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封建君主制: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合集下载

夏商周三代的制度

夏商周三代的制度

夏商周三代的制度夏商周三代是中国古代历史时期的重要阶段,也是中国封建制度逐渐形成和发展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各代王朝都建立了一系列的制度来管理国家和人民的生活。

本文将从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社会制度三个方面来探讨夏商周三代的制度。

一、政治制度在夏、商、周三代,封建政治制度逐渐形成和巩固。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确切记载的王朝,夏王通过颁布封建制度来巩固自己的统治。

夏代实行王室世袭,封建王室通过任命贵族,建立了宗族制度。

商朝继承了夏朝的制度,以商王室为中心,建立了宗族和封建制度,通过封爵来控制贵族。

周朝则是以封建制度为核心,通过设置诸侯国和封建爵位来巩固统治。

二、经济制度在夏商周三代,经济制度也逐渐完善和发展。

夏代以农业为主导,实行了土地私有制,农民可以拥有自己的土地并进行生产。

商代则逐渐出现了奴隶制度,国王和贵族可以拥有奴隶,用于劳动和生产。

周代的经济制度相对较为复杂,出现了农民、农奴、奴隶、贵族等不同的阶级,土地和财产集中在少数贵族手中。

三、社会制度夏代社会制度以宗族为基础,建立了宗法制度,以血缘关系为主要依据进行族谱和家族管理。

商代以贵族为中心,形成了封建等级制度,并且对下层人民实行压迫和剥削。

周代改革了社会制度,实行分封制度,将国家分为诸侯国,诸侯国分封贵族,进一步巩固了封建制度。

总结起来,夏商周三代的制度对中国封建制度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政治制度方面,建立了封建制度,实行君主专制统治;在经济制度方面,农业经济逐渐发展,出现了土地私有制和奴隶制;在社会制度方面,建立了宗族制度和分封制度。

然而,夏商周三代的制度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封建制度导致社会阶级的固化,剥削阶级对劳动人民的压迫等。

这些问题在后来的历史时期逐渐凸显出来。

总之,夏商周三代的制度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这些制度为后来的封建制度奠定了基础,也为后来的历史发展留下了重要的经验和教训。

(字数:789)。

夏商周时期知识点高三历史

夏商周时期知识点高三历史

夏商周时期知识点高三历史夏商周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涵盖了从公元前约2070年至公元前221年的时间段。

在这段时期内,夏朝、商朝和周朝相继兴衰,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政治制度、社会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为您介绍夏商周时期的知识点。

1. 政治制度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主要表现为封建君主制。

夏朝的政治制度基于封建制度,君主是天命所在的代表,统治者拥有世袭权力。

商朝延续了夏朝的政治制度,并且建立了更加完备的封建制度,实施郡县制,君主统治下的贵族掌握重要的政治和军事权力。

周朝继续发展了封建制度,采用分封制,将国土划分为伯、子、男等不同的封地,授予亲信贵族。

2. 社会经济夏商周时期的社会经济以农业为主,农业生产水平逐渐提高。

夏商时期,人们主要以农耕为生,种植小麦、粟等粮食作物,并开始养殖牲畜。

商朝时期,社会出现了分工,手工业开始发展,青铜器的制作成为重要的手工业之一,为社会财富的积累做出了贡献。

周朝时期,人们逐渐实行田租制,相关的土地和农业政策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3. 文化艺术夏商周时期是中国文化的起源和发展时期,留下了丰富多样的文化艺术遗产。

夏朝时期,人们创造了象形文字,夏代的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文字遗存。

商朝的青铜器工艺达到了高度的艺术水平,青铜礼器成为展示权贵身份和礼节的重要物品。

周朝时期,儒家学派兴起,周公制定的礼乐制度影响了后世的文化发展。

夏商周时期的知识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我们通过对这些方面的介绍,能够更好地理解这个时期的历史背景和特点。

了解夏商周时期的知识,对于我们理解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的演变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希望本文的介绍能对您的学习和研究有所帮助。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变迁的认识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变迁的认识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变迁的认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从奴隶制社会的世袭制、封建制社会的郡县制、到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每个阶段都有其鲜明的特点。

1. 夏商周时期的世袭制夏商周时期,中国处于奴隶制社会,政治制度以世袭制为特点。

天子是最高统治者,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天子之下是诸侯,诸侯是天子的臣属,拥有对封地的统治权。

诸侯之下是卿大夫,卿大夫是诸侯的臣属,负责协助诸侯治理封地。

2. 秦朝的郡县制秦朝建立后,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

郡县制是中央集权制的雏形,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

郡县制的主要特点是:•中央政府直接任命地方官吏•地方官吏对中央政府负责•地方官吏的权力受到中央政府的制约3. 汉代的郡国制汉朝建立后,在郡县制的基础上恢复了封国,形成了郡国并行的政治制度。

