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与构建和谐社会相辅相成
宗教与社会凝聚力:宗教信仰对社会凝聚力与社会稳定的影响
宗教与社会凝聚力:宗教信仰对社会凝聚力与社会稳定的影响摘要本文探讨宗教信仰对社会凝聚力与社会稳定的影响。
通过梳理宗教信仰的功能,分析其在社会凝聚力形成、社会规范确立、社会支持网络构建等方面的作用,并探讨宗教信仰在社会稳定中的双重效应。
最后,本文提出促进宗教信仰积极作用、防范其负面效应的建议,以期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参考。
引言宗教信仰作为人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影响着社会的发展与变迁。
宗教信仰不仅是个人精神生活的寄托,也在社会凝聚力、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旨在探讨宗教信仰对社会凝聚力与社会稳定的影响,分析其积极与消极的双重作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宗教信仰的功能宗教信仰具有多种社会功能,主要包括:1. 意义赋予功能:宗教信仰为个人提供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帮助人们应对生活中的困境和挑战,增强心理韧性。
2. 规范约束功能:宗教信仰通过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引导人们的行为,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
3. 社会整合功能:宗教信仰为信徒提供共同的信仰和价值观,增强群体认同感和归属感,促进社会凝聚力。
4. 社会支持功能:宗教组织为信徒提供情感支持、物质帮助和社会交往平台,增强社会支持网络,缓解社会压力。
二、宗教信仰对社会凝聚力的影响1. 共同信仰与价值观:宗教信仰为信徒提供共同的信仰体系和价值观,形成共同的文化认同,增强社会凝聚力。
2. 宗教仪式与活动:宗教仪式和活动为信徒提供交流互动的机会,增强群体认同感和归属感,促进社会整合。
3. 宗教组织与网络:宗教组织为信徒提供社会交往平台和互助网络,增强社会支持,促进社会和谐。
4. 宗教领袖与权威:宗教领袖通过道德教化和行为示范,引导信徒的行为,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稳定。
三、宗教信仰对社会稳定的影响宗教信仰对社会稳定的影响具有双重性:1. 积极影响:o宗教信仰通过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引导人们的行为,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
o宗教组织通过提供社会支持和互助网络,缓解社会压力,减少社会冲突,促进社会稳定。
宗教的社会功能与构建和谐社会
宗教的社会功能与构建和谐社会党的十七大提出,“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这既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条件下宗教工作经验的深刻总结,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宗教工作理论的创新与发展,为我们处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宗教问题确立了大方向。
因此,全面认识宗教的社会功能,准确把握宗教社会功能的两重性,积极引导宗教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就是一个重大的现实课题。
一、全面认识宗教社会功能的多样性社会功能是指某一社会子系统或社会现象在维持社会秩序、保护社会系统正常运行方面所具有的影响力。
宗教作为社会大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发生着密切的关系,产生着重大的影响,因此,要做到以科学的、历史的观点看待宗教,必须对宗教的社会功能的多样性有全面的认识。
一是宗教具有社会整合功能。
社会整合是指将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各要素联系到一起,使它们一体化。
宗教通过共同的信仰,使信众具有了共同的、超越世俗的、神圣的价值观,有助于形成个体对共同体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使宗教组织具有很强的凝聚力。
同时,宗教通过内在的宗教信仰外化为高度自觉的行为,使社会标准神圣化,进而到达对信众行为的整合。
宗教的这种社会整合功能使处于不同社会地位、有着不同利益需求、有着多种社会角色的个人和团体能够在一个社会中生活。
从这个意义上讲,社会整合功能是宗教社会功能的核心。
二是宗教具有社会控制功能。
社会控制是指以社会秩序的稳定为目标,以一定的方式和手段对社会主体的行为予以约束。
宗教能运用信仰、情感、仪式等手段,尤其是运用教规戒律来约束人们的行为。
这种社会控制作用有着和道德相似的地方,即都是通过教育使之内化,并自觉地控制人的行为。
遵守教规的自觉性要比遵守道德标准的自觉性更强,越是虔诚的教徒越是自觉。
道德的约束力来自舆论,教规的约束力来自神的威力。
违反教规,严重的要受到教规、教义的惩罚,有的还会被逐出教门,从而对信徒构成强有力的约束。
宗教法治宣传口号
宗教法治宣传口号
1. 信仰宗教,遵循法律,共建和谐社会。
2. 宗教信仰与法律法规并行不悖,相辅相成共同推进社会文明。
3. 宗教信仰是人类基本权利,但也要在法治框架下行使。
4. 宗教团体要遵守宪法、法律,设立合法登记机构、开展活动。
5. 宗教信仰不影响公民拥有和行使其他权利的自由和平等权利。
6. 宗教团体在活动中要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共利益,不得损害他人合法权益。
7. 宗教信仰要与国家发展、文明进步相适应,为人民服务、促进社会和谐。
