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实验技术

合集下载

小鼠实验的基本技术和方法

小鼠实验的基本技术和方法

小鼠实验的基本技术和方法小鼠实验是生物实验中常用的实验方法之一,主要用于研究生物学、药理学、毒理学等领域。

以下将介绍小鼠实验的基本技术和方法。

一、小鼠的选材与饲养1.小鼠的选材:选取体重相近、同龄、同性的小鼠作为实验对象,并确保其健康状态。

2.小鼠的饲养:小鼠应在洁净、无臭、适温的实验动物房进行饲养。

提供适宜的饲料和清洁的饮水,保持适定的饲养环境,有规律地进行日常护理,确保小鼠的健康和舒适。

二、小鼠实验的基本技术1.注射技术:常用的小鼠注射技术包括静脉注射、皮下注射、腹腔注射等。

操作时应注意选用适当的注射器和针头,避免伤害到小鼠的内脏和组织。

2.静脉采血技术:静脉采血是获取小鼠血液样本的一种常用技术。

通常采用静脉穿刺的方式,先选定采血部位,再使用适当的器具(如针管)进行采血。

3.取脏器技术:小鼠解剖和取脏器是许多实验研究的必要步骤。

这包括心脏、肺、肝脏、脾脏等器官的解剖和获取。

操作时应尽量避免伤害到脏器,确保获取到完整可用的样本。

4.外周血细胞计数:通过采集小鼠的血液样本,使用血细胞计数仪进行细胞计数。

这是评估小鼠免疫功能、全血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浓度的重要方法,有助于评估一些疾病或药物对血液系统的影响。

三、小鼠实验的常用方法1.急性毒性实验:通过给小鼠灌胃或注射一定量的物质来观察其毒性反应,包括死亡率、体重变化、行为异常等。

根据实验设计的需要,可以使用LD50(半数致死量)等指标来评估物质的毒性。

2.慢性毒性实验:将小鼠长期接触一定浓度的物质,观察其对小鼠生理和行为的长期影响。

常用的实验方法包括饮水或饮食添加剂量法、慢性面毒研究等。

3.细胞培养和移植:通过培养小鼠的细胞,观察其在体外的生长和变化。

可以进行细胞增殖、凋亡、分化等方面的研究。

此外,还可以将小鼠的细胞或组织移植到其他物种中,进行异种移植实验。

4.基因改良和基因敲除: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改变小鼠基因组的特定基因,观察其对小鼠生理和行为的影响。

临床实验室中常见的检验科学技术

临床实验室中常见的检验科学技术

临床实验室中常见的检验科学技术在临床实验室中,常见的检验科学技术包括但不限于:
一、免疫学技术
免疫学技术在临床实验室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可以用于检测抗体、
抗原、免疫球蛋白等的含量和种类。

常见的免疫学技术包括酶联免疫
吸附实验(ELISA)、免疫荧光技术、凝集试验等,这些技术可以用于诊断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疾病、肿瘤等疾病。

二、生化学技术
生化学技术主要用于检测体液中的生化指标,如血糖、肾功能、肝
功能、血脂等。

常见的生化学技术包括比色法、荧光法、电化学法等,这些技术可以反映机体内的物质代谢情况,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
有重要意义。

三、核酸检测技术
核酸检测技术广泛应用于病原体的检测,如病毒、细菌、真菌等。

PCR技术是其中最常见的方法之一,可以对微生物的核酸进行扩增和
检测,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四、细胞学技术
细胞学技术主要用于检测细胞形态学及数量学特征,如血液细胞分类、细胞核形态、染色体核型等。

常见的细胞学技术包括涂片染色、
流式细胞术、显微镜观察等,可以帮助医生进行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五、微生物学技术
微生物学技术主要用于检测致病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如细菌培养、抗生素敏感试验、真菌培养等。

这些技术可以帮助医生确定感染的致
病菌种类,从而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综上所述,临床实验室中常见的检验科学技术包括免疫学技术、生
化学技术、核酸检测技术、细胞学技术和微生物学技术等,这些技术
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助于提高医疗水平,保
障患者的健康。

动物实验中的基本技术和方法

动物实验中的基本技术和方法

44
小香猪
第四节 实验动物血液和尿液的采集
一. 动物血液的采集方法 实验动物血液的采集方法有很多。
(一) 按采血部位不同可分为: 眼部采血、耳部采血、心脏采血、大血管采
血及尾部采血等。
45
(二)按采血使用的手段不同可分为: 鼠尾刺血、剪尾采血、眼眶静脉丛采血、
心脏采血、断头采血、颈静(动)脉采血、腹主 动(静)脉采血、耳缘剪口采血、耳静脉采血、 后肢外侧小隐静脉、前肢内侧皮下头静脉采血、 翼下采血等。
二、 尿液采集 (一)、 代谢笼采集 代谢笼的特点是能
将动物排泄的大小便分开,达到采集尿液的 目的。此法常用于大鼠、小鼠、豚鼠、兔等 中小型动物的尿液采集。 (二)、导尿法采集 在动物的尿道或输尿 管内插一根塑料导管采集尿液。此法适用于 兔、犬、猫等。
56
二、尿液的采集 实验动物的尿液常用代谢笼采集,也可通过其他装置来采集。 (一)用代谢笼采集尿液 代谢笼用于收集实验动物自然排出的尿液,是一种特别设计的为采集实验动物各种排 泄物的密封式饲养笼,有的代谢笼除可收集尿液外,又可收集粪便和动物呼出的CO2 。 一般简单的代谢笼主要用来收集尿液。防在代谢笼内饲养的实验动物,可通过其特殊 装置收集尿液。 (二)导尿法收集尿液 施行导尿术,较适宜于犬、猴等大动物。一般不需要麻醉,导尿时将实验动物仰卧固 定,用甘油润滑导尿管。对雄性动物,操作员用一只手握住阴茎,另一只手将阴茎包 皮向下,暴露龟头,使尿道口张开,将导尿管缓慢插入,导尿管推进到尿道膜部时有 抵抗感,此时注意动作轻柔,继续向膀胱推进导尿管,即有尿液流出。雌性动物尿道 外口在阴道前庭,导尿时于阴道前庭腹侧将导尿管插入阴道外口,其后操作同雄性动 物导尿术。 用导尿法导尿可采集到没有污染的尿液。如果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可收集到无菌尿液。 (

