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一方庭院,盛满人间清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合院:一方庭院,盛满人间清欢
作者:采薇
来源:《学生天地·初中》2017年第11期
四合院又称“四合房”,是我国独有的传统合院式建筑,其格局为一个院子四面建有正房、倒座房、东西厢房,从四面将庭院合围在中间。其院落宽绰疏朗,四面房屋各自独立,又有游廊连接彼此,起居十分方便。封闭式的住宅使四合院具有很强的私密性,关起门来又自成天地。作为我国民居中历史最悠久、分布最广泛的汉族民居样式,四合院蕴藏着我国古代人民的生活智慧和对美好生活的期盼。随着时代的变迁,四合院慢慢被高楼所取代,但越是如此,人们心中的四合院情结就越发浓厚。
框一片天地,感受众星捧月般的拥护
早在3000多年前的西周时期就有完整的四合院出现,陕西岐山凤雏村周原遗址出土的两进院落建筑遗迹是我国已知的最早、最严整的四合院实例。元代之后,无论是王公大臣、富商巨贾,还是文人学士、普通百姓,都住在大大小小的四合院里。清末时,中型与大型住宅大多采用回廊和围墙包围起来的封闭式布局。由于修缮、战火、翻新等原因,我们现在看到的四合院大多是明清、民国时期的建筑。
北京的四合院重传统,善布局装饰,因而北京四合院闻名天下。诗云:“云开闾阖三千丈,雾暗楼台百万家。”诗中三千丈的“闾阖”指宏伟壮观的皇家宫殿,“百万家”便是百姓居住的四合院,旧时北京城里金碧辉煌的紫禁城与朴素简约的民宅都是四合院。著名文史学家、民俗学家邓云乡先生说:“北京四合院好在其合,贵在其敞。合便于保存自我的天地,敞则更容易观赏广阔的空间,视野更大,无坐井观天之弊。”
“不说那天坛的明月/北海的风/卢沟桥的狮子/潭柘寺的松/唱不够那红墙碧瓦太和殿/道不尽那十里长街卧彩虹/只看那紫藤古槐四合院/便觉得甜丝丝脆生生/京腔京韵自多情……” 这是歌曲《故乡是北京》中所歌唱的北京四合院。
“夕阳西下,一抹淡淡的阳光柔和地洒在京城那些幽深的小胡同里。精致的四合院、黝黑的宅门、锃亮的门钹、老槐树下扯闲篇儿的老人、追逐嬉戏的孩子,还有那由远而近、略带沙哑的‘磨剪子来镪菜刀’的吆喝声……”这是北京电视台《这里是北京》节目里所描述的北京四合院。
“暖日暄晴,春云浮荡,站在小小的四合院中,背抄着手,仰头眺望鸽子起盘,飞到东,看到东,飞到南,看到南……鸽群绕着四合院上空飞,主人悠闲地四面看着……如果用极少的词语来概括四合院的四时,我苦心孤诣地想了这样四句:冬情素淡而和暖,春梦浑沌而明丽,
夏景爽洁而幽远,秋心绚烂而雅韵。”这是邓云乡先生在《老北京的四合院》里所描绘的四合院。
我们不得不承认,承载老北京生活记忆的从来都不是那些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那些美好淳朴的生活记忆三分在紫禁城红墙琉璃瓦的深深殿宇里,七分在胡同深处灰墙黛瓦的四合院里。紫禁城是帝王的家,四合院则是千千万万老百姓的家。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
欧阳修有词云:“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李清照作词曰:“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而晏殊酒后梦醒时不禁吟道:“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寓言假物,不取自白。”我国经典诗词如此,四合院亦是如此。
四合院讲究深藏不露、含蓄内敛,从门楼起,照壁、月亮门、垂花门形成一道道屏障将视线阻隔,将宅院深藏。甬道和抄手游廊间曲折的路径尽显曲径通幽之美,院内宁静祥和,有着古朴浓厚的生活气息。人们喜欢在院中植花置石,以大缸养金鱼,寓意吉利。雕梁画栋、大红灯笼、喜庆楹联、书画佳作等装饰使整个四合院笼罩着浓郁的文化氛围,传达着人们对幸福生活的追求与向往。正房、厢房、耳房的面阔、进深尺度各不相同,形成主次分明、错落有致的美感。