8. 宗教信仰不应成为利益团体的工具,不得干涉国家行政、司法机关的正常工作。
9. 宗教信仰应当建立健全教派组织制度,不得有个人或派别独占、垄断行为。
10. 宗教信仰不是阻碍现代法治建设的障碍,而是法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挖掘宗教文化积极成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挖掘宗教文化积极成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盂县政协委员韩巨星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现象,千百年来,宗教几乎无所不在,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各个方面。
传统宗教文化几乎涵盖了中国文化的各个领域,是中国文化思想的基石,在哲学、文学、建筑、戏剧、雕塑、人文等领域有着深远的影响,并且,在规范人的思想、行为,促进社会和谐和文化发展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一、党和国家领导关于“宗教文化”的论述(一)、毛主席1961年1月22日同班禅大师的谈话中说到:我赞成(在西藏)有几千人学经、懂经,成为佛学知识分子,同时你看是不是他们还要学些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懂得政治、科学、文化及一般知识。
……佛学不可不学,办了佛学院,两年毕业,专弄政治,我看这个办法不行。
得搞四年,专门拿两年研究佛学。
光政治好,佛学上没有学问,是不行的。
(二)、1980年4月19日,邓小平在《人民日报》上专门发表了题为《一件具有深远意义的盛事——纪念唐代高僧鉴真大师》的短文。
全文如下:在中日人民友好往来和文化交流的历史长河中,鉴真是一位作出重大贡献,值得永远纪念的人物。
他应日本留学僧荣睿、普照之请,以百折不回的毅力,经过五次东渡失败,双目俱盲之后,终于到达了日本,完成了他的使命。
我前年访日时,在奈良唐招提寺见到了鉴真塑像,诚如历代诗人学者所赞叹的,它具有非常高的艺术性,表现出鉴真的坚强意志和安详风度。
1200余年来,日本人民把它作为国宝,精心保护和供奉到今天,值得我们敬佩和感谢。
现在,在日本政府的支持下。
日本文化界和佛教界人士,把国宝鉴真像郑重地送来中国供故乡人民瞻仰。
这是一件具有深远意义的盛事。
它必将鼓舞人们发扬鉴真及其日本弟子荣睿、普照的献身精神,为中日两国人民世代友好事业作不懈努力。
邓小平不但充分肯定了历史上宗教人士在对外文化交流方面所起的积极作用,也肯定了宗教文化的价值,这在当时国内对于宗教“左”的错误认识还比较严重的情况下,促进了人们对于宗教认识的思想解放。
和谐文化与宗教文化的关系
和谐文化与宗教文化的关系一、和谐文化与宗教文化的关系和谐文化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思想保证。
和谐文化既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
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建设和谐文化具有重要作用。
和谐文化是一种以和谐为思想内核和价值取向,融思想观念、理想信念、社会风尚、行为规范、制度体制于一体的文化形态。
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
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没有良好的道德规范,失去了普遍遵循的行为准则,就无法有效提升人们的精神境界,协调不同利益主体的相互关系,也就无法实现社会的和谐;没有广大群众道德水平的提高,没有社会道德风尚的改善,没有明确的是非、善恶、美丑、荣辱观念的清晰界限,不但不能维护社会的稳定,也不肯从根本上杜绝犯罪的思想根源。
和谐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
《中庸》说的”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周礼》中说的”以中国为一人,以天下为一家”,表现出的都是一种超越一己之利的天下观,表达了中国古代朴素的”大同社会”理想。
孔子弟子有子说”和为贵”,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这里不仅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包括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甚至包括个人自身内部器官与功能的和谐。
通常讲的”天人合一”指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仁者爱人”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中庸”之道是人与社会的和谐;中医学辩证施治是追求人体内部的和谐。
道家把自然规律看成是宇宙万物和人类世界的最高法则,认为人与自然的和谐更高于人与人的和谐。
佛家认为,人类只有和自然融合,才能共存和获益。
佛教将这一认识概括为”依正不二”,即生命主体与周边环境是融为一体的运动的。
可见,佛、道、儒有关和谐的认识是一致的。
因此和谐思想是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是中国文化的特质。
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东方智慧的标志性的理念。
和谐始于内心。
平和的心态、健全的人格,是人的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也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
宗教和信仰与社会和谐演讲稿
宗教和信仰与社会和谐演讲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好!
