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重视和研究行政相对人的主观过错的必要性
电大西方行政学网上形考3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1分,共20分。
以下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项选择、错选或不选均不得分。
〕题目1人们认为,如果说在美国只有一个人是行政管理的化身,那么这个人就是〔〕。
正确答案是:古利克题目2从组织理论上看,法约尔所讨论的主要是〔〕。
正确答案是:组织构造问题题目3泰勒认为,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关键在于〔〕。
正确答案是:为工作挑选&“第一流的工人&〞题目4怀特认为,〔〕行政组织体制的特征是多数的行政官员均系民选,有任期限制,表达民治,行政官员向民众负责。
选正确答案是:自治型题目5在林德布洛姆看来,决策的渐进性是由现行方案的〔〕所决定的。
正确答案是:连续性题目6奎德认为,执行分析主要考虑的是政策实施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各种因素,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
正确答案是:人题目7里格斯将根植于美国人心中的主权在民、人生而平等、天赋人权神圣不可侵犯等观念叫做〔〕。
正确答案是:政治神话题目8世纪50年代英国创立的〔〕为行政学理论体系的建立提供了重要的范畴和标准。
正确答案是:文官制度题目9新公共行政学者直接从美国当代政治哲学家〔〕的“作为公平的正义〞思想体系中获取坚实的理论依据。
正确答案是:罗尔斯题目10自学成才却获得了布朗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和宾夕法尼亚大学等七所著名大学的荣誉博士学位的管理学家是〔〕。
正确答案是:巴纳德题目11最早提出目标管理这一概念的是〔〕。
正确答案是:德鲁克题目12里格斯认为,人类历史上存在的根本社会形态不包括〔〕。
正确答案是:原始社会题目13怀特指出,在行政协调过程中,〔〕的裁定就是最后的决定。
正确答案是:行政首长题目14麦格雷戈提出的建立在对人的特性和人的行为动机具有更为恰当的认识根底上的人事管理新理论是〔〕。
正确答案是:Y理论题目15正确答案是:国家有机体题目16被誉为“现代管理理论之父〞,并成为西方管理思想史上社会系统学派创始人的是〔〕。
交通违法行为行政处罚归责原则探析
摘要交通违法行为行政处罚以国家强制力作为后盾,是国家行政权的一个重要内容。
德国、奥地利、俄罗斯以及我国台湾地区在行政处罚立法中均引入了过错归责理论,通过确定行为的主观因素,即“故意”或“过失”,全面考虑行为人违法行为时的主观状态,保障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有效限制行政权的不当实施。
从我国当下行政处罚归责原则的研究来看,存在不同学说,整体研究的不够深入,在具体的实践应用上存在较大争议。
随着我国道路交通车辆及参与者的不断增长,交通违法领域行政处罚不管在数量上还是情形上都有很大变化,在交通违法行政处罚领域实行过错归责原则必定引起强烈反响,能够提升公众交通安全领域的权利保障意识,有效制约交通处罚权的不当实施,并对整个行政处罚领域的归责原则构建产生积极影响。
除了引言和结语,本文共有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对行政处罚归责原则概况进行了全面介绍,系统的阐释了行政处罚归责原则的基本概念、分类,指明行政处罚归责原则研究对于我国行政法发展的重要作用,并从域外国家或有关地区过错归责原则的实践适用研究以及我国行政法归责现状,试图为国内交通违法行政处罚归责原则的研究提供借鉴方向。
第二部分全面分析了过错归责原则在我国交通领域应当适用的理由,为我国交通领域归责原则理论的未来适用指明方向。
从现实情况并结合道路交通安全案例分析,客观归责原则已不再适应我国行政处罚适用现状,不仅会侵害行政相对人利益,也会引发严重社会矛盾;从理论层面讲,我国行政法理念不断发展,“服务论”“控权论”“平衡论”的本质内涵、宪法保障人权的精神期待、行政处罚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实质要求,都呼唤着过错归责的加快出台;从法律溯源角度分析,主观过错归责原则在立法之初便在立法者的考虑之中。
第三部分构思了过错归责在交通行政处罚中的具体适用。
目前,大部分学者在过错归责原则适用机制的研究上,大多停留于过错推定原则。
本章构思在道路交通安全领域,人身罚处罚方面的归责适用严格过错原则,非人身限制性处罚方面适用过错推定原则,并提出交通违法行政处罚应该根据行为人的主观过错设定不同的处罚幅度,构建处罚幅度过错调节机制。
浅谈“说理式”执法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
浅谈“说理式”执法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安全管理制度,如通用安全、交通运输、矿山安全、石油化工、建筑安全、机械安全、电力安全、其他安全等等制度,想了解不同制度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s, such as general safety, transportation, mine safety, petrochemical, construction safety, machinery safety, electrical safety, other safety, etc. systems, I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ystems ,stay tuned!浅谈“说理式”执法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受社会转型期和经济上升期诸多因素的影响,人们安全生产意识普遍不高,加之经济利益驱使等多种因素,当前安全生产违规、违法现象屡见不鲜,与之相应的安全生产执法难现象普遍存在,暴力抗法的事件也时有发生,造成了极坏的社会影响。
公共行政学本土化:必要性、内涵与路径
公共行政学本土化:必要性、内涵与路径郭颖;何植民【摘要】本土化研究是我国公共行政学发展过程中必须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我们认为,公共行政学本土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其最终目标和根本价值诉求,乃是在扎实深广的知识学基础上,建立起自己的话语系统和解释系统,并最终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行政学术理论体系,以指导行政实践,推进我国政府管理模式创新和政府管理实践.为此,我们需要从建立一支本土化的研究队伍,壮大研究力量;重视中国行政实践与学理资源,夯实研究基础;倡导研究方法的多元化,完善行政学研究方法;以全面审视的眼光,批判地吸收西方已有的行政学研究成果等方面,推动我国公共行政学的本土化进程.【期刊名称】《云南行政学院学报》【年(卷),期】2010(012)002【总页数】3页(P104-106)【关键词】公共行政学;本土化;话语系统【作者】郭颖;何植民【作者单位】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山东,济南,250100;南昌大学,行政管理学系,江西,南昌,33004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D625任何一门学科,尤其是应用学科,在多大程度上回应和满足了时代提出的需求,便在多大程度上能够得到发展和繁荣。