动物实验基本操作技术

动物实验基本操作技术

动物实验基本操作技术动物实验作为一种科学研究手段,常用于医学、生物学等领域的实验研究。

为了确保实验的可靠性和安全性,研究人员需要正确掌握基本的动物实验操作技术。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动物实验基本操作技术。

首先,动物实验前,需要对动物进行适当的饲养管理,确保其健康状态。

这包括提供适宜的饲料和饮水,保持合适的环境温度和湿度,以及定期清洁和消毒动物饲养环境。

此外,研究人员还需对动物进行身体检查,以排除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健康问题。

其次,对于需要进行手术的实验,研究人员需要具备相关的手术技术。

例如,动物麻醉技术是必不可少的,可以采用静脉注射麻药、局部麻醉或气管插管麻醉等方法。

在动物手术过程中,需要准确切割皮肤或组织,处理血管、神经和器官,以及进行缝合和止血等操作。

因此,研究人员需要熟练掌握相关手术技术,确保手术过程的顺利进行。

此外,动物实验中还常使用动物注射技术。

注射技术包括口服给药、皮下注射、肌肉注射和静脉注射等。

研究人员需要准确计量给药剂量,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和注射器具,并注意注射速度和注射途径的选择。

在实验中,研究人员还需要掌握注射后的观察和记录技巧,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的不良反应。

另外,动物实验还涉及到采集和处理生物样本的技术。

例如,研究人员需要采集血液、组织或其他体液样本,以进行生化分析、细胞培养或组织学检查等。

采样时需要注意卫生与无菌操作,避免交叉污染。

采样后,研究人员需要合理保存和处理样本,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此外,动物实验中的数据记录与分析也是十分重要的。

研究人员需要仔细记录实验过程的各种参数,包括实验开始时间、操作步骤、药物剂量、实验结果等。

此外,研究人员还需要进行数据分析,以得出科学合理的结论。

在数据分析过程中,研究人员可以使用统计学方法,如平均值、标准差、方差分析等。

最后,动物实验的伦理与法规也是非常重要的。

研究人员需要遵守相关的伦理规范和动物保护法律法规,保证动物实验的道德性和合法性。

动物实验常见操作技术

动物实验常见操作技术

动物实验常见操作技术动物实验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手段,通过对动物进行操作和观察,来获取实验数据和研究结论。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动物实验操作技术:1.注射技术:注射是动物实验中最常用的操作技术之一、可以通过静脉注射、皮下注射、腹腔注射等方式给动物注射药物或其他试剂,观察其对动物的影响和反应。

2.毒性实验:毒性实验是对动物进行毒性评价的一种方法。

常见的操作包括给动物灌胃、皮肤涂抹、吸入等,观察其毒性反应和致死情况,推测对人类的毒性状况。

3.手术技术:手术技术在动物实验中广泛应用,常见的手术操作包括剖腹手术、心脏手术、脑部手术等。

通过手术操作,可以研究动物的生理机制、病理变化以及治疗方法。

4.组织培养技术:组织培养技术用于从动物体内提取组织样本,并在体外培养,观察和研究组织的生理特性和生长发育。

5.行为学测试技术:通过对动物进行不同的行为学实验,来研究动物的学习、记忆、行为模式等。

例如,迷宫学习实验、条件反射实验等。

6.电生理技术:电生理技术可以记录和分析动物的神经电信号。

常见的操作包括电极植入、电刺激、脑电图(EEG)记录等技术。

7. 遗传技术:通过遗传技术对动物进行基因改造,可以研究和验证特定基因的功能和效应。

CRISPR-Cas9、转基因技术等是常用的遗传技术。

9.统计和数据分析:动物实验中的数据分析是重要的一环,可以利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并作出科学推断。

10.人道处理:在进行动物实验过程中,需要遵循伦理和动物保护的原则,确保动物的福利和权益。

对动物进行适当的麻醉、照护和安乐死是必要的人道处理技术。

总结来说,动物实验涉及到各种各样的操作技术,包括注射、手术、行为学测试、组织培养、遗传技术等。

这些技术旨在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揭示生物学、医学等领域的科学问题,推进科学的发展和人类的福祉。

但同时,在进行动物实验时,还要充分考虑伦理和动物保护的原则,确保动物的福利和权益。

动物实验常见操作技术

动物实验常见操作技术

动物实验常见操作技术动物实验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手段,通过对动物进行各种操作和处理,获得与人类相关的科学数据和知识。

以下是动物实验中常见的操作技术。

一、麻醉和镇痛技术动物实验中会应用麻醉药物使动物失去感觉和意识,以减少动物在实验过程中的痛苦和压力。

常用的麻醉技术包括静脉麻醉、吸入麻醉和局部麻醉。

镇痛技术用于减轻术后疼痛,常采用各种药物如阿片类和非甾体抗炎药等。

二、手术技术手术技术是动物实验中常见的一项操作技术,用于在动物体内插入仪器、移除组织样本、修复组织或器官的损伤等。

常见的手术技术包括卵巢切除术、肝脏切片术、心脏手术等。

三、体内采样技术体内采样技术是从动物体内获取生物样本的一种方法,用于分析动物的生理和生化指标。

常见的体内采样技术包括血液采样、尿液采样、肠道内容物采样等。

四、药物给药技术药物给药技术是将药物通过各种途径输入动物体内,以研究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等。

常见的给药途径包括静脉注射、腹腔注射、皮下注射等。

五、环境控制技术环境控制技术用于控制实验动物的环境条件,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常见的环境控制技术包括温度控制、湿度控制、光照控制等。

