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和管理现状调查方案(2020年版)

合集下载

传染病报告管理检查方案(3篇)

传染病报告管理检查方案(3篇)

传染病报告管理检查方案一、目的(一)评价各区县疾病控制机构、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法定传染病报告和管理质量。

(二)发现法定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法,为传染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二、对象各区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下简称疾控中心)、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

三、方法(一)市级检查由___市卫生计生委___,___市疾控中心实施。

每年至少一次。

(二)区县级检查由区县卫生计生委(卫生局)___,各区县疾控中心实施。

每年至少二次。

四、内容(一)区县疾控中心1、传染病网络直报质量督导检查开展情况要求一年内开展两次,(上下半年各一次)检查,并完成检查任务。

对检查中发现问题的单位再次进行督导。

2、传染病网络直报管理(1)每月对本区县网络报告质量至少评价一次。

(2)网络直报系统个案监控管理。

(3)网络直报系统聚集/暴发监测。

3、网络信息的分析利用要求每年有___期月分析,___期年分析,___期预测预报分析。

4、传染病报告管理及网络直报相关技术培训5、完善网络直报设备配置。

(二)医疗卫生机构1、医院传染病报告管理2.传染病报告质量(1)评价指标。

传染病纸质卡片报告率、医生填写卡片及时率、医生填写卡片完整率、医生填写卡片准确率、网络报告率、网络报告及时率、网络报告准确率和网络报告信息一致率。

(2)未查出传染病登记的医疗机构评价方法,查完该院所有的门诊日志,它与挂号量(或处方签)的符合率小于___%者,视为不合格,不得分;大于或等于___%者得___分。

传染病报告管理检查方案(2)传染病是指由微生物、病毒、寄生虫等引起的具有传染性的疾病。

传染病的爆发和流行常常会给社会带来巨大的健康和经济负担,因此,对传染病的管理和检查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是一个关于____年传染病报告管理检查方案的详细介绍。

1. 管理框架建立一个完善的传染病报告管理框架是确保传染病信息及时、准确、全面流通的关键。

该框架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制定并落实传染病报告管理的法律法规,明确相关的责任和义务;- 建立统一的数据采集和报告机制,确保传染病信息的及时报告和有效传输;- 创建一个全面的传染病信息数据库,用于存储、分析和分享传染病数据;- 加强对传染病报告工作的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和管理现状调查方案(2016年)

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和管理现状调查方案(2016年)

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和管理现状调查方案(2016年)为推进各地落实《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2015年)》要求,进一步提高传染病报告质量,掌握2016年全国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和管理现状,在往年全国传染病网络直报报告质量调查研究及针对发现问题进行的各项专题调查的基础上,特制定本方案。

一、调查目的(一)了解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和管理现状,对全国法定传染病报告率进行评估;(二)评价全国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法定传染病诊断与报告管理履职、制度落实等情况;(三)了解法定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制订下一阶段规划提供参考。

二、调查对象和程序(一)调查对象。

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疾控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维护的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城市社区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

(二)调查程序。

采用分层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由省级卫生计生委组织开展现场调查与评估。

各省份组织开展自查的总样本量、抽样地市数、县区数、乡镇数、各级医疗卫生机构数,以及每家医疗机构的样本量均不得少于2015年调查抽样的数量,可根据实际情况扩充地区数和机构数。

三、调查内容和方法根据调查内容不同,综合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其中定量为主,定性为辅。

(一)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质量调查。

主要采用定量调查方法,获取法定传染病报告率、报告及时率、报告卡填写完整率、报告卡填写准确率、报告卡与网络报告信息一致率、报告卡有效证件号填写率指标。

具体内容和方法如下:1.查阅原始诊疗登记。

(1)查阅2016年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本的登记记录,抄录初步诊断为法定传染病的病历信息,填写附件1。

被查医疗机构使用电子病历时,则通过电子病历管理系统查阅电子病历信息。

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抄录门诊日志数量占抽查病例数的70%,出入院登记占30%;乡镇卫生院和社区服务中心查阅全部门诊日志。

抽查的病例应当包括本年度不同月份的病例,县级以上医疗机构查阅同一个病种原则上不能超过抽查病例数的50%。

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2015年版)

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2015年版)

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标准(2015年版)根据传染病防控工作的新形势,为进一步加强全国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工作,提高报告质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标准。

一、组织机构职责遵循分级负责、属地管理的原则,各有关部门与机构在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工作中履行以下职责:(一)卫生计生行政部门。

负责本辖区内传染病信息报告工作的管理。

1.负责本辖区内传染病信息报告工作的管理,建设和完善本辖区内传染病信息网络报告系统,并为系统正常运行提供保障条件。

2.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本辖区的具体情况,组织制定传染病信息报告工作实施方案,落实传染病信息报告工作。

3.定期组织开展对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等工作监督检查。

4.国家卫生计生委及省级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根据全国或各省〔区、市〕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需要,可调整传染病监测报告病种和内容。

〔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负责本辖区内传染病信息报告工作的业务指导和技术支持。

1.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1〕负责全国传染病信息报告业务管理、技术培训和工作指导,协助国家卫生计生委制定相关标准、技术标准和指导方案等。

