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测图技术总结共43页文档
数字化测量工作总结范文(3篇)

第1篇一、前言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数字化技术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测量领域,数字化测量技术以其高精度、高效率、自动化等特点,逐渐取代了传统的测量方法。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作为一名数字化测量工程师,参与了多个项目的数字化测量工作。
现将我的工作总结如下:二、工作背景近年来,我国基础设施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对测量技术的精度和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数字化测量技术应运而生,为工程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以下是我在过去一年中参与的项目及工作内容:1. 项目一:某城市地铁建设项目简介:该项目涉及地下隧道、站点、出入口等建设,测量精度要求高。
2. 项目二:某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简介:该项目涉及路基、桥梁、隧道等建设,测量范围广,数据量大。
3. 项目三:某城市综合体建设项目简介:该项目涉及地下车库、商业、住宅等建设,测量精度要求高,空间复杂。
三、工作内容及成果1. 项目一:某城市地铁建设(1)工作内容:利用全站仪、RTK、激光扫描仪等设备,对地铁隧道、站点、出入口等进行数字化测量。
(2)成果:完成了隧道、站点、出入口的数字化三维模型,为设计、施工提供了精确的数据支持。
2. 项目二:某高速公路建设(1)工作内容:利用全站仪、RTK、激光扫描仪等设备,对路基、桥梁、隧道等进行数字化测量。
(2)成果:完成了路基、桥梁、隧道的数字化三维模型,为设计、施工提供了精确的数据支持。
3. 项目三:某城市综合体建设(1)工作内容:利用全站仪、RTK、激光扫描仪等设备,对地下车库、商业、住宅等进行数字化测量。
(2)成果:完成了地下车库、商业、住宅的数字化三维模型,为设计、施工提供了精确的数据支持。
四、工作总结与反思1. 工作总结(1)熟练掌握了数字化测量设备的操作技能,提高了工作效率。
(2)积累了丰富的数字化测量经验,为后续项目提供了借鉴。
(3)与项目团队密切配合,确保了项目顺利进行。
2. 反思(1)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发现部分数字化测量设备存在精度不足、稳定性差等问题,需加强设备维护和保养。
数字测图实习报告总结范文三篇(可编辑)_0.doc

数字测图实习报告总结范文三篇(可编辑) 《数字测图实习报告》总结了范文的三篇文章,一篇文章,一个实习安排,数字作业流程图,作业流程图,第二篇文章,数字测图的准备工作:仪器检查比对、记录表准备所需的数据记录、野外观测地形确定控制点、数据处理软件准备等操作方法,学习使用数字测图软件,培养实际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熟悉相关计量标准的组织能力和合作精神,养成严格遵守计量标准的习惯和努力工作的精神。
项目结束后,需要进行为期一周的地形测量实习。
本次实习安排在中南大学当前校区和南方大学、调查区域。
地理位置:东经:20度,20分,20秒,北纬:20度,20分,20秒。
测绘面积和测绘比例尺:面积平方公里,测绘比例尺:、计划工期:1月至1月、测绘面积的高程和相对高差:高程:最小xx米:xx米,平均高程:xx米,高差:xx米、主要交通、供电、通讯条件:非常方便。
植被分布:校园内树木众多,给一些站的观测增加了一些困难。
从谷歌地球名称和坐标备注下载的调查区域的卫星照片序列号::::地形图示意图GB、调查中使用的高度系统:黄海高度系统III 、团队的组成和任务(导线草图)角度测量精度:角度测量误差“导线的现场观测:分为角度测量和距离测量。
测量回报的数量应严格符合工程测量规范。
下表显示了相关的技术要求。
高程控制根据规范的规定,图根点的高程可用经纬仪测量三角高程或测距三角高程。
为了便于实践,我们组的根导线点的高程均按四级标准测量。
下图是该组绘制的四级水准路线示意图。
人员分工采用的模式、人员安排测站工作程序数据下载CASS映射、映射。
五、实践总结(经验)“从书中学习很容易,但你必须实践它。
”通过一个月的调查实践,我。
六、附件、本组主要导线草图、导线观测记录簿、导线计算表、本组水准路线草图、水准测量外业记录簿、地图根控制点高程计算表、地图根控制点成果表、白皮书制图、数字制图成果(硬拷贝)。
数字测图总结