郡国制的主要特点是:•中央政府直接统治郡•诸侯王统治国4.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九品中正制魏晋南北朝时期,门阀士族势力兴起,九品中正制成为选官制度的主要形式。

九品中正制的主要特点是:•由士族出身的九品中正官吏负责选拔官吏•选拔官吏注重门第出身5. 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唐朝建立后,完善了中央集权制度,形成了三省六部制。

三省六部制的主要特点是:•三省: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6. 宋代的文官制度宋代建立后,为了削弱武将的权力,加强了文官制度的建设。

文官制度的主要特点是:•重文轻武•科举取士7. 元朝的行省制元朝建立后,为了统治辽阔的疆域,实行了行省制。

行省制的主要特点是:•中央政府在地方设立行省•行省是中央政府派出机构,拥有对地方的军政大权8. 明清时期的内阁制明清时期,内阁成为皇帝处理政务的助手,内阁制成为中央政权的主要形式。

内阁制的主要特点是:•皇帝是最高统治者•内阁是皇帝的助手•内阁首辅是内阁的最高领导者认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变迁,体现了以下规律:•从分散到集中•从奴隶制到封建制•从封建制到君主专制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变迁,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古代史知识点归纳夏商周三代的制度演变

中国古代史知识点归纳夏商周三代的制度演变

中国古代史知识点归纳夏商周三代的制度演变在中国古代史中,夏、商、周被称为中国古代的三代。

这三个时期的制度演变对于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夏、商、周三代的制度演变进行归纳,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历史演进。

一、夏朝制度演变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记载的朝代,它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夏朝的制度演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政权制度:夏朝实行了类似于王朝制度的分封制度,将国家划分为九州,并分封诸侯,加强了中央政权的统治。

同时,夏朝还设立了规定官职和分工的制度,加强了中央政权的统制能力。

2. 社会等级制度:在夏朝时期,社会等级制度逐渐形成,贵族阶层和平民有明显的分层。

贵族享有特权和政治地位,而平民则处于社会底层。

这种等级制度为后来的封建社会奠定了基础。

3. 农业制度:夏朝是以农业为主导的社会,实行了耕田制度,推行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和集团化。

夏朝在农业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并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土地制度,规定了土地的种植和使用方式。

4. 宗教制度:夏朝的宗教制度以祭祀为主要形式,尊崇天地之神和祖先。

夏朝君主被视为上天选定的王者,其拥有至高无上的统治地位,祭祀活动是维护社会秩序和统一信仰的重要手段。

二、商朝制度演变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奴隶社会,其制度演变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商朝的制度演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政权制度:商朝实行了封建制度,将国家划分为多个封地,封地由贵族拥有和管理,贵族参与国家政策的制定和管理。

商朝的国君是最高统治者,各个贵族的首领则是国君的亲信和重要助手。

2. 农业制度:农业是商朝社会的经济基础,商朝期间,农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农业技术也有所提升。

商朝制定了一系列土地制度和农业税收制度,加强了对农民的统治和控制。

3. 奴隶制度: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社会,奴隶制度得以建立和发展。

贵族和富有的商人拥有奴隶,奴隶为他们从事农田劳动、手工业生产和个人生活服务等。

夏商周三代的制度演变

夏商周三代的制度演变

夏商周三代的制度演变夏商周是中国历史上三个朝代的名称,它们是夏朝、商朝和西周。

这三个朝代共同组成了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阶段,其制度演变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社会制度三个方面来讨论夏商周三代的制度演变。

一、政治制度的演变1. 夏朝:夏朝是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个朝代,其政治制度呈现出明显的家族中心特征。

夏朝的统治者是夏王,王位世袭于夏禹,实行君主专制制度。

夏朝的政权由王室家族控制,政治权力高度集中在王的手中,王进行宗族择官,民众无法参与政治决策。

2. 商朝: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朝代,与夏朝相比,其政治制度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商朝依旧是以家族和宗族为基础的政治制度,政权由商王掌握,但政治权力出现了更多的分散化倾向。

商朝的权臣、贵族和官僚开始逐渐崛起,与王共同分享政治权力,王的权力逐步受到制约。

3. 西周:西周是夏商周三代中政治制度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在西周时期,政治制度进一步发展,采取了分封制,将国家划分为诸侯国。

