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间作用力分子晶体》教案

合集下载

分子间作用力 分子晶体(第2课时)教案)

分子间作用力 分子晶体(第2课时)教案)

3.4分子间作用力分子晶体(第2课时)一、核心素养发展目标1、能描述典型分子晶体的结构特点,区分共价晶体和分子晶体;2、熟悉分子晶体的结构及性质;3、了解石墨晶体的结构及晶体的共性和个性。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分子晶体的结构及性质难点石墨晶体的结构及晶体的共性和个性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四、教学工具PPT、视频五、教学过程【展示】雪花和干冰固体的图片。

【讲述】分子晶体是分子通过分子间作用力构成的固态物质。

以共价键结合的物质,除金刚石、晶体硅、二氧化硅等空间网状结构的物质属于共价晶体外,其他多数非金属单质(如H2、Cl2、N2等)、非金属元素组成的无机化合物(如H2O、HCl、CO2等)以及大多数有机化合物在低温下形成的晶体都属于分子晶体。

典型的分子晶体【讲述】(1)所有非金属氢化物:H2S 、NH3 、 CH4、HX 等(2)部分非金属单质:O2 、H2 、 X2 、 P4 、 C60 、稀有气体等(3)部分非金属氧化物:CO2 、SO2 、 NO2 、 P4O6 、 P5O10等(4)几乎所有的酸:H2SO4 、HNO3 、 H3PO4等(5)绝大多数有机化合物的晶体:乙醇、冰醋酸、蔗糖等【展示】碘、干冰、碳60、冰晶胞图片【问】总结分子晶体的粒子和相互作用力【生】组成粒子:分子相互作用力:分子内:共价键;分子间:分子间作用力【讲述】分子晶体只含有分子。

典型的分子晶体【展示】干冰分子晶体的结构模型图片。

固态干冰是典型的分子晶体。

独立存在的CO2分子占据着立方体的8个顶角和6个面的中心位置。

【问】每个晶胞含几个CO2分子?【生】每个晶胞中均摊4个CO2分子,含有12个原子。

【问】思考:每个CO2周围有几个紧密相邻的CO2?【展示】二氧化碳晶胞计算的动画过程【生】4面心+4面心+4边角=12个分子【讲述】若分子间作用力只有范德华力,如干冰,即每个分子周围有12个紧邻的分子。

【展示】冰的晶体结构图片【讲述】水分子之间的作用力有范德华力、氢键,但主要是氢键。

高中化学专题3第4单元分子间作用力分子晶体第1课时分子间作用力教案苏教版选修3

高中化学专题3第4单元分子间作用力分子晶体第1课时分子间作用力教案苏教版选修3

第1课时分子间作用力[核心素养发展目标]1.熟知常见分子间作用力(范德华力和氢键)的本质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2.能从微观角度理解氢键的特征、表示方法及形成条件。

|新知导学--------------------------------------------- 启迪思维棵究规律一、分子间作用力和范德华力1 .分子间作用力(1) 概念:分子之间都存在的一种相互作用,叫分子间作用力。

分子间作用力实质上是一种静_电作用,它比化学键弱得多。

(2) 分类:范德华力和氢键是两种最常见的分子间作用力。

2 .范德华力(1) 概念:范德华力是分子之间普遍存在的相互作用力, 它使得许多物质能以一定的凝聚态(固态和液态)存在。

⑵特点范德华力约比化学键键能小1〜2个数量级,且没有方向性和饱和性。

(3) 影响因素影响范德华力的因素很多,如分子的大小、分子的空间构型以及分子中电荷分布是否均匀等。

对于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相对分子质量越大,范德华力越大。

_(4) 对物质性质的影响范德华力主要影响物质的物理性质,如熔点、沸点、溶解度等,范德华力越大,物质的熔、沸点越高。

-归纳总结- -------------------------------------------------------------------范德华力的正确理解范德华力很弱,约比化学键的键能小1〜2个数量级,分子间作用力的实质是电性引力,其主要特征有以下几个方面:(1) 广泛存在于分子之间。

⑵只有分子间充分接近时才有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如固体和液体物质中。

(3)范德华力无方向性和饱和性。

只要分子周围空间允许,分子总是尽可能多地吸引其他分子。

例1下列有关范德华力的叙述正确的是()A. 范德华力的实质也是一种电性作用,所以范德华力是一种特殊的化学键B. 范德华力与化学键的区别是作用力的强弱不同C. 任何分子间在任意情况下都会产生范德华力D. 范德华力非常微弱,故破坏范德华力不需要消耗能量答案B解析范德华力的实质是一种电性作用,但范德华力是分子间较弱的作用力,不是化学键,A 错误;化学键是微粒间的强烈的相互作用,范德华力是分子间较弱的作用力,B正确;若分子间的距离足够远,则分子间没有范德华力,C错误;虽然范德华力非常微弱,但破坏它时也要消耗能量,D错误。

