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职能转变是完善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
政府职能转变
![政府职能转变](https://img.taocdn.com/s3/m/35745fa1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b816762.png)
政府职能转变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对政府需求的变化,政府职能转变已成为全球的共识。
政府职能转变是指政府由传统的管理者角色转变为服务者和引导者的角色,通过改革和创新,提高政府的效率和能力。
本文将从政府服务、社会治理和市场监管三个方面论述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性和实施策略。
一、政府服务的转变政府服务是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内容,它主要包括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和优化公共服务。
基本公共服务是指政府通过提供教育、医疗、住房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满足人民的基本需求。
优化公共服务则是通过改革、创新和信息技术的应用,提高政府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在实施政府职能转变的过程中,政府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 推进电子政务建设。
利用信息技术,提供在线政务服务,实现政府和人民的互动,简化办事流程,提高办事效率。
2. 加强政府公共服务的科学管理。
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和规划,加强对公共服务项目的监管,确保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公正分配。
3. 强化政府对社会组织和志愿者的引导和支持。
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在提供公共服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政府应加强对其的引导和支持,建立合作机制,形成合力。
二、社会治理的转变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发展,传统的行政管理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社会治理需求,政府应转变为社会治理的引导者和协调者。
社会治理的转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建立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加强对企业、组织和个人的信用评估和监管,提高社会诚信意识。
2. 强化社会组织和居民自治。
发挥社会组织和居民自治的作用,加强对社区和村级组织的培育和支持,促进居民参与社会治理。
3. 推进基层自治体制改革。
加强对基层自治机关的建设和培养,加强对基层治理的指导和支持,提高基层治理能力。
三、市场监管的转变市场监管是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内容之一。
市场监管的转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建立健全市场监管体制。
加强对市场主体的登记、备案和监管,建立健全市场监管的法律法规体系,加强对市场秩序的监督和管理。
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的重要意义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5e475f7c680203d8cf2f2490.png)
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的重要意义是什么?作者:暂无来源:《新长征·党建版》 2014年第1期关键词: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关系的核心环节。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着眼于我国发展和改革全局,系统阐述了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的总要求,“进一步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最大限度减少中央政府对微观事务的管理”,为加快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简政放权、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指明了方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一,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基础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适应经济基础的变化,政府职能转变不断推进,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重要保障。
但从总体上看,政府职能转变仍然比较滞后,政府直接配置资源的范围仍然过大,对微观经济主体的干预仍然较多,公共服务供给仍然不足,市场监管和社会管理仍然相对薄弱。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应为市场主体服务,通过保护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激发社会成员创造财富的积极性。
新形势下,推动我国经济发展从主要依靠要素投入和规模扩张为主,逐步转向创新驱动和提高效率为主,更需要政府进一步转变职能,为市场主体充分发挥作用腾出空间,以增强全社会的创新活力。
只有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把该放的权力放开、放到位,把应该由市场承担的职能交给市场,推动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转变,切实用好“看得见的手”、充分用足“看不见的手”,才能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
第二,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是适应我国经济社会结构深刻变化的迫切要求。
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在给我国发展进步带来巨大活力的同时,也给政府管理带来诸多新情况新问题。
比如,市场机制作用范围扩大,政府与市场的相互关系更加复杂;不同社会群体利益诉求差异扩大,利益主体日趋多元化;公共服务需求全面快速增长,满足多样化需求的压力增大;社会流动性增强,流动人口规模扩大;互联网迅速普及,信息传播更加快捷;公众环境意识增强,环境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增多,等等。
申论热点:转变政府职能 优化营商环境
![申论热点:转变政府职能 优化营商环境](https://img.taocdn.com/s3/m/eb4e332c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a4.png)
申论热点:转变政府职能优化营商环境当前,在经济全球化进程日益加速的背景下,各国都在积极调整自身发展方向,转型升级,增强核心竞争力。
我国也在着力推动转变政府职能,优化营商环境,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更加决定性的作用,实现规范、高效、有序的市场运作。
本文旨在探讨转变政府职能和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性及措施。
一、转变政府职能政府作为管理国家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机构,需要时刻关注人民群众的需求和市场变化的趋势。
政府不应当再是过去的“大管家”,而应放手让市场主体自主作为并发挥决策优势。
这不仅有利于激发市场活力,还可以减轻政府负担,避免浪费纳税人的钱财。
转变政府职能,应让市场在自由、公平、有序的环境下进行,让市场主体自主选择发展方向和各自的核心竞争力,政府的职能主要集中在监管、服务和引导上。
政府可以加强市场监管,严厉打击不正当竞争行为,维护公平竞争环境;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提供诸如融资、商业信息、知识产权等方面的服务;担负制度设计、政策引导、市场规则建设等工作,为市场发展提供有利体制保障。