任务四数字测图技术总结(精)

4.1技术总结报告——概述
1. 任务来源、目的,测图比例尺,生产单位, 生产起止日期,生产安排概况。 2. 测区名称、范围、行政隶属,自然地理特 征,交通情况,困难类别。 3. 作业技术依据,采用的等高距,图幅分幅 和编号的方法。 4. 计划与实际完成工作量的比较,作业率的 统计。
4.2技术总结报告——利用已有资料情况
2.技术总结编写依据
1. 上级下达任务的文件或合同书。 2. 技术设计书、有关法规和技术标准。 3. 有关专业的技术总结。 4. 测绘产品的检查、验收报告。 5. 其他有关文件和材料。
3.技术总结编写要求
1. 内容要真实、完整、齐全。对技术方案、作业方 法和成果质量应作出客观的分析和评价。对应用的 新技术、新方法、新材料和生产的新品种要认真细 致地加以总结。 2. 文字要简明扼要,公式、数据和图表应准确,名 词、术语、符号、代号和计量单位等均应与有关法 规和标准一致。 3. 项目名称应与相应的技术设计书及验收(检查)报 告一致。幅面大小和封面格式符合要求。
1. 资料的来源和利用情况。 2. 资料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处理方法。
4.3技术总结报告——控制测量
各类图根点的布设,标志的设置,观测使用 的仪器和方法,各项限差与实际测量结果的 比较
4.4技术总结报告——测图方法、质量 和技术依据
测图方法,仪器型号、规格和特性,仪器检 校情况,外业采集数据的内容、密度、记录
项目五 图形检查与输出
任务四 技术总结的编写
主要内容
意义 技术总结编写依据 技术总结编写要求 技术总结报告内容
1.意义
数字测图重点总结

