》。
高中物理动量定理教案
高中物理动量定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动量的概念,掌握动量的计算公式。
2. 让学生了解动量定理的内容,能够运用动量定理分析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2. 动量定理的表述3. 动量定理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2. 动量定理的理解与应用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动量和动量定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动量定理解决问题。
3.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各组运用动量定理解决问题的过程和心得。
4.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实践,加深对动量定理的理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动量定理的应用。
2. 新课导入:讲解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动量定理解决问题。
4.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组运用动量定理解决问题的过程和心得。
5. 总结讲解:对各组的讨论进行总结,强调动量定理的应用注意事项。
6. 实践操作:让学生动手实践,运用动量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7.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学生对动量定理的理解。
8.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9.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10. 教学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了解学生对动量定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评价设计1. 学生对动量的概念和计算公式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动量定理的掌握情况,包括定理的内容及其应用。
3. 学生在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中运用动量定理的能力。
4. 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以及观点的阐述和逻辑思维能力。
七、作业设计1. 动量计算题:要求学生根据给定的物体质量和速度,计算动量。
2. 动量定理应用题:要求学生运用动量定理分析实际问题,解决问题。
八、课后反思教师将在课后对本次教学进行反思,内容包括:1. 学生对动量定理的掌握情况,以及教学中是否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动量定理。
《动量定理》教案
《动量定理》教案第一篇:《动量定理》教案《动量定理》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能够自行推导出动量定理的表达式。
2.理解动量定理的确切含义和表达式。
知道动量定理适用于变力。
3.会用动量定理解释有关现象。
4.会用动量定理分析、计算简单的问题。
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说明说理能力。
2.学会用动量定理解释现象和处理问题。
三、德育目标1.通过动量定理的推导和应用,使学生了解物理学的研究方法。
2.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教学重点1.动量定理的推导。
2.利用动量定理解释有关现象。
教学难点1.理解动量定理的确切含义。
2.如何利用动量定理分析打击和碰撞类力学问题。
教学方法通过演示实验.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兴趣;通过例题分析,归纳动量定理解题的基本思路和步骤;运用动量定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分层教学法.教学用具鸡蛋四个,泡沫塑料垫一块,软垫一块,一块瓦片,一本硬封面的书,铁锤、投影仪、投影片、CAI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投影本节学习目标] 1.能够自行推导动量定理.2.理解动量定理的意义.3.会用动量定理解释有关现象.4.会用动量定理解决相关物理问题.一、导入新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物体动量变化时一定受到了冲量的作用.那么冲量和物体动量的变化究竟存在什么样的定量关系呢?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来完成这一任务.二、新课教学(一)动量定理基础知识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投影片出示] 1.什么是动量?什么是冲量? 2.什么是动量的变化量? 3.冲量与动量的变化有何关系?试证明. 4.什么是动量定理? 学生阅读课文后,得出结论;1.从上节的学习中知道:物体运动的速度和质量的乘积叫动量。