二、优化营商环境营商环境是评估一个地区或国家是否适合发展商业的重要标志。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营商环境的优化尤为重要。
优化营商环境,需要深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树立市场导向和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更好地为市场主体提供支持。
首先,优化税收政策。
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是制约营商环境的一个因素。
我国应以降低企业负担为重点,完善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在税收政策上的平等。
其次,简化行政审批程序。
加快审批流程,减少审批环节,缩短审批时间,提高审批效率。
再者,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科技创新是转型升级的关键,而知识产权的保护将为创新提供保障。
最后,优化金融服务。
为企业提供融资支持、风险管理等服务,建立包括信用机制在内的新型金融体系。
总之,转变政府职能和优化营商环境是实现经济快速发展和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政府应加强自身建设,以服务为根本,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发展氛围,为民营企业、小微企业提供便利和支持,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是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
![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是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d60946b2c77da26925c5b0de.png)
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是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作者:周明来源:《金融经济·学术版》2013年第04期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论文从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两方面论述了必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就能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这一核心问题,推动我国的经济建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关键词:十八大报告;市场规律;政府作用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深化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必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把“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提到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这个高度来表述和阐释,是一个新的重大观点论述。
一、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政府宏观调控必须坚持以经济手段为主的方式。
我们经历了政府无所不包的计划经济,但最终由于计划经济组织成本太大导致的低效使得中国经济蹒跚而行,由此引发了伟大的改革开放,发展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中国经济社会的社会主义市场化,不仅引致了中国经济三十余年的高速增长,而且深刻改变了世界经济格局。
如果说我们今天为国家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而自豪,实际上就是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自豪。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用市场经济手段来提高效率,用社会主义制度来保障公平,一方面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的基础性作用,提高经济发展的效益和效率。
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和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在经济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市场是有效的,它能最大限度创造财富,但是不能保证公平分配。
此外,环境保护、公共服务的提供、对垄断利润的限制等也都需要市场以外的力量来执行。
市场经济的基本架构就是,市场应主要发挥好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政府应主要发挥好保障公平公正的作用。
这是一个已经接受了历史考验的逻辑体系。
知识点归纳我国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
![知识点归纳我国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https://img.taocdn.com/s3/m/d2a06983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8d.png)
知识点归纳我国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知识点归纳:我国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在我国的发展进程中,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是重要的议题之一。
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是确保国家长治久安和社会稳定发展的关键要素。
本文将就我国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进行综述,重点聚焦在治理体系的建设、政府职能转变以及创新治理等方面。
一、治理体系的建设治理体系的建设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的治理体系建设源远流长,源自于传统文化中的“仁政”理念和“天人合一”思想。
随着时代变迁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我国的治理体系也在不断完善和发展。
首先,我国建立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党的领导体制。
党的领导是我国的最大政治优势,通过党委领导下的各级组织,实现了整个国家治理体系的高效运转。
其次,我国实施了协商民主制度。
协商民主是民主决策的重要形式,通过多方参与、广泛协商的方式,实现了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合法性,提高了决策效果。
再次,我国重视农村基层治理体系的建设。
农村基层治理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环节,通过建设村民自治组织、培养村干部等措施,提高了农村治理的能力和水平。
二、政府职能转变我国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在于政府职能的转变。
传统上,政府的职能主要是行政管理和服务,如今,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政府的职能正在不断转变。
首先,政府职能转变为公共服务提供者。
政府要加强对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的公共服务,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需求。
其次,政府职能转变为市场监管者。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政府要加强对市场秩序的监管,打击价格垄断、不正当竞争等违法行为,保障市场的公平和有序运行。
再次,政府职能转变为社会调节者。
政府要积极推动社会公平正义,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三、创新治理创新治理是实现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手段。