如果不能回答现实实践的重大问题,那么它就失去了存在的现实意义。
现象学的创始人胡塞尔(E.Husserl)曾谓:“客观的科学的世界之知识乃是以生活世界的自明性为根基的”。
[1]我国公共行政学经过20多年的快速发展,时至今日,相当数量的中国公共行政学学者仍然将研究重点放在西方公共行政学的理论体系上,对中国本土的公共行政学关注不够,尤其缺乏对中国行政改革中现实问题的普遍关注。
到目前为止,我国公共行政学的研究远未植根于中国的现实土壤,理论研究的广泛性和深延性明显不够,行政科学的理论研究与现实中国的行政改革和发展存在着显著差距。
因此,在科学界定公共行政学本土化内涵的基础上,如何以中国的行政场域研究为基础,结合引进的西方公共行政学理论,发育出中国本土化的公共行政学,有力地揭示中国现代行政改革与发展的特殊规律,从而服务于中国行政改革与发展实践,是当前中国公共行政学研究的一项紧迫任务。
《行政处罚法》主观过错条款适用展开
《行政处罚法》主观过错条款适用展开一、本文概述《行政处罚法》作为我国行政法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规范行政主体的处罚行为,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其中,主观过错条款作为该法的一项核心规定,对于明确行政责任、防止滥用行政处罚权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行政处罚法》中主观过错条款的适用问题,通过对相关理论和实践的深入分析,为行政执法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文章首先对主观过错条款的内涵进行界定,明确其在行政处罚中的适用条件和范围。
接着,文章结合具体案例,分析主观过错条款在不同情况下的适用情况,揭示其在实际操作中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在此基础上,文章进一步探讨如何完善主观过错条款的适用规则,以提高行政处罚的公正性和效率。
文章对主观过错条款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以期为行政法制的完善和发展贡献力量。
二、主观过错条款概述在探讨《行政处罚法》中的主观过错条款适用之前,我们首先需要对该条款有一个全面且深入的理解。
主观过错,通常是指行为人在实施某一行为时,对其行为可能导致的法律后果的认知程度,以及在这种认知下所持有的主观态度。
在行政处罚领域,主观过错的大小往往直接影响着处罚的严厉程度和适用条件。
在《行政处罚法》中,主观过错条款通常被规定为一种责任认定原则,要求行政主体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时,必须考虑行为人主观上是否存在过错,以及过错的性质和程度。
这一条款的存在,旨在平衡行政处罚的公正性和合理性,防止因行为人主观上的无知或过失而遭受过重的处罚。
主观过错条款的适用,需要行政主体在行政处罚过程中,对行为人的主观心理状态进行深入的调查和判断。
这要求行政主体不仅要关注行为人的行为本身,还要关注行为人在实施行为时的心理状态,包括其是否意识到行为的违法性、是否故意或过失地违反了法律规定等。
这种调查和判断的过程,往往需要行政主体具备一定的法律素养和心理学知识。
主观过错条款的适用也需要注意与客观违法事实的衔接。
行政处罚的核心在于对违法行为的制裁,而主观过错只是认定责任时的一个考虑因素。
《食品安全法》第136条“尽职免责”条款的适用探析
摘 要:我国《食品安全法》第 136 条从违法行为、免责要件和处罚种类等方面明确了特定情形下食品经营者的免 责规定。但该条款构成要件中,不确定法律概念和法律效果行政自由裁量的并存使理论和实务界对其解释及适用 产生了争议。文章从不确定法律概念的解释与行政裁量权的区分入手,对条款中“进货查验等义务”的范围、“有充 分证据”的证明程度进行解释,进一步实现免责条款的立法目的与价值功能。 关键词:食品安全法;不确定法律概念解释;行政裁量;尽职免责条款;进货查验义务 中图分类号:D92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4339(2021)04-340-07
2. 问题引入 上述两个案件的争议焦点均为《食品安全法》第 136 条“尽职免责”条款能否适用。案例 1 认为,第 136 条规定的“进货查验等义务”应包括第 53 条第 1 款的进货检查义务和第 2 款食品经营者应建立进货查 验记录制度,xx 公司不满足法定的免责要件。案例 2 中一审法院和二审法院的裁判逻辑有所不同,一审法 院认为第 136 条规定的进货查验义务仅是形式查验, 而二审法院认为对于不同市场主体履行进货查验义务 的充分程度应有差别。食品经营者只有在履行了相应 的进货查验等法定义务,且有充分证据证明其不知道 或不应知道所采购的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且能 如实说明进货来源的情况下,方可适用免责条款。上 述两案例均没有对该条款构成要件中的不确定法律概 念和行政裁量进行区分。
行政法中的比例原则研究
行政法中的比例原则研究一、概述行政法中的比例原则,作为行政权力运行的重要准则,其核心理念在于平衡行政权力的行使与公民权利的保障之间的关系。
比例原则起源于德国,后逐渐为各国行政法所采纳,成为行政法体系中的一项基本原则。
其核心内容包括适当性原则、必要性原则和均衡原则,要求行政机关在行使行政权力时,不仅要符合法律目的,还要选择对公民权利最小侵害的方式,并确保所采取的措施与其所追求的目的之间符合比例或相称。
在行政法的实践中,比例原则的运用具有广泛性和重要性。
它要求行政机关在决策和执行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行政行为的合理性、必要性和均衡性,避免过度干预和侵犯公民的合法权益。
同时,比例原则也为公民提供了有效的权利保障机制,使得公民在面对行政权力时能够寻求到合法权益的保护。
本文旨在深入研究行政法中的比例原则,通过对其历史发展、理论基础、实践应用等方面的探讨,揭示比例原则在行政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梳理和评价,本文将对比例原则的理论框架进行构建和完善,以期为行政法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1. 比例原则的概念及起源比例原则,作为行政法中的一项重要原则,其核心概念在于要求行政权力的行使在达到法定目的的同时,必须选择对人民权利最小侵害的方式。
这一原则强调权力与权利的平衡,以及对个人权利的尊重和保护。
比例原则起源于德国的行政法学理论,后来逐渐为许多国家所采纳并发展成为国际公认的行政法基本原则。