数字测图重点总结第一篇:数字测图重点总结1.数字测图的概念:广义的概念,数字测图就是制作以数字形式表示的地图的方法和过程,包括全野外数字测图,地图数字化成图、摄影测量和遥感数字测图。
狭义的概念,数字测图指全野外数字测图。
2.数字测图的基本思想:将地面上的地形和地理要素转换成数字量,然后由计算机对其进行处理,得到内容丰富的电子地图,需要时由图形输出设备输出地形图或各种专题地图。
3.数字测图技术的特点:1,精度高。
2,自动化程度高,劳动强度小。
3,更新方便快捷。
4,便于保存和管理。
5,便于应用。
6,易已与发布和实现远程传输。
4.数字测图技术的发展:1,内外业作业独立阶段。
2,内外业一体化阶段。
5.数字测图的发展趋势:1,全站仪自动跟踪测量模式2,GPS测量模式3,野外数字摄影测量模式。
6.数字测图系统的硬件组成:测绘类硬件(主要指用于外业数据采集的各种测绘仪器)、计算机类硬件(用于内业处理的计算机及其标准外设)。
计算机、全站仪、数字化仪、扫描仪、绘图仪、GPS接收机、电子手簿。
7.数字测图系统的软件组成:系统软件(操作系统,如windows)、支撑软件(如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AutoCAD)、专用软件(实现数字化成图功能的应用软件)8.数字测图的作业模式:1,数字测记模式(野外数据采集,室内数据成图)2,电子平板测绘模式(全站仪+便携机+相应测图软件实施的外业测图模式)3,地图数字化模式(用数字化仪或扫描仪在测区原有纸质地形图基础上进行数据采集的模式)。
9.测量坐标系:坐标参考系统分为天球坐标系(用于研究天体和人造卫星的定位和运动)和地球坐标系(或称地固坐标系,用于研究地球上物体的定位于运动)10.地固坐标系分为地心坐标系(原点和地球质心重合)和参心坐标系(原点和参考椭球中心重合)。
11.无论地心坐标系还是参心坐标系都可分为空间直角坐标系和大地坐标系。
12.1954年北京坐标系的特点:1,属参心大地坐标系2,采用克拉索夫斯基椭球的两个几何参数3,大地原点在原苏联的普尔科沃4,采用多点定位法进行定位5,高程基准为1956年青岛验潮站求出的黄海平均海水面6,高程异常以原苏联1955年大地水准面重新平差结果为起算数据,按我国天文水准路线推算而得。
数字测图实习总结[1]
![数字测图实习总结[1]](https://img.taocdn.com/s3/m/db7d3d938e9951e79b8927f6.png)
数字测图实习总结数字测图实习总结一、实习目的这次实习目的是巩固和运用所学的全部知识,掌握1:500数字测图外业数据采集与内业作图方法。
以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从而提高实际成图技能。
二、实习地点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三、实习内容首级控制、碎部测量、GPS-RTK测量三、引言近几年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数字化测图以其测图精度高、数据采集快,产品的使用与维护方便、快捷、利用率高,广泛用于测绘生产、土地管理、城市规划等部门,并为广大用户所接受。
它能够更方便传输、处理、共享的数字信息,通过控制图形图层数据将用户所需专用信息输出来,即数字地形图,为信息时代地理信息的发挥产生积极的影响。
四、作业原理数字化测图的主要作业过程分为三个步骤: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及地形图的数据输出。
本次在实习中测图采用的方法为地面数字测图,利用全站仪进行野外数字采集,在内业计算机上采用CASS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成图。
在本次作业中采用CASS软件进行内业处理。
五、内容数字测图的实施,结合实际主要从首级控制、图根控制网的布设、实测和利用全站仪对碎部点进行的采集方法以及碎步点数据的处理三方面做了探讨;也非常详细的阐述了全站仪在数字测图中运用,以及大比例尺测图的方案;最终使用全站仪测出符合开封市规划局要求的大比例尺数字地形图。
该项目的实施步骤为:①资料收集和实地踏勘;②编写项目技术设计书;③首级控制测量为测区提供基础控制网;④图根控制测量;⑤外业数据采集和编辑;⑥内业数据分析和资料整理;⑦成果检查、验收;⑧编写技术总结;⑨提交成果、资料。
为期两个多月的数字测图实习已经结束了。
在这些天的实习过程中,虽然感到好累但我的收获的确不小,对以前零零碎碎学的测量知识有了综合应用的机会,让我深刻明白了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
测量学是一项精确的工作,通过在学校期间在课堂上对测量学的学习,使我在脑海中形成了一个基本的、理论的测量学轮廓。
实习初期我们首先用的是全站仪控制测量,我们班的每一组用学校所给的控制点,用全站仪仪器进行数据采集,对整个校园进行布设控制。
第四组数字测图实训技术总结