我国积极推动治理模式的创新,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情况和需求。
首先,我国推行精细化治理。
政府职能转变与市场化改革
![政府职能转变与市场化改革](https://img.taocdn.com/s3/m/cbefe564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8c.png)
政府职能转变与市场化改革在中国改革开放初期,政府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政府在经济中的地位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从过去的计划经济推行者,转变为市场经济管理者。
这种转变,需要政府职能的全面改革与市场化改革的相互促进,才能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政府职能转变政府职能转变的核心是转变政府的职能定位和服务理念。
以前政府职能定位是集中于计划经济下的国家监督、行政审批、财政投入等,这种职能定位已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而政府的职能应该转变为市场经济管理者,发挥更加积极主动的作用。
政府应该搭建良好的市场运行环境,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维护市场秩序和公正竞争。
在服务理念上,政府应该从规模型向服务型进行转变,真正做到为民服务,营造和谐社会。
二、市场化改革市场化改革是一种变革经济体制的新思路和新手段,是一种经济力量在市场机制下自由竞争、自主分配的运作模式。
而市场经济所需的市场机制,是指企业、市场、竞争、法律、人才等要素相互作用的功能发挥,这种市场机制可以靠政府来调整和完善。
在市场化改革的过程中,政府应当采取适当的政策和措施,为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优惠的政策和营商环境,如税收优惠、减少行政审批、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组织市场体系等。
此外,政府还逐步深化金融、土地、证券、劳动力、资源等领域的市场化改革,进一步加强市场机制的完善。
三、政府职能转变和市场化改革的相互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和市场化改革是相互促进的,二者相互促进,才能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政府职能转变是为市场经济发展提供更好的环境,而市场化改革则要依赖更加健康的市场环境,来保障各个市场要素的有效配置。
政府对市场应维护秩序、公正竞争,而市场化的改革则为政府职能转变提供了逐步可能。
政府应在市场经济中树立形象,通过搭建合理的市场环境和优化行政管理的制度机制,尽可能地促进中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
在实践中,政府职能转变和市场化改革之间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些问题,例如行政效率、执行效果、政策平衡等。
转变政府职能是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
![转变政府职能是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https://img.taocdn.com/s3/m/0239ee48a8956bec0975e3ce.png)
担责任 , 被称为 “ 非剩余 责 任” 除 此之外 , , 无需对其 他 剩余 事
项承担责任。但是在我 国, 政府和市场、 政府和企业的责任边
界不清 , 政府机构和官员往往要对上 级政 府和官员所 给予的非
程序化的、 不确定的事项担当责任。过多的责任导致政府盲目
的干预 , 行使了应该 由市场 和企 业行使的职能。
[ e od] c g gh ntnot vne ; a r rtiee i K yw rs h i eu i s e o r n ip o a tv tn n a n t f co h g e m t n p p enr no f i 经过 2 O多年 的改革 , 国社会 主义市场经 济体制 的基本 我 框架 已经确立 , 在资源配 置中起 基础性 作用 , 市场 政府 对国 民 经济的宏观调控体系 已经 基本 确立并 开始发 挥作用 。但 是值 得一提的是 , 我国政府的不适 当干预仍 然存 在 , 而且还 在一定 程度上导致 了国有企业效率低下 , 市场发育缓慢 以及腐败行为 的蔓延 。所 以, 步转变政 府职 能 , 和改善 宏观 调控是 进一 加强 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 。我 国改 革要 加大政 府职能 转变的 力度 , 照市场经济的要求 , 步规 范政府和企业 、 按 进一 政府和市 场、 政府和中介组织 的关系, 建立完善 的宏 观调 控体系。
[ 关键词】 特变 政府职能; 不适当 干预: 三位”现象 “ [ 中圈分类号] F2 I1 【 文章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 1 50 (06 4— 05 0 6 — 04 20 )0 05 — 2 7
Ch n i g t e Fu c i n ft e Go e n n h y t h a gn h n t so h v r me ti t e Ke o t e o s I p o e e to a k t . re t d Ec n mi tu t r m r v m n fM r e . o in e o o c S r c u e
政府职能的含义及其重要地位
![政府职能的含义及其重要地位](https://img.taocdn.com/s3/m/522a6a7501f69e3143329437.png)
第一节政府职能的含义及其重要地位一、政府职能的含义政府职能,亦称行政职能,是国家行政机关依法对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时应承担的职责和所具有的功能。
它反映着公共行政的基本内容和活动方向,是公共行政的本质表现。
政府职能包括以下四层意思:(1)政府职能的实施主体是政府机构;(2)政府职能的主要内容是管理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3)政府职能的实施手段主要是依法行政;(4)政府职能是完整统一的体系。
二、实现政府职能的主要手段实现政府职能的主要手段包括:行政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等。
(1)行政手段具有强制性、垂直性、无偿性、稳定性和具体性的特点,其优点是统一集中、迅速有效。
但它易产生与“人治”相联系的一些弊病,影响横向联系及下级的积极性、创造性。
(2)经济手段具有间接性、有偿性、平等性和关联性的特点,最适于管理经济活动,但因其只能调节经济利益关系,不能靠它解决所有问题。
(3)法律手段具有严肃性、权威性、规范性的特点,使行政管理统一化和稳定化,但其只能在有限范围内发生作用,很多经济关系、社会关系需结合其他手段才能发挥作用。
三、政府职能的发展变化政府职能的发展变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变化。
按照这一变化过程,政府职能的发展变化可以划分为以下四个阶段:1.自然经济状态下的政府职能自然经济,是与生产力水平低下和社会分工不发达相适应的。
奴隶制和封建制就是建立在自然经济基础上的。
在自然经济状态下,由于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居住分散,信息不畅,因而政府职能主要局限在“御外”和“安内”,维持国家的统治。
同时,由于在奴隶制度下奴隶对奴隶主的依附,在封建制度下农民对土地的依附,使得为数不多的社会公共事务在分散状态下得到自行解决。
因此在自然经济状况下的政府职能,一方面表现为政治统治职能的极端强化;另一方面表现为经济管理和社会管理职能的相对薄弱。
2.近代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职能当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发展阶段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转变政府职能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
![转变政府职能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https://img.taocdn.com/s3/m/799d9658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166654d.png)
转变政府职能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
李德兴
【期刊名称】《江汉论坛》
【年(卷),期】2004(000)008
【摘要】转变政府职能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首要问题是确立"有限政府"、"有效政府"、"服务政府"的新理念;转变政府职能的核心内容是改革审批制度.