六、行为测定技术行为测定技术用于评估动物的行为特征和认知功能,常用于研究动物的学习记忆、情绪行为等。

常见的行为测定技术包括开放田间测试、旋转杆测定、挖洞测试等。

七、分子生物学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用于研究动物的基因表达、DNA/RNA的分离和测定等。

常用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包括PCR技术、凝胶电泳技术、蛋白质电泳技术等。

八、影像学技术影像学技术用于研究动物的器官结构、功能和病理变化等。

常见的影像学技术包括X线摄影技术、CT扫描、MRI等。

九、细胞培养技术细胞培养技术用于研究动物的细胞生长、增殖和代谢等。

常用的细胞培养技术包括离心培养、悬浮培养、共培养等。

以上列举了动物实验中常见的操作技术,不同实验目的和研究领域需要选用不同的操作技术,以获得准确和可靠的实验结果。

临床基础检验技术实验指导 (2)

临床基础检验技术实验指导 (2)

临床基础检验技术实验指导1.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帮助学生掌握临床基础检验技术的实验操作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实验技巧,为今后的临床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2. 实验原理临床基础检验技术是指用来检测人体生理和病理状态的一系列实验方法和技术,包括血液检验、尿液检验、体液检验等。

这些检验技术可以通过测定不同生化指标来评估人体的健康状况,并帮助医生诊断疾病。

3. 实验仪器和试剂•血液分析仪•尿液离心机•尿液分析仪•试管•试剂盒•乙醇•蒸馏水4. 实验步骤4.1 血液检验4.1.1 血液采集1.洗手并戴上手套。

2.选择合适的采血部位,通常选择尺侧脉络血管。

3.用酒精棉球消毒采血的部位。

4.使用一次性注射器采集血样。

5.将采集到的血样转移到试管中。

4.1.2 血细胞计数1.取一定量的血液样本分别加入到不同的试管中。

2.在血细胞计数仪中设置参数并进行血细胞计数。

3.记录结果并进行分析。

4.1.3 血红蛋白测定1.取一定量的血液样本转移到试管中。

2.在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试剂盒。

3.按照试剂盒的说明进行血红蛋白测定。

4.记录结果并进行分析。

4.2 尿液检验4.2.1 尿液采集1.洗手并戴上手套。

2.使用尿杯收集晨尿样本。

3.将尿液转移至干净的试管中。

4.2.2 尿比重测定1.取一定量的尿液转移到尿液比重计中。

2.记录比重计的读数。

4.2.3 尿常规检查1.在离心管中加入一定量的尿液。

2.使用离心机进行离心。

3.分离尿液中的沉淀物。

4.对沉淀物进行观察和记录。

5.在尿液分析仪中进行尿液pH和尿液蛋白检测。

5. 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不同的实验项目,记录和分析实验结果。

血细胞计数可以评估血液的健康情况,血红蛋白测定可以检测贫血等。

尿比重测定可以评估肾功能,尿常规检查可以检测尿液中的异常情况。

6. 实验注意事项•在进行实验操作前需正确佩戴实验室防护装备。

•严格按照实验操作步骤进行操作,避免出现误差。

•实验后注意清洁实验台面和仪器设备。

鼠实验基本技术实验报告

鼠实验基本技术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学习并掌握毒理学实验中有关动物实验的基本操作技术,具体包括:1. 熟悉健康小鼠的外观检查方法、性别鉴定、捉拿和固定方法。

2. 掌握小鼠灌胃给药与腹腔注射给药的技术。

3. 了解小鼠颈椎脱臼法处死方法、小鼠脏器系数的概念及其测定方法、病理学意义。

4. 熟悉小鼠的标记、解剖步骤及正常脏器观察。

5. 了解实验动物的被毛去除方法、粪尿收集、血液样本采集方法。

二、实验材料和器材动物:小鼠器材:- 鼠笼- 天平- 注射器- 灌胃针- 止血钳- 手术剪- 平皿- 托盘- 烧杯若干三、实验方法1. 对小鼠进行观察:- 观察指标:小鼠的体型、发育情况;毛发是否清洁浓密有光泽,是否顺贴不蓬乱;行动是否迅速,反应是否灵敏;眼睛是否明亮有神,瞳孔是否清晰等圆;天然孔道是否干净、有无分泌物。

2. 小鼠捉拿:- 右手提起鼠尾,放在鼠笼盖或其他粗糙面上,向后方轻拉,使小白鼠将前肢固定于粗糙面上。

- 迅速用左手拇指和食指捏住小白鼠颈背部皮肤,并以小指与手掌尺侧夹持其尾根部,固定于手中。

3. 小鼠性别鉴定:- 观察肛门与生殖器之间的距离。

雄性大鼠的距离较大,雌性的距离较小。

- 成年雄鼠尾部可见睾丸,成年雌鼠可见乳头。

4. 小鼠称重:- 打开电子天平,待读数显示稳定后,将平皿置于天平上,去皮。

- 将小鼠置于平皿中,待读数稳定后记录其体重。

5. 小鼠灌胃给药:- 将小鼠固定在实验台上,用灌胃针将药物缓慢注入小鼠口腔,直至药物完全灌入。

6. 小鼠腹腔注射给药:- 用手术剪在小鼠腹部剪一个小口,用注射器将药物注入腹腔。

7. 小鼠颈椎脱臼法处死:- 将小鼠固定在实验台上,用一只手握住小鼠的头部,另一只手握住小鼠的尾部,使小鼠呈弓形。

- 用力拉扯小鼠的头部和尾部,使颈椎脱臼,导致小鼠死亡。

8. 小鼠脏器系数的测定:- 处死小鼠后,取出其心脏、肝脏、肾脏等脏器,用天平称重。

- 计算脏器系数:脏器重量(g)/体重(g)× 100%。

医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

医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

医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1.实验室基础操作技巧1.1实验室安全操作技巧-熟悉实验室的安全规章制度,掌握常见实验室安全知识。