即p=mv;而力和力作用时间的乘积叫冲量,即I=F·t.2.不同状态间动量的改变叫动量的变化量,它是一矢量,并且是一过程量,即:∆p=p2-p13.冲量应与动量的变化相对应.若一质量为m、初速度为v1的物体,在恒力F作用t时间后速度变为v2。
高中物理《动量定理》教案
高中物理《动量定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o理解动量的概念和动量定理的物理意义。
o掌握动量定理的数学表达式和应用方法。
o能够运用动量定理解释和计算有关物理现象和问题。
2.过程与方法:o通过实验和理论推导,让学生感受动量定理的适用条件和重要性。
o引导学生通过逻辑推理和数学计算,深入理解和应用动量定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o激发学生对动量定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o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动量定理的理解和应用。
2.教学难点:动量定理的推导和复杂问题的分析。
三、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小车、弹簧、碰撞装置、光电门等。
2.多媒体课件:包含动量的概念、动量定理的推导、实验演示、例题解析等。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o通过回顾牛顿第二定律和力的作用时间,引出动量的概念和动量定理的重要性。
o提问学生:“你们知道为什么物体会在力的作用下改变运动状态吗?动量和动量定理是如何描述这种变化的?”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新课内容讲解o动量的概念:解释动量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
o动量定理的推导:通过理论推导,让学生理解动量定理的物理意义和数学表达式。
强调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冲量等于物体的动量变化。
o动量定理的应用:通过举例和实验演示,让学生感受动量定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碰撞问题、缓冲装置的设计等。
3.实验探究o利用小车、弹簧、碰撞装置等实验器材,设计实验验证动量定理的正确性。
o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分析和处理。
4.课堂练习与讨论o出示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动量定理解答有关问题。
o讨论动量定理在日常生活和科技发展中的应用,如交通安全、体育运动等。
5.课堂小结o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动量定理的理解和应用方法。
o提醒学生注意动量定理的适用条件和限制,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
高中物理动量定理教案
高中物理动量定理教案知识目标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 1. 理解动量的概念; 2. 掌握动量定理的表达和应用; 3. 能够运用动量定理解决与碰撞相关的问题。
教学重点•动量的概念和性质•动量定理的表达和应用教学难点•如何解决与碰撞相关的问题教学准备•教师:投影仪,并准备相关的动量定理的示意图、实验设备和材料;•学生:笔记本电脑或纸质笔记本,写字工具。
教学过程引入(5分钟)1.教师通过投影仪展示一个弹性碰撞的示意图。
2.教师提问学生,如何解释这个碰撞过程中的物体运动的特点。
3.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引出物体运动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物理量——动量。
讲解动量的概念(10分钟)1.教师通过投影仪展示动量的定义公式:$p = m \\cdot v$,解释并讲解其中的符号含义。
2.教师通过实例展示动量的计算方法,并要求学生积极参与。
3.学生根据实例计算动量,并与教师一同核对答案,并解释计算过程中的物理含义。
动量定理的表达(15分钟)1.教师通过投影仪展示动量定理的表达:$F \\cdot \\Delta t = \\Deltap$。
2.教师解释并讲解动量定理的物理意义,并与学生一同探讨。
3.教师通过实例演示动量定理的应用,并要求学生积极参与。
4.学生根据实例理解和应用动量定理,并与教师一同核对答案。
动量定理的应用(20分钟)1.教师通过投影仪展示不同碰撞过程的实验图,并讲述不同碰撞过程的特点。
2.教师提出一个碰撞问题,并要求学生用动量定理解决问题。
3.学生通过计算和分析,得出问题解答,并与教师共同探讨。
4.教师通过不同的碰撞问题,让学生练习和应用动量定理,加深对动量定理的理解并培养问题解决能力。
总结(5分钟)1.教师通过投影仪展示动量定理的总结和重点概念,让学生有一个整体的概括。
2.学生与教师一同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并进行小结。
课后作业1.计算以下问题:① 一辆质量为800kg的汽车,速度从20m/s加速到30m/s,求汽车的动量变化量。
动量和动量定理教案优秀5篇