【总页数】2页(P55-56)
【作者】李德兴
【作者单位】中共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委员会,十堰,442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630
【相关文献】
1.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关键在政府--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3.转变政府职能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
4.转变政府职能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
5.政府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综合应用能力B类模拟题二(答案版)
![综合应用能力B类模拟题二(答案版)](https://img.taocdn.com/s3/m/0b59db09a76e58fafab003bd.png)
综合应用能力B类模拟卷二一、单选题1.转变政府职能的关键是(D)A、处理好计划与市场的关系B、处理好价格与价值的关系C、中央与地方分权D、政企职能分开2.市场经济在本质上是一种(B)。
A、保护型经济B、竞争型经济C、垄断型经济D、封闭型经济3.市场调节是指(B)。
A、通过制定国民经济发展方案,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调节B、通过市场竞争,由价值规律自发地进行调节C、把市场作为基础和主要手段的资源配置方式D、以市场为基础,辅之以必要的宏观调控4.市场机制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的前提是(C)。
A、政府放弃宏观调控B、政府加强宏观调控C、完备、统一的市场体系D、计划与市场相结合5.货币的本质是(A)。
A、商品交换的媒介B、衡量商品价值大小的尺度C、一般等价物D、社会财富的代表6.因为变质而卖不出去的商品有没有价值,下列看法你认为哪个是正确的?(C)A、有价值,因为这些商品同样凝结了人类的一般劳动B、没有价值,因为商品卖不出去,意味着生产商品的劳动没有得到社会承认C、有价值,只不过这些商品的价值没有得到实现D、没有价值,但仍然有一定的使用价值7.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其完备的外在表现形式是(D)。
A、商品与商品的对立B、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对立C、商品与货币的对立D、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对立8.现代企业制度一般采用(A)。
A、公司制B、股份合作制C、业主制D、合伙制9.影响社会总供求形成的最根本的因素是(A)。
A、物质生产的发展规模和水平B、进口商品的规模和水平C、出口商品的规模和水平D、商品储备动用的规模10.据《经济学家》杂志刊登,1995年全球保险费用首次超过2万亿美元。
《经济学家》指出,私人保险费用支出最多的国家往往是最富有的。
在这些国家,购买保险是一种大众化的投资手段。
其主要原因是(B)。
A、贫穷国家开展保险事业的效用很小B、经济实力是保险业的坚实后盾,现代保险业日益发达C、保险费占CNP比重的增长导致了基础投资不足D、保险只是富人或富国的事11.人的胃不会自我消化,因为A.胃的内壁有一层粘膜覆盖着B.胃中没有水解蛋白质的酶C.蛋白质消化酶不能水解产生它的机体的蛋白质D.胃液呈酸性,抑制了蛋白质消化酶的作用12.法律按照不同的标准或角度有着不同分类,按照制定和表达方式的不同,可以划分为(D)A一般法和特别法B、国内法和国际法C、根本法和普通法D、成文法和习惯法13.在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A)A、国务院B、最高人民法院C、中央军事委员会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14.热传导的各种方式中,热辐射是以(B)形式传递热量的。
核心概念五 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 学案(含解析)高三政治三轮复习统编版必修二经济与社会
![核心概念五 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 学案(含解析)高三政治三轮复习统编版必修二经济与社会](https://img.taocdn.com/s3/m/652f4361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e45ff6c.png)
核心概念五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课标要求】1.理解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既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又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是党和人民的伟大创造。
2.了解各种所有制经济的地位与作用,阐释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明确坚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必备知识】一、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及其体现1. 内容: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2.地位及作用:①以公有制为主体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制度的根本特征。
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②以公有制为主体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根本要求。
③以公有制为主体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前提。
3. 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的体现:①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②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4.国有经济的实现形式和地位:国有企业是国有经济最主要的实现形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推进国家现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
二、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1.必须发展壮大国有经济(1)要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
推动国有经济进一步聚焦战略安全、产业引领、国计民生、公共服务等功能,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集中,向提供公共服务、应急能力建设和公益性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集中,向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
(从布局看)(2)要深化国资国企改革。
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为标准,以提高国有资本效率、增强国有企业活力为中心,全面推进依法治企,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不断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
(从目标看)(3)要探索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
经济常识习题及答案
![经济常识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c273c74cfc789eb172dc883.png)