-掌握个人防护措施,包括戴手套、穿实验服、戴护目镜等。

-熟悉应急处理程序,如发生火灾、泄漏等紧急情况时的处理方法。

1.2常用试剂的准备和保存-熟悉实验室的不同试剂及其保存要求。

-学会准确称量试剂,遵循配制浓度和体积的要求。

-学会试剂的保存方法,如避光、低温等。

1.3基本玻璃仪器的使用和处理-熟悉常用的玻璃仪器,如容量瓶、量筒、试管等的使用方法。

-学会使用玻璃仪器的清洗和消毒方法,以防止交叉感染。

2.1显微镜的使用-熟悉常用的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方法。

-能够调节显微镜的各种参数,如物镜倍数、光源亮度等。

-掌握显微镜的标本制备和观察技巧。

2.2电子天平的使用-掌握电子天平的使用方法和操作要点。

-熟练进行称量操作,注意准确性和重复性。

2.3离心机的使用-熟悉离心机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控制离心机的转速和离心时间,避免出现操作失误。

2.4恒温水浴器的使用-熟悉恒温水浴器的操作方法,包括温度调节和样品的放置方式。

-注意水浴器的维护和清洁,避免发生水的外溢或温度波动。

3.常用实验技术和手术技能3.1基本实验技术-掌握液体的移液方法,包括手工移液和自动移液仪的使用。

-学会分光光度法、荧光法、电泳等实验技术的操作和数据处理方法。

-掌握细胞培养技术,包括培养基的配制、细胞分离和传代、细胞冻存等。

3.2基本手术技能-掌握小鼠和大鼠的解剖方法,包括皮肤切开、内脏取出等。

-学会动物手术技能,如注射、切除、缝合等。

分析化学实验中的基本操作技术

分析化学实验中的基本操作技术

分析化学实验中的基本操作技术分析化学是研究物质组成、结构和性质的一门科学,其实验是通过多种基本操作技术来完成的。

下面将介绍一些分析化学实验中的基本操作技术。

1.称量技术称量是分析化学实验的基础,准确的称量是保证实验结果准确可靠的基础。

常见的称量器材有电子天平、蓝色移量器、微量滴定管等。

在称量前需先将器皿与物质预热以除去水分,称量时应垂直读取,避免因视角问题产生误差。

2.溶解和稀释技术溶解是指将固体样品或液体样品在溶剂中完全溶解的过程。

常见的稀释溶解技术有热稀释、冷稀释和溶液浓度的计算。

3.过滤技术过滤是将混合物或不溶性固体颗粒从溶液或悬浮液中分离的常用方法。

过滤时可以用玻璃棒轻轻推拌,以增加过滤速度,也可以使用瓷漏斗或玻璃漏斗。

过滤纸的选择要根据实验需求,常用的有普通滤纸、抗蛋白滤纸、速滤纸等。

4.蒸发和浓缩技术蒸发是将液体溶液转化为气体,以去除溶剂或浓缩溶液的方法。

可以采用直接加热、水浴、沸石加热等方式进行蒸发。

5.沉淀技术沉淀是指由于化学反应使溶液中的其中一种物质形成固体颗粒。

常用的沉淀处理方法有离心、胶凝剂沉淀等。

在离心过程中,应依据离心机的要求设置转速和时间,以保证沉淀的充分析净。

6.结晶技术结晶是使溶液中其中一种物质析出为晶体的过程。

常用的结晶技术有慢结晶、缓慢冷却结晶、结晶乳化液等。

7.挥发技术挥发是指将溶液中的部分或全部挥发出来的过程,常用的挥发技术有吹干法、加热挥发法、溶液浓缩等。

8.重结晶技术重结晶是通过化学方法或物理方法使物质从溶液中析出晶体,并通过反复溶解和重结晶的方式提高晶体的纯度。

常用的重结晶技术有反复结晶法和温控结晶法。

9.求纯技术求纯是通过化学、物理或仪器方法,从混合物或溶液中将所需物质提纯的过程。

常用的求纯技术有蒸馏、挥发、结晶、分离等。

10.离心技术离心是利用离心机旋转的离心力将固体或液体密度不同的组分分离开来的一种方法,常用于分离悬浮液中的固体颗粒或沉积物。

以上是分析化学实验中的部分基本操作技术,这些技术在实验操作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对于获得准确可靠的实验结果具有重要意义。

基础医学实验技术

基础医学实验技术

环境和人员造成危害。
个人防护措施
实验服与护目镜
穿戴合适的实验服和护目镜,防止实验过程中化学品飞溅或粉尘 对皮肤和眼睛造成伤害。
手套与口罩
根据实验需要选择合适的手套和口罩,防止化学品接触皮肤和吸 入有害气体。
安全鞋与防护帽
穿戴安全鞋和防护帽,降低实验过程中意外摔倒或重物砸伤的风 险。
06
实验技术应用与拓展
02 动物饲养环境
提供适宜的温度、湿度、光照和通风条件,确保 动物健康。
03 动物饲料与饮水
提供充足的饲料和清洁的饮水,保证动物正常生 长。
实验器材准备
实验仪器
根据实验需求选择合适的 仪器,如显微镜、分光光 度计、电泳仪等。
消毒与清洁用品
准备消毒液、酒精棉球、 无菌纱布等,确保实验过 程无菌操作。
可视化呈现技巧
合理运用颜色、标注和排 版等,提高图表的可读性 和美观度。同时,注意避 免图表误导和过度解读。
05
实验安全与防护
实验室安全规范
实验室准入制度
确保只有经过培训和授权的人员 才能进入实验室,降低意外风险

安全操作规程
制定详细的实验操作步骤和注意 事项,确保实验人员能够正确、
安全地进行实验。
治疗技术
通过基础医学实验技术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 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如基因治疗、细胞治疗等。
预防技术
利用基础医学实验技术对人群进行健康筛查和疾病预防,如疫苗接种 、基因检测等。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交叉融合
随着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发展,基础医学实验技术将与更多领域相 结合,产生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细胞培养与传代
细胞培养基本知识
学习细胞培养的基本概念、原理及培养基 的组成。