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和大家一起探讨宗教和信仰与社会和谐的关系。
宗教和信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人们心灵的寄托,更是社会和谐的重要保障。
宗教和信仰给予人们内心的力量和安慰,它们是人们在困难时刻的支撑。
宗教和信仰教导人们要善良、宽容、谦逊,这些都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品质。
宗教和信仰还教导人们要关爱他人,扶助弱者,这些都是社会和谐不可或缺的因素。
然而,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宗教和信仰在一些情况下也可能成为社会不和谐的因素。
极端主义、宗教冲突、信仰歧视等问题时常发生,给社会带来不稳定因素。
因此,我们需要在尊重宗教和信仰自由的同时,也要警惕宗教和信仰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为了构建和谐社会,我们需要在宗教和信仰方面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首先,要加强宗教和信仰的教育,让人们了解不同宗教和信仰的价值和意义,增进相互理解和尊重。
其次,要加强宗教和信仰的交流与对话,促进不同宗教和信仰之间的沟通与合作。
再次,要加强宗教和信仰的管理,规范宗教活动,防范极端主义和宗教冲突。
最后,要加强宗教和信仰的融合,让宗教和信仰与现代社会相适应,为社会和谐发展贡献力量。
在今天这个世界上,不同宗教和信仰的人们生活在一起,我们需要尊重彼此的信仰,增进相互理解,共同构建和谐社会。
让我们携手努力,让宗教和信仰成为社会和谐的力量,让和谐的旋律永远在我们心中回荡。
谢谢大家!。
浅谈宗教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积极作用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国家的建设和发展离不开各民族的共同的努力,各民族又有着不同的宗教的信仰,我国有着各种宗教信仰的群众非常的广泛,他们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的一部分,也是党的群众基础,宗教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必须确保各民族的宗教信仰的自由,积极发掘宗教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积极因素,使宗教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积极的正能量。
关键词:宗教与和谐社会宗教政策相互适应积极作用AbstractContent : China is a multi-ethnic country, the national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is inseparable from the nation's common efforts, each of the nationalities have different religious beliefs, there are a variety of religious masses is very extensive, they also constructs the socialism harmonious society the important composition part, is also the party mass foundation in building a socialist harmonious society, religion plays an important and irreplaceable role, must ensure that each nation 's freedom of religion, religion to explore actively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t harmonious society positive factors, make the religion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t harmonious society play a positive energy.Keywords: religion and harmonious society religious policy mutual adaptation positive role一.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宗教从自身的实际出发,能够在发挥积极的作用 (1)1.反映社情民意,发挥党和政府联系广大信教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 (1)2.开展慈善活动,为弘扬团结互助的社会风尚发挥助力作用 (1)3.保护生态环境,发挥服务社会的作用 (1)4.抵御境外敌对势力利用宗教进行渗透,发挥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作用 (2)5.自我约束,发挥维护社会生活安定团结的作用 (2)二、发挥宗教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 (2)三、发挥宗教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努力发掘宗教的积极因素对构建和谐社会发挥的正能量 (3)四、发挥宗教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3)五、总结 (4)参考文献 (5)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巩固党执政的基础、实现党执政任务的必然要求”,是我们党在理论上的又一重大创新。
《宗教学导论》课程思政强调宗教和谐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增强处理宗教问题的敏感性
01
深入了解宗教的历史、文化和教义,理解宗教对信众的意义和 影响。
02
关注宗教领域的最新动态和热点问题,及时了解信众的诉求和
期望。
尊重不同宗教信仰和习俗,避免对宗教进行歧视或偏见。
03
提高处理宗教问题的政策水平
熟悉国家和地方政府关于宗教事 务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确保依法
处理宗教问题。
宗教活动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 发展要求,在法律法规和政策允许的 范围内进行。
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意义
01
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
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可以减少因宗教信仰差异而引发的社会矛
盾和冲突,维护社会稳定,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02
有利于促进文化繁荣和民族团结
宗教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可以促进文化的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 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