经济常识习题及答案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实战演习:1、转变政府职能的关键是(D )。
A、处理好计划与市场的关系B、处理好价格与价值的关系C、中央与地方分权D、政企职能分开2、市场经济在本质上是一种(B )。
A、保护型经济B、竞争型经济 C、垄断型经济 D、封闭型经济3、市场调节是指(B )。
A、通过制定国民经济发展方案,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调节B、通过市场竞争,由价值规律自发地进行调节C、把市场作为基础和主要手段的资源配置方式D、以市场为基础,辅之以必要的宏观调控4、市场机制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的前提是(C )。
A、政府放弃宏观调控B、政府加强宏观调控C、完备、统一的市场体系D、计划与市场相结合5、货币的本质是( A)。
A、商品交换的媒介B、衡量商品价值大小的尺度C、一般等价物D、社会财富的代表6、因为变质而卖不出去的商品有没有价值,下列看法你认为哪个是正确的( C)A、有价值,因为这些商品同样凝结了人类的一般劳动B、没有价值,因为商品卖不出去,意味着生产商品的劳动没有得到社会承认C、有价值,只不过这些商品的价值没有得到实现D、没有价值,但仍然有一定的使用价值7、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其完备的外在表现形式是( D )。
A、商品与商品的对立B、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对立C、商品与货币的对立D、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对立8、现代企业制度一般采用(A )。
A、公司制B、股份合作制C、业主制D、合伙制9、影响社会总供求形成的最根本的因素是( A )。
A、物质生产的发展规模和水平B、进口商品的规模和水平C、出口商品的规模和水平D、商品储备动用的规模10、据《经济学家》杂志刊登,1995年全球保险费用首次超过2万亿美元。
《经济学家》指出,私人保险费用支出最多的国家往往是最富有的。
在这些国家,购买保险是一种大众化的投资手段。
其主要原因是(B )。
行政管理学复习资料
![行政管理学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a8b33cea856a561252d36f9d.png)
《行政管理》复习材料第一章行政管理概述1.行政的三种含义:与立法、司法相对应的“行政”,与政治相对应的“行政”,与管理相对应的行政2.如何理解行政管理(或者行政管理的特点):行政管理的主体是政府行政机关;行政管理的对象包括社会公共事务和政府内部事务;行政管理必须依法进行,是一种执法活动或执行政策的活动3.行政管理与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法学等关4.威尔逊的《行政研究》开创了行政管理学学术研究的先例,威尔逊因此成为行政管理学的创始人。
5.占典学派行政管理学理论成就的意义:第一,古典学派开创了行政管理学研究的先例,而且基本上建成了比较完整的行政管理学理论体系,对于当时的行政管理实践也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第二,古典学派将研究重点放在组织管理问题上,提出了比较系统的古典组织理论体系,他们认为合理的组织结构是有效管理的关键,组织图是监督和控制整个程序的基本工具,并且基本提出了组织分工和专业化的基本思想;第三,提出了行政管理的几个基本原则6.20世纪40年代到70年代的行政管理学的特点:第一,学派众多,理论繁荣;第二,行政管理学的理论基础开始发生了变化;第三,行政管理学的理论形态更加完善,各个学派的理论家纷纷建立了自己相对完整的行政管理学理论,行政管理学在学术界的影响也.越米越人,对行政管理的实践也发挥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7.新公共管理与政府治理理论的关系第二章行政环境1.行政环境的基本属性:复杂性、相关性和综合性、层次性、动态性2.行政环境类型的内容与特点:第一,自然行政环境与人造行政环境;第二,宏观、中观与微观行政环境;第三,国际环境与国内环境3.行政生态学的产生4.农业社会、工业社会、过度型社会的行政模式及特点:第一,农业社会的行政模式被称为融合型的行政模式,其行政行为与诸如立法、司法、军事、宗教乃至于社会经济活动等其他社会行为是混杂在一起,没有出现过专业化的行政机构。
第二,工业社会的行政模式被称为衍射型的行政模式,其行政系统在结构与功能上形成了专业化分工体系,行政系统由有这高度分工的不同行政机构所组成,它们各自执行不同的专业化职能,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以科学性与效率为追求目标。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政府职能的转变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政府职能的转变](https://img.taocdn.com/s3/m/ba0bd1d85022aaea998f0fba.png)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中政府职能的转变关键词:市场经济体制转变政府职能职能定位关键环节内容摘要:经过 20 年的经济体制改革,中国经济已由原来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逐渐向现代市场经济体制转轨,随着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得到不断加强,政府也在放权让利中逐步退出市场。
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然要求政治体制改革相配套,尤其要求政府职能有相应的转变。
在这一过程中,存在着政府既是改革者又是被改革者的矛盾,因此如何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中实现政府职能的成功转变,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成功关键。
正文: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邓小平就提出经济改革和政治改革的关系,他强调经济改革必须和政治改革相适应。
他说:“只搞经济改革,不搞政治改革,经济改革也搞不通,我们所有的改革最终能不能成功,还是取决于政治体制改革。
”在9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政治改革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保障。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已进行20多年的改革主要是侧重于经济体制的改革,这一改革策略使经济改革能够在稳定的政治环境中起步和推行。
但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必然需要政治体制相配合,仅有经济体制单方面的改革已经不可能再持续进行下去了。
因此,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完善的要求,加快包括转变政府职能在内的政治体制改革,就成为我国改革能否向纵深发展的关键环节①。
陈淮也在向中国转型时期政府改革国际研讨会提交的论文指出: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以及应对“入世”挑战,我们面临的一个迫切之需求是“改政府”——政府转变职能。
一、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职能定位市场机制是迄今为止人类所拥有的最有效的资源配置工具,它能够以最快的速度、最低的费用、最简单的形式把资源配置的信息传递给利益相关的决策者。
它能够使消费品得到最佳分配,使生产要素达到最佳配置,让动态的经济发展问题得到基本的解决。
但市场却不是万能的,它会在某些环节上失灵。
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基本职责应是弥补市场缺陷。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https://img.taocdn.com/s3/m/dde611b5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0feac61.png)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摘要:改革开放后,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渐建立,并在改革开放的历程里不断发展并完善。
