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膝关节置换技术常见并发症和意外的处理预案【最新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工膝关节置换技术常见并发症和意外的处理预案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并发症,分为全身性并发症和局部并发症,由膝关节置换所引起的全身性并发症有脂肪栓塞,心肌梗死,尿道感染等,但与髋关节置换术相比较为少见。
一、腓总神经损伤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腓总神经损伤发生率为1%〜5%,其症状多出现在术后头3天。腓总神经损伤后主要表现为胫前肌和趾长伸肌功能障碍。大多发生在严重屈膝挛缩畸形,和(或)膝外翻的矫形过程中。
1.原因①术中拉钩对神经的直接挤压牵拉;②过度牵拉或延长下肢;③术后局部敷料、血肿、石膏压迫;④术后镇痛,肢体的敏感度下降,保护反射丧失,腓总神经受压后不易被患者察觉;⑤止血带使用不当,压力过髙或持续止血时间过长。
2.处理①保守治疗:解除所有敷料,使膝屈曲<30。,并应用神经营养药物;②手术探查:如腓总神经受到进行性增大的血肿的压迫,或保守治疗持续3个月以上神经功能无恢复,应进行手术,切开神经减压;③腓总神经在恢复前,使用踝-足支架,对足有支托,并进行踝关节被动背伸活动,防止足下垂畸形。
3.预防①对有严重屈膝和(或)严重膝外翻畸形的病人,手术中要充分暴露,松解腓总神经,并加以保护;②术中对腓总神经避免直接牵拉挤压;③对膝有严重屈曲和(或)外翻畸形进行矫正时,为防止腓总神经损伤,对软组织要彻底松解,截骨要足够;④术后包扎制动时注意勿压腓总神经,尤其是术后采用硬膜外插管镇痛的病人,用软垫垫高臀部,防止下肢外旋,腓骨头受压。
二、伤口愈合不良
伤口愈合不良包括伤口边缘坏死,皮肤坏死,皮肤糜烂,窦道形成,切口裂开,血肿形成,这种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37%。
1.原因①周身因素:病人服用激素,糖尿病等皮肤营养不良的高危因素;
②手术局部因素;包括选择切口不当,皮下潜行剥离过多等。
2.处理一旦发生伤口愈合不良迹象,应及时处理,方法:①血肿较小时可保守治疗,较大的予以清除;②切除伤口坏死的边缘,坏死皮肤,窦道,彻底清创闭合伤口。创面较大,直接闭合困难者可行植皮,用皮瓣,筋膜皮瓣和肌皮瓣转位覆盖。
3.预防①应作膝前正中切口或轻度弧形切口,对原手术切口尽可能沿用;
②手术操作尽量少作皮下潜行剥离,减少外侧髌骨支持带松解;③切口关闭前应彻底止血,防止血肿形成;④闭合伤口时,膝关节应屈曲35度。以减少膝关节伸直时伤口边缘的张力;⑤皮肤条件较差者应延迟功能锻炼时间,放慢康复进度。
三、骨折
全膝关节置换术骨折可发生在髌骨、胫骨干、股骨干、股骨髁或胫骨髁。
(一)髌骨骨折
髌骨骨折的发生率为0.1%〜8.5%,发生的原因:①髌骨假体安置位置不当,力线不正或有半脱位均可增加股四头肌张力和髌股压力;②髌骨截骨层切除过多,处理后的髌骨太薄,不足13mm;③髌骨血供破坏:在软组织松解过程中,误伤髌上外动脉可造成髌骨坏死或骨折;④膝部外伤,过度屈曲等使髌骨损伤。
1.处理髌骨骨折可分为上下极骨折,内外缘骨折,横断性骨折及水平剪切骨折四种,各种骨折的治疗方法是:
(1)髌骨上下极骨折:未累及伸膝装置者,伸膝固定4周,反之则切开复位内固定,修复伸膝装置。
(2)髌骨内外缘骨折,无移位或轻度移位者,伸膝位固定4周,移位较大者,切除骨折片,松解侧方支持带。
(3)髌骨中段横形骨折:如骨折不涉及骨-骨水泥界面,骨折无明显移位,伸膝位固定4〜6周;对髌骨假体松动,或有膝痛,伸膝功能障碍一年以上者,需行软组织松解,部分髌骨切除及伸膝装置修复等手术。
(4)水平剪切髌骨骨折:常引起残存骨质破坏,影响髌骨位置的固定,可行部分髌骨切除术,用筋膜修复缺损部。
2.预防①在缝合关节囊前,检査膝关节在伸屈过程中髌股关节的稳定性,如有髌骨不稳,有半脱位,脱位倾向,应行髌骨外侧支持带松解术;②对关节明显
不稳者,应选用转性假体;③术后体疗不能操之过急,以免引起伸膝装置受力过大,关节积血,缝线断裂等