高二化学范德华力教案

高二化学范德华力教案

高二化学范德华力教案 Revised by Petrel at 2021第四单元分子间作用力分子晶体第一课时范德华力【学习目标】1.了解范德华力的类型,把握范德华力大小与物质物理性质之间的辨证关系2.初步认识影响范德华力的主要应素,学会辨证的质量分析法【学习内容】一、分子间作用力1.提出分子间存在作用力的依据气体分子能够凝聚成相应的固体或液体2.分子间作用力的本质存在于分子间的一种较弱的相互作用力。

3.分子间作用力的类型(1)取向力——极性分子之间靠永久偶极与永久偶极作用称为取向力。

仅存在于极性分子之间(2)诱导力——诱导偶极与永久偶极作用称为诱导力。

极性分子作用为电场,使非极性分子产生诱导偶极或使极性分子的偶极增大(也产生诱导偶极),这时诱导偶极与永久偶极之间形成诱导力,因此诱导力存在于极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之间,也存在于极性分子与极性分子之间。

(3)色散力——瞬间偶极与瞬间偶极之间有色散力。

由于各种分子均有瞬间偶极,故色散力存在于极性分子与极性分子、极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及非极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之间。

色散力不仅存在广泛,而且在分子间力中,色散力经常是重要的。

取向力、诱导力和色散力统称范德华力, 它具有以下的共性:(1)它是永远存在于分子之间的一种作用力。

(2)它是弱的作用力(几个——几十个kJ·mol-1)。

(3)它没有方向性和饱和性。

(4)范德华力的作用范围约只有几个pm。

(5)分子间的三种作用力。

其中对大多数分子来说色散力是主要的,水分子除外。

4.影响范德华力的因素阅读下表,分析影响范德华力的因素-1分子取向力诱导力色散力总和ArCOHIHBrHClNH3H2O(1)组成和结构相似的分子,相对分子质量越大,范德华力越大。

(2)分子的极性越大,范德华力越大,一般来说极性分子间的作用力大于非极性分子间的作用力。

5.范德华力对物质熔沸点的影响(1)结构相似,相对分子质量越大,范德华力越大,熔沸点越高(2)相对分子质量相同或相近时,分子的极性越大,范德华力越大, ,其熔沸点越高【科学探究】分子的偶极矩是衡量分子极性大小的物理量,分子偶极矩的数据可由实验测定。

3.4分子间作用力 分子晶体(第1课时)(教案)

3.4分子间作用力 分子晶体(第1课时)(教案)

3.4分子间作用力分子晶体(第1课时)一、核心素养发展目标1.能举例说明不同类型分子间作用力的特征和实质,能运用范德华力和氢键解释、预测物质的物理性质;2.能列举生活中常见物质中存在的氢键,认识氢键在生命活动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不同类型分子间作用力的特征和实质难点运用范德华力和氢键解释、预测物质的物理性质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四、教学工具PPT、视频五、教学过程【展示】水的沸腾动图【讲述】观察水的沸腾过【问】是否为化学变化?有没有破坏化学键?是否需要吸收能量?【生】不是化学变化,没有破坏化学键,需要吸收能量。

【讲述】结论:水分子间存在分子间的作用力气体分子能够凝聚成相应的固体或液体,表明分子之间存在着分子间作用力。

共价分子之间都存在着分子间作用力。

分子间作用力实质上是一种静电作用,它比化学键弱得多。

一、范德华力是一种普遍存在于固体、液体和气体中分子间的作用力。

【展示】范德华的照片【讲述】范德华(1837-1923)荷兰物理学家,提出了范德华方程,研究了毛细作用,对附着力进行了计算,推导出物体气、液、固三相相互转化条件下的临界点计算公式。

1910年因研究气态和液态方程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范德华力存在:大多数共价化合物,例如:1. CO2、H2SO4、HF, H2O, AlCl3、各种有机化合物等;2. 大多数非金属单质,例如:H2、P4、S8、C60等。

3. 各种稀有气体(例如Ar、Kr)等。

几种类型的范德华力【展示】三种范德华力图片【讲述】1. 电荷分布不均匀的分子(如HCl、H2O等)之间以其带异号电荷的一端互相吸引,产生的静电作用使分子按一定的取向排列,从而使体系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

2. 电荷分布均匀的分子(如O2、N2、CO2等),由于核外电子的不断运动,分子中电子产生的负电荷重心与原子核产生的正电荷重心瞬时不重合,使分子的电荷分布不均匀,其带异号电荷的一端也互相吸引,这样分子间也会产生静电作用力。