第四组数字测图实训技术总结第一篇:第四组数字测图实训技术总结第五组数字测图实训技术总结为期一个多月的数字测图实训在元旦期间结束了,我们是测量1002班第五组,在实习过程中,我们组在口头与行动﹑理论与实践上有了很多认识:从测量技术来说,经过本次实习给了一次我将所学知识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也让我们在实训过程中掌握了一些小窍门,增长了一些实际操作的经验,在实习过程中,我们解决了课堂上解决不了的问题,许多原来没有重视的方面也得到了巩固,更在发现及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到了不少新东西,在课本中所提到的技术要求之外,我在以下几个方面我有了比较深的体会:1,实地测量前需要进行勘测:在进行导线测量之前,我组织大家对闭合水准路线和测区进行了勘察,做了预先的准备工作,这样做的结果是小组成员对将要完成的任务有了直观的了解和充分的准备,直接提高了作业的精度和效率。
全组成员沿着老师所规定的水准路线进行了实地观测,分析了施测过程中可能出现困难的路段,选取了作为测段终点的固定点,并对每个测段中的测站数进行了估计,此外,由于实习是在校园内进行,人流量大且具有规律性,大家还分析了每段什么时候测方便进行了估计,那些控制点需要舍弃也有详细的规划,尽量做到每段距离适中,避免找间歇点。
对于高差较大的地方我组规划短距离多测几站。
2,测量员所应注意的问题:由于实习过程中,每个人都必须担任测量员的工作,因此体会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提到的测量员工作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一般情况下,由于相隔距离较远,如果测量员不及时通知,扶棱镜的同学很难自行判断读数是否完毕,所以读数完成后,测量员应该立即通知扶棱镜的同学,这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扶棱镜的同学的劳动强度,避免扶棱镜的同学不必要的处于紧张状态;对中整平的过程中,应尽量使得脚架所提供的平面水平,这样就可以减少脚螺旋过度的扭动,从而减少了下一站对中整平的时间;在测站放置脚架时,脚架的两条架应该沿水准路线或闭合路线的前进方向,这样在读数过程中就大大降低了因测量员碰触脚架而产生误差的可能;根据我们小组读的数据反映,误差“较大”的点的值大部分是在读数较犹豫的时候获得的,因此,测量员读数的过程中应该看准数据后立即读数,如老师所说的,要做到“稳,准,狠”;每当周围有人或车经过时,应该将手握成空心拳头来抓仪器的一条脚架,但手并不应该接触到脚架,这样随时作好了保护仪器的准备,也不对仪器的对中整平及读数早成影响。
数字测图软件总结(全面版)

数字测图系统(Digital Surveying and Mapping System是以计算机为核心,以全站性电子速测仪、GPS、数字摄影测量仪、数字化仪等为数据采集工具,在外接输入、输出设备软、硬件的支持下,对地形的数字空间数据进行采集、输入、成图、绘图、输出、管理的测绘系统。
数字化测图的优点1. 数字化测图使大比例尺测图走向自动化数字测图的自动化效率高,劳动强度小,错误(读、记、展)率小,绘得的地形图精确、美观、规。
2. 数字化测图使大比例尺测图走向数字化数字信息可供传输、处理、共享自动提取面积、方位、坐标、距离为CAD、GIS提供基础空间信息进行分层、放大、裁剪等处理局部更新速度快3. 数字化测图使大比例尺测图实现了高精度白纸测图有精度损失:图上0.1mm,比例尺为1: 1000,最好精度为10cm<蓝晒、图纸变形等误差一般精度为0.3mm,和原测距精度一致数字测图无损失地记录了外业测绘数据。
4. 数字化测图使大比例尺测图进入新时期测图作业过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控制测量、碎部测量的一步法分图幅作业到地物整体测量,计算机自动分幅。
数字化测图的特点为:点位精度高、自动化程度高、便于图件更新、可以作为GIS 的重要信息源、增加了地图的表现力、方便成果的深加工利用。
数字测图的作业过程明确任务,调查测区编写技术设计书地形控制测量地形测图地形图的编辑、整饰与输出质量检查与验收编写技术总结,提交有关资料组织、管理、人员、业务技术大比例尺数字测图技术设计的容1、任务概述2、测区情况,实地踏勘,了解测区地形特点考察图根控制的布设条件3、已有资料及其分析需要的测绘资料:控制点,已有地形图4、技术方案的设计5、组织与劳动计划6、仪器配备及供应计划6、财务预算7、检查验收计划以及安全措施等。
数字测图中地形点的描述必须具备3类信息:(1)测点的三维坐标(点号);(2)测点的届性,即地形点的特征信息(地形编码);(3)测点的连接关系(连接点和连接线型)。
数字测图技术

