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人工膝关节置换技术规范
人工膝关节置换技术管理规范2012年版
人工膝关节置换技术管理规范(2012年版)为规范人工膝关节置换技术的临床应用,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为医疗机构及其医师开展人工膝关节置换技术的基本要求。
本规范所称人工膝关节置换技术包括全膝关节置换及部分膝关节置换技术,不包括膝部肿瘤切除后的假体重建技术。
一、医疗机构基本要求(一)医疗机构开展人工膝关节置换技术应当与其功能、任务相适应。
(二)三级医院,有卫生行政部门核准登记的骨科诊疗科目及其他相关科室和设备。
1.骨科。
(1)开展骨科临床诊疗工作10年以上,床位不少于50张,设有关节外科专科病房或专业组,关节外科床位不少于20张。
(2)每年完成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50例以上。
2.开展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的手术室。
(1)有至少1间手术室达到I级洁净手术室标准(手术。
级)1000级层流、周边区100区(2)手术室使用面积30平方米以上,布局合理。
(3)配有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满足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需要的手术器械。
(4)配备符合放射防护条件的C臂X线机。
3.其他相关科室和设备。
(1)设有麻醉科、重症监护室、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内分泌科及康复科等专业科室或专业医师,具备全身合并症、并发症的综合处理和抢救能力。
(2)具备CT、床边X线摄影机、术后功能康复系统。
(三)具有专业骨科医师队伍,其中包括至少2名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人员梯队结构合理。
(四)拟开展人工膝关节置换技术的新建或者新设骨科的三级医院,应当符合本规范的人员、科室、设备、设施条件,并向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申请,通过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临床应用能力评估后方可开展。
二、人员基本要求(一)开展人工膝关节置换技术的医师。
1.取得《医师执业证书》,执业范围为外科专业。
2.有10年以上骨科临床诊疗工作经验,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3.近3年每年参与完成膝关节置换手术至少20例。
人工关节置换技术管理规范
人工关节置换技术管理规范为规范人工关节置换技术临床应用,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为本市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开展人工关节置换技术的最低要求。
本规范所称人工关节置换技术是指对已经完全或者部分丧失功能的关节(包括髓、膝、肩、肘、踝关节、肿瘤型人工关节等),通过关节假体置换以恢复其功能的外科技术。
本规范不包括人工关节翻修技术管理要求。
一、医疗机构基本要求(一)医疗机构开展人工关节置换技术应当与其功能、任务和技术能力相适应。
(二)有行政审批部门核准登记的骨科或肿瘤科专业诊疗科目。
(三)骨科具备骨科相关诊疗技术能力,床位60张及以上。
每年完成骨科各类手术总量不少于300例。
(四)肿瘤科开展骨与软组织肿瘤方向相关诊疗工作至少5年,床位数不少于60张。
每年完成骨与软组织肿瘤各类手术总量不少于300例。
其技术水平在本行政区域中处于领先地位。
(五)手术室1洁净手术部的建筑布局、基本配备、净化标准和用房分级等应当符合《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GB50333—2002》。
2.有达到I级洁净手术室标准的手术室。
3.能够进行心、肺、脑抢救复苏,有氧气通道、麻醉机、除颤仪、吸引器等必要的急救设备和药品。
4.具备人工关节置换手术的相关器械和设备,至少包括C臂X线机等。
5.配备符合放射防护条件的设施。
(六)配备术后监护相关设备及医护人员。
(七)其他辅助科室和设备1临床实验室符合规定,人工关节置换技术相关检验项目参加室间质量评价并合格。
2.医学影像科至少具备X线机、计算机X线断层摄影(CT),超声设备等。
3.具备人工关节置换手术后功能康复的基本设备、设施。
(A)有至少1名具有人工关节置换技术能力且主执业地点为本医疗机构的在职医师,有经过人工关节置换技术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并考核合格的、与开展的本技术相适应的其他专业技术人员。
