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os儿童股骨干骨折治疗指南(语音版)

aaos儿童股骨干骨折治疗指南(语音版)
aaos儿童股骨干骨折治疗指南(语音版)

aaos儿童股骨干骨折治疗指南(语音版)

简介:虎群盛,博士,主治医师,深圳平乐骨伤科医院。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发表SCI 论文1 篇,中文核心论文5 篇。编译英文文献超100 万字,全网阅读量超200 万人次。个人学术公众号「老虎讲骨」获得15000名骨科医生喜爱NO.70 儿童的情形,便是将来的命运--鲁迅

点击收听今日内容的语音音频

作者:虎群盛平台:老虎讲骨(laohujianggu)

儿童股骨干骨折占儿童全部骨折的1.4%~1.7%,男童发病率高于女童。儿童股骨干骨折有石膏固定等保守方法以及弹性髓内钉固定等手术治疗方法。治疗方案的选择与患儿年龄、体重、骨折部位、骨折类型和合并伤存在密切联系。不同年龄段儿童股骨干骨折的最佳治疗方案仍然存在争议。现将2015年AAOS基于循证医学证据制定的《儿童股骨干骨折治疗指南》简要介绍如下。1.对儿童股骨干骨折患者推荐进行局部疼痛控制以改善围手术期舒适度。推荐等级:有限 2.对11岁至骨骼成熟阶段儿童的股骨干骨折,推荐使用经转子开口的刚性髓内钉、接骨板和弹性髓内钉治疗,但是要避免选用经梨状窝或近梨状窝开口的刚性髓内钉。推荐等级:有限3.对5~11岁的股骨干骨折,推荐选用弹性髓内钉治疗。推荐等级:有限 4. 对6个月以下的股骨干骨折,推荐使用

Pavlik支具或髋人字石膏固定。推荐等级:有限5.对儿童股骨干骨折患者,可以使用防水石膏衬垫髋人字石膏固定进行治疗。推荐等级:有限 6. 对6个月至5岁患儿、短缩小于2 cm的股骨干骨折,推荐使用早期髋人字石膏固定或牵引后延期换用髋人字石膏进行治疗。推荐等级:中等7.强烈建议对年龄小于36个月的儿童股骨干骨折患者应评估了解致病原因是否是虐待。推荐等级:强烈

由于儿童骨骼发育的特点,儿童股骨干骨折缺少高质量的前瞻随机对照研究。因此,AAOS本次更新的儿童股骨干骨折治疗指南里仅包含1项强烈推荐的建议。对于不同年龄段儿童股骨干骨折治疗方案的选择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开展多中心、设计科学的临床前瞻随机对照研究,将会为儿童股骨骨折选择最佳治疗方案提供有益的参考。

骨折治疗原则

骨折治疗原则 1.复位是将移位的骨折段恢复正常或近乎正常的解剖关系,重建骨的支架作用。 2.固定即将骨折维持在复位后的位置,使其在良好对位情况下达到牢固愈合。 3.功能锻炼是在不影响固定的情况下,尽快地恢复患肢肌、肌腱、韧带、关节囊等软组织的舒缩活动。 (一)骨折的复位 1.复位标准 (1)解剖复位:骨折段通过复位,恢复了正常的解剖关系,对位(两骨折端的接触面)和对线(两骨折段在纵轴上的关系)完全良好时,称解剖复位。 (2)功能复位:经复位后,两骨折段虽未恢复至正常的解剖关系,但在骨折愈合后对肢体功能无明显影响者,称功能复位。功能复位的标准是:1)骨折部位的旋转移位、分离移位必须完全矫正。 2)缩短移位在成人下肢骨折不超过lcm;儿童若无骨骺损伤,下肢缩短在2cm以内,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可自行矫正。 3)成角移位:下肢骨折轻微地向前或向后成角,与关节活动方向一致,日后可在骨痂改造期内自行矫正。向侧方成角移位,与关节活动方向垂直,日后不能矫正,必须完全复位。否则关节内、外侧负重不平衡,易引起创伤性关节炎。上肢骨折要求也不一致,肱骨干稍有畸形,对功能影响不大;前臂双骨折则要求对位、对线均好,否则影响前臂旋转功能。 4)长骨干横形骨折,骨折端对位至少达l/3左右,干骺端骨折至少应对位3/4左右。 2.复位方法 (1)手法复位:大多数骨折均可采用手法复位的方法矫正其移位。进行手法复位时,其手法必须轻柔,并应争取一次复位成功。 手法复位的步骤为: ①解除疼痛:可用局部麻醉、神经阻滞麻醉或全身麻醉,后者多用于儿童; ②肌松弛位:麻醉后,将患肢各关节置于肌松弛位,以减少肌肉对骨折段的牵拉力; ③对准方向:骨折复位时,是将远侧骨折段对准近侧骨折段所指的方向; ④拔伸牵引:在对抗牵引下,于患肢远端,沿其纵轴牵引,矫正骨折移位。 术者用两手触摸骨折部位,根据X线片所显示的骨折类型和移位情况,分别采用反折、回旋,端提、捺正和分骨、扳正等手法予以复位。 (2)切开复位: 1)切开复位的指征: ①骨折端之间有肌和肌腱等软组织嵌入,手法复位失败者; ②关节内骨折,手法复位后对位不良,将影响关节功能者; ③手法复位未能达到功能复位的标准,将严重影响患肢功能者; ④骨折并发主要血管、神经损伤,修复血管、神经的同时,宜行骨折切开复位; ⑤多处骨折,为便于护理和治疗,防止并发症,可选择适当的部位行切开复位。 2)切开复位的优缺点:切开复位的优点是可使骨折达到解剖复位。有效的内固定,可使病人提前下床活动,减少肌萎缩或关节僵硬。还能方便护理,减少并发症。缺点主要有; ①可能引起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 ②增加局部软组织损伤的程度,易于发生感染; ③所用的内固定器材不当,术中可能发生困难或影响固定效果,可发生无菌性炎症,内固定器材的拔除,大多需再一次手术。 (二)骨折的固定 1.外固定主要用于骨折经手法复位后的患者,也有些经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需加用