数字测图概述
数字测图 的概念
数字测图 系统
数字测图 特点
数字测图作 数字测图作
业过程
业模式
数字测图 发展
数字测图 的概念
数字测图 系统
数字测图 特点
数字测图作 数字测图作
业过程
业模式
数字测图 发展
五、数字测图的作业过程
图1—4—1 数字地形测量作业流程
数字测图概述
数字测图 的概念
数字测图 系统
数字测图 特点
数字测图作 数字测图作
业过程
业模式
数字测图 发展
六、数字测图的作业模式
1、数字测记模式:数字测记模式是一种野外数据采集室内成图 的作业方法。 根据野外数据采集硬件设备的不同,可将其进步 分为全站仪数字测记模式和GNSS-RTK数字测记模式
3、数字测图的信息采集与表达 (1)信息采集(绘图要素)
图形要素采集:点、线、面 绘图信息采集:定位信息、连接信息、属性信息 (2)信息表达(数据格式) 矢量数据 栅格数据
数字测图概述
数字测图 的概念
数字测图 系统
数字测图 特点
数字测图作 数字测图作
业过程
业模式
数字测图 发展
三、数字测图系统的组成
目录
CONTENTS
1
数字测图概述
2
图根控制测量
3
地形图的基础知识
4
外业数据采集
5
内业数据处理
6
地形图的应用
《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实习技术总结

《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实习技术总结《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实习技术总结专业:班级:组号:姓名:学号:《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实习技术总结一、控制测量(一)踏勘选点1.选点原则(1)相邻点之间应通视;(2)便于量距以及观测周围地物;(平距)(3)点位应易于保存,点位稳固,保持三周;(4)边长均匀(平均75m),10-15个自选点,均匀分布;(5)以水泥钉做标记,并用油漆标示,点的编号为三位:由组号和点号组成,字体小巧工整,标记清晰,字头朝北。
例如:L103,L210等;(6)设计闭合或附和导线,选点完毕后应绘出选点略图,要作为上交成果之一。
(二)建立控制网确定所有的自选点都以后,根据已知的高程控制点,结合实际,建立符合水准路线和闭合导线路线。
平面控制网从整体到局部分等级进行分配,称为“控制网的加密”。
高程控制网的建立主要是用水准测量方法,布设的原则也是从高级到低级,从整体到局部,逐步加密。
(三)水准测量1.测量原理:水准测量是利用水准仪提供的水平视线,借助于带有分划的水准尺,直接测定地面上两点间的高差,然后根据已知点高程和测得的高差,推算出未知点高程。
2.作业方法及要求(1)水准仪的操作步骤:对中,整平,瞄准,读数。
(2)水准仪尽量安置在两点之间,使前后视距差误差不大于1m。
(3)基辅读数之差≤3.0mm,基辅高差之差≤5.0mm(4)站点采用双面尺法进行检核。
(5)闭合,附和水准路线上必须含有已知的高程点。
(6)绘制水准路线图,将已知及观测高差填入计算表。
(7)高差闭合差的分配(原则:反其符号,按测站点分配)(8)计算各待定点高程。
(9)视距差的积累不得超过3m。
3.注意事项(1)当水准仪瞄准、读数时,水准尺必须立直。
尺子的左、右倾斜,观测者在望远镜中根据纵丝可以发现,而尺子的前后倾斜不易发现,立尺者应注意。
(2)每一测站,通1过上述测站检核,才能搬站;仪器未搬迁时,前、后水准尺的立尺点,则均不得移动。
数字化地图测绘实习报告总结

