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骨伤科正骨手法(图文)
中医正骨是怎么治疗骨伤病的
中医正骨是怎么治疗骨伤病的中医正骨属于我国祖国医学瑰宝,截止目前为止已有三千多年历史,该项治疗中包含了手法复整、按摩及推拿等特色技术,还具有诊疗成本低、创伤性小及患者可接受度高优势,且经过长期发展演变,目前已在骨伤病临床治疗中得到了极大的应用,受到中外广泛关注,同时形成了一套系统且独特的治疗体系。
接下来,本文就对中医正骨治疗骨伤病的详细情况进行了细致化介绍,见下文。
1.何谓中医正骨?正骨属于中医专用名词,也是中医骨伤科中的一门重要学科,中医正骨主要治疗由跌、击、仆、堕引起的骨折,亦或者是软组织及关节损伤,同时也治疗由其他同类型原因引起的体内脏器损伤病症。
中医正骨主要以正骨手法进行骨伤病治疗,手法具有准确到位、敏捷快速及轻重适当的特点,区别于西医骨伤科治疗理念,中医正骨治疗理念大有不同,即分别强调“静”、“动静结合”。
要想获得良好的中医正骨效果,应掌握扎实的人体解剖学知识及熟练的正骨手法,做到手随心转及手摸心会,以此达到预期正骨效果。
结合中医正骨目前发展来看,小夹板固定为我国中医正骨治疗中汲取精华首创的一种治疗方法,目前已被其他国家不断效仿,望今后中医正骨可以更好的走向世界,使我国祖国医学不断发扬光大。
1.中医正骨是怎么治疗骨伤病的?以中医正骨手法治疗骨伤病时,首先会对患者进行药物治疗,使之将其身体功能状态调整至最佳水平,并在此基础上再开展中医正骨治疗。
中医正骨治疗主要采取复位及按摩等手法先帮助患者对骨折端进行复位,而后再借助于小夹板固定骨折端。
此项治疗不仅可帮助骨伤病患者使错位骨头回归到正位,且可起到改善滑膜错位的效果,结合当前临床实践来看,中医正骨在治疗颈椎病及肩周炎病症中得到了显著价值。
中医正骨治疗并不需要对患者进行开刀,无创,且对患者造成的痛苦度较小,可有效降低感染事件发生机率,促进病情尽早康复。
中医正骨治疗骨伤病主要包括有以下方法:(1)手摸心会:即使用手部对骨伤病患者局部病灶组织进行触摸,期间需结合临床经验及医学知识用心体会,使手法以由浅至深、由远至近、由轻至重原则对患者骨折移位情况进行了解,判断属于骨碎,还是为骨分离,在此过程中医师需在脑海中形成病灶立体形象。
中医正骨手法
中医正骨手法采用不同手法整复骨折移位的中医骨伤科常用外治法。
简史正骨手法历史悠久,约3000年前的周代就有专治骨折的医生。
《周礼·天官》有疡医专处折疡的记载。
唐代《理伤续断方》中介绍了揣、摸、拔伸等正骨手法,首次运用杠杆力学原理整复骨折,对后世影响深远。
明代薛己的《正骨类要》记述的正骨手法有19条,简明实用;王肯堂的《证治准绳》也记载了许多正骨手法。
特别是清代《医宗金鉴》总结前人正骨经验,提出了摸、接、端、提、推、拿、按、摩八法,称正骨八法。
1949年后,中医与中西医结合工作者对正骨八法进行了科学研究,加以改进创新和充实提高,提出了新正骨八法。
手法新正骨八法为现代临床正骨的基本方法。
①手摸心会。
用手指指腹触摸骨折局部,并用心体会,手法由轻逐渐加重,由浅及深,从远到近了解骨折移位情况,是分离还是骨碎等,医生在头脑中要建立一个骨折移位的立体形象。
虽然通过X射线可清楚地看到骨骼的形态,但X线片只能给人以平面的指示,而手摸心会有助于了解全貌。
因此,手摸心会是临床运用其他手法对证施治的先导手法。
②拔伸牵引。
整复骨折的起始手法,由一人或是数人持握骨折远近段,先使肢体在原来畸形的位置下,沿肢体纵轴方向对抗牵引,然后按照正骨步骤改变肢体方向,持续牵引以矫正肢体的短缩畸形,恢复肢体长度,为其他正骨手法的实施创造条件。
③旋转屈伸。
近侧骨折段位置不易改变,远端段因失去连续可以活动,故应用旋转、屈伸、外展、内收等方法,整复骨折断端的旋转或成角移位。
④提按端挤。
用于整复骨折侧方移位的方法,古称捺正。
骨折的侧方移位分为前后侧移位和内外侧移位;前者用提按法纠正,后者用端挤手法矫正。
医者一只手固定骨折近端,另一只手握住骨折远段,或上下提按,或左右端挤。
⑤摇摆触碰。
用于横断、锯齿型骨折,可使骨折面紧密接触,增加复位的稳定。
用双手固定骨折部,在助手维持牵引下,轻轻左右或上下方向摇摆骨折远端至骨擦音消失称摇摆法。
触碰法可使骨折端紧密嵌插,医生一只手固定骨折部,另一只手轻轻叩击骨折远端。
中医骨伤科正骨手法图文
中医骨伤科正骨手法(图文)手法在伤科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伤科四大治疗方法(手法、固定、药物、练功)之一。
《医宗金鉴.正骨心法旨要》说:“关手法者,谓以两手安置所伤之筋骨,使仍复于旧也”。