动量和动量定理教案优秀5篇动量和动量定理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动量的概念及其物理意义,掌握动量的矢量性;理解并能应用动量定理解决简单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和推理,培养学生分析物理问题的能力;通过动量定理的学习,提高学生应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通过动量守恒定律的引入,体会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守恒思想。
教学重点:动量的概念及矢量性,动量定理的理解与应用。
教学难点:动量定理的推导过程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动量实验装置、黑板及教具。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情境导入:播放一段视频,展示运动员踢球、汽车刹车等场景,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中物体速度的变化与什么因素有关。
提出问题:为什么足球能被踢出很远?汽车刹车时为什么会停下?这些问题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物理规律?二、新知讲授1.动量的`概念定义: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的乘积称为物体的动量,用p表示,即p=mv。
物理意义:动量反映了物体运动的“量”和“方向”的综合效应。
矢量性:动量是矢量,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
2.动量定理的推导回顾牛顿第二定律:F=ma。
引入冲量概念:力在时间上的累积效应,用I表示,即I=Ft。
推导动量定理:由牛顿第二定律得a=F/m,两边同时乘以时间t,得vt-v0=Ft/m,即p-p0=I,其中p和p0分别为末动量和初动量。
这就是动量定理的表达式,它表明物体动量的变化等于作用在物体上所有外力的冲量之和。
3.动量定理的理解强调动量定理是描述力在时间上的累积效应对物体运动状态影响的规律。
举例说明:如小球碰撞实验中,碰撞前后小球动量的变化等于碰撞过程中受到的冲量。
三、巩固练习例题讲解:选取几道典型例题,如物体在恒力作用下的运动问题,利用动量定理求解速度变化或冲量。
学生练习:分组进行,每组选取一道题目进行解答,并派代表上台讲解思路和解法。
高一物理动量定理教案
第二节:动量定理一.知识目标 1.理解动量定理确实切含义与表达式 2.知道动量定理适用于变力 3.能从牛顿运动定律与运动学公式推导出动量表达式 4.会用动量定理解释现象与处理有关的问题 二.能力目标1. 从牛顿运动定律与运动学公式推导出动量表达式2. 能运用动量守恒定律解释现象3. 用动量定理解释现象与处理有关的问题 三.德育目标 渗透物理学研究方法的教育,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 利用动量定理定性地解释有关问题 五.教学难点 用动量定理进展计算六.教学过程动量定理引入:鸡蛋从一米多高的地方落到海绵垫上,鸡蛋没有打破,为什么呢?学了这一节课我们就知道了。
力是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即产生加速度的原因,力在作用的时间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冲量,物体受到冲量作用时,其动量要发生变化,那么物体的动量的变化与它受到的冲量有何关系呢?下面我们来寻找它们间的关系,以展现给我们一个全新的力学规律,开辟一条新的解题途径。
推导可以从牛顿第二定律导出:设质量为m 的物体在恒力F 的作用下沿直线运动,经过时间t ,物体的速度由v 0变为v ,那么物体的加速度ta 0υυ-=,由牛顿第二定律得t m F 0υυ-=得:0υυm m Ft -= 即:P I ∆= [要学生理解公式的物理意义:即合外力的冲量等于物体动量的改变]公式左端是力F 在时间t 内的冲量,右端mv 是物体的末动量,mv 0 是物体的初动量,mv-mv 0是物体动量的改变量。
这就是说,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冲量,等于它的动量的变化。
这个结论叫做动量定理。
数学表达式为0υυm m Ft -=或P I ∆=对动量定理的理解1.定理反映了合外力的冲量是物体动量变化的原因 2. 动量定理公式中的力是研究对象所受的包括重力在内的所有外力的合力,它呆以是恒力,也可以是变力,如果是变力,此时所得的力是平均合外力3. 动量定理是矢量式,合外力的冲量方向与物体动量变化的方向一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动量定理
一.知识目标
1.理解动量定理的确切含义和表达式
2.知道动量定理适用于变力
3.能从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推导出动量表达式
4.会用动量定理解释现象和处理有关的问题
二.能力目标
1. 从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推导出动量表达式
2. 能运用动量守恒定律解释现象
3. 用动量定理解释现象和处理有关的问题
三.德育目标
渗透物理学研究方法的教育,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
利用动量定理定性地解释有关问题
五.教学难点
用动量定理进行计算
六.教学过程
动量定理