二、人员基本要求(一)开展人工关节置换技术的医师1.取得《医师执业证书》,执业范围为外科专业。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一.麻醉方式:全身麻醉或硬脊膜外麻醉二.手术体位:去枕仰卧位三.手术步骤与配合1.患者上无菌止血带,术者黏贴手术切口保护膜递下肢棉毛套、下肢止血带,驱血带驱血,协助黏贴手术切口保护膜2.自髌骨上缘5-8CM处至胫骨结节处做正中切口递22号刀片切开,大纱布拭血3.切开股四头肌腱、髌骨及髌韧带递电刀切开,尖长镊协助4.切开关节囊,暴露股骨远端和膝关节递长尖镊、电刀切开,髋臼拉钩充分暴露关节腔5.切除半月板、滑膜、髌骨下脂肪垫及前后交叉韧带递有齿血管钳、电刀切除,纱布接切下来的滑膜和组织6.清除骨赘递咬骨钳接切下来的骨赘7.胫骨截骨极度屈曲膝关节,将胫骨上端脱位。
安装胫骨外力线定位固定。
将胫骨切骨模块安置于胫骨外力线定位器递术者。
根据胫骨形态调整切骨模块的位置并固定,移除胫骨定位器。
调整好后递2枚固定钉和鼓锤固定。
胫骨截骨,递1.19MM锯片锯齿摆锯截骨用游离卡尺测量胫骨截骨厚度,测量胫骨截骨块的厚的尺寸8.股骨定位截骨递一8MM钻头钻孔,屈膝90°于股骨髁间窝处钻一通向股骨髓腔的骨洞。
将髓内定位杆按上手柄后递给术者,将髓内定位杆缓慢插入股骨髓腔。
调节好股骨定位器的左或右和角度给术者,递2枚固定钉和鼓锤固定。
安装股骨定位器于骨块安置杆上并固定。
递股骨远端切骨模块和固定钉、鼓锤。
将股骨远端切骨模块安装股骨定位器上并固定,取下骨髓内定位器。
递1.19MM锯片摆锯截骨,股骨远端切骨并测量截骨块的厚度。
将测量块与调节块装配好递给术者,伸直间隙评估,将膝关节完全伸直,将测量块与相应厚度调节块装配后放入间隙,测量内外侧软组织张力。
递测量器,测量股骨的大小,安置股骨前后方切骨模块。
股骨前方及斜面切骨,递切骨模块、固定钉、鼓锤固定,递摆锯截骨并协助医师扶住切骨模块防止移位。
髁间接骨,递髁间截骨导向器、固定钉、鼓锤固定,递小锯片摆锯作髁间窝侧壁切骨,递股骨髁间试模,安置股骨髁间试模9.试间隙填充器根据术中情况递给术者所需试模垫片。
人工膝关节置换技术管理规范(2012年版)
起草专家组名单顾问邱贵兴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组长王岩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成员(按姓氏笔画排序)卜海富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王义生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王志义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王坤正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王韶进山东大学第二医院田晓滨贵州省人民医院毕郑钢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曲铁兵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朱振安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严世贵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张克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沈彬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沈惠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宣武医院周一新北京积水潭医院郑稼河南省人民医院赵尔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赵建宁南京军区总医院赵劲民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贺良北京积水潭医院胡懿郃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高忠礼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寇伯龙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曹力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蒋青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裴福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人工膝关节置换技术管理规范(2012年版)为规范人工膝关节置换技术的临床应用.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为医疗机构及其医师开展人工膝关节置换技术的基本要求。
本规范所称人工膝关节置换技术包括全膝关节置换及部分膝关节置换技术.不包括膝部肿瘤切除后的假体重建技术。
一、医疗机构基本要求(一)医疗机构开展人工膝关节置换技术应当与其功能、任务相适应。
(二)三级医院.有卫生行政部门核准登记的骨科诊疗科目及其他相关科室和设备。
1.骨科。
(1)开展骨科临床诊疗工作10年以上.床位不少于50张.设有关节外科专科病房或专业组.关节外科床位不少于20张。
(2)每年完成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 50例以上。
