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高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的断句和翻译
高考复习文言文断句与翻译ppt
夫 也 为
惟
盖
凡 焉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窃
请
敬
句尾——语气词
乎 以 于
哉
矣 欤 而 则
句中——连词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
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 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
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 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
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
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
/ / /
/
/ / /
习题7
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 罕 弗 受 献 玉 者 曰 以示 玉 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 之 子 罕 曰 我 以不 贪 为 宝 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 丧 宝 也 不若 人有 其 宝
/ / / / / / / / / / /
/
/
习题8
学者有四失 教者必知之 人 / / 之学也 或失则多 或失则寡 / / / 或失则易 或失则止 此 四者 / / / 心之莫用也 知其心 然后能 / / / 救其失也 教也者 长善而救 / 其 失 者 也(《学记》) /
11.将下面文言文中画线的部分用斜线断句。(5分)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 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 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
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
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故福之为祸祸之 为福化不可极深不可测也
经典例题
用“/”给第一部分文言文阅读材料 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断句。(3分) 史官曰交友之道难矣人当意气 相得时以身相许若无难事至事变势 穷不能蹈其所言而背去多矣况既死 而能养其亲乎吾观杜环事虽古所称 义烈之士何以过而世俗恒谓今人不 逮古人不亦诬天下士人哉
2025届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断句
1、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主曰宋公威容德器群臣莫及 帝曰方且图之后弘被引见帝令主坐屏风后因谓弘曰谚言贵易交富易妻 人情乎弘曰臣闻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帝顾谓主曰事不谐矣
湖阳公主新寡/ 帝与共论朝臣 / 微观其意 / 主曰 / 宋公威容德器 / 群臣莫及 / 帝曰 / 方且图之 / 后弘被引见 / 帝令主坐屏风后 / 因谓 弘曰 / 谚言贵易交 / 富易妻 / 人情乎 / 弘曰 / 臣闻贫贱之交不可忘 / 糟糠之妻不下堂 / 帝顾谓主曰 / 事不谐矣
复音虚 有所、无所、有以、无以、以为、何所、孰 复音虚词得保持完整,
词
若、至于、足以、何以
不能点断
句中连词、以,而,于,为,则 介词
往往用于句中,在他 们前后一般不断句。
叹词
嗟夫,嗟乎、呜呼
独立,断句
1、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吾资之 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 其昏与庸也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 以异也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
法 (三)抓虚词,理关系
类别
句首 发语词 句首 时间词
句末 语气词
常见例词
夫、其、盖、唯、盍、斯、今、凡、且、 请、窃、且夫、若夫、至若
“顷之”、“未几”、“已而”、“既而”、 “俄而”、“向之”、“斯须”
陈述句末尾 也、矣、焉、耳 疑问句末尾 耶、与(欤)、邪(耶)、乎 感叹句末尾 哉、夫
断句技巧
这些名词和代词如果作主语,就在其前面断句;如果作宾语,那么就在其后面 断句。
1、(2021·全国Ⅰ卷)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 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 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高考语文】高中文言文:句式、断句和翻译知识点总结
【高考语文】高中文言文:句式、断句和翻译知识点总结句式所谓“句式”,就是句子的结构方式。
句子中包含的词语顺序及相互配置关系不同,便构成了各种不同的句式。
由于古今汉语之间有继承性。
因此文言中的一般句式,如“主前宾后谓居中,定状补语辅其间”,与现代汉语是基本一致的。
但是,古今汉语之间又有发展性,即在文言中,有时主谓宾定状补语的位置与现代汉语不尽相同,即文言特殊句式。
这种句式常见的有下列几种:判断句在古代汉语中,判断句一般是以名词或名词短语为谓语而表示判断的。
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1.主语后面用“者”表示停顿,谓语后面用“也”表示判断,形式为:“……者,……也。
”例如:①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
②臣之所好者,道也。
2.主语后面不用“者”,只在谓语后面用“也”,形式为:“……,……也。
”例如:①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
②梁,吾仇也。
3.有些判断句,“者、也”全不用。
例如:①晋鄙嚄唶宿将……②刘备天下枭雄……4.用“乃”“为”“即”等表示判断,也是常见形式。
例如:①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②臣乃市井鼓刀屠者……③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曰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扬、周文元,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5.用“是”作判断动词,文言中也有,但起步较晚。
例如:①巨是凡人……②问今是何世……③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被动句其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1.用“于”表示被动。
例如:①而君幸于赵王……②暴见于王,王语暴以好乐……2.用“见”或“见……于……”或“受……于……”表示被动。
例如: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③今日见辱问于长者。