该书还首次把‘摸、接端提,推拿按摩”归纳为正骨八法。
并详细阐述了手法的适应症、作用及其操作要领。
一、正骨手法的注意事项(一)明确诊断复位之前,医者对病情要有充分了解,根据病史、受伤机制和X 易查结果作出明确诊断,同时分析骨折、脱位发生移位的机制,选择有效的整复手法。
(二)密切注意全身情况变化对多发性骨折气血虚弱,严重骨盆骨折发生出血性休。
以及脑外伤重症等,均需暂缓整复,可采用I临时固定或持续牵弓[等法,待危重病情好转后,再考虑骨折整复。
(三)掌握复位标准骨骼是人体支架,它以关节为枢纽,通过肌肉收缩活动而进行运:当肢体受到外力或肌肉强烈收缩造成骨折后,骨折断端发生移位,肢体就失去了骨骼的支架作用,而不能正常活动。
因此,在治疗骨折时,首先要进行骨折复位,以恢复骨骼的支架作用.折对位越好,支架越稳定,固定也越稳当,骨折才能顺利愈合,功能亦恢复满意。
对每一个骨折都应复,争取达到解剖和接近堡型堂垂婆一若某些骨折不能达到解剖对位,也应根据病人年龄、职业及骨折部位的不同,达到功能对位。
所袒功盛菇啦,即骨折在整复后无重叠移位,旋转、成角畸形得到纠正,肢体的力线正常,长度相等,骨折愈合后肢体的功能可以恢复到满意程度,不影响病人在工作或生活上的要求。
如老年患者,虽骨折对位稍差,肢体有轻度畸形,只要关节活动不受影响,自理生活无困难,疗效还算满意。
儿童骨折治疗时要注意肢体外形,不能遗留旋转及成角畸形,轻度的重叠及侧方移位,在发育过程中可自行矫正。
(四)抓住整复时机只要周身情况允许,整复时fl磁呈胁骨折后半小时内,局部疼痛、肿胀较轻,肌肉尚未发生痉挛,最易复位。
伤后4〜6小时内局部瘀血尚未凝结,复位也较易。
一般成人伤后7。
10天内可考虑手法复位,但时间越久复位困难越大。
中医正骨手法
中医正骨手法手法是医者用手施行各种术式,直接作用于患者体表的特定部位,以进行诊断和治疗疾病的一种技术操作。
手法在骨伤科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是骨伤科的手法、固定、药物、练功四大治疗方法之一。
《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说:“夫手法者,谓以两手安置所伤之筋骨,使仍复于旧也。
”该书还首次把“摸、接、端、提、按、摩、推、拿”归纳为正骨八法,并详细阐述了手法的适应证、作用及其操作要领。
一、手法运用原则施行手法治疗以前,必须经过详细的检查,全面而准确地掌握病情,以明确诊断,特别是对骨折、脱位病人,医者应在头脑中形成一个伤患局部的立体形象,确切了解骨端在肢体内的方位,也就是“知其体相,识其部位”。
从而达到“一旦临证,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法之所施,患者不知其苦”的效果。
概括来说,运用骨伤手法应早、稳、准、巧。
早:早期合理而及时施行手法,患者痛苦少,痊愈快,功能恢复好。
稳:施行手法要有力而稳妥,同时要注意体位道当。
准:对局部解剖、伤病的性质、移位方向要确切掌握,操作动作要准确,用力大小要适中,避免不必要的动作。
巧:施行手法时动作要轻巧,以省力有效为度,做到“法使骤然人不觉,患如知也骨亦拢”。
切忌鲁莽粗暴,以免增加新的损伤。
运用骨伤科手法治疗,有时可由医者一人完成,有的则需要两人或更多的人共同完成。
因此,施法前参加人员应经过共同讨论,统一认识,拟定出一致方案以便在进行手法时共同遵守,动作协调;如途中要改变整复方案,应及时说明,相互配合,才能顺利地达到手法预期的效果。
二、手法的作用(一)整复移位手法可使移位的组织回复到正常的位置,如骨折、脱位、肌腱滑脱的整复。
(二)消肿止痛损伤后脉络破裂,积蓄成瘀,或积于筋肉之间,或蓄于关节骨缝之中,肌肉筋脉为肿为痛,施行手法可行气活血,消除瘀滞,以达到消肿止痛的目的。
(三)舒筋活络筋骨肌肉损伤和病变,可导致局部气血凝滞,产生筋膜粘连硬结,关节活动受限。
运用恰当的手法,可以消散瘀结,剥离粘连,舒筋活络,使关节功能得到恢复。
手法中医骨伤科基础
医学ppt
15
• 在作好以上工作的基础上,医生要不厌其 烦地向病人和陪人了解受伤当时的具体情 况,受伤的具体时间,外力的方式和实施 方法,病人躯体或肢体触地的部位和方式, 有无二次损伤或经过整复,伤后接受过何 种药物或器具治疗,有无不良反应等。在 得出基本结论后给伤员进行必要的影象学 检查,一般常用X线拍片,特殊情况下需 要进行CT或MRI检查,得到伤部准确的影 象资料。
医学ppt
36
医学ppt
37
正骨手法的注意事项
4、抓住整复时机:伤后4~6小时最好。 5、选择适当麻醉:0.5~2%普鲁卡因局麻。 6、做好整复前准备工作。 7、合理利用X线检查,避免X线伤害。
