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程整合的实践策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课程整合的实践策略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与课程整合进一步诠释了“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的重点问题。学校课程作为培养核心素养的载体,仍然是其最基础、最重要的教育资源,依托教学与实践活动,最终培养学生具备适应自身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键品质与能力。将学生核心素养与课程二者有机融和,为学生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课程整合的开展提供了实践逻辑。课程包括目标、内容结构、实施途径和评价四个基本要素。参照基于课程要素的综合课程开发原理,“在学生核心素养背景下对小学课程进行整合,主要通过将学生核心素养融入课程的这几方面来实现。整合目标应基于学生核心素养来建构,而课程评价的标准则由学生核心素养指标进行规定。课程内容的构成需根据目标来选取课程资源,对课程结构的整合需进行整体的顶层设计,在发挥小学现有课程整合作用的基础上,本研究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理念,从内容、形式,条件这几个方面提出课程整合的实践策略,具体包括整合的内容构成、整合的形式选择、整合的保障条件等方面。

(一)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课程整合的内容设计小学课程整合的内容设计主要涉及课程内容和课程结构两部分,通过丰富课程内容、调整课程结构能够有效整合课程,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课程内容决定学生素养发展的质量,课程的组织结构影响着学生的素养结构。因此,在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背景下,应将课程资源整合为课程主题,以主题单元的形式展开课程教学:依据学生核心素养设置跨学科的学习领域,调整课程结构以建构校本化的课程体系。

1.设计课程主题,形成主题单元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理念的小学课程整合主要以主题式作为整合模式,通过整合建构主题化的小学整合课程。在整合课程内部,课程主题的设计主要涉及主题内容的建构及相应的课堂教学等。

(1)主题内容的构成课程主题的内容由多方面课程资源构成,具体包括了核心概念,关键问题、重点知识,必备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素养方面的内容。其中,核心概念主要源自学科知识结构。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以学科素养为依托,而学科中的核心概念是形成学科素养的最重要途径之一。

因此,将每一主题之下涉及到学科素养的部分提炼成基本的核心概念,学生通过对核心概念的认识和理解来提升学科素养,以学科素养为纽带连接课程主题与学生核心素养。关键问题的设置主要是基于主题应与学生生活、社会生活联系结合,培养学生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思维和能力。传统分科课程以学科知识本身的逻辑形成体系,脱离了问题存在的具体生活情境,这样只能培养解决抽象问题的能力,不利于学生真正适应社会生活和自身发展。用学生生活中的问题来串联、

构成课程主题的内容,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使学生真正的热爱学习,乐于学习。重点知识和必备技能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基础构成,知识与技能目标的明确使教师和学生的课堂教学更加有方向和重点。主题的教学和学习并非漫无边际,任意发挥,而是有明确的操作要求。而重点知识和必备技能的选取则主要依据学生核心素养中提到的重点目标。在主题学习中注重培养这些重点目标的知识和技能将是教与学的侧重点。是主题教学必须要完成的任务。

同时,在课程主题的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的态度、情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所选教学材料要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积极的价值观与人生观。通过主题模式实现课程的多样化、全方位整合,从而构建学生核心素养的知识、能力、态度三维框架体系。主题选取的依据来自于社会和学生两个方面。主题可从社会热点问题和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中选择提取。社会的主题如环境、交通、未来生活等,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主要有同学友谊、校园生活、神话故事等。具体到课程学习主题的设计中,中心主题或基本主题主要依据小学生的发展需要及兴趣经验的特点来选择。通过梳理学生核心素养和小学的课程标准,总结出小学生需要培养的能力包括:阅读、书写、计算、思维、品德、审美和运动等方面。在传统的读写算能力基础上加入了品德、健康与审美素养,这不仅是素质教育的要义,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力量之源。因此,可将课程整合为阅读与生活、语言与人文、数学与实践、科学与技术、艺术与审美、运动与健康等主题单元。次主题是为中心主题之下的问题、事实、信息提供背景知识的,