2.开展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的手术室。
(1)有至少1间手术室达到I级洁净手术室标准(手术区100级层流、周边区1000级)。
(2)手术室使用面积30平方米以上.布局合理。
(3)配有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满足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需要的手术器械。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膝关节置换手术流程
手术流程
术者准备
仰卧体位
1.术前标记手术腿 2.准备脚垫 3.留置导尿
止血带
大腿根部,袜套+止血带 (蓝左红右)压力: 250mmHg,时间:90min
止血带主机,管路,通电后设置, 袜套,最长止血带(34inch),窄
胶布固定
切口
切口选择位置:髌骨上方5-10cm,下至胫骨结节; 消毒范围:近端 止血带至足部,分开消毒
消毒
碘酊消毒2次; 酒精脱碘1次
铺巾
1.先挡会阴:小手巾 2.下方大手巾;上方大手巾
铺巾
3.防水贴膜*1缠绕切口 4.大腿根部 小手巾*2隔绝(巾钳*2)
铺巾
操作过程无菌衣注意避免贴近
铺巾
5、足部穿戴无菌手套*2(8.5号) 6、洞巾穿过(尾端预留足够;收紧头端预防感染)
铺巾
7、头端拉无菌大手巾隔绝
髓外定位确定 胫骨平台外旋
安装试模
股骨面打孔
测试稳定性, 活动度
休整边缘骨赘 去神经化 髌骨截骨导板
测试髌骨厚度
髌骨截骨
调节髌骨截骨 厚度
髌骨试模
髌骨打孔
测试髌轨迹骨 活动,ROM
阿米卡星溶液 浸泡
脉冲冲洗骨面
膝关节组件准备
干燥骨面
抗生素骨水泥
截骨平面填骨 水泥
模具填骨水泥
清除多余骨水 泥
8、酒精再次消毒;下 肢贴膜*2
逐层切开皮肤及浅 筋膜;内侧适度剥
离
髌旁内侧切开关节囊 内外侧适度松解利于显露
1、屈膝约30° 2、电刀,齿镊,深耙钩 *2,吸引器
1、外翻髌骨;2、 切除髌下脂肪垫; 3、适度清除骨赘; 4、切除残余ACL
人工关节置换标准操作规程
人工关节置换标准操作规程
人工关节置换是一种常见的手术治疗方法,主要用于修复受损或病变的关节。
下面是人工关节置换的标准操作规程:
1. 患者评估:医生应对患者进行评估,包括病史、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以确定适用于人工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
2. 术前准备:在手术前,患者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包括相关检查、血液检验、麻醉评估等。
3. 手术切口: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手术切口,一般选择切开关节侧面或背面进行手术。
4. 关节暴露:医生在切口处逐层切开组织,直至暴露出受损的关节。
5. 关节切除:医生通过骨切割器等工具将受损的关节切除,同时留下足够的接触面以接受人工关节。
6. 人工关节安装:医生将人工关节的组件逐个安装到合适的位置,确保关节运动的平稳和稳固。
7. 术中修正:根据需要,医生在术中可能需要进行一些修正,例如修正肌肉松弛或扩大骨切口。
8. 术后处理:手术结束后,医生会在切口处进行缝合,并进行相应的止血和消毒处理,必要时还会放置引流管。
9. 术后康复:患者在手术后需要进行相应的康复训练,包括关节活动、物理疗法等,以帮助恢复关节功能。
值得注意的是,人工关节置换手术是一项复杂的手术,操作规程可能会因医生的个人经验及实际情况有所不同。
术前和术后的护理和康复也是至关重要的,需要遵循医生的指导和建议。
(完整版)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手册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手册(强生公司)全膝关节置换第一节膝关节解剖概要与生物力学特点一、膝关节的构成(一)骨性结构膝关节由股骨远端、胫骨近端和髌骨共同组成,其中髌骨与股骨滑车组成髌股关节,股骨内、外髁与胫骨内,外髁分别组成内、外侧胫股关节。
在关节分类上,膝关节是滑膜关节(synovial joint)。
髌骨是人体内最大的籽骨,它与股四头肌、髌腱共同组成伸肌装置(extensor apparatus)。
蘸骨厚度约2~3cm,其中关节软骨最厚处可达5mm。
髂骨后表面的上3/4为关节面,由纵向的中央嵴、内侧峭分为外侧关节面、内侧关节面和奇面或称第3面(theoddfacet.thirdfacet);内、外侧关节面又被两条横嵴划分为上、中、下三部分,故共计有七个关节面。
髌骨后表面的下1/4位于关节外,是髌腱的附着点。
股骨远端的前部称为滑车(trochlea),其正中有一前后方向的切迹将之分为内、外两部分,滑车切迹向后延伸为髁间切迹(intercondylar notch.ICN),向前上延伸止于滑车上隐窝。
股骨远端的后部为股骨髁(femoral condylars),由ICN分为股骨内髁和股骨外髁,分别与内、外滑车相延续,构成凸起的股骨关节面。
从侧面观,股骨外髁弧度大于内髁且较内髁更突前,而内髁比外髁更加向后延伸。
参与构成膝关节的胫骨平台并非绝对水平,而是在一定程度上呈由前向后逐渐下降的趋势,即所谓胫骨平台后倾角。
胫骨平台中央有一前一后两个髁间棘,其周围为半月板和交叉韧带的附着处。
外侧胫骨关节面的前l/3为一逐渐上升的凹面,而后2/3则呈逐渐下降的凹面。