医学ppt
38
正骨手法的注意事项
8、切忌使用暴力。 9、尽可能一次复位成功。
医学ppt
39
正骨八法 — 手摸心会
• 第九章 手法
•
医学ppt
1
第一节 手法概论
医学ppt
2
一、手法定义
• 手法是医者用指、掌、腕、臂或身体其他 部位的劲力,结合身功或辅以器械,随症 运用各种手法技巧,作用于病人的患部及 各部穴位,通过经络的传导作用由表入里, 以达到治病疗伤、整骨正位、强壮身体的 一种治疗方法。
医学ppt
3
(一)全面掌握病情
了5 个小时。手术后,进行了12天的高压氧补救,手指能
微动,但各神经目前已严重损伤,现在骨已接好无事,
现正在康复治疗过程中。医学ppt
29
医学ppt
30
四、手法的分类
• (一)治骨手法 • 1、正骨手法 • 2、上骱手法
• (二)治筋手法
医学ppt
31
第二节 正骨手法
总结79种中医正骨手法
总结79种中医正骨手法1、环枢关节扳法[操作方法]患者坐于低凳上,头稍后仰,术者站于患者侧方,一手拇指顶按住患者第二颈椎的棘突,另一手肘部托起患者的下颌部,手掌绕过对侧耳后,夹住其枕骨部,然后逐渐用力将颈椎向上拔伸。
在拔伸的基础上,使颈椎旋转至有阻力的位置,随即做一个有控制的,稍增大幅度的快速扳动,顶按棘突的拇指同时协调用力下按。
此时常可听到“喀嗒”一声,并且术者拇指下有棘突的跳动感,表示手法成功.[操作要领]1、先拔伸颈椎,在拔伸的基础上再旋转。
2、向齿状突偏向侧旋转,拇指将第二颈椎棘突向对侧顶按。
3、要根据患者体质的强弱控制旋转的力度,切忌过大。
此法主要用于治疗环枢关节半脱位。
2、颈椎斜扳法[操作方法]患者取坐位,头略前俯,颈部放松,术者站于其侧后方,用一手扶住其后脑部,另一手托起下颌部,两手协同动作,使头向健侧侧偏,向患侧慢慢旋转 (即左侧病变,向左侧旋转;右侧病变向右侧旋转).当旋转至有阻力时,稍为停顿片刻,随即用力再做一个有控制的,稍增大幅度(约5-10度)的快速扳动,此时也常可听到”喀嗒”的声响,一达到目的,随即松手。
[操作要领]1、根据颈椎病变部位,在不同的前屈角度下扳动.2、当颈椎旋转至有阻力时,旋转扳动的范围不能超过5-10度.否则容易造成损伤.本法整复颈椎各关节错缝,间缝变窄,排列紊乱,颈椎周围软组织痉挛.临床常用于治疗颈椎病,颈椎失稳症,颈椎小关节紊乱,滑膜嵌顿,颈椎退行性变,颈椎间盘突出症,落枕,项肌疲劳,痉挛等病症。
3、颈椎侧屈扳法[操作方法]患者座位,术者站于其身后,用一手拇指抵住弯颈椎凸侧的横突处,另一手手掌抵住其头对侧颞部,两手协同用力,使颈椎缓缓向颈椎凸侧侧弯,弯至有阻力时,再做一个有增大幅度的,有控制的,快捷扳动。
[操作要领]1、在快捷扳动的瞬间,双手要同时相对用力.2、术者可用拇指面抵按患者颈椎横突,也可拇指外展,用虎口卡按.3、严格掌握侧屈扳动的幅度.本法有纠正畸形,整复关节错缝等功效,主要用于治疗各种原因所致的颈椎侧弯,如颈椎病,肌性斜颈,落枕,小关节紊乱症等.4、颈椎定位旋转扳法[操作方法]患者座位,低头10-15度.术者站在其侧后方,一上肢肘关节屈曲用肘窝将其颌部托住,并用上臂与前臂和手将其头部环抱固定,另一手用拇指面顶住患者颈椎棘突偏患侧的后外侧缘.然后用固定头部的上肢将患者头部向左右方向轻轻旋转.待其放松后,再将其头部向患者颈椎棘突偏歪侧拖转至有阻力时,略微停顿,再做一个瞬间快速的小幅度旋转牵拉动作.同时,另一手拇指向相反方向用力推按棘突,使其复位。
中医骨伤科的治疗方法幻灯片课件
第三节 固 定
• 一 外固定
外固定是指肢体损伤后用于体外的一种 固定方法。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 夹板固定 • 石膏固定 • 牵引固定 • 外固定器固定
• 二 内固定 86
11
一 夹板固定
1 夹板固定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适应症
(1)四肢闭合性骨折。 (包括关节内及近关节内经手法整复成功者) (2)四肢开放性骨折 创面小或经处理闭合伤口者 (3)陈旧性四肢骨折运用手法恢复者
屈伸
提按
端挤
摇摆
拔伸
触碰
分骨
折顶
回旋
蹬顶
杠杆
8
二 理筋手法
• 一、理筋手法的功效
• 活血化瘀 消肿止痛 • 舒经活络 解除痉挛 • 理顺筋络 整复错位 • 松解粘连 通利关节 • 通经活络 疏风散寒
9
• 二、理筋手法的分类及操作
• 1、舒经通络法 • 1按摩法 • 2揉擦法 揉法 擦法 • 3滚法 • 4击打法 • 5拿捏法 • 6点压法 • 7搓抖法 搓法 抖法 • 2、活络关节法 • 1屈伸法 • 2旋转摇晃法 • 3腰部背伸法 • 4拔伸牵引法 • 5按压踩跷法