本文将以改革开放后处于不同时期重棉一厂为典型案例,通过其发生的重大事件来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与完善的过程。
进而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并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与改进的方式。
关键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完善;改进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典型案例改革开放后,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渐建立,并在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历程里不断发展并完善,本文将以改革开放后处于不同时期重棉一厂为典型案例,通过分析重棉一厂发生的重大事件来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与完善的过程。
1.十九世纪八十年代重棉一厂破产(1)重棉一厂发展历程重棉一厂位于重庆市嘉陵江畔的沙坪坝土湾。
始建于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彼时河南豫丰协记纱厂奉国民政府之命令,要求整体工厂全部迁往陪都重庆成立了重庆豫丰和记纱厂。
新中国成立后,豫丰和记纱厂被公司合营,1954年改名为工业部610厂,1964年改名为重庆第一棉纺织厂。
(2)重棉一厂破产改革开放后,重庆市很多国企不能顺应时代发展,在1988年,重庆第一批国企大厂被迫宣布破产的名单中,重棉一厂也在列。
这个有着银行、邮局、供销社、医院、电影院、学校的关系到民生的纺织巨人就此倒下,成千上万的纺织工人就此失业,重棉厂周边的上下游企业也一同消失在历史长河里。
(3)重棉一厂破产原因分析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重棉一厂一直按照政府计划进行生产销售,长期吃大锅饭的重棉一厂不用考虑生产成本和销售困难。
除了不能更新技术与设备降低生产成本外,重棉一厂大量的附属机构使企业不堪重负,加之改革开放后,重棉一厂不能开拓销售渠道,产品也无市场竞争力,销售收入连年递减,最终导致企业破产。
2.十九世纪九十年代重庆华诚第一棉纺织厂诞生(1)重棉一厂的涅槃重生九十年代,我国由于棉纺织工业宏观失控,整个行业经济效益下滑,国内棉纺织行业大量倒闭裁员的大环境下,我国将国有棉纺织企业作为国企改革的突破口。
高中政治必修二 第2章第2节 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练习(含答案)
![高中政治必修二 第2章第2节 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练习(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76d2220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01.png)
第二课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二节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一、选择题1.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最本质的特征是( )A.坚持共同富裕B.党的领导C.坚持公有制为主体D.政府科学宏观调控【答案】 B【解析】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个重要特征,B项符合题意,ACD项不合题意。
答案选B。
2.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迫切要求政府从“越位”的地方“退位”,在“缺位”的地方“补位”,把不该管的事交给市场,把该管的事不折不扣地管好。
这说明( )A.市场经济应该完全由市场自由调节B.市场经济应弱化政府的宏观调控C.宏观调控对资源配置具有决定性作用D.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应有机结合【答案】D【解析】题干中提到的政府从“越位”的地方“退位”,在“缺位”的地方“补位”,把不该管的事交给市场,把该管的事不折不扣地管好,说明要把市场调节和宏观调控有机结合,D项符合题意;市场调节和宏观调控是市场经济的“两只手”,市场经济不能完全由市场自由调节,A项观点错误;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国家科学的宏观调控,B项观点错误;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C项观点错误。
故答案选D。
3.2019年我国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上继续推动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向纵深发展,进一步理顺政府和市场、政府和社会、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实施上述举措( )①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②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③有利于激发市场活力④旨在完善市场价格机制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A【解析】进一步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①项符合题意;理顺政府和市场、政府和社会、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有利于激发市场活力,③项符合题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是促进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②项不合题意;材料与完善市场价格机制没有必然联系,④项不合题意。
答案选A。
4.2018年10月24日,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
2022年12月浙江省经济中心公开招考人员 模拟卷(二)
![2022年12月浙江省经济中心公开招考人员 模拟卷(二)](https://img.taocdn.com/s3/m/c10e5d2b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f064f57.png)
2022 年 12 月浙江省经济中心公开招考人员模拟卷(二)1、单选题现阶段我国政府机构改革的关键在于_____。
A : 转变职能B : 管理科学C : 压缩编制,精简人员D : 政企分开参考答案: A本题解释:【答案】A。
解析: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指出,政府机构改革的关键是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和完善政府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故本题答案选 A。
第 1 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2、单选题光学显微镜的镜片是_____。
A : 凸透镜B : 凹透镜C : 凹面镜D : 凸面镜参考答案: A本题解释:A。
解析:光学显微镜的镜头有两组,包括物镜和目镜,都是由多组凸透镜组成的。
故本题答案选 A。
第 2 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3、多选题关于如何实现有效的控制,下列说法正确的有_____。