内侧胫骨关节面则呈一种碗形的凹陷。
如此,凸起的股骨关节面和凹陷的胫骨关节面彼此吻合,使膝关节得以在矢状面上作伸屈活动;然而外侧胫骨关节面的特征性凹陷结构又使得外侧胫股关节面并非完全吻合,从而允许膝关节在水平面上有一定的旋转活动。
并且膝关节的伸屈活动也不是同轴运动而是具有多个瞬时活动中心的运动。
湖北省人工膝关节置换技术管理规范
湖北省人工膝关节置换技术管理规范(试行)为规范人工膝关节置换技术的临床应用?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为医疗机构及其医师开展人工膝关节置换技术的基本要求。
本规范所称人工膝关节置换技术包括全膝关节置换及部分膝关节置换技术,包括膝部肿瘤切除后的假体重建技术。
一、医疗机构基本要求(一)医疗机构开展人工膝关节置换技术应当与其功能、任务相适应。
(二)三级医院,有卫生行政部门核准登记的骨科诊疗科目及其他相关科室和设备。
1. 骨科( 1 )开展骨科临床诊疗工作10 年以上,床位不少于50 张,设有关节外科专科病房或专业组?关节外科床位不少于20 张。
( 2 )每年完成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30 例以上。
2. 开展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的手术室( 1 )有至少1 问手术室达到I 级洁净手术室标准(手术区100 级层流、周边区1000 级)。
( 2 )手术室使用面积30 平方米以上,布局合理。
( 3 )配有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满足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需要的手术器械。
-( 4 )配备符合放射防护条件的C 臂X 线机。
3. 其他相关科室和设备( 1 )设有麻醉科、重症监护室、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内分泌科及康复科等专业科室或专业医师,具备全身合并症、并发症的综合处理和抢救能力。
( 2 )具备CT 、床边X 线摄影机、术后功能康复系统。
(三)具有专业骨科医师队伍?其中包括至少2 名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人员梯队结构合理。
(四)拟开展人工膝关节置换技术的新建或者新设骨科的三级医院,应当符合本规范的人员、科室、设备、设施条件,并向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申请,通过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临床应用能力评估后方可开展。
二、人员基本要求(一)开展人工膝关节置换技术的医师。
1. 取得《医师执业证书)),执业范围为外科专业。
2. 有10 年以上骨科临床诊疗工作经验,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人工关节置换技术管理办法(试行)
人工关节置换技术管理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人工关节置换技术管理,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人工关节置换技术是指对已有病变,完全或大部分丧失功能的关节,为恢复其功能,采用人工全关节置换手术方式而进行的外科技术,包括全髋关节置换术、全膝(单髁)关节置换术和其它相关人工关节置换术(肩关节、肘关节、踝关节、指关节等)。
人工股骨头置换、肿瘤保肢治疗的人工假体技术未在此列。
第三条卫生部负责全国人工关节置换技术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人工关节置换技术管理工作。
卫生部指定的评价机构或者组织(以下简称评价机构或组织)负责开展人工关节置换技术的医疗机构及医师资质的技术评价和审核工作。
第四条本办法适用于开展人工关节置换技术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和从事人工关节置换技术的医师。
第五条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开展人工关节置换技术必须遵守有关的卫生管理法律、法规、规章、诊疗规范和常规。
第二章基本要求和技术评价第六条开展人工关节置换技术的医疗机构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三级医院;(二)有独立设置的骨科;(三)设有关节外科专科病房或专业学组5年以上,具有本院的专科医师队伍;(四)有符合放射防护条件的手术室,配备术中透视(电视)C臂X线机;(五)手术室具备层流空气净化条件;(六)具有综合抢救能力的麻醉科、重症监护室、血管外科、血液内科、呼吸内科、介入放射专科医师;(七)具有取得人工关节置换技术资质的医师;(八)具有术后康复锻炼设备与康复专业人员。