5
• 熏洗药(淋拓、淋渫) 将处方药物置于锅 或盆中加水煮沸后,先用热气熏蒸患处, 候水温稍减后用药水浸洗患处。冬季熏洗 时可在患肢上加盖毛巾或棉垫,以便热力 持久。熏洗的同时,可进行患肢的功能活 动,以加强熏洗的效果。每次熏洗时间 15—30分钟,每日2—3次。
• 熏洗药具有舒利关节筋络、疏导腠理、流 通气血、活血止痛的作用。适用于关节强 直拘挛、酸痛麻木或损伤日久夹风夹湿者, 多用于四肢关节部位,对腰背部可视具体 情况酌用。常用的方药如海桐皮汤、舒筋 活血洗方、上下肢损伤洗方等。
中医正骨八法详解
中医正骨八法详解中医正骨手法中,以牵、接、卡、挤、分、旋、端、靠为正骨八法者,主要应用于关节脱位和骨折移位。
l. 牵法:又称“牵引法”或“拔伸法”,即顺骨干纵轴进行牵拉,是整复骨折和脱位的基本手法之一,四肢骨折或关节脱位常先用牵法。
2.接法:按照骨折畸形情况,分为抵接法和折接法两种。
“抵接法”是用双手分别握持骨折处的两端,两手拇指抵于骨折成角畸形的顶端,利用三点加压的原理,拇指与其余四指同时用力而方向相反,使成角畸形得以纠正。
本法适用于轻度成角畸形的骨折整复,如前臂单纯骨折等。
“折接法”(或称“反折法”)是用双手握持骨折处两端,用力加大断端成角,使同一侧面的骨皮质紧密相靠,以夹角顶点作为抵顶支点,徐徐而稳妥地折回,使断端对合整复。
本法可用于四肢长骨骨折侧方移位微有重叠,或成角畸形而分离者,一般情况下较为少用。
3.卡法:“又称”卡压“或”卡按法“。
用手指对合用力钳夹。
适用于骨折后骨片游离,或骨骺分离,以及关节脱位之整复。
4.挤法:是通过挤压而使移位对合。
有挤压与纵向挤压两种,适用于掌、指(或跖趾)骨折与脱位,以及四肢长管骨折的侧方移位而无重叠者,亦可用于髌骨骨折移位的整复。
5.分法:实际是从卡法和挤法衍化而来,利用两并列骨之间隙,借助于指力与物体加压,以保持骨间隙组织持续张力。
对于并列骨的骨折以及多段骨折都是必不可少的手法之一。
6. 旋法:回旋转动肢体,用以矫正骨折两端旋转畸形,即采用与旋转力“反其道而行之”的手法达到整复之目的,适用于四肢长管骨折而旋转畸形者。
7.端法:端托肢体或端提下陷之骨,以纠正前后错位下陷之骨端,恢复原有位置。
8. 靠法:属于“夹缚”范畴,既是正骨手法的补充,又有固定的作用。
在具体应用中靠法不是一个单一的手法,而是卡、接、挤、旋等各种手法的综合应用。
本法适用于纠正骨折的残余移位畸形。
正骨ppt课件
膝关节破坏
详细描写
患者因运动不当导致膝关节破坏,出现膝关节疼痛、肿 胀等症状。通过正骨手法复位,患者膝关节破坏得到修 复,疼痛等症状消失。
THANK YOU
感谢观看
详细描写:患者因长期重体力劳动导致腰椎间盘突出, 出现腰痛、下肢麻痹等症状。通过正骨手法复位,患者 腰椎间盘突出得到缓解,腰痛等症状减轻。
详细描写:患者因长期不良姿势导致腰椎侧弯,出现腰 部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经过正骨治疗,患者腰椎侧 弯得到纠正,疼痛等症状消失。
详细描写:患者因腰部外伤导致腰椎失稳,出现腰部疼 痛、活动受限等症状。经过正骨手法复位,患者腰椎稳 定性得到恢复,疼痛等症状消失。
正骨ppt课件
汇报人: 202X-12-30
contents
目录
• 正骨简介 • 正骨手法 • 正骨适应症与禁忌症 • 正骨注意事项与并发症 • 正骨案例分享
01
正骨简介
正骨简介 正骨的概念
正骨是指通过手法复位、调治骨骼和 软组织特殊的方法,以到达治疗骨折 、脱位、软组织破坏等的目的。
正骨的基本原则包括“整体观念、动 静结合、筋骨并重、内外兼治”。
颈椎拔伸法
通过持续的拔伸力量,拉伸颈 椎,缓解颈椎紧张。
胸椎正骨手法
胸椎按压法
通过按压胸椎棘突,纠 正胸椎错位,缓解胸椎
疼痛。
胸椎俯卧推按法
在俯卧位下,对胸椎施 加推按力量,使胸椎回
归正常位置。
胸椎旋转复位法
通过旋转胸椎的方式, 纠正胸椎错位,改进胸
椎活动度。
胸椎对抗复位法
通过对抗性按压和旋转 胸椎的方式,纠正胸椎
二次破坏
若正骨操作不当或患者过早活动,可能导 致骨折端再次移位或破坏,需重新进行固 定或手术治疗。
中医正骨手段[技巧]
中医正骨手法有八种:1、摸法:用摸法作初步的诊断,以手触病患者的伤处,这是最关重要的一个环节。
判断出是骨折、骨碎、裂纹或是脱臼和有无并发症,然后再根据伤情进行治疗。
自从正骨科采用X光摄影以后,以断定病伤上更稳妥确切了,用X光和摸法的判断互相印证,给予正骨科的帮助很大。
2、接法:使已经折断骨合拢起来,整复如初。