(《柳毅传》)④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3.用“为”或“为……所”或“……为所……”表示被动。
例如:①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②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
③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4.用“被”表示被动。
例如: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高考语文专项复习《文言断句》
句式类型
句式标志
判断句 “……者,……也”“为”“乃”“即”“则”。
被动句 “为……所……”“受……于……”“见……于……”。
反问句 “不亦……乎”“孰与……乎”“其……乎”“安……哉”“何……为”。
固定句式 “如……何”“况……乎”“何(以)……为”。
〔典例剖析〕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C ) 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
〔典例剖析〕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B ) 傅珪,字邦瑞,清苑人。成化二十三年进士。改庶吉士。弘治中,授编修,寻兼司经局校书。与
修《大明会典》成,迁左中允。武宗立,以东宫恩,进左谕德,充讲官,纂修《孝宗实录》。时词 臣不附刘瑾,瑾恶之。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 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正德六年代费宏为礼部尚书。
2.内容要符合情理。 错例:太祖在江州,遣诸将陈德华、高费聚等分三路兵往援,皆不 利。(《明通鉴》) 分析:按以上标点,“陈德华、高费聚”只有两个人,与下文所说 “三路兵”相矛盾,且史载无此二人,应该是“陈德、华高、费聚”三 人。故此句标点应为:……陈德、华高、费聚等分三路兵往援,皆 不利。
3.要兼顾古汉语词汇、语法、音韵、修辞以及古文知识。 错例:夫唯禽兽无礼。……是故圣人作为礼以教人,使人以有礼,知 自别于禽兽。(《礼记》) 分析:“是故圣人作为礼以教人”令人费解,这里把两个相邻的意义 不同的单音词当作双音词或词组,致使该断的地方没有断开。应断为“是 故圣人作,为礼以教人”。“作”在这里是“兴起、出现”的意思。 错例:古今英才贵位,其所生往往出自卑贱非第,无损于其子之贤, 而愈形其母之贵。(金埴《不下带编》)
2023年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任务群四文言文阅读任务突破练23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任务突破练二十三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第一组考点强化对点练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2021·新高考Ⅱ卷)逖练兵积谷,为取河北之计。
后赵王勒患之,乃下幽州为逖修祖、父墓,置守冢二家,因与逖书,求通使及互市。
逖不报书,而听其互市,收利十倍。
禁诸将不使侵暴后赵之民。
边境之间,稍得休息。
四年秋七月,以尚书仆射戴渊为征西将军,镇合肥,逖以已翦荆棘收河南地,而渊一旦来统之,意甚怏怏。
又闻王敦与刘、刁构隙,将有内难。
知大功不遂,感激发病。
九月,卒于雍丘。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祖逖北伐》) (1)逖不报书,而听其互市,收利十倍。
(5分)(2)知大功不遂,感激发病。
(5分)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2020·新高考Ⅱ卷)海瑞,字汝贤,琼山人。
帝屡欲召用瑞,执政阴沮之,乃以为南京右都御史。
诸司素偷惰,瑞以身矫之。
有御史偶陈戏乐,欲遵太祖法予之杖。
百司惴恐,多患苦之……十五年,卒官。
瑞无子。
卒时,佥都御史王用汲入视,葛帏敝籝,有寒士所不堪者。
因泣下,醵金为敛。
小民罢市。
丧出江上,白衣冠送者夹岸,酹而哭者百里不绝。
(节选自《明史·海瑞传》) (1)诸司素偷惰,瑞以身矫之。
有御史偶陈戏乐,欲遵太祖法予之杖。
(5分)(2)小民罢市。
丧出江上,白衣冠送者夹岸,酹而哭者百里不绝。
(5分)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弘玄先生老而贫,日以著述为事;出无舆从,一童子挟书自随,步履如飞。
间以所序生平示予者如此,可以知其志之所存矣。
先生以国子上舍生,倅霍邑、夷陵。
今世为官,耻不出进士,不肯为尽力。
人亦以非进士待之,虽有志,终不获见。
故予复述先生为两州之迹,其志有足悲者。
使为进士,岂非世之所称才贤者哉?(选自归有光《震川先生集》,有删改) (1)间以所序生平示予者如此,可以知其志之所存矣。
(5分)(2)人亦以非进士待之,虽有志,终不获见。
高考语文复习专题测试: 断句与翻译
高考语文复习专题测试:断句与翻译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丁氏穿井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使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不闻给上面文言文语段中的文字断句: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使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不闻答案: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使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不闻[参考译文]宋国有一个姓丁的人,家里没有井就出去洗东西和取水,常常一个人住在外面。
等到他的家里打了井时,他告诉别人说:“我打井得一人。
”有的人听了他的话然后转述道:“丁氏打井得一人。
”国人谈论这件事,宋国的国君听到了这件事。
他就派人去问姓丁的。
姓丁的回答说:“得到一个人使用,不是在井里得到一个人。
”听话听成这样,不如不听。
二、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
(取材于《老子·七十七章》)答案: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
[参考译文]天道,就像是把弦绷在弓上射箭一样,弦位高了就要压低一些,弦位低了就要抬高一些。
多出来的时候,就要加以减损,不足的时候,就要加以补足。
天道,是减损有余的用来补给不足的。
但人之道却不是这样,总是减损不足的用来供给有余的。
有谁能够把有余的拿来补给天下不足的呢,只有能够观天之道、执天之行的道者才能做得到。
因此,圣人有所作为却不会自恃,有功劳却不居功自傲。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断句和翻译+课件
4.找虚词,看句首或句末定断句
句首虚词,其前一般断开
夫、盖、至若、若夫、唯、斯、且、窃、 请
时间词,常居句首,其前一般断开 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
句末语气词,其后一般断开 复句关联词语,其前一般断开
也、矣、 焉、耳、乎
虽、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 故、则、或、况、且、至于、至若、已而、 于是、岂、岂非
王悉韩、魏之兵,又西借秦兵,以因赵之众,以四国攻燕,王且何利?