数字化地图测绘实习报告总结现在,随着数字测图仪器、电脑和软件的发展,传统的测绘方法因此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以全站仪为代表的智能化、数字化测绘仪器,使三维数据自动采集、传输、处理的测量数据处理系统得以实现,从而减轻了测绘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了效率,缩短了人员培训时间,测绘精度也得到了保证和提高。
所谓数字测图(Digital Surveying and Mapping,DSM)系统是以计算机及其软件为核心在外接输入输出设备的支持下,对地形空间数据进行采集、输入、成图、绘图、输出、管理的测绘系统。
数字地图(Digital Map)以数字形式存贮在磁盘、磁带、光盘等介质上的地图。
通常我们所看到的地图是以纸张、布或其他可见真实大小的物体为载体的,地图内容是绘制或印制在这些载体上。
而数字地图是存储在计算机的硬盘、软盘或磁带等介质上的,地图内容是通过数字来表示的,需要通过专用的计算机软件对这些数字进行显示、读取、检索、分析。
数字地图上可以表示的信息量远大于普通地图。
数字地图可以非常方便地对普通地图的内容进行任意形式的要素组合、拼接,形成新的地图。
可以对数字地图进行任意比例尺、任意范围的绘图输出。
它易于修改,可极大的缩短成图时间;可以很方便地与卫星影象、航空照片等其他信息源结合,生成新的图种。
可以利用数字地图记录的信息,派生新的数据。
如地图上等高线表示地貌形态,但非专业人员很难看懂,利用数字地图的等高线和高程点可以生成数字高程模型,将地表起伏以数字形式表现出来,可以直观立体地表现地貌形态。
这是普通地形图不可能达到的表现效果。
数字化测图是现代测绘测绘专业的必修课,通过实习,可以让我门对该课程有一个系统的了解和掌握,进一步深化对数字化测图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理解,提高实际操作能力,掌握数字化测图的基本过程和基本方法,掌握数字化测图仪器----全站仪的使用方法,掌握数字化成图软件进行数字化地图编绘的方法。
同时,数字化地图测绘是地理信息系统的所必须先准备的,是地理信息系统很重要的一部分,作为现代测绘工程专业的学生,不仅要学好各方面的测绘知识,更要掌握好测绘各方面的实际操作能力,只有掌握好了这些能本领,将来才能为自己的事业打下结实的基础,所以,我们都很认真努力的对待这次实习。
大比例尺数字测图实习总结

《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实习报告实习名称:地点:日期:班级:组号:指导老师:姓名:学号:一、实习的目的与要求1、巩固和加深课堂所学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实际动手能力;2、熟练掌握常用测量仪器(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的使用;3、掌握导线测量、三角高程测量、三、四等水准测量的观测和计算方法;4、了解数字测图的基本程序及相关软件的应用;5、了解数字测图的基本要求和成图过程;6、掌握小地区大比例尺数字测图方法和数字成图软件的使用。
二、实习内容和任务1、全站仪的加常数、竖角指标差检验和其他常规性检验;2、水平角方向法多测回观测;3、城市二级导线测量(全站仪三维导线,采用三角高程);4、四等水准测量(含水准仪i 角的检验及其他常规检验);5、各小组测绘1∶500 比例尺地形图。
三、实习仪器和技术规范1、测量仪器:全站仪1台,棱镜1个,脚架1个,钢卷尺2 把;四等水准测量:S3(或自动安平)水准仪 1 台,脚架1 个,水准尺1对。
2、规范:《城市测量规范》CJJ8-99和《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8四、实习内容及相关技术要求1、城市二级三维导线控制测量1)、全站仪的检验(1). 视准轴垂直于横轴的检验:对一个与仪器同高的目标用竖丝盘左、盘右观测 2 测回,读水平度盘读数,分别计算视准轴误差C,并取平均值。
J6级仪器2C 绝对值应小于为20″;(2). 竖盘指标差的检验:对一明显目标,用横丝盘左、盘右观测 2 测回,读垂直度盘天顶距,分别计算竖盘指标差,并取平均值。
J6 级仪器指标差变化容许值为25″;(3).用六段比较法测定加、乘常数。
2)、技术要求:参考《城市测量规范》CJJ8-99的技术要求进行作业,主要技术指标及限差如下:表 1 城市二级光电测距导线的主要技术要求表2 测距边测距的技术要求表3 三角高程测量技术要求(S 为导线的边长(km)(1). 导线转折角观测测回数:J6 级仪器2测回;(2). 导线边长的距离测量往返各测一次,每次读2 次读数;(3). 气象数据的测定:温度最小读数为0.5℃,气压最小读数为100Pa(或1mmHg),在一时段始末各测定一次,取平均值作为各边测量的气象数据。
数字测图实习总结