比例原则起源于19世纪的德国警察法学,当时的学者针对警察权力提出了这一原则,以限制警察权力的滥用。
随着行政权力的不断扩张,比例原则逐渐成为了约束行政权力、保障公民权利的重要工具。
比例原则的核心内容包含适当性原则、必要性原则和狭义比例原则三个子原则。
适当性原则要求所采取的措施必须能够实现所追求的目的必要性原则要求在能达成法律目的诸多方式中,应选择对人民权利最小侵害的方式狭义比例原则则强调所采取的措施与其所达成的目的之间必须符合比例或相称的关系。
行政沟通中的障碍及对策研究报告
行政沟通中的障碍与对策研究容摘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行政沟通已经引起管理界、学术界越来越多的关注。
由于当代行政机构的膨胀,行政机构的层次繁多及行政活动日益复杂和行政分工的细化,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沟通机制和沟通环境,就有可能导致行政人员对行政环境缺乏了解,对社会也缺乏认识。
这种情况下的行政工作是不堪设想的,许多行政管理问题也是由于沟通不畅、沟通信息失真引起的。
如沟通不良会导致行政生产力低下、品质与服务不佳,使得成本增加,绩效隐形。
由此可见,在信息时代的到来,行政沟通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
本文在对行政沟通中的障碍与对策进行分析之后,得出结论:行政沟通的主要障碍有:政策表达渠道非制度化;沟通渠道过长或过短;缺乏互动性的沟通手段。
清除这些障碍的可行性方法有:加强制度建设,完善沟通机制;规沟通渠道,保障政府政策表达畅通;完善沟通传输反馈机制,保障民众合法权益。
关键词:沟通渠道行政沟通有效性信息失真目录容摘要 (I)引言11 行政沟通概述 (1)1.1 行政沟通的概念 (1)1.2 行政沟通的特点 (2)1.3 有效沟通的效率原则 (3)2 行政沟通中的障碍及原因分析 (4)2.1 政策表达渠道非制度化 (4)2.2 沟通通道过长或过短 (5)2.3 缺乏互动性的沟通手段 (5)3 清除行政沟通障碍的对策 (6)3.1 加强制度建设,完善沟通机制 (6)3.2 规沟通渠道,保证政府政策表达畅通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 完善沟通传输反馈机制,保障民众合法权益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结论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参考文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西方行政学(整理考试条)
一、简答题:1、威尔逊的行政学说主要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答:1、论证了行政学研究的必要性;2、明确了行政学的目标和任务;3、揭示了行政管理的本质;4、说明了行政学研究的历史渊源;5、提出了其行政学研究方法论;6、提出了其人事行政思想;7、提出了其行政监督思想。
2、古德诺主张如何使政治与行政实现协调答:1、政治对行政的适度控制是政治与行政实现协调的重要基础;2、行政的适度集权化是政治与行政实现协调的必要途径;3、美国走向政治与行政协调的独特道路-----法外调解4、美国加强民主与效率协调的主攻方向------政府体制的改革。
3、韦伯所谓的“官僚制”有何基本特征答:1、合理的分工;2、层级节制的权力体系;3、依照规程办事的运作机制;4、形式正规的决策文书;5、组织管理的非人格化;6、适应工作需要的专业培训机制;7、合理合法的人事行政制度。
4、法约尔一般管理理论的核心内容是什么?包括哪些方面的基本内容?答:法约尔一般管理理论的核心内容是他根据自己长期人事管理实践的经验概括出的管理的14项原则,包括1、劳动分工;2、权力和责任;3、纪律;4、统一指挥;5、统一领导;6、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7、人员的报酬;8、集中;9、等级系列;10秩序;11、公平;12、人员的稳定;13、首创精神;14、人员的团结。
5、简述怀特的行政协调思想答:行政协调是行政主体为达到一定的行政目标而引导行政组织、部门、人员之间建立良好协作与配合关系,以达到共同的管理行为;它是行政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对此,怀特主张:(1)、应该精简机构,减少协调工作的数量和难度;(2)、应该设置行政协调机关;(3)、要通过精密的协调来获得较好的协调结果;(4)、在协调过程中,行政首长的裁定就是最后的决定;5、明确协调的原则,即对任何事物均由主管会制定完整的政策,用以领导相关的各部。
规划这种政策是附设专门的协调委员会,各部有专人参加,形成联合规划中的协调部分。
浅谈行政处罚中“主观故意”的判定
浅谈行政处罚中“主观故意”的判定新修订《行政处罚法》将于2021年7月15日施行,第三十三条第二款规定“当事人有证据足以证明没有主观过错的,不予行政处罚。
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现行《行政处罚法》并不存在主观归责条款,仅在自由裁量阶段予以适当考量。
交流中很多执法一线人员对新修订《行政处罚法》施行后如何判定“主观过错”顾虑较多,担心出现行政争议后因此被纠错。
笔者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以下简称《固废法》)等相关规定,举例分析说明。
01“主观过错”的证明责任1.举证责任在行政相对人。
与行政处罚举证责任不同,是否存在“主观过错”的法定举证责任不在行政机关,而在行政相对人。
只有相对人自行举证,并且达到“足以证明”没有主观过错的效果,才能不予行政处罚。
如果仅凭借相对人个人口述,尚不能达到这样的证明效果,必须与其它证据之间形成相互印证。
2.主动调查避免后续争议。
相对人提出没有“主观过错”的证据可以在案件办理时,比如在行政处罚事先告知后提出陈诉、申辩,并附证据;也可以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后,即申请行政救济时向复议机关或人民法院提供相关证据。
只要相对人一旦提交足以证明没有主观过错的证据时,行政处罚决定将面临被撤销风险。
因此,为尽量避免败诉风险,行政机关在办案时应主动调查核实,判定其是否具有“主观过错”的有关情形。
02“主观故意”的判定情形调查人员可以从下几方面情形对行政相对人“主观故意”进行判定,笔者认为相对人存在有以下几种情况,就可以认为其有“主观故意”。
1.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属于直接故意。
此种情形具是“主观故意”最明显的特征,行政相对人明知某行为违反法律规定,并可能造成污染环境,仍主动实施或者指使他人实施,对行为结果乐见其成。
比如,某企业产生的危险废物暂时未能找到有关处置单位,指使他人擅自倾倒,很明显具有“主观故意”。
2.明知不可为而未制止,属于间接故意。
行政相对人明知某行为违反法律规定,未直接实施,也未指使他人实施。
论行政处罚主观过错归责原则——《行政处罚法》(修订二审稿)第31条评析