骨的跌伤错落形象不同,有断离分开的,有折断后缩下去的,有粉碎凌乱的,更有断离突起的。
这时就要根据病状,实用独特手法逐渐把新断折骨接合,使下陷部突出,突出部平下来,粉碎骨部慢慢完整。
3、端法:用手把握着应端的病位,斟酌用力,或从外向内托,或直端斜端,使脱臼的关节不偏不倚地复回原位。
4、提法:将陷下去的骨提起,使恢复正常。
如遇到扭腰岔气,或肋骨凹陷的病症都用提法。
5、按摩法:如果软组织受伤,局部麻木,血行迟滞,气血不通,机能障碍等病,用手往下压慢慢按摩,使瘀闭阻塞气血部位畅通,消失臃肿,更可以帮助循环。
6、推拿法:“推”是用推使病肢复原,“拿”是用手掐定患处使缓缓复位,如果伤已痊愈但仍觉得气血不通,机能障碍或关节错落等,就用推拿法。
上面所叙述的八个正骨科手法,我揣想也许根据学习《医宗金鉴》正骨心法渐渐体会出来。
让我把正骨心法节录一段出来,看看它是怎样谆谆告诫地强调手法:“夫手法者,谓以两手安置所伤之筋骨使乃复于旧也。
但伤有重轻,而手法各有所宜,其痊可知迟速及遗留残疾与否,皆关乎手法之所施,得宜或失其宜或未尽其法也。
盖一身一骨体皆非一致,而十二经筋之罗列序属又各不同,故必素知其体,相识其部位。
一旦临证,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或拽之离而复合,或推之就而复位,或正其斜,或完其阙,则骨之截断、碎断、斜断,筋之弛纵、卷挛翻转离合,虽在肉里以手扪之自悉其情。
法之所施使患者不知其苦,方称为手法也。
况所伤之处多有关性命者。
如七窍上通脑髓,鬲近心君,四末受伤痛苦入心,即或其入心者人元气素壮,败血易于流散,可以过期而愈,手法亦不可乱施;若元气素弱,一旦被伤势已准支,设手法再误,则万难挽回。
骨伤科中医治疗方法ppt课件
编辑版pppt
12
行气消瘀法(二)
1、以消瘀活血为主的桃红四物汤、复元活 血汤;
2、以行气为主的柴胡疏肝散、复元通气散; 3、以及活血祛瘀、行气止痛并重的血府逐
瘀汤、活血疏肝汤、膈下逐瘀汤等方。
编辑版pppt
编辑版pppt
60
颅骨牵引(一)
适应证:颈椎骨折脱 位。
牵引重量:第1、2颈 椎为4kg,以后每下一 椎体增加1kg。复位后 维持重量为3~4kg。
将牵引弓的螺丝旋紧, 防止弓滑脱。
编辑版pppt
61
颅骨牵引(二)
定位方法一:用龙胆紫在头顶正中划一前 后矢状线,再以两侧外耳孔标志,经头顶 划一额状线,两线在头顶相交为中点,张 开颅骨牵引弓两臂,钉齿落于距中点两侧 等距离的额状线上,此即颅骨钻孔部位。
1、选择合适的夹板,并将所需用的固定器材准备 齐全。
2、整复完毕后,在助手维持牵引下,按需外敷药 膏,放置压垫于适当的位置,用胶布贴牢。将棉 垫或棉纸包裹伤处,勿有皱褶,置夹板于棉垫外 面,排列均匀,板间距为1~1.5cm。夹板的两端 勿超出棉垫,骨折线最好位于夹板之中央,由助 手扶持夹板,术者依次捆绑扎带。依需要捆扎3~ 4道,两端扎带距板端1~1.5cm为宜,防止滑脱。
编辑版pppt
56
皮肤牵引
凡牵引力通过对皮肤的牵拉而使作用力最 终到达患处,并使其复位、固定和休息的 技术,称皮肤牵引。由于皮肤本身所能够 承受的力量有限,且胶布对皮肤有刺激和 粘着不持久,所以临床适应范围有一定的 局限性。
编辑版pppt
57
编辑版pppt
58
骨牵引(直接牵引)
(医学课件)正骨八法
相关研究
1 2 3
研究一
该研究探讨了正骨八法对骨折愈合的影响,结 果显示正骨八法能够显著缩短骨折愈合时间, 提高愈合质量。
研究二
该研究关注于正骨八法在颈椎病治疗中的应用 ,结果表明正骨八法能够有效地缓解颈椎病的 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研究三
该研究探讨了正骨八法在腰椎间盘突出治疗中 的效果,结果表明正骨八法能够减轻疼痛、恢 复腰椎功能,且效果持久。
免影响治疗效果。
定期复查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按照医生建 议定期进行复查,以便及时了解病
情变化和调整治疗方案。
饮食调理
在治疗期间,患者应保持清淡、易 消化的饮食,避免食用辛辣、刺激 性食物。
预防复发
在康复过程中,患者应加强关节功 能锻炼和身体素质的锻炼,以预防 骨伤科疾病的复发。
06
相关研究与文献综述
目前,正骨八法已经成为中医骨伤科的经典治疗方法之一,备受医学界的认可和 推崇。
02
正骨八法的基本理论
理论基础
基于中医理论
正骨八法以中医理论为基础, 特别是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等 理论,通过调整骨骼和肌肉的