“折节”“以”“与”“必”“去” —— “折节”“把”“给”“一定”“撤退” ①文言词——现代汉语词
“燕”“救”“魏”“秦”——“燕国”“援救”“魏国”“秦国” ②古汉语的单音节词——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
③将古今异义词——古代汉语的意思
④将通假字——本字
• 《赤壁赋》“月出于东山之上” • 《赤壁赋》“客有吹洞箫者” • 《愚公移山》“甚矣,汝之不惠” • 《鸿门宴》“沛公安在”
状语后置 定语后置 主谓倒装 宾语前置
(2022·全国乙卷)今请求老弱之不养,鳏寡之不室者,论而供秩焉。
“调”——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将特殊句式的语序调整过来
调
文言文中几种特殊句式:宾语前置、状 语后置、定语后置、主谓倒装。其翻译时应 按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调整语序。
翻译句子“6字诀”—— 留、换、调、删、补、变 • 《兰亭集序》“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夫”为助词,引起下文,无实义,翻译时需删去 “之”为结构助词,取独,无实义,翻译时需删去
(2020·全国卷Ⅰ)尝自谓:“作文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 ,止于所不可不止。”虽嬉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而诵之。其体浑涵光芒,雄视 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断句训练+
高考语文文言文短句(训练版)1.原文节选:子鲋曰:“乃者赵、韩共并知氏,赵襄子之行赏,先加具臣而后有功。
韩非书云夫子善之引以张本然后难之岂有不似哉?然实诈也。
何以明其然?昔我先君以春秋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至二十七年荀瑶与韩、赵、魏伐郑,遇陈恒而还,是时夫子卒已十一年矣,而晋四卿皆在也。
后悼公十四年,知氏乃亡。
此先后甚远,而韩非公称之,曾无怍意。
是则世多好事之徒,皆非之罪也。
故吾以是默口于小道,塞耳于诸子久矣。
而子立尺表以度天,植寸指以测渊,矇大道而不悟,信诬说以疑圣,殆非所望也。
”(节选自《孔丛子·答问》)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韩非子A云夫子B善之C引D以张本E然F后难之G岂有H不似哉?译文:2.原文节选:太宗顾侍臣检《谢玄传》阅之,曰:“苻坚甚处是不善?”靖曰:“臣观《苻坚载记》曰:‘秦诸军皆溃败,唯慕容垂一军独全。
坚以千余骑赴之,垂子宝劝垂杀坚,不果。
’此有以见秦师之乱。
慕容垂独全,盖坚为垂所陷明矣。
夫为人所陷而欲胜敌不亦难乎臣故曰无术焉苻坚之类是也。
”太宗曰:“兵有分聚,各贵适宜。
前代事迹,孰为善此者?”靖曰:“苻坚总百万之众而败于淝水,此兵能合不能分之所致也。
吴汉讨公孙述,与副将刘尚分屯,相去二十里,述来攻汉,尚出合击,大破之,此兵分而能合之所致也。
”太宗曰:“然。
得失事迹,足为万代鉴。
”(节选自《唐太宗李卫公问对》)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夫为人A所B陷而欲胜C敌D不亦难乎E臣故曰无术焉F苻坚之G是也。
译文:3.原文节选:周尧卿,字子余。
其先汝阴人。
尧卿警悟强记,七岁善赋诗,弱冠以学行知名。
天圣二年登进士第,积官至太常博士、通判饶州。
卒,年五十三。
有文集二十卷,《诗》《春秋》说各三十卷。
尧卿十二丧父,忧戚如成人,见母氏则抑情忍哀,不欲伤其意。
母异之谓族人日是儿爱我如此多知孝养我矣。
2023高考语文备考:这些文言文段落,断句翻译积累素材,一段三用
1.陈蕃愿扫除天下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秽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原文: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岁。
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译文:陈藩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
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陈藩说:“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坏事为己任。
不能在乎一间屋子的事情。
”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与众不同。
2.班超投笔从戎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辩而涉猎书传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原文: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
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
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