动物实验的基本技术方法

动物实验的基本技术方法


2、大鼠的抓取与固定 3、豚鼠的抓取与固定
•4 、 家 兔 的
抓 取 与 固 定
1、2、3均为不正确的抓取方法(1.可损伤两肾, 2.可造成皮下出血,3.可伤两耳),4、5为正确的抓 取方法。颈后部的皮厚可以抓,并用手托兔体。

兔的固定:一般采用台式和马蹄形。四肢用粗 棉绳活结绑住,拉直四肢,将绳绑在兔台四周 的固定木块上,头以固定夹固定或用一根粗棉 绳挑过兔门齿绑在兔台铁柱上;
于全身血容量的10%,短期的反复采血(间隔24h), 每次采血量不宜超过全血量的1%,每周采血8%,其 血红蛋白需数周才能恢复至正常浓度。200g大鼠,按6 %,全血容量12ml,单次采血1.2ml是安全的,反复采 血每次不宜超过0.12ml。
采血对机体的影响

血糖水平、皮质类固醇激素、催乳激素、肾上腺素、 生长激素、胰岛素、血管紧张肽酶原和血清酶类。
常用的编号标记溶液有: ①3%一5%苦味酸溶液,涂染成黄色; ②2%硝酸银溶液,涂染成咖啡色(涂后需光照10 min); ③0.5%中性红或品红溶液,涂染成红色; ④煤焦油酒精溶液,涂染成黑色; ⑤龙胆紫溶液,涂染成紫色。 标记时用标记笔签蘸取上述溶液,在动物体表 不同部位涂上斑点,以示不同号码。

四、实验动物被毛的去除方法
动物的被毛常常因为会影响实验的操作和实验 结果的观察,因此实验中通常 去除或剪短动物 的被毛。去除被毛的方法有四种:剪毛、拔毛、 剃毛和脱毛。 1、剪毛法 一般将动物固定后,用弯头手术剪 紧贴手术者左手绷紧的动物皮肤,依次将所需 实验部位的被毛剪去。可先粗剪,然后再细剪, 不可用手提着动物剪被毛,这样易剪破皮肤。 剪下的毛集中放在一个容器内,不要遗留在手 术台周围,避免注射器等夹毛。

实验中的基本技术和方法

实验中的基本技术和方法

2、实验结果的显示方法 如:
①光合速度—— O2释放量或CO2吸收量或淀粉产生量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②呼吸速度—— O2吸收量或CO2释放量或淀粉减少量 ③原子途径—— 放射性同位表示踪
④细胞液浓度大小—— 质壁分离 ⑤细胞是否死亡—— 质壁分离 ⑥甲状腺激素作用—— 动物耗氧量,发育速度等 ⑧胰岛素作用—— 动物活动状态 ⑨菌量—— 菌落数或亚甲基蓝褪色程度
一、基本技术
1、显微镜使用 2、装片制作 3、研磨过滤 4、纸层析 5、解离
9、探针
10、去雄和套袋
11、摘除和移植
12、注射和饲喂
13、喷洒和涂抹
6、恒温
7、示踪原子
8、生物导弹
二、基本方法
1、化学物质的检测方法 如:
①淀粉—— 碘液 ②还原性糖—— 斐林试剂、班氏试剂 ③ CO2 —— Ca(0H)2溶液或酸碱指示剂 ④乳酸—— PH试纸 ⑤O2 —— 余烬复然 ⑥无O2 —— 火焰熄灭 ⑦蛋白质—— 被蛋白酶分解
⑨线粒体提取—— 细胞匀浆离心
⑩骨的脱钙—— 盐酸溶液
⑦生长激素作用—— 生长速度(体重变化,身高身长变化)
3、实验条件的控制方法
①增加水中氧气—— 泵入空气或吹气或放入绿色植物 ②减少水中氧气—— 容器密封或油膜覆盖或用凉开水 ③除去容器中CO2 —— NaOH溶液 ④除去叶中原有淀粉—— 置于黑暗环境 ⑤除去叶中叶绿素—— 酒精水浴加热 ⑥除去光合对呼吸干扰—— 给植株遮光 ⑦如何得到单色光—— 棱镜色散或薄膜滤光 ⑧血液抗疑—— 加入柠檬酸钠

实验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实验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实验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实验技术是科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通过实验,科学家们能够验证理论假设、获取数据、揭示现象背后的本质,为科学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实验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是科研工作者必须掌握的重要知识,下面将从实验技术的原理出发,逐步展开对实验方法的探讨。

实验技术的基本原理:观察与控制实验技术的基本原理可以总结为"观察与控制"。

观察是实验过程中最基本且重要的一环,只有通过仔细观察,科学家们才能发现规律、揭示问题的本质。

在实验过程中,科学家常常会引入控制变量的方法,以便排除干扰因素,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实验技术的方法:定量与定性实验技术的方法可以分为定量和定性两种。

定量实验侧重于量化、测量结果,通常使用仪器设备来获取准确的数据。

例如,在物理学中,科学家们通过使用经典的牛顿力学实验装置,如劈尖漏斗和马斯顿杆,进行精确的测量,从而获得质量、力和运动的相关数据。

与定量实验不同,定性实验关注的是事物的本质特征,通过观察和描述来揭示现象背后的原理。

在生物学研究中,科学家们常常使用定性实验方法,例如观察细胞结构、生态系统中的物种和群落的相互关系等。

这些实验方法通过描述和解读可见特征,使科学家能够推断出隐藏的规律和机制。

实验技术的具体操作方法除了基本原理和方法,实验技术还包括很多具体的操作方法。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实验技术方法:1. 标定和校准:在进行定量实验之前,科学家们通常会使用标准物质来标定和校准仪器设备,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2. 抽样和重复实验:为了避免偶然误差和随机变异的影响,科学家们通常会进行多次独立的实验,并对结果进行抽样和统计分析。

3. 稳定性与可重复性分析:在进行定量实验时,科学家们经常会关注实验结果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通过分析数据的误差和波动程度,来评估实验的可靠性。