股骨干骨折应该如何治疗

股骨干骨折应该如何治疗 股骨干骨折应该如何治疗? 2010年07月27日 (一)治疗 1.持续牵引根据不同年龄可采用垂直悬吊皮牵引,平衡持续牵引和 固定持续牵引。 (1)垂直悬吊皮牵引:适用于3岁以下的儿童股骨干骨折。将两下肢 皮牵引胶布贴于大小腿两侧,绷带固定妥当,通过末端扩张板穿过牵引绳,经滑车系统加重量,髋关节屈曲90°,膝关节伸直位进行牵引,使臀部离床面 3~4cm,应用病儿身体重量作反牵引(图8)。这种方法简易有效,3~4周后骨折愈合。便于护理,易被病儿家长接受,也可在门诊使用简便装置,回家治疗观察。 (2)平衡持续牵引:可用皮牵引或骨牵引。以便病人的身体及各关节 在床上进行功能活动。皮牵引适于12岁以下小儿。12岁以上青少年和儿童则 适于做骨牵引。持续4~6周,改用单侧髋人字石膏或局部石膏装具固定至 8~12周,至骨折完全愈合(图9)。 (3)固定持续牵引:将患肢放在枕头或Braun架上,做皮牵引或骨牵 引(图10)。股骨干中上1/3骨折应保持髋关节屈曲40°,外展20°,屈膝40°。下1/3骨折应加大膝关节屈曲角度,使腓肠肌松弛,以便于骨折片复位。当骨折片有旋转背向移位或前后、侧向重叠移位时,需采用回旋和(或)折顶手法整复。使用小夹板可根据骨折部位及移位特点使用2~3个加压垫进行两点 或三点加压固定(图11)。开始牵引时重量要大,一般为体重的1/7~1/8,手 法整复争取在1周内完成,随后减轻牵引重量,以维持固定。要避免过牵,以免影响骨折愈合。 2.手术治疗近年来,由于内固定器械的改进,手术技术的提高以及 人们对骨折治疗观念的改变,股骨干骨折现多趋于手术治疗。骨折手术治疗, 除了必须从骨折的部位、类型、软组织损伤的程度,有无合并伤及病人的全身 情况等因素考虑外,还需根据两个原则来选择,一是要有足够强度的内固定材料,使固定后能早期功能锻炼而不至于骨折愈合前发生内固定器材断裂及失效;

小儿股骨干骨折的围手术期护理

小儿股骨干骨折的围手术期护理 发表时间:2013-04-10T08:40:37.10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2期供稿作者:蔡辉[导读] 股骨干骨折多见于11岁以下儿童,手术治疗要取得满意疗效,须做好围手术期的护理。 蔡辉(湖北省随州市曾都区万店卫生院 441300)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02-0361-01【摘要】股骨干骨折多见于11岁以下儿童,手术治疗要取得满意疗效,须做好围手术期的护理。术前:必须仔细检查患儿的生理心理变化,重点做好皮肤护理;耐心做好心理护理;准备好牵引用具,做好牵引护理。术后:要严密观察患者,严格控制输液量及速度;保持敷料清洁干燥,及时更换;加强基础护理,预防并发症;指导和协助患儿进行功能锻炼;做好出院指导。【关键词】小儿股骨干骨折围手术期护理 股骨干骨折是指股骨小粗隆下2~3cm和股骨髁上2~多3cm间的骨干骨折,多见11岁以下的儿童。2008年2月~2011年6月共收治了小儿股骨干骨折14例,均行手术治疗,效果满意,现将围手术期的护理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14例,男10例,女4例,年龄7~12岁,平均年龄10岁。其中皮肤牵引11例,骨牵引3例。均有外伤史,x线片证实为股骨干骨折,一般手术行普通钢板内固定治疗。 2.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 术前准备。术前做好血、尿常规、血压、血型检查以及药物敏感试验,重点做好皮肤护理。患儿对疾病的体验往往不可能像成人那样讲述得很清楚和具体,因此,必须仔细检查患儿的生理病理变化,了解患儿是否存在合并症,如有及早给予相应处理。 2.1.2 心理护理。小儿对创伤及疼痛的心里承受能力较差,且害怕医院陌生环境及打针吃药,常常表现恐惧、哭闹、固执等,不配合治疗或拒绝治疗,因此医护人员要耐心做好解释工作。平时说话语言要和蔼可亲,多用儿童语言,与他们交朋友或充分利用“爱抚的动作,如摸摸患儿的头部、小手、脸庞以表示关心及友好,使其情绪稳定下来,并能愉快的接受、配合治疗及护理。” 2.1.3 牵引护理。患者一般术前行患肢牵引,以使骨折复位及减少患者疼痛。牵引术前应准备好牵引用具,皮肤牵引应注意胶布处皮肤有否过敏、水泡、皮疹、感染等,应及时给予处理,经常检查牵引是否松脱,是否压迫腓总神经,踝关节能否正常活动,密切注意患肢血运及活动能力,肢端有无因绷带缠的过紧或其他原因,压迫血管神经而引起青紫肿胀、发冷、麻木、疼痛、运动障碍等情况。同时注意牵引装置有无阻挡,行骨牵引时应有反牵引装置,如抬高床尾,将患肢放置布朗氏架上,以保证牵引的有效性。 2.2术后护理 2.2.1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麻醉清醒时间及局部变化,严格控制输液量及速度,防止急性心衰或肺水肿。 2.2.2 密切观察患肢血运情况,保持伤口敷料清洁干燥,避免伤口污染。如切口渗出较多应及时更换敷料,切口感染都在术后3~7天,若局部红肿、疼痛、伴体温升高,是早期切口感染的征兆,应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2.2.3 预防并发症。患儿的耐受力差,反应性强,骨折后应特别怕疼、卧床时间长、活动少、血循环差、肺活量减弱、肺功能下降等原因,易引起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如血管栓塞、肺炎、感染褥疮等。因此,在护理上要特别细心。加强基础护理,保持皮肤清洁,预防感染,定时给患者翻身、按摩,减轻受压部位,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保持床单清洁,减少皮肤刺激,鼓励患儿多食用水果、蔬菜以防便秘。 2.2.4功能锻炼。护士要正确指导和协助患儿进行有效的功能锻炼。主要加强股四头肌锻炼,促进患肢血循环,加强骨折愈合和功能恢复。 2.2.5 出院指导。嘱患儿及患儿家属出院后继续加强患肢功能锻炼,勿过早负重,出院后一个月复查x线片,根据骨折愈合情况制定锻炼计划,如有异常,及时检查处理。 参考文献 [1]顾沛.外科护理学[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12):142-143. [2]王国强.心身疾病心理护理的实施.实用护理杂志,2000.16(6):46.