第51卷第6期2020年12月Vol.51No.6Dec.2020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NANCHANG UNIVERSITY论行政处罚主观过错归责原则-《行政处罚法》(修订二审稿)第31条评析杨东升1,刘恺2(1.泰州学院公法研究中心,江苏泰州225300;2.泰州市姜堰区人民法院,江苏泰州225599)摘要:2020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修订二审稿)新增“主观过错归责原则”作为认定行政违法行为的构成要件,符合处罚法定及过罚相当原则,体现出我国人权保障、法律授权的明确性以及域外立法趋势。
行政处罚的责任形态有故意、过失和推定责任。
鉴于行政违法与刑事违法的承接性,可参照刑法之故意或过失规定。
故意可采用“未必故意、意图、明知”之三分法理论,过失则无须区分认识过识和无认识过失。
欠缺对规范效力的理解及违法性错误认识,无法阻却行政违法的构成,主观过错责任原则的阻却事由包括正当防卫、紧急避险状态下作为。
关键词:行政处罚;主观过错;构成要件;归责原则中图分类号:D922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448(2020)06-0079-08**——刖言对行政违法者予以行政处罚,应以其具备责任条件与责任能力为前提。
所谓责任条件,系指行政相对人主观上存有故意或过失,此为行政处罚“有责任始有处罚”原则。
我国《行政处罚法》自1996年颁布实施以来,一直采用单一的“客观违法归责原则”,亦即只要违法行为符合法律规定的客观构成要件即可予以处罚,而无须考虑其主观上是否存有故意或者过失。
我国《行政处罚立法法》之初并没有将主观过错的归责原则作出一般性的概括规定,主要考虑采取“客观违法归责原则”,完全不考虑违法者是否有主观上的故意或过失,客观违法归责原则有利于行政机关在调查行政违法行为时更为容易操作,有助于行政效率和行政目的的实现以及执法实务的便利,但全然不考量违法者的主观过错,并不符合法治理念和处罚法定原则,可能会导致行为人承担过重的行政违法责任。
执法人员在执法中如何做到说理式执法
执法⼈员在执法中如何做到说理式执法执法⼈员在执法中如何做到说理式执法说理式执法是执法⼈员在执法中做到“说明事理、说通情理、说透法理”,从⽽避免简单执法、机械执法、粗暴执法,注重阐明法律背后的情和理,让⼈们感受到法律在严肃的外表下,有着融化冰雪的温情,使办案达到了“四两拨千⽄”的效果。
说理式执法是近年来⽂明执法的新举措,它贯穿于各项质监⼯作,有⼒提升了质监⼈员素质与执法办案⽔平,为“理性、和谐、⽂明、规范”执法新理念的贯彻提供了⼀个良好载体,是构建“和谐质监、⽂明质监、法制质监”的有利平台。
是否正确地把握说理式执法,关系着能否达到这⼀创新的预期⽬的。
结合⼯作实际,说理式执法可分为三个阶段,即事前说理,事中说理,事后说理。
事前说理事前说理,即⽇常普法,质监部门分阶段、针对性地结合各种宣传活动⽇,协同相关部门,组织执法⼈员在繁华路段设⽴宣传、咨询点,悬挂标语横幅、发放宣传资料、摆放宣传展板等多种形式,坚持以⼈为本,普法为民的指导原则,开展质监普法宣传,弘扬质监法治精神,服务海西科学发展。
事前说理,提⾼了⼴⼤群众的法律素质,树⽴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事前说理,增强了⽣产企业、销售业主遵守法律、法规的⾃觉性;事前说理,提⾼了质监监管的⼯作效能。
事中说理事中说理,即要求⾏政执法⼈员始终把说理式执法作为⼀种创新理念贯穿于⾏政执法的全过程,着⼒围绕现场检查、调查取证、案件审理、⾏政处罚告知、⾏政相对⼈陈述、申辩、⾏政处罚决定和执⾏等执法程序开展全程说理式执法。
⼀是执法⼈员在现场检查时依规定主动出⽰证件,表明⾝份、说明来意、⽂明检查;⼆是执法⼈员在调查取证时,详细告知被调查⼈依法享有的各项权利和义务,主动向当事⼈宣讲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规定和当前形势,做到边执法边普法,需要采取强制措施前,说明采取措施适⽤的法律依据、期限、⾏政相对⼈的法律救济途径和应尽的义务;三是执法⼈员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坚持公平、公正原则、综合裁量以及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在做出⾏政处罚决定时,综合考虑⾏政相对⼈的主观过错程度、违法⾏为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性等诸多因素,参照⾏政处罚⾃由裁量权规则、规范使⽤裁量权。
检验科质量管理责任追究制度(二篇)
检验科质量管理责任追究制度一、引言检验科作为医院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工作涉及到医疗质量和安全监控、预防控制、质量改进、内部评审等多个方面。
为了确保检验科的工作正常有序地进行,以提高医疗质量和满足患者需求,建立和完善质量管理责任追究制度是必要的。
本文将重点探讨检验科质量管理责任追究制度,包括责任的界定、责任的追究和责任的保障等内容。
二、责任的界定检验科质量管理责任追究制度首先要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和权限,确保责任的明确性和适度性。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医务人员的责任:医务人员是质量管理的主要责任方,需按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范开展工作,确保检验过程的准确、可靠和及时。
医务人员还需加强专业学习,掌握最新的检验方法和技术,以提高工作质量和水平。
2.管理干部的责任:管理干部起到组织、协调、推动和监督的作用,他们需要正确指导并监督医务人员的工作,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确保检验科的正常运转。
管理干部还需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范,加强对质量管理工作的学习和研究,提高管理水平和能力。
3.质量管理人员的责任:质量管理人员是质量管理的专职人员,他们负责制定和组织实施医院的质量管理计划,并针对检验科制定相应的质量管理方案。
质量管理人员还需进行内部审核和评审,发现和分析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并监督质量管理工作的执行情况。
4.监督管理机构的责任:监督管理机构是质量管理的外部监督者,他们对医院的质量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和评估,并对质量管理不达标的医院实施纠正措施。
监督管理机构应当及时发现和处理质量管理问题,确保质量管理的有效实施。
三、责任的追究责任的追究是建立和完善质量管理责任追究制度的重要内容。
对于违反质量管理责任的人员,需要依法依规进行追责处罚,以起到惩戒作用,同时也需要重视及时纠正和改进,以预防类似问题的发生。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责任的追究程序:责任的追究程序需要科学合理,确保公平公正。