4. 安全操作与风险评估:实验过程中,科学家们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并进行风险评估,以降低实验操作可能带来的危害和风险。

实验室常用实验方法

实验室常用实验方法

实验室常用实验方法实验室是科研工作的重要场所,常用实验方法是科学研究的基础。

在实验室中,科学家们使用各种实验方法来研究和验证理论,探索新的发现。

下面是一些实验室常用的实验方法:1.定量分析方法:定量分析方法是实验室最常用的实验方法之一、这种方法通过测量和计算样品中的物质含量来确定样品中其中一种物质的数量。

常见的定量分析方法包括色谱法、光谱法、电化学分析法等。

2.定性分析方法:定性分析方法用于确定样品中是否存在特定的物质或组分。

这种方法通过观察样品的化学性质、物理性质或反应性来判断物质的存在与否。

常见的定性分析方法包括酸碱中和实验、沉淀反应实验等。

3.分离技术:分离技术是实验室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分离技术通过物质的物理性质的差异来分离混合物中的各个组分。

常见的分离方法有过滤、蒸馏、萃取、结晶等。

4.光谱分析方法:光谱分析方法用于通过物质与光的相互作用来研究物质的结构和性质。

常见的光谱分析方法有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光谱等。

5.培养技术:培养技术用于在实验室中培养和繁殖微生物或细胞。

常见的培养技术包括细菌培养、真菌培养、细胞培养等。

6.PCR技术:PCR(聚合酶链反应)是一种重要的分子生物学技术,用于扩增DNA片段。

PCR在基因工程、疾病诊断和法医学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7.蛋白质电泳:蛋白质电泳是一种分离和分析蛋白质的方法。

它利用电场作用将蛋白质分离成不同的电泳带,用于研究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8.基因分析技术:基因分析技术用于研究生物体的基因组结构和功能。

常见的基因分析技术包括DNA测序、RNA分析、基因表达分析等。

9.核酸杂交:核酸杂交技术用于研究DNA或RNA的序列匹配和互补配对。

它可以用于检测基因突变、确定基因组的变异等。

10.免疫学实验:免疫学实验用于研究免疫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抗原和抗体的相互作用。

常见的免疫学实验包括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免疫组化实验等。

综上所述,实验室常用的实验方法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研究内容。

动物实验的基本技术操作方法

动物实验的基本技术操作方法

动物实验的基本技术操作方法动物实验是一种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也是科学发展和医学进步的必要步骤之一、在进行动物实验时,研究人员需要掌握一系列基本的技术操作方法。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动物实验技术操作方法。

1.动物麻醉操作:动物麻醉是进行动物实验的前提条件,可以减少动物的痛苦和压力,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常用的麻醉方法包括静脉麻醉、吸入麻醉和局部麻醉。

研究人员需要掌握药物的剂量、给药途径和监测动物麻醉深度的方法。

2.动物手术技术:在进行一些复杂的实验时,需要进行动物手术操作。

手术技术操作包括皮肤消毒、手术切口、血管或器官的外露和缝合等。

研究人员需要掌握无菌操作的技巧和手术操作的规范,以确保手术的成功和动物的生存率。

3.器械使用和数据记录:在动物实验中,研究人员需要掌握各种生物学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如离心机、显微镜、血液分析仪等。

同时,需要准确记录实验过程中的数据,包括动物身体指标、实验参数和操作步骤等。

4.体内注射技术:动物实验中常用的一项技术是体内注射,包括静脉注射、皮下注射和腹腔注射等。

研究人员需要掌握注射针头的选择、皮肤局部麻醉的方法和注射位置的确定等。

5.血液采集技术:在一些实验中需要进行动物的血液采集,以获取血液样本进行化验或分析。

血液采集技术包括尾脉、静脉和心脏穿刺等。

研究人员需要掌握相应的采血器具的使用方法,以及合理的采血量和采血速度。

6.器官取材和组织处理技术:在一些器官相关的实验中,需要对动物进行器官取材和组织处理。

器官取材技术包括猝死动物器官取材和活体器官取材。

组织处理技术包括固定处理、包埋和切片等。

研究人员需要掌握无菌操作技术和组织处理的标准流程,以获得有效的实验结果。

7.动物分组和饲养技术:在进行动物实验前,需要对动物进行分组和饲养。

分组技术包括随机分组和对照组的设计等。

饲养技术包括提供适宜的饲料和水源、维持良好的生活环境等。

研究人员需要了解动物的生理特点和各种实验动物的饲养要求,以保证动物的健康状态和实验的可靠性。

毒理实验基本技术

毒理实验基本技术

实验一毒理实验基本技术一、常用实验动物染毒技术在进行毒理学动物实验时要使动物经一定的途径接触毒物,染毒的途径(Route of administration)要依实验目的并结合人类的实际接触方式,毒物的多少及理化性质和具体设备条件等来决定。