生理位置,达到治疗目的。
气血理论
中医认为气血是维持人体生命活 动的基础,正骨八法通过调整骨 骼和肌肉的位置,改善气血的运 行,从而治疗疾病。
择正确的手法进行治疗。
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对骨骼和肌肉的活动 起到调节作用,正骨八法需要 了解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以便选择正确的手法进行治疗
。
生理学基础
生理机能
正骨八法需要了解人体的生理机能,特别是骨骼、肌肉和神经系 统的生理机能,以便正确地应用手法进行治疗。
生理反应
正骨八法对人体的生理反应有一定影响,特别是对疼痛、炎症等 反应的缓解和消除具有重要作用。
正骨十四法
•
13、生气是拿别人做错的事来惩罚自 己。2021/5/152021/5/152021/5/152021/5/155/15/2021
•
14、抱最大的希望,作最大的努力。2021年5月15日 星期六 2021/5/152021/5/152021/5/15
•
15、一个人炫耀什么,说明他内心缺 少什么 。。2021年5月 2021/5/152021/5/152021/5/155/15/2021
整复前
整复后
手法整复2
整复前
整复后
手法整复3
整复前
整复后
手法整复4
整复前
整复后
手法整复5
整复后
整复前
手法整复6
整复前
整复后
“正骨十四法”优点
1、操作简单 2、规范合理 3、副作用小 4、临床疗效好 5、易被广大患者接受
•
9、 人的价值,在招收诱惑的一瞬间被决定 。2021/5/152021/5/15Saturday, May 15, 2021
----提按升降----
把下移的骨折段向 上提、上移的骨折端同 时向下按、矫正骨折端 的前后、上下移位。术 者利用手指、手掌或前 臂的交叉、对向用力, 以达到“突者复平、陷 者复起”的目的。
利用手掌或手指, 分别置于骨折两端的隆 突处,进行向移位的相 反方向内外用力推端, 把侧方移位或成角移位 的骨折复位。
正骨十四法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人类战 胜自然、改造自然、战胜自我、 改造自我的过程。在劳动、生活 中、在纷乱战争,创伤骨折是不 可避免的。为了繁衍发展,随着 文明社会的发展我们的祖先就总 结了一整套有效的治疗方法。
“正骨十四法”概述
佛山中医院的“正骨十四法”是陈渭良院 长继承已故岭南骨伤名家李广海的疗伤技法精 华,结合多年的临床经验,并加以发展、创新 而形成的一套系统完整的正骨诊疗方法。经过 五十二年的临床实践,疗伤数百万例,收到了 良好的疗效。
中医骨伤科特色疗法(ppt)
骨伤科特色治疗操作规范二:
• 骨伤科手法整复技术操作规范
• 目的:骨伤科正骨手法整复骨折或关节脱位。
• 适应症:1、骨折。
•
2、脱臼。
• 禁忌:过饱、过饿、特别疲劳、酒醉等不宜过重 手法。
伸牵引,旋转屈伸,提按端挤,摇摆碰触,夹挤分骨,折 顶会旋,按摩推拿)。 • 5、进行缓和收功手法。 • 6、若需中药外敷,先在患处外敷中药。 • 7、理筋手法:舒筋通络,活络关节。 • 8、外固定:夹板、石膏绷带、胶布、副木支架固定。
肩关节脱位复位
髋关节脱位复位
6、护理指导:
• 1、让病人放松心情,取适宜体位。 • 2、告知与施术者合作,防止因手法受力而受伤。 • 3、过饱、过饿、特别疲劳、酒醉等不宜过重手法。 • 4、若有伤口应以无菌操作技术予以消毒。
1、晕倒:病人出现晕倒 ,应立即使病人平卧,
取 甲7、头掐底人异脚 中常高 ,姿 百状势 会况。 、及注合意谷处保、理暖足,三:若里已、晕内厥 关, 等可 穴用 ,指 一
般即可苏醒过来;若症状不能缓解,则依生命急 救复苏术抢救。
2、疼痛:告诉病人勿惊慌,放松心情,以免病 人肌肉收缩加剧。
骨伤科特色治疗操作规范三:
中医骨伤科特色疗 法(ppt)
(优选)中医骨伤科特色疗法
二、适应症 敷药疗法适用范围广泛,包括软组织挫
伤、闭合性骨折、关节炎等等多种疾病。
三、操作流程
• 1、物品准备:治疗盘、治疗碗内盛调制好 的药物(消炎肿止痛散等)、竹匙、纱布 块、棉纸、胶布、绷带。
• 2、操作方法: • (1)敷药局部做清洁处理。 • (2)将外敷中药用水调制好后,先将药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骨伤科正骨手法(图文)
手法在伤科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伤科四大治疗方法(手法、固定、药物、练功)之一。