〔2〕负责全国传染病信息的收集、分析、报告和反馈,预测重大传染病发生、流行趋势,开展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质量评价。

〔3〕动态监视全国传染病报告信息,对疫情变化态势进行分析,及时分析报告异常情况或甲类及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疫情。

〔4〕负责国家信息报告网络系统的规划、建设、维护和应用性能的改良与完善,并为省级相关系统建设提供技术支持。

〔5〕负责对全国传染病信息报告数据备份,确保数据安全。

〔6〕开展全国传染病信息报告的考核和评估。

2.地方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1〕负责本辖区的传染病信息报告业务管理、技术培训和工作指导,实施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标准和相关方案,建立健全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组织和制度。

〔2〕负责本辖区的传染病信息的收集、分析、报告和反馈,预测传染病发生、流行趋势,开展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质量评价。

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和质量管理

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和质量管理

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和质量管理法定传染病报告是指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等单位在发现或诊断出某种传染病时, 按照国家规定的报告制度, 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的行为。

法定传染病报告是保障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要措施, 对于及时发现、控制和防止传染病的流行具有重要意义。

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是指报告内容的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和规范性等方面的综合表现。

保证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的关键在于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是指通过制定、实施、监督和改进各项管理措施, 以达到提高工作质量、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工作成本、提高客户满意度等目的的一种管理方法。

在法定传染病报告中, 质量管理的具体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制定规范的报告流程和标准化的报告格式。

规范的报告流程和标准化的报告格式可以保证报告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避免漏报、误报等情况的发生。

二、加强对报告人员的培训和管理。

对报告人员进行培训, 提高其对传染病报告制度的认识和理解, 加强对其工作的监督和管理, 确保报告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三、建立健全的信息管理系统。

建立健全的信息管理系统, 可以实现对报告数据的及时收集、整理、分析和反馈, 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四、加强对报告数据的质量监控和评估。

通过对报告数据的质量监控和评估, 及时发现和纠正数据错误和不合理之处, 提高报告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五、加强与其他部门的协作和沟通。

加强与医疗机构、实验室、公安机关等部门的协作和沟通, 及时获取相关信息, 加强对传染病的监测和控制。

保证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的关键在于质量管理。

只有通过制定规范的报告流程和标准化的报告格式, 加强对报告人员的培训和管理, 建立健全的信息管理系统, 加强对报告数据的质量监控和评估, 加强与其他部门的协作和沟通等措施, 才能保证法定传染病报告的质量和及时性, 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与管理现状调查情况ppt课件

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与管理现状调查情况ppt课件

县级以上医 疗机构总数
183 27 42 9 32 22 61 27 47 26 79 51 21 30 43 25 45 11 26 44 28 879
标准编码系 统中维护机
构数
167 27 42 9 32 22 61 27 26 26 51 41 19 30 35 21 41 11 26 28 24 766
18
广东省第三季度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信息报 告质量综合评价
排序 地区 传染病诊疗机构网络正常运行率(%)及时报告率(%)及时审核率(%) 重卡率(%) 综合率(%)
1 广东省
99.96
99.77
99.79 0.002 99.88
2
广州市
100
99.99
99.98 0.002 99.99
3
韶关市
100
医院
清远市人民医院 清远市中医院 清新区太平镇卫生院 清新区龙颈镇卫生院 江门市人民医院 台山市人民医院 恩平市圣堂镇中心卫生院
恩平市江南中心卫生院 台山市广海镇中心卫生院 韶关市粤北人民医院 南雄县人民医院 乳源县人民医院 南雄县湖口镇卫生院 南雄县珠玑巷卫生院 乳源县乳城镇卫生院
中山市人民医院 三乡医院 珠海市人民医院 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 遵义医学院附属第五医院 高新区开发区人民医院 横琴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斗门镇中心卫生院 金湾平沙医院 金湾红旗医院
0 99.35
16
阳江市
98.82
99.86
99.57
0 99.52
17
清远市
100
99.73
99.92
0
99.9
18
东莞市
100
99.94
99.99

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与管理现状自查报告

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与管理现状自查报告

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与管理现状自查报告一、前言传染病报告是传染病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预防、控制和消灭传染病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各级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基层组织应当依法履行传染病报告义务,确保报告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为了提高我国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加强传染病管理,我们开展了本次自查工作,对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与管理现状进行分析和评估。

二、自查内容1. 传染病报告制度建设情况本次自查发现,各级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基层组织均能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建立健全传染病报告制度,明确传染病报告的范围、程序、责任主体和报告时限等要求。

同时,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加强对传染病报告制度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工作人员对传染病报告制度的认识和遵守程度。

2. 传染病报告准确性自查结果显示,传染病报告的准确性总体较好。

各级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基层组织在报告传染病时,能严格按照规定的要求进行诊断和报告,确保报告信息的真实、准确和完整。

但仍有部分单位在报告过程中存在诊断不准确、报告信息不完整等问题,需要加强培训和指导。

3. 传染病报告及时性自查发现,传染病报告的及时性得到了明显提高。

各级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基层组织能够在规定时限内报告传染病,确保疫情信息的及时传递。