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国家依法对涉及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宗教事务进行管理,但不干涉宗教内部事务。宗教在国家法律范围内开展 活动,不得利用宗教干预行政、司法、教育等国家职能的实施。
加强对信教群众的服务和管理
各级政府应加强对信教群众的服务和管理,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同时引导他们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道 德规范,促进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途径
01
积极推进宗教教义教规的阐释
各宗教应积极推进教义教规的阐释工作,深入挖掘教义教 规中有利于社会和谐、时代进步、健康文明的内容,对教 义教规作出符合社会进步要求的阐释。
浅析宗教保护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浅析宗教保护与和谐社会的构建袁立四川师范大学政治教育学院【摘要】加强对宗教的保护应当成为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手段之一,宗教保护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包括生态建设、文化和谐以及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对此笔者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宗教保护和谐社会构建宗教保护应当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手段之一,宗教保护促进社会的和谐包括生态建设、文化和谐以及社会和谐稳定等多个方面,在此笔者简要进行分析,以期为今后的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一、宗教保护与生态建设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中提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任务。
其中第七条就强调了要加强环境治理保护,促进人与自然相和谐。
以解决危害群众健康和影响可持续发展的环境问题为重点,并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应该说。
在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的现实面前,社会各阶层的人都在积极行动。
其目的都是一致的。
而宗教就是其中一种十分重要的手段,宗教在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中也扮演者十分重要的角色。
可以说,当今世界流行的主要宗教都包含了对生态环境的关怀和对自然的协调方面的思想内容。
无论是自然宗教,还是道教思想与佛教,都表现出了惊人的一致性,都认为人和自然是平等的。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加快,重工业的大规模发展导致了冶炼业的兴起和煤炭的大规模应用,我国的资源开采越来越频繁,对环境、生态平衡的破坏就一发不可收拾。
最明显就是耕地的减少和土地的盐碱化和荒漠化,造成水资源匮乏。
这些都不利用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
这种依靠于消耗资源、能源,破坏环境的发展模式是不可能长久的。
但反观我国的一些落后的少数民族地区,森林、水资源都保护得非常好,到处郁郁葱葱,很大程度上就是源于这种宗教信仰。
以佛教为例,佛教中包含了很多有价值的生态伦理观。
在社会行为中,是有纪律而且合作的,既是“身和同往。
”从“身和同往”出发,必须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人类只有和自然的相互依存,生命主体与环境是“一体不二”的,差别、多样性的发生,只有在同意自然中“和谐”存在。
和谐社会与宗教
“和谐社会的宗教论”之探索一、正确认识和处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宗教的关系,首先需要全面把握二者各自的内涵及社会定位我们所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从根本上来说就是构成社会主义社会的各个要素、各个组成部分,能够彼此配合、互相协调、化解矛盾、减少冲突,共同推动社会整体健康运行的状态。
它具有六个基本特征,即: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这六个特征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既包含社会关系的和谐,也包含人与自然的和谐,体现了民主与法治的统一,公平与效率的统一,活力与秩序的统一,科学与人文的统一,人与自然的统一。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既是并列关系,又是包含关系。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的综合形态,是全局、是整体,它的状况如何决定着构成社会具体组成部分的状况,起着社会能否和谐的决定性作用。
宗教是一种与对超自然力量的信仰相适应的社会文化体系,属于社会的上层建筑。
宗教的主体是宗教信徒及其构成的社会组织。
他们主要以其特殊的精神追求和组织活动规范着自身,影响着社会。
宗教是社会的局部,是社会系统的一个子系统。
它受制于社会整体,又反作用于社会。
处理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宗教的关系,促进社会与宗教的和谐,主导方面在于社会整体的稳定和谐,在于社会各个方面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共同努力,从而创造出宗教健康发展的良好社会条件。
同时,宗教方面也应该明确自己的社会定位,以自己特有的优势积极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发挥出自己应有的积极作用。
二、促进社会与宗教和谐,必须创造宗教在社会主义社会健康发展的基本条件首要条件就是要加快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提升我国社会的现代化水平。
党和政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者,承担着重大的历史责任。
必须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必须以人为本,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尊重人民群众的创造精神,通过深化改革、创新体制,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必须注重社会公平,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必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坚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承受程度统一起来,使改革发展稳定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确保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确保社会政治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