有口辩,而涉猎书传。
永平五年。
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
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
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
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译文:班超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计较一些小事情。
然而在家中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辛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
他能言善辩,粗览了许多历史典籍。
公元62年(永平五年),哥哥班固被征召做校书郎,班超和母亲也随同班罟到了洛阳。
因为家庭贫穷,班超常为官府抄书挣钱来养家。
他长期抄写,劳苦不堪,有一次,他停下的手中的活儿,扔了笔感叹道:“大丈夫如果没有更好的志向谋略,也应像昭帝时期的傅介子、武帝时期的张骞那样,在异地他乡立下大功,以得到封侯,怎么能长期地在笔、砚之间忙忙碌碌呢?”旁边的人都嘲笑他,班超说:“小子怎么能了解壮士的志向呢!”3.董遇谈三余勤读有人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从学者云苦渴无日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原文:有人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
高考文言文断句30练(含答案和翻译最方便完整版)
高考文言文断句30练(含答案和翻译最方便完整版)高考文言文断句专题复习(一)班级姓名1、范仲淹有志于天下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2、陈蕃愿扫除天下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秽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3、班超投笔从戎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辩而涉猎书传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4、宗悫(què)乘风破浪宗悫字元干南阳涅阳人也叔父炳高尚不仕悫年少时炳问其志悫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炳曰汝若不富贵必破我门户兄泌娶妻始入门夜被劫悫年十四挺身与拒贼十余人皆披散不得入室时天下无事士人并以文艺为业炳素高节诸子群从皆好学而悫任气好武故不为乡曲所称5、祖逖闻鸡起舞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逖居京口纠合骁健言于睿曰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召募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遂屯淮阴起冶铸兵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6、画家赵广不屈赵广合肥人本李伯时家小史伯时作画每使侍左右久之遂善画尤工画马几能乱真建炎中陷贼贼闻其善画使图所虏妇人广毅然辞以实不能画胁以白刃不从遂断右手拇指遣去而广平生适用左手乱定惟画观音大士而已又数年乃死今士大夫所藏伯时观音多广笔也7、燕雀安知鸿鹄之志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8、顾炎武手不释卷凡先生之游以二马三骡载书自随所至厄塞即呼老兵退卒询其曲折或与平日所闻不合则即坊肆中发书而对勘之或径行平原大野无足留意则于鞍上默诵诸经注疏偶有遗忘则即坊肆中发书而熟复之9、陆游筑书巢吾室之内或栖于椟或陈于前或枕籍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吾饮食起居疾病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宾客不至妻子不觌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或至不得行则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耶乃引客就观之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信乎其似巢也10、晋平公炳烛而学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11、任末好学勤记任末年十四时学无常师负笈不远险阻每言人而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望月暗则缕麻蒿以自照观书有合意者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更以净衣易之非圣人之言不视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12、欧阳修三上作