然而,部分单位在报告过程中仍存在延误报告的现象,需要进一步加强对报告时限的监控和提醒。

4. 传染病报告完整性自查表明,传染病报告的完整性较好。

各级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基层组织在报告传染病时,能按照规定的报告内容进行报告,包括患者基本信息、病例特征、实验室检测结果等。

但仍有个别单位在报告过程中遗漏部分报告内容,需要进一步强化报告要求的宣传和培训。

5. 传染病报告质量管理自查发现,各级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基层组织能够按照国家相关要求,开展传染病报告质量管理工作。

通过内部审核、数据核对、定期评估等方式,不断提高传染病报告质量。

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和管理现状调查方案

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和管理现状调查方案

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和管理现状调查方案调查目的:本调查的目的是评估当前法定传染病报告的质量和管理现状,以提出改进和优化传染病报告系统的建议。

调查对象:本调查将针对相关的卫生部门、医疗机构、疾控中心以及其他与传染病报告相关的机构进行调查。

调查内容:1. 传染病报告的质量评估:- 调查报告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包括报告的内容是否具备必要的基本信息,如患者的个人信息、病情描述、疾病类型等。

- 调查报告的时效性,包括报告的提交是否及时进行,以及是否按时更新和反馈相关的调查结果。

- 调查报告的一致性和标准化程度,包括是否按照确定的报告格式和标准进行填写,以及是否存在统一的标准。

2. 传染病报告的管理现状评估:- 调查相关机构的传染病报告流程和管理措施,包括报告的收集、整理、存储和分析等过程,以及是否存在相关的质量控制和监督机制。

- 调查相关机构对传染病报告的培训和指导情况,包括对报告人员的培训内容和频度,以及是否提供相关的指导文件和技术支持。

- 调查相关机构的数据共享和交流情况,包括是否建立了信息共享平台或数据库,以及是否存在跨部门或跨机构的数据交流机制。

调查方法:1. 文献调研:- 收集和研究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了解传染病报告的基本要求和管理规定。

- 阅读已有的研究报告、调查问卷和相关的学术文章,了解已有的研究成果和观点。

2. 问卷调查:- 设计合适的问卷,包括开放性问题和闭合性问题,以获取相关机构和个人关于传染病报告质量和管理现状的意见和体会。

- 根据调查对象的情况,选择合适的调查方式,如在线问卷、纸质问卷或面对面访谈等。

3. 实地调查:- 到相关机构现场进行观察和记录,了解传染病报告的实际操作流程和管理措施。

- 与相关机构的工作人员进行深入交流和访谈,了解他们对传染病报告的看法和体会。

数据分析:根据收集到的问卷调查和实地调查的数据,对传染病报告的质量和管理现状进行分析和比较。

可以使用统计分析方法,如频率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等,来对数据进行整理和解读。

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和管理现状调查方案范文

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和管理现状调查方案范文

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和管理现状调查方案背景传染病是对人类健康和社会安全产生威胁的一类疾病。

为了及时发现和控制传染病的扩散,各国都开展了法定传染病报告制度。

在该制度下,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公共卫生部门必须向相关部门报告出现在法定报告疾病名单中的病例。

然而,由于不同地区的病例诊断、报告和管理水平不同,导致了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和管理现状存在差异。

因此,为了了解我国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和管理现状,制定相关对策和措施,本文提出了一份调查方案。

目的本调查的目的是深入了解我国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和管理现状,为相关部门提供参考和建议,确保及时发现和控制传染病的扩散,保障人民健康和社会安全。

调查对象本调查的对象是我国各个省份的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公共卫生部门。

调查内容本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法定传染病报告制度:1.1 不同省份的法定传染病报告疾病名单和报告制度有哪些差别?1.2 各省份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公共卫生部门是否有完善的法定传染病报告制度,是否能确保及时、准确、完整地报告?1.3 各省份是否存在漏报或误报的情况?导致漏报或误报的原因是什么?2.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2.1 各省份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如何?有哪些方面需要改进?2.2 各省份的报告数据是否真实可靠?有没有造假情况?2.3 各省份是否存在报告不规范或报告内容不完整的情况?3.法定传染病报告管理:3.1 各省份法定传染病报告管理机制如何?是否存在不合理或滞后的情况?3.2 各省份是否对报告机构的人员进行培训以确保他们能够规范地进行法定传染病报告?3.3 各省份是否建立预警机制以及相关控制措施?如果有,其效果如何?调查方法本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主要包括在线问卷和纸质问卷。

在线问卷主要针对公共卫生部门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使用问卷星等在线调查平台进行填写;纸质问卷主要针对医院,由负责人将问卷发放给各科室,并由科室负责人进行填写。

数据处理和分析本调查的数据将通过SPSS等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主要采用描述性统计、卡方检验、t检验等方法进行数据分析和比较。

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报告及管理工作考核方案

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报告及管理工作考核方案

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报告及管理工作考核方案一、背景传染病是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的疾病,及时、准确、完整的传染病报告对于预防、控制和消灭传染病具有重要意义。