宗教仪式与构建和谐社会关系的思考——以康定市金刚寺为例
28神州文化宗教仪式与构建和谐社会关系的思考——以康定市金刚寺为例贺描四川民族学院摘要:宗教仪式是宗教文化的一部分,也是宗教文化的一个现象。
本文通过对康定金刚寺的宗教仪式的仪轨论述,认为宗教仪式的内涵包括:善心、善念、包容、和谐、平等等,这跟和谐社会的本质不谋而后,从而得知,处理好正确的宗教关系能够更好的促进社会和谐的发展。
关键词:仪式;文化;和谐;和谐社会一、宗教仪式的概念日常生活中的宗教文化现象主要是宗教信仰和宗教仪式。
宗教信仰是宗教的内在因素,而宗教仪式是宗教的外在因素,是宗教信仰的外在表现,内在的宗教信仰通过外在的身体动作和语言形式而客观化和具体化就是宗教仪式。
信仰者通过对宗教仪式实现与神灵之间的交流,宗教团体则通过宗教仪式教导和约束信教者行为①。
二、金刚寺简介金刚寺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市。
公元1272年,在跑马山脚下建起了一座旧密宁玛派传承的小庙,这便是康定金刚寺的前身。
十四世纪,由明正土司祖先和当地信众将小庙迁往康定城西面山脚下。
十五世纪初,寺庙被火烧毁后,由明正土司主持,将寺庙迁于康定城西南面山脚下。
十六世纪末,莲花生大士之语密化身、大伏藏师古汝·曲杰旺修之转世——绛达。
扎西道吉大师及其弟子应明正土司之邀,前来金刚寺驻锡、弘法利生,金刚寺遂成为宁玛派北传伏藏传规之道场,属宁玛派六大道场之一——卫藏多吉扎寺的重要分寺②。
大殿正中为莲花生大师坐像,高六米,四周绘有彩色壁画,内容多为劝人行善,因果轮回的佛典故事③。
莲花生大师,印度佛教史上最伟大的大成就者之一,藏传佛教的主要奠基者。
公元八世纪,他教导藏族弟子学习译经,将重要显密经论译成藏文,创建显密经院及密宗道场。
藏传佛教宁玛派是藏传佛教史上最早形成的教派,教派宣称其教法乃前弘期入藏弘法的莲花生大师所传,并将莲花生大师尊为该宗派的祖师④。
三、初十法会的由来、仪轨、功德初十法会为宁玛派教派中最为重要的节庆仪式之一,为更加具体的了解此次法会的由来,笔者前往金刚石联系了一位叫尼玛(化名)的喇嘛,根据微信语音、以及他提供的相关资料,笔者对此次法会的情况作如下记录:莲花生大师在藏地创建宁玛派后,离开藏地前往西南罗刹地震慑诛魔,大师虽然离开藏地,但尊之密意悲憨则恒常观照着藏地一切众生。
充分发挥宗教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
各 种 矛 盾 ,为 构 建 民 族 地 区 社 会 主 义 和 谐 社 会丹 艮务 。
宗 教 的 宗 教 信 徒 属 于 广 大 人 民群 众 中的 一 员 ,
构 建 和 谐 社 会 自然 也 包 括 了 妥 善 协 调 各 种 宗
只 有 正 确 处 理 好 各 民 族 各 宗 教 之 间 的 关
t: 五 大 宗 教 基 督 教 、 天 主 教 、伊 斯 兰 教 、 U界 民 族 问 题 、边 境 问 题 交 织 在 一 起 ,成 为 境 外
敌 对 势 力 利 用 宗 教 进 行 渗 透 的 重 要 地 区 ,政 府 虽 然 耗 费 了 大 量 人 力 物 力 进 行 治 理 ,仍 然
所 以 ,我 们 必 须 重 视 和 发 挥 宗 教 在 构 建 民 族 地 区 社 会 主 义 和 谐 社 会 中 的 积 极 作 用 , 正 确
认 识 和 处 理 民 族 地 区 构 建 和 谐 社 会 与 宗 教 的
关 系 , 妥 善 处 理 好 民 族 地 区 宗 教 方 面 出 现 的
类 指 导 ,促 进 共 同 发 展 。 特 别 要 加 大 对 特 困 民
努 力 推 动 少 数 民 族 和 民族 地 区 的 经 济 社 会 繁 族 和 民族 地 区 的扶 持 力度 。
~
5
暇臻
藩|
讽查 讨 探
打 着 合 法 传 教 、经 商 的 名 义进 入 境 内 活 动 ,
建 设 的 一 个 重 要 方 面 ,是 对 马 克 思 主 义 理 论 的 重 要 丰 富 和 发 展 ,深 刻 理 解 和 把 握 构 建 社
会 主 义 和 谐 社 会 的 丰 富 内 涵 ,对 我 们 全 面 落 对 于 维 护 宗 教 与 社 会 主 义 社 会 的 协 调 适 应 , 实科 学 发 展 观 ,促 进 我 国 经 济 社 会 协 调 发 展 、 全 面 进 步 ,实 现全 面 建 设 小 康 社 会 宏 伟 目标 , 意 义 重 大 。和 谐 社 会 应 该 是 一 个 民 主 法 治 、 公 平 正 义 、诚 信 友 爱 、 充 满 活 力 、 安 定 有 序 、
构建和谐社会与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
构建和谐社会与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宗教是和谐社会构建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作为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一部分,在和谐社会构建中理应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宗教问题不仅影响着世界的稳定,也对我国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制约作用。
标签:和谐社会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一、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是构建谐社会的重要环节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作为看待宗教问题的基本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宗教问题的基本认识,是关于宗教和宗教问题的思想和实践理论体系概言之,就是无产阶级政党关于宗教、宗教问题以及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宗教问题的理论与政策的总和。
进行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的目的是用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去武装广大的各族群众,使他们能够树立科学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以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关于宗教的各种问题,自觉遵守和执行国家的宗教政策和法规。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是一个开放的、不断发展的科学的理论体系,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关于宗教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宗教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宗教特点、作用和规律的认识,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观点,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尤其是对于“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论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由此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体系,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即便如此,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所追求的终极目标仍然是没有改变的。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与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既有联系又相区别。