文钱思公虽生长富贵而少所嗜好在西洛时尝语僚属言平生惟好读书坐则读经史卧则读小说上厕则阅小辞盖未尝顷刻释卷也谢希深亦言宋公垂同在史院每走厕必挟书以往讽诵之声琅然闻于远近其笃学如此余因谓希深曰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盖惟此尤可以属思尔13、诸葛亮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14、陆游家训后生才锐者,最易坏若有之父兄当以为忧不可以为喜也切须常加简束令熟读经子训以宽厚恭谨勿令与浮薄者游处如此十许年志趣自成不然其可虑之事盖非一端吾此言后人之药石也各须谨之毋贻后悔15、唐太宗赐绢惩顺德右骁卫大将军长孙顺德受人馈绢事觉上曰顺德果能有益于国家朕与之共有府库耳何至贪冒如是乎犹惜其有功不之罪但于殿庭赐绢数十匹大理少卿胡演曰顺德枉法受财罪不可赦奈何复赐之绢上曰彼有人性得绢之辱甚于受刑如不知愧一禽兽耳杀之何益高考文言文断句专题复习(二)班级姓名1、钱大昕默坐观弈予观弈于友人所一客数败嗤其失算辄欲易置之以为不逮己也顷之客请与予对局予颇易之甫下数子客已先得手局将半予思益苦而客之智尚有余竟局数之客胜予十三子予赧甚不能出一言后有招予观弈者终日默坐而已2、王荆公旁听文史王荆公介甫退处金陵一日幅巾杖屦独游山寺遇数客盛谈文史词辩纷然公坐其下人莫之顾有一人徐问公曰亦知书否公唯唯而已复问公何姓公拱手答曰安石姓王众人惶恐惭俯而去3、大树将军冯异异为人谦退不伐行与诸将相逢辄引车避道进止皆有表识军中号为整齐每所止舍诸将升坐论功异常独屏树下军中号曰大树将军及破邯郸乃更部分诸将各有配隶军中皆言愿属大树将军光武以此多之4、曾参不受鲁君邑曾子衣敝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致邑焉曰请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终不受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5、贤妻桓少君勃海鲍宣妻者桓氏之女也字少君宣尝就少君父学父奇其清苦故以女妻之装送资贿甚盛宣不悦谓妻曰少君生富骄习美饰而吾实贫贱不敢当礼妻曰大人以先生修德守约故使贱妾侍执巾栉即奉承君子唯命是从宣笑曰能如是是吾志也妻乃悉归侍御服饰更着短布裳与宣共挽鹿车归乡里拜姑礼毕提瓮出汲修行妇道乡邦称之6、萧何追韩信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于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7、汉高祖论三杰帝置酒洛阳南宫上曰列侯诸将毋敢隐朕皆言其情我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使人攻城略地因以与之与天下同其利项羽不然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此所以失天下也上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张良字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供给军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用此所以为我所禽也8、齐桓公登门访士齐桓公见小臣稷一日三至不得见也从者曰万乘之主见布衣之士一日三至而不得见亦可以止矣桓公曰不然士之傲爵禄者固轻其主其主傲霸王者亦轻其士纵夫子傲爵禄吾庸敢傲霸王乎五往而后得见天下闻之皆曰桓公犹下布衣之士而况国君乎于是相率而朝靡有不至9、陆贽论人才人之才行自昔罕全苟有所长必有所短若录长补短则天下无不用之人责短舍长则天下无不弃之士加以情有爱憎趣有异同假使圣如伊周贤如墨杨求诸物议孰免讥嫌昔子贡问于孔子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盖以君子小人意必相反其在小人之恶君子亦如君子之恶小人将察其情在审其听听君子则小人道废听小人则君子道消10、范式言而有信范式字巨卿少游太学为诸生与汝南张劭为友劭字元伯二人并告归乡里式谓元伯曰后二年当还将过拜尊亲见孺子焉乃共克期日后期方至元伯具以白母请设馔以候之母曰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相信之审邪对曰巨卿信士必不乖违母曰若然当为尔酝酒至其日巨卿果到升堂拜饮尽欢而别11、娄师德与狄仁杰狄梁公与娄师德同为相狄公排斥师德非一日则天问狄公曰朕大用卿卿知所自乎对曰臣以文章直道进身非碌碌因人成事则天久之曰朕比不知卿卿之遭遇实师德之力因命左右取筐箧得十许通荐表以赐梁公梁公阅之恐惧引咎则天不责出于外曰吾不意为娄公所涵而娄公未尝有矜色12、司马迁赞李广《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恂恂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13、祁黄羊去私晋平公问於祁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对曰解狐可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善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14、治国必先富民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奚以知其然也民富则安乡重家安乡重家则敬上畏罪敬上畏