股骨干骨折的康复方法【最新版】

股骨干骨折的康复方法 一、概述股骨干是指股骨小转子下2~5cm到股骨髁上2~4cm之间的部分。股骨是人体最长最粗的管状骨。股骨的强度大,可承受较大的应力,对负重、行走、跑跳等下肢活动起重要的传导和支撑作用。股骨干骨折的发生率略低于粗隆部骨折和股骨颈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3%左右,但其伤情严重,其好发年龄为20~40岁的青壮年,10岁以下的儿童及老年人也时有发生。由于股骨被丰富的大腿肌肉包绕,健康成人股骨骨折通常由高强度的直接暴力所致,如机动车辆的直接碾压或撞击、机械挤压、重物打击及火器伤等均可引起。高处坠落到不平地面所产生的杠杆及扭曲传导暴力亦可导致股骨干骨折。儿童股骨干骨折通常为直接暴力引起,且多为闭合性损伤,也包括产伤。神经损伤更常见于直接的贯通伤(如火器伤和切割伤)。骨折的类型是依据暴力的性质和作用方向决定,直接暴力垂直作用于骨的长轴可产生横断或短斜形的骨折,有局部软组织损伤,如沿着股骨长轴的暴力损伤,可引起髋和膝关节的损伤。老年人引起的损伤常是旋转暴力引起,形成一个长斜形或螺旋形骨折,并有轻度的粉碎,股骨骨折粉碎的程度,常与损伤时直接作用在股骨的能量有关。 二、临床特点 (一)临床表现与诊断

1.全身表现股骨干骨折多由于严重的外伤引起,出血量较大,闭合性骨折估计出血约在1 000~1 500ml,开放性骨折则更多。 2.局部表现可具有一般骨折的共性表现,包括疼痛、局部肿胀、成角畸形、异常活动、肢体功能受限及纵向叩击痛或骨擦音。如合并有神经、血管损伤,足背动脉可无搏动或搏动轻微,伤肢有循环异常的表现,也可有浅感觉异常或远端被支配肌肉肌力异常。 3.X线表现一般于正、侧位X线片上能够显示骨折的类型、特点及骨折移位方向。X线片应包括股骨的全长及上下髋膝关节。根据受伤史再结合临床表现及X线所示,诊断一般并不复杂。在股骨干骨折的患者,必须做全面体格检查,因患者常可能有合并损伤。如患者同时主诉髋和背或骨盆部位的疼痛,即表明该部位有脱位或骨折的可能。 (二)分类股骨干骨折传统的分类包括开放性或闭合性骨折;稳定型或不稳定型骨折,其中横形、嵌入型及不全骨折属于稳定骨折。 (三)临床处理 1.股骨干骨折股骨干骨折按部位可分为上1/3、中1/3和下1/3骨折。骨折的移位受暴力的作用、肌肉的拉力和下肢重力的综合影响。

AS《儿童股骨干骨折治疗指南》解读

AAOS《儿童股骨干骨折治疗指南》解读 引用本文: 陈伟, 李佳, 张英泽. AAO《S儿童股骨干骨折治疗指南》解读[J]. 中华外科杂志,2017,55( 1 ): 44-48. DOI: 10.3760/cma.j.issn.0529-5815.2017.01.012 儿童股骨干骨折占儿童全部骨折的1.4%~1.7%[1,2,3] ,其发病率高达19/10 万人年[4] ,且男童发病率高于女童[4,5] 。儿童股骨干骨折可选用小夹板固定、悬吊皮牵引、水平皮牵引、骨牵引、Pavlik 支具、髋人字石膏固定等保守方法治疗或外固定、弹性髓内钉固定、接骨板固定等手术方法治疗。治疗方案的选择与患儿年龄、体重、骨折部位、骨折类型和合并伤等有关[6,7] ,如何确定不同年龄段儿童股骨干骨折的最佳治疗方案仍然存在争议。2009 年美国矫形外科医师协会(American Academyo f Orthopaedic Surgeons ,AAOS) 制定了《儿童股骨干骨折治疗指南》[8] ,该指南包含14 个不同强度的推荐建议。根据新的指南制定标准,2015 年AAOS循证医学专家组按照原指南文献检索策略和纳入排除标准审阅了新发表的文献,使用系统的循证医学方法对原指南进行更新以消除偏见、提高指南表述的明确性和可重复性。新版指南根据现有文献未增加新的推荐建议,剔除了原指南中' 尚不能确定的推荐意见' ,保留了7 项推荐的建议,并 进一步丰富了支持的证据[9] 。现将2015年AAOS基于循证医学证据制定的《儿童股骨干骨折治疗指南》简要介绍如下,以期为儿童股骨干骨折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一、AAOS指南诊治建议推荐强度及分级1强烈推荐:其依据的证据强度为' 强' ;基于2项或以上高质量且结论一致的研究,均推荐或反对某项干预措施。 2 中等强 度推荐:其依据的证据强度为' 中等' ;基于2 项或以上中等质量且结论一致的研究,或者是依据1 项高质量的研究,推荐或反对某项干预措施。3 受限强度推荐:其依据的证据强度为' 低强度证据或互相间有冲突的证据' ;基于2 项或以上低质量的且结论一致的研究,或单项研究的证据,推荐或反对某项干预措施或诊断性检验;或者证据不充分或互相有冲突而不能支持或反对某项干预措施。4 专家共识:没有证据支持;由于缺乏可信的研究,AAOS指南制定工作组基于专家经

小儿股骨干骨折皮肤牵引的护理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9512326021.html, 小儿股骨干骨折皮肤牵引的护理 作者:石彦芳 来源:《医学信息》2014年第22期 摘要:小儿骨骼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血循环丰富,成骨能力强,骨折愈合快,而且具有较强的塑形能力,所以对于年龄3岁以下的骨折常首选非手术疗法,即采用双腿垂直悬吊皮牵引加小夹板外固定[1],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近2年来悬吊牵引的18例患者,无并发症发生,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但由于患儿在治疗中配合欠佳,故护理方面比较困难,就护理问题说几点体会。 关键词:小儿;股骨干骨折;悬吊牵引;小夹板外固定;护理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18例中,男11例,女7例;年龄1个月~3岁。中上段骨折9例,中 段骨折5例,中下段骨折4例。车祸致伤7例,高处坠下致伤2例,平地跌伤9例;粉碎性骨折3例,横断骨折5例,斜形骨折6例,螺旋形骨折4例,无开放性骨折。伤后至就诊时间40 min~7 d,平均12 h。 1.2病例诊断收录标准①年龄 1.3方法 1.3.1材料准备①医用胶布:长度从骨折线处致足跟下5 cm,宽度一般为膝部周径的 1/2。②支撑板2块:6 cm×6 cm×1.5 cm,板中心留一小孔。③牵引绳2条,长度适中。④牵引钩及牵引砣。⑤绷带。 1.3.2垂直悬吊皮牵引加小夹板外固定操作,先作皮肤牵引,一助手双手置于患儿双侧腋下,另一助手把持患侧踝部,两助手对抗牵引,维持患肢中立位。先取合适医用胶布并粘在股部内侧达支撑板上,把支撑板置于足跟下4 cm处,再把近端胶布撕成2条,粘于患肢的外侧,注意胶布近端不能超过骨折线,胶布要平整,骨突处加棉垫以免产生压疮;然后用绷带缠紧。同样方法牵引健肢。 1.3.3持续牵引下手法复位一助手双手置于患儿双髂骨翼处,另一助手把持患侧踝部,两助手持续对抗牵引,术者立于患侧,在助手拔伸的同时,运用按压、提端、旋转等手法复位,使断端骨擦音消失,畸形纠正。 1.3.4小夹板固定在维持对抗牵引下,先用棉纸保护患肢,再根据骨折移位情况放置棉垫,然后固定夹板,用鞋带加压固定,鞋带上下移动1 cm即可。最后将双下肢通过滑轮垂直悬吊牵引,重量以患儿臀部离开床面即可[2]。