一般来说,先进行事实调查,采集相关证据和材料;然后对涉事人员进行听证和调解,听取其解释和申辩;最后根据事实和证据进行定性和定罪,并对相关人员做出相应的追责处理。
2020年08月自考00261行政法学试题及答案
2020年8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行政法学试卷(课程代码0061)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行政法的调整对象是(C)A.行政关系B.监督行政关系C.行政关系和监督行政关系D.民事法律关系2.下列不属于行政法的一般渊源的是(B)A.宪法B.法律解释C.法律D.行政法规3.实体行政法与程序行政法划分的标准是(A)A.行政法规范的性质B.行政法规范C.行政法的作用D.行政法调整的对象4.下列不属于行政合理性原则具体内容的是(D)A.正当考虑B.平等对待C.目的合法D.法律保留5.下列不属于行政法基本原则的是(B)A.行政合法性原则B.罪刑法定原则C.行政合理性原则D.法律优先原则6.下列属于中央行政机关的是(C)A.中共中央B.中央军事委员会C.公安部D.最高人民法院7.下列关于国家行政机关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C)A.国家行政机关具有高度民主性B.国家行政机关具有绝对独立性C.国家行政机关具有高度政治性和权威性D.国家行政机关具有非服务性8.下列不属于公务员法律关系发生途径的是(D)A.考任B.选任C.调任D.交流9.下列关于公务员义务种类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A.参加培训B.模范遵守宪法和法律C.公正廉洁D.公道正派10.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时,对行政规章的适用原则是(C)A.根据B.依据C.参照D.不予适用11.下列关于行政合同的表述,正确的是(A)A.行政合同的当事人一方必定是行政主体B.行政合同的成立只需行政机关单方意志C.行政合同履行、变更或解除,行政机关没有优益权D.行政合同的纠纷不能通过司法救济12.下列不屈于行政行为的是(B)A.交警对违章驾驶员进行罚款处罚B.土地管理部门向某保洁公司购买卫生保洁服务C.城管部门查处建筑工地违法施工D.县政府发布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规定13.下列对行政行为无效条件的表述,正确的是(A)A.行政行为具有特别重大的违法情形B.行政主体明确C.行政主体履行相应行政主体职权D.行政行为轻微违法14.下列独立行使行政案件审判权的是(C)A.监察机关B.行政机关C.人民法院D.人民代表大会15.根据《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决定适用的范围一般不包括(B)A.有关管辖的决定B.有关程序的决定C.有关回避事项的决定D.有关诉讼期限事项的决定16.明显超越行政主体职权的行政行为应属于(B)A.有效行政行为B.无效行政行为C.可撤销行政行为D.效力未定行政行为17.下列关于行政立法程序的表述,正确的是(C)A.行政立法不需要立项程序B.行政立法不需要审查程序C.行政立法程序是指行政立法主体依法定权限制定行政法规和行政规章所应遵循的步骤、方式和顺序D.经过签署后的行政法规不需要公布18.下列关于行政给付的表述,错误的是(D)A.行政给付又称行政物质帮助B.行政给付是行政机关所作的一种具体行政行为C.行政给付通常情况下属于羁束行政行为D.行政给付中行政机关有自由裁量的权力19.下列属于行政司法权的是(B)A.行政执行权B.行政复议权C.行政命令权D.行政决策权20.下列不属于行政奖励的构成要件的是(B)A.符合法定的奖励条件和标准B.符合行政机关领导意志C.符合法定的奖励程序D.符合法定的奖励形式21.下列关于行政裁决和行政复议区别的描述,不正确的是(C)A.所解决的争议性质不同B.主体地位不同C.行政裁决属于抽象行政行为,行政复议属于具体行政行为D.研究范围不同22.行政强制行为以其调整的内容为标准,可分为(A)A.对人身的强制措施和对财产的强制措施B.对合法物品的强制措施和对违禁物品的强制措施C.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强制执行措施D.行政强制措施和直接行政强制执行措施23.行政合理性原则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B)A.行政违法行为的存在B.行政自由裁量权的存在C.公务员政治、业务素质的差异D.行政法律的易变性24.缔结行政合同必须遵循(A)A.适应行政需要的原则B.自觉履行原则C.部分履行原则D.全面适当履行原则25.执法人员与当事人有直接利害关系的,执法人员(C)A.不应当回避B.可以回避C.应当回避D.可以不回避26.行政立法行为属于(A)A.抽象行政行为B.具体行政行为C.非要式行政行为D.依申请行政行为27.盲人小李由于非生理缺陷原因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
公共行政学学习指导简答题参考答案
公共行政学学习指导简答题参考答案第一章绪论1、简述公共行政的特点?P4答:(1)公共行政之首要特点是它的公共性;(2)公共行政的政治性;(3)公共行政具有严格的法制性;(4)公共行政的民主性;(5)公共行政的公平性;(6)公共行政的高效性。
2、简述公共行政的作用?P7答:(1)公共行政是对国家的治理;(2)公共行政是执行人民意志和实现公共利益的必要保证;(3)公共行政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保证;(4)公共行政是加速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和参与国际竞争的保证;(5)公共行政是教育和培养一支高素质、会管理的国家公务员队伍的需要。
3、简述公共行政产生的历史条件?P9答:(1)公共行政学是大工业和社会科学发展的必然产物。
(2)公共行政学的产生是工业社会高速发展要求加强行政管理的必然结果。
(3)公共行政学的产生也是管理学、政治学、法学、经济学等相关学科发展的必然结果。
(4)公共行政学的产生与政治学的发展有直接联系。
4、简述公共行政学的特点?P19答:(1)公共行政学是一门交叉性学科和边缘学科;(2)公共行政学是应用性的学科;(3)公共行政学是政治性较强的学科;(4)公共行政学研究的广泛性;(5)公共行政学的发展性。
5、简述公共行政学的研究对象?P20答:(1)公共行政研究政府能够管什么。
(2)公共行政学研究政府应该管什么。
(3)公共行政学研究政府管理由谁来管。
(4)公共行政学研究政府管理怎么管。
(5)公共行政学研究政府管理为什么管,也就是管理的目的。
6、简述公共行政学的研究方法?P21答:(1)公共行政学的研究取向。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
(3)哲学研究方法。
(4)跨学科的研究方法。
(5)实证研究方法。
(6)比较研究方法。