医疗机构作为传染病报告的第一责任人,承担着重要的法定义务。

我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医疗机构必须依法报告传染病,并对传染病进行管理工作。

为了提高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和管理的质量,保障公共卫生安全,制定本考核方案。

二、考核目的1. 检验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和管理工作的实施情况,查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2. 促进医疗机构依法履行传染病报告义务,提高报告质量和及时性;3. 加强医疗机构传染病管理工作,提高防控能力;4. 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政策措施提供依据。

三、考核对象本考核方案适用于全国范围内所有医疗机构,包括综合医院、专科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卫生院、疗养院、门诊部、诊所(医务室)等。

四、考核内容1. 传染病报告(1)报告制度:医疗机构是否制定传染病报告制度,并落实到位;(2)报告流程:传染病报告的流程是否规范,是否存在漏洞;(3)报告质量:传染病报告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及时性;(4)报告培训:医疗机构是否对从业人员进行传染病报告培训,提高报告能力。

2. 传染病管理(1)管理制度:医疗机构是否制定传染病管理制度,并落实到位;(2)防控设施:医疗机构是否配备必要的防控设施,如隔离室、消毒设备等;(3)防控措施:医疗机构是否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预防传染病的传播;(4)应急处置:医疗机构是否制定传染病应急预案,并开展应急演练。

五、考核方法1. 现场查看:考核组实地查看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和管理工作的实施情况,包括查阅相关文件、资料、记录等;2. 访谈调查:考核组与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进行访谈,了解传染病报告和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3. 抽样检查:考核组对医疗机构报告的传染病病例进行抽样检查,评估报告质量;4. 满意度调查:考核组对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和管理工作的满意度进行调查,了解患者和从业人员的意见和建议。

国家卫生计生委疾控局关于开展2016年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和管理现状调查的通知

国家卫生计生委疾控局关于开展2016年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和管理现状调查的通知

国家卫生计生委疾控局关于开展2016年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和管理现状调查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已撤销)
•【公布日期】2016.12.12
•【文号】国卫疾控传防便函〔2016〕180号
•【施行日期】2016.12.12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传染病防控
正文
国家卫生计生委疾控局关于开展2016年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
和管理现状调查的通知
国卫疾控传防便函〔2016〕180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计生委疾控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疾控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为推进各地落实《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2015年)》要求,进一步提高传染病报告质量,我局组织制定了《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和管理现状调查方案(2016年)》(可从疾病防控业务频道下载)。

请你单位按照方案要求,组织开展2016年全国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和管理现状调查,并于2017年1月10日前将调查结果反馈我局。

联系人:刘清联系电话:************
传真:************邮件地址:**************
附件: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和管理现状调查方案
国家卫生计生委疾控局2016年12月12日。

2024年传染病报告管理检查方案

2024年传染病报告管理检查方案

2024年传染病报告管理检查方案一、引言传染病是全球公共卫生领域的重要问题,对人类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为了有效防控传染病的传播,需要建立科学、高效的传染病报告管理检查方案。

本文旨在探讨2024年传染病报告管理检查方案,以期提高传染病报告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为传染病防控提供有力支撑。

二、建立信息化系统1. 构建传染病报告管理信息化系统,实现全面、即时的传染病信息监测和报告。

2. 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对传染病数据进行自动分析和预测,帮助科研人员和决策者制定科学的防控策略。

三、优化报告流程1. 确定传染病报告的责任主体,明确每个环节的责任与义务。

2. 简化传染病报告的流程,减少报告环节,提高报告的效率。

3. 建立传染病报告的联防联控机制,促进相关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作。

四、加强监督检查1. 加强对传染病报告的监督检查,确保报告的真实准确。

2. 建立传染病报告质量评估体系,对不合格报告予以处罚和纠正。

3. 加强对医疗机构、检验机构和疾控中心等相关机构的监督,确保他们履行传染病报告的义务。

五、开展培训和宣传1. 组织培训班和研讨会,提高医务人员、疾控人员和相关管理人员的传染病报告意识和技能。

2. 制作宣传资料,加强对公众的传染病报告知识宣传,提高公众的报告意识和参与度。

3. 加强与媒体合作,积极向社会发布传染病报告的相关信息,增强社会的关注和支持。

六、加强国际合作1. 加强与国际组织和其他国家的交流与合作,分享经验和技术,共同提高传染病报告管理的水平。

2. 参与国际传染病报告的标准化工作,提高传染病报告的国际化水平。

3. 积极参与国际疫苗合作与信息交换,提高疫苗的研发和使用效果。

七、加强科研力量支撑1. 增加对传染病报告管理的科研投入,加强传染病报告的技术创新和应用研究。

2. 建立传染病报告的科研团队,培养和吸引优秀的科研人才,提高传染病报告管理的科学性和专业性。

八、总结与展望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传染病报告管理检查方案将会不断完善和优化。

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与管理现状自查报告

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与管理现状自查报告

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与管理现状自查报告尊敬的相关部门领导:根据贵司要求,本报告是关于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与管理现状的自查报告。

在本次自查中,我将对传染病报告的质量与管理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估,并提出改进建议。