《医宗金鉴.正骨心法旨要》说:“关手法者,谓以两手安置所伤之筋骨,使仍复于旧也”。
该书还首次把“摸、接端提,推拿按摩”归纳为正骨八法。
并详细阐述了手法的适应症、作用及其操作要领。
一、正骨手法的注意事项(一)明确诊断复位之前,医者对病情要有充分了解,根据病史、受伤机制和X 易查结果作出明确诊断,同时分析骨折、脱位发生移位的机制,选择有效的整复手法。
(二)密切注意全身情况变化对多发性骨折气血虚弱,严重骨盆骨折发生出血性休。
以及脑外伤重症等,均需暂缓整复,可采用I临时固定或持续牵引等法,待危重病情好转后,再考虑骨折整复。
(三)掌握复位标准骨骼是人体支架,它以关节为枢纽,通过肌肉收缩活动而进行运:当肢体受到外力或肌肉强烈收缩造成骨折后,骨折断端发生移位,肢体就失去了骨骼的支架作用,而不能正常活动。
因此,在治疗骨折时,首先要进行骨折复位,以恢复骨骼的支架作用.折对位越好,支架越稳定,固定也越稳当,骨折才能顺利愈合,功能亦恢复满意。
对每一个骨折都应复,争取达到解剖和接近堡型堂垂婆—若某些骨折不能达到解剖对位,也应根据病人年
龄、职业及骨折部位的不同,达到功能对位。
所袒功盛菇啦,即骨折在整复后无重叠移位,旋转、成角畸形得到纠正,肢体的力线正常,长度相等,骨折愈合后肢体的功能可以恢复到满意程度,不影响病人在工作或生活上的要求。
如老年患者,虽骨折对位稍差,肢体有轻度畸形,只要关节活动不受影响,自理生活无困难,疗效还算满意。
儿童骨折治疗时要注意肢体外形,不能遗留旋转及成角畸形,轻度的重叠及侧方移位,在发育过程中可自行矫正。
(四)抓住整复时机只要周身情况允许,整复时fl磁呈胁骨折后半小时内,局部疼痛、肿胀较轻,肌肉尚未发生痉挛,最易复位。
伤后4~6小时内局部瘀血尚未凝结,复位也较易。
一般成人伤后7。
10天内可考虑手法复位,但时间越久复位困难越大。
(五)选择适当底醉根据病人具体情况,选择有效的止痛或麻醉,伤后时间不长,骨折又不复杂,可用0.5%一2%普鲁卡因局部浸润麻醉,如果伤后时间较长,局部肿硬,骨折较为复杂,估计复位有一定困难者,上肢采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肢采用腰麻或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尽量不采用全身麻醉。
(六)作好整复前的准备1.人员准备确定主治者与助手,并作好分工。
参加整复者应对伤员全身情况、受伤机理、骨折类型、移位情况等,作全面的了解与复习,将X线片的显示与病人实体联系起来,仔细分析,确立整复手法及助手的
配合等,做到认识一致,动作协调。
2.器材准备根据骨折的需要,准备好一切所需要的物品。
如纸壳、石膏绷带、夹板、扎带、棉垫、压垫,以及需要的牵引装置等。
还须根据病情准备好急救用品,以免在整复过程中发生意外。
(七)参加整复人员精力要集中注意手下感觉,观察伤处外形的变化,注意患者的反应,以判断手法的效果,并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八)切忌使用暴力拔伸牵引须缓慢用力,恰到好她勿太过或不磁不得施用猛力。
整复时着力部位要准确。
用力大小、方向应视病情而定,不得因整复而增加新的损伤。
(九)尽可能一次复位成功多次反复地整复,易增加局部软组织损伤,肿胀更加严重,再复位难以成功,而且还能造成骨折迟缓愈合或关节僵硬之可能。
(十)避免X线伤害为减少X线对患者和术者的损害,整复、固定尽量避免在X线直视下进行,莉实需要,应注意保护,尽可能缩短直视时间。
在整复后常规拍摄正侧位x线片复查,以了解治疗效果。
二、正骨手法操作要领(一)、拔伸是正骨手法中重要步骤,用于克服肌肉拮抗力,矫正患肢的重叠聱篮一恢复肢体的长度。
按照“欲合先离,离而复合”的原则,开始拔伸时,肢体先保持在原来的位置,沿肢体的纵轴,由远近骨折段作对抗牵引(图4—1)。
然后,再按照整复步骤改变肢体的方向,持续牵引。
牵引力的大小以患者肌肉强度为依据,要轻重适宜,
持续稳妥。
小儿、老年人及女性患者,牵引力不能太大。
反之,青壮年男性患者,肌肉发达,牵引力应加大。
对肌群丰厚的患肢,如股骨干骨折应结合骨牵引,但肱骨干骨折,虽肌肉发达,在麻醉下骨折的重叠移位容易矫正,如果用力过大,常使断端分离,以致造成不愈合。
拔伸
(二)旋转主要矫正骨折断端的旋转畸形(图4—2)。
单轴关节(只能屈伸的关节),只有蒋远骨折段连同与之形成一个整体的关节远端肢体共同旋向骨折近端所指的方向,畸形才能矫正,重叠移位也能较省力地克服。
因此,肢体有旋转畸形时,可由术者手握其远段,在拔伸下围绕肢体纵轴向左或向右旋转,以恢复肢体的正常生理轴线。