7、,试论述公共行政的作用答: 1,公共行政是对国家的治理.公共行政是政府行政,是政府对国家的治理.一个国家的公共行政决定了一个国家的治理水平,善政才有善治.公共行政就是治国安邦,它的核心问题是如何管理好国家,如何使社会全面快速地发展,使人民安居乐业.公共行政就是为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提供保证,就是执行国家意志和实现公共利益. 2,公共行政是执行人民意志和实现公共利益的必要保证.公共利益必须由政府予以贯彻执行才能实现.只有政府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有关社会稳定,社会公平,社会安全的需要.如果政府不能实现公共利益,就必然缺乏存在的合性. 3,公共行政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保证.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是公共行政的重要课题,也是政府的重要责任.政府有管理市场,规范市场的责任.如果没有公共行政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行有效的管理,市场经济就不能健康有序地发展.4,公共行政是加速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和参与国际竞争的保证.没有一个高效,民主,公平的政府,社会就不可能有各方面的快速发展,政府没有高质量的决策能力,快速的应变能力和高效的处理事务能力,就会在残酷的国际竞争中就会败下阵来.学习和研究公共行政学的目的就是提高和完善政府的管理,尽快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的强国.5,公共行政是教育和培养一支高素质,会管理的国家公务员队伍的需要.公共行政学是国家公务员的基础专业学科.身为国家年公务员,必须学习并掌握公共行政学.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是其他学科不能代替的.国家公务员学习并掌握公共行政学,在进行公共行政管理时就可以高屋建瓴,用公共行政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来认识和处理社会公共事务.只有建立一支高素质,会管理的国家公务员队伍,才能使我国长治久安,持续发展,兴旺发达.8、公共行政学:是研究公共组织依法处理政务的有效性、公平性、民主性的规律的交叉性与综合性学科。
行政相对人的主观过错与检验检疫行政处罚
但是 , 国人 民代表 大会常务 委员会法 制工作委员 会编 《 全 中
华人 民共和 国进出 口 品检验法 释义》 以下 简称 《 商 ( 释义 》 。
该 《 义》 释 属于 立法解 释 ) 中明确规定 了构 成逃 避商 品 检验
的违法 行为应 当具备 以下两个特 征 :一方面行 为人 主观上 “
_ 过错是存在 于个体 内心世界 的活动 , 如果要求行 政
一
次执法 活动 中都 要准确掌 握行政 相对人 的主观 不 重视并 不 代表行 政处罚 中不 需要 理清 行政 相
忙 易事 , 将会影 响行政执法 效率 的提 高 。
,
观过错 。 相反 , 主观过错 问题 是行政 处罚工作 中的 ” 一 。首先 , 之 从法理 上讲 , 主观过 错是追 究行 为人
3 9
0
维普资讯
关检 验检疫事 宜等 ,我们 都可 以以此为证据 推定其主 观上 存在 违反检验 检疫法律 的过错 。
通过 上述论述 , 笔者认 为在这 里有两个 问题值得探 讨 。 第一 ,商检 法》第 三十三条逃 避商 品检 验的违法 行为 《
亍 政执法部 门对行政 相对人 的归责原则理 所 当然 地
: 、 法 违规 ” 而忽 略对相 对人 主观 方 面的探 究 ; , 二是 况行 政 相对 人 的主 观过 错 会影 响 到行 政效 率 的提
有逃 避商 品检 验的故意 。 所谓 逃避商 品检验 , 即是指行 为人 通过 自己的作 为或故意 的不作为使 应 当经过 商检机构 检验 的进 出 口商 品 , 避开 检验 的行为 … …” 。该《 释义 》 明确 规定
验 检疫行政处 罚也要 受《 行政 处罚法 》 的约束 。 于是 , 就可 以
《行政公益诉讼中检察建议制度明确性问题研究》范文
《行政公益诉讼中检察建议制度明确性问题研究》篇一一、引言行政公益诉讼,作为一种维护公共利益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在行政公益诉讼中,检察建议制度作为一项重要的制度设计,对于保障公共利益、促进法治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在具体实践中,关于检察建议制度的明确性和实施效果等问题仍有待深入研究和探讨。
本文旨在就行政公益诉讼中检察建议制度的明确性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以期为相关制度的完善提供参考。
二、检察建议制度概述检察建议制度是指检察机关在行政公益诉讼中,针对行政机关的违法行为或不当行为,向其提出纠正或改进的建议。
这一制度旨在通过检察机关的监督和参与,促使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维护公共利益。
三、检察建议制度在行政公益诉讼中的地位与作用在行政公益诉讼中,检察建议制度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首先,它能够及时纠正行政机关的违法行为或不当行为,防止损害的扩大;其次,它能够促进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提高行政效能;最后,它能够为法院提供参考意见,为法院公正裁判提供依据。
四、检察建议制度明确性的现状及问题尽管检察建议制度在行政公益诉讼中具有重要作用,但在具体实践中,其明确性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关于检察建议的提出程序、内容、形式等方面缺乏明确的法律规定;其次,对于检察建议的效力、执行及监督等方面也缺乏明确的制度规定;最后,由于不同地区、不同级别的检察机关对检察建议的理解和执行存在差异,导致实践中出现了一些问题。
五、明确检察建议制度的必要性及意义明确检察建议制度对于保障公共利益、促进法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明确的制度规定能够为检察机关提出检察建议提供明确的依据和指导;其次,明确的制度规定能够提高检察建议的效力,促使行政机关及时纠正违法行为或不当行为;最后,明确的制度规定能够增强公众对行政公益诉讼的信任和支持。
六、完善检察建议制度的建议为了完善检察建议制度,提高其明确性和实施效果,本文提出以下建议:1. 制定详细的法律规定:对检察建议的提出程序、内容、形式等方面进行详细规定,为检察机关提出检察建议提供明确的依据和指导。
教育史研究中主观性的表现及意义
教育史研究中主观性的表现及意义教育史研究是一项聚焦传统教育、现代教育发展趋势、国家教育政策及其影响等方面的复杂研究,它以审视历史和研究当下为目的,以比较为工具,把握教育发展变化的性质和趋势的全局,充分考量受教育者的心理、文化和自身环境,从而达到研究教育现象的必要。
在教育史研究中,主观性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通过对主观性的表现及意义进行探究,分析主观性在教育史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首先,教育史研究中的主观性主要体现在实践主义上,可以从实践学习、社会经验和语境等方面考虑。