二者首先具有内在联系,是缺一不可、相辅相成的。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是进行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的主要内容,具有基础性和前提性的特征;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则是对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落实与实施。
其区别表现在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主要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宗教的本质、起源、社会功能、消亡及宗教政策的基本观点。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则要针对不同时期国家发展的特点,运用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基本观点对广大群众在宗教及宗教问题上的各种困惑乃至各种错误的认识进行思想和理论上的引导与教育,以澄清困惑、纠正错误。
宗教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因素
宗教的社会功能与构建和谐社会
宗教的社会功能与构建和谐社会在当今社会中,宗教被认为是一个重要的社会组织和价值体系,具有丰富多样的社会功能。
宗教不仅满足着人们对超自然力量的信仰需求,更在道德准则、社会支持和价值观塑造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宗教的社会功能在构建和谐社会方面发挥了积极的影响。
首先,宗教在道德准则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宗教教义中凝聚着许多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念,这些规范和观念对信徒的行为起到约束和指导作用。
宗教教导人们要秉持善良、慈悲、宽容等美德,遵循道德准则。
这些道德准则促使信徒遵守社会公德,从而形成了互助互爱、尊重他人和谐共处的社会氛围。
宗教的道德准则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了规范,使得社会的秩序能够更好地得以维持。
其次,宗教在社会支持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宗教团体提供了信徒们相互交流、分享生活经验以及共同努力实现某些目标的机会。
通过宗教团体的宗教活动和仪式,人们能够获得情感上的满足和心灵的支持。
宗教团体也为失去亲人、面临困境或危机的人们提供了情感的慰藉和社会支持。
这种社会支持使人们感到关爱和归属感,增强人们对社会的认同感,有助于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
此外,宗教在价值观塑造方面也起到重要作用。
宗教信仰不仅满足了人们对超自然力量的信仰需求,更传递了许多思想观念和价值观。
宗教所宣扬的爱与和平、宽容与包容、公义与公平等价值观念,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积极意义。
宗教的教义和价值观能够引导人们思考人生意义、人际关系以及对待社会问题的态度,使人们具备正确的价值取向并以和平与善良的方式与他人相处。
然而,尽管宗教具有一系列的社会功能,我们也不能忽视它可能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
有时候,宗教信仰可能会产生狭隘的世界观,导致对不同信仰和文化的歧视和冲突。
因此,为了确保宗教的社会功能对于和谐社会的建设起到积极的作用,应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应鼓励宗教与社会其他领域的相互沟通与合作。
各宗教团体之间应该加强对话与交流,促进宗教多元和共生。
同时,政府也应该提供宗教与其他社会机构合作的平台,推动宗教价值观与社会公共领域的价值观相协调。
论宗教与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
,
誊 郓 教 I妍 玲宗 在构建 主义 社会 和谐
三 、积极发挥 宗教在构 建社会主义和
谐社会 中作用
:
宗教作为我国社 会重要 的文化层面和 5 叶.文 、 j 构建和谐社会 与重新 审 。 视宗 思想 层 面 , 是构 建社 会主 义 和谐 社会 不 可或 擞埘 外交评舌》 o基 )曩 毒 《 爸 2o( 誊 一 6 缺的重要方面。 信教群众不仅是有建设中国 6 互泽武 教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 论宗 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基石, 同时也是构建社 构 荛 1 中圆 ' J《 教论坛 o62 2 o 1 囊 () 会主义和谐社 会的力量源泉 。 我们在建设社 _的 [. 蒜 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同时也要注重发挥宗教的 【 者简 作 介】_ - - 蠢 一 重 要作 用 。 盼 l 4 )女(斡; ’ 龙江 g_ , 尔 黑 8 首先 ,要全面贯 彻党 的宗教工作基本 方针,落实党的宗教信仰 自由政策 , 坚持党 萎 省齐齐哈 尔市人;西北 民族 大学马 克思 主义 在镶 学院 研完生 要从事马 主 l 克思 的宗教路线 ,把握宗教工作正确方 向的能 主 理 j 的 究 譬_ 义 论中 化 研 。 曩 国 力 。尊 重 和保 护 公 民 的宗教 信 仰 自由权 教在构建社 会主义和 谐社会 中的地位和 作用
一
、
宗 教 是 人 类历 史上 最 古 老 、最 悠 久 的 社会 文化 现象 , 火都 是 以超脱 于 自然 的 方式 来表达对于人类美好理想的一种追求 , 这种 追求 也 恰好 与 中国构 建社 会主 义和 谐社 会的 理想异曲同工 ,与 “ 民主法治 、公平正义、 诚信友爱、充满活力 、安定有序、人与 1然 9 和谐 相处 ”的和 谐社 会总 目标协 调一 致 , 互 相契合。 尽管 各 种宗 教 的教 义 和信 仰有 所 区别 , 但是它 们所 追求 的理 想真谛 是互 通 的—— 仁 爱 、慈 善 、和谐 。从古 至今 ,和谐 的思 想都 蕴含 于宗 教教 规和 教 义之 中:儒 教提 倡 “ 仁 爱” ,体现了人与人之 间的和谐 ;道教讲求 敬重生命 , 关爱 自然, 重视人与 自然的和恺 佛教通 过慈 悲来 阐述 和谐 注重 人与 社会 的和 谐 ;基督 宗教 通 过博 爱来 阐述 和 谐 ,其 道德 的核心是爱; 伊斯 兰教通过提倡教徒要行善 止恶 、施 合 济 贫 等来 体现 和谐 的思 想 。 宗 教 的 这 些 思 想 , 教育 和 引导 信 教 群 众与不信教群众互相尊重 、和谐相处 ,对服
发挥宗教的积极因素 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发挥宗教的积极因素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作者:郑耀泉构建和谐社会,是一项伟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