食品毒理学中最常用的染毒方式有经消化道染毒(Gastrointestinal tract exposure),在特殊需要时也使用注射染毒。

(一)经消化道染毒方法经消化道染毒方法主要有灌胃法、喂饲法和吞咽胶囊三种。

为防止胃纳充盈影响化合物的吸收及毒性,经消化道染毒要求实验动物空腹。

依动物生活习性的不同,禁食的时间也不同,白天进食的动物(如兔、猫、狗等)可在白天动物进食前给毒,夜间进食的动物(如大鼠、小鼠等)应隔夜禁食。

1 .灌胃法( 1 )大鼠、小鼠及豚鼠灌胃法灌胃针头连接注射器,吸取受试物。

左手抓住动物背部皮肤,将动物固定,要使动物的消化道为自然垂直位。

右手持注射器,针头由动物嘴角插入,沿咽后壁缓缓插入食道。

进针过程应没有阻力,若遇阻力,应调整方向,不要强行进针。

进针后先回抽针芯,如无气泡抽出,并有一定负压,说明位置在胃中,可进药。

否则应重新进针。

一般灌胃针插入深度小鼠约3~4cm,大鼠、豚鼠约4~6cm。

灌胃量小鼠0.2~ l ml,大鼠l~4ml,豚鼠l~5ml。

( 2 )免、猫、狗等较大动物灌胃法通常以胃管或导尿管为灌胃导管。

先将动物固定,保持伸直的体位。

在动物上、下门牙间放一开口器,并固定之。

开口器可用本料或金属制成,梭形,宽度依动物口腔大小而定,中间钻一小孔,以使灌胃导管能通过。

灌胃导管经开口器中心圆孔插入,沿咽后壁经食道插入胃中。

如遇阻力应拔出,稍等片刻后重新插入,不可强行插管,以免造成创伤或误入肺部。

为检查导管插入是否正确,将导管外口通人一盛水的烧杯中,如不发生气泡,即认为在食道中,若不断出现气泡,则可能误人肺内,应拔出重插。

确认插入胃中后,用注射器吸取受试物,经导管注入。

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

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

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分子生物学是现代生物学的重要分支之一,其在疾病预防、治疗和生物科技等方面有广泛应用。