罪则易治也民贫则危乡轻家危乡轻家则敢凌上犯禁凌上犯禁则难治也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15、创业与守成上问侍臣创业与守成孰难房玄龄曰草昧之初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创业难矣魏征曰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艰难失之于安逸守成难矣上曰玄龄与吾共取天下出百死得一生故知创业之难征与吾共安天下常恐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故知守成之难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方当与诸公慎之玄龄等拜曰陛下及此言四海之福也。
高三语文总复习:文言文阅读之断句(23张)-优秀课件
1.明确断点相同语句的意思。 2-3个与其他选项不同的断点,可先明确断点相同语句的意思,
从而推断划线句子的整体意思。 2.分析不同断点语句的具体意思。
从已确定的句法成分的意义入手分析,再进一步确认。
高三语文总复习:文言文阅读之断句 (23张) PPT)- 精品课 件ppt( 完美版 )
(3)成分后置:定语后置、宾语前置
求人可使报秦者。(《廉颇蔺相如列传》)
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
夫晋,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
(4)双宾语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5)省略句
3.复句关系:并列、假设、条件、递进、转折等
高三语文总复习:文言文阅读之断句 (23张) PPT)- 精品课 件ppt( 完美版 )
2019年,全国消防队出动127万次,营救危险被困人员15.2万人次……
一位基层消防中队的中队长,概括了消防员的主要工作: 基层中队需要接警出动的情况一般来说分为灭火、救援和社会救助。 灭火就是火灾了,这个不需要过多解释。 救援最多的是车祸,还有各种诸如地震、山洪、泥石流、或者人掉在
井里、水池里之类的各种只要有人员被困的情况,我们都得出动。 社会救助那就千奇百怪了,钥匙落在家里、出门煤气忘关了、救猫救
母哭:儿的生活好痛苦一点儿也没有粮食多病少挣了很多钱。
命题特点
1.错误增多,难度加大。断句错误从往年的两处增加到 三处。
2.考察对文言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文本的能力。错误 断点都有一定的迷惑性,如从字面来看讲得通,但从逻辑 来看则讲不通。
一轮回顾
1.通大意,先断易 2.察“对话”,明句读 3.抓虚词,知停顿 4.看修辞,助断句 5.辨句式,定句读
《高中文言文必考知识》 文言文的断句与翻译
题 目 做 完 回 头 看 ,根 据 要 求 细 检 验 。
打 牢 基 础 看 课 本 ,培 养 语 感 读 经 典 。
操 千 曲 ,观 千 剑 ,断 句 也 要 常 实 践 。
1.文段有长也有短,熟 读 精 思 是 关 键。 内 容 大 意 全 理 解,
美谈。文言虚词的主要作用是 表 示 语 法 关 系 和 语 气,往 往 是 明 辨
句读的重要标志。我们在学习 中 熟 悉 各 类 常 见 虚 词 的 用 法,尤 其
是它们在句中常处的位置有助于断句:
(
1)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 前 面 可 断
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 叹 词,如 “嗟 夫、嗟 乎、呜 呼”等,前 后
文言文习惯上较 为 固 定 的 词 组,不 要 把 它 们 拆 散,可 以 减 少 断 句
失误。
6.词性词义要精研,语法结构帮助判。
古人不知道语法结构,只 是 凭 着 模 糊 的 语 感 去 断 句。 我 们 可
以利用语法知识,对 文 言 文 的 句 子 进 行 语 法 分 析,根 据 语 法 分 析
确定该如何断句。文章中有些 词 语 是 属 上 还 是 属 下,有 时 难 以 断
定,而当运用语法知识划分主、谓、宾时,则容易解决。
同现代汉语一样,文言文中 主 语 和 宾 语 一 般 由 名 词 或 代 词 充
当,谓语大多数是由动词充当,而 谓 语 又 是 构 成 句 子 的 核 心,我 们
只要抓住谓语动词,根据动词 位 置 及 和 前 后 词 语 关 系,进 行 推 断,
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天子三朝/诸侯 三 朝/天 子 外 朝 在 皋 门 之 外/诸 侯 外 朝 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的断句和翻译编稿:李静考点透视考点明确《考试大纲》要求“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
包含“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和“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B级;“筛选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和“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C级。