以下是详细内容:一、引言随着全球人口流动的加剧以及国际交往的频繁,传染病的防控显得尤为重要。

准确报告传染病疫情是保障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要环节,传染病报告质量与管理直接影响着防疫工作的精准性和时效性。

二、传染病报告质量问题分析1. 不准确的报告数据:在实际工作中,个别单位或个人报告不准确、不全面,导致数据失真。

2. 报告滞后的问题:某些传染病报告存在滞后现象,影响及时控制和应对策略的制定。

3. 报告数据覆盖率不高:部分地区或群体的传染病报告覆盖率较低,难以全面掌握疫情动态。

4. 缺乏统一的报告标准:各地区、不同单位之间报告标准不统一,给数据汇总和分析带来困难。

三、传染病报告管理问题分析1. 报告责任认定模糊:在一些单位和个人,没有清晰的责任认定,导致责任的逃避和推诿。

2. 缺乏定期培训和专业知识更新:传染病报告涉及专业知识,一些工作人员对报告标准和要求不够了解。

3. 信息共享不畅:在多个部门之间,信息共享与传递存在问题,影响疫情的快速响应。

四、改进措施1. 健全报告机制:完善传染病报告的流程和标准,明确报告的职责、流程和要求。

2. 强化培训:加强对相关工作人员的传染病报告培训,提高其专业素养和责任意识。

3. 推进信息共享:加强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沟通,建立有效的信息传递机制。

4. 加强监督与管理:建立健全的监督与管理机制,确保报告工作的有效实施和监督。

五、总结与展望传染病报告质量与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只有加强质量自查和管理,才能更好地掌握传染病疫情动态,及时制定应对策略,最大程度降低疫情对社会和人民群众的影响。

希望贵司能够重视并及时改进传染病报告的质量与管理,为公众提供更安全、更可靠的公共卫生服务。

法定传染病报告自查和整改情况

法定传染病报告自查和整改情况

法定传染病报告自查和整改情况一、自查情况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为进一步提高我国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我们单位于2023年开展了一次法定传染病报告自查工作。

本次自查旨在梳理现有传染病报告工作流程,查找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从而加强传染病报告管理,提高报告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自查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传染病报告组织架构:检查是否有专门的传染病报告组织机构,以及相关人员的职责是否明确。

2. 传染病报告制度:查阅单位内部的传染病报告制度,评估其完整性、可操作性以及执行情况。

3. 传染病报告流程:审查传染病报告的起始环节、报告途径、审核审批环节以及信息反馈环节,确保各个环节的准确性和高效性。

4. 传染病报告培训与宣传:评估单位对传染病报告相关法律法规及报告技能的培训和宣传工作,确保相关人员充分了解传染病报告的重要性和方法。

5. 传染病报告质量控制:检查单位是否有对传染病报告质量进行控制的相关措施,包括报告的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等方面。

6. 传染病报告数据利用:评估单位对传染病报告数据的利用情况,包括对传染病流行趋势的分析、预测和预警等方面。

二、存在的问题通过自查,我们发现存在以下几个主要问题:1. 传染病报告组织架构不健全:部分单位缺乏专门的传染病报告组织机构,或者相关人员的职责分工不明确,导致传染病报告工作难以有效开展。

2. 传染病报告制度不完善:部分单位内部的传染病报告制度不完整,缺乏可操作性,或者制度执行力度不够,影响了报告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3. 传染病报告流程不规范:部分单位的传染病报告流程存在问题,如报告途径不畅通、审核审批环节繁琐等,导致报告效率低下。

4. 传染病报告培训与宣传不足:部分单位对传染病报告相关法律法规及报告技能的培训和宣传工作不够,导致相关人员对传染病报告的重要性和方法了解不足。

5. 传染病报告质量控制措施不到位:部分单位缺乏对传染病报告质量进行控制的相关措施,导致报告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等方面存在问题。

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和管理现状调查方案

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和管理现状调查方案

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和管理现状调查方案为了解“十二五”终期全国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和管理现状,特别是了解《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国发〔2012〕57号)提出的法定传染病报告率指标完成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调查目的(一)了解全国法定传染病报告率;(二)了解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和管理现状;(三)评价全国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法定传染病报告管理履职、制度落实等情况;(四)了解法定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制订下一阶段规划提供参考。

二、调查对象和程序(一)调查对象。

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疾控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维护的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城市社区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

(二)调查程序。

1.省级自查。

采用分层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分层抽样调查样本分配见附表1),由省级卫生计生委组织开展现场调查与评估。

各省份组织开展自查的总样本量、抽样地市数、县区数、乡镇数、各级医疗卫生机构数,以及每家医疗机构的样本量均不得少于规定的数量,可根据实际情况扩充地区数和机构数。

2.国家抽查。

在各省级自查基础上,国家卫生计生委组织对各省(区、市)的自查数据及材料进行审核,并抽取东、中、西部地区的部分省份开展现场抽查。

三、调查内容和方法根据调查内容不同,综合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其中定量为主,定性为辅。