第七条能独立从事人工关节置换技术的医师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取得《医师执业证书》,执业范围为外科;(二)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骨科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并有10年以上骨科临床诊疗工作经历;(三)近3年内独立完成关节外科手术至少200例,无医疗事故;(四)经过卫生部认可的培训基地的系统培训并考核合格;(五)经2名具有人工关节置换技术资质的外院骨科主任医师的推荐;(六)所在医疗机构同意。
(完整版)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手册(强生公司)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手册(强生公司)全膝关节置换第一节膝关节解剖概要与生物力学特点一、膝关节的构成(一)骨性结构膝关节由股骨远端、胫骨近端和髌骨共同组成,其中髌骨与股骨滑车组成髌股关节,股骨内、外髁与胫骨内,外髁分别组成内、外侧胫股关节。
在关节分类上,膝关节是滑膜关节(synovial joint)。
髌骨是人体内最大的籽骨,它与股四头肌、髌腱共同组成伸肌装置(extensor apparatus)。
蘸骨厚度约2~3cm,其中关节软骨最厚处可达5mm。
髂骨后表面的上3/4为关节面,由纵向的中央嵴、内侧峭分为外侧关节面、内侧关节面和奇面或称第3面(theoddfacet.thirdfacet);内、外侧关节面又被两条横嵴划分为上、中、下三部分,故共计有七个关节面。
髌骨后表面的下1/4位于关节外,是髌腱的附着点。
股骨远端的前部称为滑车(trochlea),其正中有一前后方向的切迹将之分为内、外两部分,滑车切迹向后延伸为髁间切迹(intercondylar notch.ICN),向前上延伸止于滑车上隐窝。
股骨远端的后部为股骨髁(femoral condylars),由ICN分为股骨内髁和股骨外髁,分别与内、外滑车相延续,构成凸起的股骨关节面。
从侧面观,股骨外髁弧度大于内髁且较内髁更突前,而内髁比外髁更加向后延伸。
参与构成膝关节的胫骨平台并非绝对水平,而是在一定程度上呈由前向后逐渐下降的趋势,即所谓胫骨平台后倾角。
胫骨平台中央有一前一后两个髁间棘,其周围为半月板和交叉韧带的附着处。
外侧胫骨关节面的前l/3为一逐渐上升的凹面,而后2/3则呈逐渐下降的凹面。
内侧胫骨关节面则呈一种碗形的凹陷。
如此,凸起的股骨关节面和凹陷的胫骨关节面彼此吻合,使膝关节得以在矢状面上作伸屈活动;然而外侧胫骨关节面的特征性凹陷结构又使得外侧胫股关节面并非完全吻合,从而允许膝关节在水平面上有一定的旋转活动。
并且膝关节的伸屈活动也不是同轴运动而是具有多个瞬时活动中心的运动。
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标准
2.4.4 对 于 年 轻 、活 动 量较 大 的患 者 ,并 且 股 骨 近端 和髋 臼结 构 改 变 不 大 ,可 以行 髋 关 节 表 面 置换 术 。 2.4.5 陶瓷对 聚 乙烯 、陶瓷 对 陶瓷 和金 属对金 属 的新 型关 节界 面 ,可 根据 患 者 的具 体 情 况 加 以使 用 。
2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2.1 人 工 髋 关 节 置换 术 目标
缓 解 疼 痛 、提 高稳定 性 、获 得 活动 能力 和 下 肢 等 长 等 。如 条 件 允 许 ,手 术 应 尽 可 能 达 到更 多 的 预 期 目标 ;如 患 者病 情 复杂 而难 以完全 达 到上 述所 有 目标 ,应 按 上述顺 序 以首 先 达 到位 于前 列 的 目标 为 主 。
臼假 体组 件 的装 配 、股 骨 假 体 的形 态等 渚 方 lrll l盯 有 所 不 同 。参 阅不 llll厂 家 的有 关器 械 使 用 和假 体 置 人 方法 的具体说 明 。
2.6.4 人工髋 关 节 置 换 术 通 常按 如下顺 序 进 行 : a) 显露 、脱 位 、股 骨 颈 截 骨 、髋 臼准 备 、试模 测 试 、置人 髋 臼假体 与衬 垫 ; b) 股 骨髓 腔 准 备 、试 模 测试 、置入 股 骨 假体 及 股 骨 头 ; c) 复位 、冲洗 术 野 、关 闭切 口。
c) 其他 影 像 学 检 查 :少 数 患 者 可 行 全 身 同位 素 扫 描 等 特 殊 检 查 亦 有 助 于 明确 诊 断 ,如 髋 关 节 感
染等 。
2.4 人工 髋 关 节假 体 的选 择
2.4.1 假 体 的选 择 应 基 于患 者 本 身 的情 况 和假 体 设 计 的特 点 ,同 时兼 顾 手术 医生 本 人 的 临 床 经 验 ,必
(完整版)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手册(强生公司)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手册(强生公司)全膝关节置换第一节膝关节解剖概要与生物力学特点一、膝关节的构成(一)骨性结构膝关节由股骨远端、胫骨近端和髌骨共同组成,其中髌骨与股骨滑车组成髌股关节,股骨内、外髁与胫骨内,外髁分别组成内、外侧胫股关节。
在关节分类上,膝关节是滑膜关节(synovial joint)。
髌骨是人体内最大的籽骨,它与股四头肌、髌腱共同组成伸肌装置(extensor apparatus)。
蘸骨厚度约2~3cm,其中关节软骨最厚处可达5mm。
髂骨后表面的上3/4为关节面,由纵向的中央嵴、内侧峭分为外侧关节面、内侧关节面和奇面或称第3面(theoddfacet.thirdfacet);内、外侧关节面又被两条横嵴划分为上、中、下三部分,故共计有七个关节面。