④又可以称之为专题或议题。子主题的选取可将问题作为切入点,将几个相关的问题组织起来形成一个主题,而解决问题需要用到的知识点则可以是不同学科的内容、方法等。

(2)主题教学的要求教学是教与学的有机统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各自承担不同的角色分工。“整合后的小学课程以主题单元的形式呈现,对课堂教学提出新的要求。整合课程在实施时要求以主题为依托、以学科知识点为基础、融合相关学科课程目标与要求,以活动形式来加以呈现和实施。“依据综合实践活动要求提炼的主题内容可采取活动形式,将知识融于主题活动中,弥补原有分科课程知识的局限性。主题式整合的课程按层次与序列设计,教学组织难度加大,配套教材需逐步开发完善。学科组和年级组的教师间合作增多,难度增大。要想主题整合模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应当重点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学会自主学习。在主题学习过程中有意识地锻炼学生,通过与人合作获取有效信息,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的能力。此外,课程作业设计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业的布置可面向个人要求独立完成,也可按学习

小组提出任务要求通力合作完成。还可以让学生与家长一起做,家长给予一些知识辅助等。多种作业方式能够整合学科、学校和社会中蕴藏的丰富课程资源,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能力。同时,课程主题学习的时间,空间需根据学习的内容的特点和难度而定,要求灵活安排课程时间。

如北京市在2015年修订《义务教育课程计划》中要求增设两节连持的选修课程。还可以尝试不同学时组合,如课时联排、半日选修活动等。同时还需要调整和拓展课程学习的空间,开设走班选课制的领域选修课程。Q市的B小学在新学期调整了不同学科的课时,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及学科内容分设长短课,统筹增补微课、短课、长课(如晨读、午写、夕练等)。鉴于写作与阅读课的特殊性,把难度偏深的阅读写作课安排为连堂课。又将部分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时间安排为连堂设置,如音乐、美术、书法、信息技术等课程。①同时推行项目制主题学习,要求一个主题实践一周或一月。周主题要求主题从周一早上贯穿到周五全天并延伸到整一周。在这个时间段的日常教学工作和管理都围绕这个主题开展。并以年级为单位将其教育教学的中心目标概括为一个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词,展开主题式的课堂教学。还通过实行走班选课制,打破班界合班学习,实现班界学时等教育时空的扩展重组,提高学习效率。同时将一些与社会,家庭紧密相关的主题从校内向校外的家庭和社区扩展,实现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统筹整合。(3)主题单元的结构课程主题的结构一般分为三个层级:中心主题——次要主题——子主题。其中,中心主题即基本主题,下设分主题或次要主题,而子主题作为以上两级主题的分支。由这三个层级组成同心圆轮状的主题单元。核心主题部分要求学生必修,而选修主题单元供学生自由选修,这两类主题共同构成主题网络结构。主题单元是跨学科的综合单元,由它最终形成整合性的课程学习领域。Q市的A 小学近年来对主题式课程整合进行了积极的实践探索。最初以主题形式开展语文阅读教学,之后在此基础上以主题为抓手统领课程内容与结构的深层整合,形成适合学生发展,满足学生需要的主题课程。这些主题具有多元性和开放性。在建构主题时遵循一条主线形成主题的设计思路,在主题之下包含丰富多元的课程内容。在具体的主题课程实施中也并不完全封闭主题的边缘界限,而是不断吸收外部有益资源来扩展主题所包含的内容。该校的主题课程开展实行月主题制,每个月的主题都是精心挑选后建构而成。如以传统文化传承为目标的主题就整合了之前的历史四大发明和传统节日文化等各方面的课程内容,又比如以生命安全和健康为主题的课程内容就包括了由食品安全,饮用水安全、生活日用品的健康标识等不同的材料与信息等。此外还有以习惯养成建构主题,将学生的生活习惯与学习习惯两方面都包含在内,并将二者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纳入主题之中。

1.整合课程资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