① ② 旋转
(三)屈伸术者一手固定关节的近段,另一手握住远段沿关节的冠轴摆动肢体,以整复骨折脱位(图4—3)。
如伸直型的肱骨髁上骨折,须在牵引下屈曲,屈曲型则须伸直。
伸直型股骨髁上骨折可以在胫骨结节处穿针,在膝关节屈曲位牵引;反之,屈曲型股骨髁上骨折,则需要在股骨髁上处穿针,将膝关节处于半屈曲位牵引,骨折才能复位。
屈伸骨折端常见的四种移位(重叠、旋转、成角、侧方移位),经常是同时存在的,在拔伸牵引下,一般首先矫正旋转及成角移位,即按骨折的部位、类
型,明确骨折断端附着肌肉牵拉方向,利用其生理作用,将骨折远端旋转、屈伸,置于一定位置,远近骨折端才能轴线相对,重叠移位也能较省力地矫正。
(四)提按重叠、旋转及成角畸形矫正后,侧方移位就成了骨折的主要畸形。
对于侧方移位,医者借助掌、指分别置于骨折断端的前后或左右,用力夹挤,迫其就位。
侧方移位可分为前后侧移位和内外侧移位。
前后侧(即上下侧或掌背侧)移位用提按手法(图4—4)。
操作时,医者两手拇指按突出的骨折一端向下,两手四指提下陷的骨折另一端向上。
提按端挤(五)端挤内外侧(即左右侧)移位用端挤手法(图4—5)。
操作时,医者一手固定骨折近端,另一手握住骨折远端,用四指向医者方向用力谓之端;用拇指反向用力谓之挤,将向外突出的骨折端向内挤迫。
经过提按端挤手法,骨折的侧方移位即得矫正。
但在操作时手指用力要适当,方向要正确,部位要对准,着力点要稳固。
术者手指与患者皮肤要紧密接触,通过皮下组织直接用力于骨折端,切忌在皮肤上来回摩擦,以免损伤皮肤。
(六)摇摆摇摆手法用于横断型、锯齿型骨折。
经过上述整骨手法,一般骨折基本可以复位,但横断、锯齿型骨折其断端间可能仍有间隙。
为了使骨折端紧密接触,增加稳定性,术者可用两手固定骨折部,由助手在维持牵引下轻轻地左右或前后方向摆动骨折的远段(图
4—6),待骨折断端的骨擦音逐渐变小或消失,则骨折断端已紧密吻合。
摇摆(七)触碰又称叩击手法,用于须使骨折部紧密嵌插者,横型骨折发生于干骺端时,骨折整复夹板固定后,可用一手固定骨折部的夹板,另一手轻轻叩击骨折的远端,使骨折断端紧密嵌插,复位更加稳定(图4—7)。
触碰分骨
折顶
0加大成角②反折对位(八) 分骨是用于矫正两骨并列部位的骨折,如尺桡骨双骨折,胫腓骨、掌骨与跖骨骨折等,骨折段因受骨间膜或骨间肌的牵拉而呈相互靠拢的侧方移位。
整复骨折时,可用两手拇指及食、中、无名三指由骨折部的掌背侧对向夹挤两骨间隙(图4—8),使骨间膜紧张,靠拢的骨折端分开,远近骨折段相对稳定,并列双骨折就像单骨折一样一起复位。
(九) 折顶横断或锯齿型骨折,如患者肌肉发达,单靠牵引力量不能完全矫正重叠移位时,可用折顶法(图4—9),术者两手拇指抵于突出的骨折一端,其他四指重叠环抱于下陷的骨折另一端,在牵引下两拇指用力向下挤压突出的骨折端,加大成角,依靠拇指的感觉,估计骨折的远近端骨皮质已经相顶时,而后骤然反折。
反折时环抱于骨折另一端的四指将下陷的骨折端猛力向上提起,而拇指仍然用力将突出的骨折端继续
下压,这样较容易矫正重叠移位畸形。
用力大小,以原来重叠移位的多少而定。
用力的方向可正可斜。
单纯前后移位者,正位折顶;同时有侧方移位者,斜向折顶。
通过这一手法不但可以解决重叠移位,也可以矫正侧方移位。
此法多用于前臂骨折。
(十) 回旋多用于矫正背向移位的斜型、螺旋型骨折,或有软组织嵌入的骨折。
有软组织嵌入的横断骨折,须加重牵引,使两骨折段分离,解脱嵌入骨折断端的软组织,而后放松牵引,术者分别握远近骨折段,按原来骨折移位方向逆向回转,使断端相对,从断端的骨擦音来判断嵌入的软组织是否完全解脱。
背向移位的斜面骨折,虽用大力牵引也难使断端分离,因此必须根据受伤的力学原理,判断背向移位的途径,以骨折移位的相反方向,施行回旋方法(图4一lO)。
操作时,必须谨慎,两骨折段须相互紧贴,以免损伤软组织,若感到回旋时有阻力,应改变方向,使背向移位的骨折达到完全复位。
(十一) 蹬顶通常一个人操作,常用在肩、肘关节脱位以及髋蹬顶
杠杆
(十二) 杠杆本法是利用杠杆为支撑点,力量较大,多用于难以整复的肩关节脱位或陈旧性脱位。
采用一长lm、直径为4~5em圆木棒,中间部位以棉垫裹好,置于患侧腋窝,两助手上抬,术者双手握住腕部,并外展40。
向下牵
引,解除肌肉痉挛,使肱骨头摆脱盂下的阻挡,容易复位(图4—12)。
整复陈旧性关节脱位,外展角度需增大,各方面活动范围亦加大,以松解肩部粘连。
本法因支点与牵引力量较大,活动范围亦大,如有骨质疏松和其他并发症应慎用,并注意勿损伤神经血管。
此外,尚有椅背复位法、梯子复位法等,均属杠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