髌骨后表面的下1/4位于关节外,是髌腱的附着点。
股骨远端的前部称为滑车(trochlea),其正中有一前后方向的切迹将之分为内、外两部分,滑车切迹向后延伸为髁间切迹(intercondylar notch.ICN),向前上延伸止于滑车上隐窝。
股骨远端的后部为股骨髁(femoral condylars),由ICN分为股骨内髁和股骨外髁,分别与内、外滑车相延续,构成凸起的股骨关节面。
从侧面观,股骨外髁弧度大于内髁且较内髁更突前,而内髁比外髁更加向后延伸。
参与构成膝关节的胫骨平台并非绝对水平,而是在一定程度上呈由前向后逐渐下降的趋势,即所谓胫骨平台后倾角。
胫骨平台中央有一前一后两个髁间棘,其周围为半月板和交叉韧带的附着处。
外侧胫骨关节面的前l/3为一逐渐上升的凹面,而后2/3则呈逐渐下降的凹面。
内侧胫骨关节面则呈一种碗形的凹陷。
如此,凸起的股骨关节面和凹陷的胫骨关节面彼此吻合,使膝关节得以在矢状面上作伸屈活动;然而外侧胫骨关节面的特征性凹陷结构又使得外侧胫股关节面并非完全吻合,从而允许膝关节在水平面上有一定的旋转活动。
并且膝关节的伸屈活动也不是同轴运动而是具有多个瞬时活动中心的运动。
人工膝关节置换技术管理规范(2012年版)
人工膝关节置换技术管理规范(2012年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期刊名称】《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年(卷),期】2013(000)003
【摘要】为规范人工膝关节置换技术的临床应用,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为医疗机构及其医师开展人工膝关节置换技术的基本要求。
本规范所称人工膝关节置换技术包括全膝关节置换及部分膝关节置换技术,不包括膝部肿瘤切除后的假体重建技术。
【总页数】3页(P67-69)
【作者】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机器人手术系统辅助实施心脏手术技术规范(2012年版)》和《机器人手术系统辅助实施心脏手术技术培训管理规范(2012年版)》的通知 [J], ;
2.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人工膝关节置换技术管理规范(2012年版)的通知 [J], ;
3.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呼吸内镜诊疗技术管理规范(2012年版)的通知 [J], ;
4.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呼吸内镜诊疗技术管理规范(2012年版)的通知 [J],
5.呼吸内镜诊疗技术管理规范(2012年版) [J],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工膝关节置换技术规范1 手术适应证和禁忌证1.1 适应证人工膝关节置换术主要适用于因严重膝关节炎而引起疼痛的患者,此类患者可能伴有膝关节的畸形、不稳以及日常生活活动的严重障碍等,经保守治疗无效或效果不显著。
临床上适应证主要包括:a) 膝关节各种炎性关节炎,如骨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膝关节病变、血友病性关节炎等;b) 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c) 静息状态的感染性关节炎;d) 部分老年患者的髌股关节炎;e) 原发性或继发性骨软骨坏死性疾患等。
临床医师应全面考虑可能会引起下肢及膝关节疼痛的其他原因,并逐一加以排除。
其中包括源于脊椎疾病的神经根性疼痛、同侧髋关节疾病的牵涉痛、外周血管疾病、半月板病变及膝关节软组织炎症等。
采取人工膝关节置换术之前,宜积极采取保守治疗,如减轻体重、改变活动方式、使用助行工具、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物、氨基葡萄糖类药物、关节内注射药物等。
临床医师应同时熟悉胫骨高位截骨术、关节镜手术、膝关节融合术等其他术式,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加以选择,不能将人工膝关节置换术视为解决所有痛性膝关节疾患的唯一选择。
1.2 禁忌证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绝对禁忌证包括:a) 全身或局部存在任何活动性感染;b) 伸膝装置不连续或严重功能丧失等。
此外,对于年轻、手术耐受力差、精神异常、无痛的膝关节融合、Charcot关节炎等以及术前存在其他可能对手术预后有不良影响因素的患者,可被视为相对禁忌证,应慎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
2 术前评估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之前,应对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以及辅助检查等诸方面进行全面、完善的评估。
2.1 病史及体格检查手术前应详细询问患者病史并进行详尽地包括关节局部和全身的体格检查。