中共十七大报告指出:“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对于增进团结、凝聚力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宗教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自身能否和谐发展,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因此,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宗教问题,并发挥其积极作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一、正确认识宗教,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要正确认识宗教,就必须完整、准确地理解马克思的宗教观。
把马克思宗教观的本质,片面理解成“宗教是人民的鸦片”,是有失偏颇的。
马克思宗教观的核心内容,是认为宗教的产生及其表现方式与特点,是与物质生产和交往所决定的一定历史时期、社会状况联系在一起的,是与当时、当地人们的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的。
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不同现实生活过程,是宗教存在和演变的真正根源。
因此,人们对宗教的理解,应该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特别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变化。
对宗教的认识及其态度,中国共产党既有深刻的认识论根据,也有科学的方法论基础。
从新中国成立开始,中国共产党就明确“信教群众是可以团结的力量”,把“宗教信仰自由”明确写进宪法;改革开放初期,肯定“宗教界也有很大的进步”,提出“政治上团结合作,信仰上互相尊重”;2001年全国宗教工作会议,进一步把中国共产党同信教群众的关系明确为“血肉联系”;一直到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发挥宗教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积极作用”。
十七大报告中更把宗教问题放在国家壮大爱国统一战线的重要位置,重点表述了党和国家新时期的宗教工作方针政策,体现了全国各族人民包括宗教界人士的共同愿望和要求。
这说明,中国共产党对宗教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地位、作用是十分明确的。
我国是一个多宗教的国家,各民族信仰宗教的群众有一亿人以上,宗教教职人员约30万人。
一亿多信教群众包括农民、工人、知识分子及社会其他成员,他们绝大多数都是社会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论宗教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
论宗教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内容摘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经历了从社会和谐思想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论断的发展过程,内涵丰富。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建设。
无论是作为一种信仰,还是作为一种社会现象而言,中国宗教都已成为重要的社会力量,宗教关系已成为政治领域和社会领域中涉及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重大关系之一,与社会和谐稳定有着深度关联。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宗教发挥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积极作用。
事实证明,在促进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共建和谐世界等方面,中国宗教能够发挥积极作用、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共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不断完善并为之努力奋斗的科学论断,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认识的新发展,表明了中国共产党更加注重社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由经济、政治、文化的三位一体已经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四位一体扩展1,社会和谐逐渐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2。
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经历了从社会和谐思想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论断的发展过程。
中共十六大首次提出了社会和谐思想,但对社会和谐内涵的认识并没有深入展开,对实现社会和谐途径的探索也没有系统阐述。
十六大之后,胡锦涛、温家宝等党和政府领导人在一些列讲话3中,逐步开始了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探索。
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首次系统完整地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科学1曾庆红,“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党建研究》2002年第10期。
2六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3如2003年, 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指出:在社会变革中出现的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妥善处理各种利益关系和社会矛盾,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我们就能集聚起推进事业发展的强大力量。
最新发挥宗教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积极作用_0
发挥宗教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积极作用《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发挥宗教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积极作用”。
这是一个简明朴实,却有着丰富内涵和体现时代要求的新提法。
能不能发挥、如何发挥这个积极作用,需要从世界到中国、从历史到现实,在实践和理论的结合上反复观察、思考,积极探索、实践。
宗教是人类社会长期存在的现象。