(一)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质量调查。

主要采用定量调查方法,获取法定传染病报告率、报告及时率、报告卡填写完整率、报告卡填写准确率、报告卡与网络报告信息一致率指标。

具体内容和方法如下:1.查阅原始诊疗登记。

(1)查阅2015年1-6月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本的登记记录,抄录初步诊断为法定传染病的病历信息,填写附表2。

被查医疗机构使用电子病历时,则通过电子病历管理系统查阅电子病历信息。

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抄录门诊日志数量占抽查病例数的70%,出入院登记占30%;乡镇卫生院和社区服务中心查阅全部门诊日志。

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与管理现状自查报告

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与管理现状自查报告

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与管理现状自查报告一、督查内容和方法(一)督查范围。

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家县级医疗机构、4家乡镇卫生院。

(二)调查内容。

1.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

2.法定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现状。

(三)自查实施。

自市疾控中心下发了《关于开展安庆市2020年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和管理现状的通知》,由县卫生健康委疾控办组织县疾控中心组成调查组,严格按照《安徽省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和管理现状调查方案(2017年版)》进行自查。

二、自查结果(一)基本情况。

此次共督查了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家县级医院,4家乡镇卫生院。

(二)传染病疫情报告质量。

1.法定传染病报告率。

实查病例登记数442例,网络报告病例440例,报告率99.55%。

2.法定传染病报告及时率。

网络报告病例440例,报告及时440例,报告及时率100%。

3.纸质(电子)传染病报告卡填写完整率。

实查纸质报告卡135张,纸质传染病报告卡的必填字段信息填写完整135张,纸质传染病报告卡填写完整率100%。

4.纸质报告卡填写准确率。

实查填写完整的纸质报告卡135张,同时与门诊或住院登记信息一致,填写字迹清晰且无明显逻辑错误,无涂改的传染病报告卡135张,纸质传染病报告卡填写准确率100%。

5.网络报告信息一致率。

实查纸质报告卡135张,与网络直报信息系统中电子卡必填信息完全相符的135张,网络报告信息一致率100%。

6.报告卡有效证件号填写完整率。

实查纸质报告卡135张,身份证号填写完整135张,报告卡有效证件号填写完整率100%。

(三)法定传染病报告管理。

1.疾控机构。

(1)辖区传染病常规监测管理工作情况。

每日做好传染病报告卡实时监测审核记录,每日至少4次以上,记录完整;建立了异常信息的快速反应机制与流程,并能有效付诸实施;针对传染病报告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开展传染病报告质量指导,每月至少开展1次传染病报告质量评估;1-11月份传染病报告报告质量评价综合率均值为100%。

河北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和管理现状调查方案

河北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和管理现状调查方案

河北省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和管理现状调查方案(2017年版)为进一步掌握全省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法定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情况,促进报告质量稳步提高,特制定本方案。

一、调查目的(一)了解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和管理现状,对全省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进行评估。

(二)评价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法定传染病诊断与报告管理履职、制度落实等情况。

(三)了解法定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薄弱环节,为进一步改进工作提供参考。

二、组织领导省卫生计生委负责全省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和管理现状调查方案的制定,组织开展全省现场调查,对每年的调查结果进行通报;各市卫生计生委负责本地调查工作的实施,开展本级现场调查;县(市、区)级卫生计生委负责组织开展具体调查工作。

省级、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调查方案的培训和指导,配合本级卫生计生委完成现场调查和复核工作,汇总分析各上报数据,撰写调查报告.县(市、区)疾病预防控制配合本级卫生计生委开展调查工作,并完成信息采集、分析、数据汇总上报、调查报告撰写等工作.三、调查对象和方法(一)调查对象- 0 -调查对象包括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以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维护的医疗机构。

(二)调查方法本调查方案的调查方法分常规调查和专项调查.常规调查即日常督导。

专项调查属于国家卫生计生委指令性调查。

1。

日常督导县(市、区)日常督导:每季度至少组织一次对辖区内《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维护的所有医疗机构进行督导.查阅医疗卫生机构的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本(电子病例),抄录初步诊断为法定传染病的病历信息,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每季度核实10例病例,乡级医疗机构每季度核实5例病例,病例不足时核实当月全部法定传染病病例。

抽查的病例应当包括不同月份的病例,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查阅同一个病种原则上不能超过抽查病例数的50%。

同时应当注意抽查不同传播途径的法定传染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省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和管理现状调查方案(2020年版)为推进各地贯彻落实《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2015年版)》要求,掌握全省各级各类责任报告单位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和管理现状,进一步提高传染病报告质量,根据《全国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和管理现状调查方案(2017年版)》,结合我省工作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调查目的(一)了解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管理现状和薄弱环节,对全省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进行评估。

(二)评价各级卫健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法定传染病诊断与报告管理履职、制度落实等情况。

(三)了解法定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为进一步改进工作提供参考。

二、调查对象和样本量(一)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包括各级卫健行政部门和疾控机构,以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维护的医疗机构。