膝关节局部的体格检查包括步态、局部皮肤情况、既往手术切口、膝关节主动和被动活动度、下肢或膝关节有无畸形、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和侧副韧带情况以及肌力情况等。
2.2 辅助检查2.2.1 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除了血常规、尿常规、生化指标、C反应蛋白、血沉、凝血状况、乙肝五项及HIV、梅毒抗体等常规化验外,还应根据患者本身的特殊情况采取相应的检查。
对于血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以及D-二聚体等的检查应加以重视,其不仅是完善术前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亦对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的防治和随访有重要意义。
2.2.2 影像学检查不同时间段影像学资料动态观察,可提供更多信息,进一步了解病变性质和进展程度。
2.2.2.1 X线检查a) X线片的拍摄要求:术前膝关节X线片应常规包括站立位的前后位片、侧位片、髌骨切线位X线片以及双下肢站立位全长X线片等。
摄片时注意患者的体位应处于旋转中立位。
b) X线片的阅读:根据上述X线片进行认真的术前评估,包括下肢力线情况以及有无合并下肢畸形、膝关节周围骨质情况、骨缺损情况等。
c) 模板测量:术前使用厂家提供的模板对X线片进行测量可用于估计假体的大小以及需要骨移植或使用楔形金属垫填充的骨缺损的大小,同时对可能增加手术难度的解剖变异应引起重视(如髓腔的宽窄等),但应考虑到膝关节畸形、患者肥胖程度和摄片时的体位等因素对模板测量的影响。
2.2.2.2 其他影像学检查包括CT、MRI、同位素扫描以及关节造影检查等可用于检查疑难病例,但并不作为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常规检查。
3 人工膝关节假体的选择3.1 人工膝关节假体种类繁多。
按置换范围可分为单髁、全髁型;按固定方式可分为骨水泥型、非骨水泥型;按限制程度可分为限制型、半限制型和非限制型。
全髁假体还可分为后交叉韧带保留型和后交叉韧带替代型。
3.2 局限于单间室的病变方可选用单髁假体,损伤严重的膝关节可考虑选用限制类型假体,而全髁型假体的选用条件介于两者之间。
绝大多数患者宜选用骨水泥固定型假体,而较少采用非骨水泥固定型假体。
3.3 考虑到髌骨置换存在髌骨骨折、磨损以及假体松动等并发症,对于以下情况一般不宜行髌骨置换:a) 髌骨关节面基本正常;b) 髌骨较薄;c) 年轻活跃的患者等。
3.4 对于某些特殊的病例,如存在骨缺损或人工膝关节翻修术等,根据需要可采用组配型假体,如在假体上安置延长柄或金属填充垫等。
4 手术室要求和麻醉方式4.1 手术室要求人工膝关节置换术要求于层流空气净化手术室内施行,严格控制室内人员的数量并控制流动人员。
4.2 麻醉方法麻醉方法的选择取决于麻醉医师与手术医师的配合以及麻醉医师的工作习惯,参考医院的条件及患者的特殊要求。
可以采用的麻醉方式有全身麻醉、硬膜外麻醉或腰麻等。
5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手术操作原则5.1 手术人路: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手术人路要充分考虑原有的手术切口并尽量加以利用,同时要遵循尽量减少组织损伤的原则。
其有多种,如髌旁内侧人路、经股内侧肌下人路(Southern人路)、V-Y形入路(Coonse-Adams人路)等。
膝关节正中切口髌旁内侧人路被认为是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标准人路,复杂的初次置换术或翻修术可能需要更为广泛的手术人路以利于显露。
5.2 膝关节假体种类繁多,每种假体均有配套的手术器械,应参阅不同厂家的有关器械使用和假体置人方法的具体说明。
5.3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通常包括显露、骨准备、软组织松解、试模测试、置人假体、复位、冲洗术野、关闭切口等步骤。
胫骨、股骨假体定位系统见附录C。
5.4 软组织平衡应遵循膝关节屈伸间隙对称的原则。
可同时采用调整骨质切除量和软组织平衡两种方法来纠正屈伸间隙的不对称。
5.5 髌骨置换条件。
髌骨置换时,髌骨切骨的目的是平整切除一定厚度的骨质,并留下足够的骨量以固定髌骨假体。
置换髌骨后的髌骨厚度应等于或稍小于原髌骨的厚度。
5.6 置人最终的膝关节假体之前,宜使用试模进行调试。
判断各部位切骨面的精确度,调试衬垫的厚度、关节前后及内外翻稳定性、关节活动范围、胫骨平台旋转定位以及髌骨轨迹等,并仔细核对下肢力线。
必要时行软组织平衡和调整切骨量直到获得满意的膝关节稳定性和下肢力线为止。
5.7 可使用脉冲加压冲洗枪冲洗关节,尤其各切骨面。
对于骨水泥固定型假体,注意将溢出的骨水泥清理干净。
5.8 对于某些复杂病例,如膝关节不稳定、挛缩畸形、僵直膝、膝关节翻修术等,手术时可能会应用到诸如复杂的软组织平衡技术、骨移植、金属楔形垫、限制型假体等手术方法或特殊假体,手术医师术前应充分估计术中可能遇到的情况,根据临床经验及患者病情恰当使用上述方法,否则宜在有条件的医院实施手术。
5.9 如若术中发现难以成功实施单髁置换术,则应及时调整手术方案。
6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并发症6.1 伤口愈合问题6.1.1 包括皮肤坏死、伤口裂开、血肿形成等。