命题趋势“理解并翻译文言文中的句子”,是语文《考试大纲》明确规定的一个重要考点。
这一考点通常以断句或翻译句子的形式来考查,近年来,高考加大了对这一考点的考查,将文言语句翻译由客观试题改为主观性试题,大多数要求翻译的句子出自考题中的文言阅读文本;而断句通常另选文段,这不仅加大了阅读量,也加大了得分的难度。
文言文断句和翻译是对考生文言能力的一种综合考查,也是文言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
知识讲解文言断句断句的基本原则1. 通读全文,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和主题;2. 仔细体会词语的含义和词语之间的关系;3. 先易后难,逐步缩小范围,直至断开全文。
断句的基本方法1. 文言文断句,其最基本、最关键的一点,是对通篇文章的领会。
理解内容和断句是紧紧相关联的,熟读精思,理解大意是正确断句的前提,因为读不懂就点不断,不理解就点不准。
2. 文言文在叙述人物的对话时,经常用“曰”、“云”、“言”等字,这为正确断句,提供了方便,遇到“曰”、“云”、“言”等字,应在这些字的后面点断。
例,(1)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寡人之于国也》)3. 文言中的虚词往往是明辨句读的重要标志。
①句首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通常要断开,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②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③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乃、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开;④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前面可以断句;⑤“以、于、为、而、则”等词常用在句中。
4. 文言文的一些习惯句式,如,“……者……也”、“何……之有”、“如……何”、“唯……是……”、“非唯……抑亦……”、“不亦……乎”、“何……之为”、“无乃……乎”、“可得……欤”、“得无……乎”等,可在其前后断句。
文言文习惯上较为固定的词组,例如“有所、无所、有以、无以、以为、何所、孰若、至于、足以、得无、无乃、何以、于是、然则”等,不要把它们拆散。
一些专有名词,如官名、地名、人名,作为独立成分,中间不能断开。
例,(2)夫晋,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3)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劝学》)5. 注意借助自己掌握的古汉语词句的知识来断句。
例如,名词经常做主语或者宾语,遇到了名词、代词做主语了,就在它的前面断开;看见名词、代词作宾语了,就在它的后面断开;动词、形容词经常作谓语,一般来说,尤其是动词的前后往往都不能断开,因为前面往往有主语,后面往往有宾语。
例,(4)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军北略地,至燕南界。
(《荆轲刺秦王》)6. 古人写文章,讲究对仗工整,讲究互相照应,多用对偶句、排比句、反复句、顶针句等,这也为我们正确断句提供了条件。
我们利用这一特点进行断句,往往断开一处,接着便可断开几处,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5)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过秦论》)7. 古文中两个相同词语连用,如果不属于形容词、名词的重叠形式,一般来说,它们分属两句话,应当从中间断开。
例,(6)“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愚公移山》)文言翻译文言翻译题有沟通古今的作用,考生在翻译的过程中,既要顾及全篇文章,又要字斟句酌,所以,它是考查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一种好方式。
高考对文言语句翻译的要求是“直译”。
所谓直译,就是要忠实于原文的内容和句子,将现代汉语字字落实、句句落实到译文中。
所谓字字落实,主要是判断每一虚词、实词的用法与意义,找出通假字、古今异义词、活用词等,并做准确解释,还要把握句式特点和句子的语气。
文言翻译的六字诀是“替、扩、袭、增、减、移”,前三个是词法翻译口诀,后三个是句法翻译口诀。
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衡量文言文译文好坏的标准是“信、达、雅”。
简单地说,“信”,就是要准确;“达”,就是要通顺;“雅”,就是要有文采。
在这三者中,“信”和“达”是基本要求,“雅”是较高要求。
文言文翻译必须准确而流畅地表达出原文的意思,即必须做到“信”和“达”。
而要做到“信”和“达”,就要坚持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
例,(7)其人亦必自审其无可让而后为之。
译文:那个人也一定要考虑自己之外有没有可以推让的人,然后再做序。
(8)庆礼在人苦节,为国劳臣,一行边陲,三十年所。
译文:宋庆礼为人坚守节操,是国家的功臣,一去边疆任职,就是三十来年。