实践学习是一种重视个体主观动机的学习方式,它重视个体的动力和自主性,激发个体的活力,加强个人的组织认可和参与感,使主观性成为实践学习的关键。
社会经验传承流派强调教育者、受教者和教育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重要性,它反映了社会经验受到个体主观因素的影响,因此,它也关注主观性的表现。
最后,语境理论认为,教育过程是一种主观性、情感性和文化性的社会性活动,语境是教育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由于其主观性和文化特色的存在,它将会进一步影响课堂教育的发展和实施。
此外,在教育史研究中,个人主观性也是重要的。
主观性是一个历史的开拓者,历史发展的影响是由主观性的影响所决定的。
因此,教育史研究中不仅要考虑对外部视角的客观性研究,还要考虑从内部视角分析个体自身主观性和其历史演变的重要性。
从早期的教育思想到现代的教育理论,尤其是现代教育改革,都是由个体主观因素发起和推动的,研究者拥有分析历史上个体主观性表现及其他影响的研究机会。
最后,对于教育史研究,主观性的表现不仅体现在实践学习、社会经验和语境等方面,也体现在受教育者的心理、文化和自身环境等方面。
人的心理因素将影响受教育者对历史的认知,文化将影响受教育者对历史的看法,环境则将看法决定其实施行动的最终形式,这些因素形成了主观性各自施加不同影响的结果。
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主观性在教育史研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主观性表现在实践学习、社会经验、语境、受教育者心理、文化和环境等方面,是教育史研究的关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重视和研究行政相对人的主观过错的必要性文章提要:在我国行政法领域,行政相对人的主观过错问题长期以来成了理论界的“弃儿”,本文力求通过对该问题的研究,引起法学界的重视,并为完善行政立法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行政相对人过错理论缺失必要性一行政相对人的“主观过错”的基本内容行政相对人的主观过错(以下简称过错),是指行政行为相对人因违反行政法(广义),并对此承担相应的行政法律责任的行为所持的心理态度。
它应当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其主体具有广泛性;第二,由于它产生于行政违法过程中,因此具有行政违法性;第三,它由相对人的行为所表现,因而具有可知性;第四,由于它排斥国家法律,因而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此外,它还具有种类多、规责难、与刑法中的罪过紧密等特点。
过错理论也可称为过罚相当理论,它包含以下内容:一是过有多大则罚有多重;二是无过则不罚,有过未必罚;三是过罚之间有因果关系;四是过罚法定,即程序法定和实质法定。
二行政相对人的主观过错问题理论缺失的原因分析在我国行政法领域,行政相对人的主观过错问题长期以来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主要表现在它并非相对人违法行为的构成要件,究其原因综合起来有以下几点:首先,笔者认为,造成这一现状的根本原因是在理论界和实务界,人们在观念上一直认为权力优先于权利,国家优先于个人。
这一观点的经典表述是: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个人利益要服从于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
在这一观念的统治下,行政执法部门对行政相对人的归责原则理所当然就是“违法、违规”,因此也就忽略了相对人的主观过错。
其次,与上述根本原因紧密相关的具体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由于我国并无完整的行政法法典对行政相对人主观过错做原则、系统的规定,因此这就直接影响了人们对该问题的研究,也影响了权威、系统的相关行政法理论的出台。
二是传统的行政法理论认为过错问题是专属于民法、刑法领域而非行政法所研究的对象,因此,迄今为止,在对行政相对人的行政违法行为构成要件的研究中,理论界大都未将相对人过错纳入其中。
虽然在我国现行的行政法律中,既存在着执法者的过错,如对公务员因故意和重大过失的责任追偿制度,也客观存在着行政相对人的主观过错,但在我国现行的行政法中规定并不统一,有关的法条数量也不多见,因此把原本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拿来研究,会使行政法失去自己的部门法特色;三是认为在行政过程中,重视和研究过错问题会冲淡依法行政的主题,即它会严重地影响对行政权力的运行的研究,换言之,如果我们不去研究如何合理运用、有效监督、依法控制行政权,却来重视相对人的过错,有舍本逐末之嫌;四是有观点认为重视过错与行政效率的提高相悖,由于过错总是存在于人们的心中,如果我们要求行政机关在每一次执法中都要准确掌握相对人的心态,彻底分清相对人是故意还是过失,将会影响行政效率,因此,立法机关在大多数行政立法中并没有对此做出明确规定;五是在行政法的实施过程中不同的行政机关及其部门的工作人员已经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能够熟练运用有关的法律,现在又要求他们转变观念,重视相对人的主观过错,统一他们的认识是非常困难的。
再加上由于我国各相关的单行行政法对此持不同态度,大多数行政法并没有对行政违法者的主观过错做出规定,只有少数的行政法对此有明示或者默示的规定,如《行政处罚法》第二十七条:当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依法从轻或者减轻处罚:(一)主动消除或者减轻违法行为危害后果的;(二)受他人胁迫有违法行为的;(三)配合行政机关查处违法行为有立功表现的;(四)其他依法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的。
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纠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不予行政处罚。
又如《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十六条:违反治安管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从轻或者免予处罚:情节特别轻微的;主动承认错误及时改正的;由于他人胁迫或者诱骗的。
《森林法》第四十三条、《会计法》第四十四条也仅有少数类似规定。
因此,普遍适用过错理论有以少论多,以偏概全之嫌,且要解决上述两个“困难”必然要加大立法成本和执法成本。
因此,适用这一理论由于没有广泛的行政法律依据因而会失去它在实践中的意义,要统一各单行行政法的具体规定同样也是非常困难的。