诸侯国的统治者是诸侯,但仍然承认周天子的最高地位。

西周的政治制度最为复杂,政治权力关系错综复杂,周天子的统治地位逐渐被削弱。

二、经济制度的演变1. 夏朝:夏朝的经济制度以农耕经济为主,农业是社会经济的基础。

夏朝实行宗法制度,土地属于王室、贵族和宗族,人民依附于宗族,完成生产和纳税。

贵族和王室通过掌握土地和人民的生产手段获取经济特权。

2. 商朝:商朝的经济制度相对于夏朝来说有了一定的改变。

商朝逐渐形成以商贸为主的市场经济,商人的角色逐渐崛起,商业活动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此外,商朝在经济上也出现了一定的等级制度,贵族和官僚阶层的经济特权得到加强。

3. 西周:西周时期的经济制度相对于商朝进一步发展,并逐渐形成了以农耕经济为基础的封建经济体制。

农民成为社会经济的主要生产者,土地所有权逐渐下放到地方政权的手中。

贵族阶层开始通过掌握土地资源而获得经济支配权,加强了社会的等级差别。

第1课: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第1课: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臣民
部落联盟 首领(禹)
国王(禹)
国王(启)
禅让制 (传贤)
建立国家政权
世袭制 (传子)
“家天下” “公天下” 有人说:禅让制体现了民主,王位世袭制体 现了专制。请你思考: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 制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 观点:历史的进步。 原因:王位世袭制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是私有制发展的结果,是阶级对立的产物。
概念辨析:“封建”一词有两层含义:一是指西周的分封 制也就是“封邦建国”“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二是指 战国之后以地主阶级剥削农民为经济基础的封建主义社会。 1、“封建制度”即古汉语“封建”的原始含义,指“封” 土而“建”国。古文献中“封建”即分封制;现在通常说 的封建多半是贬义,是保守与落后的代名词。然而“封建 社会”的概念是自近代引入中国的,是一种社会形态。地 主阶级是封建社会的统治阶级,农民阶级是被统治阶级, 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之间的矛盾是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 2、同姓亲族是分封主体,此处“同姓”即与周王同姓的 亲族,“周”当时是王朝之称,并非“周姓亲族”为分封 主体,应理解为“姬姓亲族”为分封主体。 3、西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度,其中“封国”是分封制的 表现。后世历代帝王分封皇室成员为王、为侯,只是皇家 特权的彰显,已不再是分封制度;
②国家大事都通过占卜的方式来决定。 4、结果:王权具有了神秘色彩,王权至高无上的 局面形成了。 (四)王权巩固:行政管理制度 1、时间:夏商时期(主要是商朝) 2、表现: ①中央:设有相、卿士等——权力:掌管政务。 ②地方:封侯、伯(作为臣服于商朝的方国首 领)——义务:定期向商王纳贡,并奉命征伐。 3、意义:夏商初步建立了从中央至地方的行政管 理制度。
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二.分封制——众星拱月格局的造就

01必修1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1讲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01必修1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1讲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素养感悟
家国情怀基本内涵——共同体意识 分封制有利于周文化的扩展,推动中华文明的传播,天下一家的民族认同、 文化心理认同逐渐形成。这种“大一统”的“共同体”意识是家国情怀的基 本内涵。

考点二 血缘维系的宗法制


1.宗法制与宗法观念

(1)宗法观念
指由宗法制派生出来的宗族(家族)观念,以“尊祖、敬宗”“别子为祖,继别
2.“封建”的不同含义
(1)西周的“封建”不同于“封建社会”的“封建”,它是相对于郡县制而言的, 意指分封人民、土地给诸侯,建立国家。 (2)马克思主义学说中的“封建制度”是以生产方式划分的,是一种社会形态。
针对练1 (2018·衡水中学一调,1)侯建新在《“封建主义”概念辨析》一文中
说:“封建的就不是专制的,封建是对专制权力的一种分散和控制。”据此,
(4)作用 ①有利于凝聚亲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把“国”和“家”密切地结 合在一起。 ②形成了森严的等级关系,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 垄断 和特权地位。
【易混易错】 正确区分分封制和宗法制 分封制是建立在宗法制基础上的一种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 方面的体现。但分封制并不是全部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政治制度。 宗法制中的“两个凡是”:凡是强调血缘关系的,必选宗法制;凡是考查继承 权,不管排行,只看嫡系,嫡长子继承是基本原则。
D.家国体制退出历史舞台
解析 根据“为巩固其地位,将公族(大宗国君亲族)势力屠杀殆尽”,说明宗
法制有利于政权巩固和稳定,B项正确;
“三家分晋”是在战国时期,与A项中的时间“西周”不符,故排除A项;
C项不符合材料主旨,D项表述错误,均排除。
2.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将国家权力和家庭关系结合起来,形成“家国一体”的 局面。 (2)等级森严: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核心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 等级序列。不同等级的权利和义务固定,很难逾越。 (3)地方权力较大:分封制给予诸侯国较大的统治权力,最高统治者尚未实现权 力的高度集中。 (4)神权色彩浓厚:王权和神权紧密结合。 (5)稳定延续:夏商周政治制度前后沿袭,具有相对的延续性和稳定性。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夏朝:在夏朝,国家制度日益完善,氏族贵族转化为奴隶主贵族,家族统治权进化为国家统治权。