A : 控制应该突出重点,强调例外B : 控制应该具有灵活性,及时性和适度性C : 控制过程应避免出现目标扭曲问题D : 控制应该同计划与组织相适应参考答案: ABCD本题解释:【答案】ABCD。
解析:要做好有效控制,应当做到以下几点:控制应该同计划与组织相适应;控制应该突出重点,强调例外;控制应该具有灵活性、及时性和适度性;控制应该具有客观性、精确性和具体性;控制过程应避免出现目标扭曲问题;控制工作应注重培养组织成员的自我控制能力。
故本题答案选 ABCD。
第 3 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4、单选题工人对工作的不满,不仅仅与工作环境及工资有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工人対工作的期望值与实际情况之间的差距。
因此,大公司招聘员工,通过许愿达到吸引工人的目的,是一种不明智的做法。
从上述观点中可以推出下列哪项结论?_____A : 只要工人的期望值足够低,无论工作本身如何,工人的满意程度都会很高B : 只要工作坏境舒适并且工资较高,无论工人期望值如何,都不会产生不满情绪C : 随着工人期望值的增加,尽管企业改善了工作环境、提高了待遇,工人的不满情绪仍有可能得不到消除D : 小公司在招聘员工的时候可以适当采用许愿的方式来吸引工人参考答案: C本题解释:【答案】C。
经济体制改革要处理好市场与政府的关系
![经济体制改革要处理好市场与政府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c75aa6ea1a37f111f1855b8f.png)
经济体制改革要处理好市场与政府的关系作者:张芸来源:《经营者》2014年第10期摘要: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被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经验所证实的,也是当代解决经济矛盾的必然选择。
尊重市场规律,转变政府职能,对于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政府;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中提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1]充分发挥市场资源配置的作用,才能保持经济发展的活力;合理定位并履行好政府职能,才能维护宏观经济的稳定。
两者有机结合、相辅相成,是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
这既是对过去30多年改革经验的总结,也为今后的改革指明了方向和重点。
一、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历了从无到有、逐步发展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被不断地强化,而政府的配置作用则在不断地淡出经济领域。
从“基础性”到“决定性”,仅仅一词之差,却充分体现了经济运行中的规律性特点。
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和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都有各自的职能和任务,有各自的优势和不足。
如果两只手配合得好,把握了一个正确的度,那么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能够更好地促进经济的发展。
但是如果配合得不好,政府会丧失公信力,市场的资源也得不到有效地配置。
所以,十八大以及十八届三中全会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提到重中之重,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也就是说,如果要实现十八届三中全会确立的2020年的改革目标,就必须首先要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问题。
二、如何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一书中认为,在商品经济中,每个人都以追求自己的利益为目的,在一只“看不见的手”的指导下,即通过市场机制自发作用的调节,各人为追求自己利益所做的选择,自然而然地会使社会资源获得最优配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府职能转变是完善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关键词】转变政府职能;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关键环节【摘要】改革开放20多年来,市场经济体制已在我国初步确立。
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然要求政治体制改革相配套,尤其要求政府职能有相应的转变。
目前政府职能的行使中存在着缺位和越位的现象,因此必须使政府职能归位,转变政府职能,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
在9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政治改革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保障。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已进行20多年的改革主要是侧重于经济体制的改革,这一改革策略使经济改革能够在稳定的政治环境中起步和推行,避免了大的社会震动。
但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必然需要政治体制相配合,仅有经济体制单方面的改革已经不可能再持续进行下去了。
因此,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完善的要求,加快包括转变政府职能在内的政治体制改革,就成为我国改革能否向纵深发展的关键环节。
Keywords:The transformation of government functions;socialistic market economy system;the key linkABSTRACT:20 years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the market economy system has been founded in china. To further improve the socialist market economic system, the reform, especially requires the government to transform the function. At present, the exercise of government functions in the absence and offside, so must the homing of government function, the transformation of government functions, in order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socialist market economic system.In the early 90's, Deng Xiaoping put forward political reform is an important guarantee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Since the Third Plenary Session of the eleven, reform of our country has carried on for more than 20 years is mainly focused on the economic system reform, the reform strategy of the economic reforms started in a stable political environment and implementation, to avoid a large social motion. However, the reform of the economic system must be matched with the political system, economic system reform only unilateral has been impossible to continue. Therefore, to adapt to the socialist market economic system and further improve the requirements, speed up the transformation of government functions, including the reform of the political system, has become the key link in our reform can to the depth development一、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职能定位市场机制是迄今为止人类所拥有的最有效的资源配置工具,它能够以最快的速度、最低的费用、最简单的形式把资源配置的信息传递给利益相关的决策者。