(二)医疗机构抽样方法与样本量。

1全省以县(市、区)为单位对属地医疗机构开展调查。

设区市卫健行政部门组织辖区内县(市、区)开展自查,平潭综合实验区卫健行政部门组织开展自查,自查的医疗机构数应占属地医疗机构总数的25%及以上,历年不重复抽样。

每4年一个周期,实现属地医疗机构的全覆盖。

设区市每年自查的病种应覆盖本地区主要流行的传染病,原则上应包括本地区法定传染病发病、死亡报告病种总数的70%及以上。

病例抽查时间范围应涉及一个年度的四个季度,如对2、5、8、11月等4个月份的门诊、住院部的全部诊疗登记病例进行调查。

如调查所有诊疗记录后仍未能满足病种覆盖要求的,则可从相邻月份中进行补充,直到达到相应要求。

设区市、县(市、区)的自查工作按季度组织完成。

每年各季度自查的月份可以进行轮换。

省卫生健康委组织省疾控中心对县(市、区)自查结果进行现场复核。

年度复核县(市、区)数为全省所有县(区)的10%,复核病例样本量为本省设区市和县(市、区)调查病例总量的10%(原则上,省级复核的病例数应完成600例及以上,对本省报告发病数排名前5位的病种应分别调查10例及以上)。

(三)重点地区及重点机构确定方法与督查样本量。

根据省疾控中心对全省各级各类法定传染病责任报告单位进行报告质量综合评价的评价结果,确定全省各季度报告质量管理工作的重点地区(综合报告质量位居全省后10位的县区)和2重点机构(全省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中综合质量报告位居后10位的机构)。

县区级需逐一对辖区内的重点机构开展督查指导工作,设区市级需对辖区内50%以上的重点机构和重点县区开展督查指导工作,省级需对辖区内25%以上的重点机构和重点县区开展督查指导工作。

三、调查内容和方法根据调查内容不同,综合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其中定量为主,定性为辅。

(一)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质量调查。

主要采用定量调查方法,获取法定传染病报告率、法定传染病报告及时率、报告卡填写完整率、报告卡填写准确率、报告卡与网络报告信息一致率、报告卡有效证件号填写完整率、报告卡现住址不详率等指标。

具体内容和方法如下:1. 查阅原始诊疗登记。

查阅医疗机构本年度的每个季度中1个月的门诊部、住院部所诊断登记的全部法定传染病进行连续性调查,抄录初步诊断为法定传染病的病历信息,填写附件1。

被调查医疗机构使用电子病历时,则通过电子病历管理系统查阅电子病历信息,如系统不完善,结合纸质诊疗登记开展调查工作。

2. 复印传染病报告卡。

复印根据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本抽查到的初步诊断为法定3传染病的所有报告卡。

3. 原始诊疗记录登记情况。

现场随机查阅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本,检查登记本项目设置是否齐全,填写是否清晰。

4. 法定传染病信息报告质量评价指标和计算方法。

(1)法定传染病报告率。

比较分析抽查的医疗机构诊疗登记的法定传染病病例和该机构进行网络直报的病例,若登记的病例进行网络直报,计为报告。

计算公式为:法定传染病报告率(%)=网络报告病例数/实查登记病例数×100。

法定传染病未报告或错误地报告为非法定传染病时,均计为漏报病例。

慢性法定传染病,经核查,如有既往报告记录,则不纳入漏报病例计算;在已行网络直报的卡片中,若上报的“疾病名称”为“其它疾病”,且在“其它疾病”的病名标注时标注为某一法定传染病时,计为漏报病例。

(2)法定传染病报告及时率。

根据法定传染病不同分类的报告时限,若网络直报的病例按规定时限报告,计为及时。

计算公式为:法定传染病报告及时率(%)=报告及时病例数/网络报告病例数×100。

现场调查时,报告及时性统计以卡片导出时的最终状态为准。

4原始卡为录入时间与(初次)诊断时间的间隔时间,订正卡为订正报告时间与(修改后)诊断时间的间隔时间。

(3)传染病报告卡填写完整率。

纸质(电子)传染病报告卡的必填字段信息,包括患者姓名、有效证件号、性别、年龄、人群分类、病人属地、现住详细地址、疾病名称、病例分类、发病日期、诊断日期、死亡日期(如果无死亡,此项不纳入考核)、填卡日期、报告单位和报告医生,且对填写内容有特殊要求的项目填写无缺失,计为完整。

计算公式为:纸质(电子)报告卡填写完整率(%)=填写完整的纸质(电子)报告卡数/实查纸质(电子)报告卡数×100。

填写内容有特殊要求的项目包括:(1)“人群分类”为“教师”、“学生”或“幼托儿童”时应填写“工作单位”;(2)“疾病名称”为“登革热”、“疟疾”或“血吸虫病”时应在“备注栏”内填写“本地感染或某地输入”;(3)“疾病名称”为“霍乱”时应在“备注栏”内填写“具体血清型”;(4)“疾病名称”为“乙肝”或“血吸虫病”时应区分填写“病例分类”(区分急、慢性);(5)“疾病名称”为“未分型疟疾”时应在“备注栏”内填写“卵形疟、三日疟或分型不详”;(6)“病人属地”为“港澳台或外籍”时,应在“备注栏”内填写“病人具体属地”;(7)除港澳台、外籍和31天及以下婴儿外,传染病报告卡中“有效证件号”项填写应为15或18位,且应符合居民身份证逻辑校验规则。