小儿股骨干骨折皮肤牵引的护理

小儿股骨干骨折皮肤牵引的护理 小儿骨骼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血循环丰富,成骨能力强,骨折愈合快,而且具有较强的塑形能力,所以对于年龄3岁以下的骨折常首选非手术疗法,即采用双腿垂直悬吊皮牵引加小夹板外固定[1],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近2年来悬吊牵引的18例患者,无并发症发生,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但由于患儿在治疗中配合欠佳,故护理方面比较困难,就护理问题说几点体会。 标签:小儿;股骨干骨折;悬吊牵引;小夹板外固定;护理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18例中,男11例,女7例;年龄1个月~3岁。中上段骨折9例,中段骨折5例,中下段骨折4例。车祸致伤7例,高处坠下致伤2例,平地跌伤9例;粉碎性骨折3例,横断骨折5例,斜形骨折6例,螺旋形骨折4例,无开放性骨折。伤后至就诊时间40 min~7 d,平均12 h。 1.2病例诊断收录标准①年龄<3岁;②有明确的外伤史;③症状体征明显:大腿疼痛、肿胀、畸形、压痛、纵叩痛阳性,功能障碍等;④经X线摄片确诊为股骨干骨折;⑤均为闭合性骨折,无患肢皮肤擦伤及裂伤。 1.3方法 1.3.1材料准备①医用胶布:长度从骨折线处致足跟下5 cm,宽度一般为膝部周径的1/2。②支撑板2块:6 cm×6 cm×1.5 cm,板中心留一小孔。③牵引绳2條,长度适中。④牵引钩及牵引砣。⑤绷带。 1.3.2垂直悬吊皮牵引加小夹板外固定操作,先作皮肤牵引,一助手双手置于患儿双侧腋下,另一助手把持患侧踝部,两助手对抗牵引,维持患肢中立位。先取合适医用胶布并粘在股部内侧达支撑板上,把支撑板置于足跟下4 cm处,再把近端胶布撕成2条,粘于患肢的外侧,注意胶布近端不能超过骨折线,胶布要平整,骨突处加棉垫以免产生压疮;然后用绷带缠紧。同样方法牵引健肢。 1.3.3持续牵引下手法复位一助手双手置于患儿双髂骨翼处,另一助手把持患侧踝部,两助手持续对抗牵引,术者立于患侧,在助手拔伸的同时,运用按压、提端、旋转等手法复位,使断端骨擦音消失,畸形纠正。 1.3.4小夹板固定在维持对抗牵引下,先用棉纸保护患肢,再根据骨折移位情况放置棉垫,然后固定夹板,用鞋带加压固定,鞋带上下移动1 cm即可。最后将双下肢通过滑轮垂直悬吊牵引,重量以患儿臀部离开床面即可[2]。 1.3.5注意事项若患肢肿胀明显,在牵引下肿胀消退后再复位用小夹板固定。外固定稳妥后,1 w后待X线片显示骨位已纠正,可减少牵引重量,维持在

股骨干骨折

股骨干骨折 【概述】 股骨干骨折是临床上最常见骨折之一,约占全身骨折6%,股骨是体内最长、最大的骨骼,且是下肢主要负重骨之一,如果治疗不当,将引起下肢畸形及功能障碍。目前股骨骨折治疗方法较多,必须依骨折部位、类型及病人年龄等选择比较合理的方法治疗。不管选用何种方法治疗,且必须遵循恢复肢体的力线及长度,无旋转,尽量行以微创保护骨折局部血运,促进愈合;采用生物学固定方法及早期进行康复的原则。 【解剖与解剖生理】 股骨是人体中最长的管状骨。骨干由骨皮质构成,表面光滑,后方有一股骨粗线,是骨折切开复位对位的标志。股骨干呈轻度向前外侧突的弧形弯曲,其髓腔略呈圆形,上、中1/3的内径大体一致,以中上1/3交界处最窄。 股骨干为三组肌肉所包围,其中伸肌群最大,由股神经支配;屈肌群次之,由坐骨神经支配;内收肌群最小,由闭孔神经支配。由于大腿的肌肉发达,股骨干直径相对较小,故除不完全性骨折外,骨折后多有错位及重叠。 股骨干周围的外展肌群,与其他肌群相比其肌力稍弱,外展肌群位于臀部附着在大粗隆上,由于内收肌的作用,骨折远端常有向内收移位的倾向,已对位的骨折,常有向外弓的倾向,这种移位和成角倾向,在骨折治疗中应注意纠正和防止。否则内固定的髓内针、钢板,可以被折弯曲、折断,螺丝钉可以被拔出。 股动、静脉,在股骨上、中1/3骨折时,由于有肌肉相隔不易被损伤。而在其下1/3骨折时,由于血管位于骨折的后方,而且骨折断端常向后成角,故易刺伤该处的动、静脉。 【病因与发病机制】 多数骨折由强大的直接暴力所致,如撞击、挤压等;一部分骨折由间接暴力所致,如杠杆作用,扭转作用,由高处跌落等。前者多引起横断或粉碎性骨折,而后者多引起斜面或螺旋形骨折。儿童的股骨干骨折可能为不全或青枝骨折;成人股骨干骨折后,内出血可达500~1000ml,出血多者,在骨折数小时后可能出现休克现象。由挤压伤所致股骨干骨折,有引起挤压综合征的可能性。 股骨干上1/3骨折时,骨折近段因受髂腰肌,臀中、小肌及外旋肌的作用,而产生屈曲、外展及外旋移位;远骨折段则向后上、内移位(图1)。 股骨干中1/3骨折时,骨折端移位,无一定规律性,视暴力方向而异,若骨折端尚有接触而无重叠时,由于内收肌的作用,骨折向外成角。 股骨干下1/3骨折时,由于膝后方关节囊及腓肠肌的牵拉,骨折远端多向后倾斜,有压迫或损伤动、静脉和胫、腓总神经的危险,而骨折近端内收向前移位。