院门在东南角,是通风之处,可通天地元气。正房坐北朝南,与《周易》中“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的观点相符。院内,以山水、花树、鸟鱼为笔触点染出“天人合一”的最高居住境界。四合院无疑是我国传统哲学和美学的完美呈现,一隅之地尽收天地大美。
林语堂说:“最好的建筑就是使我们居住在其中,却感觉不到自然在哪里终了、艺术在哪里开始。”住在四合院里,夜晚仰望天空看到的是皎潔的明月和深邃的星河。漫步庭院时,能闻到幽幽的花香,听到清脆的鸟鸣声,看金鱼在缸中悠然游动……在四合院里度过的悠悠岁月是无数人心中最为美好和温暖的记忆。
四世同堂,满含浓浓的亲情
四合院的房屋对家庭成员的居住安排有严格的规定,以北京四合院为例,内宅中位置最为优越且冬暖夏凉的正房要给老一辈的老爷、太太居住。北房三间仅中间一间向外开门,称为“堂屋”。两侧两间仅向堂屋开门,形成套间,成为一明两暗的格局。堂屋是家人起居、招待亲戚或年节时设供祭祖的地方,两侧多做卧室。东西厢房则由晚辈居住,大哥住左厢,二弟住右厢。厢房也是一明两暗,正中一间为起居室,两侧为卧室。平日里,儿孙们可以沿着游廊到正房问安。尊老敬老、长幼有序是儒家“以礼为法”的秩序美,更是对孝道的坚守。
总之,四合院“北屋为尊,两厢次之,倒座为宾,杂屋为附”的位置序列安排反映出我国传统的家长制格局,同时也是父慈子孝、夫唱妇随、事兄以悌、朋友以义的道德伦理观念的现实转化。
旧时北京有这样一句俗语:“天棚鱼缸石榴树,老爷肥狗胖丫头。”说的是夏天时,老北京四合院里会搭起天棚遮阳,大鱼缸里养着金鱼,茂盛的石榴树寓意日子红红火火、多子多孙。请来教书先生教孩子读书,养着肥狗,使唤的丫头也吃得白白胖胖。这句俗语是对老北京小康之家的真实写照,榴开百子,儿孙绕膝,一家人的幸福莫过如此。
“凉席板凳大槐树,奶奶孙子小姑姑。”这句顺口溜说的则是老北京的普通家庭搭不起天棚,凉席、树荫亦能纳凉。烈日炎炎,搬个小板凳坐在大槐树下,听奶奶摇着蒲扇讲从前的故事。清风拂面,蝉声悠长,胡同里偶尔传来卖豆汁的吆喝声,遥远而恍惚,而四合院内一家人的谈笑是真真切切的。
情调不同,生活趣味也就不同。就拿老北京四合院的冬天来说,邓云乡先生认为它充满了京华式的暖意:“古老的四合院,房后面老槐树的枝丫残叶狼藉之后,冬来临了。趁早把窗户重新糊严实,把炉子装起来,把棉门帘子挂上,准备过冬了……天再一冷,炉子生起来,大太阳照着窗户,坐在炉子上的水壶冒着热气。望着玻璃窗舒敞的院子,那样明洁。檐前麻雀喳喳地叫着,听着胡同里远远传来的叫卖声……这一小幅北京四合院的冬景,它所给你的温馨是没有任何东西可代替的。”当然,还有四合院之冬围炉夜话,那情调足以让游子凝神,勾起无数人的绵绵乡愁。
四世同堂,其乐融融,人间故事与浓浓的亲情都在四合院里。一花一木见世界,一砖一瓦见众生,人们住在其中,心似乎也安定下来了。
四合院里,多年邻居变成亲
很多地方有多户合住的四合院,或者是加建、改建成为大杂院。那里的市井生活味和人情味更为浓郁,让人无法忘怀。
院里一起长大的小伙伴、相互帮持的邻里街坊是很多人心头最难忘的记忆。狗剩儿他妈、玲儿她爸、东屋的张爷爷、北屋的李奶奶……西屋炒菜的香味是儿时最馋的记忆,和玲儿一起打槐花、打枣的情景是心中最难忘的一幕,和狗剩儿一起追猫打狗、上房揭瓦是童年里最快乐的时光,而被妈妈抄着擀面杖满院追打、揪着耳朵数落的情形是最为火辣的回忆,回到家火炉子灭了,跟北屋的李奶奶借火烧炭是心里始终不灭的温暖……东家有难西家帮,一家吵架满院子人帮忙劝解,多年的邻居变成亲,割舍不断的是最朴实亲切的邻里之情。
睦邻亲情融合,欢声笑语在老屋檐下萦绕。四合院虽然低矮,难同现代建筑比肩,但温暖而浓厚的情感能将人心拉近,远离孤独,美梦常留心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