上面例句(1)就完全采用了直译的方式,例句(2)则含有一定的意译的成分。
这里的“在人”翻译成“做人”或“为人”,就是意译;而“一行边陲”的“行”,严格地说应该解释成“巡视,巡察”,但这样解释显然说不通,而翻译成“任职”则很恰当的。
联系全文,注意语境文言文翻译,从表面上看考查的仅仅是对一个句子的理解,而实际上,命题者选择的句子往往是理解全文的重点和关键,所以,在翻译这样的句子时应该联系全文,尤其是上下文,把要翻译的句子放到具体的语境中去理解翻译。
例,(9)君若将欲霸王、举大事乎?则必从其本事矣。
例句联系下文“桓公变躬迁席,拱手而问曰:‘敢问何谓其本?’管子对曰:‘齐国百姓,公之本也。
’”“本”应翻译为“根本”,即儒家的“以民为本”;“本事”应译为“根本的事情”,全句应翻译成“您想要称霸诸侯、成就一番大事吗?那么就一定要从它的根本的事情做起”。
抓住重点,准确翻译出关键词语一般说来,命题者在设计文言文翻译题时,所选择的句子中往往有一些对理解整个句子的意思起关键作用的词语,主要包括代词、有特殊用法的实词、古今词义有差别的词语以及起重要作用的虚词等。
能否准确翻译出这些词语,是整个句子能否准确翻译出来的关键。
同时,这些词语的翻译也是评卷时的采分点,翻译准确了,才能保证整个句子的翻译不被扣分。
1、代词。
要求翻译的句子中,如果有代词,翻译时应该联系上下文,明确指出代词所指代的人、事、物。
例,(10)彼知吾将用之,必不吾予也。
根据上文,例句中的“之”指的是管仲,翻译时必须做出交代,并且下一句中也省略了“之”,要补出。
这句话的译文是“他知道我们将要任用管仲,一定不会(把管仲)交给我们”。
这里,如果仅仅将“之”翻译成“他”而不指明其指代的是哪一个人,下句中省略的内容补不出来,就说明对这句话还没有真正理解,就会被扣分。
2、有特殊用法的实词。
有特殊用法的实词,在试卷中多有涉及。
在翻译时,遇到这类实词,只有对活用情况做出明确的交代,才能把整个句子准确翻译出来。
例,(11)入嵩山,复遇故童子时所见道人,乞其术,师事之。
例句中的“师”是名词作状语,“师事之”应翻译成“用对待老师的礼节侍奉他”。
3、古今词义有差别的词语。
古代汉语中有些词语在字形上与现代汉语完全一致,但意思却和现代汉语迥然不同。
翻译时,不能把它们与现代汉语中的同形词混为一谈,要准确理解它们在句中的含义,做出正确的翻译。
例,(12)时既与梁通好,行李往来,公私赠遗,一无所受。
例句中“行李”是古今异义词,翻译成“使者”或“出使的人”,不能按现代汉语中的“行李”来理解。
4、起重要作用的虚词。
在文言文中,文言虚词有的只在语气、结构方面起辅助作用,有的则表示比较实在的意义或一定的语义关系。
翻译时,对那些只起辅助作用的虚词可以不翻译,而对那些表示比较实在的意义或一定的语义关系的虚词则必须做出明确的交代,否则,就有可能被扣分,甚至导致整个句子翻译的错误。
例,(13)若以其贫老邪,耋齿甚多,屡空比室,非吾一人而已。
例句中的“若”是表示假设关系的连词,应译为“如果”;“以”,是“因为”的意思;而“其”,根据上文应该是第一人称代词,可译为“我”,全句的译文是“如果因为我又穷又老的话,老人很多,家家户户经常贫困,不止是我一个人而已”。
注意句式,译出原句的句式特点古代汉语中的几种特殊句式,在历年的文言文翻译题中频繁出现。
例,(14)甫数以其术干诸公卿,常不见听信。
(15)皆汲汲于名,而惟恐人之不吾知也。
(16)殓以嫁时之衣,甚矣吾贫可知也。
例句(14)中的“常不见听”,是一个被动句,应该译为“经常不被听从、信任”;例句(15)中的“不吾知”是宾语前置,即“不知吾”,全句应译为“都急切地追求名声,而唯恐人们不知道我”;例句(16)中的“殓以嫁时之衣”是介词结构后置(或叫状语后置),“甚矣吾贫”是主谓倒装,翻译时必须把这两种句式落实,译文:“用出嫁时的衣服(给她)穿上入殓,我的贫穷超乎寻常,就可以知道了。
”题型解读【高清课堂:文言实词的积累17分11秒】例1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具晓所言,大要教咸谄也我全明白您所说的意思,您主要就是教我如何巴结、奉承人。
B.咸颇言显短,显等恨之陈咸多次议论石显的短处,石显等人对他就怀恨在心。
C.云从刺候,教令上书自讼朱云探听并等候裁决,皇帝命朱云上书申诉自己的情况。
D.立有罪就国,方进奏归咸故郡红阳侯王立有罪回到封邑中,翟方进也奏明皇帝让陈咸回到原籍。
【答案】C【解析】正确翻译:朱云向陈咸探听情况并等候裁决,陈咸教他给皇帝上书为自己申诉。
例2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肃辞义敏切,辩而有礼,高祖甚哀恻之王肃言辞敏锐,语义确当,善辩而有礼,高祖很同情他。
B.昨四郊之外已蒙滂澍,唯京城之内微为少泽昨天郊野已经下了大雨,只是京城内没有下一点儿雨。
C.行途丧纪,委肃参量,忧勤经综,有过旧戚沿途有关丧葬的事情,交付王肃酌情处理,他忧心劳苦,筹划料理,超过了皇室的亲戚故旧。
D.寻为澄所奏劾,称肃谋叛,言寻申释。
不久王肃被任城王上书弹劾,说王肃阴谋反叛,但诬告不久就被澄清了。
【答案】B【解析】京城内下的雨小些。
例3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京师人乃宝吾之所薪国都的人于是把我们的木柴当做宝贝一般B.吾意其亦无以甚异于竹之在江以南我料想它们与竹子在江南(一样)也没有什么不同C.凛然有偃蹇孤特之气令人敬畏有高傲(而)不同一般的气节D.竹固可以不出江南而取贵也哉竹子本可以不离开江南就获得人们的尊重啊【答案】A【解析】正确翻译:国都的人竟把我们当柴烧的竹子当作珍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