股骨干骨折手术知情同意书

绥江民康医院 股骨干骨折手术知情同意书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床号病历号 疾病介绍和治疗建议 医生已告知我患有,需要在麻醉下进行手术。 股骨干骨折多数骨折由强大的直接暴力所致,一部分骨折由间接暴力所致,可为横断或粉碎性骨折,也可是斜面或螺旋形骨折。儿童的股骨干骨折可能为不全或青枝骨折;成人股骨干骨折后,内出血可达500~1000ml。股骨往往由于肌肉的牵拉而使骨折复位较困难,术中出血较多,强大的暴力也可导致下肢血管、神经、肌肉等或其他器官的损伤,或累及相邻关节,如膝关节、髋关节。具体术式需要根据术中具体情况最后确定。常见手术为切开/闭合复位内固定,必要时植骨及一期或二期修复合并损伤等损伤。 股骨干骨折手术治疗目的是尽可能复位骨折,恢复股骨的长度和力线,修复相关损伤,为骨折愈合与术后功能锻炼提供条件,最大限度保留下肢功能。患者预后还与骨折分型、骨质、患者年龄、性别、一般情况、体质、术后康复情况、是否出现并发症及合并症情况等因素有直接或决定性关系。 手术潜在风险和对策 医生告知我手术可能发生的风险,有些不常见的风险可能没有在此列出,具体的治疗方式根据不同病人的情况有所不同,医生告诉我可与我的医生讨论有关我手术的具体内容,如果我有特殊的问题可与我的医生讨论。 1.我理解任何手术麻醉都存在风险。 2.我理解任何所用药物都可能产生副作用,包括轻度的恶心、皮疹等症状到严重的过敏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 3.我理解此手术存在以下风险和局限性: 1)麻醉意外,严重者可致休克、甚至危及生命; 2)根据术中情况变更术式或内固定方式; 3)术中损伤神经、血管及邻近器官,如运动神经损伤致相应肌肉功能失支配,引起肢体功能障碍甚至残疾;皮神经损 伤致相应部位麻木疼痛;血管损伤导致大出血,严重者可致休克,肢体缺血性挛缩甚至危及生命,术中大出血,导致循环障碍,休克,需大量输血,甚至死亡可能。 4)围手术期心、肺、脑血管意外出现: a)脑出血或脑栓塞,神志不清,昏迷甚至死亡; b)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血压降低,休克,甚至死亡; c)肺栓塞,呼吸功能障碍,呼吸衰竭甚至死亡; 5)伤口并发症:出血、血肿、裂开、不愈合、感染,瘘管及窦道形成;各种原因伤口不能一期闭合,需植皮、皮瓣移 植或延迟关闭等;术后切口或创口部疤痕形成,甚至可能形成增殖性疤痕或疤痕疙瘩。 6)术中止血带或尿管并发症,皮肤、血管、神经等损伤,尿管脱落,尿道,膀胱损伤等出现。 7)骨折固定的意外情况,需行二次或多次手术: 8)骨折碎裂、移位较重,骨折对位对线不满意,骨折畸形愈合,术后可能需辅助外固定或牵引治疗,双下肢不等长; 9)内固定物松动,断裂,异物反应,骨折延迟、畸形愈合或骨折不愈合,需二次手术; 10)术后肢体功能恢复不满意,缺血性肌挛缩,邻近关节僵硬,僵直,异位骨化,疼痛,活动受限,创伤性关节炎; 11)骨折碎裂较重,影响血供,并发股骨头坏死坏死等缺血性骨坏死; 12)术后伤口感染,骨髓炎; 13)若术中植骨,术后植骨可能延迟愈合或不愈合,植骨块可能移位。取骨处可能疼痛,麻木,感染,继发骨折等,人 工骨可能存在愈合困难,吸收,排异反应,感染,需进一步治疗可能。 14)外固定支架骨针针道继发感染,甚至骨髓炎,针道部疼痛、渗血等症状,甚至周围软组织继发坏死。 15)术中骨折复位、固定困难,手术时间长可能,脂肪栓塞可能,严重可致生命意外,术中牵引复位导致继发性骨折可 能。

儿童股骨干骨折综合治疗研究进展

儿童股骨干骨折综合治疗研究进展 儿童股骨干骨折是一种较为常见的骨折,治疗方案依据儿童年龄,骨折部位,骨折类型,骨折周围软组织的损伤程度及当地医院的医疗水平而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现将当今国内及国外治疗儿童股骨干骨折方案做一综述。 Abstract:Femoral shaft fractures are among the most common fractures in children.Depending on the patient’s age,fracture location,pattern,mechanism of injury,and associated injuries,several different treatment options exist.We review the current domestic and foreign treatment of femoral shaft fractures in children. Key words:Femoral shaft fractures;Children;Research progress 儿童股骨干骨折是一种较为常见的骨折,约占其同龄骨折的1.6%[1]。好发于2岁儿童,且男女比例为2.6:1[2]。骨折的原因大多与年龄有关,还未学会走路的幼儿约80%的骨折是由于受到虐待而导致[3]。随着儿童的生长发育,坚强的板层骨逐渐取代脆弱的编织骨,大于6岁儿童的股骨干需要更强大的外力才能引起它骨折。当诊断一个儿童股骨干骨折时,了解他受伤原因和受伤情况是很有必要的。减少住院日,提高疗效[4]。手术治疗可早期下地活动及进行康复治疗。然而牵引及石膏外固定对于5岁以下的股骨干骨折的儿童,传统的治疗方法是牵引及石膏固定,目前仍发挥重要作用[5]。 1 Pavlik支具用于6个月以内儿童的治疗 对于6个月以内儿童股骨干骨折的治疗使用Pavlik支具是不错的选择。这个年龄阶段的骨折大多是继发性产伤或受到虐待引起[6]。骨折存在成角畸形的患儿,Pavlik支具能利用臀部的曲线将其绑紧,并使断端骨折对其。若此年龄阶段患儿的骨折无产伤及被虐待史,则可考虑代谢性骨病。如果Pavlik支具不能使骨折部位充分复位或过度引起肢体短缩畸形,那么可加用人字形石膏固定,牵引或不牵引视情况而定。 2 人字形石膏固定用于6个月~4岁儿童的治疗 6个月~4岁儿童股骨干骨折,作者建议立即或早期人字形石膏固定,分离断端股骨干骨折。短缩畸形大于2cm的骨折,首先牵引待复位后再行人字形石膏固定[7]。人字形石膏固定需常规全身麻醉和气管插管。固定时保持屈髋屈膝90°,此种固定方式可分节段控制骨折复位,固定后常规照X光线。由于该年龄阶段骨折重塑潜力极强,可允许一定的成角畸形复位(如冠状位15°,矢状位20°,轴位旋转30°)。固定后前2~3w内,每周复查X光线,以便确保骨折无进一步短缩或成角畸形的可能。在开放性骨折或多发伤可能会妨碍人字形石膏的应用,那么急性期可选择牵引或使用外固定支架固定。此外,高能量创伤所致的骨折过早使用人字形石膏固定可能会造成严重的短缩畸形,对于合并有多发伤和开放性损伤的患者尤为严重[8]。