第四单元分子间作用力分子晶体

第四单元分子间作用力分子晶体

学习难点
1、理解氢键的形成; 2、范德华力的特点。
教学过程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见到许多由分子 聚集成的物质,它们常以液态或固 态形式存在,如汽油、水、冰、干 冰等。气体分子能够凝聚成相应的 固体或液体,表明分子之间存在分 子间作用力,大量的分子可通过分 子间作用力结合形成分子晶体。
一、分子间作用力 (范德瓦耳斯力)
(300—500pm)
(4) 范德华力一般没有饱和性和方向性 (5)大小:比化学键弱得多。
卤化氢分子的范德华力和化学键的比较P53表3-8 分子 范德华力(kJ· -1) mol 键能(kJ· -1) mol
HCl HBr
HI
21.14 23.11
26.00
432 366
298
几种类型的范德华力—P54拓展视野
概念
作用力强 弱 影响的性 质


与化学键相比 弱的多 主要影响物理性 质(如熔沸点)
主要影响 化学性质
为什么冰会浮 在水面上呢?
(二)氢键
一 些 氢 化 物 的 沸 点
水分子中的O—H键是一种极性很强的共价键,氧原子与氢原 子共用的电子对(电子云)强烈的偏向氧原子,于是H原子变 成了一个几乎没有电子云的、半径极小的带正电的核(裸露的 质子) ,这样,一个水分子中相对显正电性的氢原子,就能 与另一个水分子中相对显负电性的氧原子的孤电子对接近并 产生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叫做氢键,记作X—H…Y
范德华力,则溶质在该溶剂中的溶解度较大
即:影响物质溶解性大小的因素
溶质、溶剂分子的极性。 “相似相溶规律”:极性分子组成的溶 质,易溶于极性分子组成的溶剂;非 极性分子组成的溶质,易溶于非极性 分子组成的溶剂。
4、化学键与分子间作用力的比较 化学键 分子间作用力

2023-2024学年高中化学3.4分子间作用力分子晶体教案苏教版选择性必修2

2023-2024学年高中化学3.4分子间作用力分子晶体教案苏教版选择性必修2
2.请列举分子间作用力的三种类型,并简要说明它们的特点。
3.请解释分子间作用力与物质性质的关系。
4.请描述分子晶体结构的构成原理和特点。
5.请分析分子晶体性质与分子间作用力和分子晶体结构的关系。
6.请举例说明分子间作用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为了改进这些问题,我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采取以下措施。首先,我会对分子间作用力的微观机制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以便更准确地解释和示例这些概念。其次,我会设计更具趣味性和互动性的实验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此外,我还会进一步利用多媒体资源和互动平台,以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
课堂小结,当堂检测
课堂小结: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拓展思维。
技能训练:
设计实践活动或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分子间作用力的应用,提高实践能力。
在分子间作用力的新课呈现结束后,对分子间作用力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总结。
强调分子间作用力的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四)巩固练习(预计用时:5分钟)
8.提供一些与分子间作用力相关的科学实验和实践活动,如分子建模、分子动力学模拟等,让学生通过实践来加深对分子间作用力的理解和认识。
9.鼓励学生参与科学写作和发表,可以组织学生撰写科学论文或报告,并尝试在学术期刊或会议上发表,提高他们的科学写作和表达能力。
10.引导学生关注分子间作用力领域的前沿动态,如最新的研究成果、科技发展和行业应用等,让学生保持对科学的热情和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
(三)新课呈现(预计用时:25分钟)
知识讲解:
清晰、准确地讲解分子间作用力的基本概念、类型和影响因素,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突出分子间作用力的重点,强调其与物质性质关系的难点,通过对比、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加深记忆。

《分子间的作用力 分子晶体》导学案1.doc

《分子间的作用力 分子晶体》导学案1.doc

《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晶体》教案【学习目标】1.掌握范德华力大小与物质物理性质的关系;2.认识影响范德华力的主要因素;3.理解氢键的本质,分析氢键的强弱,认识氢键的重要性。

【重点】范德华力大小与物质物理性质的关系【难点】氢键的本质预习案♦一.知识准备1.电解水的过程是一个填“物理”或“化学”)过程,而冰与水的转化过程是一个(填“物理”或“化学”)过程。

通过对两个过程的分析,你对冰与水之间的转化有什么看法?(从化学键的破坏角度分析)2.化学键:物质中直接相邻的原子或离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

♦二.教材助读1.分子间作用力存在于—和之间,常见的分子间作用力有和;与化学键相比,分子间作用力是一种(填“更强”或“弱得多”)的作用力,主要影响物质的物理性质,范德华是一种普遍存在的 o2.氢键是一种特殊的,它比化学键,比范德华为(填“强”)3.氢键的形成:当氢原子与的原子x以共价键结合时,氢原子能够跟另一个—的原子Y之间形成氢键,通常用表示。