它能够使消费品得到最佳分配,使生产要素达到最佳配置,让动态的经济发展问题得到基本的解决。
但市场却不是万能的,它会在某些环节上失灵。
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基本职责应是弥补市场缺陷。
[3]那么,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究竟如何定位呢?笔者认为,现代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职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为市场机制的有效运作提供基础性的制度保障。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它的有效运行需要相应的制度基础,包括产权的界定与保护,监督合同的执行以及公正执法等,尤其是适当的经济自由、产权制度基础和法律基础以及社会信用体系。
[4]这些“游戏规则”都应由政府来制定和强制执行,以保证市场交易的效率和公正性,确保市场机制运行的基本秩序及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在改革的初期阶段,政府在这方面的工作存在着立法速度慢、执法不利的缺点,随着改革的全面深入,政府应根据市场经济的要求完善这些制度。
(二)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
公共物品具有消费行为的非对抗性和消费者的非确定性等特点,其产品一般投资规模大,生产周期长,这就使私人无法生产或不愿提供此类产品。
因而必须由政府提供公共物品,并监管其使用过程中的公平性与合理性。
[5](三)加强宏观经济的总量调控,增进市场和弥补协调失灵。
由于市场机制的不完备以及市场竞争的分散性、盲目性,总供给与总需求之间的均衡的实现具有长期性和波动性,有时甚至不可能或者即使达到均衡,经济上也要付出极大的代价,因而有必要针对市场调节在总量均衡目标实现上的局限,引入政府调节。
[6](四)调节收入分配。
有效率的市场制度可能产生极大的不平等,完全由市场机制调节收入分配,必然造成收入差距过大,因而通过制定分配政策和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来调节收入分配,防止贫富分化,兼顾公平就成为以公众利益最大化为目的的政府的重要职能。
[5]此外,由腐败造成的收入差距过大,既是无效率的,又会造成社会不公平,政府应加大反腐败的力度。
[6](五)消除对改革的阻碍和反抗。
改革是一种制度的重新安排,它意味着经济利益关系的重大调整,这种调整必然会遇到那些不愿意放弃既得利益的人的阻碍和反抗。
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各种社会利益关系的调整和社会重大问题的解决,是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而这些问题的解决有赖于政府职能的有效发挥。
只有通过政府综合运用经济政策、法律、行政和教育等手段,才能消除这种反抗。
[2]二、我国政府职能行使中的越位和缺位经过20多年的改革,我国政府职能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政府职能行使中仍存在许多的越位和缺位现象。
所谓越位是指一个政府主导型的经济体制,未能随市场的发育向市场主导型的经济体制转型,政府依然在做市场应该做而且可以做的事;所谓缺位是指一个以经济建设为主导型的政府未能随着市场的发育和社会关系的变化及时地向公共服务型的政府转型,政府未能真正做政府应该做而且可以做、市场却无法做到的事。
[7](一)政府没有行使其对市场机制的补充和替代的特殊职能。
我国作为一个处于经济体制转型时期的发展中国家,政府应行使其对不发育的市场机制的补充和替代这一特殊职能。
当然,这种补充和替代是有代价、有风险的,是具有过渡性的,应把握好补充和替代的度,减小由于“政府失灵”产生的代价和风险,并随着市场机制的发育逐渐退出,而不应作为一项长期的政策选择。
但从中国目前的情况看,政府补充和替代市场的功能已经滞后,并有向长期化、制度化发展的趋势。
这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是非常不利的。
[7](二)政府对投融资风险甚至重复建设问题管得过多。
由于市场机制具有诱发投资和产业重组的双重功能,所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投资和融资活动应由企业自主进行,并同时承担由此所产生的风险,政府没有必要考虑投融资风险甚至重复建设问题。
但在我国,企业却没有真正的投融资自主权,政府对企业的投融资项目要经过层层审批,导致企业立项困难,因而失去很多市场机会。
(三)政府在提供公共产品、履行公共服务的职能方面严重缺位。
近两年我国的立法进程进一步加快,适应市场经济的法律框架已基本建立起来。
但是,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普遍存在,使法律缺少了应有的威严。
一些企业为了获取巨额利润,不择手段,违背市场运行规则,违反法律,导致整个社会信用水平下降,交易成本上升。
同时,我国教育经费的短缺一直困扰着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社会保障资金的不足严重制约着我国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而基础教育、社会保障等都属于政府应尽的职能,政府在这方面也存在着职能缺位。
(四)政府在应该由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领域存在着越位。
由政府许可证制度、地方保护主义等形成的行政性垄断阻碍了资金、技术、产品、劳动力在各产业和地区间的自由流动,阻碍了全国统一市场和一般均衡价格的形成,统一的市场规则不能平等规范市场主体的行为,市场运行紊乱,严重阻碍了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发展。
[3]三、完善市场经济体制进程中政府职能的转变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题的决定》,提出了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一系列新的构想,构想指出,要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关键是要改革行政管理体制,转变政府职能,从政府主导型的市场经济模式向市场主导型的经济模式转变,从优先于经济目标向优先于社会目标转变,从审批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变,从行政控制型政府模式向依法行政型政府模式转变,建立“有限、有效的服务型政府”。
[8](一)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这是深化政府经济职能改革的重要前提。
任何行为本质上都是在人的观念指导下的产物,因此,观念转变在转轨进程中是根本前提。
政府必须从转变行政观念、社会观念入手,推进市场化改革。
要在行政管理上引入服务理念,改变过去“官”就是“管”的观念,充分尊重市场主体,向间接宏观管理为主转移,政府应当以服务为宗旨,要改变一方政府只管一方事情的狭隘思想,树立大市场、大流通的观念,从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把握政府经济行为的范围和力度。
(二)正确分清政府与市场的界限,强化政府的服务和宏观调控职能,并按有限政府观念与模式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