股骨干骨折病人护理常规

股骨干骨折病人护理常规 一、定义 股骨干骨折是指股骨小转子以下、股骨髁以上部位的骨折,约占全身各类骨折的6%多见于青壮年。 二、临床表现 1、局部疼痛、肿胀和畸形较明显,活动障碍,远端肢体异常扭曲,出现反常活动、骨擦音。 2、股骨干骨折可因出血量大出现休克症状和体征。 三、护理诊断 1、躯体活动障碍:与骨折、牵引或石膏固定有关; 2、焦点/恐惧:与担忧骨折后肢体功能恢复程度有关; 3、有牵引效能降低或失效的可能:与牵引锤脱落、扩张板阻挡有关; 4、便秘:与长期卧床、活动受限造成的肠道功能失调有关; 5、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长期卧床,躯体活动受限有关; &有废用综合征的危险:与长期卧床,缺乏锻炼有关; 四、观察要点 1、术前 (1)密切观察病人的神志、瞳孔、呼吸、血压、脉搏、尿量、患肢的肿胀程度。 (2)开放性损伤者,观察伤口包扎止血效果。 (3)创伤早期注意颅脑、内脏损伤及休克的发生,并详细记录,若发现异常情况,立即通知医生并做出相应处理。 (4)做好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脂肪栓塞等。 2、术后 (1)密切观察生命体征。 (2)观察伤口局部渗血以及负压引流管情况。 (3)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预防并发症发生。 五、护理措施 1、术前护理

(1)同骨科常规术前护理。 (2)牵引的护理:同牵引护理常规。 2、术后护理 (1)同骨科常规术后护理。 (2)密切观察生命体征,观察伤口局部渗血以及负压引流管情况,如有异 常及时通知医生并作相应处理。 (3)告知患者及其家属保持正确体位的重要性,指导病人及家属配合保持 正确体位。将薄枕垫于患者腘窝及小腿处,以促进淋巴及静脉血液回流,减轻肿胀。合并血管损伤等患肢不宜抬高,以免加重肌肉缺血、肿胀、坏死,切勿按摩,肿胀可用皮尺测量并与健肢对比,做好记录。上1/3骨折应屈髋40-50。,外展约20。,适当屈曲膝关节;中1/3骨折屈髋屈膝约20。,并按成角情况调整外展角度;下1/3骨折时,膝部屈曲约60-80。,以便腓肠肌松弛,纠正远侧骨端向后移位。 (4)术后遵医嘱给予抗生素治疗,观察药物疗效,避免发生药物不良反应。 (5)做好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主要有下肢深静脉血栓,肺部感染、压疮 等,并做好相应处理。 (6)加强功能锻炼,术后当天即可做肌肉的静力收缩或舒张,每天2-3 次, 每次15-30分钟,术后2-3天锻炼膝关节屈曲80°,踝关节伸曲活动;术后第二天即可开始练习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锻炼,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关节僵硬,循序渐进进行功能锻炼。 六、健康教育 1、心理指导 做好患者的解释工作,消除紧张、绝望心理,让患者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饮食指导 指导患者进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高纤维饮食,补充营养,增加机体抵抗力。 3、出院指导 (1)同骨科出院指导。

2016年度全部整合儿童颅骨凹陷性骨折诊断及治疗标准规定步骤

颅骨凹陷性骨折 (2016年版) 一、颅骨凹陷性骨折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颅骨凹陷性骨折(ICD-10:S02.902) 行颅骨凹陷性骨折整复术(ICD-9-CM-3:02.02-02.06)。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神经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王忠诚神经外科学》(王忠诚主编,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神经外科学》(赵继宗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1.临床表现: (1)病史:多有头部外伤病史; (2)头皮血肿:在受力点有头皮血肿或挫伤;

(3)局部下陷:急性期可检查出局部骨质下陷; (4)局灶性症状:当骨折片下陷较深时,可刺破硬脑膜,损伤及压迫脑组织导致偏瘫、失语和/或局灶性癫痫等相应症状。 2.辅助检查: (1)头颅X线平片:包括正位、侧位和骨折部位切线位平片,后者可显示骨折片陷入颅内深度; (2)头颅CT扫描(含骨窗像或3D成像):凹陷骨折征象,平扫可除外有无继发颅内异常; (3) 血常规。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神经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王忠诚神经外科学》(王忠诚主编,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神经外科学》(赵继宗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1.颅骨凹陷性骨折诊断明确,骨折凹陷深度>1.5cm需

行凹陷骨折整复术:较固定的凹陷骨折,采用凹陷四周钻孔、铣(或锯)下骨瓣,将其整复成形再复位固定,需向家属交待病情及围术期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2. 颅骨凹陷性骨折诊断明确,骨折凹陷深度>0.5cm,同时存在局灶症状或引起颅内压增高者,需行凹陷骨折整复术:较固定的凹陷骨折,采用凹陷四周钻孔、铣(或锯)下骨瓣,将其整复成形再复位固定,需向家属交待病情及围术期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3.大静脉或静脉窦处的凹陷性骨折,如无明显临床症状,即使下陷较深仍可观察,待充分准备后择期手术;重要功能区的凹陷骨折,当骨折片压迫导致神经功能障碍,如偏瘫、癫痫等,应行骨片复位或清除术。 4.合并脑损伤或凹陷面积大,导致颅内压增高、CT显示中线结构移位、出现脑疝征象者,行开颅去骨瓣减压术。 5.开放性粉碎性凹陷性骨折者,行手术清创及骨片清除术。 6.手术风险较大者,需向患者或家属交待病情;如不同

aaos儿童股骨干骨折治疗指南(语音版)

aaos儿童股骨干骨折治疗指南(语音版) 简介:虎群盛,博士,主治医师,深圳平乐骨伤科医院。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发表SCI 论文1 篇,中文核心论文5 篇。编译英文文献超100 万字,全网阅读量超200 万人次。个人学术公众号「老虎讲骨」获得15000名骨科医生喜爱NO.70 儿童的情形,便是将来的命运--鲁迅 点击收听今日内容的语音音频 作者:虎群盛平台:老虎讲骨(laohujianggu) 儿童股骨干骨折占儿童全部骨折的1.4%~1.7%,男童发病率高于女童。儿童股骨干骨折有石膏固定等保守方法以及弹性髓内钉固定等手术治疗方法。治疗方案的选择与患儿年龄、体重、骨折部位、骨折类型和合并伤存在密切联系。不同年龄段儿童股骨干骨折的最佳治疗方案仍然存在争议。现将2015年AAOS基于循证医学证据制定的《儿童股骨干骨折治疗指南》简要介绍如下。1.对儿童股骨干骨折患者推荐进行局部疼痛控制以改善围手术期舒适度。推荐等级:有限 2.对11岁至骨骼成熟阶段儿童的股骨干骨折,推荐使用经转子开口的刚性髓内钉、接骨板和弹性髓内钉治疗,但是要避免选用经梨状窝或近梨状窝开口的刚性髓内钉。推荐等级:有限3.对5~11岁的股骨干骨折,推荐选用弹性髓内钉治疗。推荐等级:有限 4. 对6个月以下的股骨干骨折,推荐使用