引入:鸡蛋从一米多高的地方落到海绵垫上,鸡蛋没有打破,为什么呢?学了这一节课我们就知道了。
力是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即产生加速度的原因,力在作用的时间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冲量,物体受到冲量作用时,其动量要发生变化,那么物体的动量的变化与它受到的冲量有何关系呢?下面我们来寻找它们间的关系,以展现给我们一个全新的力学规律,开辟一条新的解题途径。
推导
可以从牛顿第二定律导出:
设质量为m 的物体在恒力F 的作用下沿直线运动,经过时间t ,物体的速度由v 0变为v ,则物体的加速度t a 0
υυ-=,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t
m F 0υυ-=得: 0υυm m Ft -= 即:P I ∆= [要学生理解公式的物理意义:即合外力的冲量等于物体动量的改变] 公式左端是力F 在时间t 内的冲量,右端mv 是物体的末动量,mv 0 是物体的初动量,mv-mv 0是物体动量的改变量。
这就是说,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冲量,等于它的动量的变化。
这个结论叫做动量定理。
数学表达式为0υυm m Ft -=或P I ∆=
对动量定理的理解
1. 定理反映了合外力的冲量是物体动量变化的原因
2. 动量定理公式中的力是研究对象所受的包括重力在内的所有外力的合力,它呆以是恒力,也可以是变力,如果是变力,此时所得的力是平均合外力
3. 动量定理是矢量式,合外力的冲量方向与物体动量变化的方向相同。
合外力冲量的方向可以跟初动量方向相同,也可以相反,例如,匀加速直线运动合外力冲量方向与初动量方向相同,匀减速直线运动合外力冲量方向与初动量方向相反。
4. 动量定理说明合外力的冲量与研究对象的动量增量的数值相同,方向一致,单位等效,合外力的冲量是物体动量变化的原因,但不能认为合外力的冲量就是动量的增量。
动量定理的适用范围
(1)成立条件:动量定理在惯性参考系中成立。
因为动量定理由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推导而得,而牛顿运动定律仅在惯性参考系中成立,一般在没有特
别说明时,以地面为惯性参考系。
(2)动量定理的应用范围广阔
尺管动量定理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在恒定外力的情况下沿直线运动时推导出来的,但可以证明: ○
1.动量定理不但适用于恒力,也适用于随时间变化的变力,对于变力情况,动量定理中的F 应理解为变力在作用时间内的平均值。
○2.动量定理不仅可以解决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问题,还可以解决曲线运动中的有关问题,将较难的计算问题转化为较易的计算问题。
○
3.动量定理不仅适用于宏观低速物体,也适用于微观现象的变速运动问题。
动量定理的应用
动量定理在实际问题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对一定的动量变化,我们可以通过控制作用时间来改变作用力,例如为了避免物体的破碎或受到伤害,常采用加塞纸屑,海绵等软垫的方法,而为了加大相互间的作用力,可采用坚硬的撞击面。
1.缓冲:通过延长作用时间来减小作用力的物理过程,称为缓冲
2.种用缓冲减小作用力,由公式可以看出,对一定的动量变化,作用时间的延长,导致作用力的减小
[注意]缓冲过程并没有减少动量的变化量。
举例:
a.用铁锤钉钉子,可产生比铁锤重力大几十倍的力
b.跳远(高)用的沙坑
c.高空表演用气垫或网
4.应用动量定理解题的一般步骤
(1)确定研究对象和物理过程,关对研究对象做出受力分析
(2)选定正方向,确定在物理过程中研究对象甩受合外力的冲量和动量的变化
(3)由动量定理列等式,统一单位后代入数据求解
例题1【8分钟】
质量为10克的子弹,水平速度为820米/秒,在它射穿木块后速度仍为原来的方向,而数值减为720米/秒,子弹在木板中穿行的时间是2×10-4
秒,求木板对子弹的平均阻力。
【解】 在应用动量定理时,通常选初速度v 0的正方向,如果力F 、末速度v 与所选正方向相同,F 、v 取正值,否则取负值。
本题中取子弹运动方向(即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则子弹的初动量mv 0=0.010×820kgm/s ,末动量 mv=.0010×720kgm/s ,t=2×10-4s 求:木板对子弹的平均阻力F 由动量定理:0mv mv t F -=⋅ ()N t mv mv F 34010510
2820010.0720010.0⨯-=⨯⨯-⨯=-=- 答:(略)
例题2【8分钟】
质量为0.4千克的球,以30米/秒的水平速度投向墙壁,与墙壁撞后又以20米/秒的水平速度反向弹回,假定球与墙壁的相互作用时间为0.1秒、0.05秒,求墙对球的平均冲力各是多少?
【解】 以球为研究对象,设墙对球的平均冲力为F ,选球的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
则球的初动量 mv 0=0.4×30kgm/s 末动量 mv=0.4×(-20)kgm/s 由动量定理 0mv mv t F -= 所以 ()N t mv mv F 21011020.1
300.4-(-20)4.0⨯-=⨯⨯=-= ()N t mv mv F 22021040.05
300.4-(-20)4.0⨯-=⨯⨯=-= 答:墙对球的平均冲力为2×102牛和4×102牛,力的方向和球的初速度方向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