♦三.预习自测1.下列过程中,共价键被破坏的是()A.碘升华B.漠蒸气被木炭吸附C.蔗糖溶于水D. S02气体溶于水2.下列事实与氢键无关的是()A.冰的密度比水小B. H20的分解温度比H2S高得多C.液态氟化氢中有三聚氟化氢(HF)D. NH3的沸点比PH3高3.下列物质的变化规律,与共价键的键能有关的是()A.F2、C12、Br2、12的熔、沸点逐渐升高B.HF、HC1、HBr、HI的热稳定性依次减弱C.金刚石的硬度、熔点、沸点都高于晶体硅D.NaF、NaCl、NaBr、Nal的熔点依次降低学案一、质疑探究探究一、N?中含有氮氮三键,键能很大,为什么熔沸点很低?探究二、阅读教材P53交流与讨论部分内容,分析思考并且完成以下问题:(1)卤素单质的熔沸点高低顺序为(2)卤素单质相对分子质量大小顺序为(3)通过卤素单质的分析,你对分子熔沸点高低比较有何方法?(规律总结)探究三、观察教材P55页图3-29中H20、H2S、H2Se、H2Te的沸点,符合“探究二”中得出的规律吗?如果不符合,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探究四、结合氢键相关知识完成P56页交流与讨论部分内容。

分子晶体教案

分子晶体教案

分子晶体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分子晶体的概念,了解常见的分子晶体。

(2)掌握分子晶体的结构特点和物理性质。

(3)能够运用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解释分子晶体的物理性质。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对分子晶体结构模型的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2)通过对分子晶体物理性质的讨论和归纳,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分子晶体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和多样性,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分子晶体的概念和结构特点。

(2)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对分子晶体物理性质的影响。

2、教学难点(1)分子晶体的空间结构。

(2)氢键对物质物理性质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模型演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物质,如干冰、冰、碘等,提问学生这些物质在状态、熔点、沸点等方面的特点,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质的共性,从而引出分子晶体的概念。

2、讲授新课(1)分子晶体的概念分子晶体是指分子间通过分子间作用力(范德华力或氢键)结合形成的晶体。

(2)常见的分子晶体①所有非金属氢化物,如水、氨气、甲烷等。

②部分非金属单质,如卤素(X₂)、氧气(O₂)、氮气(N₂)等。

③部分非金属氧化物,如二氧化碳(CO₂)、二氧化硫(SO₂)等。

④几乎所有的酸,如硫酸(H₂SO₄)、硝酸(HNO₃)等。

⑤大多数有机物,如乙醇(C₂H₅OH)、葡萄糖(C₆H₁₂O₆)等。

(3)分子晶体的结构特点①分子间作用力较弱,分子晶体一般硬度较小,熔点、沸点较低。

②分子晶体的结构决定了其具有规则的几何外形。

例如,干冰的晶体结构是面心立方结构,每个二氧化碳分子周围等距离紧邻的二氧化碳分子有 12 个。

(4)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①分子间作用力范德华力包括取向力、诱导力和色散力。

一般来说,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大,物质的熔沸点越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分子间作用力分子晶体
第3课时分子晶体
【学习目标】
1.加深对分子晶体有关知识的认识和应用
【学习内容】
三、分子晶体
1.定义
分子间以分子间作用力(范德华力,氢键)相结合的晶体叫分子晶体。

2.常见的分子晶体
(1)所有非金属氢化物:H2O, H2S, NH3, CH4, HX
(2) 部分非金属单质: X2, N2, O2, H2, S8, P4, C60
(3) 部分非金属氧化物: CO2, SO2, N2O4, P4O6, P4O10
(4) 几乎所有的酸:H2SO4, HNO3, H3PO4
(5) 大多数有机物:乙醇,冰醋酸,蔗糖
3.分子晶体的物理共性
①较低的熔点和沸点
②较小的硬度。

③一般都是绝缘体,熔融状态也不导电。

4.干冰的结构
(1)二氧化碳分子的位置:
(2)每个晶胞含二氧化碳分子的个数
(3)与每个二氧化碳分子等距离且最近的二氧化碳分子有几个?
[科学探究]
二、物质熔沸点高低比较
基本原理:晶体内微粒间的作用力越大,物质的熔沸点越高。

1.不同种晶体的熔沸点大小比较
一般: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有例外)
2.同种晶体的熔沸点大小比较
(1)离子晶体
阴、阳离子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熔沸点越高
(2)分子晶体
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的极性越大,熔沸点越高(含氢键时反常)(3)原子晶体
原子半径越小→键长越短→键能越大,熔沸点越高
(4)金属晶体
金属阳离子电荷数越高,半径越小,熔沸点越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