本文将介绍分子生物学实验中常用的技术,并讨论其原理和应用。

一、基本实验技术1. DNA/RNA提取技术DNA/RNA提取是分子生物学实验中的基础技术之一。

DNA/RNA提取的目的是从细胞或组织中提取高质量的DNA或RNA,为其后续检测和研究做好准备。

现在市场上有多种DNA/RNA提取试剂盒,供实验室使用。

通常,提取DNA首先将组织/细胞裂解,然后进行蛋白质沉淀、DNA沉淀、洗涤和重溶等步骤。

而提取RNA则需要防止RNA酶的污染并保护RNA的完整性。

RNA提取常见的方法是直接裂解和三步酚-氯仿法等。

2. PCR技术PCR(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是一种常用的分子生物学技术,用于扩增DNA片段。

PCR反应是在一个热循环下进行的,包括退火、结合和扩增阶段。

其中,退火温度用于将引物与靶DNA结合,获得高特异性;扩增阶段用于扩增目标DNA片段,通常在72℃左右进行。

PCR技术广泛应用于疾病的诊断、基因多态性分析、DNA指纹鉴定和基因工程等方面。

对于基因工程,PCR技术在基因克隆、定量PCR、mutagenesis、突变扫描和芯片检测等方面也有重要应用。

3. 转染技术转染技术是指将外源基因或其他化合物转入目标细胞中的技术。

常用的转染方法包括:病毒介导的转染、电穿孔、化学转染及基于脂质体的转染等。

转染技术在基因治疗、模型建立、基因表达分析、药物筛选和基因敲除等方面都有广泛应用。

二、高级实验技术1. 基因测序技术基因测序是分子生物学中应用最广泛的技术之一,用于确定DNA序列。

常用的基因测序技术包括Sanger测序和新一代测序(NGS)技术。

Sanger测序是一种传统的测序技术,通过DNA聚合酶、DNA模板、引物和ddNTPs(二脱氧核苷三磷酸)来扩增和定序DNA。

此外,NGS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平行测序,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DNA样本进行重复测序,得到高质量的DNA序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F
TUNEL
五 细胞功能实验
细胞增殖检测 细胞生长曲线是测定细胞绝对生长数的常用方法,也是判 定细胞活力的重要指标,是培养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基本参 数之一。可用于研究与细胞增殖相关基因及细胞毒性实验 等。 MTS原理为淡黄色的物质被细胞生物还原为一种可溶性的 有色产物,利用分光光度计检测490nm处吸光值来反应细胞 的增殖与细胞活性。颜色越深,OD值越大,细胞相对数量 越多,细胞相对活力越高。 区别: MTS检测相对细胞数量与相对细胞活力(OD值与细胞数量 间为对数关系且与细胞活力共同影响OD值)。 生长曲线检测绝对细胞数量,及死活,但对细胞活性如何 无法得知。
载体构建将编码某一多肽或蛋白质的基因(外源基因)组 装到细菌质粒(质粒是细菌染色体外的双链环状DNA分子) 中,再将重组质粒转入大肠杆菌,这样重组质粒就随大肠 杆菌的增殖而复制,从而克隆基因或表达出外源基因编码 的相应多肽或蛋白质。
目的基因的获得 目的基因与载体的连接 重组DNA分子导入受体细胞
筛选出含重组DNA分子的受体细胞克隆 克隆基因、克隆基因的表达
流式检测细胞凋亡 Annexin V/PI双染法,在凋亡细胞的形态学改变中,胞
膜的改变是最早的。在细胞凋亡早期,细胞膜内侧磷脂 酰丝氨酸(PS)从细胞膜内层翻转,暴露在凋亡细胞表 面,构成早期凋亡的重要生化特征, Annexin V是一种 分子量为 35~36kD的Ca2+依赖性磷脂结合蛋白,与磷脂 酰丝氨酸有高度亲和力,故可通过细胞外侧暴露的磷脂 酰丝氨酸检测凋亡早期细胞,PI是一种核酸染料,它不 能透过完整的细胞膜, PI拒染活细胞和早期凋亡细胞, 但对凋亡中晚期的细胞和死细胞,PI能够透过细胞膜而 使细胞核染红。因此将 Annexin V与PI匹配使用,就可 以将处于不同凋亡时期的细胞区分开来。
慢病毒稳定细胞株构建 慢病毒载体(Lentiviral vector, LVs)是在 HIV-1病毒基 础上改造而成的病毒载体系统,它能高效将目的基因 (或 RNAi)导入动物和人的原代细胞或细胞系。
转染,是将外源性基因导入细胞内的一种专门技术。可通 过转染干扰片段或过表达质粒,研究基因的作用。
划痕愈合实验比较细胞的侧向运动能力,Transwell迁移实 验比较细胞纵向运动及变形能力。
Transwell小室
细胞划痕愈合
Transwell迁移
细胞侵袭能力检测 Transwell 侵袭实验,与Transwell迁移实验不同的是,侵袭实 验上室侧铺上一层基质胶,用以模仿体内细胞外基质,细胞 欲进入下室,先要分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将基质胶 降解,方可通过聚碳酸酯膜。主要模拟细胞分泌金属蛋白酶 消化细胞外基质。侵袭实验比较细胞分泌基质金属蛋白酶, 破坏细胞外基质并向其他组织转移的能力。
流式检测细胞周期
流式检测细胞凋亡
谢谢!
• 绝对定量(Absolute Quantification,AQ) 病原体检测 转基因食品检测 基因表达研究 • 相对定量(Relative Quantification,RQ) 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 药物疗效考核 耐药性研究
引物设计 RNA提取
RNA逆转录 QPCR检测 数据处理
染色质免疫共沉淀(Chromtin Immuno Precipitation, CHIP)是目前唯一研究体内 DNA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方 法。它的基本原理是在活细胞状态下固定蛋白质-DNA复 合物,并将其随机切断为一定长度范围内的染色质小片 段,然后通过免疫学方法沉淀此复合体,特异性地富集 目的蛋白结合的 DNA片段,通过对目的片断的纯化与检 测,从而获得蛋白质与 DNA 相互作用的信息。 研究DNA 甲基化 检测已知蛋白的靶基因 组蛋白修饰 染色质结构 转录因子的协同结合
CHIP实验技术流程图
三 蛋白表达与功能分析
蛋白免疫印迹( Western Blot) 是将电泳分离后的细 胞或组织总蛋白质从凝胶转移到固相支持物NC膜 或PVDF 膜上,然后用特异性抗体检测某特定抗原 的一种蛋白质检测技术。
该技术广泛应用于检测蛋白水平的表达。
四 病理验
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是利用抗原与 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通过化学反应使标记抗体的显色剂 (荧光素、酶、金属离子、同位素)显色来确定组织细胞内 抗原(多肽和蛋白质),进行定位及相对定量研究的一种技 术。能将目地抗原的表位及表达量直观的呈现出来 。 免疫荧光(Immunofluorescence,IF)是根据抗原抗体反应的原 理,先将已知的抗原或抗体标记上荧光素制成荧光标记物, 再用这种荧光抗体(或抗原)作为分子探针检查细胞或组织 内的相应抗原(或抗体)。可以采用不同激发波长的荧光二 抗标记不同的目的蛋白,同时观察两种蛋白的表达及共定位 情况。
Transwell侵袭
六 流式细胞术
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 FCM)一种在液流系统中快 速测定单个细胞或细胞器的生物学性质,并把特定的细胞或 细胞器从群体中加以分类收集的技术。 流式检测细胞周期 PI,即碘化丙锭,可以与细胞内 DNA 和 RNA 结合,采用 RNA 抑制剂将RNA 消化后,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到的与 DNA 结合的 PI 的荧光强度直接反映了细胞内 DNA 含量的 多少。由于细胞周期各时相的 DNA 含量不同,通常正常细 胞 G1/G0 期具有二倍体细胞的 DNA 含量(2N),而 G2/M 期 具有四倍体细胞的 DNA 含量(4N),而 S 期的 DNA 含量介 于二倍体和四倍体之间。因此,通过流式细胞术PI染色法对 细胞内 DNA含量进行检测时,可以了解不同细胞周期各细 胞亚群比例。由于晚期凋亡细胞 DNA断裂形成亚二倍体峰, 因此可同时检测凋亡。
TUNEL细胞在发生凋亡时,会激活一些 DNA内切酶,这些 内切酶会切断核小体间的基因组DNA。基因组 DNA断裂时, 暴露的 3’-OH可以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的催化下加上荧 光素标记的 dUTP,从而可以通过荧光显微镜或流式细胞仪 进行检测。是分子生物学与细胞形态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 完整的单个凋亡细胞核或凋亡小体进行原位染色,能准确反映 细胞凋亡的形态特征。
原位杂交(ISH)基本原理是利用核酸分子单链之间有互补 的碱基序列,将有放射性或非放射性的外源核酸(即探针)与 组织、细胞或染色体上待测 DNA或RNA互补配对,结合成 专一的核酸杂交分子,经一定的检测手段将待测核酸在组织、 细胞或染色体上的位置显示出来。可确定组织中目的核酸的 表达位置和表达量。
IHC
细胞生长曲线
MTS
细胞迁移能力检测 细胞划痕愈合实验是测定细胞迁移运动与修复能力的方法, 类似体外伤口愈合模型,在体外培养皿或平板培养的单层 贴壁细胞上,用微量枪头或其它硬物在细胞生长的中央区 域划线,去除中央部分的细胞,然后继续培养细胞至实验 设定的时间,取出细胞培养板,观察周边细胞是否生长 (修复)至中央划痕区,以此判断细胞的生长迁移能力。 Transwell 迁移实验在 Transwell 小室上室种细胞,下室加 入 FBS 或某些特定的趋化因子,细胞会向营养成分高的下 室跑,计数进入下室的细胞量可反映细胞的迁移能力。
基本实验技术
一 分子克隆 二 基因表达与调控 三 蛋白表达与功能分析 四 免疫组织化学 五 细胞功能实验
六 流式细胞技术
一 分子克隆
分子克隆指按照人的意愿,在体外将某种生物的DNA片断 插入到载体(质粒、病毒等)中,形成遗传物质的新组合--重组DNA分子(重组子),然后将重组子转移到宿主细 胞中进行复制或表达,即对DNA分子进行克隆,以获得该 DNA分子的大量拷贝。
siRNA转染在一周内有效,需要马上进行功能实验。但转 染效率受细胞类型及细胞状态影响,对于难以转染的细胞, 建议用慢病毒构建稳定细胞株再进行后续实验,比如神经 元细胞、干细胞。
二 基因表达与调控
实时定量 PCR (Real - 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Reaction) 是在经典 PCR技术基础上,通过在 PCR 反应体系中加入荧光基团,利用特定仪器检测荧 光信号积累的强弱,进而实时监测每一轮 PCR 反应产 物,并对与其产物量呈正相关的初始模板进行定量分 析的技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