宗教存在的长期性、宗教问题的群众性和特殊复杂性,这三个特点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其中最根本的是宗教存在的长期性。
我们观察和分析宗教问题,开展宗教工作,必须时刻注意并充分估计宗教的这些特点及其带来的影响。
正是立足于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全面、深刻的认识,立足于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呈现的阶段性特征的敏锐、准确的把握,立足于我国已进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改革攻坚的关键时期,而给我国发展进步带来强大动力和巨大活力的空前的社会变革,同时又必然带来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的鲜活实践,胡锦涛同志进一步强调,对宗教问题要有“四个全面认识”:全面认识宗教产生和存在的深刻历史根源、社会根源、心理根源,全面认识宗教在社会主义社会将长期存在的客观现实,全面认识宗教问题同政治、经济、文化、民族等方面因素相交织的复杂状况,全面认识宗教对相当一部分群众有较大影响的社会现象。
只有做到“四个全面认识”,才能为处理好社会主义社会的宗教问题,发挥宗教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积极作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在当今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中,宗教到底是和谐因素还是冲突因素,这是一个令人困惑的问题。
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当今世界,宗教问题却成为热点问题,对世界发生着重大影响。
有的冲突、战争,直接因宗教引发。
有的冲突,又因宗教因素而加剧、扩大,变得扑朔迷离。
在国际政治势力的角逐中,各方都在争夺宗教这面旗帜,因为这面旗帜下汇集着数量可观的群众。
一些国家的政治家为拉选票,争相拉拢靠近宗教。
西方敌对势力利用宗教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渗透,利用民族、宗教问题对他们仇视的主权国家兴风作浪。
增强国民宗教意识树立正确的宗教观念
增强国民宗教意识树立正确的宗教观念宗教在国家发展和个人精神生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增强国民宗教意识是保持社会和谐稳定、构建文明和进步社会的重要保证。
而树立正确的宗教观念则是宗教信仰与日常生活的有机结合,有助于个人心灵的滋养和社会道德的提升。
本文将探讨如何增强国民宗教意识并树立正确的宗教观念。
一、宗教教育的重要性宗教教育是培养国民宗教意识和塑造正确宗教观念的重要途径。
通过教育,人们可以了解不同宗教的基本原理、价值观和道德准则,增强对宗教的理解和尊重。
同时,宗教教育还能够帮助人们认识到宗教信仰与社会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积极向上的宗教情操。
二、加强宗教理论研究宗教是一门深奥的学问,理论研究对于增强国民宗教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各级政府和学术机构应加强对宗教的研究与探索,推出一系列富有理论深度的学术成果。
通过学术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宗教的内涵和价值,树立正确的宗教观念。
三、加强宗教法规的宣传建立健全的宗教法规体系是促进宗教和谐发展的基础。
各级政府应当加强宗教法规的宣传,使其为广大群众所熟知。
同时,还需要配套宣传政策,以提高人们对宗教法规的理解和遵守意识,树立正确的宗教观念。
四、加强宗教交流与对话宗教交流与对话是增强国民宗教意识的有效途径之一。
各个宗教组织应加强彼此之间的交流与对话,增进相互的了解与尊重。
同时,政府可以组织宗教界人士进行多领域的交流与研讨,推动不同宗教之间的融合与和谐。
五、树立正确的宗教观念树立正确的宗教观念是增强国民宗教意识的关键。
宗教信仰并不意味着独断独行、相互排斥。
正确的宗教观念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尊重宗教多样性。
世界上存在着众多的宗教信仰,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适合自己的信仰。
我们要尊重和包容不同的宗教信仰,避免将宗教信仰作为争议和冲突的源头。
其次,要坚持宗教与科学相容。
宗教信仰和科学知识并不冲突,而是可以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
我们要用科学的眼光来审视宗教,用宗教的智慧来启迪科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宗教与构建和谐社会相辅相成
(一)、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协调并进
宗教与社会主义是两种本质上截然不同的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是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之上的社会历史学说。
这一学说的基本点是遵循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通过人类的现实物质力量来实现其社会理想。
宗教所寻求的社会理想是虚幻的,宗教所赖以实现实一虚幻理想的力量也是虚幻的,社会主义的最终目的在物质和精神两个领域实现人的彻底解放,宗教和社会主义,既是不同的思想体系,也是不同的实践体系。
但是,二者都是满足人的生存和生活需要出发的。
不管这种需要的内容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是现实的,还是虚幻的。
社会主义通过现实的物质力量直接满足人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间接满足人的虚幻需要;宗教通过神圣的精神力量直接满足人的虚幻需要,间接满足人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所以,通过现实的物质力量和神圣的精神力量可以解决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全部需要。
这不是简单的互补,而是相互影响,互相促进,互相合作,从而形成强大的驱动力,在实现共同目标的过程中,都获得发展,所以,这是一种并进的协调。
【2】
(二)、宗教的道德功能与社会主义社会相辅相成
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实现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宗教是道德与信仰的综合,宗教是建立在人类道德之上的,道德成了宗教存在的内在根据,宗教的本质就是道德,道德构成了宗教的基本框架。
从宗教历史的长河中去看,宗教史本身就是一部人类社会道德史,它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就是以一种道德家的身份现身于世的。
从当代宗教的教义来看,几大宗教对其信徒的要求,依然普遍以社会基本的道德共识为底线。
信仰一种宗教,加入一个宗教团体,遵守一套教义戒律,就意味着选择一种有着特别道德论理约束的生活方式。
这些戒律蕴含着丰富的和谐思想,是构建我们和谐社会的有益资源,如果我们对这些戒律作出符合时代要求,社会进步的诠释,这对构建我们的和谐社会是非常有益的。
【2】刘建《宗教问题探索》宗教文化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