Pavlik支具或髋人字石膏固定。推荐等级:有限5.对儿童股骨干骨折患者,可以使用防水石膏衬垫髋人字石膏固定进行治疗。推荐等级:有限 6. 对6个月至5岁患儿、短缩小于2 cm的股骨干骨折,推荐使用早期髋人字石膏固定或牵引后延期换用髋人字石膏进行治疗。推荐等级:中等7.强烈建议对年龄小于36个月的儿童股骨干骨折患者应评估了解致病原因是否是虐待。推荐等级:强烈 由于儿童骨骼发育的特点,儿童股骨干骨折缺少高质量的前瞻随机对照研究。因此,AAOS本次更新的儿童股骨干骨折治疗指南里仅包含1项强烈推荐的建议。对于不同年龄段儿童股骨干骨折治疗方案的选择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开展多中心、设计科学的临床前瞻随机对照研究,将会为儿童股骨骨折选择最佳治疗方案提供有益的参考。

骨折的治疗原则

骨折的治疗有三大原则,即复位、固定和康复治疗。 1.复位:是将移位的骨折段恢复正常或近乎正常的解剖关系,重建骨的支架作用。它是治疗骨折的首要步骤,也是骨折固定和康复治疗的基础。早期正确的复位,是骨折愈合过程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 2.固定:即将骨折维持在复位后的位置,使其在良好对位情况下达到牢固愈合,是骨折愈合的关键。 3.康复治疗:是在不影响固定的情况下,尽快地恢复患肢肌、肌腱、韧带、关节囊等软组织的舒缩活动。早期合理的功能锻炼,可促进患肢血液循环,消除肿胀;减少肌萎缩、保持肌肉力量;防止骨质疏松、关节僵硬和促进骨折愈合,是恢复患肢功能的重要保证。一、骨折的复位(一)复位标准. 1.解剖复位:骨折段通过复位,恢复了正常的解剖关系,对位(两骨折端的接触面)和对线(两骨折段在纵轴上的关系)完全良好时,称解剖复位。 2.功能复位:经复位后,两骨折段虽未恢复至正常的解剖关系,但在骨折愈合后对肢体功能无明显影响者,称功能复位。每一部位功能复位的要求均不一样,一般认为功能复位的标准是;①骨折部位的旋转移位、分离移位必须完全矫正。②缩短移位在成人下肢骨折不超过1cm;儿童若无骨骺损伤,下肢缩短在2 cm以内,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可自行矫正。③成角移位:下肢骨折轻微的向前或向后成角,与关节活动方向一致,日后可在骨痂改造期内自行矫正。向侧方成角移位,与关节活动方向垂直,日后不能矫正,必须完全复位。否则关节内、外侧负重不平衡,易引起创伤性关节炎。上肢骨折要求也不一致,肱骨干稍有畸形,对功能影响不大;前臂双骨折则要求对位、对线均好,否则影响前臂旋转功能。 ④长骨干横形骨折,骨折端对位至少达1/3,干骺端骨折至少应对位3/4。 (二)复位方法骨折复位方法有两类,即手法复位(又称闭合复位)和切开复位。 1.手法复位:应用手法使骨折复位,称为手法复位。大多数骨折均可采用手法复位的方法矫正其移位,获得满意效果。进行手法复位时,其手法必须轻柔,并应争取一次复位成功。粗暴的手法和反复多次的复位,均可增加软组织损伤,影响骨折愈合,且可能引起并发症。因此,对于骨折的复位,应争取达到解剖复位或接近解剖复位。如不易达到时,也不能为了追求解剖复位而反复进行多次复位,达到功能复位即可。手法复位的步骤为: (1)解除疼痛:即使用麻醉解除肌痉挛和消除疼痛。可用局部麻醉、神经阻滞麻醉或全身麻醉,后者多用于儿童。采用局部麻醉时,即将注射针于骨折处皮肤浸润后,逐步刺人深处,当进入骨折部血肿后,可抽出暗红色血液,然后缓慢将2%普鲁卡因10ml(需先作皮试)或O.5%利多卡因10 ml注入血肿内,即可达到麻醉目的。 (2)肌松弛位:麻醉后,将患肢各关节置于肌松弛位(图61—24),以减少肌肉对骨折段的牵拉力,有利于骨折复位。 (3)对准方向:骨折后,近侧骨折段的位置不易改变,而远侧骨折段因失去连续性,可使之移动。因此,骨折复位时,是将远侧骨折段对准近侧骨折段所指的方向。 (4)拔伸牵引:在对抗牵引下,于患肢远端,沿其纵轴以各种方法施行牵引,矫正骨折移位。绝大多数骨折都可施行手力牵引(图61-24),也可将骨牵引的牵引弓系于螺旋牵引架的螺旋杆上,转动螺旋进行牵引,称螺旋牵引(图

儿童股骨干骨折临床诊疗规范

---------------------------------------------------------------最新资料推荐------------------------------------------------------ 儿童股骨干骨折临床诊疗规范 附件 1: 儿童股骨干骨折临床诊疗规范儿童股骨干骨折临床诊疗规范一、定义: 股骨干骨折包括小转子下 2--4cm 之间的股骨骨折,患者以10 岁以下儿童多见。 二、诊断依据 1.多有明显外伤史。 2.伤后肢体剧烈疼痛,不能站立,小儿哭闹。 3.局部严重肿胀,压痛,功能障碍,大多数病员可有明显缩短、成角及旋转畸形,可扪及骨异常活动及骨擦感。 下1/3骨折时,可合并血管神经损伤。 4.X 线摄片可明确诊断及骨折类型。 三、症候分类(1)上1/3骨折: 骨折近端因髂腰肌和臀肌、外旋诸肌的牵拉而呈屈曲、外展、外旋移位,骨折远端则向上、向内、向后移位。 (2)中1/3骨折: 若断端有重叠,折端移位无一定规律,常因暴力作用方向而变化;若断端有接触时,仅折端有前屈外展倾向,远端因受内收肌的牵拉,其下端向内上方移位,故骨折折端多向外侧成角。 (3)下1/3骨折: 骨折近端多呈内收向前变位,远端因受腓肠肌的牵拉而后倾斜移 1 / 8