数字测图实习总结实习总结1.实习经验总结(1)关于草图绘制每张草图纸应含日期、测站、后视、测量员、绘图员信息,迁站时尽量换张草图纸,如果不方便也要记录下哪些点隶属于哪些测站。
我觉得我们这次实习过程中草图的质量不够高,主要是草图画得太小,室内成图时不方便阅读,有些地方只有画图本人才辨得清楚是怎么连接的。
我觉得好的草图不仅要画图本人清楚,更重要的是其他人看了草图也能很快在室内连线成图。
因此,高质量的草图也是提高室内成图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
(2)后视点计算坐标与已知坐标的核对如果两者相差较大,则说明测站后视数据有误或者是测站后视点点位有错误。
因此对于后视点的核对也是很重要的一步,以免定向错误造成不必要的返工。
(3)关于核对点名观测员与绘图员之间要不时的检查核对点号,点号不对应时就可以有效的将错误控制在最近时间间隔内,以便及时更正,方便室内成图。
(4)关于盘左盘右的问题盘左定向后,碎部点的测量依然要由盘左来完成,不能转到盘右来观测.(5)关于跑尺跑尺员应当熟悉<<城市测量规范中>>的相关要求,正确的取舍测量内容。
比如,房屋的轮廓应以墙基外角为准,临时性房屋可以舍去,建筑物和围墙轮廓凸凹在图上小于0.4mm,简单房屋小于0.6mm时可以用直线连接,校园内道路应将车行道、人行道按实际位置测绘,电线杆位置应实测,地下管线检修井、消防栓均应测绘表示等等.(6)皮尺的利用对于不能通过全站仪直接测量坐标的某些特征点(通常是房角凹进去的点以及被遮挡住的点),可以灵活的运用皮尺,延长量边,垂直量边,距离交会,记录下丈量的距离,室内成图时照样可以通过软件的一些绘图功能比如说延伸拉长、量算端点支距点、垂足点、直角转折点、三点房、两点房、距离交会点等把这些点展绘上去。
(7)内业处理主要是图根控制点的平差处理(含三角高程计算、三维坐标最后平差),个人觉得Excel拥有比较强大的计算功能,可以插入许多现成的公式,也可以自己编写公式,而且Excel还有一个特别方便的“拖拉”功能,可以将公式进行复制,这样定义好一个后,其他的一下便可以自动生成出来。
数字化地形图测绘项目技术总结

XXX城区数字化地形图测绘项目技术总结XXXXXX有限公司XXXX年XX月XXX城区数字化地形图测绘项目技术总结编写单位(盖章):编写人:年月日审核意见:审核人:年月日目录1.任务概述及成图范围 (1)1.1任务概述 (1)1.2 作业区范围 (1)1.3本工程已完成任务量 (2)2.已有资料 (2)3.作业依据 (2)4.主要技术指标及成图规格 (3)4.1坐标系统及高程基准 (3)4.2 基本等高距及地形类别 (3)4.3分幅与编号 (3)4.4成图精度 (4)4.5高程注记点密度 (5)4.6数据格式 (5)5 主要投入的人员及仪器设备 (5)5.1 人员 (5)5.2 仪器设备 (5)6 基础控制测量 (6)7像片控制测量 (7)7.1像控点的布设与精度要求 (7)7.2像控点的选刺与整饰 (8)7.3像控点测量 (8)8 数字空三加密 (8)8.1空三加密概况 (8)8.2空三加密精度统计 (9)8.3空三加密成果总体评价 (10)9.地形图数据采集 (10)9.1 1:5000比例尺成图区域 (10)9.2 1:1000比例尺成图区域 (11)10.外业调绘及实测 (11)10.1外业调绘 (11)10.2外业实测 (12)11.地形图数据编辑 (12)11.1 1:5000比例尺成图区域 (12)11.2 1:1000比例尺成图区域 (13)12.数字正射影像挂图制作 (14)12.1 数据格式 (14)12.2 注记要求 (14)12.3 影像质量要求 (15)12.4 影像规格 (15)13.数据转换 (15)14.质量保证体系 (15)15.技术结论 (16)16.提交成果 (16)16.1基础控制成果 (16)16.2地形图及影像图成果 (16)16.3文档资料成果 (17)XXX城区数字化地形图测绘项目技术总结1.任务概述及成图范围1.1任务概述为满足XXX地区长期发展的需要,给规划和建设提供现势性较强的测绘基础数据,受XXX 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委托,XXXXXX有限公司承担该县城区数字化地形图测绘任务。
数字测图实习总结_1