主要存在两方面的原因:a) 患者本身存在高危因素,如糖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长期服用激素、吸烟等;b) 手术操作因素,如原有切口的不合理使用、软组织损伤较多等。
6.1.2 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法有:清创换药、植皮、重新闭合伤口、清理血胂等。
6.2 假体周围感染6.2.1 感染是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一般约为1%~2%左右。
6.2.2 综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等)以及影像学资料有助于诊断。
必要时行关节穿刺液培养获取感染病原体,并行药敏试验以指导抗生素的使用。
6.2.3 术前对患者存在的各部位隐匿感染积极治疗,术中严格遵循无菌原则并精细操作,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等均为必要的预防措施。
6.2.4 正确使用抗生素和彻底清创。
清创术时可考虑保留假体的清创术、膝关市融合术、一期或二期假体置换或截肢术等方法。
6.3 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6.3.1 深静脉血栓的发生通常与高凝状态、静脉血流缓慢和血管壁内膜受损有关。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可按常规行下肢深静脉超声检查。
6.3.2 术后应预防性应用抗凝药物,并同时采取机械性辅助措施,包括肢体抬高、穿弹力袜、下肢主(被)动活动以及使用间歇性充气脉冲泵等。
6.3.3 术后应严密观察,一旦发生深静脉血栓或由此而引起的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须请相关科室协助采取积极治疗。
6.4 血管神经并发症6.4.1 包括腘血管的损伤、腓总神经损伤等。
6.4.2 术中细致操作并注意对软组织的保护。
6.4.3 一旦确诊并可能影响肢体血运时,应根据情况及时采取血管修复或血管移植等方法。
术后发现有腓总神经损伤时,首先应解除压迫,并适当屈曲膝关节,观察病情变化。
神经功能持续未见恢复者,可考虑腓总神经减压术。
6.5 髌股关节并发症6.5.1 常见的有髌骨骨折、髌骨假体撞击综合征、髌股关节不稳、髌骨假体松动、伸膝装置断裂等。
适应证选择不当、假体不合适、手术操作不准确、术后意外等是导致此类并发症的主要原因。
6.5.2 注意到上述病因可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6.5.3 正确判断病因对指导治疗并发症非常重要。
保守治疗效果不佳的情况下应采取手术治疗,必要时行膝关节翻修术。
6.6 假体周围骨折6.6.1 股骨髁上骨折、股骨干骨折、胫骨干骨折、涉及关节面的骨折等。
骨质疏松、手术操作不当、术后意外等为主要的危险因素。
6.6.2 注意到上述病因可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6.6.3 多采用手术治疗,如钢板螺钉内固定、髓内针固定或翻修术等。
6.7 关节不稳6.7.1 主要由于膝关节周围软组织不平衡造成。
可分为伸直位不稳定、屈曲位不稳定以及膝反屈等类型。
6.7.2 术中严格准确地操作,获得术后膝关节稳定性极为重要。
6.7.3 一旦确诊此类并发症,若采取挽救性措施效果不佳,通常需要行翻修术,必要时可采用限制型假体。
6.8 异位骨化6.8.1 轻度异位骨化可无任何临床表现,较严重者主要表现为关节周围的隐痛,以及不同程度的关节活动障碍等。
6.8.2 预防措施只适用于高危人群,不建议常规应用。
包括非甾体类消炎药如消炎痛的应用,小剂量放射治疗等。
6.8.3 出现较为严重的异位骨化,在该骨化生Κ稳定后可考虑手术切除。
6.9 骨溶解6.9.1 骨溶解的发生多与关节内产生的磨损碎屑有关,包括骨水泥颗粒、聚乙烯颗粒、金属颗粒等。
6.9.2 可对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进行定期随访,连续地进行X线片检查,以期早期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6.10 假体松动6.10.1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以及对连续X线片进行诊断。
确定假体松动后应首先区分感染和无菌性松动。
6.10.2 人工膝关节术后应建立严格的随访制度,早期发现问题争取早期处理。
确诊假体松动后膝关节翻修术。
6.11 其他并发症褥疮、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心脏疾患、胃肠道出血、脂肪栓塞综合征、假体断裂等。
根据不同情况采取必要的预防和处理措施。
7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和随访7.1 针对患者个体制定有效的康复计划,能够促进膝关节功能和生活能力的快速恢复。
7.2 康复治疗应从术前开始,向患者介绍相关知识,制定恰当的目标,使得患者术后能够更好地配合康复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