(二)胫骨干、股骨干及股骨髁骨折
发生率在0.3%〜2.5%,多发生在术后 3年左右。引起骨折的相关因素:①骨质疏松;②手术操作不当,影响骨质的坚固性;③ 术后关节僵硬,暴力手法按摩;④神经源性疾病所致膝关节不稳;⑤假体的类型不同,骨折发生在应力集中的不同部位。
1.治疗
(1)保守治疗:适用骨折无移位或轻度移位但能用手法复位并保持稳定者;行骨牵引或石膏外固定制动3〜4个月。
(2)保守治疗失败者或骨折伴假体松动者,应切开复位内固定。根据骨折的部位,骨折类型不同,可供选择的方法有钢板固定,髓内针固定或特定假体再置换。
2.预防①手术操作轻柔准确,术中不能用暴力,以免术中骨折;尽量保留骨皮质,保留骨质的坚固性;②假体选择大小得当,安装位置无误可减少局部应力遮挡;③术后关节有纤维粘连,进行手法按摩时,勿用暴力。
四、深静脉血栓形成
深静脉血栓是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1.原因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因素:① 静脉血流滞缓,血流速度减慢后,血液中的细胞成分停滞在血管壁上,最终形成血栓。术前卧床时间长,术中病人制动,麻醉后周围静脉舒张,术后卧床,石膏制动和膝下衬垫等均可使下肢深静脉血流减慢;②静脉壁损伤,拉钩对静脉的挫伤、撕裂伤及术中过多的使用电烧,特别是电烧尖端接触拉钩,易使血管壁烧伤而破坏,诱发深静脉血栓;③血液高凝状态,大手术本身,某些周身疾病,失血过多或输血过量均可引起血液高凝状态,进而引起深静脉血栓。
2.临床表现与诊断大部分下发生在术后1〜24天之间,以前4天为多,先发生在小腿静脉丛,逐渐向上发展。绝大多数病人症状较轻,当病人单纯感到不适,小腿部模糊的痛感或不适,或后期有低热时应怀疑DVT的发生,并进行必要的辅助检测:①静脉造影,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但静脉造影是一种有创
检査,会增加病人痛苦,可出现一些并发症,不宜作为常规检查;②多普勒超声检查,是一种简便有效无创伤性检査,简便易行,对大静脉血栓形成有特殊意义,但没有静脉造影敏感;③核素静脉造影,可动态显示DVT形成扩展的全过程,克服了静脉造影的缺点,能同时完成周围静脉检査和肺灌注造影,缺点是准确性稍差;④放射性核素检查,为一种无创检査,操作简单,灵敏度高,准确性好,能了解血栓的演变过程,但具有不能发现陈旧性血栓,不适用于检査骨盆邻近部位的血栓和有可能传播病毒性疾病的缺点。
3.治疗①抬高患肢,卧床休息10天左右。②抗凝治疗,常用抗凝药物为肝素和华法林,用法是先静脉给予肝素100〜150U/ kg,然后给予维持量10〜15U/(kg·h),使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控制在正常值2〜2.5倍以下水平。如果血栓不再扩延,改用华法林持续3〜6个月。③溶栓治疗,常用药物有链激酶和尿激酶,疗效不肯定,可引起伤口出血。④静脉血栓取出术,适用于范围局限,病期在48h以内的原发性髂股静脉血栓。⑤下腔静脉网成形术,该手术在于可预防致命的肺栓塞的发生。适用于DVT病人因某些原因不能采用保守治疗,通过药物治疗无效,不能控制血栓蓃延,下肢深静脉血栓已扩展到下腔静脉且并发肺栓塞,小型肺栓塞反复发作者。⑥辅助方法,长期服用丹参,阿司匹林等。
4.预防①术后早期抬髙小腿,鼓励病人作踝、膝关节屈伸活动,尽早下地,使用抗栓塞的袜子或弹力绷带,压迫下肢浅静脉,使用下肢静脉泵;②对高危病人尽可能采用硬膜外麻醉;有使下肢血管舒张,增加血流的作用;③药物预防,可用的药物有低分子右旋糖酐、华法林、低分子肝素等。
肺栓塞的预防:肺栓塞是导致膝关节置换术后猝死的主要原因,发生时间绝大多数在术后2〜3周。肺栓塞的病人部分没有任何症状,少数可有突发性呼吸短促、青紫、心动过速,低热等,临床诊断困难,动脉血气分析为一种筛选手段。
对已确诊的肺栓塞,应即行气管切开,插管,大剂量应用抗凝、溶栓药物治疗,以及使用循环支持药物,并做好一切抢救准备。
五、关节不稳
造成关节不稳的原因:①术前检查不规范,对有明显的关节不稳定因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