位,有压迫血管神经的危险。 四、入院指征凡需行皮牵引、骨牵引、手术治疗或需用外固定架固定者。 五、治疗常规儿童骨折,因其骨生长速度快,塑型能力强,与成人相比,复位要求稍低,一般主要防止成角和旋转。 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有①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配合持续牵引; ②持续牵引复位加夹板外固定;③切开复位内固定或外固定 (一)整复方法适用于横断、斜行骨折,碎片不多者。 1、上1/3骨折将患肢外展,略加外旋,然后由助手握近端向后方挤按,术者握远端由后向前提 2、中1/3骨折将患肢外展,同时用手自断端外侧向内推挤,再以双手在断端前后、内外夹挤。 3、下1/3骨折有两种方法: (1)在维持牵引下,膝关节徐徐屈曲,并以两手置于腘窝内作支点,将骨折远端由后向前向近端推挤(2)患者仰卧位,将患肢平放,膝屈曲位牵引。 一助手用布带固定股骨近端,另一助手握小腿上端向远端牵引,第三助手握髁部向上牵引;同时用力牵引下,术者从腘窝处向前挤压骨折远端向前,使之复位。 持续牵引复位。 1.悬吊皮肤牵引 2周岁以下儿童,可用此法,先用胶布两条,宽度以不超过大腿周长一半为宜,贴在两下肢内外侧,长度要超过骨折处3-5cm,或到大腿根部。

小儿股骨干骨折小夹板固定的中医护理

小儿股骨干骨折小夹板固定的中医护理 发表时间:2016-02-18T15:57:42.337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25期供稿作者:李英民 [导读] 辽宁省沈阳市骨科医院辽宁沈阳小儿股骨干骨折是当前骨科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类型[1],其病症特点主要是大腿肿胀、畸形。李英民 辽宁省沈阳市骨科医院辽宁沈阳 110044 摘要:目的:小儿股骨干骨折小夹板固定的中医护理效果评价。方法:本文选取我院于2014年04月~2015年04月收治的36例小儿股骨干骨折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护理组采用中医护理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疗效和术后康复时间结果。结果:护理组术后康复时间为(15.02±4.01)天,对照组术后康复时间为(23.14±5.02)天,两组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儿股骨干骨折患者采用中医护理方式后,可以提升护理疗效,进一步做好预后管理工作,提升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关键词:小儿股骨干骨折;小夹板固定;中医护理;效果;评价 小儿股骨干骨折是当前骨科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类型[1],其病症特点主要是大腿肿胀、畸形、功能活动障碍等,因此在具体病情确诊后开展治疗过程中,主要是采用小夹板联合固定双腿垂直悬吊皮牵引方式开展治疗过程,这也是中药中用于治疗患者骨干骨折的一种有效方式。但是小儿患者年龄较小,治疗过程中的配合度较低,因此对于疗效提升带来非常不良的影响,针对此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开展有效的护理工作,下面本文就针对治疗过程中中医护理干预工作开展情况以及护理疗效进行对比探讨。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次试验选取的患者均为2014年04月~2015年04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36例小儿股骨干骨折患者,每组各18例。男22例,女14例。护理组,年龄2.8岁到11.2岁之间,平均年龄(5.22±0.45)岁。对照组,年龄2.8岁到11.2岁之间,平均年龄(5.23±0.47)岁。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相比,无显著差异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入院麻醉过后开展手术治疗过程,进一步根据患者的病情状况、骨折位置等实施不同的体位牵引治疗。在牵引过程中需要保证牵引重量的一次给足[2],对患者定期拍片观察,对其骨折复位情况进行科学观察和记录,进一步调整好牵引力,等到患者的骨痂形成后,进行固定复位处理,大约固定一个月到一个半月之间,术后观察患者的骨折康复情况,做好相应的后期预防管理工作。 护理组采用中医护理方式,第一,牵引前护理[3]。在牵引之前,采用肥皂水对患者的皮肤位置进行清洗,清洗过后采用清水冲洗,之后在患处涂抹滑石粉,对其皮肤进行有效保护,对于一些出现皮肤外伤情况的患者,需要对其皮肤进行换药处理,等到患者的伤口完全愈合后可以有效的避开伤口实施皮肤牵引操作,在牵引过程中,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可承受情况控制好牵引重量,牵引力度以达到患者可以离开牵引床面为最佳牵引重量。 第二,牵引过程中护理。在牵引操作过程中,每天需要对患者的包扎情况进行检查,观察包扎的绷带以及黏贴的胶布是否出现了脱落情况,同时对于患者治疗后是否出现了一些过敏反应加以有效观察,一旦患者出现一些不良的局部反应症状,比如红肿、发痒等症状后,需要立即对其进行胶布去除,在红肿、发痒邓伟值涂抹炉甘石[4],之后涂抹抗菌性软膏等药物,进行有效的消毒抗炎处理。在护理过程中,如果因为牵引不当造成患者牵引发生位移时,需要对其位置进行调整,保证牵引的安全、高效。同时每天需要对患肢的长度测量,确保患肢的正常恢复。当患肢处出现肿胀、皮肤发冷等情况后,需要立即将牵引绷带放松,同时通知临床医师及时开展医护管理工作,提升护理疗效。 第三,疼痛护理。在治疗过程中,患者会出现疼痛,小儿患者承受疼痛的能力比较弱,因此医护人员需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密切观察,对于患者的肢体温度、肢体远端的活动情况进行记录,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后需要在第一时间加以改善和纠正,对于出现损伤引起的疼痛反应需要遵照医嘱做好相应的药物治疗和管理工作,在护理工作开展过程中,护理人员一定要保证动作轻柔,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1.3疗效评价依据[5] 痊愈:骨痂生长良好,疼痛消失,患者可以直接行走;有效:骨痂生长较好,疼痛缓解,患者可以借助外物的条件下直接行走;无效:骨痂生长不好,疼痛严重,患者在借助外物的条件下仍然不可以直接行走。 1.4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应用SPSS 19.0 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组间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对比 护理组的护理总有效率为94.44%,对照组的护理总有效率为72.22%,两组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对比(%) 组别例数痊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 护理组 18 9(50.00) 8(44.44) 1(5.56) 17(94.44) 对照组 18 5(27.78) 8(44.44) 5(27.78) 13(72.22) P <0.05 >0.05 <0.05 <0.05 2.2两组患者的术后康复时间结果对比 护理组术后康复时间为(15.02±4.01)天,对照组术后康复时间为(23.14±5.02)天,两组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在对小儿股骨干骨折开展医护治疗和护理工作时,实施中医牵引护理操作,可以有效提升骨折治疗效果,进一步改善患者的康复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