数字测图实习总结数字测图实习总结一、实习目的这次实习目的是巩固和运用所学的全部知识,掌握1:500数字测图外业数据采集与内业作图方法。
以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从而提高实际成图技能。
二、实习地点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三、实习内容首级控制、碎部测量、GPS-RTK测量三、引言近几年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数字化测图以其测图精度高、数据采集快,产品的使用与维护方便、快捷、利用率高,广泛用于测绘生产、土地管理、城市规划等部门,并为广大用户所接受。
它能够更方便传输、处理、共享的数字信息,通过控制图形图层数据将用户所需专用信息输出来,即数字地形图,为信息时代地理信息的发挥产生积极的影响。
四、作业原理数字化测图的主要作业过程分为三个步骤: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及地形图的数据输出。
本次在实习中测图采用的方法为地面数字测图,利用全站仪进行野外数字采集,在内业计算机上采用CASS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成图。
在本次作业中采用CASS软件进行内业处理。
五、内容数字测图的实施,结合实际主要从首级控制、图根控制网的布设、实测和利用全站仪对碎部点进行的采集方法以及碎步点数据的处理三方面做了探讨;也非常详细的阐述了全站仪在数字测图中运用,以及大比例尺测图的方案;最终使用全站仪测出符合开封市规划局要求的大比例尺数字地形图。
该项目的实施步骤为:①资料收集和实地踏勘;②编写项目技术设计书;③首级控制测量为测区提供基础控制网;④图根控制测量;⑤外业数据采集和编辑;⑥内业数据分析和资料整理;⑦成果检查、验收;⑧编写技术总结;⑨提交成果、资料。
为期两个多月的数字测图实习已经结束了。
在这些天的实习过程中,虽然感到好累但我的收获的确不小,对以前零零碎碎学的测量知识有了综合应用的机会,让我深刻明白了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
测量学是一项精确的工作,通过在学校期间在课堂上对测量学的学习,使我在脑海中形成了一个基本的、理论的测量学轮廓。
实习初期我们首先用的是全站仪控制测量,我们班的每一组用学校所给的控制点,用全站仪仪器进行数据采集,对整个校园进行布设控制。
GPS与数字化测图技术总结

GPS与数字化测图技术总结GPS与数字化测图技术总结学院:测绘地理信息学院班级:测绘工程10-2 班姓名:******************二〇一三年七月八日GPS数据处理技术总结 一、测区概况本次实习测区主要集中在****大学(****校区)与*****大学(****校区)周边。
测区范围内山区较多,道路复杂,房屋众多。
原有已知E 级网点遭到损坏,测区内通视情况欠佳。
布点位置相对地域开阔,便于进行GPS 观测。
测区内平均高程为海拔150米。
测区控制范围大致位于东经110°16' 02" - 110°19' 05",北纬25°03' 10" - 25°06' 56" 之间。
二、作业依据和已有测绘资料1、《GPS 与数字化测图实习指导书》;2、《技术设计书》;3. 《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 CJJ 73-1997;4. 《全球定位系统(GPS )测量规范》(GB/T 18314-2001) 。
城市各级GPS 控制网平均边长 表1(单位:km ) 等级C D E 一级 二级 平均距离10~15 5~10 2~5<1 〈1城市各级GPS 控制网最弱边相对中误差 表2 等级 固定误差a 比例误差b 最弱边相对中误差C 10 5 1/120000D 10 10 1/80000五、仪器设备和软件GPS控制测量采用南方灵锐S86 GPS接收机,其静态相对定位精度为:静态基线±(5mm +1ppmD)高程±(10mm+2ppmD)这些GPS测量系统配备有星历预报软件、后处理解算软件,完全能满足GPS控制测量数据处理的要求。
南方数据转换软件为南方GPS后处理程序,基线结算及平差软件为中海达HGO数据处理软件,能够基线向量处理、GPS网平差软件、多种GPS数据格式转换等功能,完全能满足GPS控制测量数据处理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