综上所述,目前,过错及与其有关的理论在我国的行政法领域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其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但无论什么原因,都无法抹杀这样一些重要的事实,即行政法领域已经或者正在进行着一场深刻的革命,它必将引起行政观念的重大变革,政府执政方式的转变,权力权利的平衡,以及新时期中国法律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以及在行政法的实践中出现的许多新问题说明在理论上重视和研究相对人的主观过错问题是非常必要的。
三重视和研究相对人主观过错问题的必要性概括地说,目前,过错及与其有关的理论在我国的行政法领域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其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但无论什么原因,都无法抹杀这样一些重要的事实,即行政法领域已经或者正在进行着一场深刻的革命,它必将引起行政观念的重大变革,政府执政方式的转变,权力权利的平衡,以及新时期中国法律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以及在行政法的实践中出现的许多新问题说明在理论上重视和研究相对人的主观过错问题是非常必要的。
首先,重视和研究相对人主观过错问题,是“德治”精神和方略在行政法中得以体现的必然要求。
“德治”的重要意义不仅仅在纸面上与“法治”并驾齐驱,它蕴含着一种精神:公允、公信、公认,它对法有着最大程度的包容,同时,它对法又有着这样一种价值判断:不合道德的法不为良法;不符合公允、公信、公认精神的执法最多不过是消积的“依法”(即大量行政自由裁量权的使用)。
更何况目前在行政法中对违法过错之规定并不多见的情况下,行政执法部门如何才能够做到“公允、公信、公认”的要求呢,如果我们的执法部门还停留在过去“自认、自信”而非“公允、公信、公认”、只重视客观结果而不重视“过错”的层面,其结果不仅不能实现“德治”,它也将从根本上影响到“法治”的实现。
其次,重视和研究相对人主观过错问题,是进一步完善行政违法构成要件,建立科学的行政法律归责体系的需要。
行政违法的构成要件实际上不仅仅包括事实上的要件,即客观要件,也应该包括相对人主观上的要件,前者包括违法行为、危害后果及二者之间的、时间、地点方式、手段等;后者包括过错、违法目的、动机等。
单纯地重视前者,就会陷入客观主义的泥潭;而片面地强调后者就会成为主观主义。
必需要做到主、客观统一,才能科学合理地对相对人的行为做出科学合理的判断。
第三,重视和研究相对人主观过错问题,将为行政立法的进一步完善提供理论支持。
如前所说,我国现行的单行的行政法对此问题持不同的态度,绝大多数行政法的法条并未将它纳入自己的规定中,只有在理论上重视和研究它,才可能既为新一轮的单行的行政立法的出台和已有的行政法的修订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并改变行政法在此领域近乎空白的局面,只有这样,行政法的贯彻执行才可能有科学合理的法律依据。
第四、重视和研究行政违法过错问题,是更加重视和保护普通公民的权利的需要。
在行政法中,从广义上看,行政违法既包括了相对人的违法,同时也指行政主体的违法,前者又可细分为普通公民、公司等经济组织、公务组织的行政违法,不同的相对人应该适用不同的规责原则,从传统的行政法理论上看,不重视相对人的违法过错与一个认识有着密切:即我们只要对行政主体实行无过错责任制,也就间接地保护了相对人的利益。
殊不知这至少造成了以下后果:一是由于这种“一刀切”的办法相在理论上造成人们无法进一步去研究对人的过错问题,与科学的专业化分工趋势大相径庭;同时,它也不利于从正面积极地保护相对人特别是普通公民的合法权益。
也就是说,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行政主体的责任越大,普通公民的利益就越多,而应该积极地从正面重视和研究相对人主观违法过错问题,只有这样,才可能科学地解决相对人特别是普通公民行政违法的责任问题。
第五,重视和研究它,必将促使我们加强对相关成果进行比较,这不仅有利于行政法自身的完善,也将从理论上丰富和发展相关部门法的过错理论。
如在民法中,过错理论目前已经得到足够重视,并日臻完善,由于行政法的特殊性,比如行政相对人中绝大多数是普通老百姓,但有些却是国家机关和社会团体,还有一些公司、法人、非法人组织等。
所以行政法并不能完全适用民法的有关过错的规定,但可以考虑对行政相对人适用不同的规定,如对普通老百姓适用民法中的完全过错理论,对相对人中的国家机关适用无过错责任,对公司、法人、非法人组织等适用推定过错责任制度。
又如我国刑法规定了罪过的形式为故意和过失,前者又分为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后者分为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
我们在借鉴刑法理论成果的同时也要照顾到行政法自身的特殊性,比如行政法有没有必要对过错做出如此的细分,行政法中的过错是否也包括认识因素和意志因素等,相信,通过比较研究,必将大大丰富和更加完善过错理论。
第六,重视和研究它,并最终使之在行政法律中得到广泛的认同,是积极响应实践的需要。
如共同违法犯罪的认定问题,在我国的刑法领域,法律对于共同犯罪做出了规定,并且明确共同犯罪就是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自然在理论界和实践中都将共同故意作为共同犯罪的构成要件之一,而在我国行政法领域,由于理论界和立法界对违法过错重视不够,对于共同违法问题在绝大多数行政法中都没有规定,在为数不多的行政法中虽然有一些规定,但对于什么是共同违法至少在理论上尚未明确,如《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十四条:二人以上共同违反治安管理的,根据情节轻重,分别处罚。
该条第二款规定:教唆或者胁迫、诱骗他人违反治安管理的,按照其所教唆、胁迫、诱骗的行为处罚。
其中“共同”一词是否仅仅指共同故意,可否包括过失呢。
又比如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森林资源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XX]36号第六条之规定:滥伐林木“数量较大”,以十至二十立方米或者幼树五百至一千株为起点……。
如果只有一人滥伐林木达到上述标准,则可能会构成犯罪,否则就是普通的行政违法。
假如甲为建房叫乙(第一天)、丙(第二天)、丁(第三天)三人帮忙,在连续三天内共同砍伐林木三十立方米或者幼树六百株,其中乙、丙、丁各自砍伐的树木无法确定,但是均未达到上述追究刑事责任的标准。
案发后,如何认定四人的责任呢?根据刑法理论和相关规定,甲应构成滥伐林木罪,而其他三人如果与甲有通谋,当为共同犯罪应无疑问;但是本案显然并无通谋,因此,乙、丙、丁三人只能承担行政责任,但是根据案情可知,在行政执法部门实施处罚时,将遇到一个难题:乙、丙、丁各自砍伐的树木无法确定。
而《森林法》的相关规定又根据砍伐数量的多少做出了不同档次的处理规定,在实践中,有的执法部门干脆就让三人承担平均责任(即低档的行政责任),有的部门可能会让三人也承担总和责任(即高档的行政责任,在本案中可能承担刑事责任)。