(4)传染病报告卡填写准确率。

5法定传染病报告卡必填字段填写完整,同时与门诊或住院登记信息一致,填写字迹清晰且无明显逻辑错误,无涂改则视为准确,电子订正卡应与纸质订正卡信息一致,视为准确。

医疗机构已建立电子病历系统且具备自动生成传染病报告卡时,可不对报告卡填写的准确性进行评价。

计算公式为:纸质报告卡填写准确率(%)=填写准确的纸质报告卡数/填写完整的纸质报告卡数×100。

填写不准确包括以下情形:(1)填写不完整;(2)法定传染病错误报告为非法定传染病;(3)订正报告未填写“(修改后)诊断时间”;(4)港澳台、外籍病例,未正确选择“病例所属”;(4)未经国家CDC核实,填报“丝虫病”临床诊断或确诊病例;(5)填报“梅毒”临床诊断病例。

(5)传染病报告卡网络报告信息一致率。

纸质报告卡内容与网络直报信息系统中电子卡必填项内容完全相符则视为一致,任一项不符合认为不一致,对于网报订正卡,纸质订正卡也应有相应订正视为一致。

计算公式:网络报告信息一致率(%)=纸质报告卡与网络报告卡一致的报告卡数/纸质报告卡中进行网络报告卡数×100。

信息不一致情况不包括以下情形:初次报告与订正报告不一致;纸质报告卡及网络报告卡均已对不一致原因作出备注说明的情况。

(6)传染病报告卡有效证件号填写完整率。

6法定传染病报告卡有效证件号字段填写完整,同时与门诊或住院登记有效证件号信息一致,填写字迹清晰,无涂改则视为填写完整。

计算公式:报告卡有效证件号填写完整率(%)=填写有效证件号的报告卡数/实查纸质(电子)报告卡数×100。

有效证件号填写完整率评价,除港澳台、外籍和31天及以下婴儿外,传染病报告卡中“有效证件号”项填写为15、18位,且符合居民身份证逻辑校验规则视为完整。

居民身份证逻辑校验规则包括:(1)身份证号前2位(户籍地国标)应在该区间〔11,12,13,14,15,21,22,23,31,32,33,34,35,36,37,41,42,43,44,45,46,50,51,52,53,54,61,62,63,64,65〕;(2)1900<出生年份<2019;(3)0<出生月份<13;(4)0<出生日期<32。

(7)传染病报告卡现住址不详街道/乡镇率。

法定传染病报告卡填报的现住址信息在乡镇/街道级及以上未包含不详信息,则视为现住址详尽卡,否则视为现住址不详卡。

计算公式为:法定传染病报告卡现住址不详街道/乡镇率(%)=现住址不详卡片数/(该单位初次报告的原始卡+该单位订正报告订正卡)×100。

(8)传染病报告综合质量指数。

用以评价某一地区或某一机构传染病报告的综合质量。

综合质量指数越高,表示总体报告质量越好。

7计算公式为:传染病报告综合质量指数=(报告率+报告及时率+填写完整率+填写准确率+信息一致率+有效证件号填写完整率+现住址不详率)/7。

上述各项指标计算,均仅针对法定报告传染病,均按报告地区、报告日期进行统计,均实行谁报告谁负责、谁订正谁负责制。

其中统计报告及时率时包含“已删除卡”,其它指标均不含“已删除卡”。

(二)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现状调查。

1. 各级卫生计生行政机构。

了解各年度用于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相关工作的经费保障及组织开展传染病报告质量督导检查等情况。

填写附件2。

2. 各级疾控中心。

调查日常监测情况,包括传染病报告卡核实、查重及审核的频次等;了解开展辖区传染病信息报告质量评估和技术指导情况;了解开展传染病信息报告相关技术培训情况;了解从事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工作的专职人员和设备使用情况;核实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用户加强信息安全管理的落实情况。

填写附件3。

3. 医疗机构。

(1)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含电子病历)的使用情况。

与诊疗传染病相关的感染科、急诊科、内科、儿科、皮肤科、肠道门诊、肝炎门诊及发热门诊等门诊日志和出入院登记本(或电子病历)项目设置是否齐全、填写是否规范。

8(2)检验部门、影像部门传染病登记及反馈情况(含电子病历)。

查阅检验部门和影像部门的登记项目设置是否齐全,填写是否规范,是否有异常结果的反馈机制。

(3)调查院内传染病报告管理相关工作,包括报告质量自查、评估及相关技术培训等。

(4)了解院内法定传染病诊断知识培训情况。

(5)了解传染病报告管理专职人员和专用设备配备情况。

(6)了解医疗机构电子病历系统中传染病报告的管理和应用。

(7)核实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用户加强信息安全管理的落实情况。

填写附件4。

(三)重点地区及重点机构传染病报告质量督查。

重点县区及重点机构均需提供《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自查专报》等材料备查。

省、市级督查组现场检查相关资料,计算“填写完整率”、“填写准确率”、“信息一致率”等指标,核验《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自查专报》等材料,调查分析影响报告质量的主要因素,了解报告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针对性改进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