夏朝建立了军队,以加强对奴隶和平民的统治。

同时,为了加强对区划的管理,夏朝还开始设置一些官员,如“九牧”,这些官员通常由奴隶主贵族担任。

商朝:商朝的政治理念是神权观念笼罩下的政治思想,商代统治者“尚鬼”、“尊神”。

在官职设置上,商朝有中朝任职的内服官和被封于王畿以外的外服官之别。

最高的政务官是“相”,也称为“阿”、“保”、“尹”,是协助商王决策的官员。

此外,还有一系列的官员,如三公、卿士、史、卜、祝、作册、武官、亚旅、师长、太师、少师等,分别负责各项政务和军事事务。

西周:西周在总体上实行宗法制度,官职上实三公制度,政治上实行分封制度,经济上实行井田制度。

在政治制度上,西周实行宗法制度,即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家族统治。

同时,为了加强中央与地方的联系,西周实行了分封制度,将王畿以外的地区分封给诸侯,由诸侯负责管理和保卫。

在经济上,西周实行了井田制度,即土地被划分为井字形的小块,由农民集体耕种和使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考: 我国古代封建制度是怎么形成的? 我国古代封建制度有何意义与弊病?



2.3.2.3.君主在服内的政治辅助机构 行政:六卿、六事、六牧 立法:神巫 军事:军事贵族、无常备军
2.4.商朝的封建君主制

2.4.1.宗法制 皇权的产生:嫡长子继承制 官员的产生:按血缘关系远近设置爵位

2.4.2.分封制 同姓诸侯、异姓诸侯
中央的权利:承认中央形式上的统治权、 要求地方纳贡、军事帮助、在中央任职等 地方的权利:在履行对中央的义务之外实 行自治。独立的立法、司法、行政和军事 管辖权。
2.3. 夏朝的封建君主制



2.3.1.从禹到启:国家的形成 标志:从推举制到继承制 (公共权威变为国家权力) 2.3.2.夏朝的政治制度 2.3.2.1.国家元首的血缘继承制

2.3.2.2.国家结构形式: 服内、服外(同族方国、异族方国);
服内由夏后直接统治,服外则由诸侯统治 ; 诸侯须参加宗主国的会盟、交纳贡物和提 供军事援助;宗主国则应援助方国并维护 社会秩序。
2.6.封建君主制的共同特征

2.6.1.君主制 君主在自己统治的王畿之内享有绝对的统治权利 君主在全国范围内享有形式上的统治权利 2.6.2.中央与地方关系: 君主根据血缘和功绩等原则进行分封 中央对地方不进行直接统治,地方享有高度自治 权 地方对中央是形式上的归附,实际上与中央的关 系是松散的联盟关系,保存了部落联盟时代的特 征。
第二讲:封建君主制:夏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1.前国家时代的社会 2.封建君主制
1.前国家时代的社会
1.1.什么是国家? State 国家与社会 通过建立强制力机构来处理公共事务的社会 组织。

1.2.前国家时代的社会制度 氏族社会:家庭、部落、部落联盟 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社会
基本制度:氏族民主制、公共权威 三皇: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 五帝:皇帝、炎帝、尧、舜、禹



2.4.3.君主的辅助机构 行政管理:尹和黄尹 宗教事务:巫和史 军事官职:师、射、戊
2.5.周朝的封建君主制

2.5.1.宗法制度 君主的产生:以贵以长 官员的产生:按血缘远近设置官职

2.5.2.分封制 同姓诸侯、异姓诸侯
中央的权利:承认中央形式上的统治权、要求地 方纳贡、军事帮助、在为中央服役等 地方的权利:在履行对中央的义务之外实行自治。 独立的立法、司法、行政和军事管辖权。 朝觐会盟制度:中央地方相互承认彼此的仪式



2.5.3.君主的辅助机构 辅弼重臣“三公”:太师、太傅、太保责宗教 与礼仪) 卿事寮:司徒、司空、司马等(负责行政、 军事、司法等事务)





2.5.4.经济制度 井田制 特点: 土地国有制度 公有地、私有地 不得买卖转让 平均分配土地


2.封建君主制





2.1.国家起源的假说: 契约说:霍布斯、洛克、休谟、卢梭 贸易说:拉思杰、赖特、约翰逊等 水利灌溉说:魏特夫 战争说 圣人造福说:古代传说 冲突说:马克思主义
2.2.中国国家的形成



2.2.1. “國”、“家” 2.2.2.中国国家形成的原因 阶级分化 氏族制度向宗法制度的转变 战争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